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榮獲1998年普利策獎的書暢銷多年,至今依舊被許多人所津津樂道。作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可謂是典型的跨界研究學者,研究的領域包括演化生物學,生物地理學,生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他這本名氣最大的著作所闡述的理論,也正是融合了各個領域的知識,而這些略顯冗長的考據和推理只是為了解答一個問題:為何近代史是歐亞大陸文明對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史,而不是反過來?是因為人種之間的智力差異,還是另有原因?

"

《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榮獲1998年普利策獎的書暢銷多年,至今依舊被許多人所津津樂道。作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可謂是典型的跨界研究學者,研究的領域包括演化生物學,生物地理學,生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他這本名氣最大的著作所闡述的理論,也正是融合了各個領域的知識,而這些略顯冗長的考據和推理只是為了解答一個問題:為何近代史是歐亞大陸文明對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史,而不是反過來?是因為人種之間的智力差異,還是另有原因?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槍炮、病菌與鋼鐵》,賈雷德·戴蒙德著

歐洲征服者的優勢

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在祕魯高原城市卡哈馬卡第一次遇到了印加帝國的皇帝阿塔瓦爾帕,經過短暫的戰鬥,他率領僅僅168名西班牙士兵便輕易地俘虜了身處8萬印第安軍隊中的皇帝。

"

《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榮獲1998年普利策獎的書暢銷多年,至今依舊被許多人所津津樂道。作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可謂是典型的跨界研究學者,研究的領域包括演化生物學,生物地理學,生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他這本名氣最大的著作所闡述的理論,也正是融合了各個領域的知識,而這些略顯冗長的考據和推理只是為了解答一個問題:為何近代史是歐亞大陸文明對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史,而不是反過來?是因為人種之間的智力差異,還是另有原因?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槍炮、病菌與鋼鐵》,賈雷德·戴蒙德著

歐洲征服者的優勢

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在祕魯高原城市卡哈馬卡第一次遇到了印加帝國的皇帝阿塔瓦爾帕,經過短暫的戰鬥,他率領僅僅168名西班牙士兵便輕易地俘虜了身處8萬印第安軍隊中的皇帝。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印加帝國末代君王阿達瓦爾帕的葬禮

這正是近代以來歐洲殖民過程的縮影,文明之間的巨大差異讓征服變得簡單。歐洲人的軍事優勢是明顯的,西班牙人擁有鋼刀、盔甲、槍炮和馬匹,而印第安人最初並沒有騎兵,武器也僅限於狼牙棒,斧頭和彈弓。

除此之外,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在對美洲的征服中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據估計這些病菌在當時殺死了95%的美洲土著。

歐洲人遠渡重洋來到美洲,則依賴於航海技術和孕育這種技術的國家行政組織。印加帝國雖然也有統一的行政組織,但過於集中的權力以及文字系統的缺失使得他們在技術和情報方面落後太多。

"

《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榮獲1998年普利策獎的書暢銷多年,至今依舊被許多人所津津樂道。作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可謂是典型的跨界研究學者,研究的領域包括演化生物學,生物地理學,生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他這本名氣最大的著作所闡述的理論,也正是融合了各個領域的知識,而這些略顯冗長的考據和推理只是為了解答一個問題:為何近代史是歐亞大陸文明對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史,而不是反過來?是因為人種之間的智力差異,還是另有原因?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槍炮、病菌與鋼鐵》,賈雷德·戴蒙德著

歐洲征服者的優勢

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在祕魯高原城市卡哈馬卡第一次遇到了印加帝國的皇帝阿塔瓦爾帕,經過短暫的戰鬥,他率領僅僅168名西班牙士兵便輕易地俘虜了身處8萬印第安軍隊中的皇帝。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印加帝國末代君王阿達瓦爾帕的葬禮

這正是近代以來歐洲殖民過程的縮影,文明之間的巨大差異讓征服變得簡單。歐洲人的軍事優勢是明顯的,西班牙人擁有鋼刀、盔甲、槍炮和馬匹,而印第安人最初並沒有騎兵,武器也僅限於狼牙棒,斧頭和彈弓。

除此之外,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在對美洲的征服中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據估計這些病菌在當時殺死了95%的美洲土著。

歐洲人遠渡重洋來到美洲,則依賴於航海技術和孕育這種技術的國家行政組織。印加帝國雖然也有統一的行政組織,但過於集中的權力以及文字系統的缺失使得他們在技術和情報方面落後太多。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的雕像

鋼鐵與槍炮、牲畜、對傳染病的免疫力、航海技術、行政系統與文字,要說歐洲征服美洲的原因就是這些,恐怕還不能讓人滿意。相比這些,我們當然更想知道:為什麼這些優勢總在歐洲這邊?為什麼不同大陸的文明進程差異如此之大?這種差異能否用普遍的文明史模式來解釋呢?戴蒙德正是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農民的力量

