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

李恩義|分封安陽的明“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原創: 李恩義 濃農鄉土 2018-01-23


"

李恩義|分封安陽的明“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原創: 李恩義 濃農鄉土 2018-01-23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坐落於安陽市文峰大道南路的大士閣被稱為安陽的“金鑾殿”,也被戲稱為“二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朱高燧被封為趙王的府邸,隨著歷史滾滾煙塵的覆蓋,那許許多多的豪華宅邸變成了灰燼,只留下了坐落在高高臺基之上的大士閣,改稱高閣寺了。

自朱高燧在彰德(今安陽)封王經歷了十王,代表他們顯赫地位的陵寢大多煙飛灰滅,唯有第六代王趙康王朱厚煜的陵墓地宮保存較為完好。

4月23日,我們三個老同學沿安姚公路(安陽-林州姚村)逆坡騎行30多公里,去探尋趙康王陵。誰知剛修了沒幾年的公路,到了彪澗以西路段路面瀝青已被起掉,準備大修,使騎行更加困難。翻過三道山崗,到了康王陵歷時竟達4個小時。

康王墳就坐落在安陽市殷都區倫掌鎮政府西南與銅冶鎮交界的康王墳村西頭。

歷代皇親國戚和大戶人家活著時候享盡人間富貴,死了宮寢墳墓也要有人保護。當時高、白、謝、蔡、田、七、耿、李八姓人家為康王看墳,墳墓周圍有田產,可供看墓人種莊稼,養活一家人。每姓一個衚衕,逐漸形成村落,故名康王墳村。如今康王墳這個山村只剩下高、謝、田、李四姓人家,1000多人,其他四姓都遷入外村了。

康王墳村

我國古代對墳塋的選擇歷來講究風水,即選風水寶地,以達後代人丁興旺,官運亨通,財源滾滾,富貴永續。所以常常選擇在背靠山勢,前依水脈的地方。皇家則更注重龍脈,請堪輿家多方選穴。趙康王的陵穴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

太行山龍行到安陽銅冶渡過粉紅江水後脫山變嶺,蜿蜒伸出一嶺,叫北嶺。變嶺後突起一崗,為李家崗;一支東出,一支南去,東出的李家崗為第一代王趙簡王陵地。南出的一脈為趙康王朱厚煜的墓地,這山統稱為壽安山。

趙康王墓地在壽安山南麓向南又拐東的一支上,西高東低,當地老百姓說形似一個臥著的金牛,頭和脖子向東南,兩前蹄是兩個山包,在墓穴的東邊,兩後蹄在墓穴的西邊,墓穴恰在金牛肚子下。堪輿家說山勢如犀牛,南邊是一圓丘,這突起的圓墩狀山丘叫魯仙山,如滿月,故有“犀牛望月”之勢。

陵南有從北向南蜿蜒而下的粉紅江,據說清末廉吏兩廣巡撫馬丕瑤,從山西山上運送大批松木到他家蔣村蓋莊園,就是順著這條江過來的。解放後在粉紅江上修了以革命烈士趙雙全命名的雙全水庫,成了控制山洪的山區水利樞紐。

"

李恩義|分封安陽的明“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原創: 李恩義 濃農鄉土 2018-01-23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坐落於安陽市文峰大道南路的大士閣被稱為安陽的“金鑾殿”,也被戲稱為“二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朱高燧被封為趙王的府邸,隨著歷史滾滾煙塵的覆蓋,那許許多多的豪華宅邸變成了灰燼,只留下了坐落在高高臺基之上的大士閣,改稱高閣寺了。

自朱高燧在彰德(今安陽)封王經歷了十王,代表他們顯赫地位的陵寢大多煙飛灰滅,唯有第六代王趙康王朱厚煜的陵墓地宮保存較為完好。

4月23日,我們三個老同學沿安姚公路(安陽-林州姚村)逆坡騎行30多公里,去探尋趙康王陵。誰知剛修了沒幾年的公路,到了彪澗以西路段路面瀝青已被起掉,準備大修,使騎行更加困難。翻過三道山崗,到了康王陵歷時竟達4個小時。

康王墳就坐落在安陽市殷都區倫掌鎮政府西南與銅冶鎮交界的康王墳村西頭。

歷代皇親國戚和大戶人家活著時候享盡人間富貴,死了宮寢墳墓也要有人保護。當時高、白、謝、蔡、田、七、耿、李八姓人家為康王看墳,墳墓周圍有田產,可供看墓人種莊稼,養活一家人。每姓一個衚衕,逐漸形成村落,故名康王墳村。如今康王墳這個山村只剩下高、謝、田、李四姓人家,1000多人,其他四姓都遷入外村了。

康王墳村

我國古代對墳塋的選擇歷來講究風水,即選風水寶地,以達後代人丁興旺,官運亨通,財源滾滾,富貴永續。所以常常選擇在背靠山勢,前依水脈的地方。皇家則更注重龍脈,請堪輿家多方選穴。趙康王的陵穴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

太行山龍行到安陽銅冶渡過粉紅江水後脫山變嶺,蜿蜒伸出一嶺,叫北嶺。變嶺後突起一崗,為李家崗;一支東出,一支南去,東出的李家崗為第一代王趙簡王陵地。南出的一脈為趙康王朱厚煜的墓地,這山統稱為壽安山。

趙康王墓地在壽安山南麓向南又拐東的一支上,西高東低,當地老百姓說形似一個臥著的金牛,頭和脖子向東南,兩前蹄是兩個山包,在墓穴的東邊,兩後蹄在墓穴的西邊,墓穴恰在金牛肚子下。堪輿家說山勢如犀牛,南邊是一圓丘,這突起的圓墩狀山丘叫魯仙山,如滿月,故有“犀牛望月”之勢。

陵南有從北向南蜿蜒而下的粉紅江,據說清末廉吏兩廣巡撫馬丕瑤,從山西山上運送大批松木到他家蔣村蓋莊園,就是順著這條江過來的。解放後在粉紅江上修了以革命烈士趙雙全命名的雙全水庫,成了控制山洪的山區水利樞紐。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趙康王墓地佔地100多畝,坐北朝南,享堂瓦舍歇山建築,高大氣派,石牌坊巍峨,石象生排列甬道兩邊,規模宏大,莊嚴肅穆。雖是墓地山深人少,但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獨享幽靜。

1644年闖王李自成軍佔領彰德(今安陽),最後一代王朱常㳛(yu)降,結束了趙王在彰德的王位。由於戰亂,為了保護康王陵建築,當地善人王化璘把康王陵建築擴大,修建成了規模龐大的廟宇,南門在魯仙山,供奉各路神仙,掩蓋了廟宇最後底的康王陵墓,方使康王墓保存下來。並在廟門立石碑上書“文官下轎,武官離鞍”。可惜,抗日戰爭時期毀於大火。不知什麼時候也把石象生拉到廟前的溝邊,前些年被盜拉走,如今陵墓區只剩下一對石象,一尊石羊,悲哀地敘說著當年的輝煌與威嚴。

陵墓區還有兩通嘉靖皇帝御祭碑,宣示著皇廷對康王的尊重與親近。安陽縣1988年立的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被置放在東偏院的一個不起眼的地方。

如今從二十一世紀初,老百姓利用捐款,重新修建了四座氣派的殿宇,大門處的則是仿天安門式建築,拱門上方石刻“天爺廟”三個大字,裡面還有三座大殿,供奉著老百姓尊重的神仙,不時有香客跪拜。

"

李恩義|分封安陽的明“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原創: 李恩義 濃農鄉土 2018-01-23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坐落於安陽市文峰大道南路的大士閣被稱為安陽的“金鑾殿”,也被戲稱為“二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朱高燧被封為趙王的府邸,隨著歷史滾滾煙塵的覆蓋,那許許多多的豪華宅邸變成了灰燼,只留下了坐落在高高臺基之上的大士閣,改稱高閣寺了。

自朱高燧在彰德(今安陽)封王經歷了十王,代表他們顯赫地位的陵寢大多煙飛灰滅,唯有第六代王趙康王朱厚煜的陵墓地宮保存較為完好。

4月23日,我們三個老同學沿安姚公路(安陽-林州姚村)逆坡騎行30多公里,去探尋趙康王陵。誰知剛修了沒幾年的公路,到了彪澗以西路段路面瀝青已被起掉,準備大修,使騎行更加困難。翻過三道山崗,到了康王陵歷時竟達4個小時。

康王墳就坐落在安陽市殷都區倫掌鎮政府西南與銅冶鎮交界的康王墳村西頭。

歷代皇親國戚和大戶人家活著時候享盡人間富貴,死了宮寢墳墓也要有人保護。當時高、白、謝、蔡、田、七、耿、李八姓人家為康王看墳,墳墓周圍有田產,可供看墓人種莊稼,養活一家人。每姓一個衚衕,逐漸形成村落,故名康王墳村。如今康王墳這個山村只剩下高、謝、田、李四姓人家,1000多人,其他四姓都遷入外村了。

康王墳村

我國古代對墳塋的選擇歷來講究風水,即選風水寶地,以達後代人丁興旺,官運亨通,財源滾滾,富貴永續。所以常常選擇在背靠山勢,前依水脈的地方。皇家則更注重龍脈,請堪輿家多方選穴。趙康王的陵穴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

太行山龍行到安陽銅冶渡過粉紅江水後脫山變嶺,蜿蜒伸出一嶺,叫北嶺。變嶺後突起一崗,為李家崗;一支東出,一支南去,東出的李家崗為第一代王趙簡王陵地。南出的一脈為趙康王朱厚煜的墓地,這山統稱為壽安山。

趙康王墓地在壽安山南麓向南又拐東的一支上,西高東低,當地老百姓說形似一個臥著的金牛,頭和脖子向東南,兩前蹄是兩個山包,在墓穴的東邊,兩後蹄在墓穴的西邊,墓穴恰在金牛肚子下。堪輿家說山勢如犀牛,南邊是一圓丘,這突起的圓墩狀山丘叫魯仙山,如滿月,故有“犀牛望月”之勢。

陵南有從北向南蜿蜒而下的粉紅江,據說清末廉吏兩廣巡撫馬丕瑤,從山西山上運送大批松木到他家蔣村蓋莊園,就是順著這條江過來的。解放後在粉紅江上修了以革命烈士趙雙全命名的雙全水庫,成了控制山洪的山區水利樞紐。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趙康王墓地佔地100多畝,坐北朝南,享堂瓦舍歇山建築,高大氣派,石牌坊巍峨,石象生排列甬道兩邊,規模宏大,莊嚴肅穆。雖是墓地山深人少,但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獨享幽靜。

1644年闖王李自成軍佔領彰德(今安陽),最後一代王朱常㳛(yu)降,結束了趙王在彰德的王位。由於戰亂,為了保護康王陵建築,當地善人王化璘把康王陵建築擴大,修建成了規模龐大的廟宇,南門在魯仙山,供奉各路神仙,掩蓋了廟宇最後底的康王陵墓,方使康王墓保存下來。並在廟門立石碑上書“文官下轎,武官離鞍”。可惜,抗日戰爭時期毀於大火。不知什麼時候也把石象生拉到廟前的溝邊,前些年被盜拉走,如今陵墓區只剩下一對石象,一尊石羊,悲哀地敘說著當年的輝煌與威嚴。

