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被指派從中國出差到美國的“老師傅”也要尊重美國。

不僅努力學習英語,還要將所學無私傳授,即便“徒弟”不愛學,“老師傅”也要用谷歌翻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講解。

甚至是貴為董事長曹德旺,也用一個極低的姿態保護美國的虛榮心。

福耀美國的展品展示廳,迎門牆壁之上,副總決定掛上兩塊壁畫,一幅代表美國,一幅代表中國。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被指派從中國出差到美國的“老師傅”也要尊重美國。

不僅努力學習英語,還要將所學無私傳授,即便“徒弟”不愛學,“老師傅”也要用谷歌翻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講解。

甚至是貴為董事長曹德旺,也用一個極低的姿態保護美國的虛榮心。

福耀美國的展品展示廳,迎門牆壁之上,副總決定掛上兩塊壁畫,一幅代表美國,一幅代表中國。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正常的操作,卻被董事長拒絕了。

“入鄉隨俗”,“照顧美國人感受”,讓這家公司福耀美國。

2:這是福耀公司

重新擁有工作,租到自己的公寓,重回三餐溫飽的生活。

被通用拋棄的美國員工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更美好的是中國老闆對他們態度也相當不錯,還答應與他們一起工廠BBQ。

員工老闆其樂融融、準備工作如火如荼,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被指派從中國出差到美國的“老師傅”也要尊重美國。

不僅努力學習英語,還要將所學無私傳授,即便“徒弟”不愛學,“老師傅”也要用谷歌翻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講解。

甚至是貴為董事長曹德旺,也用一個極低的姿態保護美國的虛榮心。

福耀美國的展品展示廳,迎門牆壁之上,副總決定掛上兩塊壁畫,一幅代表美國,一幅代表中國。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正常的操作,卻被董事長拒絕了。

“入鄉隨俗”,“照顧美國人感受”,讓這家公司福耀美國。

2:這是福耀公司

重新擁有工作,租到自己的公寓,重回三餐溫飽的生活。

被通用拋棄的美國員工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更美好的是中國老闆對他們態度也相當不錯,還答應與他們一起工廠BBQ。

員工老闆其樂融融、準備工作如火如荼,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福耀美國開業當天,那場面可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直到當地議員上臺,說出了部分員工的心聲:“建立員工工會,提高員工待遇”。

臺下的美國員工如臨大敵,揚言要將這個議員徹底趕出福耀工廠;中國員工也臉色大變,嚴肅地質疑起美國員工的工作效率。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一向和藹的董事長也盡顯霸道總裁本色:“如果工會進入,我就關閉工廠”。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被指派從中國出差到美國的“老師傅”也要尊重美國。

不僅努力學習英語,還要將所學無私傳授,即便“徒弟”不愛學,“老師傅”也要用谷歌翻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講解。

甚至是貴為董事長曹德旺,也用一個極低的姿態保護美國的虛榮心。

福耀美國的展品展示廳,迎門牆壁之上,副總決定掛上兩塊壁畫,一幅代表美國,一幅代表中國。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正常的操作,卻被董事長拒絕了。

“入鄉隨俗”,“照顧美國人感受”,讓這家公司福耀美國。

2:這是福耀公司

重新擁有工作,租到自己的公寓,重回三餐溫飽的生活。

被通用拋棄的美國員工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更美好的是中國老闆對他們態度也相當不錯,還答應與他們一起工廠BBQ。

員工老闆其樂融融、準備工作如火如荼,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福耀美國開業當天,那場面可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直到當地議員上臺,說出了部分員工的心聲:“建立員工工會,提高員工待遇”。

臺下的美國員工如臨大敵,揚言要將這個議員徹底趕出福耀工廠;中國員工也臉色大變,嚴肅地質疑起美國員工的工作效率。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一向和藹的董事長也盡顯霸道總裁本色:“如果工會進入,我就關閉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議員的煽動,如同亞馬遜流域扇動翅膀的蝴蝶,看似輕輕拂過,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美國員工開始質疑起這份看似還不錯的工作。

此前曾在通用工作的玻璃檢查員,老東家給出的時薪為29美金,福耀給出的只有12.84美金。

以前輕易就可以滿足孩子購買新運動鞋的願望,現在只能無情地“say no”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被指派從中國出差到美國的“老師傅”也要尊重美國。

不僅努力學習英語,還要將所學無私傳授,即便“徒弟”不愛學,“老師傅”也要用谷歌翻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講解。

甚至是貴為董事長曹德旺,也用一個極低的姿態保護美國的虛榮心。

福耀美國的展品展示廳,迎門牆壁之上,副總決定掛上兩塊壁畫,一幅代表美國,一幅代表中國。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正常的操作,卻被董事長拒絕了。

“入鄉隨俗”,“照顧美國人感受”,讓這家公司福耀美國。

2:這是福耀公司

重新擁有工作,租到自己的公寓,重回三餐溫飽的生活。

被通用拋棄的美國員工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更美好的是中國老闆對他們態度也相當不錯,還答應與他們一起工廠BBQ。

員工老闆其樂融融、準備工作如火如荼,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福耀美國開業當天,那場面可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直到當地議員上臺,說出了部分員工的心聲:“建立員工工會,提高員工待遇”。

臺下的美國員工如臨大敵,揚言要將這個議員徹底趕出福耀工廠;中國員工也臉色大變,嚴肅地質疑起美國員工的工作效率。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一向和藹的董事長也盡顯霸道總裁本色:“如果工會進入,我就關閉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議員的煽動,如同亞馬遜流域扇動翅膀的蝴蝶,看似輕輕拂過,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美國員工開始質疑起這份看似還不錯的工作。

此前曾在通用工作的玻璃檢查員,老東家給出的時薪為29美金,福耀給出的只有12.84美金。

以前輕易就可以滿足孩子購買新運動鞋的願望,現在只能無情地“say no”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畢竟老東家拋棄了自己,為了生活,多數美國員工能夠接受不符合美國標準的工資水準。