我們知道,在人類史上,獲取食物的方式從狩獵轉向農耕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轉變,它意味著定居生活成為可能,生育間隔期的縮短增加了人口密度,貯藏的多餘糧食則使得勞動分工出現。隨著農業的發展,零散的部落聚集成為國家,古代燦爛的文明往往孕育於適合農業發展的沃土。

"

《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榮獲1998年普利策獎的書暢銷多年,至今依舊被許多人所津津樂道。作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可謂是典型的跨界研究學者,研究的領域包括演化生物學,生物地理學,生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他這本名氣最大的著作所闡述的理論,也正是融合了各個領域的知識,而這些略顯冗長的考據和推理只是為了解答一個問題:為何近代史是歐亞大陸文明對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史,而不是反過來?是因為人種之間的智力差異,還是另有原因?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槍炮、病菌與鋼鐵》,賈雷德·戴蒙德著

歐洲征服者的優勢

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在祕魯高原城市卡哈馬卡第一次遇到了印加帝國的皇帝阿塔瓦爾帕,經過短暫的戰鬥,他率領僅僅168名西班牙士兵便輕易地俘虜了身處8萬印第安軍隊中的皇帝。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印加帝國末代君王阿達瓦爾帕的葬禮

這正是近代以來歐洲殖民過程的縮影,文明之間的巨大差異讓征服變得簡單。歐洲人的軍事優勢是明顯的,西班牙人擁有鋼刀、盔甲、槍炮和馬匹,而印第安人最初並沒有騎兵,武器也僅限於狼牙棒,斧頭和彈弓。

除此之外,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在對美洲的征服中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據估計這些病菌在當時殺死了95%的美洲土著。

歐洲人遠渡重洋來到美洲,則依賴於航海技術和孕育這種技術的國家行政組織。印加帝國雖然也有統一的行政組織,但過於集中的權力以及文字系統的缺失使得他們在技術和情報方面落後太多。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的雕像

鋼鐵與槍炮、牲畜、對傳染病的免疫力、航海技術、行政系統與文字,要說歐洲征服美洲的原因就是這些,恐怕還不能讓人滿意。相比這些,我們當然更想知道:為什麼這些優勢總在歐洲這邊?為什麼不同大陸的文明進程差異如此之大?這種差異能否用普遍的文明史模式來解釋呢?戴蒙德正是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農民的力量

我們知道,在人類史上,獲取食物的方式從狩獵轉向農耕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轉變,它意味著定居生活成為可能,生育間隔期的縮短增加了人口密度,貯藏的多餘糧食則使得勞動分工出現。隨著農業的發展,零散的部落聚集成為國家,古代燦爛的文明往往孕育於適合農業發展的沃土。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石雕

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地正是這樣一個完美之地。一方面地中海氣候下生長著許多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們的種子籽粒飽滿,為這裡的人們提供了高蛋白的穀物和豆類。而且這些穀物的野生祖先本就繁茂而高產,自花傳粉的比例也很高,非常適合被馴化為糧食。另一方面,這裡短距離內地形富於變化,動植物非常多樣,為人類的馴化提供了大量的備選物種,使得當地人對山羊、綿羊、豬和牛的馴化非常早。豐富的農作物和牲畜很好地滿足了人類的基本經濟需要:營養、衣服、耕作和運輸,從而催生了巴比倫和亞述這種大型國家。

"

《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榮獲1998年普利策獎的書暢銷多年,至今依舊被許多人所津津樂道。作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可謂是典型的跨界研究學者,研究的領域包括演化生物學,生物地理學,生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他這本名氣最大的著作所闡述的理論,也正是融合了各個領域的知識,而這些略顯冗長的考據和推理只是為了解答一個問題:為何近代史是歐亞大陸文明對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史,而不是反過來?是因為人種之間的智力差異,還是另有原因?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槍炮、病菌與鋼鐵》,賈雷德·戴蒙德著

歐洲征服者的優勢

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在祕魯高原城市卡哈馬卡第一次遇到了印加帝國的皇帝阿塔瓦爾帕,經過短暫的戰鬥,他率領僅僅168名西班牙士兵便輕易地俘虜了身處8萬印第安軍隊中的皇帝。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印加帝國末代君王阿達瓦爾帕的葬禮

這正是近代以來歐洲殖民過程的縮影,文明之間的巨大差異讓征服變得簡單。歐洲人的軍事優勢是明顯的,西班牙人擁有鋼刀、盔甲、槍炮和馬匹,而印第安人最初並沒有騎兵,武器也僅限於狼牙棒,斧頭和彈弓。

除此之外,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在對美洲的征服中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據估計這些病菌在當時殺死了95%的美洲土著。

歐洲人遠渡重洋來到美洲,則依賴於航海技術和孕育這種技術的國家行政組織。印加帝國雖然也有統一的行政組織,但過於集中的權力以及文字系統的缺失使得他們在技術和情報方面落後太多。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的雕像