陵墓區還有兩通嘉靖皇帝御祭碑,宣示著皇廷對康王的尊重與親近。安陽縣1988年立的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被置放在東偏院的一個不起眼的地方。

如今從二十一世紀初,老百姓利用捐款,重新修建了四座氣派的殿宇,大門處的則是仿天安門式建築,拱門上方石刻“天爺廟”三個大字,裡面還有三座大殿,供奉著老百姓尊重的神仙,不時有香客跪拜。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據康王墳文物管理所志願者、72歲的當地人謝順德介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上級號召找水源抗旱,年輕人找到陵墓盜洞,下到地宮,發現有不少浸水,於是就在墓前室重新打洞,上邊甃了磚,當起了水井。墓室頂磚厚達7層,石灰砌就。

他們把石棺槨前檔打開,弄出了死者的葬衣,拿到外邊,很快風化。他們還驚異的發現石棺上有一具白生生的屍骨,是盜墓賊被同夥堵在墓室而亡的。這具屍骨在二十一世紀初改造墓道時才被清理出來,腿骨很長。不知在地下陪康王了幾百年。

十幾年前,為了方便人們參觀地宮,修了一個隧道,隧道大門上方用篆書寫“康王陵”三個大字。隧道牆壁上有一隻度數不大的燈泡照亮,我們沿48級臺階下到地宮,一股涼氣襲來,地宮裡果然有清亮亮的水,一條2吋的塑料管安在壁上,可從地宮抽出積存的水。一條大木板支在墓門口,另一端搭在墓前室的石供桌上,地宮裡的燈泡燈絲已斷,只得讓老謝師傅拿來手燈照明,然後沿著顫巍巍的木板進到墓室。

地宮是由磚砌的,呈“呂”字形,前室大約八九平方的樣子,兩側各有一個不大的耳室,是用來放隨葬品的,空空如也,不知哪個年代就被盜了。墓門是兩扇厚約15公分的石門,用兩塊厚約40多公分的半圓形厚重石門樞,固定在地宮牆壁上。

室頂有一副壁畫,淺赭色。靠近進入後室的墓道有一約80x120公分的石供桌。站在石供桌上向墓室觀看,墓室狹窄,兩具棺槨並排擺放,東為康王朱厚煜,西為夫人陳氏。石槨上蓋厚約近20公分,邊槨較窄,10幾公分。朱厚煜的石槨前檔呈榫狀,已壞了一角,露出裡面的木棺。石槨前檔有易理圖案。康王的另兩位妃張氏與鄧氏與康王並不在一個穴位裡。張氏在東,鄧氏穴在地宮西,都與康王墓室不相通,而且穴位沒有康王墓穴深,都是從安陽張村起到這裡來的。目前還沒有開挖。

墓內有墓誌銘,現保存在文管所倉庫裡。朱厚煜的墓誌銘曾被拉走當水井地腳,有磨損,後收回。

趙康王朱厚煜(1498年-1560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莊王朱祐棌的嫡第一子。朱厚煜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封趙王,在位三十九年。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朱厚煜去世,諡號康,長子獲嘉昭定王朱載培及長孫世孫朱翊錙(yizi)早卒,五年後其曾孫朱常清就嗣位。

"

李恩義|分封安陽的明“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原創: 李恩義 濃農鄉土 2018-01-23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坐落於安陽市文峰大道南路的大士閣被稱為安陽的“金鑾殿”,也被戲稱為“二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朱高燧被封為趙王的府邸,隨著歷史滾滾煙塵的覆蓋,那許許多多的豪華宅邸變成了灰燼,只留下了坐落在高高臺基之上的大士閣,改稱高閣寺了。

自朱高燧在彰德(今安陽)封王經歷了十王,代表他們顯赫地位的陵寢大多煙飛灰滅,唯有第六代王趙康王朱厚煜的陵墓地宮保存較為完好。

4月23日,我們三個老同學沿安姚公路(安陽-林州姚村)逆坡騎行30多公里,去探尋趙康王陵。誰知剛修了沒幾年的公路,到了彪澗以西路段路面瀝青已被起掉,準備大修,使騎行更加困難。翻過三道山崗,到了康王陵歷時竟達4個小時。

康王墳就坐落在安陽市殷都區倫掌鎮政府西南與銅冶鎮交界的康王墳村西頭。

歷代皇親國戚和大戶人家活著時候享盡人間富貴,死了宮寢墳墓也要有人保護。當時高、白、謝、蔡、田、七、耿、李八姓人家為康王看墳,墳墓周圍有田產,可供看墓人種莊稼,養活一家人。每姓一個衚衕,逐漸形成村落,故名康王墳村。如今康王墳這個山村只剩下高、謝、田、李四姓人家,1000多人,其他四姓都遷入外村了。

康王墳村

我國古代對墳塋的選擇歷來講究風水,即選風水寶地,以達後代人丁興旺,官運亨通,財源滾滾,富貴永續。所以常常選擇在背靠山勢,前依水脈的地方。皇家則更注重龍脈,請堪輿家多方選穴。趙康王的陵穴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

太行山龍行到安陽銅冶渡過粉紅江水後脫山變嶺,蜿蜒伸出一嶺,叫北嶺。變嶺後突起一崗,為李家崗;一支東出,一支南去,東出的李家崗為第一代王趙簡王陵地。南出的一脈為趙康王朱厚煜的墓地,這山統稱為壽安山。

趙康王墓地在壽安山南麓向南又拐東的一支上,西高東低,當地老百姓說形似一個臥著的金牛,頭和脖子向東南,兩前蹄是兩個山包,在墓穴的東邊,兩後蹄在墓穴的西邊,墓穴恰在金牛肚子下。堪輿家說山勢如犀牛,南邊是一圓丘,這突起的圓墩狀山丘叫魯仙山,如滿月,故有“犀牛望月”之勢。

陵南有從北向南蜿蜒而下的粉紅江,據說清末廉吏兩廣巡撫馬丕瑤,從山西山上運送大批松木到他家蔣村蓋莊園,就是順著這條江過來的。解放後在粉紅江上修了以革命烈士趙雙全命名的雙全水庫,成了控制山洪的山區水利樞紐。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趙康王墓地佔地100多畝,坐北朝南,享堂瓦舍歇山建築,高大氣派,石牌坊巍峨,石象生排列甬道兩邊,規模宏大,莊嚴肅穆。雖是墓地山深人少,但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獨享幽靜。

1644年闖王李自成軍佔領彰德(今安陽),最後一代王朱常㳛(yu)降,結束了趙王在彰德的王位。由於戰亂,為了保護康王陵建築,當地善人王化璘把康王陵建築擴大,修建成了規模龐大的廟宇,南門在魯仙山,供奉各路神仙,掩蓋了廟宇最後底的康王陵墓,方使康王墓保存下來。並在廟門立石碑上書“文官下轎,武官離鞍”。可惜,抗日戰爭時期毀於大火。不知什麼時候也把石象生拉到廟前的溝邊,前些年被盜拉走,如今陵墓區只剩下一對石象,一尊石羊,悲哀地敘說著當年的輝煌與威嚴。

陵墓區還有兩通嘉靖皇帝御祭碑,宣示著皇廷對康王的尊重與親近。安陽縣1988年立的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被置放在東偏院的一個不起眼的地方。

如今從二十一世紀初,老百姓利用捐款,重新修建了四座氣派的殿宇,大門處的則是仿天安門式建築,拱門上方石刻“天爺廟”三個大字,裡面還有三座大殿,供奉著老百姓尊重的神仙,不時有香客跪拜。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據康王墳文物管理所志願者、72歲的當地人謝順德介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上級號召找水源抗旱,年輕人找到陵墓盜洞,下到地宮,發現有不少浸水,於是就在墓前室重新打洞,上邊甃了磚,當起了水井。墓室頂磚厚達7層,石灰砌就。

他們把石棺槨前檔打開,弄出了死者的葬衣,拿到外邊,很快風化。他們還驚異的發現石棺上有一具白生生的屍骨,是盜墓賊被同夥堵在墓室而亡的。這具屍骨在二十一世紀初改造墓道時才被清理出來,腿骨很長。不知在地下陪康王了幾百年。

十幾年前,為了方便人們參觀地宮,修了一個隧道,隧道大門上方用篆書寫“康王陵”三個大字。隧道牆壁上有一隻度數不大的燈泡照亮,我們沿48級臺階下到地宮,一股涼氣襲來,地宮裡果然有清亮亮的水,一條2吋的塑料管安在壁上,可從地宮抽出積存的水。一條大木板支在墓門口,另一端搭在墓前室的石供桌上,地宮裡的燈泡燈絲已斷,只得讓老謝師傅拿來手燈照明,然後沿著顫巍巍的木板進到墓室。

地宮是由磚砌的,呈“呂”字形,前室大約八九平方的樣子,兩側各有一個不大的耳室,是用來放隨葬品的,空空如也,不知哪個年代就被盜了。墓門是兩扇厚約15公分的石門,用兩塊厚約40多公分的半圓形厚重石門樞,固定在地宮牆壁上。

室頂有一副壁畫,淺赭色。靠近進入後室的墓道有一約80x120公分的石供桌。站在石供桌上向墓室觀看,墓室狹窄,兩具棺槨並排擺放,東為康王朱厚煜,西為夫人陳氏。石槨上蓋厚約近20公分,邊槨較窄,10幾公分。朱厚煜的石槨前檔呈榫狀,已壞了一角,露出裡面的木棺。石槨前檔有易理圖案。康王的另兩位妃張氏與鄧氏與康王並不在一個穴位裡。張氏在東,鄧氏穴在地宮西,都與康王墓室不相通,而且穴位沒有康王墓穴深,都是從安陽張村起到這裡來的。目前還沒有開挖。

墓內有墓誌銘,現保存在文管所倉庫裡。朱厚煜的墓誌銘曾被拉走當水井地腳,有磨損,後收回。

趙康王朱厚煜(1498年-1560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莊王朱祐棌的嫡第一子。朱厚煜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封趙王,在位三十九年。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朱厚煜去世,諡號康,長子獲嘉昭定王朱載培及長孫世孫朱翊錙(yizi)早卒,五年後其曾孫朱常清就嗣位。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史料說彰德趙王大多魚肉百姓,多行不法,而第六代康王朱厚煜(1498-1560)還算是比較好的一位王。他自小聰明,喜歡讀書,勤學好問。史書說他“嗜書,積聚充棟,尤耽易理,自號枕易道人”。他是趙莊王朱祐棌嫡第一子,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封趙王,在位39年。死後諡號“康”,所以稱趙康王。

