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56個民族,分別是:

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今天來講的是蒙古族的由來: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14世紀用波斯文寫成的《史集》一書記載了一個古老的傳說:最早的蒙古氏族被其他部落戰敗,只剩下兩男兩女,他們逃到一個叫做額爾古涅困(意思是險峻的山坡)的地方。那是一個有山有水的美麗的地方,他們在那裡繁衍後代。所以現今的額爾古納河也被認為是蒙古氏族的發祥地。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史記》中則是說蒙古族最初是有捏古斯和乞顏兩個部落,在和突厥的戰爭中失敗,但隨著人口的不斷壯大,到8世紀的時候已經擁有70個分支,各個小部落也被總稱為韃靼。

現今的多數學者則是認為蒙古族出自東胡,何為東胡?《史記》記載“在匈奴東,故曰東胡”。

分佈地區:

蒙古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餘散佈於河南、四川、貴州、北京和雲南等地。

蒙古族是我國東北主要民族之一,是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蒙古(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地區和國家的主要民族之一。

蒙古族自稱“蒙古”。“蒙古”這一名稱較早記載於中國《舊唐書》和《契丹國志》,其意為“永恆之火”或“永不熄滅的火”,別稱:“馬背上的民族”。

成吉思汗時期

成吉思汗時期蒙古草原上的總人口在170萬左右。紀元1206年蒙古汗國正式建立的時候,減去二十多年爭戰的死亡數字,蒙古汗國的總人口應不少於150萬。蒙古軍在成吉思汗末年的總兵力,俄羅斯人巴爾託德(V.V.Bartol'd)考證為129000人 [10-11] 。

中國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國蒙古族人口約為650萬,中國的蒙古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中國內蒙古、東北,在新疆、河北、青海都有分佈,其餘散佈於河南、四川、貴州、北京和雲南等地。 [1]

內蒙古自治區: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蒙古族在世界上的分佈(紅色區域)

1949年前,內蒙古人口處於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長階段。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後,內蒙古牧區人口開始恢復性增長。1961年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公佈:蒙古族人口發展到121.3萬人,比1947年自治區成長時增長45.79%。 [12] 此後由於糧食生產,人口大量進入牧區。1987-2000年,內蒙古牧區人口保持著比較平緩的增長速度,沒有大的起伏變化。據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人口為4226093人 [13] 。

蒙古國

根據蒙古國家統計委員會2013年7月15日公佈的數據,蒙古族人口約為228萬。

俄羅斯

俄羅斯有大約90萬蒙古人(2009年數據)。有在西伯利亞的布里亞特蒙古人(約40萬人)、衛拉特人(含卡爾梅克人和杜爾伯特人)等。 [1]

其他地區

  • 韓國:34000
  • 美國:15000–18000
  • 捷克:7515
  • 日本:5401
  • 德國:3852
  • 英國:3701
  • 法國:2859
  • 土耳其:2645
  • 哈薩克斯坦:2523


蒙古族的姓: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蒙古族姓氏,20世紀以來中國蒙古族逐漸取漢譯姓氏,蒙古國則於1997年制定了“取姓法”,規定蒙古國民要選取歷史人物或祖先的名號作為姓氏。

蒙古族的漢姓來源主要有四種:1、以部落名稱為姓。2、以氏族名稱為姓。3、以祖先名字為姓。4、直接取漢譯姓氏為姓。

也分為主要兩種:

漢譯姓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一、以部落名稱為姓。例如《元史》漢譯時錯誤地將奇源部誤譯為奇渥溫氏!誤將成吉思汗的姓氏記為:“鐵木真,姓奇渥溫氏。”“奇渥溫”應作奇源,明朝人舊譯侮辱貶稱為“乞顏”,其實是成吉思汗所屬部落的名稱。鄂爾多斯蒙古族的奇姓均取自於此。