鋼鐵與槍炮、牲畜、對傳染病的免疫力、航海技術、行政系統與文字,要說歐洲征服美洲的原因就是這些,恐怕還不能讓人滿意。相比這些,我們當然更想知道:為什麼這些優勢總在歐洲這邊?為什麼不同大陸的文明進程差異如此之大?這種差異能否用普遍的文明史模式來解釋呢?戴蒙德正是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農民的力量

我們知道,在人類史上,獲取食物的方式從狩獵轉向農耕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轉變,它意味著定居生活成為可能,生育間隔期的縮短增加了人口密度,貯藏的多餘糧食則使得勞動分工出現。隨著農業的發展,零散的部落聚集成為國家,古代燦爛的文明往往孕育於適合農業發展的沃土。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石雕

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地正是這樣一個完美之地。一方面地中海氣候下生長著許多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們的種子籽粒飽滿,為這裡的人們提供了高蛋白的穀物和豆類。而且這些穀物的野生祖先本就繁茂而高產,自花傳粉的比例也很高,非常適合被馴化為糧食。另一方面,這裡短距離內地形富於變化,動植物非常多樣,為人類的馴化提供了大量的備選物種,使得當地人對山羊、綿羊、豬和牛的馴化非常早。豐富的農作物和牲畜很好地滿足了人類的基本經濟需要:營養、衣服、耕作和運輸,從而催生了巴比倫和亞述這種大型國家。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易被馴化植物的分佈:歐亞大陸具有明顯優勢

相比之下,中美洲的玉米難以馴化,營養也比不上小麥這類穀物,可供馴化的動物也只有火雞和狗這類小型動物,無法穩定地提供大量動物蛋白。南美洲也只有美洲駝和羊駝可供馴化,對人類的作用無法和歐亞大陸的牲畜相提並論。

再來看看非洲,雖然大草原上擁有很多大型哺乳動物,但長頸鹿、斑馬、犀牛、河馬、大象這類動物或是生性凶猛,或是易受驚嚇,或是因為其他類似圈養繁殖問題的原因並不適合馴化,從而導致非洲也沒有足夠多樣的牲畜。

"

《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榮獲1998年普利策獎的書暢銷多年,至今依舊被許多人所津津樂道。作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可謂是典型的跨界研究學者,研究的領域包括演化生物學,生物地理學,生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他這本名氣最大的著作所闡述的理論,也正是融合了各個領域的知識,而這些略顯冗長的考據和推理只是為了解答一個問題:為何近代史是歐亞大陸文明對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史,而不是反過來?是因為人種之間的智力差異,還是另有原因?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槍炮、病菌與鋼鐵》,賈雷德·戴蒙德著

歐洲征服者的優勢

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在祕魯高原城市卡哈馬卡第一次遇到了印加帝國的皇帝阿塔瓦爾帕,經過短暫的戰鬥,他率領僅僅168名西班牙士兵便輕易地俘虜了身處8萬印第安軍隊中的皇帝。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印加帝國末代君王阿達瓦爾帕的葬禮

這正是近代以來歐洲殖民過程的縮影,文明之間的巨大差異讓征服變得簡單。歐洲人的軍事優勢是明顯的,西班牙人擁有鋼刀、盔甲、槍炮和馬匹,而印第安人最初並沒有騎兵,武器也僅限於狼牙棒,斧頭和彈弓。

除此之外,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在對美洲的征服中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據估計這些病菌在當時殺死了95%的美洲土著。

歐洲人遠渡重洋來到美洲,則依賴於航海技術和孕育這種技術的國家行政組織。印加帝國雖然也有統一的行政組織,但過於集中的權力以及文字系統的缺失使得他們在技術和情報方面落後太多。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的雕像

鋼鐵與槍炮、牲畜、對傳染病的免疫力、航海技術、行政系統與文字,要說歐洲征服美洲的原因就是這些,恐怕還不能讓人滿意。相比這些,我們當然更想知道:為什麼這些優勢總在歐洲這邊?為什麼不同大陸的文明進程差異如此之大?這種差異能否用普遍的文明史模式來解釋呢?戴蒙德正是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農民的力量

我們知道,在人類史上,獲取食物的方式從狩獵轉向農耕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轉變,它意味著定居生活成為可能,生育間隔期的縮短增加了人口密度,貯藏的多餘糧食則使得勞動分工出現。隨著農業的發展,零散的部落聚集成為國家,古代燦爛的文明往往孕育於適合農業發展的沃土。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石雕

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地正是這樣一個完美之地。一方面地中海氣候下生長著許多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們的種子籽粒飽滿,為這裡的人們提供了高蛋白的穀物和豆類。而且這些穀物的野生祖先本就繁茂而高產,自花傳粉的比例也很高,非常適合被馴化為糧食。另一方面,這裡短距離內地形富於變化,動植物非常多樣,為人類的馴化提供了大量的備選物種,使得當地人對山羊、綿羊、豬和牛的馴化非常早。豐富的農作物和牲畜很好地滿足了人類的基本經濟需要:營養、衣服、耕作和運輸,從而催生了巴比倫和亞述這種大型國家。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易被馴化植物的分佈:歐亞大陸具有明顯優勢

