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

導語:城隍信仰是中國古代宗教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明清時期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神,他們大多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受人尊敬和供奉,成為所在城市的保護神。城隍信仰歷史悠久,明代朱元璋封各府州縣城隍神以不同爵位和品級,形成了與政區層級對應的城隍神體系。

"

導語:城隍信仰是中國古代宗教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明清時期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神,他們大多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受人尊敬和供奉,成為所在城市的保護神。城隍信仰歷史悠久,明代朱元璋封各府州縣城隍神以不同爵位和品級,形成了與政區層級對應的城隍神體系。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土地神

1.城隍神的含義及發展

“城”即城牆之意,“隍”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古代的城市多有城牆保衛,城牆外圍又有護城河,所以有城池的說法。如果沒有護城河,只有一條壕溝,這就是隍,與城牆合稱“城隍”。城隍是一個城市的防禦體系,延伸到鬼神世界,城隍神是一個城市的保護神。

"

導語:城隍信仰是中國古代宗教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明清時期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神,他們大多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受人尊敬和供奉,成為所在城市的保護神。城隍信仰歷史悠久,明代朱元璋封各府州縣城隍神以不同爵位和品級,形成了與政區層級對應的城隍神體系。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土地神

1.城隍神的含義及發展

“城”即城牆之意,“隍”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古代的城市多有城牆保衛,城牆外圍又有護城河,所以有城池的說法。如果沒有護城河,只有一條壕溝,這就是隍,與城牆合稱“城隍”。城隍是一個城市的防禦體系,延伸到鬼神世界,城隍神是一個城市的保護神。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城隍廟

城隍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水庸神,水庸就是農田裡的灌渠,水庸神相當於土地神。城市的四周挖有城壕,水庸神同樣具有保護城市的功能,後來水庸神在城市裡便逐漸演變為城隍神。當然早期的城隍神仍然屬於自然神,與人鬼尚未結合,後來才演變成為人格神。通俗點講,早期的城隍神是一個抽象的神靈,各地祭拜的城隍神都是一樣的,而後來城隍神與人鬼結合之後,各個城市的城隍神都不相同,城隍神變成了一個神仙體系。郝鐵川先生認為“在唐以前,城隍神是一種自然神,與人鬼尚未結合。從唐代開始,將城隍神與當地的古代名人相結合,自然神變為人鬼”。

"

導語:城隍信仰是中國古代宗教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明清時期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神,他們大多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受人尊敬和供奉,成為所在城市的保護神。城隍信仰歷史悠久,明代朱元璋封各府州縣城隍神以不同爵位和品級,形成了與政區層級對應的城隍神體系。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土地神

1.城隍神的含義及發展

“城”即城牆之意,“隍”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古代的城市多有城牆保衛,城牆外圍又有護城河,所以有城池的說法。如果沒有護城河,只有一條壕溝,這就是隍,與城牆合稱“城隍”。城隍是一個城市的防禦體系,延伸到鬼神世界,城隍神是一個城市的保護神。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城隍廟

城隍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水庸神,水庸就是農田裡的灌渠,水庸神相當於土地神。城市的四周挖有城壕,水庸神同樣具有保護城市的功能,後來水庸神在城市裡便逐漸演變為城隍神。當然早期的城隍神仍然屬於自然神,與人鬼尚未結合,後來才演變成為人格神。通俗點講,早期的城隍神是一個抽象的神靈,各地祭拜的城隍神都是一樣的,而後來城隍神與人鬼結合之後,各個城市的城隍神都不相同,城隍神變成了一個神仙體系。郝鐵川先生認為“在唐以前,城隍神是一種自然神,與人鬼尚未結合。從唐代開始,將城隍神與當地的古代名人相結合,自然神變為人鬼”。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關羽也成了民間信仰的一部分

