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新手媽媽最大的痛

母乳餵養 乳腺炎 產後護理 育兒錦囊 小鹿媽媽育兒經 2017-03-28

乳腺炎——新手媽媽最大的痛很早就想寫一篇關於乳腺炎的介紹,因為鹿媽在月子裡就深受其害,從什麼都不懂寒顫兩小時高燒40度到連續兩週忍痛親喂,再到醫院三次穿刺,在即將開刀手術時神一般的好轉的慘痛經歷,希望可以給新手媽媽們一些經驗,也希望大家永遠不要經歷那種痛~

什麼是乳腺炎,簡單來說就是由於乳汁淤積引發細菌感染後發炎,在乳房內形成多腔膿腫,常伴有高燒、寒顫、劇痛難忍等症狀。一旦病發,將嚴重影響媽媽們的正常生活,可謂“比生產還遭罪”。乳腺炎有很多種,今天只談媽媽們最常見且最容易患的膿腫性乳腺炎。

一、乳腺炎的發起原因和預防

可以從上文提到的來看,產生原因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乳汁淤積,二是細菌感染。其實最最重要的還是第一點,因為母乳餵養本來就是有菌餵養,餵養過程中的細菌還有利於寶寶的腸道健康,所以在沒有發展為乳腺炎或沒有漲奶堵奶之前鹿媽並不建議過度清潔。

所以最容易引發的就是乳汁淤積,也就是堵奶。一般正常情況下都是先漲後堵,漲奶堵奶的情況非常多,尤其是第一胎的新手媽媽,對於首次哺乳的茫然和不適應都會引發。

  1. 餵奶間隔時間過長引發漲奶,目前媽媽們都會在月子期間請月嫂,那很多月嫂也會根據科學餵養培養寶寶按時吃飯的習慣,這個時候就很容易造成漲奶。

    預防建議:鹿媽的建議在寶寶的前2個月甚至前3個月內,按需餵養是最好的方式,寶寶餓了就給,奶漲了就喂,沒什麼不好的,這是大自然賦於每一個哺乳媽媽的天性,也是最基本的自然規律。其實很多問題都出現在人為打破上。一般最長不要超過2~3小時,如果寶寶晚上睡的踏實,也一定要擠出來,排空乳汁,不要有任何僥倖~

  2. 各種滋補湯水過渡營養乳汁濃稠堵奶,一般產婦坐月子都是一家人再加月嫂圍著轉,因為剛生產完氣血虧,都是恨不得大補,還有初期奶量不夠的也希望通過湯水來下奶。

    預防建議:從鹿媽的經驗來看,一定要剋制,剋制!而且從後期追奶的經驗看,各種肉湯的作用對下奶非常有限,只能增加脂肪量。當然也增加了乳汁中的脂肪含量,所以造成乳汁濃稠,更易堵奶。

  3. 殘奶沒排乾淨引發堵奶,對於奶量大的媽媽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如果寶寶吃完還有餘奶未排乾淨,經常淤積就會堵奶。

    預防建議:寶寶吃完後手動排空或拿吸奶器吸出。

  4. 哺乳餵養姿勢不對造成乳頭皸裂堵奶,新手媽媽們面對剛初生軟軟的寶寶,很難把握好正確的姿勢,尤其寶寶也不太會含乳時,很容易咬破,這個時候更容易引發細菌滋生,一旦乳汁淤積就會直接發展成乳腺炎,錯過保守治療期。

    預防建議:一定要讓寶寶小嘴全部含住乳暈部位,正確姿勢哺乳。如果發生了皸裂這個時候就要注意細菌入侵了,建議可以適當用一些紅黴素眼膏,喂之前擦乾淨。

  5. 長期漲奶後脫水引發小白點堵奶,小白點也就是小脂粒,堵在乳孔處的時候就會造成輸乳管中的奶無法正常排出,直接漲成“石頭”,這個也是常見的乳腺炎前兆。不過這種情況,只要拿針挑破小白點順利排奶出來就能解決問題。