相比之下,中美洲的玉米難以馴化,營養也比不上小麥這類穀物,可供馴化的動物也只有火雞和狗這類小型動物,無法穩定地提供大量動物蛋白。南美洲也只有美洲駝和羊駝可供馴化,對人類的作用無法和歐亞大陸的牲畜相提並論。

再來看看非洲,雖然大草原上擁有很多大型哺乳動物,但長頸鹿、斑馬、犀牛、河馬、大象這類動物或是生性凶猛,或是易受驚嚇,或是因為其他類似圈養繁殖問題的原因並不適合馴化,從而導致非洲也沒有足夠多樣的牲畜。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羊駝

歐亞大陸上這些牲畜也使得人們的免疫力更強,因為很多病菌正是來自這些與人朝夕相處的動物身上,而從沒接觸過這些病菌的非洲人和美洲人在遭遇歐洲人時就成了悲劇的犧牲品。

"

《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榮獲1998年普利策獎的書暢銷多年,至今依舊被許多人所津津樂道。作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可謂是典型的跨界研究學者,研究的領域包括演化生物學,生物地理學,生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他這本名氣最大的著作所闡述的理論,也正是融合了各個領域的知識,而這些略顯冗長的考據和推理只是為了解答一個問題:為何近代史是歐亞大陸文明對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史,而不是反過來?是因為人種之間的智力差異,還是另有原因?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槍炮、病菌與鋼鐵》,賈雷德·戴蒙德著

歐洲征服者的優勢

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在祕魯高原城市卡哈馬卡第一次遇到了印加帝國的皇帝阿塔瓦爾帕,經過短暫的戰鬥,他率領僅僅168名西班牙士兵便輕易地俘虜了身處8萬印第安軍隊中的皇帝。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印加帝國末代君王阿達瓦爾帕的葬禮

這正是近代以來歐洲殖民過程的縮影,文明之間的巨大差異讓征服變得簡單。歐洲人的軍事優勢是明顯的,西班牙人擁有鋼刀、盔甲、槍炮和馬匹,而印第安人最初並沒有騎兵,武器也僅限於狼牙棒,斧頭和彈弓。

除此之外,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在對美洲的征服中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據估計這些病菌在當時殺死了95%的美洲土著。

歐洲人遠渡重洋來到美洲,則依賴於航海技術和孕育這種技術的國家行政組織。印加帝國雖然也有統一的行政組織,但過於集中的權力以及文字系統的缺失使得他們在技術和情報方面落後太多。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的雕像

鋼鐵與槍炮、牲畜、對傳染病的免疫力、航海技術、行政系統與文字,要說歐洲征服美洲的原因就是這些,恐怕還不能讓人滿意。相比這些,我們當然更想知道:為什麼這些優勢總在歐洲這邊?為什麼不同大陸的文明進程差異如此之大?這種差異能否用普遍的文明史模式來解釋呢?戴蒙德正是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農民的力量

我們知道,在人類史上,獲取食物的方式從狩獵轉向農耕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轉變,它意味著定居生活成為可能,生育間隔期的縮短增加了人口密度,貯藏的多餘糧食則使得勞動分工出現。隨著農業的發展,零散的部落聚集成為國家,古代燦爛的文明往往孕育於適合農業發展的沃土。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石雕

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地正是這樣一個完美之地。一方面地中海氣候下生長著許多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們的種子籽粒飽滿,為這裡的人們提供了高蛋白的穀物和豆類。而且這些穀物的野生祖先本就繁茂而高產,自花傳粉的比例也很高,非常適合被馴化為糧食。另一方面,這裡短距離內地形富於變化,動植物非常多樣,為人類的馴化提供了大量的備選物種,使得當地人對山羊、綿羊、豬和牛的馴化非常早。豐富的農作物和牲畜很好地滿足了人類的基本經濟需要:營養、衣服、耕作和運輸,從而催生了巴比倫和亞述這種大型國家。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易被馴化植物的分佈:歐亞大陸具有明顯優勢

相比之下,中美洲的玉米難以馴化,營養也比不上小麥這類穀物,可供馴化的動物也只有火雞和狗這類小型動物,無法穩定地提供大量動物蛋白。南美洲也只有美洲駝和羊駝可供馴化,對人類的作用無法和歐亞大陸的牲畜相提並論。

再來看看非洲,雖然大草原上擁有很多大型哺乳動物,但長頸鹿、斑馬、犀牛、河馬、大象這類動物或是生性凶猛,或是易受驚嚇,或是因為其他類似圈養繁殖問題的原因並不適合馴化,從而導致非洲也沒有足夠多樣的牲畜。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羊駝

歐亞大陸上這些牲畜也使得人們的免疫力更強,因為很多病菌正是來自這些與人朝夕相處的動物身上,而從沒接觸過這些病菌的非洲人和美洲人在遭遇歐洲人時就成了悲劇的犧牲品。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大型哺乳動物最早馴化的時間與地點

終極答案:大陸軸線

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地理環境帶來的先天優勢如何影響了文明的進程。但當我們考察糧食和技術的傳播時,還有最後一個疑問:為什麼整個歐亞大陸遍佈了相似的農作物和牲畜,而在美洲和非洲卻是各種各糧?