在唐代,城隍神的信仰已經相當普遍,《全唐文》中收錄了許多祭祀城隍神的文章,從這些祭文看,城隍神除了保衛城池安全外,還掌管當地的水旱吉凶,牲畜安全、醫治疾病、除暴安良等等,不過唐代的城隍神還沒有列入國家的官方祀典,而城隍廟也限於一些州郡,還未普及。宋代的《冊府元龜》記錄了不少前代朝廷給城隍神封官賜爵的故事。宋代是城隍神信仰的大發展時期,宋太祖趙匡胤曾親自到城隍廟祭祀,對城隍神的祭祀開始進入國家的祀典之中,對城隍神不斷賜封名號,以示尊崇。宋代的城隍神大都是由忠臣烈士充任,如灌嬰、紀信、范增等人都被不同的城市奉為城隍神。

"

導語:城隍信仰是中國古代宗教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明清時期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神,他們大多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受人尊敬和供奉,成為所在城市的保護神。城隍信仰歷史悠久,明代朱元璋封各府州縣城隍神以不同爵位和品級,形成了與政區層級對應的城隍神體系。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土地神

1.城隍神的含義及發展

“城”即城牆之意,“隍”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古代的城市多有城牆保衛,城牆外圍又有護城河,所以有城池的說法。如果沒有護城河,只有一條壕溝,這就是隍,與城牆合稱“城隍”。城隍是一個城市的防禦體系,延伸到鬼神世界,城隍神是一個城市的保護神。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城隍廟

城隍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水庸神,水庸就是農田裡的灌渠,水庸神相當於土地神。城市的四周挖有城壕,水庸神同樣具有保護城市的功能,後來水庸神在城市裡便逐漸演變為城隍神。當然早期的城隍神仍然屬於自然神,與人鬼尚未結合,後來才演變成為人格神。通俗點講,早期的城隍神是一個抽象的神靈,各地祭拜的城隍神都是一樣的,而後來城隍神與人鬼結合之後,各個城市的城隍神都不相同,城隍神變成了一個神仙體系。郝鐵川先生認為“在唐以前,城隍神是一種自然神,與人鬼尚未結合。從唐代開始,將城隍神與當地的古代名人相結合,自然神變為人鬼”。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關羽也成了民間信仰的一部分

在唐代,城隍神的信仰已經相當普遍,《全唐文》中收錄了許多祭祀城隍神的文章,從這些祭文看,城隍神除了保衛城池安全外,還掌管當地的水旱吉凶,牲畜安全、醫治疾病、除暴安良等等,不過唐代的城隍神還沒有列入國家的官方祀典,而城隍廟也限於一些州郡,還未普及。宋代的《冊府元龜》記錄了不少前代朝廷給城隍神封官賜爵的故事。宋代是城隍神信仰的大發展時期,宋太祖趙匡胤曾親自到城隍廟祭祀,對城隍神的祭祀開始進入國家的祀典之中,對城隍神不斷賜封名號,以示尊崇。宋代的城隍神大都是由忠臣烈士充任,如灌嬰、紀信、范增等人都被不同的城市奉為城隍神。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城隍巡遊

元代城隍神信仰進一步演變,大都城隍廟已取得了天下都城隍的地位,當時人曾說:“府州縣各設有廟,至如京城亦有廟,尊稱之曰天下都城隍,掌陰司土地之神也。”

2.明代城隍神制度改革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對全國城隍神進行大規模加封,並規定了相應的品級。當時的京都(南京應天府)的城隍神被封為“承天鑑國司民升福明靈王”,開封府的城隍神為“承天鑑國司民顯靈王”,臨濠府(現安徽省鳳陽縣)的城隍神為“承天鑑國司民貞佑王”,太平府(現安徽省當塗縣)的城隍神為“承天鑑國司民英烈王”,和州(現安徽省和縣)為“承天鑑國司民靈護王”,滁州(現安徽省滁縣)為“承天鑑國司民靈佑王”。這幾個地方,在明初都有特殊的地位,所以他們的城隍神都是正一品。這一都五府州以外的其他地方,府城隍被封為“鑑察司民城隍威靈公”,正二品;州城隍被封為“鑑察司民城隍威靈侯”,正三品;縣城隍被封為“鑑察司民城隍顯佑伯”,為正四品。

"

導語:城隍信仰是中國古代宗教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明清時期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神,他們大多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受人尊敬和供奉,成為所在城市的保護神。城隍信仰歷史悠久,明代朱元璋封各府州縣城隍神以不同爵位和品級,形成了與政區層級對應的城隍神體系。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土地神

