'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慢”不僅僅是指一個人生活的節奏,還關乎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品行。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慢”不僅僅是指一個人生活的節奏,還關乎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品行。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原文 :《慢城漫筆》

作者 |青島 柳士同

圖片 |網絡

去年秋天,讀旅美作家夏嫿女士的散文《從佛頂宮到高淳老街》和《慢城的雨,慢城的蟹》,方知蘇南靠近皖南的高淳(現屬南京的一個區),是個非常適合休閒的好去處。說來也怪,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我曾卜居江南十年,之後的四十年裡,也經常遊走與勾留南京、鎮江一帶,卻從未在意過高淳,在我的印象裡,它還不如它周邊的溧水和溧陽呢!可恰恰就是這麼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2010年11月27日,被“國際慢城聯盟”認證為中國首個“國際慢城”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慢”不僅僅是指一個人生活的節奏,還關乎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品行。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原文 :《慢城漫筆》

作者 |青島 柳士同

圖片 |網絡

去年秋天,讀旅美作家夏嫿女士的散文《從佛頂宮到高淳老街》和《慢城的雨,慢城的蟹》,方知蘇南靠近皖南的高淳(現屬南京的一個區),是個非常適合休閒的好去處。說來也怪,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我曾卜居江南十年,之後的四十年裡,也經常遊走與勾留南京、鎮江一帶,卻從未在意過高淳,在我的印象裡,它還不如它周邊的溧水和溧陽呢!可恰恰就是這麼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2010年11月27日,被“國際慢城聯盟”認證為中國首個“國際慢城”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好個“慢”字!回想自己這一生,整天忙忙碌碌的都不知幹了些啥,如今已年近八旬,步子是該慢下來了。於是,在今年“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時節,我徑直去了高淳。當我坐著出租車去預訂的客棧時,即開始領略到“慢城”的感覺:街道乾淨且清靜,行人車輛都不多,一路上都沒聽到鳴笛之類的嘈雜市聲。令我驚詫的還有身邊的女司機,竟不知我要去的客棧在什麼地方,都開了好一會兒了她居然一直沒打表!問她,她坦然地告訴我,她過去是開黑車的,還不習慣打表。她讓我放心:“沒關係的,到地方你看著辦,給個起步價也行。”莫非慢城養成了她這隨意的“慢”性格?我只好對她說,客棧就在老街附近,你載我去老街好了。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慢”不僅僅是指一個人生活的節奏,還關乎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品行。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原文 :《慢城漫筆》

作者 |青島 柳士同

圖片 |網絡

去年秋天,讀旅美作家夏嫿女士的散文《從佛頂宮到高淳老街》和《慢城的雨,慢城的蟹》,方知蘇南靠近皖南的高淳(現屬南京的一個區),是個非常適合休閒的好去處。說來也怪,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我曾卜居江南十年,之後的四十年裡,也經常遊走與勾留南京、鎮江一帶,卻從未在意過高淳,在我的印象裡,它還不如它周邊的溧水和溧陽呢!可恰恰就是這麼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2010年11月27日,被“國際慢城聯盟”認證為中國首個“國際慢城”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好個“慢”字!回想自己這一生,整天忙忙碌碌的都不知幹了些啥,如今已年近八旬,步子是該慢下來了。於是,在今年“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時節,我徑直去了高淳。當我坐著出租車去預訂的客棧時,即開始領略到“慢城”的感覺:街道乾淨且清靜,行人車輛都不多,一路上都沒聽到鳴笛之類的嘈雜市聲。令我驚詫的還有身邊的女司機,竟不知我要去的客棧在什麼地方,都開了好一會兒了她居然一直沒打表!問她,她坦然地告訴我,她過去是開黑車的,還不習慣打表。她讓我放心:“沒關係的,到地方你看著辦,給個起步價也行。”莫非慢城養成了她這隨意的“慢”性格?我只好對她說,客棧就在老街附近,你載我去老街好了。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老街被稱作“金陵第一古街”,是江蘇省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此街建於明代,經明清兩代修建,形成一條800多米長的一字型商業街,如今大約有300多家經營各種美食特產的店鋪。就我這些年造訪的各地“古鎮”“古街”之所見,無不遊客如織,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可我徜徉在這淳溪古街時,整片街區卻是意想不到的清靜。正值下午四五點鐘,按說正是家家顧客盈門的時候,可許多店鋪已開始上門板打烊了。