但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中國企業對於員工安全、環保、員工待遇方面的忽視。

為了擴大生產場地,公司決定將員工休息區改建為新的廠房,強勢的美國員工立刻火了。

工廠的多項安全指標也不盡如人心,未達到北美工會標準,甚至導致某位員工經歷了職業安全事故。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被指派從中國出差到美國的“老師傅”也要尊重美國。

不僅努力學習英語,還要將所學無私傳授,即便“徒弟”不愛學,“老師傅”也要用谷歌翻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講解。

甚至是貴為董事長曹德旺,也用一個極低的姿態保護美國的虛榮心。

福耀美國的展品展示廳,迎門牆壁之上,副總決定掛上兩塊壁畫,一幅代表美國,一幅代表中國。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正常的操作,卻被董事長拒絕了。

“入鄉隨俗”,“照顧美國人感受”,讓這家公司福耀美國。

2:這是福耀公司

重新擁有工作,租到自己的公寓,重回三餐溫飽的生活。

被通用拋棄的美國員工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更美好的是中國老闆對他們態度也相當不錯,還答應與他們一起工廠BBQ。

員工老闆其樂融融、準備工作如火如荼,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福耀美國開業當天,那場面可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直到當地議員上臺,說出了部分員工的心聲:“建立員工工會,提高員工待遇”。

臺下的美國員工如臨大敵,揚言要將這個議員徹底趕出福耀工廠;中國員工也臉色大變,嚴肅地質疑起美國員工的工作效率。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一向和藹的董事長也盡顯霸道總裁本色:“如果工會進入,我就關閉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議員的煽動,如同亞馬遜流域扇動翅膀的蝴蝶,看似輕輕拂過,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美國員工開始質疑起這份看似還不錯的工作。

此前曾在通用工作的玻璃檢查員,老東家給出的時薪為29美金,福耀給出的只有12.84美金。

以前輕易就可以滿足孩子購買新運動鞋的願望,現在只能無情地“say no”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畢竟老東家拋棄了自己,為了生活,多數美國員工能夠接受不符合美國標準的工資水準。

但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中國企業對於員工安全、環保、員工待遇方面的忽視。

為了擴大生產場地,公司決定將員工休息區改建為新的廠房,強勢的美國員工立刻火了。

工廠的多項安全指標也不盡如人心,未達到北美工會標準,甚至導致某位員工經歷了職業安全事故。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看似雙贏局面,美國員工卻提心吊膽,害怕有一天被不通“情理”的中國公司裁掉。

原來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

通用真的走了,而福耀只想使用通用的廠房,並不想成為下一個通用。

3:美國員工VS中國企業

“工人運動建立起了美國,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當地議會廳內,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一番慷慨陳詞之後,美國員工決定開始對抗福耀。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被指派從中國出差到美國的“老師傅”也要尊重美國。

不僅努力學習英語,還要將所學無私傳授,即便“徒弟”不愛學,“老師傅”也要用谷歌翻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講解。

甚至是貴為董事長曹德旺,也用一個極低的姿態保護美國的虛榮心。

福耀美國的展品展示廳,迎門牆壁之上,副總決定掛上兩塊壁畫,一幅代表美國,一幅代表中國。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正常的操作,卻被董事長拒絕了。

“入鄉隨俗”,“照顧美國人感受”,讓這家公司福耀美國。

2:這是福耀公司

重新擁有工作,租到自己的公寓,重回三餐溫飽的生活。

被通用拋棄的美國員工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更美好的是中國老闆對他們態度也相當不錯,還答應與他們一起工廠BBQ。

員工老闆其樂融融、準備工作如火如荼,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福耀美國開業當天,那場面可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直到當地議員上臺,說出了部分員工的心聲:“建立員工工會,提高員工待遇”。

臺下的美國員工如臨大敵,揚言要將這個議員徹底趕出福耀工廠;中國員工也臉色大變,嚴肅地質疑起美國員工的工作效率。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一向和藹的董事長也盡顯霸道總裁本色:“如果工會進入,我就關閉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議員的煽動,如同亞馬遜流域扇動翅膀的蝴蝶,看似輕輕拂過,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美國員工開始質疑起這份看似還不錯的工作。

此前曾在通用工作的玻璃檢查員,老東家給出的時薪為29美金,福耀給出的只有12.84美金。

以前輕易就可以滿足孩子購買新運動鞋的願望,現在只能無情地“say no”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畢竟老東家拋棄了自己,為了生活,多數美國員工能夠接受不符合美國標準的工資水準。

但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中國企業對於員工安全、環保、員工待遇方面的忽視。

為了擴大生產場地,公司決定將員工休息區改建為新的廠房,強勢的美國員工立刻火了。

工廠的多項安全指標也不盡如人心,未達到北美工會標準,甚至導致某位員工經歷了職業安全事故。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看似雙贏局面,美國員工卻提心吊膽,害怕有一天被不通“情理”的中國公司裁掉。

原來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

通用真的走了,而福耀只想使用通用的廠房,並不想成為下一個通用。

3:美國員工VS中國企業

“工人運動建立起了美國,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當地議會廳內,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一番慷慨陳詞之後,美國員工決定開始對抗福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指導下,美國員工開始了艱苦的鬥爭。

用“YES”背心代替工裝,在廠房內宣講;站在公司門口,鼓動同事;馬路旁,舉著牌子,高喊口號。

但這些美國工人在無數次實踐中鍛煉出的“神技能”,面對中國企業時,卻失效了。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被指派從中國出差到美國的“老師傅”也要尊重美國。

不僅努力學習英語,還要將所學無私傳授,即便“徒弟”不愛學,“老師傅”也要用谷歌翻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講解。

甚至是貴為董事長曹德旺,也用一個極低的姿態保護美國的虛榮心。

福耀美國的展品展示廳,迎門牆壁之上,副總決定掛上兩塊壁畫,一幅代表美國,一幅代表中國。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正常的操作,卻被董事長拒絕了。

“入鄉隨俗”,“照顧美國人感受”,讓這家公司福耀美國。

2:這是福耀公司

重新擁有工作,租到自己的公寓,重回三餐溫飽的生活。

被通用拋棄的美國員工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更美好的是中國老闆對他們態度也相當不錯,還答應與他們一起工廠BBQ。

