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蒙古進攻北京,準噶爾兵力強大,為何在康熙面前會一敗塗地?

噶爾丹以為自己哥哥僧格報仇為名,極力擴張兼併,背後是不加節制的擴張野心,且沒有一個穩定的統治模式,全靠武力打下的江山註定是一盤散沙。一切具備偶然性的歷史事件,都必然有合乎邏輯的說辭。

內部矛盾不斷的蒙部

噶爾丹所在的準噶爾部,是我國西北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厄魯特蒙古在明代就是瓦剌部。明末清初,瓦剌分成了四個大部:和碩特部、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以及土爾扈特部。準噶爾部主要活動地在哪呢,就是我們現在的新疆伊犁地區。

橫掃蒙古進攻北京,準噶爾兵力強大,為何在康熙面前會一敗塗地?

這幾個部落雖然是“分牧久居”,互不統屬,但是也形成了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以伊犁作為會宗地,設立了一個盟主。從16世紀末到17世紀中期,擔任盟主的是和碩特部的首領。這個盟主沒啥實際權力,主要就是調節調節日常內部矛盾,可以看出,在大的戰亂紛爭上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

並且遊牧經濟的主要生活資料和財富就是牲畜,飼養牛羊馬群就得有牧場,有草地,換句話說就是靠天吃法,對自然災害的抗打擊能力非常弱,部落之間爭搶資源,發生點摩擦是很頻繁的。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準噶爾的強大來自地理位置的優越,所遊牧的伊犁地區,河湖交錯、水草豐美、氣候宜人。

橫掃蒙古進攻北京,準噶爾兵力強大,為何在康熙面前會一敗塗地?

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噶爾丹

噶爾丹(1644-1697),是歷史上重要且有爭議的人物,為什麼這麼說呢?噶爾丹和俄國之間關係曖昧,一度和其密謀攻打大清,國內學術界對他的評價一向是譭譽參半。一方面認為他勾結沙俄,是叛亂清朝的頭目。另一方面又被蒙古人稱為英雄。

噶爾丹的崛起與元亡以來的局勢有一定關係。明朝建立後,大將軍藍玉多次對北元軍用兵,數次遠征蒙古後,把蒙古大汗的實力給削弱了,卻助長了一些沒有參與戰爭的封建主的勢力,他們開始坐大坐強。其中蒙古本部的大封建主阿魯臺和瓦剌部開始鬧的不愉快,瓦剌部就是在土木堡擒獲了坑爹的明英宗的那個部落。

明朝一直採取“以夷制夷”策略,啥意思呢?就是阿魯臺強了就搞阿魯臺,扶植瓦剌,反之亦然。目的是不讓兩個同時坐大,你們自己窩裡鬥去吧。一個好的領導者對一個國家、民族太重要了,之後明朝對阿魯臺集中用兵,使瓦剌的領導人脫歡乘機兼併了蒙古本部,人家不僅是這一代繁盛,到了他的兒子繼續擴大征服領地,兵力直達東海,甚至向西打到了中亞。

橫掃蒙古進攻北京,準噶爾兵力強大,為何在康熙面前會一敗塗地?


也是命中註定,元朝一直沒有被重建,很長一段時間內,蒙古部的常態就是四分五裂。時間證明子子孫孫太多了也不好,1543年達延汗漢死後,他的後代割據了蒙古全境,出現了40多個獨立領地。各種政權林立,領地被瓜分得碎成了渣渣,這就是不好好學中原行政統治模式的弊端。

作為成吉思汗的後人,統一蒙古是每個封建主的夙願。

這種混亂、破碎的政權格局,各封建主之間相互攻伐了快三百年,讓人心累啊。十七世紀中葉以後,噶爾丹繼承了他爹的位置,進一步統一了衛特拉蒙古部,不久又摧毀了天山以南的回部地區,佔據了青藏高原,和達賴喇嘛也有勾結,完成西北地區的統一後,一年內就掃平了喀爾喀蒙古。

蒙古各部的統一,確實對結束混亂局面,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讓人民安心生產有很大貢獻。但是千不該萬不該,噶爾丹人心不足蛇吞象,想獨立於大清國之外,吞併大清國領土,這就是給繁榮安定搞破壞啊。

橫掃蒙古進攻北京,準噶爾兵力強大,為何在康熙面前會一敗塗地?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初登西藏佛殿,勾結沙俄,兼併北部的戰爭。

噶爾丹的一生,從他初登西藏佛殿起,就確立了政治路線,在侵入喀爾喀後,便與大清國展開了割據與統一的戰爭。

噶爾丹起兵叛亂與西藏教唆有一定關係,此時西藏掌權的主要統治者是達賴和第巴。達賴如同一個宗教王,是法王兼藏王,宗教方面的事都是達賴管。還有很多世俗事情怎麼處理呢?這些世俗之事就由達賴委任的第巴管理。隨著歷史發展,很難說誰更有實際統治權,慢慢的第巴和達賴之間的矛盾就凸顯出來。

橫掃蒙古進攻北京,準噶爾兵力強大,為何在康熙面前會一敗塗地?

