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

藩鎮割據是皇帝的大忌,明朝對藩王的控制格外嚴。朱棣靖難成功後,大明的藩王更是無兵無權,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的命。只有一個王爺例外,而且還不是朱家的人,這個王爺就是沐英,大明的黔寧王。

沐英是朱元璋的鳳陽老鄉,也是窮苦出身。八歲時父母雙亡,流浪街頭,被朱元璋收留,並認為義子,改姓朱。

沐英在朱元璋身邊長大,從小學習怎麼領兵作戰,成長得很快。他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栽培,18歲就開始獨自領軍。

"

藩鎮割據是皇帝的大忌,明朝對藩王的控制格外嚴。朱棣靖難成功後,大明的藩王更是無兵無權,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的命。只有一個王爺例外,而且還不是朱家的人,這個王爺就是沐英,大明的黔寧王。

沐英是朱元璋的鳳陽老鄉,也是窮苦出身。八歲時父母雙亡,流浪街頭,被朱元璋收留,並認為義子,改姓朱。

沐英在朱元璋身邊長大,從小學習怎麼領兵作戰,成長得很快。他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栽培,18歲就開始獨自領軍。

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1367年,沐英因功勳卓著,而被准許恢復了本姓。作為朱元璋的義子,沐英的仕途無疑是一帆風順的。1370年,他被調回軍事中樞大都督府,負責協調全國軍隊的諸多事務。由於工作細緻勤懇,而深受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器重。

此後,沐英擔任副帥,又參與了對吐蕃和北元的一系列攻勢,被封為西平侯,只比國公們差一個級別。

元朝勢力雖然已經消失在中原大地,但邊陲地區仍然殘留了一些餘部,盤踞在雲南的元朝樑王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381年,朱元璋任命傅有德為徵南大將軍,沐英、藍玉為副將,率軍30萬收復雲南。

"

藩鎮割據是皇帝的大忌,明朝對藩王的控制格外嚴。朱棣靖難成功後,大明的藩王更是無兵無權,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的命。只有一個王爺例外,而且還不是朱家的人,這個王爺就是沐英,大明的黔寧王。

沐英是朱元璋的鳳陽老鄉,也是窮苦出身。八歲時父母雙亡,流浪街頭,被朱元璋收留,並認為義子,改姓朱。

沐英在朱元璋身邊長大,從小學習怎麼領兵作戰,成長得很快。他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栽培,18歲就開始獨自領軍。

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1367年,沐英因功勳卓著,而被准許恢復了本姓。作為朱元璋的義子,沐英的仕途無疑是一帆風順的。1370年,他被調回軍事中樞大都督府,負責協調全國軍隊的諸多事務。由於工作細緻勤懇,而深受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器重。

此後,沐英擔任副帥,又參與了對吐蕃和北元的一系列攻勢,被封為西平侯,只比國公們差一個級別。

元朝勢力雖然已經消失在中原大地,但邊陲地區仍然殘留了一些餘部,盤踞在雲南的元朝樑王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381年,朱元璋任命傅有德為徵南大將軍,沐英、藍玉為副將,率軍30萬收復雲南。

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元軍主帥達裡麻,在白石江邊列陣,想等明軍渡江時,半渡而擊之。沐英派少量疑兵從下游偷偷過江,在元軍側後製造聲勢,吸引敵人的注意。然後趁敵遲疑混亂之際,發起正面強攻。

元軍的戰鬥力比起成吉思汗時代,已經大幅度衰退。正面交戰,元軍也不是明軍的對手。達裡麻全軍覆沒,被俘兩萬多人。這些蒙古士兵知道中原的元朝已經滅亡,蒙古人都退回草原上去了。他們不願意呆在潮熱的雲南,也想回到北方的老家。於是,沐英把蒙古俘虜統統放走,滿足他們回家的心願。

這下子,雲南的蒙古軍隊再無鬥志,紛紛嚮明軍投降。樑王見大勢已去,只好自殺,雲南元軍被徹底消滅。可能是那個時代的明軍戰鬥力實在太強,整個戰鬥一點也不出彩。地理環境造成的困難,其實比元軍還要多。

