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

本文為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原創: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將金融資產的收益拆分成兩部分: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Beta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alpha收益。獲取Beta,通過持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就可以實現,而想取得alpha收益,則要有打敗市場的能力。

捕獲阿爾法收益,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而言,都是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獲取alpha主要依靠投資者的三種能力:選股、擇時以及管理能力。經典電影《Margin Call》對這三種能力此有很鞭辟入裡的表述:【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即要麼出手快,要麼腦子好,要麼會耍賴。

"

本文為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原創: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將金融資產的收益拆分成兩部分: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Beta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alpha收益。獲取Beta,通過持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就可以實現,而想取得alpha收益,則要有打敗市場的能力。

捕獲阿爾法收益,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而言,都是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獲取alpha主要依靠投資者的三種能力:選股、擇時以及管理能力。經典電影《Margin Call》對這三種能力此有很鞭辟入裡的表述:【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即要麼出手快,要麼腦子好,要麼會耍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Margin Call》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希望自己具有"Be first"能力的,於是就有了大家面臨"美股十年牛市,還能走多遠"這樣話題時候的焦慮不已,如果我們放棄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從"量化"和"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則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示。

一、 "擇時"的難度與不靠譜

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於1814年發明了物理界的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他假設的是如果存在一個妖怪(不限於智慧生命,甚至可以是一臺計算機),其能夠精確掌握當前時空中一切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並且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推算,那麼這個妖怪(一臺超級計算機)就擁有了無限的推知過去、預言未來的能力。

"拉普拉斯妖"的科學假想,曾經一度統治了整個西方科學。可是到了 19 世紀中旬,隨著熱力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從熱力學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複雜的熱力學過程都具有宏觀上的不可逆性,這一假說轟然坍塌。

量子物理一代宗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就說過: Prediction is very difficult,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預測很難,尤其當你預測的是未來)這句話在股市中同樣適用,股市中也不存在一隻"拉普拉斯妖",我們對股市未來的預測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1) 出手快的難度

密歇根大學金融學教授 H. Nejat Seyhun在《Seyhun, Najat.Stock market extreme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中提到,在對 1926-1993 年對美國市場所有指數研究後發現,1.2%的交易日貢獻了 95%的市場收益。也就是說股市中的垃圾時間是多數,高速上漲的"交易時間"是少數。

我們回顧美國股市過去20年,一共有大約5032多個交易日。如果這20年全都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那麼投資者的回報是每年大約5.91%。但是如果可以預測到下跌最大的10天,並且避免掉這10天(假設在這五天中的每一天之前把股票賣掉,並在一天後買回),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可以提高到每年9.92%。但是,10天對於5,032個交易日來說,只是區區的0.19%。

然而,要想取得這4.01%的超額回報,投資者需要有非常高超的預測能力,且不說這個預測的難度,還要面對高額的機會成本。

(2)市場時機具有高昂的成本

擇時是一個成本高昂的事,"擇"錯了不僅收益表現會低於被動型指數基金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還會以其他方式為錯誤付出代價。

一方面,擇時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

擇時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換手率,Pioneer fund的創始人philip Carret 在將近100歲時曾說"換手往往意味著判斷失誤" ,也就是操作的越多,失誤的越多。(注意將pioneer fund和約翰•博格爾打造地聞名世界的vanguard Group先鋒集團區分)

如果投資(投機)者的預測發生錯誤,在不該賣出的日子中將其持有的股票賣掉,那麼他的投資回報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這期間,S&P500 指數的平均年收益率為 11.1%。如果去除掉收益最好的 20 天則年收益降至 6.9%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擇時"錯失這20天的快速上漲的日子,則會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

"

本文為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原創: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將金融資產的收益拆分成兩部分: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Beta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alpha收益。獲取Beta,通過持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就可以實現,而想取得alpha收益,則要有打敗市場的能力。

捕獲阿爾法收益,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而言,都是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獲取alpha主要依靠投資者的三種能力:選股、擇時以及管理能力。經典電影《Margin Call》對這三種能力此有很鞭辟入裡的表述:【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即要麼出手快,要麼腦子好,要麼會耍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Margin Call》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希望自己具有"Be first"能力的,於是就有了大家面臨"美股十年牛市,還能走多遠"這樣話題時候的焦慮不已,如果我們放棄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從"量化"和"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則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示。

一、 "擇時"的難度與不靠譜

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於1814年發明了物理界的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他假設的是如果存在一個妖怪(不限於智慧生命,甚至可以是一臺計算機),其能夠精確掌握當前時空中一切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並且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推算,那麼這個妖怪(一臺超級計算機)就擁有了無限的推知過去、預言未來的能力。

"拉普拉斯妖"的科學假想,曾經一度統治了整個西方科學。可是到了 19 世紀中旬,隨著熱力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從熱力學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複雜的熱力學過程都具有宏觀上的不可逆性,這一假說轟然坍塌。

量子物理一代宗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就說過: Prediction is very difficult,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預測很難,尤其當你預測的是未來)這句話在股市中同樣適用,股市中也不存在一隻"拉普拉斯妖",我們對股市未來的預測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1) 出手快的難度

密歇根大學金融學教授 H. Nejat Seyhun在《Seyhun, Najat.Stock market extreme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中提到,在對 1926-1993 年對美國市場所有指數研究後發現,1.2%的交易日貢獻了 95%的市場收益。也就是說股市中的垃圾時間是多數,高速上漲的"交易時間"是少數。

