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氣象柏森森——記著名山水畫家於洪文先生

美術 山水畫 藝術 手工藝 大醫王 大醫王 2017-08-30

江山氣象柏森森——記著名山水畫家於洪文先生

江 山 氣 象 柏 森 森——記著名山水畫家於洪文先生

□張建國

龍年吉祥,冠名《當代中國實力派山水畫家於洪文國畫藝術》的掛曆進入了寒亭,乃至濰坊城區的許許多多尋常百姓家,一幅幅溫潤滋目的山水畫,綠意盎然,氣息報春。然而上附“藝術簡介”遠不能滿足人們對畫家的瞭解,就讓這篇小文做些補充介紹吧。

於洪文,字文韜,號白浪居士,1950年2月出生於濰城區一個書香門第。當過知青,民辦教師,部隊放映員、攝影和美術創作員,電影公司部門負責人,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學生,寒亭區楊家埠年畫研究所支部書記、文化局副局長、旅遊局局長。豐富的人生經歷,總是與繪畫捆綁在一起,作過油畫、年畫、電影宣傳畫、水粉畫、工筆畫、水墨畫等,是一位擁有多畫種、豐贍作品的畫家。他行事謹慎、處世低調——惟其如此,才能保持平常心態,埋首創作,獲得了當之無愧的“實力派畫家”的稱謂和定位。

江山氣象柏森森——記著名山水畫家於洪文先生

於洪文先生自小就顯現了繪畫天賦,13歲學習雷鋒好榜樣的處女作《拾金不昧》入選過縣、市畫展,刊登在《大眾日報》農村版上,成年後工作性質決定側重畫人物,終而歸宿山水畫。談到這一轉型,他說:“我1969年開始當兵的6年,還是‘樣板戲’時代,別的藝術門類很受限制。我第一次從畫報上、明信片上看到李可染《萬山紅遍》和錢鬆喦《雄關漫道》的毛主席詩詞意境畫,被兩位大師的曠世才藝和與時俱進精神震撼了,就跟著學。最早畫了《詠梅》,冰崖中一枝梅花傲然獨立。現在回想,畫技雖然很山寨,但在部隊產生的反響卻極大地給力了我。在福建部隊翻山越嶺放電影放幻燈時,我登上一個山頭就回眸一看,“江山如此多嬌”,不畫多不好!我向來認為,中國繪畫以山水畫地位最高,就似文學作品中的長篇小說,就決心苦戰攻下關來。回到地方後,我心儀的追摹的是關山月、白雪石兩位山水大家……”於先生1984年考入山藝,深受於希寧、王企華、徐金堤、孫敬會、劉魯生等名師的耳提面命,畫藝得到系統的淬火、提煉,而後經過20多年的努力,終有不菲收穫。代表作有《漁島晨曲》、《顆顆紅棗獻親人》、《孔雀公主》、《風流千古》、《泰山晨曦》、《古塔春曉》,等等;1995年,國畫《江流天際外》入選《中國書畫家作品大匯》,並獲一等獎,榮膺“金獎美術家”稱號。