"

藩鎮割據是皇帝的大忌,明朝對藩王的控制格外嚴。朱棣靖難成功後,大明的藩王更是無兵無權,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的命。只有一個王爺例外,而且還不是朱家的人,這個王爺就是沐英,大明的黔寧王。

沐英是朱元璋的鳳陽老鄉,也是窮苦出身。八歲時父母雙亡,流浪街頭,被朱元璋收留,並認為義子,改姓朱。

沐英在朱元璋身邊長大,從小學習怎麼領兵作戰,成長得很快。他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栽培,18歲就開始獨自領軍。

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1367年,沐英因功勳卓著,而被准許恢復了本姓。作為朱元璋的義子,沐英的仕途無疑是一帆風順的。1370年,他被調回軍事中樞大都督府,負責協調全國軍隊的諸多事務。由於工作細緻勤懇,而深受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器重。

此後,沐英擔任副帥,又參與了對吐蕃和北元的一系列攻勢,被封為西平侯,只比國公們差一個級別。

元朝勢力雖然已經消失在中原大地,但邊陲地區仍然殘留了一些餘部,盤踞在雲南的元朝樑王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381年,朱元璋任命傅有德為徵南大將軍,沐英、藍玉為副將,率軍30萬收復雲南。

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元軍主帥達裡麻,在白石江邊列陣,想等明軍渡江時,半渡而擊之。沐英派少量疑兵從下游偷偷過江,在元軍側後製造聲勢,吸引敵人的注意。然後趁敵遲疑混亂之際,發起正面強攻。

元軍的戰鬥力比起成吉思汗時代,已經大幅度衰退。正面交戰,元軍也不是明軍的對手。達裡麻全軍覆沒,被俘兩萬多人。這些蒙古士兵知道中原的元朝已經滅亡,蒙古人都退回草原上去了。他們不願意呆在潮熱的雲南,也想回到北方的老家。於是,沐英把蒙古俘虜統統放走,滿足他們回家的心願。

這下子,雲南的蒙古軍隊再無鬥志,紛紛嚮明軍投降。樑王見大勢已去,只好自殺,雲南元軍被徹底消滅。可能是那個時代的明軍戰鬥力實在太強,整個戰鬥一點也不出彩。地理環境造成的困難,其實比元軍還要多。

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雲南還有一股力量不肯服從中央,就是大理段氏。因為天龍八部的緣故,我們對大理段氏還是比較親近的。可是在真實歷史上,最後元朝滅亡,雲南的蒙古人全部被驅走,段氏還在效忠蒙古人。

唐末軍閥混戰,段氏趁機割據大理自立為王。宋朝的進取心不強,容忍了這個乖順的小國。蒙古人滅了大理國後,段氏仍然擔任著大理總管,形同割據。段氏還應元朝要求,出兵鎮壓過紅巾軍起義,明軍看他們肯定不順眼。

段氏憑藉點蒼山天險阻擊明軍。沐英還是發揮明軍擅長的奇襲,派出精銳兵力,從點蒼山背後爬上去,由上而下,與正面部隊夾擊。敵軍陷入一片混亂,段氏最後一位主人段明叔兵敗被俘。想來,如果明朝答應段明叔仍然可以割據大理,可能他就不會頑抗到底了吧。朱元璋可不是趙氏兄弟,是一心要收復中華故土的。

"

藩鎮割據是皇帝的大忌,明朝對藩王的控制格外嚴。朱棣靖難成功後,大明的藩王更是無兵無權,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的命。只有一個王爺例外,而且還不是朱家的人,這個王爺就是沐英,大明的黔寧王。

沐英是朱元璋的鳳陽老鄉,也是窮苦出身。八歲時父母雙亡,流浪街頭,被朱元璋收留,並認為義子,改姓朱。

沐英在朱元璋身邊長大,從小學習怎麼領兵作戰,成長得很快。他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栽培,18歲就開始獨自領軍。

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1367年,沐英因功勳卓著,而被准許恢復了本姓。作為朱元璋的義子,沐英的仕途無疑是一帆風順的。1370年,他被調回軍事中樞大都督府,負責協調全國軍隊的諸多事務。由於工作細緻勤懇,而深受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器重。