朱厚煜自幼由祖母撫養,後來祖母患病,他親自照料,端茶倒水煎煮湯藥,不離左右。為了表孝心,還給祖母建了一座樓,名“思訓樓”,表達對祖母的養育教導之恩。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正由於他喜歡讀書寫詩,所以他結交了許多文人,最有名的莫過於崔銑、謝榛、郭樸了。

崔銑是明代禮部右侍郎,1523年為南京國子監祭酒,是大理學家,文采極好,有“小顏回”之稱。前些年中學語文課本選有他的文章。因議大禮觸忤嘉靖皇帝被罷官,居老家彰德(今安陽)16年,編篡了《彰德府志》,其中錄有宋代相州(安陽)資料,為研究古安陽留下了寶貴史料。安陽老城小顏巷仍有崔銑祠。

郭樸也是安陽人,小朱厚煜13歲,是明朝閣老,太傅,兩任吏部尚書,為官清廉,喜結交平民百姓,在民間至今流傳著許多郭樸的故事。60歲致仕後住在彰德(今安陽老城)仁義巷。

值得一提的是朱厚煜還結交了平民詩人謝榛。謝榛是山東臨清人,眇一目,一生未入仕,是明代“後七子”的領軍人物。他愛遊歷,30歲左右到彰德府,聽說趙康王喜歡寫詩,就寫了一首詩,獻給趙王。趙王喜極,把他納入門客,從此他遊遍了安陽周圍的風景及名勝古蹟,留下大量歌詠安陽風物的詩篇。他還愛抱打不平,為河南浚縣住冤獄的盧員外盧楠,赴京在公卿間奔走呼號,終於冤獄得平,名聲大振。

據山東聊城大學學報發文稱,《金瓶梅詞話》作者蘭陵笑笑生是謝榛,一、他是山東臨清人,書中所寫的地名風物都非常熟悉;二、書中語言為魯西話,我們老家南樂縣與山東省的莘縣搭界,至今仍在說書中方言;三、謝榛有時間有能力寫鉅著。

但有人不同意這個觀點。在此我們不討論。算個插曲。

朱厚煜雖然小謝榛3歲,因有共同的愛好,把他當朋友,當門客供養,謝榛沒有後顧之憂。直到康王去世,謝榛才離開彰德(安陽)。在安陽生活了幾十年,後來再次來到安陽,同樣喜歡謝榛詩的康王曾孫趙穆王朱常清還把年輕的歌妓贈給他,他在大名縣一次壽宴上一連寫了80首詩,突死,埋在了安陽南崗寶蓮寺楊家井村。(湯陰縣乾隆縣誌張大猷校注)

朱厚煜與大他20歲的崔銑,小他的郭樸、年歲差不多的謝榛經常酒宴詩和酬答,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

李恩義|分封安陽的明“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原創: 李恩義 濃農鄉土 2018-01-23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坐落於安陽市文峰大道南路的大士閣被稱為安陽的“金鑾殿”,也被戲稱為“二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朱高燧被封為趙王的府邸,隨著歷史滾滾煙塵的覆蓋,那許許多多的豪華宅邸變成了灰燼,只留下了坐落在高高臺基之上的大士閣,改稱高閣寺了。

自朱高燧在彰德(今安陽)封王經歷了十王,代表他們顯赫地位的陵寢大多煙飛灰滅,唯有第六代王趙康王朱厚煜的陵墓地宮保存較為完好。

4月23日,我們三個老同學沿安姚公路(安陽-林州姚村)逆坡騎行30多公里,去探尋趙康王陵。誰知剛修了沒幾年的公路,到了彪澗以西路段路面瀝青已被起掉,準備大修,使騎行更加困難。翻過三道山崗,到了康王陵歷時竟達4個小時。

康王墳就坐落在安陽市殷都區倫掌鎮政府西南與銅冶鎮交界的康王墳村西頭。

歷代皇親國戚和大戶人家活著時候享盡人間富貴,死了宮寢墳墓也要有人保護。當時高、白、謝、蔡、田、七、耿、李八姓人家為康王看墳,墳墓周圍有田產,可供看墓人種莊稼,養活一家人。每姓一個衚衕,逐漸形成村落,故名康王墳村。如今康王墳這個山村只剩下高、謝、田、李四姓人家,1000多人,其他四姓都遷入外村了。

康王墳村

我國古代對墳塋的選擇歷來講究風水,即選風水寶地,以達後代人丁興旺,官運亨通,財源滾滾,富貴永續。所以常常選擇在背靠山勢,前依水脈的地方。皇家則更注重龍脈,請堪輿家多方選穴。趙康王的陵穴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

太行山龍行到安陽銅冶渡過粉紅江水後脫山變嶺,蜿蜒伸出一嶺,叫北嶺。變嶺後突起一崗,為李家崗;一支東出,一支南去,東出的李家崗為第一代王趙簡王陵地。南出的一脈為趙康王朱厚煜的墓地,這山統稱為壽安山。

趙康王墓地在壽安山南麓向南又拐東的一支上,西高東低,當地老百姓說形似一個臥著的金牛,頭和脖子向東南,兩前蹄是兩個山包,在墓穴的東邊,兩後蹄在墓穴的西邊,墓穴恰在金牛肚子下。堪輿家說山勢如犀牛,南邊是一圓丘,這突起的圓墩狀山丘叫魯仙山,如滿月,故有“犀牛望月”之勢。

陵南有從北向南蜿蜒而下的粉紅江,據說清末廉吏兩廣巡撫馬丕瑤,從山西山上運送大批松木到他家蔣村蓋莊園,就是順著這條江過來的。解放後在粉紅江上修了以革命烈士趙雙全命名的雙全水庫,成了控制山洪的山區水利樞紐。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趙康王墓地佔地100多畝,坐北朝南,享堂瓦舍歇山建築,高大氣派,石牌坊巍峨,石象生排列甬道兩邊,規模宏大,莊嚴肅穆。雖是墓地山深人少,但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獨享幽靜。

1644年闖王李自成軍佔領彰德(今安陽),最後一代王朱常㳛(yu)降,結束了趙王在彰德的王位。由於戰亂,為了保護康王陵建築,當地善人王化璘把康王陵建築擴大,修建成了規模龐大的廟宇,南門在魯仙山,供奉各路神仙,掩蓋了廟宇最後底的康王陵墓,方使康王墓保存下來。並在廟門立石碑上書“文官下轎,武官離鞍”。可惜,抗日戰爭時期毀於大火。不知什麼時候也把石象生拉到廟前的溝邊,前些年被盜拉走,如今陵墓區只剩下一對石象,一尊石羊,悲哀地敘說著當年的輝煌與威嚴。

陵墓區還有兩通嘉靖皇帝御祭碑,宣示著皇廷對康王的尊重與親近。安陽縣1988年立的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被置放在東偏院的一個不起眼的地方。

如今從二十一世紀初,老百姓利用捐款,重新修建了四座氣派的殿宇,大門處的則是仿天安門式建築,拱門上方石刻“天爺廟”三個大字,裡面還有三座大殿,供奉著老百姓尊重的神仙,不時有香客跪拜。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據康王墳文物管理所志願者、72歲的當地人謝順德介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上級號召找水源抗旱,年輕人找到陵墓盜洞,下到地宮,發現有不少浸水,於是就在墓前室重新打洞,上邊甃了磚,當起了水井。墓室頂磚厚達7層,石灰砌就。

他們把石棺槨前檔打開,弄出了死者的葬衣,拿到外邊,很快風化。他們還驚異的發現石棺上有一具白生生的屍骨,是盜墓賊被同夥堵在墓室而亡的。這具屍骨在二十一世紀初改造墓道時才被清理出來,腿骨很長。不知在地下陪康王了幾百年。

十幾年前,為了方便人們參觀地宮,修了一個隧道,隧道大門上方用篆書寫“康王陵”三個大字。隧道牆壁上有一隻度數不大的燈泡照亮,我們沿48級臺階下到地宮,一股涼氣襲來,地宮裡果然有清亮亮的水,一條2吋的塑料管安在壁上,可從地宮抽出積存的水。一條大木板支在墓門口,另一端搭在墓前室的石供桌上,地宮裡的燈泡燈絲已斷,只得讓老謝師傅拿來手燈照明,然後沿著顫巍巍的木板進到墓室。

地宮是由磚砌的,呈“呂”字形,前室大約八九平方的樣子,兩側各有一個不大的耳室,是用來放隨葬品的,空空如也,不知哪個年代就被盜了。墓門是兩扇厚約15公分的石門,用兩塊厚約40多公分的半圓形厚重石門樞,固定在地宮牆壁上。

室頂有一副壁畫,淺赭色。靠近進入後室的墓道有一約80x120公分的石供桌。站在石供桌上向墓室觀看,墓室狹窄,兩具棺槨並排擺放,東為康王朱厚煜,西為夫人陳氏。石槨上蓋厚約近20公分,邊槨較窄,10幾公分。朱厚煜的石槨前檔呈榫狀,已壞了一角,露出裡面的木棺。石槨前檔有易理圖案。康王的另兩位妃張氏與鄧氏與康王並不在一個穴位裡。張氏在東,鄧氏穴在地宮西,都與康王墓室不相通,而且穴位沒有康王墓穴深,都是從安陽張村起到這裡來的。目前還沒有開挖。

墓內有墓誌銘,現保存在文管所倉庫裡。朱厚煜的墓誌銘曾被拉走當水井地腳,有磨損,後收回。

趙康王朱厚煜(1498年-1560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莊王朱祐棌的嫡第一子。朱厚煜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封趙王,在位三十九年。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朱厚煜去世,諡號康,長子獲嘉昭定王朱載培及長孫世孫朱翊錙(yizi)早卒,五年後其曾孫朱常清就嗣位。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史料說彰德趙王大多魚肉百姓,多行不法,而第六代康王朱厚煜(1498-1560)還算是比較好的一位王。他自小聰明,喜歡讀書,勤學好問。史書說他“嗜書,積聚充棟,尤耽易理,自號枕易道人”。他是趙莊王朱祐棌嫡第一子,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封趙王,在位39年。死後諡號“康”,所以稱趙康王。

朱厚煜自幼由祖母撫養,後來祖母患病,他親自照料,端茶倒水煎煮湯藥,不離左右。為了表孝心,還給祖母建了一座樓,名“思訓樓”,表達對祖母的養育教導之恩。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正由於他喜歡讀書寫詩,所以他結交了許多文人,最有名的莫過於崔銑、謝榛、郭樸了。

崔銑是明代禮部右侍郎,1523年為南京國子監祭酒,是大理學家,文采極好,有“小顏回”之稱。前些年中學語文課本選有他的文章。因議大禮觸忤嘉靖皇帝被罷官,居老家彰德(今安陽)16年,編篡了《彰德府志》,其中錄有宋代相州(安陽)資料,為研究古安陽留下了寶貴史料。安陽老城小顏巷仍有崔銑祠。

郭樸也是安陽人,小朱厚煜13歲,是明朝閣老,太傅,兩任吏部尚書,為官清廉,喜結交平民百姓,在民間至今流傳著許多郭樸的故事。60歲致仕後住在彰德(今安陽老城)仁義巷。