    預防建議:除了以上的排奶外,還要多喝熱水,從鹿媽經驗看,水是最好的下奶防堵奶的良藥。

二、乳腺炎不同階段的治療時機和方法

如果不幸地已經發生了堵奶,那就一定要抓住最開始的保守治療時機。乳腺炎的發展歷程:堵奶->細菌感染->發炎->發燒->乳汁脫水化膿,在化膿前都是可以保守治療的。

  1. 排奶,最重要的就是排奶,一定要排乾淨,否則很快會二次堵。鹿媽的建議是即便是保守治療也最好去醫院,因為媽媽本身是不清楚自己是否已經發炎,最好的判斷方法就是發燒,如果並未發燒只是堵奶,這個時候可以在家裡找專業的通乳師排奶(注意一定要找專業的,判斷方法就是排的過程中是無痛的,因為如果手法不當會加重病情),當時鹿媽也先後找了三次通乳師,避免廣告就不說具體機構了。如果已經發燒,建議直接去醫院判別處於哪個階段,北京的話海婦是比較好的選擇。

  2. 降溫,如果是高燒一定要先降溫,新媽媽往往為了能哺乳不願意吃藥,高燒幾小時後乳汁也不能餵了,同時病情也加重了。建議39度以上可以吃點小兒退燒藥,泰諾林或美林,吃完24小時停餵母乳即可。

  3. 消炎,如果高燒那肯定是發炎了,這時建議一定去醫院,如果病情不是很嚴重會開一些小柴胡、葡公英等中成藥,如果嚴重了建議吃頭孢等可以繼續哺乳的消炎藥,會讓病情快速好快。這個時候快速恢復是最重要的。

如果錯過了保守治療期,已經發展為膿腫性時,媽媽們也不要害怕和焦慮,一般到醫院穿刺可以解決絕大多數的問題,即便是開刀也最多是一個月就會康復。鹿媽把當時治療時的心得分享一些給大家。

  1. 首要建議就是第一時間去醫院,專業建議下再做排奶或降溫等處理。

  2. 穿刺並不可怕,初聽到穿刺時也是嚇得不輕,但疼痛主要來自於打麻藥針,大家的擔心主要是因為是對乳房下手,其實如果是在胳脯上就沒那麼可怕了。想想如果胳膊上起個膿包也是要把膿先擠出來的。心理負擔先缷下來,積極治療。最好連續穿刺,快速排膿。

  3. 相信自己的自愈能力,不要全信門診醫生和B超結果,因為膿腫是看不到的,所以門診醫生其實也只能通過B超結果及穿刺結果來初步判斷,而B超、門診、穿刺分別是三位醫生,所以最瞭解情況的只有你自己。鹿媽當時三次穿刺後B超看膿腔的變小趨勢都不明顯,而且還是蜂窩狀的,門診大夫每次都說效果不好就要開刀,被恐嚇了幾次心情都快抑鬱了。但第四次去之後神奇般的沒有膿腔了。因為B超大夫擔心影響穿刺和門診判斷都會寧可錯過不會放過。

  4. 最重要的是穿刺過程,因為是直接接觸膿腔的,可以多與穿刺大夫交流病情,基本看不到太多膿液的時候就快康復了。

  5. 及早去醫院,病友之前多安慰溝通,一個人在家會被病情嚇得胡思亂想,去醫院看到原來患友這麼多就釋然啦。

  6. 不要停喂,除了乳汁變質的情況,剩下都可以繼續親喂,而且親測,寶寶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除了穿刺治療外,當時也嘗試了很多偏方和中藥也分享給大家。

  1. 冷敷降溫,圓白菜擀薄或土豆片削薄都可以,或者用如意黃金散,一天不停敷

  2. 核桃水緩解疼痛,在火上將核桃帶皮燒黑,剝皮後將核桃仁輾碎,用開水淘小米2~3兩,將淘米水將核桃仁面衝開口服。

以上便是鹿媽當時親歷的乳腺炎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