"

《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榮獲1998年普利策獎的書暢銷多年,至今依舊被許多人所津津樂道。作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可謂是典型的跨界研究學者,研究的領域包括演化生物學,生物地理學,生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他這本名氣最大的著作所闡述的理論,也正是融合了各個領域的知識,而這些略顯冗長的考據和推理只是為了解答一個問題:為何近代史是歐亞大陸文明對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史,而不是反過來?是因為人種之間的智力差異,還是另有原因?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槍炮、病菌與鋼鐵》,賈雷德·戴蒙德著

歐洲征服者的優勢

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在祕魯高原城市卡哈馬卡第一次遇到了印加帝國的皇帝阿塔瓦爾帕,經過短暫的戰鬥,他率領僅僅168名西班牙士兵便輕易地俘虜了身處8萬印第安軍隊中的皇帝。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印加帝國末代君王阿達瓦爾帕的葬禮

這正是近代以來歐洲殖民過程的縮影,文明之間的巨大差異讓征服變得簡單。歐洲人的軍事優勢是明顯的,西班牙人擁有鋼刀、盔甲、槍炮和馬匹,而印第安人最初並沒有騎兵,武器也僅限於狼牙棒,斧頭和彈弓。

除此之外,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在對美洲的征服中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據估計這些病菌在當時殺死了95%的美洲土著。

歐洲人遠渡重洋來到美洲,則依賴於航海技術和孕育這種技術的國家行政組織。印加帝國雖然也有統一的行政組織,但過於集中的權力以及文字系統的缺失使得他們在技術和情報方面落後太多。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的雕像

鋼鐵與槍炮、牲畜、對傳染病的免疫力、航海技術、行政系統與文字,要說歐洲征服美洲的原因就是這些,恐怕還不能讓人滿意。相比這些,我們當然更想知道:為什麼這些優勢總在歐洲這邊?為什麼不同大陸的文明進程差異如此之大?這種差異能否用普遍的文明史模式來解釋呢?戴蒙德正是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農民的力量

我們知道,在人類史上,獲取食物的方式從狩獵轉向農耕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轉變,它意味著定居生活成為可能,生育間隔期的縮短增加了人口密度,貯藏的多餘糧食則使得勞動分工出現。隨著農業的發展,零散的部落聚集成為國家,古代燦爛的文明往往孕育於適合農業發展的沃土。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石雕

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地正是這樣一個完美之地。一方面地中海氣候下生長著許多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們的種子籽粒飽滿,為這裡的人們提供了高蛋白的穀物和豆類。而且這些穀物的野生祖先本就繁茂而高產,自花傳粉的比例也很高,非常適合被馴化為糧食。另一方面,這裡短距離內地形富於變化,動植物非常多樣,為人類的馴化提供了大量的備選物種,使得當地人對山羊、綿羊、豬和牛的馴化非常早。豐富的農作物和牲畜很好地滿足了人類的基本經濟需要:營養、衣服、耕作和運輸,從而催生了巴比倫和亞述這種大型國家。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易被馴化植物的分佈:歐亞大陸具有明顯優勢

相比之下,中美洲的玉米難以馴化,營養也比不上小麥這類穀物,可供馴化的動物也只有火雞和狗這類小型動物,無法穩定地提供大量動物蛋白。南美洲也只有美洲駝和羊駝可供馴化,對人類的作用無法和歐亞大陸的牲畜相提並論。

再來看看非洲,雖然大草原上擁有很多大型哺乳動物,但長頸鹿、斑馬、犀牛、河馬、大象這類動物或是生性凶猛,或是易受驚嚇,或是因為其他類似圈養繁殖問題的原因並不適合馴化,從而導致非洲也沒有足夠多樣的牲畜。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羊駝

歐亞大陸上這些牲畜也使得人們的免疫力更強,因為很多病菌正是來自這些與人朝夕相處的動物身上,而從沒接觸過這些病菌的非洲人和美洲人在遭遇歐洲人時就成了悲劇的犧牲品。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大型哺乳動物最早馴化的時間與地點

終極答案:大陸軸線

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地理環境帶來的先天優勢如何影響了文明的進程。但當我們考察糧食和技術的傳播時,還有最後一個疑問:為什麼整個歐亞大陸遍佈了相似的農作物和牲畜,而在美洲和非洲卻是各種各糧?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大陸軸線的重要性