二、孛兒只斤是明朝人舊譯的侮辱性稱謂,正確譯法應為“包爾熾君或包爾之金”,又譯“孛兒吉德”、“孛兒吉根”,“博兒濟吉特”、“孛兒吉濟錦”、“包羅特”、“包羅歹”、“博羅特”、“布兒赤金”、“孛爾吉”、“臺吉”“寶兒赤斤”“博爾赤金”等,成吉思汗家族包羅特姓蒙古語意為包家鐵血家族,漢譯簡稱包姓,包爾熾君氏蒙古語意為庖犧守灶者氏族即包羲氏後裔,漢譯簡稱包氏是伲魯溫諸部之一。

孛兒只斤氏的遠流為乞顏部,《繹史》、新舊《唐書》《帝系譜》記載: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後裔包豕韋【又譯為缽室韋】建立的蒙國豕韋。《東北民族史略》載後遷東北與北狄融合為蒙兀室韋。自包端察爾蒙合汗(成吉思汗十世祖)單建氏族後,《金冊》載:使孛兒只斤氏傳承了,這個姓氏是由“包端察爾又譯孛端察兒”這個尊號演化而來,《蒙古祕史》有段記載,即:孛端察兒為孛兒只斤氏矣。合布勒(成吉思汗四世祖)汗時期,“乞顏”又放在“孛兒只斤”之前,表述為“乞顏·孛兒只斤”。成吉思汗後代,單用孛兒只斤為氏,清朝時大部分漢譯為包姓,現在蒙古族包姓約380萬人,為蒙古族第一大姓。孛爾只斤漢譯為 -------包、鮑、寶、博、劉,雲,波等姓氏。

三、取祖先名字為姓。例如嘎達梅林取其先祖莫勒特圖的“莫”字漢譯音“孟”為姓,其漢名叫作孟青山;郭爾羅斯前旗王爺駐京代辦富格日特的後裔取首字“富”為姓;父名為布仁,則取“布仁”首字“布”為姓;父名為“呼德”,則取“呼德”首字的諧音“胡”為姓。

四、直接取漢族姓氏為姓。例如直接使用王、李、劉,張等漢姓。

蒙名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蒙古人的名字反映了蒙古民族文化、歷史傳統以及生活習俗、宗教等方面的特點。

一、喜以動物名稱命名。如阿獅蘭(獅)、巴爾思(虎)、那海(狗)、阿爾布古(有花紋的鹿)、脫裡(鷹)、瑪喇勒(牝鹿)等。男性的蒙古人以勇猛為榮,所以用凶猛的動物來命名,並且以虎為名者較多,在虎前加形容詞,如哈喇巴兒思(黑虎)、普剌巴爾思(黃虎)、烏蘭巴爾思(紅虎)、額白巴爾思(雄虎)、茂巴思(惡虎)等。牛在畜牧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牛力氣大,身強,無所畏懼,所以很多人用它來命名的,如起名叫“不花”(牛),為著區別,在“不花”之前加形容詞,如鐵鉬爾不花(鐵犍牛)、按男不花(金犍牛)、察罕不花(白色的犍牛)等。這反映了蒙古族狩獵和畜牧為主的經濟文化心理。

二、喜歡用“巴圖”意為“結實”來命名。漢譯不同的字有拔都、八都、伯禿、伯都。在巴圖之後加附加詞,如巴圖噶爾(結實的手)、巴圖和坦(結實的城)、巴圖布琳(全結實)等。為賦“結實”之意還有以金屬命名的,如阿勒坦(金)、鐵鉬爾(鐵)、西日莫(生鐵)、寶力道(鋼)、圖卡鐵鉬爾(真正的鐵)等。元文宗名,圖帖睦爾。元泰定帝名為也孫鐵木兒。

三、以祝福、吉祥、幸福的詞來命名。如那蘇圖(長壽)、寶音或伯顏圖(福)、好必圖(有福)、烏力吉巴雅爾(“烏力吉”為吉“巴爾”為喜)、吉日嘎朗(幸福)、賀喜格(恩惠)、白倉(富倉)、都冷倉(滿倉)、巴達榮貴或滿達爾夫(興旺)等。有以吉祥之意的數字命名的如伊蘇岱(幾),象徵豐盛,是無盡數,也帶該(九)。有以祖父、父親、外祖父等人歲數命名的,希望能長壽,如吉林臺(六十)、達蘭臺(七十)、乃顏(八十)等。

