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鐵騎橫掃歐亞,但是為何沒有徵服印度呢?

成吉思汗是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在位期間,曾多次發動征服戰爭,征服地域十分廣闊,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建立了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那為什麼成吉思汗當時不攻打印度呢?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但是為何沒有徵服印度呢?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但是為何沒有徵服印度呢?

蒙古擴張之路

據《元史·耶律楚材》記載,成吉思汗的部隊在攻到印度河時,遙見河中水汽磅礴,日光迷濛。將士們口乾舌燥,紛紛下騎飲水,可是河水熱度似沸,根本不能入口。這使得將士上下怨聲不斷,恨不得立刻馳歸。耶律楚材正想再次進諫,忽見河濱出現一大怪獸。成吉思汗遂命令將士準備彎弓射殺,忽然聽到怪獸發出響聲,酷似人音,彷彿有“汝主早還”四字。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但是為何沒有徵服印度呢?

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機對成吉思汗說這種怪獸名叫甪端,是上天派來警告成吉思汗為了保全民命儘早班師的。成吉思汗於是順應天意,沒有行進。八剌亦即日北歸。會師後,成吉思汗立即率軍返回了大蒙古國。

這看起來有點像神話故事,真實情況應該和耶律楚材有關。耶律楚材很可能考慮到蒙古兵在印度不可能討到好處,所以借怪獸之名假傳天意。那麼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蒙古兵的情況和當時印度的狀況。

成吉思汗憑藉著一百多萬的人口和十多萬人的軍隊竟戰勝了擁有幾千萬人口及數百萬大軍的金國、南宋、花剌子模以及歐洲聯軍,蒙古騎兵的戰力可想而知。但蒙古騎兵也有兩大弱點。一是蒙古騎兵在江河湖泊面前,便毫無用武之地,二是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幹寒地帶的蒙古人懼怕溼熱,不耐高溫。這一點在攻佔南亞、東南亞一帶的戰役中就已顯露無疑了。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但是為何沒有徵服印度呢?

所以有人推測,真正促使成吉思汗班師的原因也可能是蒙古騎兵適應不了印度的氣候以及地理環境。根據記載,當時正值盛夏,暑氣逼人,蒙古軍隊只行進了數里路,就覺得氣喘神疲、汗流不止,有不少士兵還因中了暑不能行軍作戰。酷熱的氣候使得剽悍的蒙古兵頓時喪失了鬥志。而印度兵卻對這種氣候習以為常。迫於環境的限制,蒙古兵在這裡完全失去了優勢他們在印度這塊土地上再也沒有在高原草地上縱橫馳騁的氣勢和戰鬥力了。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但是為何沒有徵服印度呢?

氣候原因可能是促使蒙古軍隊折回的主要原因,但還有一點很可能就是耶律楚材知道印度戰象的可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戰象不亞於現如今的坦克。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但是為何沒有徵服印度呢?

古印度戰象列隊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但是為何沒有徵服印度呢?

大象力大無窮,而且可以馴化,如果在戰場上排開象陣,那將所向披靡。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軍事力量就已經依靠戰象了,現在出土的當時的錢幣上就有戰象的圖樣。戰象和戰馬的配合就更是天衣無縫,象馬並肩作戰,由象開道,戰馬就能衝鋒陷陣;而有了馬衝鋒,象就可以衝殺踐踏。

如果兩軍交戰,蒙古騎兵很可能要遭遇象戰,蒙古騎兵將很難應付。

成吉思汗的夢想是有朝一日他的後代能夠征服全世界,儘管他們已經實現了大半,卻始終沒能攻下印度。

實際上,成吉思汗在世時就已經帶軍攻入印度邊境,其子孫也持續地從中亞發起多次印度之戰。

成吉思汗的報復:蒙古軍隊初入印度

在蒙古崛起之前,花剌子模帝國已攻打到印度邊界地區,而當蒙古人準備攻打花剌子模時,突厥人已經統治了印度北部地區。

據記載,蘇丹首領摩柯末·花剌子模·沙對蒙古人在中國的勢力很是好奇,希望能有更多的瞭解,於是派遣使節團前去覲見成吉思汗。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但是為何沒有徵服印度呢?

