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三、二”到“二、三、一”——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九江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九江 經濟 投資 歷史 新聞 金融 電子商務 九江新聞網 2019-09-01
"

九江新聞網訊(實習生 顏楨喻 記者 沈明傑)1949年5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九江,九江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生長在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的陽光下,沐浴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春風裡,行走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康莊大道上,九江這座有著2200多年曆史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變化翻天覆地,發展日新月異,成就令人矚目。日前,市政府新聞辦聯合市統計局舉辦“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系列專題首場新聞發佈會,介紹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七十年來,我市主要指標總量從萬元、億元級別到百億元、千億元體量,2018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為7.0:50.5:42.5,與1949年相比,產業結構由“一、三、二”調整為“二、三、一”,開創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譜寫了跨越式發展的新篇章。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七十年來,全市經濟總量不斷攀升,規模不斷擴大,1979年、1994年和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分別突破十億元、百億元和千億元。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GDP)達2700.19億元,位居全省第三,是1949年的2135.9倍,年均增長7.5%;其中改革開放以後發展明顯提速,1979∽2018年年均增長10.8%。從人均水平來看,2018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55274元,是1949年的708.6倍。

2018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為7.0:50.5:42.5,與1949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了75.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升了45.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了29.8個百分點,產業結構由“一、三、二”調整為“二、三、一”。尤其是自2011年以來,我市產業結構加速向“三、二、一”的理想型經濟結構方向發展,二產和三產比重由2011年的58.6:32.8調整為2018年的50.5:42.5。

2018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508.06億元,位居全省第二,是1995年的38.3倍,年均增長17.2%;完成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地方財政收入)267.89億元,位居全省第二,是1949年的3827倍,年均增長12.7%。財政結構不斷優化,2018年,全市財政總收入佔GDP的比重為18.8%,較1995年提高了9.5個百分點;稅收收入佔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84.5%,比2005年提高3.9個百分點。

全市金融市場放量增長,2018年,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和貸款餘額分別達到3371.38億元和2513.10億元,分別是1949年的129.7萬倍和228.5萬倍,年均分別增長22.6%和23.6%。

“三駕馬車”協調拉動 對外開放馬力強勁

新中國成立初的1949年,全市投資僅有16萬元;到1977年,全市投資總額也僅為8451萬元。改革開放以來,我市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固定資產投資取得突破性進展,1978至2017年,全市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3萬億元,投資總量站穩全省第二。

2018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8%,工業投資增長16.2%。九江石化、九江電廠、亞東水泥、星火有機硅、九江長江一橋、九江長江二橋、昌九高速公路等一批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建設投產、建成投入使用,對全市產業佈局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出了突出貢獻。

七十年來,商品供給從短缺邁向充足,城鄉市場日益繁榮。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1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2.10億元,是1949年的2032.7倍,年均增長11.7%。京九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九江國際汽車城、九江華東裝飾材料市場、九江糧食批發市場等億元市場交易額大、輻射面廣、影響力強,帶動消費增長效應突出。新興業態不斷髮展,多種多樣的新型商業經營模式取代了單一的、傳統的經營業態,九方、聯盛快樂城、萬達、銅鑼灣等商業綜合體蓬勃發展。電商產業成長迅速,2018年,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達14.55億元,同比增長32.7%。

我市對外貿易繁榮活躍。2018年,全市進出口總額54.68億美元,是1990年的141.3倍,年均增長19.3%。其中出口44.96億美元,是1990年的214.1倍,年均增長21.1%;進口9.73億美元,是1990年的55.2倍,年均增長15.4%。同時,利用外資碩果累累。2018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突破20億美元達到21.72億美元,位居全省第二,是1985年的829倍,年均增長22.6%。

外貿遠洋直航運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集裝箱運輸已通達世界各地。九江港早在1987年就開始接運集裝箱,當年僅3標箱(TEU),2018年全市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42.93萬標箱(TEU),是1987年的14.31萬倍,年均增長46.7%。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九江市企業在海外工程、對外投資、勞務合作等貿易領域全方位“走出去”。

居民生活品質提升 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從“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到“冰箱、彩電、洗衣機”再到“車子、房子、和電腦”,新老“三大件”的變化見證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節節高。

2018年,全市社會從業人員309.8萬人,比1949年增加244.51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90.06萬人,比1949年增加28.98萬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05.60萬人,比1949年增加105.4萬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14.14萬人,比1949年增加110.13萬人。從業人員結構從1949年的“一三二”結構(93.6:0.3:6.1)調整為2018年的“三二一”結構(29.1:34.1:36.8),與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步伐基本保持一致。尤其是近些年在就業壓力較大的形勢下,我市城鎮登記失業率仍保持了比較平穩的態勢,2018年全市登記失業率為3.41%,自2015年以來連年控制在4%以內。

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長,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265元,是1965年的162.5倍,年均增長10.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482元,是1978年的106.5倍,年均增長12.4%。隨著城鄉居民收入連年快速增長,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也大幅度增加。2018年末住戶存款餘額達1658.18億元,是1949年末的165.8萬倍,年均增長23.1%;人均儲蓄存款餘額由1949年的6分錢(0.06元)增加到2018年的33862元。

收入的快速增長給老百姓生活帶來的顯著變化就是,大家敢花錢了。2018年,九江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447元,是1978年(292元)的72.4倍,年均遞增11.3%。九江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078元,比1978年(111元)增長98.8倍,年均增長12.2%。2018年,九江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2.5%,比1981年(55.4%)降低22.9個百分點。2018年,九江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1.3%,比1978年的66.1%下降了34.8個百分點。

生活變化也直觀地反映在購買力上。2018年,九江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移動電話251部、計算機54臺、汽車42輛、空調144臺、熱水器98臺、微波爐59臺;九江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移動電話259部、計算機32臺、汽車32輛、空調97臺、熱水器85臺、微波爐30臺。

我市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基本形成,而且覆蓋面不斷擴大。2018年,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93.07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26.36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5.29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0.18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7.30萬人。隨著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的不斷建立和完善,城鄉居民得到了更多改革和發展的實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