當新月沃地的穀物被馴化以後,很快地向兩個方向傳播,只用了4000多年便傳到了英國。在這幾千年內,北非,西歐,印度都出現了來自新月沃地的糧食,而這部分糧食並不是在當地被獨立馴化,而是從西亞傳過來的。技術和文字的傳播也是如此,歐亞大陸各文明中心頻繁的交流使得各個國家都得以迅速發展。

但在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前,墨西哥高原從未出現過美洲駝和馬鈴薯,雖然它和馴化了這兩者的安第斯山脈氣候頗為相似;同時,墨西哥的火雞和北美東部的向日葵也沒能傳播到南美洲。毫無疑問,這種差異也是導致美洲最終落後於歐亞的重要原因。

"

《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榮獲1998年普利策獎的書暢銷多年,至今依舊被許多人所津津樂道。作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可謂是典型的跨界研究學者,研究的領域包括演化生物學,生物地理學,生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他這本名氣最大的著作所闡述的理論,也正是融合了各個領域的知識,而這些略顯冗長的考據和推理只是為了解答一個問題:為何近代史是歐亞大陸文明對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史,而不是反過來?是因為人種之間的智力差異,還是另有原因?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槍炮、病菌與鋼鐵》,賈雷德·戴蒙德著

歐洲征服者的優勢

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在祕魯高原城市卡哈馬卡第一次遇到了印加帝國的皇帝阿塔瓦爾帕,經過短暫的戰鬥,他率領僅僅168名西班牙士兵便輕易地俘虜了身處8萬印第安軍隊中的皇帝。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印加帝國末代君王阿達瓦爾帕的葬禮

這正是近代以來歐洲殖民過程的縮影,文明之間的巨大差異讓征服變得簡單。歐洲人的軍事優勢是明顯的,西班牙人擁有鋼刀、盔甲、槍炮和馬匹,而印第安人最初並沒有騎兵,武器也僅限於狼牙棒,斧頭和彈弓。

除此之外,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在對美洲的征服中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據估計這些病菌在當時殺死了95%的美洲土著。

歐洲人遠渡重洋來到美洲,則依賴於航海技術和孕育這種技術的國家行政組織。印加帝國雖然也有統一的行政組織,但過於集中的權力以及文字系統的缺失使得他們在技術和情報方面落後太多。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的雕像

鋼鐵與槍炮、牲畜、對傳染病的免疫力、航海技術、行政系統與文字,要說歐洲征服美洲的原因就是這些,恐怕還不能讓人滿意。相比這些,我們當然更想知道:為什麼這些優勢總在歐洲這邊?為什麼不同大陸的文明進程差異如此之大?這種差異能否用普遍的文明史模式來解釋呢?戴蒙德正是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農民的力量

我們知道,在人類史上,獲取食物的方式從狩獵轉向農耕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轉變,它意味著定居生活成為可能,生育間隔期的縮短增加了人口密度,貯藏的多餘糧食則使得勞動分工出現。隨著農業的發展,零散的部落聚集成為國家,古代燦爛的文明往往孕育於適合農業發展的沃土。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石雕

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地正是這樣一個完美之地。一方面地中海氣候下生長著許多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們的種子籽粒飽滿,為這裡的人們提供了高蛋白的穀物和豆類。而且這些穀物的野生祖先本就繁茂而高產,自花傳粉的比例也很高,非常適合被馴化為糧食。另一方面,這裡短距離內地形富於變化,動植物非常多樣,為人類的馴化提供了大量的備選物種,使得當地人對山羊、綿羊、豬和牛的馴化非常早。豐富的農作物和牲畜很好地滿足了人類的基本經濟需要:營養、衣服、耕作和運輸,從而催生了巴比倫和亞述這種大型國家。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易被馴化植物的分佈:歐亞大陸具有明顯優勢

相比之下,中美洲的玉米難以馴化,營養也比不上小麥這類穀物,可供馴化的動物也只有火雞和狗這類小型動物,無法穩定地提供大量動物蛋白。南美洲也只有美洲駝和羊駝可供馴化,對人類的作用無法和歐亞大陸的牲畜相提並論。

再來看看非洲,雖然大草原上擁有很多大型哺乳動物,但長頸鹿、斑馬、犀牛、河馬、大象這類動物或是生性凶猛,或是易受驚嚇,或是因為其他類似圈養繁殖問題的原因並不適合馴化,從而導致非洲也沒有足夠多樣的牲畜。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羊駝

歐亞大陸上這些牲畜也使得人們的免疫力更強,因為很多病菌正是來自這些與人朝夕相處的動物身上,而從沒接觸過這些病菌的非洲人和美洲人在遭遇歐洲人時就成了悲劇的犧牲品。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大型哺乳動物最早馴化的時間與地點