成吉思汗像

成吉思汗接見使節們後說道:“看,我的偉業如此輝煌,我的國家如此昌盛,日落之國的君主都派使節前來……我提議雙方的使節、商人和商隊都應該互相往來,各國製造的精良武器、華麗的衣物、精美的材料和珍貴雅緻的物件應互通有無,雙方君主應該簽訂一項永久條約。”

成吉思汗派商隊隨同摩柯末的使節一同返回,五百多頭駱駝滿載著金銀、絲綢、特色毛紡織品及其他珍貴物品與花剌子模進行商品交易。

據《伊斯蘭編年史》記載,在途經訛答剌進入花剌子模時,當地官員向摩柯末稟報了商隊物資的價值和重要性,請求以莫須有的罪名扣留商隊。經得同意後,海兒汗扣留並處死了使節和商隊所有成員,沒收全部物資並運回蘇丹。

商隊中一位駝夫因為去城裡的公共浴池洗澡而逃過一劫。他從壁爐裡逃出來,設法回到了成吉思汗的地盤。他將海兒汗背信棄義、屠殺商隊、掠劫物資的來龍去脈一一稟告。

於是,成吉思汗籌劃復仇。他召集大軍一舉攻下訛答剌和邊塞,殺光了城中所有的居民。軍隊又從訛答剌出發挺進布哈拉,攻城略地,掠殺百姓,鄰城撒馬爾罕也受到牽連。摩柯末·沙一直遭到追殺,病死在逃亡的路上。最後,蒙古的鐵蹄踏遍整個花剌子模帝國和呼羅珊地區。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但是為何沒有徵服印度呢?

成吉思汗西征中亞大國花剌子模

不僅如此,蒙古人還繼續追擊摩柯末·沙的太子札蘭丁。札蘭丁逃往加茲尼,一路上與蒙古軍隊的三次交鋒都取得了勝利。成吉思汗得知這一消息後親自率軍前往加茲尼,最終擊敗札蘭丁。札蘭丁逃入印度境內,但始終無法擺脫被蒙古軍隊追殺的噩夢。

據說,成吉思汗曾經考慮過是否繼續向南擴張征討印度。但他和謀臣們都意識到穿山越嶺、長途遠征的困難極大,尤其是耶律楚材強烈反對。最後,成吉思汗放棄南征印度的念頭,下令撤兵。

拉合爾之劫:蒙古對印度的主攻戰

1229年,蒙古忽裡臺大會舉行了窩闊臺大汗的加冕儀式,同時宣佈出征呼羅珊和阿富汗。印度隨即遭受新一輪的進攻。1235年至1236年,阿富汗西部的錫斯坦侯國被迫接受蒙古的統治。

1235年,第二次忽裡臺大會命令蒙古軍隊挺進印度。在長達六個月的征戰中,克什米爾慘遭蒙古鐵騎的蹂躪。蒙古騎兵跨過赫爾曼德河,穿過俾路支斯坦,在通向信德北部的山谷附近展開行動。他們掠奪了哈剌魯的領土,這裡是札蘭丁的一個副官在印度河東部地區建立的侯國。最終,蒙古人把印度納入他們的征討計劃。

據史料記載,蒙古人對印度的主攻戰開始於1241年,蒙古軍率先攻打拉合爾,其統治者逃到德里,留下人民飽受摧殘。而蒙古佔領拉合爾時窩闊臺的死訊傳來,按照慣例他們必須返回大營推選新可汗。

離開前夕,他們把拉合爾夷為平地,隨後,以朱提山為核心陣地的康合思人趕來佔領了這座城市。不過,蒙古軍隊還是成功地壓縮了德里蘇丹的邊界範圍,拉合爾之劫影響深遠。

接下來的十年裡局勢趨於緩解,印度北部邊疆和旁遮普地區仍在蒙古人的控制範圍。現代學者認為德里和蒙古人之間達成了一些共識,因此在隨後的幾年裡蒙古人再沒有入侵過印度,彼此尊重對方的領土所有權。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但是為何沒有徵服印度呢?

銅版畫:印度人給大蒙古人稱體重

然而公元1281~1282年,兩隊蒙古人馬入侵邊境,穆罕默德王子率軍前去抵禦,但未能扭轉局勢。公元1284冬天,穆罕默德遭遇蒙古人的致命打擊。他在與蒙古將領帖木兒的戰鬥中失敗並被殺死。

當時,突厥和蘇丹馬穆魯克已經失去對比阿斯河對岸的控制權,整個旁遮普、信德和邊境地區都落入蒙古人或蒙古附屬國的掌控。

蒙古人在公元1291年1292年又發動了兩次入侵。第一次入侵在阿米爾·庫思老的詩作中有描寫,第二次則是由一些當代編年史學家提出的。

蒙古人第二次攻打德里是由旭烈兀汗的兒子阿卜杜拉領軍,這次戰役的意義十分重大。經過先遣部隊的激烈交戰,雙方宣佈停戰。札蘭丁和阿卜杜拉互換禮物,向對方傳遞出言和的信息。隨後,阿卜杜拉撤軍,僅派一支部隊留守。