1.城隍神的含義及發展

“城”即城牆之意,“隍”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古代的城市多有城牆保衛,城牆外圍又有護城河,所以有城池的說法。如果沒有護城河,只有一條壕溝,這就是隍,與城牆合稱“城隍”。城隍是一個城市的防禦體系,延伸到鬼神世界,城隍神是一個城市的保護神。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城隍廟

城隍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水庸神,水庸就是農田裡的灌渠,水庸神相當於土地神。城市的四周挖有城壕,水庸神同樣具有保護城市的功能,後來水庸神在城市裡便逐漸演變為城隍神。當然早期的城隍神仍然屬於自然神,與人鬼尚未結合,後來才演變成為人格神。通俗點講,早期的城隍神是一個抽象的神靈,各地祭拜的城隍神都是一樣的,而後來城隍神與人鬼結合之後,各個城市的城隍神都不相同,城隍神變成了一個神仙體系。郝鐵川先生認為“在唐以前,城隍神是一種自然神,與人鬼尚未結合。從唐代開始,將城隍神與當地的古代名人相結合,自然神變為人鬼”。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關羽也成了民間信仰的一部分

在唐代,城隍神的信仰已經相當普遍,《全唐文》中收錄了許多祭祀城隍神的文章,從這些祭文看,城隍神除了保衛城池安全外,還掌管當地的水旱吉凶,牲畜安全、醫治疾病、除暴安良等等,不過唐代的城隍神還沒有列入國家的官方祀典,而城隍廟也限於一些州郡,還未普及。宋代的《冊府元龜》記錄了不少前代朝廷給城隍神封官賜爵的故事。宋代是城隍神信仰的大發展時期,宋太祖趙匡胤曾親自到城隍廟祭祀,對城隍神的祭祀開始進入國家的祀典之中,對城隍神不斷賜封名號,以示尊崇。宋代的城隍神大都是由忠臣烈士充任,如灌嬰、紀信、范增等人都被不同的城市奉為城隍神。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城隍巡遊

元代城隍神信仰進一步演變,大都城隍廟已取得了天下都城隍的地位,當時人曾說:“府州縣各設有廟,至如京城亦有廟,尊稱之曰天下都城隍,掌陰司土地之神也。”

2.明代城隍神制度改革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對全國城隍神進行大規模加封,並規定了相應的品級。當時的京都(南京應天府)的城隍神被封為“承天鑑國司民升福明靈王”,開封府的城隍神為“承天鑑國司民顯靈王”,臨濠府(現安徽省鳳陽縣)的城隍神為“承天鑑國司民貞佑王”,太平府(現安徽省當塗縣)的城隍神為“承天鑑國司民英烈王”,和州(現安徽省和縣)為“承天鑑國司民靈護王”,滁州(現安徽省滁縣)為“承天鑑國司民靈佑王”。這幾個地方,在明初都有特殊的地位,所以他們的城隍神都是正一品。這一都五府州以外的其他地方,府城隍被封為“鑑察司民城隍威靈公”,正二品;州城隍被封為“鑑察司民城隍威靈侯”,正三品;縣城隍被封為“鑑察司民城隍顯佑伯”,為正四品。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明太祖朱元璋

這次改革將城隍神劃分成不同等級,各府州縣城隍的等級與人間的地方官階是相聯繫的,明代地方政區之間的上下級關係,不同地區間的地位等級都被套用到鬼神世界之中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對城隍神制度又進行了改革,同時要求各府州縣建城隍廟。明代《太祖實錄》“各處府州縣城隍稱某府、某州、某縣,城隍之神。歷代忠臣烈士並依當時初封名爵稱之”,這次改革推翻了原來洪武二年的改革,取消了城隍神的人格屬性。比如寧海縣的城隍神是“樑太清二年在寧海平亂的田什“”,按照洪武二年改革,田什作為城隍神被封為“鑑察司民城隍顯佑伯”。