此後,沐英擔任副帥,又參與了對吐蕃和北元的一系列攻勢,被封為西平侯,只比國公們差一個級別。

元朝勢力雖然已經消失在中原大地,但邊陲地區仍然殘留了一些餘部,盤踞在雲南的元朝樑王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381年,朱元璋任命傅有德為徵南大將軍,沐英、藍玉為副將,率軍30萬收復雲南。

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元軍主帥達裡麻,在白石江邊列陣,想等明軍渡江時,半渡而擊之。沐英派少量疑兵從下游偷偷過江,在元軍側後製造聲勢,吸引敵人的注意。然後趁敵遲疑混亂之際,發起正面強攻。

元軍的戰鬥力比起成吉思汗時代,已經大幅度衰退。正面交戰,元軍也不是明軍的對手。達裡麻全軍覆沒,被俘兩萬多人。這些蒙古士兵知道中原的元朝已經滅亡,蒙古人都退回草原上去了。他們不願意呆在潮熱的雲南,也想回到北方的老家。於是,沐英把蒙古俘虜統統放走,滿足他們回家的心願。

這下子,雲南的蒙古軍隊再無鬥志,紛紛嚮明軍投降。樑王見大勢已去,只好自殺,雲南元軍被徹底消滅。可能是那個時代的明軍戰鬥力實在太強,整個戰鬥一點也不出彩。地理環境造成的困難,其實比元軍還要多。

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雲南還有一股力量不肯服從中央,就是大理段氏。因為天龍八部的緣故,我們對大理段氏還是比較親近的。可是在真實歷史上,最後元朝滅亡,雲南的蒙古人全部被驅走,段氏還在效忠蒙古人。

唐末軍閥混戰,段氏趁機割據大理自立為王。宋朝的進取心不強,容忍了這個乖順的小國。蒙古人滅了大理國後,段氏仍然擔任著大理總管,形同割據。段氏還應元朝要求,出兵鎮壓過紅巾軍起義,明軍看他們肯定不順眼。

段氏憑藉點蒼山天險阻擊明軍。沐英還是發揮明軍擅長的奇襲,派出精銳兵力,從點蒼山背後爬上去,由上而下,與正面部隊夾擊。敵軍陷入一片混亂,段氏最後一位主人段明叔兵敗被俘。想來,如果明朝答應段明叔仍然可以割據大理,可能他就不會頑抗到底了吧。朱元璋可不是趙氏兄弟,是一心要收復中華故土的。

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平定當地土官叛亂後,雲南戰事結束,沐英被留下鎮守邊塞雲南,開啟了沐家兩百年的雲南戍邊史。在他的治理下,雲南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光屯田就有一百多萬畝,鹽茶等產品大量銷往內地,促進了雲南和內地的經濟聯繫。

雲南是中國最西南邊陲,開發得最晚,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沐英鎮守雲南期間,主要作戰對象是各地的蠻族叛亂,有力地保證了國家領土完整和各民族的友好往來。

沐英是朱元璋一家養大的,對他們的感情自然十分深厚,馬皇后和太子朱標去世時,沐英都非常傷心,不久便在悲傷中病逝,時年48年。

"

藩鎮割據是皇帝的大忌,明朝對藩王的控制格外嚴。朱棣靖難成功後,大明的藩王更是無兵無權,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的命。只有一個王爺例外,而且還不是朱家的人,這個王爺就是沐英,大明的黔寧王。

沐英是朱元璋的鳳陽老鄉,也是窮苦出身。八歲時父母雙亡,流浪街頭,被朱元璋收留,並認為義子,改姓朱。

沐英在朱元璋身邊長大,從小學習怎麼領兵作戰,成長得很快。他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栽培,18歲就開始獨自領軍。

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1367年,沐英因功勳卓著,而被准許恢復了本姓。作為朱元璋的義子,沐英的仕途無疑是一帆風順的。1370年,他被調回軍事中樞大都督府,負責協調全國軍隊的諸多事務。由於工作細緻勤懇,而深受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器重。

