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喧鬧中用這個方法讓自己寧靜下來,那個境界舒服極了

南懷瑾 觀音 寧靜 毗盧遮那佛 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 2017-06-03

南懷瑾老師:喧鬧中用這個方法讓自己寧靜下來,那個境界舒服極了

每一個菩薩的名號,同修行做工夫的經驗是有關係的,觀世音菩薩就是觀察世間、自然界一切音聲而悟道成道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個耳根,這個世界的聲音都聽到了,所以觀世音菩薩在普陀山,尤其聽海潮音,潮水轟隆轟隆,一陣一陣的浪潮,海潮的音聲吵的人不得了,或者古人修道在山林中溪水旁邊聽嘩啦嘩啦的流水聲,就在這樣吵鬧嘈雜的聲音裡頭修。耳朵會聽見聲音,耳朵是個空的,聲音進來,裡面的耳膜就反應聽見了,聽過了聲音到哪裡去了?這個聲音的性是本空,你說空嗎?有,確實聽到了,可是當下就空。聞自然界一切音聲或者聽自己內部血液的流動、思想的音聲,一聲一聲地聽。正講到觀世音菩薩的修法,這裡剛剛好下了一點雨,滴滴答答,他把用功過程的原則簡單明瞭地告訴我們,從聽聲音上面進入,利用耳根起修到達入定的境界。

你們現在坐在這裡,眼睛不看,耳朵聽我講話的聲音,這是利用音聲修了,這是觀音法門。第一步耳朵聽到聲音,甚至旁邊人的呼吸聲音也聽到,什麼都聽到,尤其在鬧市裡汽車吵啊什麼都聽到,你說聲音好煩人,可是要知道,煩是你意識煩,是第六意識煩,聲音根本無所謂煩不煩。如果你練習慣了,像我們有時候經過機器間,或者是飛機要起飛了在飛機下面站著,轟…,兩個耳朵好像快要聾了,你馬上把耳根聽的功能一空,什麼都不起作用了。耳朵為什麼會震聾了?因為聲音進入耳膜,你意識心配上了,意識一著急,神經一緊張,耳膜就震破了;如果意識不著急,神經不去緊張,你整個放鬆,沒有事啊!

同樣的道理,現在開始聽一切聲音,每一個聲音都聽到,也不是用心去聽,自然聽到,自己心裡老是在靜的,聲音來了就聽到,聲音跑掉就沒了,你也不要去理它。慢慢聽啊聽啊,自然聽著等於不聽,就忘掉了所聽的是什麼,狗叫同我講話的聲音是一樣,不起分別了,逐漸進入法性之流,忘記了所以然,所聽的聲音了。

“所入既寂”,所聽的聲音進來都沒有妨礙了,自己內心非常清淨、寂滅,到達這個境界的時候,“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動相,是聽到聲音,沒有聲音的時候有沒有現狀呢?有啊!什麼都聽不見,也是在聽啊,那是靜相。動也是相,靜也是相,等於這個手心也是手,手背也是手,正反兩面。動相靜相是生滅法,真的道在哪裡?能知道動與靜的那個本能自性,了了分明,動來了,聲音來了,知道聲音,聲音去了,知道沒有聲音,動靜二相,瞭然不生,一個雜念妄想都不動了。觀世音菩薩把自己的修持經驗都講了,是你們自己沒有用心。

迴轉來聽你自己的心聲,像我的話講完就沒有聲音了,動靜二相,瞭然不生,你就進入觀音菩薩的境界。現在又下雨了,正好幫助你,你聽聽這個雨聲,聽到的是音聲,一滴一滴的雨聲都告訴你是空的,聽過了就沒有了,而且越聽越寧靜,不要故意去聽,自然就很寧靜了,除了雨聲,乃至旁邊人的動作聲,一切聲音都知道,此心沒有動過,這就是觀音菩薩的境界。

觀-世-音……你看這個境界多寧靜。尤其當年我在峨嵋山上,到了冬天的時候,不要說人看不到,鬼也沒有一個,空山寂靜,雨滴滴答答那個境界,寂滅現前。不要用心,不要用耳朵意識,不要去注意它,這個意拿掉了,自己意不注意,聲音聲聲入耳,入耳完全不住。聽這個雨聲,進入法性之流,慢慢慢慢忘記了所聽的是什麼了,心中特別寧靜,這就是入流亡所。

奇怪!南普陀真是觀音菩薩的道場,這一堂諸位都特別有境界,特別寧靜(此時禪堂內大眾靜坐,禪堂外下著大雨,雨聲滴滴答答),真是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加持你們,全堂人的境界都非常好(此時師向虛空頂禮)。你看在這個時候就是佛法經常寫的“法雨弘施”,他拿雨滴來給你說法。每一聲,每一滴的雨都好像把你身心內在的妄想、業障、業力洗得乾乾淨淨。每一個都好,真是感謝觀音菩薩!在這個時候你把自己身體觀念一丟掉,把身體的感受一拿開丟掉,自己覺得跟虛空合一了,每一滴雨、每一個聲音都使你很空靈,幫你洗刷得非常乾淨,自然身心與虛空合一。