員工老闆其樂融融、準備工作如火如荼,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福耀美國開業當天,那場面可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直到當地議員上臺,說出了部分員工的心聲:“建立員工工會,提高員工待遇”。

臺下的美國員工如臨大敵,揚言要將這個議員徹底趕出福耀工廠;中國員工也臉色大變,嚴肅地質疑起美國員工的工作效率。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一向和藹的董事長也盡顯霸道總裁本色:“如果工會進入,我就關閉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議員的煽動,如同亞馬遜流域扇動翅膀的蝴蝶,看似輕輕拂過,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美國員工開始質疑起這份看似還不錯的工作。

此前曾在通用工作的玻璃檢查員,老東家給出的時薪為29美金,福耀給出的只有12.84美金。

以前輕易就可以滿足孩子購買新運動鞋的願望,現在只能無情地“say no”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畢竟老東家拋棄了自己,為了生活,多數美國員工能夠接受不符合美國標準的工資水準。

但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中國企業對於員工安全、環保、員工待遇方面的忽視。

為了擴大生產場地,公司決定將員工休息區改建為新的廠房,強勢的美國員工立刻火了。

工廠的多項安全指標也不盡如人心,未達到北美工會標準,甚至導致某位員工經歷了職業安全事故。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看似雙贏局面,美國員工卻提心吊膽,害怕有一天被不通“情理”的中國公司裁掉。

原來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

通用真的走了,而福耀只想使用通用的廠房,並不想成為下一個通用。

3:美國員工VS中國企業

“工人運動建立起了美國,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當地議會廳內,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一番慷慨陳詞之後,美國員工決定開始對抗福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指導下,美國員工開始了艱苦的鬥爭。

用“YES”背心代替工裝,在廠房內宣講;站在公司門口,鼓動同事;馬路旁,舉著牌子,高喊口號。

但這些美國工人在無數次實踐中鍛煉出的“神技能”,面對中國企業時,卻失效了。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應對危機的第一步,福耀集團裁掉了北美公司的整個管理層,換成了清一水的自己人。

新公司新氣象,新老闆一上任,就大筆一揮,為每個員工加薪2美元。

並且許下承諾,只要績效達標、表現好的員工,將有機會前往上海“團建旅遊”,享受五星級酒店的頂級服務,在屋頂泳池盡享陽光SPA。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被指派從中國出差到美國的“老師傅”也要尊重美國。

不僅努力學習英語,還要將所學無私傳授,即便“徒弟”不愛學,“老師傅”也要用谷歌翻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講解。

甚至是貴為董事長曹德旺,也用一個極低的姿態保護美國的虛榮心。

福耀美國的展品展示廳,迎門牆壁之上,副總決定掛上兩塊壁畫,一幅代表美國,一幅代表中國。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正常的操作,卻被董事長拒絕了。

“入鄉隨俗”,“照顧美國人感受”,讓這家公司福耀美國。

2:這是福耀公司

重新擁有工作,租到自己的公寓,重回三餐溫飽的生活。

被通用拋棄的美國員工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更美好的是中國老闆對他們態度也相當不錯,還答應與他們一起工廠BBQ。

員工老闆其樂融融、準備工作如火如荼,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福耀美國開業當天,那場面可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直到當地議員上臺,說出了部分員工的心聲:“建立員工工會,提高員工待遇”。

臺下的美國員工如臨大敵,揚言要將這個議員徹底趕出福耀工廠;中國員工也臉色大變,嚴肅地質疑起美國員工的工作效率。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一向和藹的董事長也盡顯霸道總裁本色:“如果工會進入,我就關閉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議員的煽動,如同亞馬遜流域扇動翅膀的蝴蝶,看似輕輕拂過,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美國員工開始質疑起這份看似還不錯的工作。

此前曾在通用工作的玻璃檢查員,老東家給出的時薪為29美金,福耀給出的只有12.84美金。

以前輕易就可以滿足孩子購買新運動鞋的願望,現在只能無情地“say no”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畢竟老東家拋棄了自己,為了生活,多數美國員工能夠接受不符合美國標準的工資水準。

但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中國企業對於員工安全、環保、員工待遇方面的忽視。

為了擴大生產場地,公司決定將員工休息區改建為新的廠房,強勢的美國員工立刻火了。

工廠的多項安全指標也不盡如人心,未達到北美工會標準,甚至導致某位員工經歷了職業安全事故。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看似雙贏局面,美國員工卻提心吊膽,害怕有一天被不通“情理”的中國公司裁掉。

原來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

通用真的走了,而福耀只想使用通用的廠房,並不想成為下一個通用。

3:美國員工VS中國企業

“工人運動建立起了美國,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當地議會廳內,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一番慷慨陳詞之後,美國員工決定開始對抗福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指導下,美國員工開始了艱苦的鬥爭。

用“YES”背心代替工裝,在廠房內宣講;站在公司門口,鼓動同事;馬路旁,舉著牌子,高喊口號。

但這些美國工人在無數次實踐中鍛煉出的“神技能”,面對中國企業時,卻失效了。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應對危機的第一步,福耀集團裁掉了北美公司的整個管理層,換成了清一水的自己人。

新公司新氣象,新老闆一上任,就大筆一揮,為每個員工加薪2美元。

並且許下承諾,只要績效達標、表現好的員工,將有機會前往上海“團建旅遊”,享受五星級酒店的頂級服務,在屋頂泳池盡享陽光SPA。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軟工作做足了,硬手段也不含糊。

福耀美國花費100萬美金聘請了專業的反工會諮詢機構,與工會組織者展開鬥爭,進行反制。

工作時間之外,對員工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

工作廠房之內,用大字標語講明其中的利害衝突,告誡員工“Vote No”;

公司監控室內,中國員工悄悄記錄鬧事者名單,並藉機將他們送出公司。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被指派從中國出差到美國的“老師傅”也要尊重美國。

不僅努力學習英語,還要將所學無私傳授,即便“徒弟”不愛學,“老師傅”也要用谷歌翻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講解。

甚至是貴為董事長曹德旺,也用一個極低的姿態保護美國的虛榮心。

福耀美國的展品展示廳,迎門牆壁之上,副總決定掛上兩塊壁畫,一幅代表美國,一幅代表中國。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正常的操作,卻被董事長拒絕了。

