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獻成風:探析士紳優免下,大明王朝另類的土地兼併

前引

隆慶三年(1569年)六月,大明朝的利劍,直言諫諍第一人,有著“海筆架”戲稱的海瑞,海剛峰被擢升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

由於海瑞的名頭太盛,當年都敢對嘉靖皇帝怒罵,稱其一意玄修,竭民脂膏,濫興土木,二十餘年不視朝,法紀弛矣。天下吏貪官橫,民不聊生,水旱靡時,盜賊滋熾。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號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

這樣的牛人到了江南富庶之地後,平日裡那些個作威作福、橫行不法的貪吏、勢家、織造局太監們都因畏懼他,竟然夾起了尾巴,不敢為非作歹了,也稱得上是國朝奇談,成為時人口中聊資。

投獻成風:探析士紳優免下,大明王朝另類的土地兼併

當年十二月,海瑞巡歷上海縣,在視察吳淞江之餘,還為當地百姓懲治不法鄉官,追討了被侵佔的田地,被百姓齊頌為“海青天”。

也正是海瑞嚴正不阿的聲望美譽,讓松江百姓們開始紛紛狀告當地豪勢徐家。而這徐家也並非旁人,乃是兩朝元輔,倒嚴領袖徐階。

時人範濂就曾記載過當時訴訟的盛況,當時百姓“五六十人為群,沿街振臂,叫喊號哭”,而徐階的家也被圍困“前後左右,日不下數千人。

這個案子鬧得很大,堂堂致仕宰相搞的灰頭土臉,有明一代也是絕無僅有的,也無怪乎朱察卿曾稱其為“此亦二百年所無有事也!

而徐家被訟主要是因其兼併了大量田土,而兼併的主要方式卻是通過“投獻”

此案雖以海瑞被罷官告一段落,但徐階後來也被高拱整治的欲仙欲死,只是這些我們今天都暫且不作討論,僅聊一聊這中間極富大明特色的投獻現象。

投獻成風:探析士紳優免下,大明王朝另類的土地兼併

士紳優免下的畸形產物

一、明初的“公田”

大明開國後,太祖皇帝朱元璋賜皇族、勳臣、百官公田,以其租充祿,這些受賜的公田,載在金冊,並不入官籍,享有免除稅糧和差役的特權 。

按照朱元璋的設想,勳貴們在公田之外置辦的私產則應與齊民一體當差,納糧服役。但在實際的政策執行層面則出了問題,朱元璋太高看了勳貴們的政治覺悟和道德水準。

所謂“有權不用枉做官”,勳貴們有權有勢,自稱這些私田就是公田,地方官那敢管,也很難管,“諸勳臣所賜公田莊佃多倚勢冒法,凌暴鄉里, 諸功臣不加禁戢”,以至於朱元璋制定的“齊民一體當差”條律難以執行,淪為為弊政。

好在朱元璋雄才大略,很快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洪武二十五年取消了賜田,並在《大誥》中嚴加申飭,勳貴們才有所收斂不敢妄違。

投獻成風:探析士紳優免下,大明王朝另類的土地兼併

二、法紀鬆弛、士紳優免

不過在經歷了明初洪武、永樂的從嚴治政後,明中後期政治氛圍趨於寬鬆,法紀也逐漸廢弛,賜田制度也開始恢復,勳貴之家向朝廷請賜田土不可勝計,這也推動了“投獻”成風。

所謂“投獻”就是庶民百姓,將屬於自家的田地奉獻給勳貴權要,自身則淪為佃戶或奴僕,這樣一來,原來需要承納田賦、差役的土地成了勢家權貴優免糧差的公田,造成國家財賦嚴重的流失。

勳貴們只需要憑藉特權很容易就能兼併土地,私田變公田,官府無法催徵課稅,以致於社會風氣大壞,勳貴肆無忌憚,無視朝廷屢頒禁令,廣收民田為己私業,而陰以勢力把制,有使司不得編差徵稅貽累糧裡。

這種“投獻”現象從嘉靖朝開始尤為普遍,像徐階這樣為官數十載,從普通之家躍居成為擁有田產二十多萬畝的大戶並非孤例。

明代士紳階層享有的政治、經濟特權優渥,就連最低一級的“士”,秀才,也享有除本身免役外,戶內優免二丁的待遇,到了明中葉以後,甚至也開始免徵八十畝的田賦。

今天我們可以從萬曆年間頒佈的《優免則例》看到,大明朝廷以品級免糧,一品大員最高可免一萬畝田產,餘下遞減,涵蓋地方鄉紳、秀才,待遇不可謂不優渥。

當然按照法律規定,限免額度之外需要正常繳納賦稅,與民一體當差,但實際上勳貴官紳毫無例外的,無論田產多寡,全額優免。

投獻成風:探析士紳優免下,大明王朝另類的土地兼併

三、投獻成風的原因

一方面有勳貴豪紳之家,依仗權勢強行索要田土,逼迫庶民“納獻”,但更多方面卻是百姓主動“投獻”。

之所以發生百姓主動投獻的怪異現象,究其緣由卻是庶民承擔的賦役太重。

根據黃仁宇先生的統計,萬曆年間明帝國晚期的田賦平均稅率維持在0.038石/畝,與法定的0.035石不相上下,是一個非常低的數字。

但這個低賦稅,只是根據官府田籍上應稅土地來看的,在明初自然不重,可實際明中葉以降由於士紳階層的優免,官籍上應徵賦稅的田地多被勳貴士紳兼併,他們不納糧,可賦役還得按籍催收,這就讓著部分空額轉嫁到了勞苦大眾頭上,這也是歷朝歷代土地兼併後必然結果。

就這樣庶民為了逃避日益繁重的賦役,紛紛將手中的田土“投獻”到勳貴士紳名下,寧願當個無地的佃戶,也好過被強行攤派到頭上無力負擔的賦稅、徭役強。

如此這般歷史進入了循環往復的怪圈,勳貴士紳田地越多,庶民百姓更無活路,投獻之風更盛。

投獻成風:探析士紳優免下,大明王朝另類的土地兼併

四、土地投獻帶來的政治改革

正是鑑於投獻的盛行,土地兼併嚴重,國家財賦嚴重不足,高拱、張居正執政時期,才開始轟轟烈列推行“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的精髓就是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繳納。這樣原來按丁口和田地計算賦役轉變成單一按田畝,沒地的老百姓能解除負擔,有田的可以按實際田畝好好耕種,這對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在萬曆六年(1578)時,張居正下令清丈全國土地,清查溢額脫漏,並限三年完成。結果清查完畢後,國家應稅田畝數達到了七百一萬三千九百七十六頃,比弘治時期直接增加了三百萬頃!

這還是明政府對士紳階層妥協的結果,由此可知,國家的財賦被勳貴士紳們侵吞了多少!

改革的結果自然使得國庫充盈,庶民樂業,便有了萬曆初期的中興氣象。

投獻成風:探析士紳優免下,大明王朝另類的土地兼併

只是隨著張居正的去世,人亡政息,“一條鞭法”日益敗壞,士紳勳貴兼併土地,優免依舊,土地兼併的怪圈繼續擴大,“三餉”加派之下,哪還有庶民活路,明王朝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窮途末路,徒給歷史留下一聲沉重的嘆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