值得一提的是朱厚煜還結交了平民詩人謝榛。謝榛是山東臨清人,眇一目,一生未入仕,是明代“後七子”的領軍人物。他愛遊歷,30歲左右到彰德府,聽說趙康王喜歡寫詩,就寫了一首詩,獻給趙王。趙王喜極,把他納入門客,從此他遊遍了安陽周圍的風景及名勝古蹟,留下大量歌詠安陽風物的詩篇。他還愛抱打不平,為河南浚縣住冤獄的盧員外盧楠,赴京在公卿間奔走呼號,終於冤獄得平,名聲大振。

據山東聊城大學學報發文稱,《金瓶梅詞話》作者蘭陵笑笑生是謝榛,一、他是山東臨清人,書中所寫的地名風物都非常熟悉;二、書中語言為魯西話,我們老家南樂縣與山東省的莘縣搭界,至今仍在說書中方言;三、謝榛有時間有能力寫鉅著。

但有人不同意這個觀點。在此我們不討論。算個插曲。

朱厚煜雖然小謝榛3歲,因有共同的愛好,把他當朋友,當門客供養,謝榛沒有後顧之憂。直到康王去世,謝榛才離開彰德(安陽)。在安陽生活了幾十年,後來再次來到安陽,同樣喜歡謝榛詩的康王曾孫趙穆王朱常清還把年輕的歌妓贈給他,他在大名縣一次壽宴上一連寫了80首詩,突死,埋在了安陽南崗寶蓮寺楊家井村。(湯陰縣乾隆縣誌張大猷校注)

朱厚煜與大他20歲的崔銑,小他的郭樸、年歲差不多的謝榛經常酒宴詩和酬答,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史料載,康王對家屬和奴僕管束不嚴,且有包庇之事,宗人家奴倚仗權勢,行不法之事,影響地方治安,因此與地方官府不睦。其宗人輔國將軍朱祐椋等屢犯律條,趙康王總是庇護,但還是被判罪,從此地方官府對趙王府壓制更甚。

洛陽王朱翊鏴的奴僕與彰德通判田時雨的家奴掙瓜,各持勢毆鬥,田時雨逮捕了朱翊鏴的奴僕,朱厚煜去說情,田時雨沒有看他的面子,將傷人者充軍。沒多久,宗室幾十人索要祿米,有關部門不發,毆打了官府人員。田時雨報告給了知府傅汝礪,官府便將打人凶手抓進監獄,朱厚煜氣憤,於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月自縊而亡。

但據《明實錄》載,朱厚煜自殺另有隱情。康王的兒子朱載埦(土完)與其妃張氏私通,自己的兒子及妃子弄出如此家醜,說不得打不得,又羞又氣,上吊自殺。當時民議凶凶,又牽涉到自己,成皋王朱載埦(土完)來了個惡人先告狀,便上書皇上說“府縣威逼趙王致死”。嘉靖皇帝一看奏摺,好傢伙,還敢欺負王室家族!?著刑部審判,刑部一看皇上臉色帶著殺氣,便將彰德通判田時雨押回河南砍頭示眾,知府傅汝礪充軍。不過,當時人們認為此案是冤案。

點下方“閱讀原文”看本號“約稿需知” 猜你喜歡↓↓↓

韓傳棟|雪落大地(暖文薦讀)

劉鑑慧|永昌的冬天,誰能抵擋一碗窩窩飯?

于丹|誰會在意, 一粒穀子的憂傷?

于丹|回得去的故鄉

傅國湧|李敖的真面目

李恩義 | 恩施土鄉苗寨見聞錄


閱讀原文

閱讀 403

在看

精選留言

寫留言

  • 2
  • 置頂
  • 天馬行空(朋友)
"

李恩義|分封安陽的明“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原創: 李恩義 濃農鄉土 2018-01-23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坐落於安陽市文峰大道南路的大士閣被稱為安陽的“金鑾殿”,也被戲稱為“二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朱高燧被封為趙王的府邸,隨著歷史滾滾煙塵的覆蓋,那許許多多的豪華宅邸變成了灰燼,只留下了坐落在高高臺基之上的大士閣,改稱高閣寺了。

自朱高燧在彰德(今安陽)封王經歷了十王,代表他們顯赫地位的陵寢大多煙飛灰滅,唯有第六代王趙康王朱厚煜的陵墓地宮保存較為完好。

4月23日,我們三個老同學沿安姚公路(安陽-林州姚村)逆坡騎行30多公里,去探尋趙康王陵。誰知剛修了沒幾年的公路,到了彪澗以西路段路面瀝青已被起掉,準備大修,使騎行更加困難。翻過三道山崗,到了康王陵歷時竟達4個小時。

康王墳就坐落在安陽市殷都區倫掌鎮政府西南與銅冶鎮交界的康王墳村西頭。

歷代皇親國戚和大戶人家活著時候享盡人間富貴,死了宮寢墳墓也要有人保護。當時高、白、謝、蔡、田、七、耿、李八姓人家為康王看墳,墳墓周圍有田產,可供看墓人種莊稼,養活一家人。每姓一個衚衕,逐漸形成村落,故名康王墳村。如今康王墳這個山村只剩下高、謝、田、李四姓人家,1000多人,其他四姓都遷入外村了。

康王墳村

我國古代對墳塋的選擇歷來講究風水,即選風水寶地,以達後代人丁興旺,官運亨通,財源滾滾,富貴永續。所以常常選擇在背靠山勢,前依水脈的地方。皇家則更注重龍脈,請堪輿家多方選穴。趙康王的陵穴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

太行山龍行到安陽銅冶渡過粉紅江水後脫山變嶺,蜿蜒伸出一嶺,叫北嶺。變嶺後突起一崗,為李家崗;一支東出,一支南去,東出的李家崗為第一代王趙簡王陵地。南出的一脈為趙康王朱厚煜的墓地,這山統稱為壽安山。

趙康王墓地在壽安山南麓向南又拐東的一支上,西高東低,當地老百姓說形似一個臥著的金牛,頭和脖子向東南,兩前蹄是兩個山包,在墓穴的東邊,兩後蹄在墓穴的西邊,墓穴恰在金牛肚子下。堪輿家說山勢如犀牛,南邊是一圓丘,這突起的圓墩狀山丘叫魯仙山,如滿月,故有“犀牛望月”之勢。

陵南有從北向南蜿蜒而下的粉紅江,據說清末廉吏兩廣巡撫馬丕瑤,從山西山上運送大批松木到他家蔣村蓋莊園,就是順著這條江過來的。解放後在粉紅江上修了以革命烈士趙雙全命名的雙全水庫,成了控制山洪的山區水利樞紐。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趙康王墓地佔地100多畝,坐北朝南,享堂瓦舍歇山建築,高大氣派,石牌坊巍峨,石象生排列甬道兩邊,規模宏大,莊嚴肅穆。雖是墓地山深人少,但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獨享幽靜。

1644年闖王李自成軍佔領彰德(今安陽),最後一代王朱常㳛(yu)降,結束了趙王在彰德的王位。由於戰亂,為了保護康王陵建築,當地善人王化璘把康王陵建築擴大,修建成了規模龐大的廟宇,南門在魯仙山,供奉各路神仙,掩蓋了廟宇最後底的康王陵墓,方使康王墓保存下來。並在廟門立石碑上書“文官下轎,武官離鞍”。可惜,抗日戰爭時期毀於大火。不知什麼時候也把石象生拉到廟前的溝邊,前些年被盜拉走,如今陵墓區只剩下一對石象,一尊石羊,悲哀地敘說著當年的輝煌與威嚴。

陵墓區還有兩通嘉靖皇帝御祭碑,宣示著皇廷對康王的尊重與親近。安陽縣1988年立的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被置放在東偏院的一個不起眼的地方。

如今從二十一世紀初,老百姓利用捐款,重新修建了四座氣派的殿宇,大門處的則是仿天安門式建築,拱門上方石刻“天爺廟”三個大字,裡面還有三座大殿,供奉著老百姓尊重的神仙,不時有香客跪拜。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據康王墳文物管理所志願者、72歲的當地人謝順德介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上級號召找水源抗旱,年輕人找到陵墓盜洞,下到地宮,發現有不少浸水,於是就在墓前室重新打洞,上邊甃了磚,當起了水井。墓室頂磚厚達7層,石灰砌就。

他們把石棺槨前檔打開,弄出了死者的葬衣,拿到外邊,很快風化。他們還驚異的發現石棺上有一具白生生的屍骨,是盜墓賊被同夥堵在墓室而亡的。這具屍骨在二十一世紀初改造墓道時才被清理出來,腿骨很長。不知在地下陪康王了幾百年。

十幾年前,為了方便人們參觀地宮,修了一個隧道,隧道大門上方用篆書寫“康王陵”三個大字。隧道牆壁上有一隻度數不大的燈泡照亮,我們沿48級臺階下到地宮,一股涼氣襲來,地宮裡果然有清亮亮的水,一條2吋的塑料管安在壁上,可從地宮抽出積存的水。一條大木板支在墓門口,另一端搭在墓前室的石供桌上,地宮裡的燈泡燈絲已斷,只得讓老謝師傅拿來手燈照明,然後沿著顫巍巍的木板進到墓室。

地宮是由磚砌的,呈“呂”字形,前室大約八九平方的樣子,兩側各有一個不大的耳室,是用來放隨葬品的,空空如也,不知哪個年代就被盜了。墓門是兩扇厚約15公分的石門,用兩塊厚約40多公分的半圓形厚重石門樞,固定在地宮牆壁上。

室頂有一副壁畫,淺赭色。靠近進入後室的墓道有一約80x120公分的石供桌。站在石供桌上向墓室觀看,墓室狹窄,兩具棺槨並排擺放,東為康王朱厚煜,西為夫人陳氏。石槨上蓋厚約近20公分,邊槨較窄,10幾公分。朱厚煜的石槨前檔呈榫狀,已壞了一角,露出裡面的木棺。石槨前檔有易理圖案。康王的另兩位妃張氏與鄧氏與康王並不在一個穴位裡。張氏在東,鄧氏穴在地宮西,都與康王墓室不相通,而且穴位沒有康王墓穴深,都是從安陽張村起到這裡來的。目前還沒有開挖。

墓內有墓誌銘,現保存在文管所倉庫裡。朱厚煜的墓誌銘曾被拉走當水井地腳,有磨損,後收回。

趙康王朱厚煜(1498年-1560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莊王朱祐棌的嫡第一子。朱厚煜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封趙王,在位三十九年。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朱厚煜去世,諡號康,長子獲嘉昭定王朱載培及長孫世孫朱翊錙(yizi)早卒,五年後其曾孫朱常清就嗣位。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史料說彰德趙王大多魚肉百姓,多行不法,而第六代康王朱厚煜(1498-1560)還算是比較好的一位王。他自小聰明,喜歡讀書,勤學好問。史書說他“嗜書,積聚充棟,尤耽易理,自號枕易道人”。他是趙莊王朱祐棌嫡第一子,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封趙王,在位39年。死後諡號“康”,所以稱趙康王。

