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強

近來夜讀法國史,不少人開始來問我,你讀的是哪本法國史,能不能推薦我們也讀一下。對這個問題,我感到非常為難,因為我所需要的,是儘可能接近歷史事實,所以需要原材料。而原材料散佈在各種文字之中、各種陳述之中。我要做的,是讓自己在各種貌似事實的資料中,做出一個判斷,然後形成對一個事件、人物的判斷,勾勒出自己認為足夠清晰的樣子和過程,然後給它歸類,封存到記憶的抽屜中。我無需歷史學家來告訴我,法國大革命是好的還是壞的,誰誰誰是暴君還是明君,我就想看到儘可能多的事實陳述。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歷史敘述,就是歐陽修那樣的:與一群同事在鬧市見到一匹馬衝過來踩死了一條狗,別人都羅裡吧嗦地寫半天,他只說:逸馬殺犬於道。

所以,讀法國史,不是讀一兩本相關的書,而是沉浸到法國曆史之中,採摘一些有意思的東西,解釋幾個自己存疑或者說不太清楚的問題。我不是歷史學家,甚至不是法國曆史的專家,所以也想補補課。我所謂的“讀法國史”,就是每次帶著一個問題,去追尋所有能夠解開這一問題的痕跡。它們可以出現在各種書中,也可以出現在一部電影中,甚至一部歌劇、一場音樂會的介紹中。研究一種外國文明,最大的阻礙就是很難對該國的語言和歷史形成我們對母語和自己國家歷史所具備的一種“直覺”。而沒有了這種直覺,任何所謂的專家都會在一定層次上停滯不前,再也不能超越自己,不能更上一層樓。我讀法國史,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對法國的歷史像對中國歷史一樣,很快就能將一個事件、一種風格、一個朝代歸類,知道它的來龍去脈,這樣才能在遇到其他任何領域的資料時,都能給予它們一個基本的限定。這樣就不容易出錯。這是想達到對一國文明的高層次把握的重要條件。同時,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反觀中國,讓歷史真正起到啟智的作用。

《蒙娜麗莎》為什麼在法國?

作為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在法國,併成為盧浮宮的鎮館之寶,法國的驕傲。它是怎樣到了法國的?

首先,它不像一些埃及文物那樣是被搶去的,也不是被人買下贈給國家的,而是達·芬奇本人帶去的,而且心甘情願地留在了法國。那麼,怎麼會這樣呢?換句話說,達·芬奇為什麼晚年會被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帶到法國,並在盧瓦爾河的一個城堡裡生活直到去世,還把自己最重要的作品留給法國?還有,弗朗索瓦一世究竟是誰,他在法國曆史上重要嗎?他為什麼到了意大利,見到達·芬奇,還把他帶了回來?

《蒙娜麗莎》為什麼在法國?

弗朗索瓦一世

法國曆史上有一些重要的國王,就像我們有唐宗宋祖、康乾盛世一樣,為法國帶來了極大的繁榮,奠定了法國的一些重要階段。弗朗索瓦一世就是其中一個。由於英文中沒有弗朗索瓦,相對應的叫弗蘭斯西,所以也被譯成弗蘭西斯一世。他生活在15-16世紀,確切地說是1494-1547年。也就是說,他大約在16世紀的前半部分統治了整個法國,在中國大致就是明朝嘉靖皇帝統治的時間。一般認為,正是從這個時期,西方開始逐步上升,中國封建王朝則開始沒落。

弗朗索瓦一世繼承了百年戰爭之後逐漸強大的法國。法國人將捍衛自己國土的戰爭看得很重要,自己卻也找機會去爭奪別的領土。當時有一個國家,在人文、藝術上,走在了整個歐洲的前面,卻在行政、軍事上比較弱,甚至由於教會、世俗權力的不均衡,始終處於一種不統一的分散狀態,那就是意大利。而法國與意大利太近了。法國看到左有英國,右有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都是惹不起的主兒,就開始大打意大利人的主意。百年戰爭之後,法國多次要求意大利北部的統治權,國王都親領軍隊前往。