承蒙觀世音菩薩的加庇,諸位在這一堂的體會,在定境上幾乎每一個人都有所心得。我不能害你們,我講話就害了你們,在我沒有講話以前那個境界非常好,也不曉得自己腿的難過了,我一講話你們妄念又起來了。真是捨不得講話,也捨不得打引磬聲音,你們在良好的安定境界裡頭,把你們破壞了,罪過!罪過!可是,你真懂得了,就是再雜亂的聲音插進來,瞭然不生,都知道,但都與你沒有關係,自己還在定中,還在清淨中,這就對了。

你們諸位覺得境界好,多定一下,多練習一下,以後就不會掉了,自然會找到這條路走了,如果腿實在太受不了就放鬆腿,沒有關係,不放鬆這個境界清淨的境界不是你用心去找,你不去找它,就在這裡,你聽雨聲,聲音並不妨礙人,聲音本空。以科學的道理也是這樣,音聲的本質是空的,不空就沒有音聲了,譬如有個東西中間是實在的,就發不出音聲,因為空才有音聲,因為音聲,自然空。所以觀音的法門,跟一切眾生結緣,他的威力就是如此,威力包含了他的大慈大悲。一講觀音法門,法雨一下來,你們全堂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進去了,進入那個境界了,多厲害啊!

觀音菩薩的法門是從音聲而入道的,所以叫觀-世-音,要你身心內在的體會觀察,世間一切聲音都可以幫你,使你入道而悟道。所以大家,像學密宗的拼命找一個咒子念,或者唸經、唸佛號,拼命在追求,你放下來清淨了,不要追求,自己就來了。你說音聲、咒子,譬如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包括普庵咒,很多的咒語的祕密你們不知道,所以真正密宗毗盧遮那佛,翻成大日如來,他的經典告訴你,“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一切聲音都是咒語,你要注意!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陀羅尼是梵文發音,就是總持總綱的法門,這就是觀音菩薩的道理。

音聲如鼓響,本性是空的,可是一切眾生,常常因為某人講了一句話,在意識裡頭就打了一個結,永遠不忘,恨死了一輩子,其實那句話本空已經過去了。或者說“我愛你呀!”,這一句聲音聽過了,就不曉得愛到哪裡去了,什麼都沒有了,可這一輩子就是為了這一句話死去活來,奇怪!所以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很多咒語你不要問理由,不可以解釋,從音聲入道的道理就那麼玄妙,就有那麼大的威力,但是音聲本身是空的。包括我說話的聲音,即體即空,自然就清淨的,沒有另外求一個清淨,用心找一個清淨就不對了。

就在音聲上“返聞聞自性”,音聲是現象,佛法叫做相,相是空的,當我們聽到一句話或一點聲音,雖然聽到抓不住也不停留,當體即空,就是所聞的相與能聞的功能,本來就在這裡,這是最初步的。在能聞的作用上沒有聲音的現象,一念清淨,慢慢可以證入了。所以觀世音菩薩的方法叫你“返聞”,我們普通人聽到外面的聲音就被拉走了,明明是空的卻著相了,要你迴轉來聽自己能聽聲音作用的這個,能聽的不在聲音上,這個功能是“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這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報告,寂然不動,本來清淨的,有所感應交感,就瞭解了。

你聽外面每個音聲都聽到,心裡很清淨;如果你心裡不清淨,就聽不見了,因為心裡空就聽見了,而聽見了也是空的。假使你心裡有煩惱有痛苦,有個東西擋住了,就什麼都聽不見。“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反聞聞自性,道在哪裡?道就在你那裡,不是在佛那裡,也不在菩薩那裡,是在你自己的本心本性上面。性成無上道,這一念把外面音聲現象放下不管了,能聞之性本來在這裡,能聞之性無聲、無嗅、無相,本來如此嘛!念念清淨了,這樣念念清淨一路定下去,慢慢成功了,就成道了。

真到達了反聞聞自性,能聞之性,不要用心,本來在這裡,這個時候你體會一下安那般那,一呼一吸根本不管,也在不呼不吸上一念清淨了。真的一念清淨了,自然是不呼不吸了,所以叫“住息”。因此告訴你們,“出、入、息”,出、入是兩個現象,是生滅法,重點是不出不入那一念清淨,呼吸彷彿自然停止了,這個就是息的境界。這個“息”的境界到達了,也就是念休息。