(五世達賴)

第五任第巴叫桑結加措,不是個什麼好東西,有地方分裂主義思想,想專制西藏和擴張教權。看到準噶爾部實力雄厚,就開始攛掇準部從新疆起兵,侵入到青海地區,抄襲達賴汗的大後方,以削弱達賴的勢力。後來又指使噶爾丹向南疆擴張,得到南疆後,兩次出兵青海,稱雄西北。

除了與西藏統治者相互利用,割據北方以外,噶爾丹還和沙俄勾結在一起,從1671到1696年經歷了妥協、勾結、結盟、被欺騙歷程,噶爾丹都被玩得死死的

橫掃蒙古進攻北京,準噶爾兵力強大,為何在康熙面前會一敗塗地?

噶爾丹叛亂與中央王朝實力碾壓。

從1688到1697年,是噶爾丹統治的準噶爾部與清政府發生軍事衝突的主要時期。1672年正月噶爾丹繼任僧格成為準部的首領時,還向清政府上疏,請求得到承認,之後幾乎每年都遣使上貢。

然而噶爾丹的目的是統一蒙古,建立一個不依附清王朝的大蒙古帝國,從康熙二十七年噶爾丹首次進兵蒙古喀爾喀部,開始率兵進入漠南和清軍發生衝突。

在長達八年征戰中,在康熙底多次規勸噶爾丹沒啥卵用的情況下,打到他服為止,成為唯一可以選擇的方式,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已在所難免。最終康熙帝將噶爾丹打得走投無路,噶爾丹多次詐降無果,最終病死(又說自殺,關於噶爾丹之死有多種說法)。

橫掃蒙古進攻北京,準噶爾兵力強大,為何在康熙面前會一敗塗地?

噶爾丹從一個雄心滿懷的部落首領到最終落敗慘淡收場,其失敗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準噶爾內部發生嚴重的分裂,噶爾丹雖然繼承了哥哥僧格的汗位,但是隨著僧格兒子策妄阿拉布坦逐漸成年,噶爾丹開始視他們是潛在的爭奪者,試圖謀殺他們,卻被策妄阿拉布坦削弱了部分實力。

二是,噶爾丹在後援斷絕、兵力銳減情況下,居然還敢孤軍深入,與康熙對決,簡直是沒腦子的亡命之徒,犯了兵家大忌。

三是,噶爾丹的對手很強,此時康熙帝具有雄才偉略,大清朝也國勢興旺。和俄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後,俄國人也不是傻子,為了一個彈丸之地的準噶爾而與整個大清國為敵是得不償失的,於是俄國開始敷衍噶爾丹。

四是,康熙親征大大提升了軍隊士氣,並且嚴密部署,絕不給噶爾丹任何逃生機會。昭莫多之戰後,噶爾丹處境十分款男,困窮之極,無力與清兵正面交鋒。

五是,噶爾丹連年征戰,已四處樹敵,唯一能夠讓他退守的地方,就是投靠西藏僧俗上層,但此時西藏局勢也發生了變化,第巴為了專權將達賴祕不發喪的事情傳到康熙耳朵裡,開始對第巴進行制裁。

六是,康熙一直堅持對噶爾丹分而化之的方式,對其親信進行勸降瓦解,對其敵人進行拉攏,政策手段非常明確。

橫掃蒙古進攻北京,準噶爾兵力強大,為何在康熙面前會一敗塗地?


慘淡收場,悲劇英雄?

1697年,康熙對噶爾丹準備第三次親征,分兩路西進,計劃軍事圍剿。三月十三日,得知噶爾丹“早辰得病,日晚即死,不知何病。”

並且當天就“夜焚其屍”,也就是當晚就把噶爾丹屍體焚化了,噶爾丹給自己的政治生命畫下最後一個句號。

當然,關於噶爾丹怎麼死的有多種版本,山主比較支持被迫自殺一說。

觀察噶爾丹一生,蒙人稱之為悲劇英雄,但是打著統一名義勞民傷財、逆歷史潮流而行,最終眾叛親離的行為,就見仁見智吧。

橫掃蒙古進攻北京,準噶爾兵力強大,為何在康熙面前會一敗塗地?

(烏蘭布通之戰是康熙對陣噶爾丹的轉折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