四、喜歡以星辰、花草樹木、珠寶等為女性命名。如娜熱(太陽)、薩仁(月亮)、敖登(星星)等;又如其其格(花兒)、其木格(花蕊)、牡丹、海棠、梅花等;再如塔娜(珍珠)、哈森(玉石)、水靈(翡翠)、烏瑩(藍色寶石)等;也有象徵著女人命運的名字,如呼吉雅(兒子的命運)、杜達古拉(帶弟)等。女子按出生月份命名的也頗多,如正月、三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等。

蒙古族的宗教: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多元文化交融

以興蒙鄉蒙古族的宗教信仰為例,各寺、廟有固定的節日或會期,過去也曾有寺田。各廟、寺供有人們崇拜、信仰的各類神,但在嚴格意義上看,並不特定屬於某一種宗教。以世界三大宗教為例,有其完整、系統的教義,固定的經典,如佛教有(佛經)、伊斯蘭教有(古蘭經)、基督教有(新舊約全書)等。宗教具有一定的組織與團體,如基督教的教會、教堂,伊斯蘭教的清真寺,佛教的寺廟、尼庵等。宗教還具有明確的教規、紀律和固定的儀式、節日,如基督教的十誡、洗禮、聖餐、聖誕節、復活節,伊斯蘭教的五功、開齋節等。這些宗教一般均從崇拜對象的絕對權威出發,來說明宇宙、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以及人們生前的命運與死後的生活。宗教教義所闡述的,不僅是其信仰的神靈,還包括其哲學思想、倫理道德與政治、社會思想,也系統地說明了其世界觀與人生觀。雖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嚴格地講不屬於這三大宗教,但從中可看到受佛教、道教的影響及多元文化的痕跡。

還有不得不說蒙古人所崇拜的圖騰有狼、鹿、熊、犛牛、鷹、天鵝、樹木等等。

漢族的信仰: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蒙古族的宗教信仰,是以薩滿教為基礎,以藏傳佛教為核心,輔之以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形式,呈現出多元化特徵。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蒙古族信仰和崇拜的神靈有:本民族英雄人物,如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三聖”及傳說英雄人物華中祥、阿扎拉及觀音(送子娘娘,屬佛教)、太白星君(道教)、彌勒佛、魁星、魯班、關聖、財神、山神、土地神、五穀神、灶王、龍王、豬、牛、馬畜神等,具有自然崇拜、多神崇拜、本民族英雄人物崇拜及祖先崇拜多種屬性,而且多神共處一寺的情況普遍存在,如位於鳳山頂上的天子廟內供奉有天子老爺、送子娘娘(觀音)、山神、山神奶奶等。中村觀音寺內正殿供奉著蒙古族人民的著名歷史人物“三聖”,也供奉著觀音、阿扎拉。左偏殿供奉著魯班神像、右偏殿供有太白星君像。以儒、釋、道三教合一命名的下村三教寺(又稱觀音寺)內仍供奉著觀音等諸神,其偏殿內確又供有牛、馬、豬等畜神。

蒙古族的服飾: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襬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

蒙古族的飲食: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蒙古族現主要分佈在中國北方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自稱"蒙古"。其意為"永恆之火"。別稱"馬背民族"。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

蒙古族的傳統飲食大致有四類,即麵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德”;稱奶食為“白食”,蒙語叫“查幹伊德”(純潔、吉祥、崇高之意)。而農區多以穀物蔬菜為主食,以肉食為輔。

奶類食品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蒙古族把奶食習慣地稱為白食(查幹伊德)

