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是戚家軍的最後一戰,此戰後世間再無戚家軍,謹以此文致敬

1621年,努爾哈赤率軍進軍瀋陽,瀋陽告急,明朝總兵陳策、童仲揆率領七千兵力來救,這七千人的軍隊包含四千川兵(也就是白桿兵,由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率領)和三千浙兵。

此戰是戚家軍的最後一戰,此戰後世間再無戚家軍,謹以此文致敬

秦良玉像

這些川兵之所以被稱為白桿兵,是因為他們手持白杆槍而聞名(見上圖)。而這三千浙兵是戚家軍最後的骨血,率領這隻軍隊是戚繼光的侄兒——戚金。

但是援軍還是來晚了一步,等他們到時瀋陽城已經陷落。按理說,既然城池已丟,退兵便是了,而且總兵陳策也下令退兵。

但是將領們各個群情激奮,諸將激動地說:“我輩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為!”

在諸將請戰下,陳策、童仲揆決定與後金軍一戰。

於是明兵分為兩營,周敦吉與副總兵四川石柱都司僉書秦邦屏先渡河,在橋北立營;童仲揆、陳策及副將戚金、參將張明世統浙兵三千在橋南立營。

為何七千人要分為兩營,而且分別在河的兩岸,史料中說法不一,有的說白桿兵先渡河為戚家軍構築火器陣地贏得時間,有的說是白桿兵渡河後遭到後金騎兵襲擊和包圍,所以戚家軍沒有渡河。

無論怎樣,這七千明軍是被渾河分開了,註定成了兩場戰役。

戰鬥開始後,讓努爾哈赤意外的是,驍勇善戰的八旗騎兵在與白桿兵的交戰中竟然被打的紛紛墜馬。

據《全邊略記》的記載:(後金騎兵)死於槍弩者數千人……紛紛墜馬。

要知道努爾哈赤自起兵以來,還沒遇到過這樣的勁敵,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騎兵被打的墜馬更是沒有的事。想想當年的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是多麼意氣風發啊。可是現在展現在他眼前的,卻是兩支截然不同的明朝軍隊。

努爾哈赤調“後軍往助”八旗軍也是相當頑強,“卻而復前,如是者三”,雙方激戰多時,後金騎兵依然沒有突破川兵營。

戰鬥打的有多激烈,我不用現在的語言來形容,只引用史料中的話。《滿文老檔》記載:

明之步兵,皆系精銳兵,驍勇善戰,戰之不退,我參將一人、遊擊二人被擒。川兵營甚堅”

清人谷應泰《明史記事本末》記載:

諸將奮勇迎 擊,敗白標兵(即白旗),又敗黃標兵(即黃旗),擊斬落馬者二三千 人,擒後金一參將、二遊擊。

能打的後金騎兵人仰馬翻,要知道,四川的白桿兵可是步兵啊,而且還是在平地上步兵打騎兵,可見白桿兵戰鬥力之強悍。

就在努爾哈赤一籌莫展之際,明朝降將李永芳找到被俘的明朝炮手,親自解開捆綁,人賞千金,用來攻擊川軍,就這樣,瀋陽城上的大炮開始瞄向城下的白桿兵,要知道,這些白桿兵可是來救援的啊。