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被蘭斯大主教正式加冕,成為法國國王后,馬上就去打意大利,想通過軍功來提高自己的威望,鞏固自己的地位。在北部的馬里尼昂,弗朗索瓦一世與意大利人請來的瑞士軍隊大戰。瑞士人驍勇善戰,自家國土小,無英雄用武之地,所以經常被周邊國家花重金請去幫著打仗。他們尤其擅長使用長矛,所以他們的士兵被稱為矛兵(piquier)。結果,年輕的弗朗索瓦一世大勝,自豪地將自己與凱撒大帝相比。他長驅直入,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亞與教皇列昂十世相見。正是在這個時候,他見到了鼎鼎大名的達·芬奇。

當時的達·芬奇已經63歲。他在意大利已經名滿全國,被視為最偉大的畫家、建築師、工程師。他是完整意義上的天才,什麼都能設計。弗朗索瓦一世對他十分崇敬。他邀請達·芬奇到他的宮廷去,擔任“國王首席畫家、建築師、工程師,國家機械師”。

達·芬奇對這位年輕的君主也十分欣賞,他看出弗朗索瓦一世不僅雄才大略,而且趣味高雅,與他很投緣。

第二年,也就是1516年,64歲的達·芬奇騎著騾子,帶著自己兩個最忠誠、最心愛的弟子,梅爾奇和薩萊,離開意大利到了法國。騾背上的行李裡,有他三幅最滿意的畫作:《聖家族和聖安娜》《施洗約翰》,還有就是《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為什麼在法國?

弗朗索瓦一世居住的昂布瓦茲城堡

國王把他安頓在自己從小長大的克魯小城堡,後來成為著名的克羅呂塞城堡,鄰近國王自己居住的、被稱為法國最美城堡之一的昂布瓦茲城堡。據說有一個地下通道連接這兩個地方,國王可以隨時過去與自己心中敬仰的大師聊天、請教。他對達·芬奇以父親相稱,因為他本人幼小失父。在請達·芬奇住進克魯小城堡的時候,國王對他說:在這裡,您可以自由地夢想、思考和工作。

1519年4月,重病的達·芬奇感到自己時日不久,立下遺囑。弗朗索瓦一世再次顯示出了他的胸懷。他特批給了達·芬奇法國國籍,因為如果達·芬奇作為外國人在法國領土去世,當時的法令可以讓他遺產歸為法國。法語這方面有個專用詞,叫aubaine,就是可以剝奪外國僑民的繼承權。他不光給了達·芬奇國籍,還向他購買了一些畫。達·芬奇在遺囑中讓從10歲起就跟隨他的弟子梅爾奇將自己所有的手稿、畫作都出版。不知為何,這位弟子花了50年時間去整理老師的遺物,卻沒有出版。《蒙娜麗莎》被另一位從15歲就跟隨他的弟子薩萊繼承。後來,弗朗索瓦一世又花了400金幣,購下《蒙娜麗莎》,最後帶到楓丹白露。幾經周折,《蒙娜麗莎》在1797年進入盧浮宮,因為當時盧浮宮已經正式成為法國國家博物館(官方名字叫法蘭西共和國中央藝術博物館)。饒有趣味的是,在1793年該館正式開館的時候,《蒙娜麗莎》並沒有被選中。可見當時這幅畫在專家心目中還沒有當今的地位。

《蒙娜麗莎》為什麼在法國?

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 意大利北部戰爭中的弗朗索瓦一世

更有意思的是,20世紀初,《蒙娜麗莎》被盜,竊賊是一個意大利人,他說他是出於愛國主義而偷盜的,所以不算竊。後來法官輕判了他,讓他回家好好讀點書,因為他歷史沒學好,誤以為是拿破崙從意大利把這幅畫搶走的!

疑問本來應該解答了。然而,另一個疑惑出現了:弗朗索瓦一世將達·芬奇請到法國,僅僅是因為他熱愛藝術,為了表示對達·芬奇的尊重,讓大師安心作畫嗎?

《蒙娜麗莎》為什麼在法國?

達·芬奇手稿中的“理想城”

不是,他有一個更為宏大的、幾近瘋狂的計劃。這個計劃因為達·芬奇病故而中斷。否則,法國可能就不是如今的面貌了。19世紀,一位在美國工作的意大利人研究了許多達·芬奇晚年的手稿和草圖,證明他要在法國盧瓦爾河流域的小鎮羅莫朗坦(Romorantin)建成一個巨大的宮殿,並在周圍進行大規模的、今天可以稱為城市規劃的工作。

原來,弗朗索瓦一世把達·芬奇請到法國,是為了請他將羅莫朗坦建成一個新的首都!這一大膽的假設被前幾年一批法國曆史學家的研究成果證實。

《蒙娜麗莎》為什麼在法國?