朱厚煜自幼由祖母撫養,後來祖母患病,他親自照料,端茶倒水煎煮湯藥,不離左右。為了表孝心,還給祖母建了一座樓,名“思訓樓”,表達對祖母的養育教導之恩。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正由於他喜歡讀書寫詩,所以他結交了許多文人,最有名的莫過於崔銑、謝榛、郭樸了。

崔銑是明代禮部右侍郎,1523年為南京國子監祭酒,是大理學家,文采極好,有“小顏回”之稱。前些年中學語文課本選有他的文章。因議大禮觸忤嘉靖皇帝被罷官,居老家彰德(今安陽)16年,編篡了《彰德府志》,其中錄有宋代相州(安陽)資料,為研究古安陽留下了寶貴史料。安陽老城小顏巷仍有崔銑祠。

郭樸也是安陽人,小朱厚煜13歲,是明朝閣老,太傅,兩任吏部尚書,為官清廉,喜結交平民百姓,在民間至今流傳著許多郭樸的故事。60歲致仕後住在彰德(今安陽老城)仁義巷。

值得一提的是朱厚煜還結交了平民詩人謝榛。謝榛是山東臨清人,眇一目,一生未入仕,是明代“後七子”的領軍人物。他愛遊歷,30歲左右到彰德府,聽說趙康王喜歡寫詩,就寫了一首詩,獻給趙王。趙王喜極,把他納入門客,從此他遊遍了安陽周圍的風景及名勝古蹟,留下大量歌詠安陽風物的詩篇。他還愛抱打不平,為河南浚縣住冤獄的盧員外盧楠,赴京在公卿間奔走呼號,終於冤獄得平,名聲大振。

據山東聊城大學學報發文稱,《金瓶梅詞話》作者蘭陵笑笑生是謝榛,一、他是山東臨清人,書中所寫的地名風物都非常熟悉;二、書中語言為魯西話,我們老家南樂縣與山東省的莘縣搭界,至今仍在說書中方言;三、謝榛有時間有能力寫鉅著。

但有人不同意這個觀點。在此我們不討論。算個插曲。

朱厚煜雖然小謝榛3歲,因有共同的愛好,把他當朋友,當門客供養,謝榛沒有後顧之憂。直到康王去世,謝榛才離開彰德(安陽)。在安陽生活了幾十年,後來再次來到安陽,同樣喜歡謝榛詩的康王曾孫趙穆王朱常清還把年輕的歌妓贈給他,他在大名縣一次壽宴上一連寫了80首詩,突死,埋在了安陽南崗寶蓮寺楊家井村。(湯陰縣乾隆縣誌張大猷校注)

朱厚煜與大他20歲的崔銑,小他的郭樸、年歲差不多的謝榛經常酒宴詩和酬答,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史料載,康王對家屬和奴僕管束不嚴,且有包庇之事,宗人家奴倚仗權勢,行不法之事,影響地方治安,因此與地方官府不睦。其宗人輔國將軍朱祐椋等屢犯律條,趙康王總是庇護,但還是被判罪,從此地方官府對趙王府壓制更甚。

洛陽王朱翊鏴的奴僕與彰德通判田時雨的家奴掙瓜,各持勢毆鬥,田時雨逮捕了朱翊鏴的奴僕,朱厚煜去說情,田時雨沒有看他的面子,將傷人者充軍。沒多久,宗室幾十人索要祿米,有關部門不發,毆打了官府人員。田時雨報告給了知府傅汝礪,官府便將打人凶手抓進監獄,朱厚煜氣憤,於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月自縊而亡。

但據《明實錄》載,朱厚煜自殺另有隱情。康王的兒子朱載埦(土完)與其妃張氏私通,自己的兒子及妃子弄出如此家醜,說不得打不得,又羞又氣,上吊自殺。當時民議凶凶,又牽涉到自己,成皋王朱載埦(土完)來了個惡人先告狀,便上書皇上說“府縣威逼趙王致死”。嘉靖皇帝一看奏摺,好傢伙,還敢欺負王室家族!?著刑部審判,刑部一看皇上臉色帶著殺氣,便將彰德通判田時雨押回河南砍頭示眾,知府傅汝礪充軍。不過,當時人們認為此案是冤案。

點下方“閱讀原文”看本號“約稿需知” 猜你喜歡↓↓↓

韓傳棟|雪落大地(暖文薦讀)

劉鑑慧|永昌的冬天,誰能抵擋一碗窩窩飯?

于丹|誰會在意, 一粒穀子的憂傷?

于丹|回得去的故鄉

傅國湧|李敖的真面目

李恩義 | 恩施土鄉苗寨見聞錄


閱讀原文

閱讀 403

在看

精選留言

寫留言

  • 2
  • 置頂
  • 天馬行空(朋友)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 李老師的這篇文章解答了許多我想了解的問題,再問李老師一個問題,
  • 趙康王朱厚煜(1498年-1560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莊王朱祐棌的嫡第一子。
  • 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是什麼意思,朱厚煜是不是朱高燧的後代?
  • 1
  • 滄海一舟(朋友)
"

李恩義|分封安陽的明“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原創: 李恩義 濃農鄉土 2018-01-23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坐落於安陽市文峰大道南路的大士閣被稱為安陽的“金鑾殿”,也被戲稱為“二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朱高燧被封為趙王的府邸,隨著歷史滾滾煙塵的覆蓋,那許許多多的豪華宅邸變成了灰燼,只留下了坐落在高高臺基之上的大士閣,改稱高閣寺了。

自朱高燧在彰德(今安陽)封王經歷了十王,代表他們顯赫地位的陵寢大多煙飛灰滅,唯有第六代王趙康王朱厚煜的陵墓地宮保存較為完好。

4月23日,我們三個老同學沿安姚公路(安陽-林州姚村)逆坡騎行30多公里,去探尋趙康王陵。誰知剛修了沒幾年的公路,到了彪澗以西路段路面瀝青已被起掉,準備大修,使騎行更加困難。翻過三道山崗,到了康王陵歷時竟達4個小時。

康王墳就坐落在安陽市殷都區倫掌鎮政府西南與銅冶鎮交界的康王墳村西頭。

歷代皇親國戚和大戶人家活著時候享盡人間富貴,死了宮寢墳墓也要有人保護。當時高、白、謝、蔡、田、七、耿、李八姓人家為康王看墳,墳墓周圍有田產,可供看墓人種莊稼,養活一家人。每姓一個衚衕,逐漸形成村落,故名康王墳村。如今康王墳這個山村只剩下高、謝、田、李四姓人家,1000多人,其他四姓都遷入外村了。

康王墳村

我國古代對墳塋的選擇歷來講究風水,即選風水寶地,以達後代人丁興旺,官運亨通,財源滾滾,富貴永續。所以常常選擇在背靠山勢,前依水脈的地方。皇家則更注重龍脈,請堪輿家多方選穴。趙康王的陵穴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

太行山龍行到安陽銅冶渡過粉紅江水後脫山變嶺,蜿蜒伸出一嶺,叫北嶺。變嶺後突起一崗,為李家崗;一支東出,一支南去,東出的李家崗為第一代王趙簡王陵地。南出的一脈為趙康王朱厚煜的墓地,這山統稱為壽安山。

趙康王墓地在壽安山南麓向南又拐東的一支上,西高東低,當地老百姓說形似一個臥著的金牛,頭和脖子向東南,兩前蹄是兩個山包,在墓穴的東邊,兩後蹄在墓穴的西邊,墓穴恰在金牛肚子下。堪輿家說山勢如犀牛,南邊是一圓丘,這突起的圓墩狀山丘叫魯仙山,如滿月,故有“犀牛望月”之勢。

陵南有從北向南蜿蜒而下的粉紅江,據說清末廉吏兩廣巡撫馬丕瑤,從山西山上運送大批松木到他家蔣村蓋莊園,就是順著這條江過來的。解放後在粉紅江上修了以革命烈士趙雙全命名的雙全水庫,成了控制山洪的山區水利樞紐。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趙康王墓地佔地100多畝,坐北朝南,享堂瓦舍歇山建築,高大氣派,石牌坊巍峨,石象生排列甬道兩邊,規模宏大,莊嚴肅穆。雖是墓地山深人少,但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獨享幽靜。

1644年闖王李自成軍佔領彰德(今安陽),最後一代王朱常㳛(yu)降,結束了趙王在彰德的王位。由於戰亂,為了保護康王陵建築,當地善人王化璘把康王陵建築擴大,修建成了規模龐大的廟宇,南門在魯仙山,供奉各路神仙,掩蓋了廟宇最後底的康王陵墓,方使康王墓保存下來。並在廟門立石碑上書“文官下轎,武官離鞍”。可惜,抗日戰爭時期毀於大火。不知什麼時候也把石象生拉到廟前的溝邊,前些年被盜拉走,如今陵墓區只剩下一對石象,一尊石羊,悲哀地敘說著當年的輝煌與威嚴。

陵墓區還有兩通嘉靖皇帝御祭碑,宣示著皇廷對康王的尊重與親近。安陽縣1988年立的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被置放在東偏院的一個不起眼的地方。

如今從二十一世紀初,老百姓利用捐款,重新修建了四座氣派的殿宇,大門處的則是仿天安門式建築,拱門上方石刻“天爺廟”三個大字,裡面還有三座大殿,供奉著老百姓尊重的神仙,不時有香客跪拜。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據康王墳文物管理所志願者、72歲的當地人謝順德介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上級號召找水源抗旱,年輕人找到陵墓盜洞,下到地宮,發現有不少浸水,於是就在墓前室重新打洞,上邊甃了磚,當起了水井。墓室頂磚厚達7層,石灰砌就。

他們把石棺槨前檔打開,弄出了死者的葬衣,拿到外邊,很快風化。他們還驚異的發現石棺上有一具白生生的屍骨,是盜墓賊被同夥堵在墓室而亡的。這具屍骨在二十一世紀初改造墓道時才被清理出來,腿骨很長。不知在地下陪康王了幾百年。

十幾年前,為了方便人們參觀地宮,修了一個隧道,隧道大門上方用篆書寫“康王陵”三個大字。隧道牆壁上有一隻度數不大的燈泡照亮,我們沿48級臺階下到地宮,一股涼氣襲來,地宮裡果然有清亮亮的水,一條2吋的塑料管安在壁上,可從地宮抽出積存的水。一條大木板支在墓門口,另一端搭在墓前室的石供桌上,地宮裡的燈泡燈絲已斷,只得讓老謝師傅拿來手燈照明,然後沿著顫巍巍的木板進到墓室。

地宮是由磚砌的,呈“呂”字形,前室大約八九平方的樣子,兩側各有一個不大的耳室,是用來放隨葬品的,空空如也,不知哪個年代就被盜了。墓門是兩扇厚約15公分的石門,用兩塊厚約40多公分的半圓形厚重石門樞,固定在地宮牆壁上。

