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的子孫在面對張獻忠和清軍時,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明朝 張居正 張獻忠 中國歷史 曉燕文史 2017-04-01

若論明朝知名度最高的人,除了太祖朱元璋大概就是張居正了。清初蔡瞻岷乾脆說:“明只一相,張居正是也。”雖然說法太誇張,但足見張居正的地位之高。

張居正變法使明朝從嚴嵩弄權的衰敗狀況中重新煥發生機,出現了中興的奇蹟,強行為明朝續命。張先生生前也是位極人臣,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非相,乃攝也”。但是死後也很悲慘,被自己的學生萬曆皇帝抄家。張居正的子孫在面對張獻忠和清軍時,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由司禮監太監張誠等人主持抄家,把皇帝翻臉不認人的冷酷無情實施到了極致。他們還沒有趕到江陵,荊州府、江陵縣的地方官親自到張府封門,張宅的子女僕人躲到空屋裡,不敢出來,餓死十餘人。

查抄家產更是錙銖必究,共計抄出黃金萬餘兩,白銀十餘萬兩,與他們設想的相差甚遠。於是便重刑拷問,窮迫硬索。張居正的二子懋修經不起拷掠,屈打成招,自殺未遂,僥倖活下來了。長子張敬修(原任禮部主事) 實在受不了如此折磨自縊身亡,臨終前留下一份血書,真實地記錄了張府遭受抄家浩劫的慘狀。張居正的子孫在面對張獻忠和清軍時,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天啟二年,明熹宗朱由校給張居正平反,給予祭葬禮儀,張府房產沒有變賣的一併發還。

木匠皇帝天啟尚且知道張居正對大明的功勞,但是最思念張居正的肯定是崇禎皇帝。1640年,明朝已經日薄西山,崇禎皇帝下詔追復張敬修(張居正長子)的官職時,授張居正的曾孫張同敞為中書舍人。

時人評論道:當明王朝行將衰亡之時,皇帝“撫髀思江陵,而後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時相一也”,也就是說,平庸的宰相再多,也不如一個張居正。

1644年(崇禎十七年),張獻忠的部下打到了張居正的老家江陵,強迫張居正第五子張允修出來做官,張允修不從,自殺,時年79歲。

張居正的後代中最出名的當屬抗清英雄張同敞。

1642年(崇禎十五年),崇禎皇帝下詔命張同敞慰問湖廣諸王,順道調兵雲南。張同敞執行完所有差事後,消息傳來——北京已失陷,皇帝殉國。

隨後,張同敞接到張同敞接到唐王朱聿鍵命令,朱聿鍵遂派張同敞往湖南抗擊清軍。唐王兵敗被俘後,桂王朱由榔稱帝。張同敞南下投奔南明永曆皇帝,任兵部侍郎、總督廣西各路兵馬兼督抗清軍任務,又因其“詩文千言,援筆立就”永曆帝授予翰林院侍讀學士。張居正的子孫在面對張獻忠和清軍時,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張同敞曾拜文淵閣大學士瞿式耜為師,與瞿式耜、王夫之、金堡一同在湖廣地區舉行抗清活動,後同守桂林,並任桂林總督。1650年(順治七年、永曆四年)與瞿式耜在桂林被清朝定南王孔有德俘獲,後二人堅貞不屈,被殺。張居正的子孫在面對張獻忠和清軍時,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張居正的遠祖張關保,曾經跟隨明太祖的大纛,推翻蒙元的暴政,收復漢人的江山。張居正推動變法,整頓國防,分化韃靼,使明朝重新走向強盛。張居正的第五子不願到張獻忠那裡做官,毅然自殺。張居正曾孫張同敞為抗清四處奔走,在抗清無望後,毅然殉國。張氏一門與大明王朝榮辱與共,有始有終,也算對得起朱家和大明朝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