局勢變化:中亞蒙古對印度的入侵

公元1296年,阿老丁·卡爾吉殺死前任,統治了德里。因中亞局勢驟變,阿老丁抵禦中亞蒙古人達十年之久。

其間,察合臺的繼承者達瓦與窩闊臺的繼承者海都結盟,開始對抗立場一致的波斯伊利汗和中國的大汗忽必烈。海都認為忽必烈篡位奪權,企圖從他手中奪回蒙古帝國;因忽必烈干涉中亞河中地區的政治,達瓦也與他積怨頗深。

達瓦在攻破阿富汗的戰爭中一旦缺乏物資和人力就派兵到印度掠財搶人,如果戰敗失地,他也要強行通過印度邊界深入印度北部平原。憑藉察合臺家族的驍勇好戰,他曾幾次渡過印度河洗劫木爾坦和拉合爾。在這樣的背景下,阿老丁·卡爾吉不得不屢次抵抗中亞蒙古人的侵略。

中亞蒙古人最早於公元1297控制印度。當時,不僅海都的那顏、卡達爾攻打到了旁遮普,最遠的戰火已燒至卡蘇爾。

接下來的幾年,規模在一兩萬人的蒙古軍隊繼續攻打旁遮普,不過未造成實質性的影響。蒙古人撤退時也沒有再發生激烈的衝突。但好景不長,由於蒙古軍隊日漸強大,足以再次威脅德里。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但是為何沒有徵服印度呢?

蒙古軍隊出征圖

公元1302年,蒙古人進攻城市和近郊,一直深入德里的浩茲哈斯地區。但戰線拉得太長,缺乏後援又擔心暴露弱點,所以不能全力出擊。僵局持續了近兩個月,蒙古人突然班師回朝。

等到阿老丁去世,蒙古軍隊才又掀起新一輪進攻,但很快被擊敗且多人被俘。據說,加齊·馬利克改用主動進攻的策略,加茲尼成為蒙古人首個淪陷城市。

每年冬征討伐蒙古軍的加齊·馬利克得到很高的評價,被稱作抵抗蒙古軍的長城。旅行家伊本·白圖泰看到木爾坦清真寺裡的碑文上寫著圖格魯克聲稱一共打敗蒙古軍二十九次。

史家認為,正是因為阿老丁的防禦政策緩解了蒙古人的侵佔,這種局面一直維持了十幾年。不過也有史料記載,蒙古軍隊進攻未能成功的原因在於德里軍隊囚禁了大量蒙古人和他們的首領。

最後一次入侵是答兒麻失裡率軍攻入印度邊境。後來,德里和伊朗互換使節,建立起友好關係,改變了雙方的敵對狀態。就此,蒙古人征討印度暫告一段落,直到1398年帖木兒捲土重來。

對於蒙古大軍屢次失敗的探討

最後,我們要探討的是蒙古人未能在印度長驅直入、長期駐紮的根本原因。毋庸置疑,蒙古人屢次成功地控制其西北邊境的大片地區,任命自己的那顏或沙黑納管理,或者成為由異密統治的附屬國,這都是小試牛刀。問題在於遠離主陣地,蒙古無法近距離地統治這些地方,建立起接受成吉思汗的札撒管理體制。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但是為何沒有徵服印度呢?

元朝至盛時期版圖

成吉思汗的夢想是有朝一日他的後代能夠征服全世界。儘管他們已經攻佔了大半個世界,但是最終並未實現其初衷。

有學者曾提出“掠奪還是征戰?”的疑問,認為蒙古人進攻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佔領伊斯蘭教的領地。但是,在結論中又提出蒙古人的真正目的是想從印度掠取奴隸。他列舉了蒙古軍隊在克什米爾和印度的戰爭中俘虜了很多印度奴隸的例子。

另外,還認為蒙古人的第二個目標是掠奪戰利品,尤其是從康合思掠奪馬匹。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蒙古人入侵就是為了獲得金銀財寶,但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度對其更具有吸引力。

自公元1296年起,蒙古軍隊從南面突襲印度時才發現德里的統治者擁有大量香料,蒙古人試圖掠奪香料。忽必烈汗曾要求正式把蒙古當作宗主國的南印度和錫蘭的統治者們進貢,毫無疑問是希望獲得利益。

而沒有全面攻下印度的原因除了有效的管理體制外,南亞獨特的氣候環境也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實際原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