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張家口與孟姜女的淵源

孟姜女 端午節 長城 艾草 Eason樊磊 2017-04-04

唐代末期一首敘事詩《搗練子(孟姜女)》寫道:”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歸,造得寒衣沒人送,不免自家送寒衣。

傳說戰國時代燕國上谷郡(筆者注:燕國上谷郡乃今河北張家口懷來涿鹿一代,上谷郡始建於戰國燕昭王姬平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83年,郡治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小南辛堡鎮大古城村北沮陽遺址,因建在大山谷上邊而得名)獨鹿一代有一馬家,老倆口只有一女名叫孟姜,又叫孟姜女,此女才貌出眾,與本地一位英俊青年範杞梁經過作伐,結為秦晉。不料正在洞房花燭,被官府抓走帶到燕下都修築長城。一對鴛鴦立被拆散。杞梁一去數月未歸。馬孟姜思夫心切,決意尋夫。歷盡千辛萬苦,最後在天門關(今河北省涿鹿縣馬水一帶),見到了丈夫,孟姜女把從家裡帶來的用葦葉包的糯米棕子給杞梁剝開,杞梁剛接到棕子還未來得及傾吐兒女離別之情,就被官兵趕走了,夫妻又撒淚而別。這天正農曆五月初五,後人這一天吃棕子過端午節,有的說是孟姜女留下來的。

“落葉蕭蕭天地秋,金風陣陣送離別,目對天涯白雲時,西風古道何時休?傷心處,獨行古道人,煙少,魂斷時,寒鴉歸巢柳稍頭。”當年秋天,馬孟姜又離別家鄉,從古夕陽關道披星戴月,跋山涉水又來到天門關。孟姜女一看面前橫著一道高四仞,寬二仞,用夯土築成的長城蜿蜒於崇山峻嶺之上,護城官兵象螞蜂一樣一窩一窩地聚集在城臺之內。城牆下白骨成堆。孟姜女夏季見到過那成千上萬的民工如今不知哪去了,她心裡頓時涼如冰霜。

白骨堆旁蹲著一位骨瘦如柴的老頭兒正在嚎哭,見到孟姜女痴呆失情的樣子,問“小婦人,來此尋夫嗎?”女日:“老伯,您知道範杞梁……”還沒等孟姜女說完,老頭兒便打斷她的話,長嘆一聲,便向她述說範杞梁為人很好,在築長城中見到成群的民工陸續因飢餓勞累而死,他多次帶頭向監管築城官兵辯理,在長城快要築成的一天,民工們因連續五個晝夜沒有休息都再也堅持不下去了。這個老頭的兒子暈倒在地上,官兵便用藤條抽打,其景不忍目睹。

河北張家口與孟姜女的淵源

孟姜女

範杞梁等一夥血氣方剛的青年氣憤已極,一擁而上用夯砸死這個官兵。這一下惹惱了築城的總監,活生生把這一百名民工埋進長城。老頭當時昏死過去,官兵才把他放過去。事後他每天吃樹根啃野草,守在此地。孟姜女聽後悲痛欲絕。坐在一塊平臺上哭了三天三夜,開始眼裡流是淚水,後來是血水。孟姜女痛不欲生,頭向城牆撞去。只聽得“轟隆”一聲,山搖地動,長城坍塌了一個口子,孟姜女不見了。事後,當地鄉民為紀念孟姜女的忠貞,反對殘暴,在此地山坡上築孟姜女廟一座,把廟前那一塊四尺見方的石頭稱為“仙人石臺”,孟姜女曾坐此哭夫。

城牆坍塌處叫馬水口(其意是馬孟姜淚水衝開的口子,現今此口是中原地區通往寨外重要交通隘口)o從此以後,當地人把孟姜女死去那天(農曆十月初一)作為“寒衣節”。姜女廟經歷了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幾個朝代,每個朝代都有四品以上的武官率兵護守。此廟毀於1977年。“仙人石”至今尚存。石塊上斑斑淚痕,傳說是孟姜女哭夫時所流血水。每逢端陽,人們吃粽子,門上插艾葉(其意思愛故人)歲歲“寒衣節”人們悼念已故的親人,此種風俗大約延續了2500多年。端陽節吃粽子、涼糕,至今仍在流傳,插艾葉以被人們逐漸拋棄。

摘選自李懷全、伊世忠主編《涿鹿風土人物》一書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索微信號:掌上張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