以奶為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幹伊得",意為聖潔、純淨的食品,即"白食";分為飲用的:鮮奶、酸奶、奶酒。食用的:奶皮子、奶酪、奶酥、奶油、奶酪丹(奶豆腐)等。白食美味可口,營養特別豐富。

白食製做簡單卻有趣。在食用時一般都有"德吉"的禮俗,也就是把第一杯或碗食品首先讓客人品嚐的禮節。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製品。

肉類食品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蒙古族把肉食習慣地稱為紅食(烏蘭伊德),

蒙古族的肉類主要是牛、綿羊肉,其次為山羊肉、少量的馬肉,在狩獵季節也捕獵黃羊肉。羊肉常見的傳統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腦燴菜等70多種,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剝皮烤)、爐烤帶皮整羊或稱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見的是手扒羊肉。

以肉類為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烏蘭伊得",意為"紅食"。紅食有:整羊背子、手扒羊肉、羊肉串、涮羊肉等等。這些都是具有濃郁的遊牧民族特點的名貴佳餚。同時也體現了蒙古族人的熱忱和豪放。

整羊背子,蒙古語稱"秀斯"或"烏查",是鄂爾多斯蒙古族宴請尊貴客人時擺放的傳統佳餚。

炒米類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在日常飲食中與紅食、白食佔有同樣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西部地區的蒙古族還有用炒米做"崩"的習俗。麵粉製作的各種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飲食中也日漸增多,最常見的是麵條和烙餅,並擅長用麵粉加餡製成別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餡餅及蒙古糕點酥餅等。

茶類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蒙古族每天離不開茶,除飲紅茶外,幾乎都有飲奶茶的習慣,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淨水,燒開後,衝入放有茶末的淨壺或鍋,慢火煮2-3 分鐘,再將鮮奶和鹽對入,燒開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時還要加黃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鹹爽可口,是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滋補飲料。有人甚至認為,三天不吃飯菜可以,但一天不飲奶茶不行。

蒙古族還喜歡將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實、葉子、花都用於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風味各異,有的還能防病治病。

酒類

馬奶酒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馬奶酒

馬奶酒是牧民親自釀製的傳統名貴飲料。

每逢盛夏,遼闊的草原上,到處都飄溢著馬奶酒的清香。這時,便是人們飲用馬奶酒的最佳時刻。鄰里歡聚,節日喜慶,接待賓朋,餐桌上總少不了獨具特色的馬奶酒。飲過馬奶酒的人,無不讚美它的醇香可口。

牧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草原,年年月月都離不開馬奶酒。這樣,馬奶酒的禮俗,馬奶酒的文化應運而生。

傳說,元朝皇帝忽必烈有次在皇宮宴會上,捧著盛在金碗中的馬奶酒犒賞立下汗馬功勞的文臣武將。有名武將過於興奮,竟喝的酩酊大醉。有人氣憤的指責這種失禮行為,忽必烈阻攔道:“慢哉,慢哉!馬奶酒能幫助消化,讓他安安穩穩地睡上一覺吧。”從此,馬奶酒的身價大大提高。

自古以來,牧民視馬奶酒為極珍貴的飲料。每當客人臨門,總要用它進行招待。馬奶酒清涼適口,沁人心脾,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飲用馬奶酒不傷脾胃,還有驅寒、活血、舒筋、補腎、健胃、養脾、強骨的功能。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飲酒,所飲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區也飲用奶酒和馬奶酒。每逢節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飲的習慣。馬奶酒是鮮馬奶經發酵製成,不需蒸餾。

典型食品

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民間還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蘇餅;烘乾大米飯等。

蒙古族的文化藝術:


蒙古族的圖案藝術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蒙古族圖案藝術,是這個草原民族在馬背上,歷經千年的文化積澱而形成的。其主要分為兩類:一為自然紋樣,二為吉祥紋樣。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蒙古族在科學文化方面比較發達,尤其是在歷史、文學、語言、醫學、天文、地理等方面,為世界的科學文化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民間藝術方面,蒙古族人民也是成績斐然。蒙古族的民間圖案運用範圍十分廣泛,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有圖案的存在,這深刻地反映出蒙古民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充分地體現了廣大蒙古族人民的藝術創造力。