而洪武三年的改革,原來的城隍爵位制度被廢除,取消了城隍神的人格神屬性,比如寧海的城隍神改革之後被稱為“寧海城隍之神”,城隍就是城隍,和田什脫離關係。除了取消爵位,還要求以“立木主”的方式代替原來的神像。這次改革使城隍神與地方的行政等級制度完全吻合。地方官員負責管理人間的某一府州縣,而城隍神則與之對應,負責管理這一區域的陰間事宜。

"

導語:城隍信仰是中國古代宗教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明清時期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神,他們大多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受人尊敬和供奉,成為所在城市的保護神。城隍信仰歷史悠久,明代朱元璋封各府州縣城隍神以不同爵位和品級,形成了與政區層級對應的城隍神體系。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土地神

1.城隍神的含義及發展

“城”即城牆之意,“隍”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古代的城市多有城牆保衛,城牆外圍又有護城河,所以有城池的說法。如果沒有護城河,只有一條壕溝,這就是隍,與城牆合稱“城隍”。城隍是一個城市的防禦體系,延伸到鬼神世界,城隍神是一個城市的保護神。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城隍廟

城隍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水庸神,水庸就是農田裡的灌渠,水庸神相當於土地神。城市的四周挖有城壕,水庸神同樣具有保護城市的功能,後來水庸神在城市裡便逐漸演變為城隍神。當然早期的城隍神仍然屬於自然神,與人鬼尚未結合,後來才演變成為人格神。通俗點講,早期的城隍神是一個抽象的神靈,各地祭拜的城隍神都是一樣的,而後來城隍神與人鬼結合之後,各個城市的城隍神都不相同,城隍神變成了一個神仙體系。郝鐵川先生認為“在唐以前,城隍神是一種自然神,與人鬼尚未結合。從唐代開始,將城隍神與當地的古代名人相結合,自然神變為人鬼”。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關羽也成了民間信仰的一部分

在唐代,城隍神的信仰已經相當普遍,《全唐文》中收錄了許多祭祀城隍神的文章,從這些祭文看,城隍神除了保衛城池安全外,還掌管當地的水旱吉凶,牲畜安全、醫治疾病、除暴安良等等,不過唐代的城隍神還沒有列入國家的官方祀典,而城隍廟也限於一些州郡,還未普及。宋代的《冊府元龜》記錄了不少前代朝廷給城隍神封官賜爵的故事。宋代是城隍神信仰的大發展時期,宋太祖趙匡胤曾親自到城隍廟祭祀,對城隍神的祭祀開始進入國家的祀典之中,對城隍神不斷賜封名號,以示尊崇。宋代的城隍神大都是由忠臣烈士充任,如灌嬰、紀信、范增等人都被不同的城市奉為城隍神。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城隍巡遊

元代城隍神信仰進一步演變,大都城隍廟已取得了天下都城隍的地位,當時人曾說:“府州縣各設有廟,至如京城亦有廟,尊稱之曰天下都城隍,掌陰司土地之神也。”

2.明代城隍神制度改革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對全國城隍神進行大規模加封,並規定了相應的品級。當時的京都(南京應天府)的城隍神被封為“承天鑑國司民升福明靈王”,開封府的城隍神為“承天鑑國司民顯靈王”,臨濠府(現安徽省鳳陽縣)的城隍神為“承天鑑國司民貞佑王”,太平府(現安徽省當塗縣)的城隍神為“承天鑑國司民英烈王”,和州(現安徽省和縣)為“承天鑑國司民靈護王”,滁州(現安徽省滁縣)為“承天鑑國司民靈佑王”。這幾個地方,在明初都有特殊的地位,所以他們的城隍神都是正一品。這一都五府州以外的其他地方,府城隍被封為“鑑察司民城隍威靈公”,正二品;州城隍被封為“鑑察司民城隍威靈侯”,正三品;縣城隍被封為“鑑察司民城隍顯佑伯”,為正四品。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明太祖朱元璋