待遊覽了一圈之後,以胭脂石橫中青條石鑲邊的老街上,就只有我一個遊客。真還有點不適應,便回到下榻的“花澗堂官溪人文客棧”——在這個到處都是幾星級酒店賓館的時代,“客棧”這個稱呼不禁給人以恍若隔世的感覺,彷彿走進了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似的。

老街渡口臨水有好幾家客棧呢,其中花澗堂最有名,三層樓閣,四面環水,出門繞過九曲長廊,穿過廊橋再走過一座石橋就是老街了。“花澗堂”在北京杭州等許多城市都有酒店,但高淳的官溪人文客棧可以說別具一格。從第二天在餐廳用早餐的情形看,宿此的客人並不少,可整個客棧從白天到夜晚,竟安靜得什麼聲音都聽不到。客房寬敞明亮,透過落地玻璃窗可以將窗外的景色一覽無餘;還可踱到陽臺上去遠眺,絕不像如今許多城市的酒店,樓上客房沒有陽臺不說,窗戶也只洩開一小道縫,生怕客人有意或無意墜樓了。一樓除了客房之外,還有許多可供休閒的廳室,品茶、飲酒、讀書、獨坐,隨意得很。總之,在這兒你可以把生活的節奏放得很慢很慢,或者說,在這兒你不由得就會把生活的節奏放得很慢很慢。據說老街夜晚還有戲曲演出,可這客棧的氛圍實在讓我不想再挪動了。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慢”不僅僅是指一個人生活的節奏,還關乎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品行。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原文 :《慢城漫筆》

作者 |青島 柳士同

圖片 |網絡

去年秋天,讀旅美作家夏嫿女士的散文《從佛頂宮到高淳老街》和《慢城的雨,慢城的蟹》,方知蘇南靠近皖南的高淳(現屬南京的一個區),是個非常適合休閒的好去處。說來也怪,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我曾卜居江南十年,之後的四十年裡,也經常遊走與勾留南京、鎮江一帶,卻從未在意過高淳,在我的印象裡,它還不如它周邊的溧水和溧陽呢!可恰恰就是這麼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2010年11月27日,被“國際慢城聯盟”認證為中國首個“國際慢城”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好個“慢”字!回想自己這一生,整天忙忙碌碌的都不知幹了些啥,如今已年近八旬,步子是該慢下來了。於是,在今年“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時節,我徑直去了高淳。當我坐著出租車去預訂的客棧時,即開始領略到“慢城”的感覺:街道乾淨且清靜,行人車輛都不多,一路上都沒聽到鳴笛之類的嘈雜市聲。令我驚詫的還有身邊的女司機,竟不知我要去的客棧在什麼地方,都開了好一會兒了她居然一直沒打表!問她,她坦然地告訴我,她過去是開黑車的,還不習慣打表。她讓我放心:“沒關係的,到地方你看著辦,給個起步價也行。”莫非慢城養成了她這隨意的“慢”性格?我只好對她說,客棧就在老街附近,你載我去老街好了。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老街被稱作“金陵第一古街”,是江蘇省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此街建於明代,經明清兩代修建,形成一條800多米長的一字型商業街,如今大約有300多家經營各種美食特產的店鋪。就我這些年造訪的各地“古鎮”“古街”之所見,無不遊客如織,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可我徜徉在這淳溪古街時,整片街區卻是意想不到的清靜。正值下午四五點鐘,按說正是家家顧客盈門的時候,可許多店鋪已開始上門板打烊了。