我們回顧美國股市過去20年,一共有大約5032多個交易日。如果這20年全都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那麼投資者的回報是每年大約5.91%。但是如果可以預測到下跌最大的10天,並且避免掉這10天(假設在這五天中的每一天之前把股票賣掉,並在一天後買回),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可以提高到每年9.92%。但是,10天對於5,032個交易日來說,只是區區的0.19%。

然而,要想取得這4.01%的超額回報,投資者需要有非常高超的預測能力,且不說這個預測的難度,還要面對高額的機會成本。

(2)市場時機具有高昂的成本

擇時是一個成本高昂的事,"擇"錯了不僅收益表現會低於被動型指數基金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還會以其他方式為錯誤付出代價。

一方面,擇時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

擇時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換手率,Pioneer fund的創始人philip Carret 在將近100歲時曾說"換手往往意味著判斷失誤" ,也就是操作的越多,失誤的越多。(注意將pioneer fund和約翰•博格爾打造地聞名世界的vanguard Group先鋒集團區分)

如果投資(投機)者的預測發生錯誤,在不該賣出的日子中將其持有的股票賣掉,那麼他的投資回報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這期間,S&P500 指數的平均年收益率為 11.1%。如果去除掉收益最好的 20 天則年收益降至 6.9%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擇時"錯失這20天的快速上漲的日子,則會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而且市場的暴跌與暴漲往往相伴相生,暴跌有時候伴隨著報復性性反彈。比如,如果你在1987年10月19日止損出局,那你可能就會錯過20日與21日的報復性反彈,其中10月21日標普9.1%的漲幅為歷史第三。如下圖中,在市場漲跌全靠特朗普這一期間,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市場在暴跌之後報復性反彈。

"

本文為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原創: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將金融資產的收益拆分成兩部分: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Beta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alpha收益。獲取Beta,通過持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就可以實現,而想取得alpha收益,則要有打敗市場的能力。

捕獲阿爾法收益,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而言,都是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獲取alpha主要依靠投資者的三種能力:選股、擇時以及管理能力。經典電影《Margin Call》對這三種能力此有很鞭辟入裡的表述:【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即要麼出手快,要麼腦子好,要麼會耍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Margin Call》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希望自己具有"Be first"能力的,於是就有了大家面臨"美股十年牛市,還能走多遠"這樣話題時候的焦慮不已,如果我們放棄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從"量化"和"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則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示。

一、 "擇時"的難度與不靠譜

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於1814年發明了物理界的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他假設的是如果存在一個妖怪(不限於智慧生命,甚至可以是一臺計算機),其能夠精確掌握當前時空中一切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並且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推算,那麼這個妖怪(一臺超級計算機)就擁有了無限的推知過去、預言未來的能力。

"拉普拉斯妖"的科學假想,曾經一度統治了整個西方科學。可是到了 19 世紀中旬,隨著熱力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從熱力學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複雜的熱力學過程都具有宏觀上的不可逆性,這一假說轟然坍塌。

量子物理一代宗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就說過: Prediction is very difficult,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預測很難,尤其當你預測的是未來)這句話在股市中同樣適用,股市中也不存在一隻"拉普拉斯妖",我們對股市未來的預測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1) 出手快的難度

密歇根大學金融學教授 H. Nejat Seyhun在《Seyhun, Najat.Stock market extreme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中提到,在對 1926-1993 年對美國市場所有指數研究後發現,1.2%的交易日貢獻了 95%的市場收益。也就是說股市中的垃圾時間是多數,高速上漲的"交易時間"是少數。

我們回顧美國股市過去20年,一共有大約5032多個交易日。如果這20年全都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那麼投資者的回報是每年大約5.91%。但是如果可以預測到下跌最大的10天,並且避免掉這10天(假設在這五天中的每一天之前把股票賣掉,並在一天後買回),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可以提高到每年9.92%。但是,10天對於5,032個交易日來說,只是區區的0.19%。

然而,要想取得這4.01%的超額回報,投資者需要有非常高超的預測能力,且不說這個預測的難度,還要面對高額的機會成本。

(2)市場時機具有高昂的成本

擇時是一個成本高昂的事,"擇"錯了不僅收益表現會低於被動型指數基金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還會以其他方式為錯誤付出代價。

一方面,擇時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

擇時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換手率,Pioneer fund的創始人philip Carret 在將近100歲時曾說"換手往往意味著判斷失誤" ,也就是操作的越多,失誤的越多。(注意將pioneer fund和約翰•博格爾打造地聞名世界的vanguard Group先鋒集團區分)

如果投資(投機)者的預測發生錯誤,在不該賣出的日子中將其持有的股票賣掉,那麼他的投資回報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這期間,S&P500 指數的平均年收益率為 11.1%。如果去除掉收益最好的 20 天則年收益降至 6.9%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擇時"錯失這20天的快速上漲的日子,則會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而且市場的暴跌與暴漲往往相伴相生,暴跌有時候伴隨著報復性性反彈。比如,如果你在1987年10月19日止損出局,那你可能就會錯過20日與21日的報復性反彈,其中10月21日標普9.1%的漲幅為歷史第三。如下圖中,在市場漲跌全靠特朗普這一期間,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市場在暴跌之後報復性反彈。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這中間還要考慮擇時帶來的交易成本。以更高的間隔進入和退出市場也意味著更高的交易成本,頻繁的交易意味著長期收益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3)擇時勝率低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曾經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出,要想在擇時的遊戲中佔得便宜,預測者需要達到74%的準確率。