室頂有一副壁畫,淺赭色。靠近進入後室的墓道有一約80x120公分的石供桌。站在石供桌上向墓室觀看,墓室狹窄,兩具棺槨並排擺放,東為康王朱厚煜,西為夫人陳氏。石槨上蓋厚約近20公分,邊槨較窄,10幾公分。朱厚煜的石槨前檔呈榫狀,已壞了一角,露出裡面的木棺。石槨前檔有易理圖案。康王的另兩位妃張氏與鄧氏與康王並不在一個穴位裡。張氏在東,鄧氏穴在地宮西,都與康王墓室不相通,而且穴位沒有康王墓穴深,都是從安陽張村起到這裡來的。目前還沒有開挖。

墓內有墓誌銘,現保存在文管所倉庫裡。朱厚煜的墓誌銘曾被拉走當水井地腳,有磨損,後收回。

趙康王朱厚煜(1498年-1560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莊王朱祐棌的嫡第一子。朱厚煜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封趙王,在位三十九年。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朱厚煜去世,諡號康,長子獲嘉昭定王朱載培及長孫世孫朱翊錙(yizi)早卒,五年後其曾孫朱常清就嗣位。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史料說彰德趙王大多魚肉百姓,多行不法,而第六代康王朱厚煜(1498-1560)還算是比較好的一位王。他自小聰明,喜歡讀書,勤學好問。史書說他“嗜書,積聚充棟,尤耽易理,自號枕易道人”。他是趙莊王朱祐棌嫡第一子,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封趙王,在位39年。死後諡號“康”,所以稱趙康王。

朱厚煜自幼由祖母撫養,後來祖母患病,他親自照料,端茶倒水煎煮湯藥,不離左右。為了表孝心,還給祖母建了一座樓,名“思訓樓”,表達對祖母的養育教導之恩。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正由於他喜歡讀書寫詩,所以他結交了許多文人,最有名的莫過於崔銑、謝榛、郭樸了。

崔銑是明代禮部右侍郎,1523年為南京國子監祭酒,是大理學家,文采極好,有“小顏回”之稱。前些年中學語文課本選有他的文章。因議大禮觸忤嘉靖皇帝被罷官,居老家彰德(今安陽)16年,編篡了《彰德府志》,其中錄有宋代相州(安陽)資料,為研究古安陽留下了寶貴史料。安陽老城小顏巷仍有崔銑祠。

郭樸也是安陽人,小朱厚煜13歲,是明朝閣老,太傅,兩任吏部尚書,為官清廉,喜結交平民百姓,在民間至今流傳著許多郭樸的故事。60歲致仕後住在彰德(今安陽老城)仁義巷。

值得一提的是朱厚煜還結交了平民詩人謝榛。謝榛是山東臨清人,眇一目,一生未入仕,是明代“後七子”的領軍人物。他愛遊歷,30歲左右到彰德府,聽說趙康王喜歡寫詩,就寫了一首詩,獻給趙王。趙王喜極,把他納入門客,從此他遊遍了安陽周圍的風景及名勝古蹟,留下大量歌詠安陽風物的詩篇。他還愛抱打不平,為河南浚縣住冤獄的盧員外盧楠,赴京在公卿間奔走呼號,終於冤獄得平,名聲大振。

據山東聊城大學學報發文稱,《金瓶梅詞話》作者蘭陵笑笑生是謝榛,一、他是山東臨清人,書中所寫的地名風物都非常熟悉;二、書中語言為魯西話,我們老家南樂縣與山東省的莘縣搭界,至今仍在說書中方言;三、謝榛有時間有能力寫鉅著。

但有人不同意這個觀點。在此我們不討論。算個插曲。

朱厚煜雖然小謝榛3歲,因有共同的愛好,把他當朋友,當門客供養,謝榛沒有後顧之憂。直到康王去世,謝榛才離開彰德(安陽)。在安陽生活了幾十年,後來再次來到安陽,同樣喜歡謝榛詩的康王曾孫趙穆王朱常清還把年輕的歌妓贈給他,他在大名縣一次壽宴上一連寫了80首詩,突死,埋在了安陽南崗寶蓮寺楊家井村。(湯陰縣乾隆縣誌張大猷校注)

朱厚煜與大他20歲的崔銑,小他的郭樸、年歲差不多的謝榛經常酒宴詩和酬答,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史料載,康王對家屬和奴僕管束不嚴,且有包庇之事,宗人家奴倚仗權勢,行不法之事,影響地方治安,因此與地方官府不睦。其宗人輔國將軍朱祐椋等屢犯律條,趙康王總是庇護,但還是被判罪,從此地方官府對趙王府壓制更甚。

洛陽王朱翊鏴的奴僕與彰德通判田時雨的家奴掙瓜,各持勢毆鬥,田時雨逮捕了朱翊鏴的奴僕,朱厚煜去說情,田時雨沒有看他的面子,將傷人者充軍。沒多久,宗室幾十人索要祿米,有關部門不發,毆打了官府人員。田時雨報告給了知府傅汝礪,官府便將打人凶手抓進監獄,朱厚煜氣憤,於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月自縊而亡。

但據《明實錄》載,朱厚煜自殺另有隱情。康王的兒子朱載埦(土完)與其妃張氏私通,自己的兒子及妃子弄出如此家醜,說不得打不得,又羞又氣,上吊自殺。當時民議凶凶,又牽涉到自己,成皋王朱載埦(土完)來了個惡人先告狀,便上書皇上說“府縣威逼趙王致死”。嘉靖皇帝一看奏摺,好傢伙,還敢欺負王室家族!?著刑部審判,刑部一看皇上臉色帶著殺氣,便將彰德通判田時雨押回河南砍頭示眾,知府傅汝礪充軍。不過,當時人們認為此案是冤案。

點下方“閱讀原文”看本號“約稿需知” 猜你喜歡↓↓↓

韓傳棟|雪落大地(暖文薦讀)

劉鑑慧|永昌的冬天,誰能抵擋一碗窩窩飯?

于丹|誰會在意, 一粒穀子的憂傷?

于丹|回得去的故鄉

傅國湧|李敖的真面目

李恩義 | 恩施土鄉苗寨見聞錄


閱讀原文

閱讀 403

在看

精選留言

寫留言

  • 2
  • 置頂
  • 天馬行空(朋友)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 李老師的這篇文章解答了許多我想了解的問題,再問李老師一個問題,
  • 趙康王朱厚煜(1498年-1560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莊王朱祐棌的嫡第一子。
  • 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是什麼意思,朱厚煜是不是朱高燧的後代?
  • 1
  • 滄海一舟(朋友)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 分封到安陽的明“趙康王”,是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至今尚無定論,或許,真相早已隱入歷史的風煙了。但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讀了安陽作家李恩義老師的文章,我們瞭解了安陽的歷史,瞭解了分封到安陽的十幾個“明王”大多不是什麼好鳥……感謝李老師的精彩文章,感謝《豫記》!
  • 1
  • 娛人齋
"

李恩義|分封安陽的明“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原創: 李恩義 濃農鄉土 2018-01-23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坐落於安陽市文峰大道南路的大士閣被稱為安陽的“金鑾殿”,也被戲稱為“二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朱高燧被封為趙王的府邸,隨著歷史滾滾煙塵的覆蓋,那許許多多的豪華宅邸變成了灰燼,只留下了坐落在高高臺基之上的大士閣,改稱高閣寺了。

自朱高燧在彰德(今安陽)封王經歷了十王,代表他們顯赫地位的陵寢大多煙飛灰滅,唯有第六代王趙康王朱厚煜的陵墓地宮保存較為完好。

4月23日,我們三個老同學沿安姚公路(安陽-林州姚村)逆坡騎行30多公里,去探尋趙康王陵。誰知剛修了沒幾年的公路,到了彪澗以西路段路面瀝青已被起掉,準備大修,使騎行更加困難。翻過三道山崗,到了康王陵歷時竟達4個小時。

康王墳就坐落在安陽市殷都區倫掌鎮政府西南與銅冶鎮交界的康王墳村西頭。

歷代皇親國戚和大戶人家活著時候享盡人間富貴,死了宮寢墳墓也要有人保護。當時高、白、謝、蔡、田、七、耿、李八姓人家為康王看墳,墳墓周圍有田產,可供看墓人種莊稼,養活一家人。每姓一個衚衕,逐漸形成村落,故名康王墳村。如今康王墳這個山村只剩下高、謝、田、李四姓人家,1000多人,其他四姓都遷入外村了。

康王墳村

我國古代對墳塋的選擇歷來講究風水,即選風水寶地,以達後代人丁興旺,官運亨通,財源滾滾,富貴永續。所以常常選擇在背靠山勢,前依水脈的地方。皇家則更注重龍脈,請堪輿家多方選穴。趙康王的陵穴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

太行山龍行到安陽銅冶渡過粉紅江水後脫山變嶺,蜿蜒伸出一嶺,叫北嶺。變嶺後突起一崗,為李家崗;一支東出,一支南去,東出的李家崗為第一代王趙簡王陵地。南出的一脈為趙康王朱厚煜的墓地,這山統稱為壽安山。

趙康王墓地在壽安山南麓向南又拐東的一支上,西高東低,當地老百姓說形似一個臥著的金牛,頭和脖子向東南,兩前蹄是兩個山包,在墓穴的東邊,兩後蹄在墓穴的西邊,墓穴恰在金牛肚子下。堪輿家說山勢如犀牛,南邊是一圓丘,這突起的圓墩狀山丘叫魯仙山,如滿月,故有“犀牛望月”之勢。

陵南有從北向南蜿蜒而下的粉紅江,據說清末廉吏兩廣巡撫馬丕瑤,從山西山上運送大批松木到他家蔣村蓋莊園,就是順著這條江過來的。解放後在粉紅江上修了以革命烈士趙雙全命名的雙全水庫,成了控制山洪的山區水利樞紐。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趙康王墓地佔地100多畝,坐北朝南,享堂瓦舍歇山建築,高大氣派,石牌坊巍峨,石象生排列甬道兩邊,規模宏大,莊嚴肅穆。雖是墓地山深人少,但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獨享幽靜。

1644年闖王李自成軍佔領彰德(今安陽),最後一代王朱常㳛(yu)降,結束了趙王在彰德的王位。由於戰亂,為了保護康王陵建築,當地善人王化璘把康王陵建築擴大,修建成了規模龐大的廟宇,南門在魯仙山,供奉各路神仙,掩蓋了廟宇最後底的康王陵墓,方使康王墓保存下來。並在廟門立石碑上書“文官下轎,武官離鞍”。可惜,抗日戰爭時期毀於大火。不知什麼時候也把石象生拉到廟前的溝邊,前些年被盜拉走,如今陵墓區只剩下一對石象,一尊石羊,悲哀地敘說著當年的輝煌與威嚴。

陵墓區還有兩通嘉靖皇帝御祭碑,宣示著皇廷對康王的尊重與親近。安陽縣1988年立的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被置放在東偏院的一個不起眼的地方。