待遊覽了一圈之後,以胭脂石橫中青條石鑲邊的老街上,就只有我一個遊客。真還有點不適應,便回到下榻的“花澗堂官溪人文客棧”——在這個到處都是幾星級酒店賓館的時代,“客棧”這個稱呼不禁給人以恍若隔世的感覺,彷彿走進了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似的。

老街渡口臨水有好幾家客棧呢,其中花澗堂最有名,三層樓閣,四面環水,出門繞過九曲長廊,穿過廊橋再走過一座石橋就是老街了。“花澗堂”在北京杭州等許多城市都有酒店,但高淳的官溪人文客棧可以說別具一格。從第二天在餐廳用早餐的情形看,宿此的客人並不少,可整個客棧從白天到夜晚,竟安靜得什麼聲音都聽不到。客房寬敞明亮,透過落地玻璃窗可以將窗外的景色一覽無餘;還可踱到陽臺上去遠眺,絕不像如今許多城市的酒店,樓上客房沒有陽臺不說,窗戶也只洩開一小道縫,生怕客人有意或無意墜樓了。一樓除了客房之外,還有許多可供休閒的廳室,品茶、飲酒、讀書、獨坐,隨意得很。總之,在這兒你可以把生活的節奏放得很慢很慢,或者說,在這兒你不由得就會把生活的節奏放得很慢很慢。據說老街夜晚還有戲曲演出,可這客棧的氛圍實在讓我不想再挪動了。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回想過去的歲月,咋就過得那麼匆忙呢?再看看今天的人們,更是風風火火,似乎比別人慢一拍就沒自己的份兒了。可快了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嗎?就如走馬觀花,馬跑起來,怕是什麼花也看不清了吧,還談何觀賞呢?工作也是如此,慢城的要求是“綠色生活方式”,儘量保留“傳統手工作業”。許多發達國家,手工製品之所以價格昂貴,道理就在這裡。當然,也不可一概而論,否則機械化、電氣化、數字化豈不是“化”錯了?強調手工作業不過是對一味追求速度和數量的一種反撥,而這種反撥在當下顯得格外必要。

說到這兒,不由想起作家這個行當(也包括學者、畫家等),這些人怎麼也得用手工作業吧?即使在電腦上打字,也得一個鍵一個鍵地敲。就算手法熟練,一小時敲兩三千字,甚至可以口述,讓語音通過軟件即刻轉換成文字,可如此操作,把幾千幾萬幾十萬個字連綴起來就能成為著作嗎?寫作乃是在長期體驗和積累的基礎上,通過大腦的醞釀與構思,並認真地斟酌、推敲,一字一句地寫下來,再反覆加以修改、潤色,這才能最終完成一部作品。然而,當社會越來越浮躁,越來越急功近利時,我們的作家早把這些丟在腦後了,詩人一晚可以寫上十幾首詩,小說家一年就能寫出幾十萬字的小說,學者的論文更是一篇接一篇地登在“核心刊物”上,甚至上百萬字的這“史”那“史”的,突然就橫空出世了。那種“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寫作,怕已令人不齒,只要能變成鉛字拿到稿費和版稅就行,不僱人代筆、不東拼西湊地剽襲就算不錯了!急於求成難免粗製濫造,所謂“成就”,把水分全擠出來,還能剩多少乾貨?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慢”不僅僅是指一個人生活的節奏,還關乎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品行。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原文 :《慢城漫筆》