終極答案:大陸軸線

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地理環境帶來的先天優勢如何影響了文明的進程。但當我們考察糧食和技術的傳播時,還有最後一個疑問:為什麼整個歐亞大陸遍佈了相似的農作物和牲畜,而在美洲和非洲卻是各種各糧?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大陸軸線的重要性

當新月沃地的穀物被馴化以後,很快地向兩個方向傳播,只用了4000多年便傳到了英國。在這幾千年內,北非,西歐,印度都出現了來自新月沃地的糧食,而這部分糧食並不是在當地被獨立馴化,而是從西亞傳過來的。技術和文字的傳播也是如此,歐亞大陸各文明中心頻繁的交流使得各個國家都得以迅速發展。

但在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前,墨西哥高原從未出現過美洲駝和馬鈴薯,雖然它和馴化了這兩者的安第斯山脈氣候頗為相似;同時,墨西哥的火雞和北美東部的向日葵也沒能傳播到南美洲。毫無疑問,這種差異也是導致美洲最終落後於歐亞的重要原因。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哥倫布的船隊,開啟了大航海征服時代

而究其根本,還是在地理環境上:歐亞大陸的軸線是東西向的,而美洲和非洲大陸的軸線則是南北向的。西歐、北非、西亞、東亞、東南亞,雖然各處地理距離遠,但大致處於同一緯度,氣候環境較為相似,同樣的牲畜和作物在傳播的一路上都能很好地適應當地環境,使得它們的傳播既迅速又廣泛。而在美洲和非洲,作物在傳播路途上緯度跨度大,往往要穿過多個氣候帶。這種生態阻隔使得糧食和牲畜的傳播異常困難,地處熱帶的中美地峽和中非便是典型的阻隔,甚至直到歐洲人到來才讓本就適合在南非生長的糧食第一次在這裡得到種植。

地理決定論?

到這裡,終極答案也就出來了:正是大陸的軸線方向和各處地理環境的差別造成了文明發展進程的差異。這個答案是否正確呢?在我看來,它具有一定的普適性,但也沒法解決所有問題,尤其是微觀層面的歷史。戴蒙德自己也說過:

把地理的影響簡單歸結為地理決定論,這當然是過分簡化,就像是把化學品或者人類的影響歸結為化學決定論和人類決定論一樣可笑。地理、化學品和人類都有很強的影響力,但這不等於它們當中有一個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而其他兩個就無關緊要。我們還是有希望超越我們所處環境限制的,因為我們現有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並不是由地理決定的,只是受地理條件影響。新加坡、荷蘭、印加帝國、蒂蔻皮亞島、冰島和其他很多社會都超越了他們所在環境限制。

"

《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榮獲1998年普利策獎的書暢銷多年,至今依舊被許多人所津津樂道。作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可謂是典型的跨界研究學者,研究的領域包括演化生物學,生物地理學,生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他這本名氣最大的著作所闡述的理論,也正是融合了各個領域的知識,而這些略顯冗長的考據和推理只是為了解答一個問題:為何近代史是歐亞大陸文明對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史,而不是反過來?是因為人種之間的智力差異,還是另有原因?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槍炮、病菌與鋼鐵》,賈雷德·戴蒙德著

歐洲征服者的優勢

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在祕魯高原城市卡哈馬卡第一次遇到了印加帝國的皇帝阿塔瓦爾帕,經過短暫的戰鬥,他率領僅僅168名西班牙士兵便輕易地俘虜了身處8萬印第安軍隊中的皇帝。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印加帝國末代君王阿達瓦爾帕的葬禮

這正是近代以來歐洲殖民過程的縮影,文明之間的巨大差異讓征服變得簡單。歐洲人的軍事優勢是明顯的,西班牙人擁有鋼刀、盔甲、槍炮和馬匹,而印第安人最初並沒有騎兵,武器也僅限於狼牙棒,斧頭和彈弓。

除此之外,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在對美洲的征服中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據估計這些病菌在當時殺死了95%的美洲土著。

歐洲人遠渡重洋來到美洲,則依賴於航海技術和孕育這種技術的國家行政組織。印加帝國雖然也有統一的行政組織,但過於集中的權力以及文字系統的缺失使得他們在技術和情報方面落後太多。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的雕像

鋼鐵與槍炮、牲畜、對傳染病的免疫力、航海技術、行政系統與文字,要說歐洲征服美洲的原因就是這些,恐怕還不能讓人滿意。相比這些,我們當然更想知道:為什麼這些優勢總在歐洲這邊?為什麼不同大陸的文明進程差異如此之大?這種差異能否用普遍的文明史模式來解釋呢?戴蒙德正是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農民的力量

我們知道,在人類史上,獲取食物的方式從狩獵轉向農耕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轉變,它意味著定居生活成為可能,生育間隔期的縮短增加了人口密度,貯藏的多餘糧食則使得勞動分工出現。隨著農業的發展,零散的部落聚集成為國家,古代燦爛的文明往往孕育於適合農業發展的沃土。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石雕

