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功罪於一身:史家眾說不一的風雲人物洪承疇

明朝 洪承疇 皇太極 順治 綠草原孤狼嘯月 綠草原孤狼嘯月 2017-09-21

集功罪於一身:史家眾說不一的風雲人物洪承疇

洪承疇(1593~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今福建南安)人。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他鎮壓過農民起義,後又背明降清,為滿清定鼎中原、統一中國立下赫赫功勳。他集功罪於一身,是令史家眾說不一的風雲人物。

1.鎮壓義軍耀烏紗

洪承疇出生時家境貧窮,父親外出不歸,他由母親撫養長大。母親對他管教很嚴,並對他進行了很好的啟蒙教育。洪承疇11歲因家貧輟學,在家從事勞動,幫助母親艱難度日。每天清晨,洪承疇走家串戶,沿街叫賣豆腐乾,在艱辛中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光。不久,洪承疇得到一個機會,得以進入水溝學館讀書,他學習異常勤奮,飽讀詩書,熟讀了《史記》、《資治通鑑》、《孫子兵法》、《三國志》等書,樹立了宏偉志向。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鄉試時,洪承疇中舉。第二年,他24歲的時候進京考中進士。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得中進士的洪承疇被任命為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隨後又升任刑部貴州、雲南清吏司主管,從此開始了自己漫長的政治生涯。

天啟二年(1622年),而立之年的洪承疇被擢升為兩浙提學道僉事,不久又升遷為兩浙承宣佈政使左參議。天啟七年(1627年),洪承疇出任陝西督糧道參議。

崇禎三年(1630年),朝廷任命學過兵法、善於治軍的洪承疇為延綏巡撫。次年,洪承疇升任陝西三邊總督,主持鎮壓陝西農民起義軍。他根據義軍缺乏經驗、各自為戰的弱點,制定了以剿為主、以撫為輔、分割包抄、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殘酷鎮壓了王左桂、點燈子、不沾泥等多支農民起義軍。洪承疇還向崇禎請求留陝餉銀20萬兩,一部分用於賑濟貧民,一部分作為剿殺義軍的費用。崇禎七年(1634年)十二月,洪承疇被擢升為兵部尚書,他除了擔任陝西三邊總督之外,還總督湖廣、河南、山西、陝西、保定等處軍務,洪承疇成為鎮壓明末農民起義軍的軍事總指揮。

明崇禎八年(1635年)正月,高迎祥率領義軍攻入安徽鳳陽,火燒皇陵,挖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祖墳。崇禎九年(1636年)七月,洪承疇使用反間計將高迎祥俘虜並將其殺害。

高迎祥的犧牲給農民起義軍帶來了重創,李自成在萬分悲痛之中接過戰旗,成為明末農民起義的首領。崇禎十一年(1638年)十月,李自成向潼關進軍,洪承疇擺下伏兵在潼關將李自成打敗。俘殺高迎祥、重創李自成,充分顯示了洪承疇的軍事才幹。因此崇禎帝對洪承疇寄予厚望,並稱其領導的軍隊為“洪兵”。

洪承疇在潼關打敗李自成後,心想農民軍這群烏合之眾好對付,但他在沾沾自喜之時卻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這就是李自成從他的包圍之中逃跑。後來李自成重整旗鼓,揮師進入京師,逼迫崇禎在萬歲山(今北京景山)自縊。洪承疇這時才知道,這個曾經漏網的李闖王改變了明王朝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2.鬆錦大戰敗降清

崇禎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正當明廷上下沉醉在戰勝起義軍的喜悅之中時,滿清皇太極率兵討伐明朝,京師雪片告急。崇禎皇帝又讓洪承疇擔負起抗擊清軍入侵的重任,洪承疇被任命為薊遼總督,總攬對清戰事。崇禎十三年(1640年)三月,清皇太極命令清軍對明朝在關外的軍事重鎮錦州實行戰略包圍,明清之間的戰略大決戰由此拉開帷幕。六月,皇太極命令多爾袞、豪格圍困錦州,洪承疇主張以持久戰解除錦州之圍。明清雙方處於戰略相持階段。兵部尚書陳新甲力主速戰,他認為兵多籌軍餉很困難,軍餉不夠則難以持久。監軍張若麒也有同樣的看法,崇禎皇帝只好密令洪承疇出城與清軍決戰。當時,洪承疇在戰場上從容指揮,力挫清軍銳氣。多爾袞、豪格屢戰屢敗,根本抵擋不住明軍凌厲的攻勢。經過慘烈的廝殺,明軍控制了松山至錦州之間的制高點乳峰山。

滿清的援兵到達之後,皇太極下令斷明軍南撤之路,明軍糧倉也遭清軍劫掠,松山存糧已不足三日,明軍軍心大亂。洪承疇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提出明晨展開決戰。但是,大多數將領主張突圍到寧遠,再伺機反攻。在此情況下,洪承疇只得點頭同意。明軍的突圍行動早在皇太極的預料之中,他周密部署,重兵攔截,致使明軍主力損失大半,洪承疇被俘。歷時二年的鬆錦戰役以清軍大獲全勝而告終。洪承疇的慘敗決定了明朝滅亡的命運就在眼前。

洪承疇被俘之後,皇太極知道他是一個難得的賢才,一心想著收降他。為此他想了種種辦法,但洪承疇開始態度堅決,誓死不降。

皇太極見無計可施,無精打采地回宮休息。皇妃博爾濟吉特氏問:“國主大敗明師,中外震驚,為什麼長嘆起來?”

