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王朝喜歡打大臣屁股,原來另有隱情!(下)

明朝 明世宗 明神宗 楊繼盛 穿山乙的歷史故事 2017-05-26

原創作者:穿山乙

廷杖的地點一般在北京午門之外,有明一代,大概在午門廷杖官員五百餘次。成化朝有過文華殿實施廷杖的記載,南京在成化和正德兩朝有過兩次廷杖御史的事件。廷杖雖然沒有列入《大明律》明文律令,但也有一套程序所在。廷杖由皇帝下令,司禮監出帖並加蓋印信,刑科給事中籤批,廠衛人員負責抓人,錦衣衛執行廷杖。執行廷杖是個技術活。那些行刑者需要經過嚴格訓練,他們先捆紮兩個草人。一箇中間填磚塊,一個用紙張包裹在外面,然後都給他們穿上衣服。然後用大棍開打,打在包著磚的草人上面看起來非常輕巧,可是打開草人衣服一看,裡面的磚石卻已經粉碎了。打在紙包裹的草人上面,看起來很重,但是紙張卻絲毫無損。只有達到這樣的境界,才能入選廷杖的行刑者。廷杖之時,一般由錦衣衛官和司禮監太監一起監刑。行刑的輕重完全要看他們的眼色和暗號行事,如果監刑官腳尖張開,其意即為“用心打”,受刑者並無性命之虞;如果監刑官腳尖閉合,意為“著實打”,則受刑者必死無疑。廷杖之前,先要宣讀皇帝詔書,然後由一人用麻布兜,把受刑者從肩脊之下綁住,使其動彈不得;另有一人綁住受刑者雙腳,向著四方牽拽。受刑者的臀部和大腿露在外面,頭和臉都跟地皮“親密接觸”,塵垢塞滿了口中。崇禎時候,姜埰受到杖責,頭和臉著地,實刑之杖幾次被打折,最後他昏迷不醒。在萬曆朝奪情事件中,受到杖責的吳中行,被醫生剜去腐爛的肉幾十塊,大的如手掌般大小,整個大腿上的肉幾乎被剜空,才僥倖保得性命。這個王朝喜歡打大臣屁股,原來另有隱情!(下)

影視劇中的錦衣衛

明代廷杖制度對整個明代政治影響深遠,它反映了明代君臣關係的激烈衝突。各次廷杖原因不同,除去皇帝為了強行實現自身意志之外,意氣之爭也是導致君臣關係衝突的重要原因,在這方面,大臣們也要負相當一部分責任。很多官員飽讀詩書,空有一副報國之志,卻拘泥於教條禮法,並不懂得靈活變通。例如明代最大規模的一次群體性廷杖事情——左順門“爭大禮”。以楊廷和為首的“護禮派”,不顧父子人情,極力主張朱厚熜不認生父,而要稱從未謀面的伯父明孝宗為皇父,改稱生父興獻王為皇叔父。而另一派以張璁、桂萼為首,順應天理人情,主張以朱厚熜生父為皇父,並加興獻王帝號。兩派互不想讓,爭鬥了三年,直到嘉靖三年七月,九卿、翰林、給事中、御史、諸司郎官等二百二十多名官員跪伏左順門,一致要求嘉靖皇帝改變旨意,稱明孝宗為皇考,自身生父為皇伯考。眾多官員集體造勢,給皇帝施加壓力,期間,嘉靖聽到殿外哭聲大作,派太監好言勸阻群臣回去。但是群臣卻不聽從,楊慎為首的眾人甚至“撼門大哭”,嘉靖震怒,命令錦衣衛逮捕了為首的八名官員,其他官員仍然不肯罷休,衝到殿門外擂門大哭,聲震宮闕。忍無可忍的嘉靖下令對一百三十四名官員廷杖,一片哀嚎聲中,十七名官員傷重不治而亡。在禮法之爭的背後,那些表面上固執於禮法,不近人情的“護禮派”官員,他們的真實目的其實是為了迫使皇帝順從他們,納入文官們為其設定好的治國軌道,乖乖的納入孝宗一系,做一個“垂拱而治”的“好好皇帝”,出身藩王的小皇帝並不那麼容易就範,為了牢牢掌握權力,從世道人心來說,為人極孝的他也不可能拋卻生父不認,於是才有了這一次左順門廷杖事件,很明顯,被廷杖的大臣們堅持的禮法並不符合人情,這一次的廷杖大部分原因應該歸結為文官們的執拗和固執。