“入鄉隨俗”,“照顧美國人感受”,讓這家公司福耀美國。

2:這是福耀公司

重新擁有工作,租到自己的公寓,重回三餐溫飽的生活。

被通用拋棄的美國員工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更美好的是中國老闆對他們態度也相當不錯,還答應與他們一起工廠BBQ。

員工老闆其樂融融、準備工作如火如荼,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福耀美國開業當天,那場面可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直到當地議員上臺,說出了部分員工的心聲:“建立員工工會,提高員工待遇”。

臺下的美國員工如臨大敵,揚言要將這個議員徹底趕出福耀工廠;中國員工也臉色大變,嚴肅地質疑起美國員工的工作效率。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一向和藹的董事長也盡顯霸道總裁本色:“如果工會進入,我就關閉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議員的煽動,如同亞馬遜流域扇動翅膀的蝴蝶,看似輕輕拂過,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美國員工開始質疑起這份看似還不錯的工作。

此前曾在通用工作的玻璃檢查員,老東家給出的時薪為29美金,福耀給出的只有12.84美金。

以前輕易就可以滿足孩子購買新運動鞋的願望,現在只能無情地“say no”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畢竟老東家拋棄了自己,為了生活,多數美國員工能夠接受不符合美國標準的工資水準。

但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中國企業對於員工安全、環保、員工待遇方面的忽視。

為了擴大生產場地,公司決定將員工休息區改建為新的廠房,強勢的美國員工立刻火了。

工廠的多項安全指標也不盡如人心,未達到北美工會標準,甚至導致某位員工經歷了職業安全事故。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看似雙贏局面,美國員工卻提心吊膽,害怕有一天被不通“情理”的中國公司裁掉。

原來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

通用真的走了,而福耀只想使用通用的廠房,並不想成為下一個通用。

3:美國員工VS中國企業

“工人運動建立起了美國,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當地議會廳內,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一番慷慨陳詞之後,美國員工決定開始對抗福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指導下,美國員工開始了艱苦的鬥爭。

用“YES”背心代替工裝,在廠房內宣講;站在公司門口,鼓動同事;馬路旁,舉著牌子,高喊口號。

但這些美國工人在無數次實踐中鍛煉出的“神技能”,面對中國企業時,卻失效了。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應對危機的第一步,福耀集團裁掉了北美公司的整個管理層,換成了清一水的自己人。

新公司新氣象,新老闆一上任,就大筆一揮,為每個員工加薪2美元。

並且許下承諾,只要績效達標、表現好的員工,將有機會前往上海“團建旅遊”,享受五星級酒店的頂級服務,在屋頂泳池盡享陽光SPA。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軟工作做足了,硬手段也不含糊。

福耀美國花費100萬美金聘請了專業的反工會諮詢機構,與工會組織者展開鬥爭,進行反制。

工作時間之外,對員工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

工作廠房之內,用大字標語講明其中的利害衝突,告誡員工“Vote No”;

公司監控室內,中國員工悄悄記錄鬧事者名單,並藉機將他們送出公司。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一場在美國企業界看似尋常的“YES”or“NO”

演變為一場中國工廠與美國員工之間的博弈,演變為中美兩種文化之間的摩擦與交融。

2017年11月9日,萬眾矚目下,福耀美國的工會投票結束。

444票支持,868票反對,員工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被指派從中國出差到美國的“老師傅”也要尊重美國。

不僅努力學習英語,還要將所學無私傳授,即便“徒弟”不愛學,“老師傅”也要用谷歌翻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講解。

甚至是貴為董事長曹德旺,也用一個極低的姿態保護美國的虛榮心。

福耀美國的展品展示廳,迎門牆壁之上,副總決定掛上兩塊壁畫,一幅代表美國,一幅代表中國。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正常的操作,卻被董事長拒絕了。

“入鄉隨俗”,“照顧美國人感受”,讓這家公司福耀美國。

2:這是福耀公司

重新擁有工作,租到自己的公寓,重回三餐溫飽的生活。

被通用拋棄的美國員工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更美好的是中國老闆對他們態度也相當不錯,還答應與他們一起工廠BBQ。

員工老闆其樂融融、準備工作如火如荼,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福耀美國開業當天,那場面可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直到當地議員上臺,說出了部分員工的心聲:“建立員工工會,提高員工待遇”。

臺下的美國員工如臨大敵,揚言要將這個議員徹底趕出福耀工廠;中國員工也臉色大變,嚴肅地質疑起美國員工的工作效率。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一向和藹的董事長也盡顯霸道總裁本色:“如果工會進入,我就關閉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議員的煽動,如同亞馬遜流域扇動翅膀的蝴蝶,看似輕輕拂過,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美國員工開始質疑起這份看似還不錯的工作。

此前曾在通用工作的玻璃檢查員,老東家給出的時薪為29美金,福耀給出的只有12.84美金。

以前輕易就可以滿足孩子購買新運動鞋的願望,現在只能無情地“say no”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畢竟老東家拋棄了自己,為了生活,多數美國員工能夠接受不符合美國標準的工資水準。

但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中國企業對於員工安全、環保、員工待遇方面的忽視。

為了擴大生產場地,公司決定將員工休息區改建為新的廠房,強勢的美國員工立刻火了。

工廠的多項安全指標也不盡如人心,未達到北美工會標準,甚至導致某位員工經歷了職業安全事故。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看似雙贏局面,美國員工卻提心吊膽,害怕有一天被不通“情理”的中國公司裁掉。

原來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

通用真的走了,而福耀只想使用通用的廠房,並不想成為下一個通用。

3:美國員工VS中國企業

“工人運動建立起了美國,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當地議會廳內,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一番慷慨陳詞之後,美國員工決定開始對抗福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指導下,美國員工開始了艱苦的鬥爭。

用“YES”背心代替工裝,在廠房內宣講;站在公司門口,鼓動同事;馬路旁,舉著牌子,高喊口號。

但這些美國工人在無數次實踐中鍛煉出的“神技能”,面對中國企業時,卻失效了。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應對危機的第一步,福耀集團裁掉了北美公司的整個管理層,換成了清一水的自己人。