史書記載:發炮無不立碎者。

在大炮的轟擊下,白桿兵損失慘重,川兵營終於寡不敵眾,敗下陣來。周敦吉、秦邦屏及參將吳文傑、守備雷安民等皆力戰而死,只有少數人逃到渾河南岸。

北岸的戰鬥結束了,該南岸的戚家軍上場了。

努爾哈赤深感川兵之勁厲,對於接下來的戰鬥心裡也沒了最初的底氣。他再三告誡剛剛慘勝的八旗兵“勿輕敵”,並故意強調“仲癸所將皆川兵”以警醒部下。

其實,他不知道,在南岸等他的已經不是川兵了,而是威震天下、不曾一敗的戚家軍。

後金兵集中兵力攻浙兵營,明總兵陳策、童仲揆、張明世、戚金等將領沉著應戰,積極佈陣,誓後金兵決一死戰。明軍以火器射擊,殺傷相枕。

火藥用盡,兩軍便開始短兵相接。戰鬥極為激烈。

努爾哈赤派出大批軍隊包圍戚家軍,有的資料說是五萬,有的說是十萬,但無論是哪一種,後金騎兵都佔有絕對的數量優勢。但是依舊無法全殲這隻虎狼之師。

但是戚家軍數量不佔優勢,如果沒有援軍,那被消滅只是時間的問題。那麼到底有沒有援軍呢?答案是有。

但是明朝總兵朱萬良、姜弼率領三千餘援兵,行至白塔鋪,觀望不戰。後被皇太極擊退。而且皇太極是很輕鬆的擊退了這隻軍隊,朱萬良部明軍稍經交手即行潰退,沿途被皇太極一路追殺,傷亡三千多人。

此戰是戚家軍的最後一戰,此戰後世間再無戚家軍,謹以此文致敬

這支援軍等於沒有。而突圍求援的使者向當時遼東地區最高軍事長官袁應泰叩首求援。袁應泰竟以後金強大派兵也扭轉不了戰局為由拒不答應。

就這樣,這支曾聞名於天下的軍隊就這樣覆滅了,他們沒有覆滅在敵人之手,而是毀在了自己人手裡。

年僅七旬的老將陳策在斬殺十餘名敵軍後,因體力不支,倒在血泊中,總兵童仲揆想趁亂撤離戰場,被戚金制止。這個過程《明實錄》中有明確記載:

陳策先死,童仲揆騎而逸,副將戚金止之曰:公何往?遂下馬語其屬曰:吾二人得死所矣。戚金又曰:大丈夫報國在今日。

一句“大丈夫報國在今日”,讓人感慨萬千,後二人都戰死殉國。

而對這場戰鬥,清朝的史料是這樣記載的:

大清兵盡銳攻浙營。營中用火器,多殺傷。火藥盡,短兵接,遂大潰。策先戰死,仲揆將奔,金止之,乃還兵鬥。力盡矢竭,揮刀殺十七人。大清兵萬矢齊發,仲揆與金、名世及都司袁見龍、鄧起龍等並死焉。

據朝鮮人的《李朝實錄,光海君日記》記載:

虜中言守城之善,無如清河;野戰之壯,無如黑山(即渾河之戰)。……以川兵六七千,當虜騎十萬,雖眾寡不敵,終至於盡殲,虜之死傷者亦相當,虜至今膽寒。

上述史料的作者是朝鮮人鄭忠信,當時他正在出使後金,獲得了第一手資料,上述這段文字出自他向李氏朝鮮的報告,是可信的。

而且這份報告直接表明了,虜之死傷者亦相當。意味著,後金方面的損失也在六七千左右。

可以說,每個史料都毫無疑問的表明,渾河之戰非常慘烈,而且後金兵傷亡慘重。

渾河之戰是後金騎兵第一次領教大明鐵血軍團的厲害,後金在這場戰役中光戰亡的將領就達十人。

這十個人不是我胡亂說的,是見於史料記載的,分別是:雅巴海、布哈、孫扎欽、巴顏、雅木布里、實爾泰、郎格、杜木布、大哈木布祿、旺格等。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後金軍隊數量也不過數萬人,一場戰役就損失六七千,那麼再來個兩三場這樣的戰役,還談什麼入主中原了,恐怕努爾哈赤還得繼續臣服明朝。

也是因為傷亡太多,為了穩定軍心士氣,努爾哈赤在戰鬥過後專門舉行了祭奠亡靈的大會。

此戰是戚家軍的最後一戰,此戰後世間再無戚家軍,謹以此文致敬

戚繼光畫像

這場戰役中,白桿兵和戚家軍以步抗騎,表現的非常勇猛,可歌可泣。請記住這場戰役——渾河之戰,也請記住,這是戚家軍的最後一戰,此戰之後,世間再無戚家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