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上吊前,曾有兩次挽救大明朝的機會,結果卻被他白白錯過了

明思陵簡稱思陵,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明思宗朱由檢與周皇后及田貴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回顧大明朝歷代的皇帝,崇禎帝其實還是一個比較勤政的帝王,特別是與他之前的三位皇帝相比,那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比如:明神宗,30年不上朝,多少朝廷高官,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也沒見到皇帝本尊;明光宗更是白費,當皇帝不到一個月,就在床上歸西了;明熹宗更甚,愛木匠活,不愛江山,朝政都交給了魏忠賢代為辦理。

崇禎帝上吊前,曾有兩次挽救大明朝的機會,結果卻被他白白錯過了

所以,這麼一看,崇禎帝在明朝算是非常敬業的皇帝了。他在位17年,工作認真負責,全年無休,對家人和下屬也是管理甚嚴,為了減輕國家的財政壓力,更是縮減後宮開支,就連皇后都要自己做飯織布,在歷代皇室,也是堪稱典範了。

但就是這樣一個認真工作,勤政愛民的皇帝,卻在公元1644年深夜,與太監王承恩到紫禁城外的煤山,找了一條麻繩,在一棵“歪脖樹”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太監王承恩也自縊殉主。死前,在寫下的遺書中,還不忘叮囑攻進京城的李自成,千萬不要傷害民眾。

數百年後,回顧這段歷史,無不嘆息、惋惜,也替崇禎鳴不平:如果,當初他能把握住那兩次翻盤的機會,或許,最終也不會落得個自盡的結局。那麼,到底是哪兩次翻盤的機會,足以改變崇禎帝最終的命運呢?

崇禎帝上吊前,曾有兩次挽救大明朝的機會,結果卻被他白白錯過了

首先,來講第一個機會。話說在甲申年的正月,李自成帶領著他的農民起義軍打入山西,預計再過兩個月就可以攻進北京城了。那時候的形式,可以說是瞬息萬變,大明王朝岌岌可危。面對李自成農民軍的大舉進攻,如何應對,成為了迫在眉睫最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崇禎在年初三,就把李明睿找來商討對策。當時,李明睿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那就是:舉國南遷。他建議崇禎帝效仿宋高宗南渡,向南進行戰略轉移,讓瀕臨城下的局勢,能夠得到一些緩解,讓大明王朝能夠有一個喘息的機會,以後還可以從長計議。

其實,李明睿的建議還是可行的,因為,大明朝之前就在南京設有陪都,所有的政治體系都非常健全,中央的人過去就可以直接辦公。而且,明朝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山東和江蘇等地的形式還是比較穩定的,保證皇室人員的安全根本不成問題。

崇禎帝上吊前,曾有兩次挽救大明朝的機會,結果卻被他白白錯過了

所以,與其死守北京,最後魚死網破,倒不如,提早離開,另闢蹊徑,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其實,李明睿的這個建議是非常好的,如果,當時崇禎帝能果斷抉擇,統一南遷,或許後來也不用自殺了。但按照當時明朝法度,像遷都這樣的大決定,皇帝要徵得朝中各個部門的支持。

但是,此時的崇禎還有點小私心,他覺得:這種遷都、棄陵的做法,有違祖訓,害怕以後會留下罵名。所以,他希望這個建議能由群臣來提出,自己可以先假意推脫,然後,再不得已而為之,這樣就最好不過了。

想到這裡,崇禎立馬召集眾大臣商討應敵對策,並且,以御駕親征來試探忠臣。而各部領導也表示了對大明的忠心,願為皇帝分憂,代替出征,但就是沒有人提南遷的事。眼看著李自成就要兵臨城下了,崇禎又會意李明睿寫個報告,把這個建議公開化。

崇禎帝上吊前,曾有兩次挽救大明朝的機會,結果卻被他白白錯過了

但此時,卻又遭到了時政要臣陳演的反對,並藉此消息蠱惑人心,搞得人心大亂,甚至,說:“南遷是別有用心,李明睿應該被處理。”雖然,崇禎帝在李明睿和陳演二人之間不斷周旋、暗示,折騰了一個來月,但是,南遷這個事兒始終沒有定下來。

轉眼間,李自成的大軍攻下了居庸關和昌平,攻進紫禁城是彈指一揮間的事兒了。這回,崇禎坐不住了,直接攤牌說:“南遷的事兒,我決定了!”但是,這個時候卻已經為時已晚,李自成的農民軍已兵臨城下,北京城已經被團團圍住,皇帝插翅都難飛,更別提遷都了。

有時候歷史也像泡沫言情劇一樣,總有劇情反轉的時候,就在人們都覺得大明這次死定了的時候,崇禎帝的第二次機會來了。

崇禎帝上吊前,曾有兩次挽救大明朝的機會,結果卻被他白白錯過了

李自成突然遞來了一封求和信,再次給大明王朝和崇禎帝以喘息之機。說實在的,李自成沒什麼文化,也沒什麼軍事頭腦,最多就是個給政府機關賣苦力的打工仔,對唾手可奪的政權並沒有意識,也不知道自己一旦打入北京城後將得到什麼。

所以,李自成很誠心地給崇禎帝寫了一封求和信,說:“只要把西北地區給他,同時,讓自己採取高度自治的管理辦法,不向中央打報告;此外,還要給他100萬兩白銀做慰問金,自己也不白拿賞錢,會幫著大明抵禦西北的外敵。”

這比買賣橫看豎看,大明朝都超級划算啊,再說了,現在崇禎帝也別無選擇啊,既然李自成主動拋出橄欖枝,那就趕緊接啊,總比被人攻進城,滅了好吧。但是,這次機會,崇禎依舊沒有把握住。眾臣面對這封求和信都不敢表態,沒有人願意就割地賠款的事兒發表意見。

崇禎帝上吊前,曾有兩次挽救大明朝的機會,結果卻被他白白錯過了

所以,他們更多的是顧左右而言他,有發表賊人言論的,有慷慨陳詞準備為國捐軀的,有要跟北京同生死、共命運的等等,但就是沒有人討論李自成這份大禮到底接不接。最終,崇禎帝本想借著夜色偷逃出宮,但環顧北京城,沒有一扇城門能打得開,逃得了。

最後,這個孤獨無助的末路皇帝,只能隻身一人登上煤山,選擇了一條不歸路。而更戲劇性的是,他才死了三個小時,李自成就殺入了紫禁城,搗毀了金鑾殿。而那些在會上大放厥詞的忠臣、領導們都在做什麼呢?他們第二天就伏倒在李自成的長矛之下,俯首稱臣了。

崇禎帝上吊前,曾有兩次挽救大明朝的機會,結果卻被他白白錯過了

明朝滅亡後,李自成命人將朱由檢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貴妃之墓,為攏絡人心並改名思陵,使思陵成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與妃嬪合葬之陵。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朱由檢的貼身太監王承恩陪葬墓。清順治帝、康熙帝時,亦曾為王承恩立碑以嘉許其忠貞殉主。

參考資料:

【《明十三陵》、《明史·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綏寇紀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