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民歌主要分為兩大類:禮儀歌和牧歌。蒙古族民歌以聲音宏大雄厲,曲調高亢悠揚而聞名。其內容豐富,有描寫愛情和娶親嫁女的,有讚頌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頌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這些民歌反映了蒙古的風土人情。2008年6月7日,蒙古族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蒙古族還有一種“文化”——馬文化。堪稱馬背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馬的興衰一直與蒙古族榮辱水乳交融,蒙古族馬文化與能征善戰的蒙古民族一同載入史冊。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蒙古族的文化探索指引:——

內蒙古博物院位於呼和浩特市新華大街和中山路交匯處

內蒙古博物院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1蒙古族博物館

內蒙古博物院位於呼和浩特市新華大街和中山路交匯處,原內蒙古博物館作為1957年自治區成立10週年大慶的重點項目,是全區唯一的自治區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被列入世界建築史。2007年內蒙古博物院正式揭牌成立,建築面積15000餘平方米,展廳面積7000平方米,為國家一級博物院

2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內蒙古民族博物館(原通遼市博物館)建於1975年,是自治區各盟市中建立最早的地區性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建立以來,先後清理髮掘了在國內頗有影響的庫倫1—7號遼墓、霍林河金界壕邊堡、遼陳國公主墓、科左後旗吐爾基山遼墓等,並對全市文物古蹟進行了兩次大普查,現已查明通遼市境內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城址約1200餘處。

吃(地點推薦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是內蒙古的首府,彙集了來自內蒙古各地的食品、小吃。因此,您可以在呼和浩特享受正宗的內蒙古美食。讓小編帶你一起去看看吧!

呼和浩特有很多特色菜,大致分為呼和浩特特產和呼和浩特特色小吃。對於這裡的食物,當地人將有無盡的介紹。一般來說,呼和浩特美食有最著名的休閒食品,烤全羊、羊排、莜麵、稍麥,還有手抓肉、大盤雞、烤羊腿、饢坑燒烤、炸羊尾、風肉乾、燒烤等還多美食吃起來也很是不錯。以下小編將逐一給您介紹。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手把肉是做法簡單的,白水的煮片或碎片,並用手抓沾醬汁,野味十足。它是牧民們最喜歡的食物和牧民喜歡的傳統菜餚。在牧民的意識中手抓肉是一種美味的心靈表達,因此它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菜餚之一。另外,在人們的意識中,如果你不在草原上吃肉,就不算去了真正草原。當您前往呼和浩特時,別忘了去吃呼和浩特的手把肉 。

烤羊腿是喜歡吃飯和招待客人的蒙古遊牧民族的美味佳餚之一。雖然它在烹飪方法上與烤全羊相似,但味道更美味,更方便食用。隨著烤羊腿生產的不斷改進,各種配料和調味品不斷應用,使其為、色、味道、新鮮套裝一,色美、多肉、外焦、內嫩、乾脆不油膩,香滿房間,令人垂涎欲滴,是一種罕見的草原風味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饢坑烤肉是一種香脆,嫩滑,美味的燒烤食品,深受新疆各族人民的歡迎。它已有500年曆史。以羊肉為主要成分,雞蛋、薑黃、辣椒粉、孜然粉、精鹽、麵粉和其他配件和調味料烤。烤羊腿、手把肉類具有相同的蒙古特色,深受遊客歡迎。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呼和浩特特產小吃羊雜碎羊排是著名的傳統小吃,是呼和浩特市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休閒食品之一。在呼和浩特的街道和小巷,你可以看到切碎的商店的陰影。羊的剁是羊頭的頭部、蹄、血、肝臟、心臟、腸道、腹部,所以它也被稱為“羊雜燴”,材料、生產和食物搭配都非常特別,但價格是中等,味道鮮湯芳香,肥而不膩,它會讓人胃口大開。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炸羊尾在呼和浩特也比較常見。製作時,羊的尾巴被切成薄片。羊的尾巴用白糖、,北京蛋糕、包裹,並與麵粉混合,然後包裹在雞蛋中。把它吹成淡黃色,撒上糖吃。這道菜的形狀十分美麗。、的形狀是獨一無二的。、甜美而清脆,用於接待宴會。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莜麵它是呼和浩特市最著名的特色食品之一,是西北地區獨有的特色食品。它是勞動人民最喜歡的食物。數百年來呼和浩特的飲食習慣並未動搖。人們叮噹作響“冷”莜麵搗燒酒,比山珍海味都好吃,一口莜麵一口酒,真是絕配了。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稍麥是一種帶面制包餡的籠蒸小吃。皮薄而柔軟。它也是呼和浩特的當地小吃。大多數餐廳同時經營。這些特許經營店遍佈街道。呼和浩特的早期習慣主要是以稍麥為主,而呼和浩特的略微出售的味道與其他地方完全不同。使用的材料不同,味道純正,味道不太油膩,形狀美觀,結實。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喝(地點推薦呼和浩特)