新公司新氣象,新老闆一上任,就大筆一揮,為每個員工加薪2美元。

並且許下承諾,只要績效達標、表現好的員工,將有機會前往上海“團建旅遊”,享受五星級酒店的頂級服務,在屋頂泳池盡享陽光SPA。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軟工作做足了,硬手段也不含糊。

福耀美國花費100萬美金聘請了專業的反工會諮詢機構,與工會組織者展開鬥爭,進行反制。

工作時間之外,對員工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

工作廠房之內,用大字標語講明其中的利害衝突,告誡員工“Vote No”;

公司監控室內,中國員工悄悄記錄鬧事者名單,並藉機將他們送出公司。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一場在美國企業界看似尋常的“YES”or“NO”

演變為一場中國工廠與美國員工之間的博弈,演變為中美兩種文化之間的摩擦與交融。

2017年11月9日,萬眾矚目下,福耀美國的工會投票結束。

444票支持,868票反對,員工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工廠”又回到了福耀手中,又回到了中國手中,又回到了最初的如火如荼

可它再也回不到曾經一團和睦的樣子。

4:跨越大洋的共情

不同的立場與角度,加之社會生活中的事物本就具有兩面性、甚至多面性,這導致中國與外國紀錄片經常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狀況。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被指派從中國出差到美國的“老師傅”也要尊重美國。

不僅努力學習英語,還要將所學無私傳授,即便“徒弟”不愛學,“老師傅”也要用谷歌翻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講解。

甚至是貴為董事長曹德旺,也用一個極低的姿態保護美國的虛榮心。

福耀美國的展品展示廳,迎門牆壁之上,副總決定掛上兩塊壁畫,一幅代表美國,一幅代表中國。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正常的操作,卻被董事長拒絕了。

“入鄉隨俗”,“照顧美國人感受”,讓這家公司福耀美國。

2:這是福耀公司

重新擁有工作,租到自己的公寓,重回三餐溫飽的生活。

被通用拋棄的美國員工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更美好的是中國老闆對他們態度也相當不錯,還答應與他們一起工廠BBQ。

員工老闆其樂融融、準備工作如火如荼,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福耀美國開業當天,那場面可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直到當地議員上臺,說出了部分員工的心聲:“建立員工工會,提高員工待遇”。

臺下的美國員工如臨大敵,揚言要將這個議員徹底趕出福耀工廠;中國員工也臉色大變,嚴肅地質疑起美國員工的工作效率。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一向和藹的董事長也盡顯霸道總裁本色:“如果工會進入,我就關閉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議員的煽動,如同亞馬遜流域扇動翅膀的蝴蝶,看似輕輕拂過,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美國員工開始質疑起這份看似還不錯的工作。

此前曾在通用工作的玻璃檢查員,老東家給出的時薪為29美金,福耀給出的只有12.84美金。

以前輕易就可以滿足孩子購買新運動鞋的願望,現在只能無情地“say no”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畢竟老東家拋棄了自己,為了生活,多數美國員工能夠接受不符合美國標準的工資水準。

但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中國企業對於員工安全、環保、員工待遇方面的忽視。

為了擴大生產場地,公司決定將員工休息區改建為新的廠房,強勢的美國員工立刻火了。

工廠的多項安全指標也不盡如人心,未達到北美工會標準,甚至導致某位員工經歷了職業安全事故。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看似雙贏局面,美國員工卻提心吊膽,害怕有一天被不通“情理”的中國公司裁掉。

原來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

通用真的走了,而福耀只想使用通用的廠房,並不想成為下一個通用。

3:美國員工VS中國企業

“工人運動建立起了美國,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當地議會廳內,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一番慷慨陳詞之後,美國員工決定開始對抗福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指導下,美國員工開始了艱苦的鬥爭。

用“YES”背心代替工裝,在廠房內宣講;站在公司門口,鼓動同事;馬路旁,舉著牌子,高喊口號。

但這些美國工人在無數次實踐中鍛煉出的“神技能”,面對中國企業時,卻失效了。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應對危機的第一步,福耀集團裁掉了北美公司的整個管理層,換成了清一水的自己人。

新公司新氣象,新老闆一上任,就大筆一揮,為每個員工加薪2美元。

並且許下承諾,只要績效達標、表現好的員工,將有機會前往上海“團建旅遊”,享受五星級酒店的頂級服務,在屋頂泳池盡享陽光SPA。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軟工作做足了,硬手段也不含糊。

福耀美國花費100萬美金聘請了專業的反工會諮詢機構,與工會組織者展開鬥爭,進行反制。

工作時間之外,對員工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

工作廠房之內,用大字標語講明其中的利害衝突,告誡員工“Vote No”;

公司監控室內,中國員工悄悄記錄鬧事者名單,並藉機將他們送出公司。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一場在美國企業界看似尋常的“YES”or“NO”

演變為一場中國工廠與美國員工之間的博弈,演變為中美兩種文化之間的摩擦與交融。

2017年11月9日,萬眾矚目下,福耀美國的工會投票結束。

444票支持,868票反對,員工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工廠”又回到了福耀手中,又回到了中國手中,又回到了最初的如火如荼

可它再也回不到曾經一團和睦的樣子。

4:跨越大洋的共情

不同的立場與角度,加之社會生活中的事物本就具有兩面性、甚至多面性,這導致中國與外國紀錄片經常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狀況。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工廠》巧妙地抹平了這個差別,並有意識地躲開了對事物的直接評價。

它給予中國企業與美國員工同等的機會闡明自己的立場,描述自己的觀點,並且努力在視聽語言上達成勢均力敵。

既沒有高舉權利大棒,也沒有試圖美化矛盾。

美國員工失去了創造工會的機會,卻仍舊敢去追求美國夢,追求更好工作環境的權利;中國企業贏得了管理權,卻失去了民心,沒能實現自己當初建立“一家美國”公司的願望,而其治下的中國員工權利更遠比不上美國員工。

有輸有贏,各打五十大板,最終的判斷權交給觀眾。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被指派從中國出差到美國的“老師傅”也要尊重美國。