如今從二十一世紀初,老百姓利用捐款,重新修建了四座氣派的殿宇,大門處的則是仿天安門式建築,拱門上方石刻“天爺廟”三個大字,裡面還有三座大殿,供奉著老百姓尊重的神仙,不時有香客跪拜。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據康王墳文物管理所志願者、72歲的當地人謝順德介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上級號召找水源抗旱,年輕人找到陵墓盜洞,下到地宮,發現有不少浸水,於是就在墓前室重新打洞,上邊甃了磚,當起了水井。墓室頂磚厚達7層,石灰砌就。

他們把石棺槨前檔打開,弄出了死者的葬衣,拿到外邊,很快風化。他們還驚異的發現石棺上有一具白生生的屍骨,是盜墓賊被同夥堵在墓室而亡的。這具屍骨在二十一世紀初改造墓道時才被清理出來,腿骨很長。不知在地下陪康王了幾百年。

十幾年前,為了方便人們參觀地宮,修了一個隧道,隧道大門上方用篆書寫“康王陵”三個大字。隧道牆壁上有一隻度數不大的燈泡照亮,我們沿48級臺階下到地宮,一股涼氣襲來,地宮裡果然有清亮亮的水,一條2吋的塑料管安在壁上,可從地宮抽出積存的水。一條大木板支在墓門口,另一端搭在墓前室的石供桌上,地宮裡的燈泡燈絲已斷,只得讓老謝師傅拿來手燈照明,然後沿著顫巍巍的木板進到墓室。

地宮是由磚砌的,呈“呂”字形,前室大約八九平方的樣子,兩側各有一個不大的耳室,是用來放隨葬品的,空空如也,不知哪個年代就被盜了。墓門是兩扇厚約15公分的石門,用兩塊厚約40多公分的半圓形厚重石門樞,固定在地宮牆壁上。

室頂有一副壁畫,淺赭色。靠近進入後室的墓道有一約80x120公分的石供桌。站在石供桌上向墓室觀看,墓室狹窄,兩具棺槨並排擺放,東為康王朱厚煜,西為夫人陳氏。石槨上蓋厚約近20公分,邊槨較窄,10幾公分。朱厚煜的石槨前檔呈榫狀,已壞了一角,露出裡面的木棺。石槨前檔有易理圖案。康王的另兩位妃張氏與鄧氏與康王並不在一個穴位裡。張氏在東,鄧氏穴在地宮西,都與康王墓室不相通,而且穴位沒有康王墓穴深,都是從安陽張村起到這裡來的。目前還沒有開挖。

墓內有墓誌銘,現保存在文管所倉庫裡。朱厚煜的墓誌銘曾被拉走當水井地腳,有磨損,後收回。

趙康王朱厚煜(1498年-1560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莊王朱祐棌的嫡第一子。朱厚煜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封趙王,在位三十九年。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朱厚煜去世,諡號康,長子獲嘉昭定王朱載培及長孫世孫朱翊錙(yizi)早卒,五年後其曾孫朱常清就嗣位。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史料說彰德趙王大多魚肉百姓,多行不法,而第六代康王朱厚煜(1498-1560)還算是比較好的一位王。他自小聰明,喜歡讀書,勤學好問。史書說他“嗜書,積聚充棟,尤耽易理,自號枕易道人”。他是趙莊王朱祐棌嫡第一子,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封趙王,在位39年。死後諡號“康”,所以稱趙康王。

朱厚煜自幼由祖母撫養,後來祖母患病,他親自照料,端茶倒水煎煮湯藥,不離左右。為了表孝心,還給祖母建了一座樓,名“思訓樓”,表達對祖母的養育教導之恩。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正由於他喜歡讀書寫詩,所以他結交了許多文人,最有名的莫過於崔銑、謝榛、郭樸了。

崔銑是明代禮部右侍郎,1523年為南京國子監祭酒,是大理學家,文采極好,有“小顏回”之稱。前些年中學語文課本選有他的文章。因議大禮觸忤嘉靖皇帝被罷官,居老家彰德(今安陽)16年,編篡了《彰德府志》,其中錄有宋代相州(安陽)資料,為研究古安陽留下了寶貴史料。安陽老城小顏巷仍有崔銑祠。

郭樸也是安陽人,小朱厚煜13歲,是明朝閣老,太傅,兩任吏部尚書,為官清廉,喜結交平民百姓,在民間至今流傳著許多郭樸的故事。60歲致仕後住在彰德(今安陽老城)仁義巷。

值得一提的是朱厚煜還結交了平民詩人謝榛。謝榛是山東臨清人,眇一目,一生未入仕,是明代“後七子”的領軍人物。他愛遊歷,30歲左右到彰德府,聽說趙康王喜歡寫詩,就寫了一首詩,獻給趙王。趙王喜極,把他納入門客,從此他遊遍了安陽周圍的風景及名勝古蹟,留下大量歌詠安陽風物的詩篇。他還愛抱打不平,為河南浚縣住冤獄的盧員外盧楠,赴京在公卿間奔走呼號,終於冤獄得平,名聲大振。

據山東聊城大學學報發文稱,《金瓶梅詞話》作者蘭陵笑笑生是謝榛,一、他是山東臨清人,書中所寫的地名風物都非常熟悉;二、書中語言為魯西話,我們老家南樂縣與山東省的莘縣搭界,至今仍在說書中方言;三、謝榛有時間有能力寫鉅著。

但有人不同意這個觀點。在此我們不討論。算個插曲。

朱厚煜雖然小謝榛3歲,因有共同的愛好,把他當朋友,當門客供養,謝榛沒有後顧之憂。直到康王去世,謝榛才離開彰德(安陽)。在安陽生活了幾十年,後來再次來到安陽,同樣喜歡謝榛詩的康王曾孫趙穆王朱常清還把年輕的歌妓贈給他,他在大名縣一次壽宴上一連寫了80首詩,突死,埋在了安陽南崗寶蓮寺楊家井村。(湯陰縣乾隆縣誌張大猷校注)

朱厚煜與大他20歲的崔銑,小他的郭樸、年歲差不多的謝榛經常酒宴詩和酬答,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史料載,康王對家屬和奴僕管束不嚴,且有包庇之事,宗人家奴倚仗權勢,行不法之事,影響地方治安,因此與地方官府不睦。其宗人輔國將軍朱祐椋等屢犯律條,趙康王總是庇護,但還是被判罪,從此地方官府對趙王府壓制更甚。

洛陽王朱翊鏴的奴僕與彰德通判田時雨的家奴掙瓜,各持勢毆鬥,田時雨逮捕了朱翊鏴的奴僕,朱厚煜去說情,田時雨沒有看他的面子,將傷人者充軍。沒多久,宗室幾十人索要祿米,有關部門不發,毆打了官府人員。田時雨報告給了知府傅汝礪,官府便將打人凶手抓進監獄,朱厚煜氣憤,於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月自縊而亡。

但據《明實錄》載,朱厚煜自殺另有隱情。康王的兒子朱載埦(土完)與其妃張氏私通,自己的兒子及妃子弄出如此家醜,說不得打不得,又羞又氣,上吊自殺。當時民議凶凶,又牽涉到自己,成皋王朱載埦(土完)來了個惡人先告狀,便上書皇上說“府縣威逼趙王致死”。嘉靖皇帝一看奏摺,好傢伙,還敢欺負王室家族!?著刑部審判,刑部一看皇上臉色帶著殺氣,便將彰德通判田時雨押回河南砍頭示眾,知府傅汝礪充軍。不過,當時人們認為此案是冤案。

點下方“閱讀原文”看本號“約稿需知” 猜你喜歡↓↓↓

韓傳棟|雪落大地(暖文薦讀)

劉鑑慧|永昌的冬天,誰能抵擋一碗窩窩飯?

于丹|誰會在意, 一粒穀子的憂傷?

于丹|回得去的故鄉

傅國湧|李敖的真面目

李恩義 | 恩施土鄉苗寨見聞錄


閱讀原文

閱讀 403

在看

精選留言

寫留言

  • 2
  • 置頂
  • 天馬行空(朋友)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 李老師的這篇文章解答了許多我想了解的問題,再問李老師一個問題,
  • 趙康王朱厚煜(1498年-1560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莊王朱祐棌的嫡第一子。
  • 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是什麼意思,朱厚煜是不是朱高燧的後代?
  • 1
  • 滄海一舟(朋友)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 分封到安陽的明“趙康王”,是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至今尚無定論,或許,真相早已隱入歷史的風煙了。但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讀了安陽作家李恩義老師的文章,我們瞭解了安陽的歷史,瞭解了分封到安陽的十幾個“明王”大多不是什麼好鳥……感謝李老師的精彩文章,感謝《豫記》!
  • 1
  • 娛人齋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 回答天馬行空。明代第一次封王是朱元璋。如朱棣就是朱元璋封的燕王。後來朱棣推翻了侄子朱允文當了皇帝,第二次當然要封自己兒子為王,拱衛自己政權。
  • 刪除
  • 馬拉松(朋友)
"

李恩義|分封安陽的明“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原創: 李恩義 濃農鄉土 2018-01-23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坐落於安陽市文峰大道南路的大士閣被稱為安陽的“金鑾殿”,也被戲稱為“二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朱高燧被封為趙王的府邸,隨著歷史滾滾煙塵的覆蓋,那許許多多的豪華宅邸變成了灰燼,只留下了坐落在高高臺基之上的大士閣,改稱高閣寺了。

自朱高燧在彰德(今安陽)封王經歷了十王,代表他們顯赫地位的陵寢大多煙飛灰滅,唯有第六代王趙康王朱厚煜的陵墓地宮保存較為完好。

4月23日,我們三個老同學沿安姚公路(安陽-林州姚村)逆坡騎行30多公里,去探尋趙康王陵。誰知剛修了沒幾年的公路,到了彪澗以西路段路面瀝青已被起掉,準備大修,使騎行更加困難。翻過三道山崗,到了康王陵歷時竟達4個小時。

康王墳就坐落在安陽市殷都區倫掌鎮政府西南與銅冶鎮交界的康王墳村西頭。

歷代皇親國戚和大戶人家活著時候享盡人間富貴,死了宮寢墳墓也要有人保護。當時高、白、謝、蔡、田、七、耿、李八姓人家為康王看墳,墳墓周圍有田產,可供看墓人種莊稼,養活一家人。每姓一個衚衕,逐漸形成村落,故名康王墳村。如今康王墳這個山村只剩下高、謝、田、李四姓人家,1000多人,其他四姓都遷入外村了。

康王墳村

我國古代對墳塋的選擇歷來講究風水,即選風水寶地,以達後代人丁興旺,官運亨通,財源滾滾,富貴永續。所以常常選擇在背靠山勢,前依水脈的地方。皇家則更注重龍脈,請堪輿家多方選穴。趙康王的陵穴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

太行山龍行到安陽銅冶渡過粉紅江水後脫山變嶺,蜿蜒伸出一嶺,叫北嶺。變嶺後突起一崗,為李家崗;一支東出,一支南去,東出的李家崗為第一代王趙簡王陵地。南出的一脈為趙康王朱厚煜的墓地,這山統稱為壽安山。

