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墨重彩,驚豔了時光——中國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家易圖境其人其畫'

"

易圖境,字森庭,湖南黔陽縣(今洪江市)人,1921年5月生,著名花鳥畫家。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懷化學院教授,湖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湖南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客座教授,湖南書畫研究院特聘畫師,湖南九歌書畫院院長。

易圖境從事國畫研究創作八十餘年,作品筆墨厚重,質樸自然,情趣萬千。在藝術創作中,大膽嘗試用濃重的色彩表現對象,開創了中國畫焦墨重彩畫風的先河。著名畫家黃永玉、湯文選、李世南、陳白一,美術評論家薛永年、劉勃舒、王魯湘、程大利、周韶華等先生對易圖境的藝術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2014年,易圖境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易圖境》,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其藝術傳略載入《中國美術家人名大辭典》《當代國畫家大辭典》《中國新聞人物》等專業辭典。

"

易圖境,字森庭,湖南黔陽縣(今洪江市)人,1921年5月生,著名花鳥畫家。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懷化學院教授,湖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湖南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客座教授,湖南書畫研究院特聘畫師,湖南九歌書畫院院長。

易圖境從事國畫研究創作八十餘年,作品筆墨厚重,質樸自然,情趣萬千。在藝術創作中,大膽嘗試用濃重的色彩表現對象,開創了中國畫焦墨重彩畫風的先河。著名畫家黃永玉、湯文選、李世南、陳白一,美術評論家薛永年、劉勃舒、王魯湘、程大利、周韶華等先生對易圖境的藝術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2014年,易圖境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易圖境》,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其藝術傳略載入《中國美術家人名大辭典》《當代國畫家大辭典》《中國新聞人物》等專業辭典。

焦墨重彩,驚豔了時光——中國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家易圖境其人其畫

易圖境年近百歲依然筆耕不輟。(本報記者 潘雨 攝)

“易圖境為人很老實,但易圖境的畫不老實,雄強蒼古,好得很。”黃永玉如是說。

不少名家曾經這樣描述易圖境作畫,很大很大的墨塊,很粗很粗的墨線,筆勢之猛,扣人心魄。大塊大塊的洋紅,大塊大塊的酞青藍,極強極豔,都用濃濃的墨壓住,調和了冷暖的對抗。墨色交接之處,每每安置著斗大的荷花,墨團之上,再用強豔的石青石綠潑染,重而不板,粗而有韻,強而能和,表現出滿紙熱騰騰、鬧喧喧的,讓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心之和之的生命之歌。

易圖境,人如其名,畫如其名,耕耘畫壇幾十年,力圖意境一輩子。

七十變法,創新焦墨重彩畫風

宋代大詩人陸游有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易圖境在繪畫的道路上,同樣走得紮實而有力。

洪江市雪峰山下美麗的小山村——花柳坪村,是易圖境的故鄉. 喜歡畫畫,還喜歡收藏美術作品的父親影響了易圖境的一生,促使他走上了繪畫藝術之路。易圖境先後就讀於華中高等藝術專科學校和武昌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我國著名畫家陳國釗等前輩藝術家。

“文革”期間,易圖境因家庭成分等原因被罷除了教師公職,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花柳坪。

回鄉的4年裡,易圖境當上了牛倌,一人放12 頭牛,看著青山綠水,他的心情好了起來,他觀察荷葉上跳躍的青蛙、充滿生命力的小雞。他畫速寫、畫老農,他認真觀察身邊的一切。故鄉的山山水水給了他參悟自然,重塑自然的靈感,他說:“我的彩荷,是通過在山上放牛的時候,清晨的時候露水很大,一下子太陽出來了,把山、露水一照,有時照得一片通紅,有時照得一片通藍,這使我懂得了自然的色彩是有變化的,不受固有色的限制。”

幾年後,易圖境畫藝大進。他的作品中有了“牧生”的署名,錢君陶老先生給他刻了一枚文為“老牧童”的閒章,成為他最喜歡的一枚閒章。

改革開放後,他有一種解放的感覺,在繪畫上,他大膽潑墨。他畫過一幅《出籠》,是一群幼雞,雞是不飛的,他的筆下,籠門一開,雞都飛了出來,象徵曾被桎梏的自己有用武之地了,他的畫隨著他的心奔放、自由!