即使不考慮散戶由於資源與信息劣勢的散戶,在成熟的歐美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同樣佔不到擇時的便宜。歐美學術界眾多的研究表明現有絕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均表明基金都不具有顯著的擇時能力。

二、即使能夠預知春天就在前方,但寒冬難熬

對於沒有經受專業訓練普通投資者而言,即使能預測未來(股市的點位),可是漫長的過程中,投資者很難保證在股市動盪之中,堅定自己的判斷。。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大空頭》中,講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的故事

雖然結果是他們預測準了金融危機,還賺了一波錢。可是在經歷股市從繁榮走走向崩潰的漫長過程中,電影的男主角Burry是一名基金經理,這中間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在房地產市場奔潰前,每天都要遭受上司和投資人的連環奪命CALL,壓力大到吃抗抑鬱的藥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拼命打鼓釋放壓力,在泡沫還沒有破滅之前,Burry 甚至在客戶的壓力下不斷減持持有的CDS 頭寸。

"

本文為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原創: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將金融資產的收益拆分成兩部分: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Beta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alpha收益。獲取Beta,通過持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就可以實現,而想取得alpha收益,則要有打敗市場的能力。

捕獲阿爾法收益,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而言,都是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獲取alpha主要依靠投資者的三種能力:選股、擇時以及管理能力。經典電影《Margin Call》對這三種能力此有很鞭辟入裡的表述:【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即要麼出手快,要麼腦子好,要麼會耍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Margin Call》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希望自己具有"Be first"能力的,於是就有了大家面臨"美股十年牛市,還能走多遠"這樣話題時候的焦慮不已,如果我們放棄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從"量化"和"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則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示。

一、 "擇時"的難度與不靠譜

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於1814年發明了物理界的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他假設的是如果存在一個妖怪(不限於智慧生命,甚至可以是一臺計算機),其能夠精確掌握當前時空中一切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並且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推算,那麼這個妖怪(一臺超級計算機)就擁有了無限的推知過去、預言未來的能力。

"拉普拉斯妖"的科學假想,曾經一度統治了整個西方科學。可是到了 19 世紀中旬,隨著熱力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從熱力學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複雜的熱力學過程都具有宏觀上的不可逆性,這一假說轟然坍塌。

量子物理一代宗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就說過: Prediction is very difficult,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預測很難,尤其當你預測的是未來)這句話在股市中同樣適用,股市中也不存在一隻"拉普拉斯妖",我們對股市未來的預測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1) 出手快的難度

密歇根大學金融學教授 H. Nejat Seyhun在《Seyhun, Najat.Stock market extreme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中提到,在對 1926-1993 年對美國市場所有指數研究後發現,1.2%的交易日貢獻了 95%的市場收益。也就是說股市中的垃圾時間是多數,高速上漲的"交易時間"是少數。

我們回顧美國股市過去20年,一共有大約5032多個交易日。如果這20年全都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那麼投資者的回報是每年大約5.91%。但是如果可以預測到下跌最大的10天,並且避免掉這10天(假設在這五天中的每一天之前把股票賣掉,並在一天後買回),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可以提高到每年9.92%。但是,10天對於5,032個交易日來說,只是區區的0.19%。

然而,要想取得這4.01%的超額回報,投資者需要有非常高超的預測能力,且不說這個預測的難度,還要面對高額的機會成本。

(2)市場時機具有高昂的成本

擇時是一個成本高昂的事,"擇"錯了不僅收益表現會低於被動型指數基金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還會以其他方式為錯誤付出代價。

一方面,擇時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

擇時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換手率,Pioneer fund的創始人philip Carret 在將近100歲時曾說"換手往往意味著判斷失誤" ,也就是操作的越多,失誤的越多。(注意將pioneer fund和約翰•博格爾打造地聞名世界的vanguard Group先鋒集團區分)

如果投資(投機)者的預測發生錯誤,在不該賣出的日子中將其持有的股票賣掉,那麼他的投資回報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這期間,S&P500 指數的平均年收益率為 11.1%。如果去除掉收益最好的 20 天則年收益降至 6.9%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擇時"錯失這20天的快速上漲的日子,則會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而且市場的暴跌與暴漲往往相伴相生,暴跌有時候伴隨著報復性性反彈。比如,如果你在1987年10月19日止損出局,那你可能就會錯過20日與21日的報復性反彈,其中10月21日標普9.1%的漲幅為歷史第三。如下圖中,在市場漲跌全靠特朗普這一期間,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市場在暴跌之後報復性反彈。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這中間還要考慮擇時帶來的交易成本。以更高的間隔進入和退出市場也意味著更高的交易成本,頻繁的交易意味著長期收益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3)擇時勝率低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曾經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出,要想在擇時的遊戲中佔得便宜,預測者需要達到74%的準確率。

即使不考慮散戶由於資源與信息劣勢的散戶,在成熟的歐美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同樣佔不到擇時的便宜。歐美學術界眾多的研究表明現有絕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均表明基金都不具有顯著的擇時能力。

二、即使能夠預知春天就在前方,但寒冬難熬

對於沒有經受專業訓練普通投資者而言,即使能預測未來(股市的點位),可是漫長的過程中,投資者很難保證在股市動盪之中,堅定自己的判斷。。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大空頭》中,講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的故事