趙康王墓地在壽安山南麓向南又拐東的一支上,西高東低,當地老百姓說形似一個臥著的金牛,頭和脖子向東南,兩前蹄是兩個山包,在墓穴的東邊,兩後蹄在墓穴的西邊,墓穴恰在金牛肚子下。堪輿家說山勢如犀牛,南邊是一圓丘,這突起的圓墩狀山丘叫魯仙山,如滿月,故有“犀牛望月”之勢。

陵南有從北向南蜿蜒而下的粉紅江,據說清末廉吏兩廣巡撫馬丕瑤,從山西山上運送大批松木到他家蔣村蓋莊園,就是順著這條江過來的。解放後在粉紅江上修了以革命烈士趙雙全命名的雙全水庫,成了控制山洪的山區水利樞紐。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趙康王墓地佔地100多畝,坐北朝南,享堂瓦舍歇山建築,高大氣派,石牌坊巍峨,石象生排列甬道兩邊,規模宏大,莊嚴肅穆。雖是墓地山深人少,但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獨享幽靜。

1644年闖王李自成軍佔領彰德(今安陽),最後一代王朱常㳛(yu)降,結束了趙王在彰德的王位。由於戰亂,為了保護康王陵建築,當地善人王化璘把康王陵建築擴大,修建成了規模龐大的廟宇,南門在魯仙山,供奉各路神仙,掩蓋了廟宇最後底的康王陵墓,方使康王墓保存下來。並在廟門立石碑上書“文官下轎,武官離鞍”。可惜,抗日戰爭時期毀於大火。不知什麼時候也把石象生拉到廟前的溝邊,前些年被盜拉走,如今陵墓區只剩下一對石象,一尊石羊,悲哀地敘說著當年的輝煌與威嚴。

陵墓區還有兩通嘉靖皇帝御祭碑,宣示著皇廷對康王的尊重與親近。安陽縣1988年立的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被置放在東偏院的一個不起眼的地方。

如今從二十一世紀初,老百姓利用捐款,重新修建了四座氣派的殿宇,大門處的則是仿天安門式建築,拱門上方石刻“天爺廟”三個大字,裡面還有三座大殿,供奉著老百姓尊重的神仙,不時有香客跪拜。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據康王墳文物管理所志願者、72歲的當地人謝順德介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上級號召找水源抗旱,年輕人找到陵墓盜洞,下到地宮,發現有不少浸水,於是就在墓前室重新打洞,上邊甃了磚,當起了水井。墓室頂磚厚達7層,石灰砌就。

他們把石棺槨前檔打開,弄出了死者的葬衣,拿到外邊,很快風化。他們還驚異的發現石棺上有一具白生生的屍骨,是盜墓賊被同夥堵在墓室而亡的。這具屍骨在二十一世紀初改造墓道時才被清理出來,腿骨很長。不知在地下陪康王了幾百年。

十幾年前,為了方便人們參觀地宮,修了一個隧道,隧道大門上方用篆書寫“康王陵”三個大字。隧道牆壁上有一隻度數不大的燈泡照亮,我們沿48級臺階下到地宮,一股涼氣襲來,地宮裡果然有清亮亮的水,一條2吋的塑料管安在壁上,可從地宮抽出積存的水。一條大木板支在墓門口,另一端搭在墓前室的石供桌上,地宮裡的燈泡燈絲已斷,只得讓老謝師傅拿來手燈照明,然後沿著顫巍巍的木板進到墓室。

地宮是由磚砌的,呈“呂”字形,前室大約八九平方的樣子,兩側各有一個不大的耳室,是用來放隨葬品的,空空如也,不知哪個年代就被盜了。墓門是兩扇厚約15公分的石門,用兩塊厚約40多公分的半圓形厚重石門樞,固定在地宮牆壁上。

室頂有一副壁畫,淺赭色。靠近進入後室的墓道有一約80x120公分的石供桌。站在石供桌上向墓室觀看,墓室狹窄,兩具棺槨並排擺放,東為康王朱厚煜,西為夫人陳氏。石槨上蓋厚約近20公分,邊槨較窄,10幾公分。朱厚煜的石槨前檔呈榫狀,已壞了一角,露出裡面的木棺。石槨前檔有易理圖案。康王的另兩位妃張氏與鄧氏與康王並不在一個穴位裡。張氏在東,鄧氏穴在地宮西,都與康王墓室不相通,而且穴位沒有康王墓穴深,都是從安陽張村起到這裡來的。目前還沒有開挖。

墓內有墓誌銘,現保存在文管所倉庫裡。朱厚煜的墓誌銘曾被拉走當水井地腳,有磨損,後收回。

趙康王朱厚煜(1498年-1560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莊王朱祐棌的嫡第一子。朱厚煜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封趙王,在位三十九年。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朱厚煜去世,諡號康,長子獲嘉昭定王朱載培及長孫世孫朱翊錙(yizi)早卒,五年後其曾孫朱常清就嗣位。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史料說彰德趙王大多魚肉百姓,多行不法,而第六代康王朱厚煜(1498-1560)還算是比較好的一位王。他自小聰明,喜歡讀書,勤學好問。史書說他“嗜書,積聚充棟,尤耽易理,自號枕易道人”。他是趙莊王朱祐棌嫡第一子,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封趙王,在位39年。死後諡號“康”,所以稱趙康王。

朱厚煜自幼由祖母撫養,後來祖母患病,他親自照料,端茶倒水煎煮湯藥,不離左右。為了表孝心,還給祖母建了一座樓,名“思訓樓”,表達對祖母的養育教導之恩。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正由於他喜歡讀書寫詩,所以他結交了許多文人,最有名的莫過於崔銑、謝榛、郭樸了。

崔銑是明代禮部右侍郎,1523年為南京國子監祭酒,是大理學家,文采極好,有“小顏回”之稱。前些年中學語文課本選有他的文章。因議大禮觸忤嘉靖皇帝被罷官,居老家彰德(今安陽)16年,編篡了《彰德府志》,其中錄有宋代相州(安陽)資料,為研究古安陽留下了寶貴史料。安陽老城小顏巷仍有崔銑祠。

郭樸也是安陽人,小朱厚煜13歲,是明朝閣老,太傅,兩任吏部尚書,為官清廉,喜結交平民百姓,在民間至今流傳著許多郭樸的故事。60歲致仕後住在彰德(今安陽老城)仁義巷。

值得一提的是朱厚煜還結交了平民詩人謝榛。謝榛是山東臨清人,眇一目,一生未入仕,是明代“後七子”的領軍人物。他愛遊歷,30歲左右到彰德府,聽說趙康王喜歡寫詩,就寫了一首詩,獻給趙王。趙王喜極,把他納入門客,從此他遊遍了安陽周圍的風景及名勝古蹟,留下大量歌詠安陽風物的詩篇。他還愛抱打不平,為河南浚縣住冤獄的盧員外盧楠,赴京在公卿間奔走呼號,終於冤獄得平,名聲大振。

據山東聊城大學學報發文稱,《金瓶梅詞話》作者蘭陵笑笑生是謝榛,一、他是山東臨清人,書中所寫的地名風物都非常熟悉;二、書中語言為魯西話,我們老家南樂縣與山東省的莘縣搭界,至今仍在說書中方言;三、謝榛有時間有能力寫鉅著。

但有人不同意這個觀點。在此我們不討論。算個插曲。

朱厚煜雖然小謝榛3歲,因有共同的愛好,把他當朋友,當門客供養,謝榛沒有後顧之憂。直到康王去世,謝榛才離開彰德(安陽)。在安陽生活了幾十年,後來再次來到安陽,同樣喜歡謝榛詩的康王曾孫趙穆王朱常清還把年輕的歌妓贈給他,他在大名縣一次壽宴上一連寫了80首詩,突死,埋在了安陽南崗寶蓮寺楊家井村。(湯陰縣乾隆縣誌張大猷校注)

朱厚煜與大他20歲的崔銑,小他的郭樸、年歲差不多的謝榛經常酒宴詩和酬答,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史料載,康王對家屬和奴僕管束不嚴,且有包庇之事,宗人家奴倚仗權勢,行不法之事,影響地方治安,因此與地方官府不睦。其宗人輔國將軍朱祐椋等屢犯律條,趙康王總是庇護,但還是被判罪,從此地方官府對趙王府壓制更甚。

洛陽王朱翊鏴的奴僕與彰德通判田時雨的家奴掙瓜,各持勢毆鬥,田時雨逮捕了朱翊鏴的奴僕,朱厚煜去說情,田時雨沒有看他的面子,將傷人者充軍。沒多久,宗室幾十人索要祿米,有關部門不發,毆打了官府人員。田時雨報告給了知府傅汝礪,官府便將打人凶手抓進監獄,朱厚煜氣憤,於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月自縊而亡。

但據《明實錄》載,朱厚煜自殺另有隱情。康王的兒子朱載埦(土完)與其妃張氏私通,自己的兒子及妃子弄出如此家醜,說不得打不得,又羞又氣,上吊自殺。當時民議凶凶,又牽涉到自己,成皋王朱載埦(土完)來了個惡人先告狀,便上書皇上說“府縣威逼趙王致死”。嘉靖皇帝一看奏摺,好傢伙,還敢欺負王室家族!?著刑部審判,刑部一看皇上臉色帶著殺氣,便將彰德通判田時雨押回河南砍頭示眾,知府傅汝礪充軍。不過,當時人們認為此案是冤案。

點下方“閱讀原文”看本號“約稿需知” 猜你喜歡↓↓↓

韓傳棟|雪落大地(暖文薦讀)

劉鑑慧|永昌的冬天,誰能抵擋一碗窩窩飯?

于丹|誰會在意, 一粒穀子的憂傷?

于丹|回得去的故鄉

傅國湧|李敖的真面目

李恩義 | 恩施土鄉苗寨見聞錄


閱讀原文

閱讀 403

在看

精選留言

寫留言

  • 2
  • 置頂
  • 天馬行空(朋友)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 李老師的這篇文章解答了許多我想了解的問題,再問李老師一個問題,
  • 趙康王朱厚煜(1498年-1560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莊王朱祐棌的嫡第一子。
  • 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是什麼意思,朱厚煜是不是朱高燧的後代?
  • 1
  • 滄海一舟(朋友)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 分封到安陽的明“趙康王”,是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至今尚無定論,或許,真相早已隱入歷史的風煙了。但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讀了安陽作家李恩義老師的文章,我們瞭解了安陽的歷史,瞭解了分封到安陽的十幾個“明王”大多不是什麼好鳥……感謝李老師的精彩文章,感謝《豫記》!
  • 1
  • 娛人齋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 回答天馬行空。明代第一次封王是朱元璋。如朱棣就是朱元璋封的燕王。後來朱棣推翻了侄子朱允文當了皇帝,第二次當然要封自己兒子為王,拱衛自己政權。
  • 刪除
  • 馬拉松(朋友)
分封安陽的明代趙康王,死於家醜還是地方官欺辱?


  • 實地考察,鄉土專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