皇太極說;“你們女流,怎知國家大事?”

“是不是中原還未征服呢?”

“你真是聰明,一下便說中了心事。只是為征服中原,才想招降明朝的將領洪承疇為我前驅,可是他卻矢志不降。”

“怎會有不降的傻瓜?”皇妃說,“威迫不來,利誘就行了!”

皇太極頻頻搖首說:“難難難!什麼都用過了,他越來越強硬,便用美人計也不行,他根本看不起我國的美女!”然而聰明的皇妃卻深知世上男子的弱點。他們密議一番之後,皇妃特別打扮一番,黃昏時候,攜了一個壺子祕密出宮,獨個兒走到禁閉廳。見洪承疇正閉目危坐,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態,乃細聲問,“此位是洪將軍嗎?”聲如出谷黃鶯。洪承疇是一個英雄,什麼威逼利誘,毫不動心,唯獨對於聲音婉轉、吹氣如蘭的女人特別敏感,不知不覺地就把眼張開,咦!怎麼有這樣一個美人兒?

但洪承疇仍正色問:“你是什麼人?誰叫你來的?有什麼事?”

聰明的皇妃看了看洪承疇,接著說:“你且不要問,我此來是一片好心,想拯救你脫離苦海的!”她既莊重,又嫵媚地說。

“什麼!你拯救我?想勸我投降?嘿!我心如鐵石,請閉嘴!”但她絕不介意,繼續說:“將軍!你不要輕視我,我雖是女子,頗識大義,對將軍這種英勇行為,殉節精神,衷心欽佩,豈忍奪將軍之志?”

“那你來這裡做什麼呢?”

“唉,將軍!我不是說過嗎,是來救將軍的。”她的話充滿同情,而又惹人憐愛。“將軍是絕食等死嗎?但絕食起碼要經七八日才會氣絕的。我煎好一煲毒藥來敬將軍。將軍現所求者不外一死,絕食和服毒死,究竟有什麼不同?將軍如怕死則已,若不怕死,請飲了這煲藥,不就減少死前痛苦嗎?”說完捧壺送過去。

洪承疇經她這般一捧一跌、一憐一媚的搖盪,已身不由主,連呼:“好好!我飲,我飲,死且不怕,何怕毒藥!”立即接過壺來,張口狂飲,不料氣促,咳了起來,弄得藥沫飛濺,噴得美人衣襟盡溼。

洪承疇自慚孟浪,連忙向她道歉。她若無其事的,談笑自若,拿出香帕來慢慢拂拭,媚眼向洪承疇一翻說:“看樣子將軍的陽壽還未盡哩!”

“我立志一死,不死不休!”

“將軍司謂英勇之至,竟能視死如歸,英雄英雄!欽佩!欽佩!”她說,“不過,我還有一句話告訴將軍。你現在既已為國殉了節,但身喪異域,去家萬里,丟下家人,哭望天涯。深閨少婦,對著浮雲發呆,春風秋月,苦想為勞,枕邊彈淚,情何以堪?多情如將軍,豈能閉眼不顧,不念歸情嗎?”

洪承疇被勾起了心事,酸楚萬分,想到毒藥已下了肚,死期定不遠,不禁淚如泉湧,長嘆一聲說:“事到臨頭,還有什麼可說,什麼可顧?唉,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

只這一嘆,就暴露了洪承疇內心世界已有所動。他那視死如歸的決心開始動搖了。經過那麼多次的審訊、威逼、說服、利誘都沒有動過一絲決心的洪承疇,只和這麼一個弱女子幾番問答,就開始猶豫了。此時聰明的皇妃看出他已動心了,又用話挑他:“決心殉國,將軍可謂忠貞不貳,無愧臣節啦。但在我看來,確是笨得可以。”

“什麼,照你所說,難道失節投降,反是英雄好漢?”

“將軍!不是我說你,你身為國家棟梁,明朝對你的希望正殷,這樣輕於一死,得了一個虛譽,究竟對國家有何補益呢?如果是我的話,會忍辱一時,漸圖恢復,所謂忍辱負重,伺機報君,方不負明帝重託,百姓仰望,斷不會這般輕生,效匹夫匹婦所為!不過,士各有志,勉強不得。”

洪承疇雖然等死,但血脈格外暢通,既醉其美貌,又服其見識,心中忐忑,莫知所之,牙齒開始發酸,慾火已冒上了眉尖。

她又說:“將軍死後,有什麼話要轉告家人否?我兩人既然相遇,亦是一段緣份,我無論如何有此傳遞的責任!”