雖然結果是他們預測準了金融危機,還賺了一波錢。可是在經歷股市從繁榮走走向崩潰的漫長過程中,電影的男主角Burry是一名基金經理,這中間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在房地產市場奔潰前,每天都要遭受上司和投資人的連環奪命CALL,壓力大到吃抗抑鬱的藥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拼命打鼓釋放壓力,在泡沫還沒有破滅之前,Burry 甚至在客戶的壓力下不斷減持持有的CDS 頭寸。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大空頭》

普通投資者雖然不用面臨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但是即使你擁有預測能力,能確定股市一定會到達某個點位。但漫長的過程中,當你面臨這中間巨大回撤,你投到股市中的錢不斷縮水時,你能和Burry一樣堅持自己的判斷嘛?

開個腦洞,假設我們具有這種神奇的開上帝視角的"綠之視野",能夠提前預見股市未來,提前知道結果。這中間會發生什麼呢?是不是就無憂無慮的躺贏呢?

(1) 假設我們能夠預測未來

新全球資產配置的量化團隊曾經就做過一個這樣的測試,假設我們擁有"綠之視野"能夠看到未來,提前知道股市接下來表現最優秀的股票。我們選中(未來)收益率最高的股票,看看這中間會發生什麼?

規則:

1. 1927年1月1號,我們選出美股市場上市值最大的前500只股票,然後計算這500只股票在今後5年的總回報。

2. 我們將這些股票,按照今後5年的回報高低排序,排成10組。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高的那組,叫"神之助攻";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低的那組,叫"豬之隊友"。

3. 在每一組中,我們按照市值大小分配權重(市值越大,份額越大)買入持有。

4. 每隔5年,我們做一次組合的再平衡。例如,1927年1月1號的這10個組合,我們一直持有到1931年12月31日。

5. 然後在1932年1月1日,我們重複以上的步驟,產生新的10個組合。

以此類推,一直重複到數據的最後。

(2)能夠預測未來的結果如何呢?

果不其然,如果你能買入未來確定高回報的股票,你當然能『取得』高的回報了。如果你得到神之助攻,年化回報能達到近30%

"

本文為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原創: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將金融資產的收益拆分成兩部分: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Beta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alpha收益。獲取Beta,通過持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就可以實現,而想取得alpha收益,則要有打敗市場的能力。

捕獲阿爾法收益,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而言,都是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獲取alpha主要依靠投資者的三種能力:選股、擇時以及管理能力。經典電影《Margin Call》對這三種能力此有很鞭辟入裡的表述:【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即要麼出手快,要麼腦子好,要麼會耍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Margin Call》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希望自己具有"Be first"能力的,於是就有了大家面臨"美股十年牛市,還能走多遠"這樣話題時候的焦慮不已,如果我們放棄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從"量化"和"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則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示。

一、 "擇時"的難度與不靠譜

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於1814年發明了物理界的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他假設的是如果存在一個妖怪(不限於智慧生命,甚至可以是一臺計算機),其能夠精確掌握當前時空中一切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並且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推算,那麼這個妖怪(一臺超級計算機)就擁有了無限的推知過去、預言未來的能力。

"拉普拉斯妖"的科學假想,曾經一度統治了整個西方科學。可是到了 19 世紀中旬,隨著熱力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從熱力學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複雜的熱力學過程都具有宏觀上的不可逆性,這一假說轟然坍塌。

量子物理一代宗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就說過: Prediction is very difficult,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預測很難,尤其當你預測的是未來)這句話在股市中同樣適用,股市中也不存在一隻"拉普拉斯妖",我們對股市未來的預測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1) 出手快的難度

密歇根大學金融學教授 H. Nejat Seyhun在《Seyhun, Najat.Stock market extreme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中提到,在對 1926-1993 年對美國市場所有指數研究後發現,1.2%的交易日貢獻了 95%的市場收益。也就是說股市中的垃圾時間是多數,高速上漲的"交易時間"是少數。

我們回顧美國股市過去20年,一共有大約5032多個交易日。如果這20年全都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那麼投資者的回報是每年大約5.91%。但是如果可以預測到下跌最大的10天,並且避免掉這10天(假設在這五天中的每一天之前把股票賣掉,並在一天後買回),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可以提高到每年9.92%。但是,10天對於5,032個交易日來說,只是區區的0.19%。

然而,要想取得這4.01%的超額回報,投資者需要有非常高超的預測能力,且不說這個預測的難度,還要面對高額的機會成本。

(2)市場時機具有高昂的成本

擇時是一個成本高昂的事,"擇"錯了不僅收益表現會低於被動型指數基金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還會以其他方式為錯誤付出代價。

一方面,擇時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

擇時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換手率,Pioneer fund的創始人philip Carret 在將近100歲時曾說"換手往往意味著判斷失誤" ,也就是操作的越多,失誤的越多。(注意將pioneer fund和約翰•博格爾打造地聞名世界的vanguard Group先鋒集團區分)