作者 |青島 柳士同

圖片 |網絡

去年秋天,讀旅美作家夏嫿女士的散文《從佛頂宮到高淳老街》和《慢城的雨,慢城的蟹》,方知蘇南靠近皖南的高淳(現屬南京的一個區),是個非常適合休閒的好去處。說來也怪,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我曾卜居江南十年,之後的四十年裡,也經常遊走與勾留南京、鎮江一帶,卻從未在意過高淳,在我的印象裡,它還不如它周邊的溧水和溧陽呢!可恰恰就是這麼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2010年11月27日,被“國際慢城聯盟”認證為中國首個“國際慢城”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好個“慢”字!回想自己這一生,整天忙忙碌碌的都不知幹了些啥,如今已年近八旬,步子是該慢下來了。於是,在今年“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時節,我徑直去了高淳。當我坐著出租車去預訂的客棧時,即開始領略到“慢城”的感覺:街道乾淨且清靜,行人車輛都不多,一路上都沒聽到鳴笛之類的嘈雜市聲。令我驚詫的還有身邊的女司機,竟不知我要去的客棧在什麼地方,都開了好一會兒了她居然一直沒打表!問她,她坦然地告訴我,她過去是開黑車的,還不習慣打表。她讓我放心:“沒關係的,到地方你看著辦,給個起步價也行。”莫非慢城養成了她這隨意的“慢”性格?我只好對她說,客棧就在老街附近,你載我去老街好了。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老街被稱作“金陵第一古街”,是江蘇省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此街建於明代,經明清兩代修建,形成一條800多米長的一字型商業街,如今大約有300多家經營各種美食特產的店鋪。就我這些年造訪的各地“古鎮”“古街”之所見,無不遊客如織,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可我徜徉在這淳溪古街時,整片街區卻是意想不到的清靜。正值下午四五點鐘,按說正是家家顧客盈門的時候,可許多店鋪已開始上門板打烊了。

待遊覽了一圈之後,以胭脂石橫中青條石鑲邊的老街上,就只有我一個遊客。真還有點不適應,便回到下榻的“花澗堂官溪人文客棧”——在這個到處都是幾星級酒店賓館的時代,“客棧”這個稱呼不禁給人以恍若隔世的感覺,彷彿走進了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似的。

老街渡口臨水有好幾家客棧呢,其中花澗堂最有名,三層樓閣,四面環水,出門繞過九曲長廊,穿過廊橋再走過一座石橋就是老街了。“花澗堂”在北京杭州等許多城市都有酒店,但高淳的官溪人文客棧可以說別具一格。從第二天在餐廳用早餐的情形看,宿此的客人並不少,可整個客棧從白天到夜晚,竟安靜得什麼聲音都聽不到。客房寬敞明亮,透過落地玻璃窗可以將窗外的景色一覽無餘;還可踱到陽臺上去遠眺,絕不像如今許多城市的酒店,樓上客房沒有陽臺不說,窗戶也只洩開一小道縫,生怕客人有意或無意墜樓了。一樓除了客房之外,還有許多可供休閒的廳室,品茶、飲酒、讀書、獨坐,隨意得很。總之,在這兒你可以把生活的節奏放得很慢很慢,或者說,在這兒你不由得就會把生活的節奏放得很慢很慢。據說老街夜晚還有戲曲演出,可這客棧的氛圍實在讓我不想再挪動了。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回想過去的歲月,咋就過得那麼匆忙呢?再看看今天的人們,更是風風火火,似乎比別人慢一拍就沒自己的份兒了。可快了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嗎?就如走馬觀花,馬跑起來,怕是什麼花也看不清了吧,還談何觀賞呢?工作也是如此,慢城的要求是“綠色生活方式”,儘量保留“傳統手工作業”。許多發達國家,手工製品之所以價格昂貴,道理就在這裡。當然,也不可一概而論,否則機械化、電氣化、數字化豈不是“化”錯了?強調手工作業不過是對一味追求速度和數量的一種反撥,而這種反撥在當下顯得格外必要。