洪承疇聽說,眼淚又流出來了,她再掏出香帕來,迎身靠過去替他拭淚:“將軍,不要傷心,看把衣服弄溼了。唉!我也捨不得你這樣離開的!”

一陣脂香粉氣,美色嬌態,襲擊而來。洪承疇這時已慾火正熾,把死置諸腦後,一把將她摟住,說:“只要毒藥遲發一刻,就是死在牡丹花下,做鬼也風流!”

於是青苔石上,權為翡翠之床,羅衣綢帶,暫作鴛鴦之帳,洛浦騰雲巫山雨,此時無聲勝有聲!

到天明,這位曾經為萬民景仰,饗過大明國祭的經略大臣、顯赫將軍洪承疇,入朝參見清太宗。第二天下午,皇太極為洪承疇舉行了隆重的歸順儀式。

3.招撫江南為清朝定鼎效力

洪承疇投降清軍之後,受到了滿洲皇太極及貴族大臣的厚待,使明朝君臣聞之寒心。洪承疇率領清兵入關,為清朝的問鼎中原立下了難以磨滅的功勳。進入北京之後,洪承疇雖然更加受到清廷的器重,但他卻顯得愈為孤獨。

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極逝世。皇太極生前對洪承疇恩寵有加,但因其畢竟是變節投降之人,皇太極對他不敢重用。順治初年,多爾袞攝政之後,洪承疇才被委以重任。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明崇禎自縊身亡之後,洪承疇意識到明朝的滅亡是不可逆轉的結局,他因此多次向多爾袞建議,清軍應爭取明朝軍民的擁護,集中精力來打擊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他強調應該保護人民的利益與生命財產的安全,禁止軍隊對人民進行打劫。范文程的主張與洪承疇幾乎不謀而合,因此洪承疇的主張得到了多爾袞的讚賞。

李自成被打敗之後,洪承疇奉命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入內院佐理機務,為祕書院大學士,同范文程等同成為順治帝的宰相之一。與范文程一樣,具有戰略眼光的洪承疇認為國家要長治久安,必須滿漢合流。福臨登基之後,洪承疇多次奏請皇帝應以儒家學說為立國的指導思想,學習漢語,熟讀四書五經,以儒學作為治理國家的思想指導。

洪承疇先後兩度在京佐理機務,政治上頗為精明老到,他一次又一次地躲避了滿清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鬥爭,成為多爾袞和順治帝的重要輔臣。尤其是順治帝對洪承疇特別器重。對於南明反抗勢力,洪承疇採取一方面鎮壓,一方面安撫的方式,使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等文臣武將紛紛降清,加速了對明朝殘餘勢力的瓦解,取得了招降的巨大實績。洪承疇為了徹底瓦解明朝的殘餘勢力,還向清廷積極推薦黃文煥等149名南明降官,建議清廷授予他們合適官職。洪承疇由於在處理南明政權與殘餘勢力方面表現出色,清廷對他更是依賴,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

順治四年(1647年)十二月,經過洪承疇的艱苦努力,江南局勢趨於穩定。在南京的幾年間,洪承疇雙目幾乎失明,其父病故,洪承疇請假奔喪獲得批准。守制期滿,又被任命為大學士,洪承疇於順治五年攜母返京,順治八年(1651年),兼理都察院數月,為了對官署進行改革,他同陳名夏和陳之遴進行祕密磋商,結果卻被指責為蓄意謀反,洪承疇因私送母歸故里不曾奏報而受到彈劾,儘管如此,洪承疇還是被留任。

順治五年以後,江南抗清鬥爭戰火不斷。順治九年(1652年),洪承疇母親病故,他想為母守制,然而清政府沒有批准。當時正值清兵在湖南、廣西、四川等省與南明將領李定國和孫可望交戰失利,清廷憂慮,順治皇帝於是又讓洪承疇充當清軍主帥前往征討,洪承疇擔任五省總督之職。他統率五省文武官員,衙署設在長沙。

順治十五年(1658年),洪承疇被任命為太保兼太子太師,經略湖廣、廣東(後改為江西)、廣西、雲南、貴州五省,總督軍務,實際是讓他為南征各軍籌集糧草和供應銀兩。不久南明內部起內訌,孫可望為李定國所敗,於順治十四年(1657年)末投降洪承疇,清兵在數月之內就迅速佔領了貴州並開赴雲南,而洪承疇則在貴陽籌集軍餉。順治十六年(1659年),攻克了雲南首府——明桂王朝的所在地,桂王逃亡緬甸,洪承疇以年邁而不願意繼續追擊為由,請求返回北京,順治帝欣然批准。於是,由降將吳三桂繼續追擊征討南明最後一位統治者。

江南經過戰爭的摧殘,人民生活異常艱苦,民不聊生。洪承疇上書朝廷,要求免除重災區的賦稅,安撫地方,並主張應讓人民休養生息,從長計議,贏得民心,使人民不再反抗清王朝。洪承疇的一系列中肯建議,對於緩和清初江南的社會矛盾與民族矛盾,起到了積極作用。洪承疇因招撫江南有功,被清廷大加獎賞。洪承疇是獲得清廷賞賜財物最多的一位漢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