如果投資(投機)者的預測發生錯誤,在不該賣出的日子中將其持有的股票賣掉,那麼他的投資回報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這期間,S&P500 指數的平均年收益率為 11.1%。如果去除掉收益最好的 20 天則年收益降至 6.9%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擇時"錯失這20天的快速上漲的日子,則會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而且市場的暴跌與暴漲往往相伴相生,暴跌有時候伴隨著報復性性反彈。比如,如果你在1987年10月19日止損出局,那你可能就會錯過20日與21日的報復性反彈,其中10月21日標普9.1%的漲幅為歷史第三。如下圖中,在市場漲跌全靠特朗普這一期間,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市場在暴跌之後報復性反彈。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這中間還要考慮擇時帶來的交易成本。以更高的間隔進入和退出市場也意味著更高的交易成本,頻繁的交易意味著長期收益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3)擇時勝率低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曾經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出,要想在擇時的遊戲中佔得便宜,預測者需要達到74%的準確率。

即使不考慮散戶由於資源與信息劣勢的散戶,在成熟的歐美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同樣佔不到擇時的便宜。歐美學術界眾多的研究表明現有絕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均表明基金都不具有顯著的擇時能力。

二、即使能夠預知春天就在前方,但寒冬難熬

對於沒有經受專業訓練普通投資者而言,即使能預測未來(股市的點位),可是漫長的過程中,投資者很難保證在股市動盪之中,堅定自己的判斷。。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大空頭》中,講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的故事

雖然結果是他們預測準了金融危機,還賺了一波錢。可是在經歷股市從繁榮走走向崩潰的漫長過程中,電影的男主角Burry是一名基金經理,這中間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在房地產市場奔潰前,每天都要遭受上司和投資人的連環奪命CALL,壓力大到吃抗抑鬱的藥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拼命打鼓釋放壓力,在泡沫還沒有破滅之前,Burry 甚至在客戶的壓力下不斷減持持有的CDS 頭寸。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大空頭》

普通投資者雖然不用面臨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但是即使你擁有預測能力,能確定股市一定會到達某個點位。但漫長的過程中,當你面臨這中間巨大回撤,你投到股市中的錢不斷縮水時,你能和Burry一樣堅持自己的判斷嘛?

開個腦洞,假設我們具有這種神奇的開上帝視角的"綠之視野",能夠提前預見股市未來,提前知道結果。這中間會發生什麼呢?是不是就無憂無慮的躺贏呢?

(1) 假設我們能夠預測未來

新全球資產配置的量化團隊曾經就做過一個這樣的測試,假設我們擁有"綠之視野"能夠看到未來,提前知道股市接下來表現最優秀的股票。我們選中(未來)收益率最高的股票,看看這中間會發生什麼?

規則:

1. 1927年1月1號,我們選出美股市場上市值最大的前500只股票,然後計算這500只股票在今後5年的總回報。

2. 我們將這些股票,按照今後5年的回報高低排序,排成10組。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高的那組,叫"神之助攻";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低的那組,叫"豬之隊友"。

3. 在每一組中,我們按照市值大小分配權重(市值越大,份額越大)買入持有。

4. 每隔5年,我們做一次組合的再平衡。例如,1927年1月1號的這10個組合,我們一直持有到1931年12月31日。

5. 然後在1932年1月1日,我們重複以上的步驟,產生新的10個組合。

以此類推,一直重複到數據的最後。

(2)能夠預測未來的結果如何呢?

果不其然,如果你能買入未來確定高回報的股票,你當然能『取得』高的回報了。如果你得到神之助攻,年化回報能達到近30%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80年間,平均每年30%什麼概念?就是100塊最後會成 116,268,892,185,893!當初是不是應該投10000塊?這樣你就能買下宇宙了。可以說這樣的綠之視野威力無窮了。

(2) 普通人在實操中的問題

但是,即使開了上帝視角,這個錢一般人也可能賺不到,why? 這個策略有非常高的回撤! 而普通人面臨巨大回撤時,心理上扛不住!

如下圖所示,這個策略在1929年的時候,跌幅超過75%(下圖左邊),在1973年的時候,跌幅曾經超過30%,在2001年和2008年的時候,也曾經跌超過40%。很多學術研究表明,一般的投資人在面臨40%左右的浮虧時,心理防線基本會被擊破,最後被迫割肉離場。

"

本文為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原創: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將金融資產的收益拆分成兩部分: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Beta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alpha收益。獲取Beta,通過持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就可以實現,而想取得alpha收益,則要有打敗市場的能力。

捕獲阿爾法收益,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而言,都是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獲取alpha主要依靠投資者的三種能力:選股、擇時以及管理能力。經典電影《Margin Call》對這三種能力此有很鞭辟入裡的表述:【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即要麼出手快,要麼腦子好,要麼會耍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Margin Call》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希望自己具有"Be first"能力的,於是就有了大家面臨"美股十年牛市,還能走多遠"這樣話題時候的焦慮不已,如果我們放棄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從"量化"和"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則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示。

一、 "擇時"的難度與不靠譜

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於1814年發明了物理界的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他假設的是如果存在一個妖怪(不限於智慧生命,甚至可以是一臺計算機),其能夠精確掌握當前時空中一切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並且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推算,那麼這個妖怪(一臺超級計算機)就擁有了無限的推知過去、預言未來的能力。

"拉普拉斯妖"的科學假想,曾經一度統治了整個西方科學。可是到了 19 世紀中旬,隨著熱力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從熱力學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複雜的熱力學過程都具有宏觀上的不可逆性,這一假說轟然坍塌。

量子物理一代宗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就說過: Prediction is very difficult,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預測很難,尤其當你預測的是未來)這句話在股市中同樣適用,股市中也不存在一隻"拉普拉斯妖",我們對股市未來的預測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1) 出手快的難度