不僅努力學習英語,還要將所學無私傳授,即便“徒弟”不愛學,“老師傅”也要用谷歌翻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講解。

甚至是貴為董事長曹德旺,也用一個極低的姿態保護美國的虛榮心。

福耀美國的展品展示廳,迎門牆壁之上,副總決定掛上兩塊壁畫,一幅代表美國,一幅代表中國。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正常的操作,卻被董事長拒絕了。

“入鄉隨俗”,“照顧美國人感受”,讓這家公司福耀美國。

2:這是福耀公司

重新擁有工作,租到自己的公寓,重回三餐溫飽的生活。

被通用拋棄的美國員工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更美好的是中國老闆對他們態度也相當不錯,還答應與他們一起工廠BBQ。

員工老闆其樂融融、準備工作如火如荼,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福耀美國開業當天,那場面可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直到當地議員上臺,說出了部分員工的心聲:“建立員工工會,提高員工待遇”。

臺下的美國員工如臨大敵,揚言要將這個議員徹底趕出福耀工廠;中國員工也臉色大變,嚴肅地質疑起美國員工的工作效率。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一向和藹的董事長也盡顯霸道總裁本色:“如果工會進入,我就關閉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議員的煽動,如同亞馬遜流域扇動翅膀的蝴蝶,看似輕輕拂過,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美國員工開始質疑起這份看似還不錯的工作。

此前曾在通用工作的玻璃檢查員,老東家給出的時薪為29美金,福耀給出的只有12.84美金。

以前輕易就可以滿足孩子購買新運動鞋的願望,現在只能無情地“say no”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畢竟老東家拋棄了自己,為了生活,多數美國員工能夠接受不符合美國標準的工資水準。

但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中國企業對於員工安全、環保、員工待遇方面的忽視。

為了擴大生產場地,公司決定將員工休息區改建為新的廠房,強勢的美國員工立刻火了。

工廠的多項安全指標也不盡如人心,未達到北美工會標準,甚至導致某位員工經歷了職業安全事故。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看似雙贏局面,美國員工卻提心吊膽,害怕有一天被不通“情理”的中國公司裁掉。

原來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

通用真的走了,而福耀只想使用通用的廠房,並不想成為下一個通用。

3:美國員工VS中國企業

“工人運動建立起了美國,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當地議會廳內,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一番慷慨陳詞之後,美國員工決定開始對抗福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指導下,美國員工開始了艱苦的鬥爭。

用“YES”背心代替工裝,在廠房內宣講;站在公司門口,鼓動同事;馬路旁,舉著牌子,高喊口號。

但這些美國工人在無數次實踐中鍛煉出的“神技能”,面對中國企業時,卻失效了。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應對危機的第一步,福耀集團裁掉了北美公司的整個管理層,換成了清一水的自己人。

新公司新氣象,新老闆一上任,就大筆一揮,為每個員工加薪2美元。

並且許下承諾,只要績效達標、表現好的員工,將有機會前往上海“團建旅遊”,享受五星級酒店的頂級服務,在屋頂泳池盡享陽光SPA。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軟工作做足了,硬手段也不含糊。

福耀美國花費100萬美金聘請了專業的反工會諮詢機構,與工會組織者展開鬥爭,進行反制。

工作時間之外,對員工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

工作廠房之內,用大字標語講明其中的利害衝突,告誡員工“Vote No”;

公司監控室內,中國員工悄悄記錄鬧事者名單,並藉機將他們送出公司。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一場在美國企業界看似尋常的“YES”or“NO”

演變為一場中國工廠與美國員工之間的博弈,演變為中美兩種文化之間的摩擦與交融。

2017年11月9日,萬眾矚目下,福耀美國的工會投票結束。

444票支持,868票反對,員工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工廠”又回到了福耀手中,又回到了中國手中,又回到了最初的如火如荼

可它再也回不到曾經一團和睦的樣子。

4:跨越大洋的共情

不同的立場與角度,加之社會生活中的事物本就具有兩面性、甚至多面性,這導致中國與外國紀錄片經常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狀況。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工廠》巧妙地抹平了這個差別,並有意識地躲開了對事物的直接評價。

它給予中國企業與美國員工同等的機會闡明自己的立場,描述自己的觀點,並且努力在視聽語言上達成勢均力敵。

既沒有高舉權利大棒,也沒有試圖美化矛盾。

美國員工失去了創造工會的機會,卻仍舊敢去追求美國夢,追求更好工作環境的權利;中國企業贏得了管理權,卻失去了民心,沒能實現自己當初建立“一家美國”公司的願望,而其治下的中國員工權利更遠比不上美國員工。

有輸有贏,各打五十大板,最終的判斷權交給觀眾。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雞賊”的平衡一直持續到影片末尾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出場。

1960年,年僅14歲的曹德旺被迫輟學。

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當地年年虧損的鄉鎮企業。

1987年,福耀玻璃有限公司成立。

2019年,福耀玻璃已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玻璃生產商,成為中國500強企業。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被指派從中國出差到美國的“老師傅”也要尊重美國。

不僅努力學習英語,還要將所學無私傳授,即便“徒弟”不愛學,“老師傅”也要用谷歌翻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講解。

甚至是貴為董事長曹德旺,也用一個極低的姿態保護美國的虛榮心。

福耀美國的展品展示廳,迎門牆壁之上,副總決定掛上兩塊壁畫,一幅代表美國,一幅代表中國。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正常的操作,卻被董事長拒絕了。

“入鄉隨俗”,“照顧美國人感受”,讓這家公司福耀美國。

2:這是福耀公司

重新擁有工作,租到自己的公寓,重回三餐溫飽的生活。

被通用拋棄的美國員工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更美好的是中國老闆對他們態度也相當不錯,還答應與他們一起工廠BBQ。

員工老闆其樂融融、準備工作如火如荼,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福耀美國開業當天,那場面可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直到當地議員上臺,說出了部分員工的心聲:“建立員工工會,提高員工待遇”。

臺下的美國員工如臨大敵,揚言要將這個議員徹底趕出福耀工廠;中國員工也臉色大變,嚴肅地質疑起美國員工的工作效率。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一向和藹的董事長也盡顯霸道總裁本色:“如果工會進入,我就關閉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議員的煽動,如同亞馬遜流域扇動翅膀的蝴蝶,看似輕輕拂過,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美國員工開始質疑起這份看似還不錯的工作。