這次改革將城隍神劃分成不同等級,各府州縣城隍的等級與人間的地方官階是相聯繫的,明代地方政區之間的上下級關係,不同地區間的地位等級都被套用到鬼神世界之中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對城隍神制度又進行了改革,同時要求各府州縣建城隍廟。明代《太祖實錄》“各處府州縣城隍稱某府、某州、某縣,城隍之神。歷代忠臣烈士並依當時初封名爵稱之”,這次改革推翻了原來洪武二年的改革,取消了城隍神的人格屬性。比如寧海縣的城隍神是“樑太清二年在寧海平亂的田什“”,按照洪武二年改革,田什作為城隍神被封為“鑑察司民城隍顯佑伯”。

而洪武三年的改革,原來的城隍爵位制度被廢除,取消了城隍神的人格神屬性,比如寧海的城隍神改革之後被稱為“寧海城隍之神”,城隍就是城隍,和田什脫離關係。除了取消爵位,還要求以“立木主”的方式代替原來的神像。這次改革使城隍神與地方的行政等級制度完全吻合。地方官員負責管理人間的某一府州縣,而城隍神則與之對應,負責管理這一區域的陰間事宜。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寧波府城隍廟

中國古代的民間信仰在社會上能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歷代封建統治者十分注意對它的控制。無論是洪武二年還是洪武三年的改革,都反映了國家試圖將城隍神信仰納入官方體系,並進行有效管理的嘗試。然而到明代中後期,城隍廟中的塑像又被重新塑立起來。雖然官方要求城隍神脫離人格屬性,但百姓仍將某某人物稱為本地的城隍神,這是政府意志與民間基層社會相互妥協的結果。

3.蓑翁說

城隍神信仰是中國古代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初為自然神,而中國人向來有祭祀供奉歷代先烈英雄的傳統,城隍神信仰與之結合,使得城隍神與鬼神實現可結合,從自然神變為了人格神,某地的城隍神指的是某位先烈英雄。明代朱元璋對城隍神制度進行了改革,將民間信仰納入了國家管理體系,使得城隍神的世界與人間的活人世界形成了契合關係,他一方面管理這一地區的陰界,同時又保佑這一地區的平安。然而民間信仰的發展有著自己的需求,在政府意志與民間基層社會的互動之中,形成了後來的城隍神形式。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邱蓉《明清城隍神及城隍廟賜額問題研究》

2.濱島敦俊《朱元璋政權城隆改制考》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

歡迎關注頭條號/公眾號:江南蓑翁

"

導語:城隍信仰是中國古代宗教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明清時期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神,他們大多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受人尊敬和供奉,成為所在城市的保護神。城隍信仰歷史悠久,明代朱元璋封各府州縣城隍神以不同爵位和品級,形成了與政區層級對應的城隍神體系。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土地神

1.城隍神的含義及發展

“城”即城牆之意,“隍”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古代的城市多有城牆保衛,城牆外圍又有護城河,所以有城池的說法。如果沒有護城河,只有一條壕溝,這就是隍,與城牆合稱“城隍”。城隍是一個城市的防禦體系,延伸到鬼神世界,城隍神是一個城市的保護神。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城隍廟

城隍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水庸神,水庸就是農田裡的灌渠,水庸神相當於土地神。城市的四周挖有城壕,水庸神同樣具有保護城市的功能,後來水庸神在城市裡便逐漸演變為城隍神。當然早期的城隍神仍然屬於自然神,與人鬼尚未結合,後來才演變成為人格神。通俗點講,早期的城隍神是一個抽象的神靈,各地祭拜的城隍神都是一樣的,而後來城隍神與人鬼結合之後,各個城市的城隍神都不相同,城隍神變成了一個神仙體系。郝鐵川先生認為“在唐以前,城隍神是一種自然神,與人鬼尚未結合。從唐代開始,將城隍神與當地的古代名人相結合,自然神變為人鬼”。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關羽也成了民間信仰的一部分

在唐代,城隍神的信仰已經相當普遍,《全唐文》中收錄了許多祭祀城隍神的文章,從這些祭文看,城隍神除了保衛城池安全外,還掌管當地的水旱吉凶,牲畜安全、醫治疾病、除暴安良等等,不過唐代的城隍神還沒有列入國家的官方祀典,而城隍廟也限於一些州郡,還未普及。宋代的《冊府元龜》記錄了不少前代朝廷給城隍神封官賜爵的故事。宋代是城隍神信仰的大發展時期,宋太祖趙匡胤曾親自到城隍廟祭祀,對城隍神的祭祀開始進入國家的祀典之中,對城隍神不斷賜封名號,以示尊崇。宋代的城隍神大都是由忠臣烈士充任,如灌嬰、紀信、范增等人都被不同的城市奉為城隍神。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城隍巡遊