密歇根大學金融學教授 H. Nejat Seyhun在《Seyhun, Najat.Stock market extreme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中提到,在對 1926-1993 年對美國市場所有指數研究後發現,1.2%的交易日貢獻了 95%的市場收益。也就是說股市中的垃圾時間是多數,高速上漲的"交易時間"是少數。

我們回顧美國股市過去20年,一共有大約5032多個交易日。如果這20年全都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那麼投資者的回報是每年大約5.91%。但是如果可以預測到下跌最大的10天,並且避免掉這10天(假設在這五天中的每一天之前把股票賣掉,並在一天後買回),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可以提高到每年9.92%。但是,10天對於5,032個交易日來說,只是區區的0.19%。

然而,要想取得這4.01%的超額回報,投資者需要有非常高超的預測能力,且不說這個預測的難度,還要面對高額的機會成本。

(2)市場時機具有高昂的成本

擇時是一個成本高昂的事,"擇"錯了不僅收益表現會低於被動型指數基金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還會以其他方式為錯誤付出代價。

一方面,擇時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

擇時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換手率,Pioneer fund的創始人philip Carret 在將近100歲時曾說"換手往往意味著判斷失誤" ,也就是操作的越多,失誤的越多。(注意將pioneer fund和約翰•博格爾打造地聞名世界的vanguard Group先鋒集團區分)

如果投資(投機)者的預測發生錯誤,在不該賣出的日子中將其持有的股票賣掉,那麼他的投資回報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這期間,S&P500 指數的平均年收益率為 11.1%。如果去除掉收益最好的 20 天則年收益降至 6.9%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擇時"錯失這20天的快速上漲的日子,則會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而且市場的暴跌與暴漲往往相伴相生,暴跌有時候伴隨著報復性性反彈。比如,如果你在1987年10月19日止損出局,那你可能就會錯過20日與21日的報復性反彈,其中10月21日標普9.1%的漲幅為歷史第三。如下圖中,在市場漲跌全靠特朗普這一期間,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市場在暴跌之後報復性反彈。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這中間還要考慮擇時帶來的交易成本。以更高的間隔進入和退出市場也意味著更高的交易成本,頻繁的交易意味著長期收益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3)擇時勝率低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曾經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出,要想在擇時的遊戲中佔得便宜,預測者需要達到74%的準確率。

即使不考慮散戶由於資源與信息劣勢的散戶,在成熟的歐美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同樣佔不到擇時的便宜。歐美學術界眾多的研究表明現有絕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均表明基金都不具有顯著的擇時能力。

二、即使能夠預知春天就在前方,但寒冬難熬

對於沒有經受專業訓練普通投資者而言,即使能預測未來(股市的點位),可是漫長的過程中,投資者很難保證在股市動盪之中,堅定自己的判斷。。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大空頭》中,講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的故事

雖然結果是他們預測準了金融危機,還賺了一波錢。可是在經歷股市從繁榮走走向崩潰的漫長過程中,電影的男主角Burry是一名基金經理,這中間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在房地產市場奔潰前,每天都要遭受上司和投資人的連環奪命CALL,壓力大到吃抗抑鬱的藥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拼命打鼓釋放壓力,在泡沫還沒有破滅之前,Burry 甚至在客戶的壓力下不斷減持持有的CDS 頭寸。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大空頭》

普通投資者雖然不用面臨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但是即使你擁有預測能力,能確定股市一定會到達某個點位。但漫長的過程中,當你面臨這中間巨大回撤,你投到股市中的錢不斷縮水時,你能和Burry一樣堅持自己的判斷嘛?

開個腦洞,假設我們具有這種神奇的開上帝視角的"綠之視野",能夠提前預見股市未來,提前知道結果。這中間會發生什麼呢?是不是就無憂無慮的躺贏呢?

(1) 假設我們能夠預測未來

新全球資產配置的量化團隊曾經就做過一個這樣的測試,假設我們擁有"綠之視野"能夠看到未來,提前知道股市接下來表現最優秀的股票。我們選中(未來)收益率最高的股票,看看這中間會發生什麼?

規則:

1. 1927年1月1號,我們選出美股市場上市值最大的前500只股票,然後計算這500只股票在今後5年的總回報。

2. 我們將這些股票,按照今後5年的回報高低排序,排成10組。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高的那組,叫"神之助攻";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低的那組,叫"豬之隊友"。

3. 在每一組中,我們按照市值大小分配權重(市值越大,份額越大)買入持有。

4. 每隔5年,我們做一次組合的再平衡。例如,1927年1月1號的這10個組合,我們一直持有到1931年12月31日。

5. 然後在1932年1月1日,我們重複以上的步驟,產生新的10個組合。

以此類推,一直重複到數據的最後。

(2)能夠預測未來的結果如何呢?

果不其然,如果你能買入未來確定高回報的股票,你當然能『取得』高的回報了。如果你得到神之助攻,年化回報能達到近30%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80年間,平均每年30%什麼概念?就是100塊最後會成 116,268,892,185,893!當初是不是應該投10000塊?這樣你就能買下宇宙了。可以說這樣的綠之視野威力無窮了。

(2) 普通人在實操中的問題

但是,即使開了上帝視角,這個錢一般人也可能賺不到,why? 這個策略有非常高的回撤! 而普通人面臨巨大回撤時,心理上扛不住!