說到這兒,不由想起作家這個行當(也包括學者、畫家等),這些人怎麼也得用手工作業吧?即使在電腦上打字,也得一個鍵一個鍵地敲。就算手法熟練,一小時敲兩三千字,甚至可以口述,讓語音通過軟件即刻轉換成文字,可如此操作,把幾千幾萬幾十萬個字連綴起來就能成為著作嗎?寫作乃是在長期體驗和積累的基礎上,通過大腦的醞釀與構思,並認真地斟酌、推敲,一字一句地寫下來,再反覆加以修改、潤色,這才能最終完成一部作品。然而,當社會越來越浮躁,越來越急功近利時,我們的作家早把這些丟在腦後了,詩人一晚可以寫上十幾首詩,小說家一年就能寫出幾十萬字的小說,學者的論文更是一篇接一篇地登在“核心刊物”上,甚至上百萬字的這“史”那“史”的,突然就橫空出世了。那種“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寫作,怕已令人不齒,只要能變成鉛字拿到稿費和版稅就行,不僱人代筆、不東拼西湊地剽襲就算不錯了!急於求成難免粗製濫造,所謂“成就”,把水分全擠出來,還能剩多少乾貨?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從這個角度來講,“慢”不僅僅是指一個人生活的節奏,還關乎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品行。國際慢城的八大公約之一,便是“保護與維持純淨的自然環境”;那麼,對於生活在這種環境裡的人來說,是否應該“保護和維持純淨的天然人性”呢?這樣,城與人才匹配才和諧嘛!印第安人的古諺雲:“別走得太快,等一等靈魂。”尤其像我們這代人,急匆匆地走了幾十年,走了大半輩子,是該放慢腳步等一等靈魂了吧?讓心靈沉靜下來,把思緒梳理一下,時不時地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和腳步,不是很好嗎?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66期第8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慢”不僅僅是指一個人生活的節奏,還關乎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品行。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原文 :《慢城漫筆》

作者 |青島 柳士同

圖片 |網絡

去年秋天,讀旅美作家夏嫿女士的散文《從佛頂宮到高淳老街》和《慢城的雨,慢城的蟹》,方知蘇南靠近皖南的高淳(現屬南京的一個區),是個非常適合休閒的好去處。說來也怪,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我曾卜居江南十年,之後的四十年裡,也經常遊走與勾留南京、鎮江一帶,卻從未在意過高淳,在我的印象裡,它還不如它周邊的溧水和溧陽呢!可恰恰就是這麼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2010年11月27日,被“國際慢城聯盟”認證為中國首個“國際慢城”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好個“慢”字!回想自己這一生,整天忙忙碌碌的都不知幹了些啥,如今已年近八旬,步子是該慢下來了。於是,在今年“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時節,我徑直去了高淳。當我坐著出租車去預訂的客棧時,即開始領略到“慢城”的感覺:街道乾淨且清靜,行人車輛都不多,一路上都沒聽到鳴笛之類的嘈雜市聲。令我驚詫的還有身邊的女司機,竟不知我要去的客棧在什麼地方,都開了好一會兒了她居然一直沒打表!問她,她坦然地告訴我,她過去是開黑車的,還不習慣打表。她讓我放心:“沒關係的,到地方你看著辦,給個起步價也行。”莫非慢城養成了她這隨意的“慢”性格?我只好對她說,客棧就在老街附近,你載我去老街好了。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老街被稱作“金陵第一古街”,是江蘇省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此街建於明代,經明清兩代修建,形成一條800多米長的一字型商業街,如今大約有300多家經營各種美食特產的店鋪。就我這些年造訪的各地“古鎮”“古街”之所見,無不遊客如織,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可我徜徉在這淳溪古街時,整片街區卻是意想不到的清靜。正值下午四五點鐘,按說正是家家顧客盈門的時候,可許多店鋪已開始上門板打烊了。