蒙古奶茶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馬奶酒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玩樂

1. 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大草原有“牧草王國”之稱,可見它保存的有多麼完好,這裡一直都是中外聞名的旅遊勝地,它乾淨純粹、一望無際的大片綠色淨土吸引著大批的遊客,在這裡可以滑草、騎馬,放鬆身心,這裡是所有遊客到內蒙古旅遊必去的景點。

門票:20.00元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地址:內蒙古呼倫巴爾市陳巴爾虎旗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2. 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

這座森林公園是我國最後一片寒溫帶原始森林,是大興安嶺觀賞紅葉的最佳地點,因此夏秋兩季是最佳旅遊季節,這裡被稱為“落葉松故鄉”,一到秋天滿眼都是橘紅和黃色的落葉,很有情調。

門票:130.00元(門票包括園內遊覽,不包含漂流費用) Tips: 需要提前預約門票

開放時間:08:00~18:00

地址: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3. 呼倫湖

呼倫湖靜謐的藍色湖水倒映著湛藍的天空,彷彿一顆寶藍色鑽石躺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呼倫湖美麗的湖水養育了豐富的魚類資源也吸引著大批遊客前去觀賞、嬉戲,這裡還可以品嚐到各色草原風味的魚蝦料理,是到內蒙古旅遊必去的景點之一。

門票:20.00元

開放時間:08:00~18:30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4. 昭君墓

昭君墓是人們為了紀念為漢匈兩族團結而遠嫁塞北的王昭君而修建的景區,登上“青冢”墓頂,可以看到呼和浩特市的全景和遠處連綿不絕的山脈,景區內部還有各種精彩表演和歷史文物,為人們重現昭君出塞的場景。

門票:旺季:65元 淡季:50元

開放時間:08:00~18:00

地址: 呼和浩特市國道209桃花收費站南2公里處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5. 大召寺

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在蒙古地區有很大範圍的影響,歷史氣息濃重,整體建築十分莊嚴,看起來非常氣派,平日裡香火也很旺盛,很值得一看。

門票:35.00元

開放時間:08:00~18:00

地址: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召前街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6. 滿洲里口岸套娃景區

滿洲里套娃廣場上展示了“世界最大套娃”,是滿洲里標誌性的旅遊景區,這裡體現了中、俄、蒙三國的風情特色,有多個代表世界不同地區的小套娃和俄羅斯復活甲彩蛋,還有屬於傳統中國特色的十二生肖和西方的十二星座,是內蒙古旅遊必去的景點之一。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地址:滿洲裡市區西部的中俄互市貿易區,301國道北側

中國56個民族文化探索,第二個蒙古族,曾經稱霸世界的蒙古文化

(地點推薦呼和浩特)

大家去了之後可以賽馬,跳跳舞,唱一唱草原的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