學密宗唸咒的人,也要內觀其聲啊!這是心聲瑜伽,把一切妄念念走之後,使唸咒之聲,也歸於靜相。在靜相中間,體會“圓滿次第”。學淨土唸佛也是這個道理,也要“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唸佛,要反觀心聲。一句有聲佛號,心之動相也。唸到無念清淨,這一句佛號不念,妄念也不起,此乃靜相也。能知道動靜二相的,那個有沒有相?有沒有聲音?要你“反聞聞自性”,你懂了“那個”,“性成無上道”。反照內心,反觀內心,能知動靜二相的,並不屬於動相或靜相,也不為動相靜相所轉,這樣慢慢反聞聞自性——“入流亡所”,進入法性之流,心中所起的妄念、所起的作用、動靜二相都空了。

大家都很崇拜虛雲老和尚,你看虛老的年譜,虛老在禪堂參禪,他是參話頭,怎麼開悟的呢?喝茶的時候,茶杯打破了,一下開悟啦!這就是觀音法門,杯子“啪”一聲,喔…原來是這個啊!就是“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不是那個話頭使他開悟的啊,這是告訴你觀音法門的重要。

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的修法,是初入門直至成佛最直捷了當的法門。修道家法門的,如果火大了,要醍醐灌頂,從虛無中來,如能修耳根圓通,即可水火既濟。此為道家不傳之祕。“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薰風自南來,殿角生微涼。”喧鬧場中正好修耳根圓通,受用無窮。

整理自《南禪七日》《習禪錄影》

--------------

我們修觀音法門,鬧市中的咖啡館、音樂廳,是一種極佳的場所。到那裡去,不要聽音樂,只聽聲音,身心放下,聽聽聽,無所謂曲調音色之美不美,或者歌聲之斷斷續續,不要多久,人就“咚”地寧靜下來。

像我們年輕時,一些學佛朋友在一起用功,有時興來說,嘿!大家修觀音法門去。幹什麼呢?--看戲。戲園子裡,臺上“咚咚咚”鑼鼓敲得緊,人影幢幢;臺下黑壓壓的一片,人聲嘈雜,四面八方空氣鼓盪。你一邊自淨其意,一邊眼晴望著臺上,似看非看,只是傾聽,沒一會兒,整個人頓時靜謐下來,外界再怎麼熱鬧吵雜,毫不妨礙,不覺周遭有任何人存在,舒服極了。

此是觀音法門之第一步,還得再進一步修去,更上層樓。既然能夠修到“入流亡所”,心念清淨,別無雜染。那麼此時冷氣機聲還聽得到嗎?有人叫你吃飯還知道嗎?--當然聽見也知道,但不為所動。外界來來去去的聲響,瞭然於心,但都與己毫無關係,絕不干擾,“所入既寂”,所聽進來的音聲皆是寂滅相,明明白白,清清淨淨。

《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

-------------

修持觀音法門的人,在靜態之時,可以聽到自己內在的音聲;即使在最熱鬧的地方,還是可以聽到自己內在的音聲。修持到此地步,身體上的轉化,可以到達相當的情況。慢慢聽自己內部的音聲靜下去,血液流動、心臟跳動的音聲都靜下去,靜到什麼程度呢?連身體內部的音聲都清淨了,那時會出現一種非常奇妙的音聲。順便告訴你們,當年我在四川峨眉山頂上閉關時候的經驗。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在峨眉山頂上,冰天雪地中,夜裡起來靜坐,萬籟俱寂,飛鳥亦無,清淨境界,如身遊太虛中,安心自在,就像神仙境界一般非常舒適。而且常聽到虛空中天樂之音,非常美妙。因而想到莊子所謂“天籟之音”。莊子形容冷冷然、清雅悠美渾厚的音聲,那真是聞所未聞的天音。依我的經驗,現在雖在吵鬧的都市中,心靈一靜,天籟的梵音仍然可以聽到,與嘈雜的音聲毫不相礙。所以懇切希望諸位依此修觀世音法門,一定會有所成就。

《觀音法門(略講)》

******

(從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入手)5月28日晚8:00:古國治先生:“走近南懷瑾先生”著作系列導讀---搜索: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xianyinLJnanhuaijin)

南懷瑾先生(1918年—2012年)是現代享譽國內外,特別是華人讀者中的文化大家,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和倡導者。他一生經歷奇特,願行非凡,除自身天資極高之外,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學養深厚,加之他豐富且不可複製的特殊經驗,xianyin並且始終致力於實修實證,使其融通中華傳統文化儒道佛之精華,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2012年9月,南懷瑾先生仙逝,給世人留下了大量融會貫通、深入淺出讀解中華傳統文化的著述。南先生的著述把沉睡深奧的經典變成活生生可以觸摸踐行的日常,是讀者尤其是年輕人踏入中華傳統文化之門的鑰匙,讓人受益終生。

******

本頭條號,及同名微信公眾平臺和新浪博客相關文章均為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整理首發,未經本平臺許可,其他頭條號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發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