古人作畫一般禁用焦墨與重彩,講究溫潤、文氣與安靜,而易圖境從自然中得到感悟,他在大家忽視的焦墨與重彩上下起了工夫,開始了全面變法,行筆用墨大潑大灑、氣勢磅礴。1993 年,當易圖境71 歲時,第一張焦墨荷花創作了出來。從此,易圖境的作品脫胎換骨,鳳凰涅槃。

易圖境說:“焦墨是一種表現方法,焦墨顯得蒼老,淡墨顯得明亮,這是另一種審美情趣。”他將焦墨重彩、焦墨淡彩、焦墨潑彩表現在荷花上,幾乎隨心所欲,接著,他又推廣到芭蕉、南瓜、花葉上。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易圖境先後在長沙、河南、山東、江蘇等地舉辦個人畫展數十次,為傳統中國寫意花鳥畫的審美做出了意義非凡的探索與創新。直到1999 年4 月,易圖境的個人畫展走進了中國美術館,與中國畫一代大師吳作人的作品同期展出,從此,譽滿京華,名動畫壇。

原中國畫研究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勃舒說:“看了原作,我覺得不得了,他是一個超越。既有傳統,還有現代的東西,把花鳥畫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薛永年說:“這個畫面目強烈,充滿了豐富的對比,他的畫‘蒼如古鐵,燦若明霞’。”

“筆墨當隨時代。”易圖境在耄耋之年的變法取得的新成就,自然確立了他作為當今花鳥畫大師的地位。

再回故鄉感悟自然,百歲又變法

享譽中國美術界,其大寫意花鳥畫作品已經深得五湖四海、萬千百姓的喜愛,可盛名之下,他依然樸實自然如一平凡老人。

“在城市裡,眼睛看到的是屋頂,鼻子聞到的是油煙味,我要回到大自然中去,汲取營養提高自己,我還要把文化藝術從城市發展到鄉村裡來。”抱著這樣的願望,正值盛名的易圖境,毅然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洪江市洗馬鄉花柳坪村。

仲夏六月,花柳坪村的易圖境美術苑,花紅柳綠,草長鶯飛。高齡的易老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大几案上的一幅《吉祥如意》和幾幅山水畫是他近日創作的作品。在他的筆下,狀物若水,自然界中的花草鳥石,經過他的丹青塗抹,無一不生命躍動,激情奔放,給人以視覺的強烈衝擊和心靈的巨大震撼。

“臨近百歲,我的風格又變了。”易老說:“前些年生病後,我的右手使不上勁了,我便用左手畫畫,左手沒有右手靈活,我就探索另一種繪畫風格,這時我的畫作相比以前,有了一股拙味。”

庭院前後,種滿了易老喜愛創作的花草類別,牡丹、荷花、茶花、桂花……易老說,他的畫與別人不同,他是中國畫的印象派,他是通過觀察自然來發揮創作想象,他以“筆底波瀾”表現“胸中豪情”。

中國畫從不被動的描繪生活自然,而是注入了畫家的思想感情,構築了畫家的精神境界。觀易老的作品,均可見強大的生命躍動,鮮活多趣,欣欣向榮,有著氣勢恢宏的精神力量。

“我的計劃是今年出一本山水畫冊,現在已經畫了二十多張了,明年再出一本花鳥畫冊。我每天學習三個鐘頭,上午畫兩個小時,下午再畫兩個小時。”不敢想象,這樣的計劃,來自這位輪椅上,生活完全依賴別人照料的紅衣老者。