如下圖所示,這個策略在1929年的時候,跌幅超過75%(下圖左邊),在1973年的時候,跌幅曾經超過30%,在2001年和2008年的時候,也曾經跌超過40%。很多學術研究表明,一般的投資人在面臨40%左右的浮虧時,心理防線基本會被擊破,最後被迫割肉離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除了被攻破心理防線,還有Charles D. Ellis在《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寫道的:"最大的風險不在於市場的波動,而在於接近市場底部的時候,投資者可能在恐慌中清倉,錯失即將到來的復甦過程,使損失永久化。"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大多數普通人容易受行為金融學中的羊群效應所驅使。

所謂羊群效應說的是人在決策的過程中容易"跟風",大家可能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石油大亨死後想上天堂,但那裡人太多擠不進去,於是自己放了個假消息,說地獄裡面發現石油了,於是天堂裡的人紛紛跑向地獄,天堂頓時空出了很多位置。而那個石油大亨卻猶豫了,這麼多人都去了,莫不是被我烏鴉嘴言中了,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匆匆向地獄走去。很多人聽消息炒股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如下圖中,我們從標普500的走勢,以及美國的共同基金ETF的資金流入流出量也能看到這樣的"羊群效應",當標普500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資金的流入共同基金裡,而處在低位的時候,資金爭先恐後的流出,也就是高買低賣。

"

本文為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原創: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將金融資產的收益拆分成兩部分: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Beta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alpha收益。獲取Beta,通過持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就可以實現,而想取得alpha收益,則要有打敗市場的能力。

捕獲阿爾法收益,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而言,都是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獲取alpha主要依靠投資者的三種能力:選股、擇時以及管理能力。經典電影《Margin Call》對這三種能力此有很鞭辟入裡的表述:【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即要麼出手快,要麼腦子好,要麼會耍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Margin Call》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希望自己具有"Be first"能力的,於是就有了大家面臨"美股十年牛市,還能走多遠"這樣話題時候的焦慮不已,如果我們放棄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從"量化"和"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則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示。

一、 "擇時"的難度與不靠譜

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於1814年發明了物理界的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他假設的是如果存在一個妖怪(不限於智慧生命,甚至可以是一臺計算機),其能夠精確掌握當前時空中一切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並且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推算,那麼這個妖怪(一臺超級計算機)就擁有了無限的推知過去、預言未來的能力。

"拉普拉斯妖"的科學假想,曾經一度統治了整個西方科學。可是到了 19 世紀中旬,隨著熱力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從熱力學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複雜的熱力學過程都具有宏觀上的不可逆性,這一假說轟然坍塌。

量子物理一代宗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就說過: Prediction is very difficult,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預測很難,尤其當你預測的是未來)這句話在股市中同樣適用,股市中也不存在一隻"拉普拉斯妖",我們對股市未來的預測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1) 出手快的難度

密歇根大學金融學教授 H. Nejat Seyhun在《Seyhun, Najat.Stock market extreme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中提到,在對 1926-1993 年對美國市場所有指數研究後發現,1.2%的交易日貢獻了 95%的市場收益。也就是說股市中的垃圾時間是多數,高速上漲的"交易時間"是少數。

我們回顧美國股市過去20年,一共有大約5032多個交易日。如果這20年全都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那麼投資者的回報是每年大約5.91%。但是如果可以預測到下跌最大的10天,並且避免掉這10天(假設在這五天中的每一天之前把股票賣掉,並在一天後買回),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可以提高到每年9.92%。但是,10天對於5,032個交易日來說,只是區區的0.19%。

然而,要想取得這4.01%的超額回報,投資者需要有非常高超的預測能力,且不說這個預測的難度,還要面對高額的機會成本。

(2)市場時機具有高昂的成本

擇時是一個成本高昂的事,"擇"錯了不僅收益表現會低於被動型指數基金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還會以其他方式為錯誤付出代價。

一方面,擇時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

擇時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換手率,Pioneer fund的創始人philip Carret 在將近100歲時曾說"換手往往意味著判斷失誤" ,也就是操作的越多,失誤的越多。(注意將pioneer fund和約翰•博格爾打造地聞名世界的vanguard Group先鋒集團區分)

如果投資(投機)者的預測發生錯誤,在不該賣出的日子中將其持有的股票賣掉,那麼他的投資回報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這期間,S&P500 指數的平均年收益率為 11.1%。如果去除掉收益最好的 20 天則年收益降至 6.9%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擇時"錯失這20天的快速上漲的日子,則會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而且市場的暴跌與暴漲往往相伴相生,暴跌有時候伴隨著報復性性反彈。比如,如果你在1987年10月19日止損出局,那你可能就會錯過20日與21日的報復性反彈,其中10月21日標普9.1%的漲幅為歷史第三。如下圖中,在市場漲跌全靠特朗普這一期間,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市場在暴跌之後報復性反彈。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這中間還要考慮擇時帶來的交易成本。以更高的間隔進入和退出市場也意味著更高的交易成本,頻繁的交易意味著長期收益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3)擇時勝率低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曾經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出,要想在擇時的遊戲中佔得便宜,預測者需要達到74%的準確率。

即使不考慮散戶由於資源與信息劣勢的散戶,在成熟的歐美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同樣佔不到擇時的便宜。歐美學術界眾多的研究表明現有絕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均表明基金都不具有顯著的擇時能力。