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地正是這樣一個完美之地。一方面地中海氣候下生長著許多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們的種子籽粒飽滿,為這裡的人們提供了高蛋白的穀物和豆類。而且這些穀物的野生祖先本就繁茂而高產,自花傳粉的比例也很高,非常適合被馴化為糧食。另一方面,這裡短距離內地形富於變化,動植物非常多樣,為人類的馴化提供了大量的備選物種,使得當地人對山羊、綿羊、豬和牛的馴化非常早。豐富的農作物和牲畜很好地滿足了人類的基本經濟需要:營養、衣服、耕作和運輸,從而催生了巴比倫和亞述這種大型國家。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易被馴化植物的分佈:歐亞大陸具有明顯優勢

相比之下,中美洲的玉米難以馴化,營養也比不上小麥這類穀物,可供馴化的動物也只有火雞和狗這類小型動物,無法穩定地提供大量動物蛋白。南美洲也只有美洲駝和羊駝可供馴化,對人類的作用無法和歐亞大陸的牲畜相提並論。

再來看看非洲,雖然大草原上擁有很多大型哺乳動物,但長頸鹿、斑馬、犀牛、河馬、大象這類動物或是生性凶猛,或是易受驚嚇,或是因為其他類似圈養繁殖問題的原因並不適合馴化,從而導致非洲也沒有足夠多樣的牲畜。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羊駝

歐亞大陸上這些牲畜也使得人們的免疫力更強,因為很多病菌正是來自這些與人朝夕相處的動物身上,而從沒接觸過這些病菌的非洲人和美洲人在遭遇歐洲人時就成了悲劇的犧牲品。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大型哺乳動物最早馴化的時間與地點

終極答案:大陸軸線

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地理環境帶來的先天優勢如何影響了文明的進程。但當我們考察糧食和技術的傳播時,還有最後一個疑問:為什麼整個歐亞大陸遍佈了相似的農作物和牲畜,而在美洲和非洲卻是各種各糧?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大陸軸線的重要性

當新月沃地的穀物被馴化以後,很快地向兩個方向傳播,只用了4000多年便傳到了英國。在這幾千年內,北非,西歐,印度都出現了來自新月沃地的糧食,而這部分糧食並不是在當地被獨立馴化,而是從西亞傳過來的。技術和文字的傳播也是如此,歐亞大陸各文明中心頻繁的交流使得各個國家都得以迅速發展。

但在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前,墨西哥高原從未出現過美洲駝和馬鈴薯,雖然它和馴化了這兩者的安第斯山脈氣候頗為相似;同時,墨西哥的火雞和北美東部的向日葵也沒能傳播到南美洲。毫無疑問,這種差異也是導致美洲最終落後於歐亞的重要原因。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哥倫布的船隊,開啟了大航海征服時代

而究其根本,還是在地理環境上:歐亞大陸的軸線是東西向的,而美洲和非洲大陸的軸線則是南北向的。西歐、北非、西亞、東亞、東南亞,雖然各處地理距離遠,但大致處於同一緯度,氣候環境較為相似,同樣的牲畜和作物在傳播的一路上都能很好地適應當地環境,使得它們的傳播既迅速又廣泛。而在美洲和非洲,作物在傳播路途上緯度跨度大,往往要穿過多個氣候帶。這種生態阻隔使得糧食和牲畜的傳播異常困難,地處熱帶的中美地峽和中非便是典型的阻隔,甚至直到歐洲人到來才讓本就適合在南非生長的糧食第一次在這裡得到種植。

地理決定論?

到這裡,終極答案也就出來了:正是大陸的軸線方向和各處地理環境的差別造成了文明發展進程的差異。這個答案是否正確呢?在我看來,它具有一定的普適性,但也沒法解決所有問題,尤其是微觀層面的歷史。戴蒙德自己也說過:

把地理的影響簡單歸結為地理決定論,這當然是過分簡化,就像是把化學品或者人類的影響歸結為化學決定論和人類決定論一樣可笑。地理、化學品和人類都有很強的影響力,但這不等於它們當中有一個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而其他兩個就無關緊要。我們還是有希望超越我們所處環境限制的,因為我們現有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並不是由地理決定的,只是受地理條件影響。新加坡、荷蘭、印加帝國、蒂蔻皮亞島、冰島和其他很多社會都超越了他們所在環境限制。

《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

地理環境決定了文明發展?

相比自然科學研究,歷史研究的一個重大缺陷就在於沒法進行對照實驗,而影響整個歷史進程的因素實在太多,很難用一套理論去解答過於宏大的問題。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收穫並非結論,而是戴蒙德的研究方法。

他的推演建立在大量考證和許多小範圍的自然實驗之上,對細節的觀察和數據的對比整理尤為出彩。看來從這些豐富的自然材料中也足以挖掘出一些基本規律,而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類似統計這樣的方法讓人類史的研究更具科學性,這是戴蒙德一直以來的展望,也是我們可以嘗試的方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