至於萬曆朝首輔張居正的奪情事件,更是一場無味的意氣之爭。萬曆五年,張居正主持的改革事業已經進入關鍵期,在此關鍵時刻,因為其父親去世,按照傳統禮法,他要回家守制三年。但是此刻如果他離去,改革大業就有可能中斷,因此萬曆皇帝下旨奪情。群臣對張居正之權勢早已不滿,於是以此為契機,上疏彈劾其不孝、貪戀權位,甚至攻擊其為禽獸。萬曆皇帝不得不下旨,廷杖為首的四名官員,這次事件中,文官們堅持的原則其實更多的是墨守成規或者說是黨派之爭。景泰皇帝痛失獨子不到半年,吏部郎中張綸就上疏請求更換太子,這無疑上對心情糟糕透頂的景泰帝當頭一棒,盛怒之下,皇帝下令廷杖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了。這個王朝喜歡打大臣屁股,原來另有隱情!(下)

電視劇中的廷杖場面

嘉靖朝所謂的君子楊繼盛和沈煉,他們被廷杖也有自取之處。楊繼盛在庚戌之變後,朝廷軍政低谷,需要休養生息之際,極力上疏反對馬市這一權宜之計,後來更是為了名聲,上疏給了內閣首輔嚴嵩莫須有的十大罪過,要求皇帝誅殺奸臣,最終惹怒皇帝,被廷杖,乃至處死,道德的模範不能取得政治的實效,楊繼盛所為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應該具有的風範。至於沈煉,早年嚴嵩就對其子嚴世藩說此人人品有問題,一定要遠離他。結果他不顧事實,對嚴嵩橫加汙衊,上疏彈劾其十大罪,被暴怒的嘉靖廷杖。這個王朝喜歡打大臣屁股,原來另有隱情!(下)

電視劇中的嘉靖皇帝

明代的言官是把雙刃劍,風聞言事制度使得他們無所顧忌,大事小情,他們無所不管,甚至皇帝的宮闈隱私也難以逃脫。萬曆朝大理寺評事雒於仁上疏說皇帝有酒色財氣四大病,這多是捕風捉影之言,委屈的萬曆皇帝找來內閣大學士訴苦,卻也不能對其嚴懲,生怕弄巧成拙,導致天下人以為雒於仁所言為實,反而成就了他的諍諫之名。最後只好將其罷職為民了事。從此,萬曆在跟群臣相處過程中,學會了應對,他看穿了多數言官上奏都是指摘細故,為了博取名聲,對他們的套路,萬曆學會了置之不理,也就有了後世的萬曆怠政之說。

明代廷杖雖然酷烈,但是文官們卻如飛蛾撲火,奮不顧身,一次次投入到跟皇帝的博弈之中。其中,有真心為國者,更多的則是博取名聲。青史留名的誘惑是不可阻擋的,於是眾多的文官們為了皇帝寵幸哪個妃子,甚至冷落了皇后這樣的隱私之事也要過問,脾氣再好的皇帝恐怕也難以忍受了。這個王朝喜歡打大臣屁股,原來另有隱情!(下)

電視劇中的明代文官

總得來說,明代的廷杖很多是文官們意氣之爭,激怒了皇帝,當然也有皇帝自身為了打破束縛,實現意志的事例,簡單將其歸結為帝王暴政恐怕不是實事求是的解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