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欣賞:《木蘭詩》中的“唧唧”

木蘭詩 詩歌 王子若 白居易 黃河 琵琶 琵琶行 女博士講詩詞 2019-06-02

《木蘭詩》是北朝時代的民歌,語言既樸素又淺顯,本來是連小學生都能讀懂的;只是經過古今一些注家的考證解釋,反而把讀者弄得糊塗起來了。“唧唧”就是其中的一例。《木蘭詩》的開頭四句是:“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唧唧”是摹聲詞,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它摹擬的是什麼聲音呢,說法就大不一樣了一一有人說是嘆息聲;有的說是機杼聲;還有人根據另外一種本子(首句作“促織何唧唧”),說是蟲叫的聲音。現在撇開後面一種說法不談,單講前面兩種說法的誰是誰非。

詩詞欣賞:《木蘭詩》中的“唧唧”

主張機杼聲一說的人說,“唧唧”不大象嘆息的聲音,而且,如果把首句“唧唧復唧唧”解釋為連聲嘆息,跟第四句"惟聞女嘆息”隔得太遠,也有點連貫不起來。所以這四句詩應該這樣解釋:木蘭起初本在織布,機聲唧唧,後來想到點兵的事,才停下織機,發出嘆息。這樣的解釋是否站得住腳呢?首先要說明的是,《木蘭詩》的開頭四句是有所本的,那就是另一首北朝民歌《折楊柳枝歌》:“敕敕何力力,女子臨窗織,不聞機杼聲,只聞女嘆息。另外在北朝民歌《地驅樂歌辭》中又有“側側力力,念君無極”之句。這裡的“敕敕”、“力力”、“側側”,以及“唧唧”、“歷歷”、“惻惻”、“噴噴”、“切切”…都是一聲之轉,都是摹擬嘆息聲的。《木蘭詩》的另一種本子,首句作“唧唧何力力”,就是一個明證。其次,用“唧唧”表嘆息聲,在古人詩文中可以找到好些例子:詩如唐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之句,文如唐人李樵在《興元新路記》中有“朝廷有竊竊之議,道路有唧唧之嘆”之句;而用“呻唧”表機杼聲,卻是一個例子也難以找到的(一般都用“軋軋”表機杼聲)。

詩詞欣賞:《木蘭詩》中的“唧唧”

再回到《木蘭詩》的開頭四句:首句先寫“唧唧復唧唧”的嘆息聲,而後用第二、第三句敘述“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的事實,到第四句才點明“惟聞女嘆息”,以與首句相照應。其所以用了這樣一種跳躍式的寫法,為的就是要把木蘭的嘆息聲突出,從而表現出一種憂鬱沉悶的氣氛:反之,如果改用平鋪直敘的寫法,比如說把唧唧復唧啣”移到“惟聞女嘆息之下,那麼藝術效果就差得多了。如果以上所講的種種理由還不足以使人信服,那麼不妨再從“不聞…惟聞(或但聞、只聞)……"的句式上進行分析比較,就在這首《木蘭詩》中,用和“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同樣句式的,還有: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嗚啾啾。

在這裡,“濺濺”模擬的也是“但聞”下面的黃河流水聲,“啾啾”摹擬的也是“但聞”下面的燕山胡騎聲,而不是摹擬“不聞”下面的爺孃喚女聲。只有一點和開頭四句不同,那就是開頭四句為了突出嘆息聲,所以把“唧唧”放在“女嘆息”的前面,而且當中隔了兩句;而這裡則是把掌聲詞“濺濺”、“啾啾”直接放在“黃河流水鳴”、“燕山胡騎鳴”的後面的。

詩詞欣賞:《木蘭詩》中的“唧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