元代城隍神信仰進一步演變,大都城隍廟已取得了天下都城隍的地位,當時人曾說:“府州縣各設有廟,至如京城亦有廟,尊稱之曰天下都城隍,掌陰司土地之神也。”

2.明代城隍神制度改革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對全國城隍神進行大規模加封,並規定了相應的品級。當時的京都(南京應天府)的城隍神被封為“承天鑑國司民升福明靈王”,開封府的城隍神為“承天鑑國司民顯靈王”,臨濠府(現安徽省鳳陽縣)的城隍神為“承天鑑國司民貞佑王”,太平府(現安徽省當塗縣)的城隍神為“承天鑑國司民英烈王”,和州(現安徽省和縣)為“承天鑑國司民靈護王”,滁州(現安徽省滁縣)為“承天鑑國司民靈佑王”。這幾個地方,在明初都有特殊的地位,所以他們的城隍神都是正一品。這一都五府州以外的其他地方,府城隍被封為“鑑察司民城隍威靈公”,正二品;州城隍被封為“鑑察司民城隍威靈侯”,正三品;縣城隍被封為“鑑察司民城隍顯佑伯”,為正四品。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明太祖朱元璋

這次改革將城隍神劃分成不同等級,各府州縣城隍的等級與人間的地方官階是相聯繫的,明代地方政區之間的上下級關係,不同地區間的地位等級都被套用到鬼神世界之中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對城隍神制度又進行了改革,同時要求各府州縣建城隍廟。明代《太祖實錄》“各處府州縣城隍稱某府、某州、某縣,城隍之神。歷代忠臣烈士並依當時初封名爵稱之”,這次改革推翻了原來洪武二年的改革,取消了城隍神的人格屬性。比如寧海縣的城隍神是“樑太清二年在寧海平亂的田什“”,按照洪武二年改革,田什作為城隍神被封為“鑑察司民城隍顯佑伯”。

而洪武三年的改革,原來的城隍爵位制度被廢除,取消了城隍神的人格神屬性,比如寧海的城隍神改革之後被稱為“寧海城隍之神”,城隍就是城隍,和田什脫離關係。除了取消爵位,還要求以“立木主”的方式代替原來的神像。這次改革使城隍神與地方的行政等級制度完全吻合。地方官員負責管理人間的某一府州縣,而城隍神則與之對應,負責管理這一區域的陰間事宜。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寧波府城隍廟

中國古代的民間信仰在社會上能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歷代封建統治者十分注意對它的控制。無論是洪武二年還是洪武三年的改革,都反映了國家試圖將城隍神信仰納入官方體系,並進行有效管理的嘗試。然而到明代中後期,城隍廟中的塑像又被重新塑立起來。雖然官方要求城隍神脫離人格屬性,但百姓仍將某某人物稱為本地的城隍神,這是政府意志與民間基層社會相互妥協的結果。

3.蓑翁說

城隍神信仰是中國古代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初為自然神,而中國人向來有祭祀供奉歷代先烈英雄的傳統,城隍神信仰與之結合,使得城隍神與鬼神實現可結合,從自然神變為了人格神,某地的城隍神指的是某位先烈英雄。明代朱元璋對城隍神制度進行了改革,將民間信仰納入了國家管理體系,使得城隍神的世界與人間的活人世界形成了契合關係,他一方面管理這一地區的陰界,同時又保佑這一地區的平安。然而民間信仰的發展有著自己的需求,在政府意志與民間基層社會的互動之中,形成了後來的城隍神形式。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邱蓉《明清城隍神及城隍廟賜額問題研究》

2.濱島敦俊《朱元璋政權城隆改制考》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

歡迎關注頭條號/公眾號:江南蓑翁

城隍是如何封神的:明代城隍分封體制的建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