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明朝 張居正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蘭子綜合 2017-03-18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編後語

前面我們出過王陽明和海瑞,這一期是張居正。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三人,王陽明是“直造先天未畫前”,海瑞是“九死無悔赤子心”,那麼張居正就是 “願以深心奉塵剎”。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諡文忠,江陵人。生於嘉靖四年(1525),逝於萬曆十年(1582),享年57。張居正出生的時候,正是王陽明晚景中的最後幾年,兩人之間有些幽微關聯。

一是張居正的恩師徐階是江右王門聶豹的弟子,而聶豹又是王陽明的私淑弟子,換句話說,張居正是王陽明的曾徒孫;二是張居正隱誅了何心隱(執行者是湖廣巡撫王之垣),而何心隱是泰州王門的再傳弟子。

同是王門中人,張居正你不講學,甚至毀書院就算了,為什麼要殺人?

道不同。

對一般人來說,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張居正卻以刀證道,殺何心隱以震懾王學門徒。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使吾為劊子手,吾亦不離法場而證菩提”。

那麼,張居正心中的“菩提”,又是什麼?

上個世紀50年代初,鼎革之際,熊十力先生寫過一篇《與友人論張江陵》,言及“江陵學術宗本在儒,而融攝佛老及法,以成一家之學。”大意是說,張居正以儒家思想為宗,同時吸收了佛家、道家和法家的理念。雖然該文是寫給毛澤東的,意在言外,但這個論斷還是很準確的。

張居正針對世人說他“不悅學”的指責,他在《答憲長周友山講學》一信中辯解說:

“今人妄謂孤不喜講學者,實為大誣。孤今所以上佐明主,何有一語一事背於堯舜周孔之道?但孤所以皆欲身體力行,以是虛談者無容耳。”

張居正的辯解有三層意思,一是大家都說我不喜歡講學,其實誤解了;二是我輔助小皇帝,沒有一句話一件事違背過儒家的宗旨;三是我在腳踏實地地幹活,而那群鍵盤俠(虛談者)卻來黑我。

三層意思層層遞進,最後直指講學家們是“虛談者”。張居正要表達的,用時興的話來說,就是“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在《答南司成屠平石論為學》這封信中,他又說:

“夫昔之為同志者,僕亦嘗周旋期間,聽其議論矣。然窺其微處,則皆以聚黨賈譽,行徑捷舉。所稱道德之說,虛而無當。莊子所謂其嗌言者若哇,佛氏所謂蝦蟆禪耳。而其徒侶眾盛,異趨為事。大者搖撼朝廷,爽亂名實;小者匿蔽醜穢,趨利逃名。”

張居正坦言,自己年少輕狂的時候,也在講學這個圈子裡混過,但混久了就發現,這幫人滿嘴都是主義,心裡全是生意。他痛斥那班講學家是蛤蟆,除了會跳外,並沒有其他本事。

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一個漏洞,張居正說他並沒有違背儒家的宗旨,那麼毀書院、禁止講學,儒家的至聖先師——周公孔子會同意嗎?

張居正認為,即便是孔子復生,也必然會如此立教,讓世人在自己的職守以內去學,而不要“舍其本事,別開一門以為學”。意思是說,你是農民,就把地種好;是商人就把生意做好;是士兵,就把仗打好,千萬別像那幫講學者,整天想著掃天下,卻一屋都不掃。

孔子真會如此立教嗎?張居正在《辛未會試程策》一文中進一步闡述:

“夫法制無常,近民為要。古今異勢,便俗為異。……時宜之,民安之,雖庸眾之所建立,不可廢也。戾於時,拂於民,雖聖哲之所創造,無可從也。”

在張居正看來,在明朝萬曆這個時代,與孔子所處的春秋亂世大不相同,孔子提倡回到三代,如果我現在還這麼說,就是俗儒了,規章制度一定要適應時代的發展。

很顯然,張居正真正承接的是荀子的 “法后王”,這並非孔子本人的主張,而是接近法家了。那張居正為什麼還說孔子復生必會如此立教?

在此,張居正試圖區分“跡”與“道”。他學孔子,並沒有去學孔子的具體主張(跡)——因為任何制度都只有語境化的合理性,而是在試圖掌握先賢背後流動的“道”。張居正秉政之際,土地兼併嚴重,國匱民窮,此時此刻,讓老百姓有飯吃就是大道!

從“不慕唐虞”這一點上來說,張居正倒是很近乎商鞅,比王安石爽快多了。不過張居正只是手段類法家,根底與法家還是有別的,如熊十力先生所言:

“(張居正)以佛家大雄無畏粉碎虛空,蕩滅眾生無始時來一切迷妄、拔出生死海,如斯出世精神轉成儒家經世精神。”

故而,張居正不惜奪情。父親張文明死了,按照明朝的丁憂制度,他必須辭職回家守制兩年。但他深知,自己一走,改革大業必然會中斷。或許於他而言,丁憂只是“跡”,雖說持守可以保全聲名,但為了心中的“道”,願以深心奉塵剎。

對於張居正奪情之事,朝堂議論紛紛,連他的學生都上疏表示反對,而敢於罵皇帝的海瑞卻保持了沉默,當時有人冒充海瑞寫了篇聲討張居正奪情的檄文,張居正給海瑞寫信說,我知道不是你寫的。

我張居正知道不是海瑞你寫的,你也應該知道我不用你的苦心了吧。儘管我們都是真正的政治理想主義者,但你對自己設定的底線比我要高。你白衣上座,一塵不染,而我躬身滄浪,水清濯我纓,水濁濯我足。

萬曆十年,張居正身死,而後海瑞起復,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更早死的何心隱,也非張居正心中所鄙薄的“生意人”,畢竟人家以身殉道了,只能說他生錯了時代,泰州王學的啟蒙思想,對近世影響還是挺大的。

是耶非耶,在張居正死後,都風雲流散了。

歷史發散·遺址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張居正故居,位於今湖北省荊州市古城東大門內。鄧玲玲/攝)

世間再無張居正:五分鐘看懂挽救明朝最後的改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