老牛明知桑榆晚,不用揚鞭自奮蹄。他秋看魚蟲,春觀草木,年近百歲而筆耕不輟,他把自然賦予的印象,通過手中的畫筆藝術創作,饋贈世人。

“名分來了肯定要走,真正留下了的只有畫本身”

“做一個覺人醒世的畫家。”這是易圖境的座右銘。

源於易圖境在中學作文課時,寫了一篇文章,說想當一名畫家。老師在批語中寫道:“希望你能夠做一個覺人醒世的畫家。”這句話讓他感到畫畫是神聖莊嚴的事業,責任重大。

“作為畫家,我不能閒情逸趣,不能走過去文人的路子,要激發人們對生活的熱愛,積極入世。”易圖境始終認為,藝術是為人民服務的。他的藝術屬於人民,屬於生他養他的土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易圖境在教育工作崗位上,堅守初心,心繫學生,精心傳授。他的學生很多都成為了知名畫家,創造了“懷化美術群體現象”。

“我把我的畫,最好的最大的都送給了學校,這樣後輩就能看到我的畫,學習我的畫,我願意把我的藝術創作,展示給學生,一直流傳下去。”易圖境說。

2008年,懷化學院始建易圖境美術館。建館以來,易圖境已經將他的170幅大寫意花鳥、山水畫精品及20個繪畫瓷瓶無償捐獻給了懷化學院,為我國高等院校的藝術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名分來了肯定要走,真正留下了的只有畫本身。”易圖境常常這樣說,他博大的胸懷與無私的境界讓千千萬萬的人所感動。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懷化市委書記彭國甫在看望易圖境時說:“易老是藝術大師,多年來把武陵山區域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態文化,通過藝術創作達到崇高的藝術境界,影響了中國和世界,影響著一代甚至幾代人,易老非凡的藝術成就和愛祖國、愛人民、精益求精、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深表崇敬、深受教育。”

鑄天地大美和自家大寫意的靈魂,把平凡鋪陳的筆墨渲染成節奏明快的旋律,使美好的自然更為活躍,使中國畫的藝術生命力得以最淋漓盡致的表現。在易圖境老人的筆下,藝術境界、生命境界、人生境界交相輝映,感動了世人,驚豔了時光。(本報記者 李青青 通訊員易 慧姣 盧宗旺)

"

易圖境,字森庭,湖南黔陽縣(今洪江市)人,1921年5月生,著名花鳥畫家。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懷化學院教授,湖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湖南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客座教授,湖南書畫研究院特聘畫師,湖南九歌書畫院院長。

易圖境從事國畫研究創作八十餘年,作品筆墨厚重,質樸自然,情趣萬千。在藝術創作中,大膽嘗試用濃重的色彩表現對象,開創了中國畫焦墨重彩畫風的先河。著名畫家黃永玉、湯文選、李世南、陳白一,美術評論家薛永年、劉勃舒、王魯湘、程大利、周韶華等先生對易圖境的藝術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2014年,易圖境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易圖境》,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其藝術傳略載入《中國美術家人名大辭典》《當代國畫家大辭典》《中國新聞人物》等專業辭典。

焦墨重彩,驚豔了時光——中國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家易圖境其人其畫

易圖境年近百歲依然筆耕不輟。(本報記者 潘雨 攝)

“易圖境為人很老實,但易圖境的畫不老實,雄強蒼古,好得很。”黃永玉如是說。

不少名家曾經這樣描述易圖境作畫,很大很大的墨塊,很粗很粗的墨線,筆勢之猛,扣人心魄。大塊大塊的洋紅,大塊大塊的酞青藍,極強極豔,都用濃濃的墨壓住,調和了冷暖的對抗。墨色交接之處,每每安置著斗大的荷花,墨團之上,再用強豔的石青石綠潑染,重而不板,粗而有韻,強而能和,表現出滿紙熱騰騰、鬧喧喧的,讓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心之和之的生命之歌。