此前曾在通用工作的玻璃檢查員,老東家給出的時薪為29美金,福耀給出的只有12.84美金。

以前輕易就可以滿足孩子購買新運動鞋的願望,現在只能無情地“say no”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畢竟老東家拋棄了自己,為了生活,多數美國員工能夠接受不符合美國標準的工資水準。

但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中國企業對於員工安全、環保、員工待遇方面的忽視。

為了擴大生產場地,公司決定將員工休息區改建為新的廠房,強勢的美國員工立刻火了。

工廠的多項安全指標也不盡如人心,未達到北美工會標準,甚至導致某位員工經歷了職業安全事故。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看似雙贏局面,美國員工卻提心吊膽,害怕有一天被不通“情理”的中國公司裁掉。

原來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

通用真的走了,而福耀只想使用通用的廠房,並不想成為下一個通用。

3:美國員工VS中國企業

“工人運動建立起了美國,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當地議會廳內,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一番慷慨陳詞之後,美國員工決定開始對抗福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指導下,美國員工開始了艱苦的鬥爭。

用“YES”背心代替工裝,在廠房內宣講;站在公司門口,鼓動同事;馬路旁,舉著牌子,高喊口號。

但這些美國工人在無數次實踐中鍛煉出的“神技能”,面對中國企業時,卻失效了。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應對危機的第一步,福耀集團裁掉了北美公司的整個管理層,換成了清一水的自己人。

新公司新氣象,新老闆一上任,就大筆一揮,為每個員工加薪2美元。

並且許下承諾,只要績效達標、表現好的員工,將有機會前往上海“團建旅遊”,享受五星級酒店的頂級服務,在屋頂泳池盡享陽光SPA。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軟工作做足了,硬手段也不含糊。

福耀美國花費100萬美金聘請了專業的反工會諮詢機構,與工會組織者展開鬥爭,進行反制。

工作時間之外,對員工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

工作廠房之內,用大字標語講明其中的利害衝突,告誡員工“Vote No”;

公司監控室內,中國員工悄悄記錄鬧事者名單,並藉機將他們送出公司。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一場在美國企業界看似尋常的“YES”or“NO”

演變為一場中國工廠與美國員工之間的博弈,演變為中美兩種文化之間的摩擦與交融。

2017年11月9日,萬眾矚目下,福耀美國的工會投票結束。

444票支持,868票反對,員工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工廠”又回到了福耀手中,又回到了中國手中,又回到了最初的如火如荼

可它再也回不到曾經一團和睦的樣子。

4:跨越大洋的共情

不同的立場與角度,加之社會生活中的事物本就具有兩面性、甚至多面性,這導致中國與外國紀錄片經常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狀況。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工廠》巧妙地抹平了這個差別,並有意識地躲開了對事物的直接評價。

它給予中國企業與美國員工同等的機會闡明自己的立場,描述自己的觀點,並且努力在視聽語言上達成勢均力敵。

既沒有高舉權利大棒,也沒有試圖美化矛盾。

美國員工失去了創造工會的機會,卻仍舊敢去追求美國夢,追求更好工作環境的權利;中國企業贏得了管理權,卻失去了民心,沒能實現自己當初建立“一家美國”公司的願望,而其治下的中國員工權利更遠比不上美國員工。

有輸有贏,各打五十大板,最終的判斷權交給觀眾。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雞賊”的平衡一直持續到影片末尾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出場。

1960年,年僅14歲的曹德旺被迫輟學。

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當地年年虧損的鄉鎮企業。

1987年,福耀玻璃有限公司成立。

2019年,福耀玻璃已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玻璃生產商,成為中國500強企業。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會投票失敗、工廠開始盈利,作為最大受益者曹德旺不僅沒有表現出該有的喜悅,反而顯示出一種難以描述的悲傷

在落後生活中,他創造了財富,獲得了快樂;但在富足的生活中,他迷茫,不幸福,一種莫名的失落感。

拼命經營,努力蓋工廠,創造新財富。

但財富卻沒能幫助員工真正幸福,也沒能實現福耀美國員工的美好願望。

"

大片開會的暑期檔,有一個好牌面太重要了。

有好牌面,才能保證有好排片,有好排片才可能有人看,有人看才可能有票房,有票房才能保證電影成功。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那什麼樣的陣容才能讓一部電影有牌面呢?

是中俄合拍、成龍大戰施瓦辛格,是投資三億、耗時五年、超級偶像領銜,還是死磕五年、成就華語之光。

NO,NO,NO。

誠然它們足夠優秀、足夠大牌,但卻不夠挖藕(wow),不夠奧瑟姆(awesome),總之不夠有牌面。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投資、出品,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參演,制霸美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友情客串,中美兩國千餘名藍領工人本色出演。

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觀眾的熱議

官媒發聲點贊,大V傾情推薦,一向嚴苛的豆瓣、IMDB也都給出了8.5、7.6的高分。

八月末,暑期檔最有牌面的超級大片上線網飛。

《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特殊背景之下,一部由美國前總統出品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疆擴土的紀錄片能夠上線,就具有了某些特殊意義。

更絕的是,影片不僅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還收到來自太平洋彼岸觀眾的如潮好評。

1:一間美國工廠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眾多美國製造企業開始逃亡美國,將工廠搬往人力成本、稅務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

以通用公司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大量關閉本土的工廠。

工人被迫下崗,政府沒有稅收,曾經繁華的代頓市工業園也變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只剩鏽跡斑斑的大鐵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直到2015年,救世主出現了。

中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商福耀集團決定接手通用位於代頓市的工廠,並且吸納當地工人作為新員工,向當地提供數千個工作崗位。

工人有了工作,政府有了稅收,福耀走向北美。

以前只能發生在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雙贏”,被福耀成功再現,但接受者、轉移者間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外來企業救市已經少見。