此後,沐英擔任副帥,又參與了對吐蕃和北元的一系列攻勢,被封為西平侯,只比國公們差一個級別。

元朝勢力雖然已經消失在中原大地,但邊陲地區仍然殘留了一些餘部,盤踞在雲南的元朝樑王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381年,朱元璋任命傅有德為徵南大將軍,沐英、藍玉為副將,率軍30萬收復雲南。

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元軍主帥達裡麻,在白石江邊列陣,想等明軍渡江時,半渡而擊之。沐英派少量疑兵從下游偷偷過江,在元軍側後製造聲勢,吸引敵人的注意。然後趁敵遲疑混亂之際,發起正面強攻。

元軍的戰鬥力比起成吉思汗時代,已經大幅度衰退。正面交戰,元軍也不是明軍的對手。達裡麻全軍覆沒,被俘兩萬多人。這些蒙古士兵知道中原的元朝已經滅亡,蒙古人都退回草原上去了。他們不願意呆在潮熱的雲南,也想回到北方的老家。於是,沐英把蒙古俘虜統統放走,滿足他們回家的心願。

這下子,雲南的蒙古軍隊再無鬥志,紛紛嚮明軍投降。樑王見大勢已去,只好自殺,雲南元軍被徹底消滅。可能是那個時代的明軍戰鬥力實在太強,整個戰鬥一點也不出彩。地理環境造成的困難,其實比元軍還要多。

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雲南還有一股力量不肯服從中央,就是大理段氏。因為天龍八部的緣故,我們對大理段氏還是比較親近的。可是在真實歷史上,最後元朝滅亡,雲南的蒙古人全部被驅走,段氏還在效忠蒙古人。

唐末軍閥混戰,段氏趁機割據大理自立為王。宋朝的進取心不強,容忍了這個乖順的小國。蒙古人滅了大理國後,段氏仍然擔任著大理總管,形同割據。段氏還應元朝要求,出兵鎮壓過紅巾軍起義,明軍看他們肯定不順眼。

段氏憑藉點蒼山天險阻擊明軍。沐英還是發揮明軍擅長的奇襲,派出精銳兵力,從點蒼山背後爬上去,由上而下,與正面部隊夾擊。敵軍陷入一片混亂,段氏最後一位主人段明叔兵敗被俘。想來,如果明朝答應段明叔仍然可以割據大理,可能他就不會頑抗到底了吧。朱元璋可不是趙氏兄弟,是一心要收復中華故土的。

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平定當地土官叛亂後,雲南戰事結束,沐英被留下鎮守邊塞雲南,開啟了沐家兩百年的雲南戍邊史。在他的治理下,雲南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光屯田就有一百多萬畝,鹽茶等產品大量銷往內地,促進了雲南和內地的經濟聯繫。

雲南是中國最西南邊陲,開發得最晚,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沐英鎮守雲南期間,主要作戰對象是各地的蠻族叛亂,有力地保證了國家領土完整和各民族的友好往來。

沐英是朱元璋一家養大的,對他們的感情自然十分深厚,馬皇后和太子朱標去世時,沐英都非常傷心,不久便在悲傷中病逝,時年48年。

一名將,世代守衛中國邊塞,國難到來時,全家戰死殉國,無一孬種

沐英是中國軍事史上首個運用三段擊的將領,就是將火槍手分成三排,第一排開完槍即退後,第二排再上前開槍,三排輪流射擊,可以保持火力的連續,使敵人無法利用空檔衝近。沐英靠這種先進的戰術,屢次擊敗優勢之敵,連蠻族引以為傲的戰象,也不是明軍的對手。

可惜等到鴉片戰爭時,清軍空有大量火槍,卻早已不知三段擊為何物了,只會一窩蜂地亂開一氣。

沐家世代鎮守雲南,從無割據之心。歷代沐家王爺都跟隨朝廷大軍,四處征戰,甚至主動請纓報效朝廷。雲南是他們為國鎮守的邊疆,而非沐家的藩鎮,直到清軍入關,沐家全家戰死殉國,全了為國守土之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