易圖境,人如其名,畫如其名,耕耘畫壇幾十年,力圖意境一輩子。

七十變法,創新焦墨重彩畫風

宋代大詩人陸游有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易圖境在繪畫的道路上,同樣走得紮實而有力。

洪江市雪峰山下美麗的小山村——花柳坪村,是易圖境的故鄉. 喜歡畫畫,還喜歡收藏美術作品的父親影響了易圖境的一生,促使他走上了繪畫藝術之路。易圖境先後就讀於華中高等藝術專科學校和武昌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我國著名畫家陳國釗等前輩藝術家。

“文革”期間,易圖境因家庭成分等原因被罷除了教師公職,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花柳坪。

回鄉的4年裡,易圖境當上了牛倌,一人放12 頭牛,看著青山綠水,他的心情好了起來,他觀察荷葉上跳躍的青蛙、充滿生命力的小雞。他畫速寫、畫老農,他認真觀察身邊的一切。故鄉的山山水水給了他參悟自然,重塑自然的靈感,他說:“我的彩荷,是通過在山上放牛的時候,清晨的時候露水很大,一下子太陽出來了,把山、露水一照,有時照得一片通紅,有時照得一片通藍,這使我懂得了自然的色彩是有變化的,不受固有色的限制。”

幾年後,易圖境畫藝大進。他的作品中有了“牧生”的署名,錢君陶老先生給他刻了一枚文為“老牧童”的閒章,成為他最喜歡的一枚閒章。

改革開放後,他有一種解放的感覺,在繪畫上,他大膽潑墨。他畫過一幅《出籠》,是一群幼雞,雞是不飛的,他的筆下,籠門一開,雞都飛了出來,象徵曾被桎梏的自己有用武之地了,他的畫隨著他的心奔放、自由!

古人作畫一般禁用焦墨與重彩,講究溫潤、文氣與安靜,而易圖境從自然中得到感悟,他在大家忽視的焦墨與重彩上下起了工夫,開始了全面變法,行筆用墨大潑大灑、氣勢磅礴。1993 年,當易圖境71 歲時,第一張焦墨荷花創作了出來。從此,易圖境的作品脫胎換骨,鳳凰涅槃。

易圖境說:“焦墨是一種表現方法,焦墨顯得蒼老,淡墨顯得明亮,這是另一種審美情趣。”他將焦墨重彩、焦墨淡彩、焦墨潑彩表現在荷花上,幾乎隨心所欲,接著,他又推廣到芭蕉、南瓜、花葉上。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易圖境先後在長沙、河南、山東、江蘇等地舉辦個人畫展數十次,為傳統中國寫意花鳥畫的審美做出了意義非凡的探索與創新。直到1999 年4 月,易圖境的個人畫展走進了中國美術館,與中國畫一代大師吳作人的作品同期展出,從此,譽滿京華,名動畫壇。

原中國畫研究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勃舒說:“看了原作,我覺得不得了,他是一個超越。既有傳統,還有現代的東西,把花鳥畫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薛永年說:“這個畫面目強烈,充滿了豐富的對比,他的畫‘蒼如古鐵,燦若明霞’。”

“筆墨當隨時代。”易圖境在耄耋之年的變法取得的新成就,自然確立了他作為當今花鳥畫大師的地位。

再回故鄉感悟自然,百歲又變法

享譽中國美術界,其大寫意花鳥畫作品已經深得五湖四海、萬千百姓的喜愛,可盛名之下,他依然樸實自然如一平凡老人。

“在城市裡,眼睛看到的是屋頂,鼻子聞到的是油煙味,我要回到大自然中去,汲取營養提高自己,我還要把文化藝術從城市發展到鄉村裡來。”抱著這樣的願望,正值盛名的易圖境,毅然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洪江市洗馬鄉花柳坪村。