江山氣象柏森森——記著名山水畫家於洪文先生

於先生的山水畫不僅繼承傳統,而且融匯了導師的造法,繼以自出機杼。作品構思精巧嚴謹,筆墨蒼勁凝練,畫風清新秀潤,氣勢雄放宏大,意境深邃雋美,無不透出時代的氣息,筆調枯潤濃淡皆各司其能,狀物描情意趣天成。他的江南風情畫因為清麗典雅、個性秀逸明快,堪可獨標一格;與憑藉激情潑墨灑彩偶然所得畫法不同的是:他大膽地將潑彩、流痕、拓跡等渲染手法與勾、皴、擦、點等傳統筆墨有機地融為一體,作畫程序恰與水墨設色技法相反,意在筆先,於色中施墨,由此淋漓盡致地表現客觀自然,顯示了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理念和變換駕馭筆墨的技巧。他認為一定要有山水泰斗劉海粟 “十上黃山”的精神,特別需要寫生,因為與畫別的不一樣,大自然變化萬千,佳境美景稍縱即逝,時常“會當凌絕頂”才會有“蕩胸生層雲”的感受,因而形諸筆端;否則,你閉門造畫,腦海裡只有到過一兩處地方的印象,你的手就不能“遊指有餘”,畫來畫去容易老樣子,甚至像一個模子印出來的,違背了大自然氣象萬千的規律和“橫看成嶺側看成峰”變幻視覺。於先生遍遊祖國名山大川,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不斷開拓畫境視野,錘鍊筆墨,登“五嶽”,上高原,下秦川,到(黃)河源,“搜盡奇峰打草稿”,覽盡江河師造化,曾經滄海易作畫。即使在位旅遊局長時工作極為繁忙,也盡力撥冗接觸“徐霞客”們,從他們對各地山水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有所心得。他絕沒有門戶之見,談人論長,廣採博取,“畫”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若問於先生的繪畫觀和創作體會,他不引“陸機經”據“劉勰典”高深表述,而是樸素曉暢地向你娓娓道來:發展創新要在傳統基礎上開端,若不顧這點,畫出來讓人看不懂主題,得不到視覺美感,不知朦朧了什麼,實在不可取;“筆墨當隨時代”新,畫家必須傾聽時代的足音,呼吸時代的空氣,把握時代的脈搏,讓自己的心隨著時代的節奏一起跳動,其藝術實踐才能既符合時代的需求,又符合藝術發展規律,同時又有鮮明的個性風格,才能無愧於這個時代……

江山氣象柏森森——記著名山水畫家於洪文先生

你若進入四壁掛滿了匠心之作的“於洪文工作室”,恍若置身深山老林、“天然氧吧”、綠色氣場。松柏具有陽剛傲骨、正直堅強之美,不論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依然昂首挺立,所以一直是古今山水畫家喜歡刻畫的主題,藉以比喻華夏民族不畏艱險、奮發向上、長青不老的品格。於先生的松柏有的像虯龍,枝幹多變,顯龍蛇飛舞之狀;有的似巨臂擎天,挺拔剛毅,呈拔地騰飛之勢。莽莽芊芊,蓊蓊鬱鬱,一望無際,“萬綠叢中一點紅”—— 突然人文景象點綴,煞有杜甫詩句“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之意境。他大手筆寫大河山,能以勢統治全局,位置經營極重虛實,亦有虛能走馬、密不透風之貌,不失大匠風度。他憑藉典雅獨致的審美觀念和生動風行的紮實筆觸,描繪出了泰山、黃山、長江、黃河等的氣貌,委實攝人心魄。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他受“當代山水畫八家”之一的江蘇畫家宋文治先生潑墨潑彩畫風影響,借鑑青綠山水、淺絳山水和西洋水彩等畫法,力臻他的山水畫風格。

江山氣象柏森森——記著名山水畫家於洪文先生

於先生主要藝術成就已入編《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中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辭典》等辭書;作品曾多次在《美術》、《中國畫報》、《人民畫報》上選登和發表。他對學術探討也頗有真知灼見,撰寫的楊家埠年畫和風箏的論文,有4篇被評為國家級論文,6篇入編上海出版社關於民間藝術的論文集;參與主編的大型畫冊《濰坊年畫》、《濰坊風箏》由北京西苑出版社出版發行,被評為山東省“五個一工程”。

於先生退休之後,在繪畫藝術的高山海洋中繼續攀登遨遊,信念執著不減當年,每日耕耘不輟筆,誦讀不緘口,還抽出一些時間來和書畫同人交流心得,特別是“人文寒亭”、“繁榮文化,建文化強國”的目標,使他更加奔波不停,“不待揚鞭自奮蹄”,又是給老年大學上課,又是應聘客座教授,又是參當畫展評委……忙得不亦樂乎,忙得容光煥發!不少美術出版社希望把他的作品結集出版發行,都被他婉言謝絕:“但凡成集,裡面必須有自己感到上乘的作品,即使《江流天際外》也不叫我得意……我看好的是下一幅。”這就是他的謹慎,他的低調,他的追求!(編輯王玉龍)

江山氣象柏森森——記著名山水畫家於洪文先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