“羅莫朗坦”牌白葡萄酒標牌

事實上,弗朗索瓦一世不是法國國王的直系繼承人。他的母親是個非常有遠見、非常能幹的人,從小就把他當國王培養。機緣巧合,當時的法國國王和懷了孕的王后經過他們的領地。她好好招待了國王。王后在他們那裡生下一女,她馬上為兒子定下了與公主的聯姻。所以,他也是通過聯姻再加上沒有其他直系繼承人才做了國王的。他出生成長在盧瓦爾河流域,對巴黎不大感興趣。巴黎覬覦他王位的人很多,具有很大的危險性。由於他母親非常熱愛盧瓦爾河這一片土地,而且他的妻子就出生在羅莫朗坦,所以就決定將自己的政治中心定在那裡,更何況周邊的森林特別適合打獵。但羅莫朗坦太小了,要完成如此重大的城市規劃與建設,非要一位藝術大師和建築巨匠不可。所以,在博洛尼亞見到達·芬奇,讓弗朗索瓦一世眼前一亮:他要找的人就在眼前!

這也更能解釋為什麼已經年過六甸的達·芬奇願意負笈北上。如果僅僅是為了優厚的待遇,他沒有必要遠行。原來,弗朗索瓦一世可以讓他實現自己終身的夢想,建造一座“理想之城”。

從羅莫朗坦鎮裡收藏的資料可以看出,達·芬奇不僅已經畫好了宮殿的規劃圖,而且當時已經開始動土。更令人驚歎的是,他對周圍的山形、水勢都進行了勘探,做出了一系列大型的規劃,如讓當地的一條河流改道、將盧瓦爾河水通過運河連接等等。也就是說,他要建的,不僅僅是一座宮殿,而是整座城池。

《蒙娜麗莎》為什麼在法國?

安格爾所畫《在弗朗索瓦一世懷中逝世的達·芬奇》

這個龐大的計劃因為他的病重而擱淺。想必弗朗索瓦一世意識到了,這樣一項巨大、複雜的工程,如果沒有達·芬奇的現場指導,是根本完不成的。最終國王還是回到了北邊,但也沒有在巴黎城裡選擇住所,而是將宮廷設在了巴黎西邊的聖日耳曼-昂-萊伊(Saint-Germain-en-Laye)。如今我們還可以在那裡欣賞王家城堡,遠眺巴黎。這是巴黎西郊最美麗的景觀之一。然而,弗朗索瓦一世和達·芬奇都沒有白費心思。達·芬奇的草圖被繼任首席建築師的德•科爾通參照,建成了盧瓦爾河流域最美麗、最著名的城堡:香波城堡。裡面的文藝復興風格大多源自達·芬奇為羅莫朗坦的宮殿所做的設計圖。而弗朗索瓦一世將首都建在巴黎之外的想法,在後來的路易十四那裡,重新得到了實現:路易十四繼承了弗朗索瓦一世的絕對君權理念,並命人在巴黎的西南部建造了凡爾賽宮,成為法國政治中心。

但還是有區別的:假如假以時日,達·芬奇能多活幾年,弗朗索瓦一世的計劃得以完成,那麼,羅莫朗坦就不光是政治中心,還是經濟、文化中心。那樣的話,法國今天的行政格局就完全不同了。

《蒙娜麗莎》為什麼在法國?

現今的羅莫朗坦小鎮

羅莫朗坦就這樣錯過了一個一舉成為法國政治中心、首府的良好機會。如今,這座小鎮唯一自豪的是雷諾汽車曾在那裡有工廠,並生產了大量頗受人們歡迎的、寬敞的“雷諾空間”車(RenaultEspace)。隨著全球化的到來,雷諾工廠也因為人工昂貴的關係而撤出小鎮,轉向東歐。而羅莫朗坦因為實在太小,與旁邊的朗特耐鎮合併,成為羅莫朗坦-朗特耐,就好比我國湖北的荊州與沙市合併成為荊沙一樣,只是荊沙的規模要遠遠超過它。

一座小城就這樣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寂寥地講述著無人聆聽的小城故事。因為今天,除了有一款白酒的酒標上還可以看到“羅莫朗坦”的字樣外,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作者系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翻譯家

殷鑠 綜合整理

編輯 涵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