仲夏六月,花柳坪村的易圖境美術苑,花紅柳綠,草長鶯飛。高齡的易老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大几案上的一幅《吉祥如意》和幾幅山水畫是他近日創作的作品。在他的筆下,狀物若水,自然界中的花草鳥石,經過他的丹青塗抹,無一不生命躍動,激情奔放,給人以視覺的強烈衝擊和心靈的巨大震撼。

“臨近百歲,我的風格又變了。”易老說:“前些年生病後,我的右手使不上勁了,我便用左手畫畫,左手沒有右手靈活,我就探索另一種繪畫風格,這時我的畫作相比以前,有了一股拙味。”

庭院前後,種滿了易老喜愛創作的花草類別,牡丹、荷花、茶花、桂花……易老說,他的畫與別人不同,他是中國畫的印象派,他是通過觀察自然來發揮創作想象,他以“筆底波瀾”表現“胸中豪情”。

中國畫從不被動的描繪生活自然,而是注入了畫家的思想感情,構築了畫家的精神境界。觀易老的作品,均可見強大的生命躍動,鮮活多趣,欣欣向榮,有著氣勢恢宏的精神力量。

“我的計劃是今年出一本山水畫冊,現在已經畫了二十多張了,明年再出一本花鳥畫冊。我每天學習三個鐘頭,上午畫兩個小時,下午再畫兩個小時。”不敢想象,這樣的計劃,來自這位輪椅上,生活完全依賴別人照料的紅衣老者。

老牛明知桑榆晚,不用揚鞭自奮蹄。他秋看魚蟲,春觀草木,年近百歲而筆耕不輟,他把自然賦予的印象,通過手中的畫筆藝術創作,饋贈世人。

“名分來了肯定要走,真正留下了的只有畫本身”

“做一個覺人醒世的畫家。”這是易圖境的座右銘。

源於易圖境在中學作文課時,寫了一篇文章,說想當一名畫家。老師在批語中寫道:“希望你能夠做一個覺人醒世的畫家。”這句話讓他感到畫畫是神聖莊嚴的事業,責任重大。

“作為畫家,我不能閒情逸趣,不能走過去文人的路子,要激發人們對生活的熱愛,積極入世。”易圖境始終認為,藝術是為人民服務的。他的藝術屬於人民,屬於生他養他的土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易圖境在教育工作崗位上,堅守初心,心繫學生,精心傳授。他的學生很多都成為了知名畫家,創造了“懷化美術群體現象”。

“我把我的畫,最好的最大的都送給了學校,這樣後輩就能看到我的畫,學習我的畫,我願意把我的藝術創作,展示給學生,一直流傳下去。”易圖境說。

2008年,懷化學院始建易圖境美術館。建館以來,易圖境已經將他的170幅大寫意花鳥、山水畫精品及20個繪畫瓷瓶無償捐獻給了懷化學院,為我國高等院校的藝術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名分來了肯定要走,真正留下了的只有畫本身。”易圖境常常這樣說,他博大的胸懷與無私的境界讓千千萬萬的人所感動。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懷化市委書記彭國甫在看望易圖境時說:“易老是藝術大師,多年來把武陵山區域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態文化,通過藝術創作達到崇高的藝術境界,影響了中國和世界,影響著一代甚至幾代人,易老非凡的藝術成就和愛祖國、愛人民、精益求精、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深表崇敬、深受教育。”

鑄天地大美和自家大寫意的靈魂,把平凡鋪陳的筆墨渲染成節奏明快的旋律,使美好的自然更為活躍,使中國畫的藝術生命力得以最淋漓盡致的表現。在易圖境老人的筆下,藝術境界、生命境界、人生境界交相輝映,感動了世人,驚豔了時光。(本報記者 李青青 通訊員易 慧姣 盧宗旺)

焦墨重彩,驚豔了時光——中國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家易圖境其人其畫

易圖境作品《香遠益清》。(本報記者 陳甘樂 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