更難的是,這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要建造一家百分之百屬於美國的工廠。

企業名稱不是“福耀美國子公司”,不是“福耀美國分部”,更不是“福耀美國代工廠”,而是頗具美好意味的“福耀美國”。

願景很美好,實施起來也頗有誠意。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廠承接通用老工廠,並要將它打造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管理層選用美國本土經理人,並賦予他們足夠的管理權限、激勵機制,有足夠權力管理這家美國公司。

操作崗位也充分吸收當地下崗失業工人。

只要有熱情,有動力,即便沒有參與相關行業的經驗,公司仍舊聘用,並且安排中國“老師傅”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被指派從中國出差到美國的“老師傅”也要尊重美國。

不僅努力學習英語,還要將所學無私傳授,即便“徒弟”不愛學,“老師傅”也要用谷歌翻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講解。

甚至是貴為董事長曹德旺,也用一個極低的姿態保護美國的虛榮心。

福耀美國的展品展示廳,迎門牆壁之上,副總決定掛上兩塊壁畫,一幅代表美國,一幅代表中國。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正常的操作,卻被董事長拒絕了。

“入鄉隨俗”,“照顧美國人感受”,讓這家公司福耀美國。

2:這是福耀公司

重新擁有工作,租到自己的公寓,重回三餐溫飽的生活。

被通用拋棄的美國員工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更美好的是中國老闆對他們態度也相當不錯,還答應與他們一起工廠BBQ。

員工老闆其樂融融、準備工作如火如荼,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福耀美國開業當天,那場面可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直到當地議員上臺,說出了部分員工的心聲:“建立員工工會,提高員工待遇”。

臺下的美國員工如臨大敵,揚言要將這個議員徹底趕出福耀工廠;中國員工也臉色大變,嚴肅地質疑起美國員工的工作效率。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一向和藹的董事長也盡顯霸道總裁本色:“如果工會進入,我就關閉工廠”。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議員的煽動,如同亞馬遜流域扇動翅膀的蝴蝶,看似輕輕拂過,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美國員工開始質疑起這份看似還不錯的工作。

此前曾在通用工作的玻璃檢查員,老東家給出的時薪為29美金,福耀給出的只有12.84美金。

以前輕易就可以滿足孩子購買新運動鞋的願望,現在只能無情地“say no”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畢竟老東家拋棄了自己,為了生活,多數美國員工能夠接受不符合美國標準的工資水準。

但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中國企業對於員工安全、環保、員工待遇方面的忽視。

為了擴大生產場地,公司決定將員工休息區改建為新的廠房,強勢的美國員工立刻火了。

工廠的多項安全指標也不盡如人心,未達到北美工會標準,甚至導致某位員工經歷了職業安全事故。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看似雙贏局面,美國員工卻提心吊膽,害怕有一天被不通“情理”的中國公司裁掉。

原來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

通用真的走了,而福耀只想使用通用的廠房,並不想成為下一個通用。

3:美國員工VS中國企業

“工人運動建立起了美國,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當地議會廳內,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一番慷慨陳詞之後,美國員工決定開始對抗福耀。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指導下,美國員工開始了艱苦的鬥爭。

用“YES”背心代替工裝,在廠房內宣講;站在公司門口,鼓動同事;馬路旁,舉著牌子,高喊口號。

但這些美國工人在無數次實踐中鍛煉出的“神技能”,面對中國企業時,卻失效了。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應對危機的第一步,福耀集團裁掉了北美公司的整個管理層,換成了清一水的自己人。

新公司新氣象,新老闆一上任,就大筆一揮,為每個員工加薪2美元。

並且許下承諾,只要績效達標、表現好的員工,將有機會前往上海“團建旅遊”,享受五星級酒店的頂級服務,在屋頂泳池盡享陽光SPA。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軟工作做足了,硬手段也不含糊。

福耀美國花費100萬美金聘請了專業的反工會諮詢機構,與工會組織者展開鬥爭,進行反制。

工作時間之外,對員工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

工作廠房之內,用大字標語講明其中的利害衝突,告誡員工“Vote No”;

公司監控室內,中國員工悄悄記錄鬧事者名單,並藉機將他們送出公司。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一場在美國企業界看似尋常的“YES”or“NO”

演變為一場中國工廠與美國員工之間的博弈,演變為中美兩種文化之間的摩擦與交融。

2017年11月9日,萬眾矚目下,福耀美國的工會投票結束。

444票支持,868票反對,員工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工廠”又回到了福耀手中,又回到了中國手中,又回到了最初的如火如荼

可它再也回不到曾經一團和睦的樣子。

4:跨越大洋的共情

不同的立場與角度,加之社會生活中的事物本就具有兩面性、甚至多面性,這導致中國與外國紀錄片經常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狀況。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美國工廠》巧妙地抹平了這個差別,並有意識地躲開了對事物的直接評價。

它給予中國企業與美國員工同等的機會闡明自己的立場,描述自己的觀點,並且努力在視聽語言上達成勢均力敵。

既沒有高舉權利大棒,也沒有試圖美化矛盾。

美國員工失去了創造工會的機會,卻仍舊敢去追求美國夢,追求更好工作環境的權利;中國企業贏得了管理權,卻失去了民心,沒能實現自己當初建立“一家美國”公司的願望,而其治下的中國員工權利更遠比不上美國員工。

有輸有贏,各打五十大板,最終的判斷權交給觀眾。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如此“雞賊”的平衡一直持續到影片末尾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出場。

1960年,年僅14歲的曹德旺被迫輟學。

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當地年年虧損的鄉鎮企業。

1987年,福耀玻璃有限公司成立。

2019年,福耀玻璃已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玻璃生產商,成為中國500強企業。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工會投票失敗、工廠開始盈利,作為最大受益者曹德旺不僅沒有表現出該有的喜悅,反而顯示出一種難以描述的悲傷

在落後生活中,他創造了財富,獲得了快樂;但在富足的生活中,他迷茫,不幸福,一種莫名的失落感。

拼命經營,努力蓋工廠,創造新財富。

但財富卻沒能幫助員工真正幸福,也沒能實現福耀美國員工的美好願望。

《美國工廠》:工廠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但歸根結底是中國的

資本控制了他們,成了這場遊戲的最大勝利者。

同樣也控制了我們。

碼字民工:小配角

免費編輯:威震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