待遊覽了一圈之後,以胭脂石橫中青條石鑲邊的老街上,就只有我一個遊客。真還有點不適應,便回到下榻的“花澗堂官溪人文客棧”——在這個到處都是幾星級酒店賓館的時代,“客棧”這個稱呼不禁給人以恍若隔世的感覺,彷彿走進了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似的。

老街渡口臨水有好幾家客棧呢,其中花澗堂最有名,三層樓閣,四面環水,出門繞過九曲長廊,穿過廊橋再走過一座石橋就是老街了。“花澗堂”在北京杭州等許多城市都有酒店,但高淳的官溪人文客棧可以說別具一格。從第二天在餐廳用早餐的情形看,宿此的客人並不少,可整個客棧從白天到夜晚,竟安靜得什麼聲音都聽不到。客房寬敞明亮,透過落地玻璃窗可以將窗外的景色一覽無餘;還可踱到陽臺上去遠眺,絕不像如今許多城市的酒店,樓上客房沒有陽臺不說,窗戶也只洩開一小道縫,生怕客人有意或無意墜樓了。一樓除了客房之外,還有許多可供休閒的廳室,品茶、飲酒、讀書、獨坐,隨意得很。總之,在這兒你可以把生活的節奏放得很慢很慢,或者說,在這兒你不由得就會把生活的節奏放得很慢很慢。據說老街夜晚還有戲曲演出,可這客棧的氛圍實在讓我不想再挪動了。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回想過去的歲月,咋就過得那麼匆忙呢?再看看今天的人們,更是風風火火,似乎比別人慢一拍就沒自己的份兒了。可快了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嗎?就如走馬觀花,馬跑起來,怕是什麼花也看不清了吧,還談何觀賞呢?工作也是如此,慢城的要求是“綠色生活方式”,儘量保留“傳統手工作業”。許多發達國家,手工製品之所以價格昂貴,道理就在這裡。當然,也不可一概而論,否則機械化、電氣化、數字化豈不是“化”錯了?強調手工作業不過是對一味追求速度和數量的一種反撥,而這種反撥在當下顯得格外必要。

說到這兒,不由想起作家這個行當(也包括學者、畫家等),這些人怎麼也得用手工作業吧?即使在電腦上打字,也得一個鍵一個鍵地敲。就算手法熟練,一小時敲兩三千字,甚至可以口述,讓語音通過軟件即刻轉換成文字,可如此操作,把幾千幾萬幾十萬個字連綴起來就能成為著作嗎?寫作乃是在長期體驗和積累的基礎上,通過大腦的醞釀與構思,並認真地斟酌、推敲,一字一句地寫下來,再反覆加以修改、潤色,這才能最終完成一部作品。然而,當社會越來越浮躁,越來越急功近利時,我們的作家早把這些丟在腦後了,詩人一晚可以寫上十幾首詩,小說家一年就能寫出幾十萬字的小說,學者的論文更是一篇接一篇地登在“核心刊物”上,甚至上百萬字的這“史”那“史”的,突然就橫空出世了。那種“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寫作,怕已令人不齒,只要能變成鉛字拿到稿費和版稅就行,不僱人代筆、不東拼西湊地剽襲就算不錯了!急於求成難免粗製濫造,所謂“成就”,把水分全擠出來,還能剩多少乾貨?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從這個角度來講,“慢”不僅僅是指一個人生活的節奏,還關乎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品行。國際慢城的八大公約之一,便是“保護與維持純淨的自然環境”;那麼,對於生活在這種環境裡的人來說,是否應該“保護和維持純淨的天然人性”呢?這樣,城與人才匹配才和諧嘛!印第安人的古諺雲:“別走得太快,等一等靈魂。”尤其像我們這代人,急匆匆地走了幾十年,走了大半輩子,是該放慢腳步等一等靈魂了吧?讓心靈沉靜下來,把思緒梳理一下,時不時地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和腳步,不是很好嗎?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66期第8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隨筆 | 高淳老街,慢城漫筆

社會科學報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http://www.shekebao.com.c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