二、即使能夠預知春天就在前方,但寒冬難熬

對於沒有經受專業訓練普通投資者而言,即使能預測未來(股市的點位),可是漫長的過程中,投資者很難保證在股市動盪之中,堅定自己的判斷。。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大空頭》中,講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的故事

雖然結果是他們預測準了金融危機,還賺了一波錢。可是在經歷股市從繁榮走走向崩潰的漫長過程中,電影的男主角Burry是一名基金經理,這中間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在房地產市場奔潰前,每天都要遭受上司和投資人的連環奪命CALL,壓力大到吃抗抑鬱的藥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拼命打鼓釋放壓力,在泡沫還沒有破滅之前,Burry 甚至在客戶的壓力下不斷減持持有的CDS 頭寸。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大空頭》

普通投資者雖然不用面臨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但是即使你擁有預測能力,能確定股市一定會到達某個點位。但漫長的過程中,當你面臨這中間巨大回撤,你投到股市中的錢不斷縮水時,你能和Burry一樣堅持自己的判斷嘛?

開個腦洞,假設我們具有這種神奇的開上帝視角的"綠之視野",能夠提前預見股市未來,提前知道結果。這中間會發生什麼呢?是不是就無憂無慮的躺贏呢?

(1) 假設我們能夠預測未來

新全球資產配置的量化團隊曾經就做過一個這樣的測試,假設我們擁有"綠之視野"能夠看到未來,提前知道股市接下來表現最優秀的股票。我們選中(未來)收益率最高的股票,看看這中間會發生什麼?

規則:

1. 1927年1月1號,我們選出美股市場上市值最大的前500只股票,然後計算這500只股票在今後5年的總回報。

2. 我們將這些股票,按照今後5年的回報高低排序,排成10組。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高的那組,叫"神之助攻";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低的那組,叫"豬之隊友"。

3. 在每一組中,我們按照市值大小分配權重(市值越大,份額越大)買入持有。

4. 每隔5年,我們做一次組合的再平衡。例如,1927年1月1號的這10個組合,我們一直持有到1931年12月31日。

5. 然後在1932年1月1日,我們重複以上的步驟,產生新的10個組合。

以此類推,一直重複到數據的最後。

(2)能夠預測未來的結果如何呢?

果不其然,如果你能買入未來確定高回報的股票,你當然能『取得』高的回報了。如果你得到神之助攻,年化回報能達到近30%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80年間,平均每年30%什麼概念?就是100塊最後會成 116,268,892,185,893!當初是不是應該投10000塊?這樣你就能買下宇宙了。可以說這樣的綠之視野威力無窮了。

(2) 普通人在實操中的問題

但是,即使開了上帝視角,這個錢一般人也可能賺不到,why? 這個策略有非常高的回撤! 而普通人面臨巨大回撤時,心理上扛不住!

如下圖所示,這個策略在1929年的時候,跌幅超過75%(下圖左邊),在1973年的時候,跌幅曾經超過30%,在2001年和2008年的時候,也曾經跌超過40%。很多學術研究表明,一般的投資人在面臨40%左右的浮虧時,心理防線基本會被擊破,最後被迫割肉離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除了被攻破心理防線,還有Charles D. Ellis在《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寫道的:"最大的風險不在於市場的波動,而在於接近市場底部的時候,投資者可能在恐慌中清倉,錯失即將到來的復甦過程,使損失永久化。"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大多數普通人容易受行為金融學中的羊群效應所驅使。

所謂羊群效應說的是人在決策的過程中容易"跟風",大家可能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石油大亨死後想上天堂,但那裡人太多擠不進去,於是自己放了個假消息,說地獄裡面發現石油了,於是天堂裡的人紛紛跑向地獄,天堂頓時空出了很多位置。而那個石油大亨卻猶豫了,這麼多人都去了,莫不是被我烏鴉嘴言中了,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匆匆向地獄走去。很多人聽消息炒股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如下圖中,我們從標普500的走勢,以及美國的共同基金ETF的資金流入流出量也能看到這樣的"羊群效應",當標普500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資金的流入共同基金裡,而處在低位的時候,資金爭先恐後的流出,也就是高買低賣。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Guide to the Markets-Europe》,數據截止日期2019.6.30

A股中的上證綜指的走勢和證券交易活躍賬戶數也能體現這一點,(如下圖中)上證綜指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的交易賬戶湧入(追高),而當指數處於低位的時候,活躍賬戶數變的很低,也就是大家都已經割肉完畢,不願重回傷心地了。

"

本文為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原創: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將金融資產的收益拆分成兩部分: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Beta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alpha收益。獲取Beta,通過持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就可以實現,而想取得alpha收益,則要有打敗市場的能力。

捕獲阿爾法收益,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而言,都是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獲取alpha主要依靠投資者的三種能力:選股、擇時以及管理能力。經典電影《Margin Call》對這三種能力此有很鞭辟入裡的表述:【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即要麼出手快,要麼腦子好,要麼會耍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Margin Call》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希望自己具有"Be first"能力的,於是就有了大家面臨"美股十年牛市,還能走多遠"這樣話題時候的焦慮不已,如果我們放棄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從"量化"和"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則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示。

一、 "擇時"的難度與不靠譜

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於1814年發明了物理界的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他假設的是如果存在一個妖怪(不限於智慧生命,甚至可以是一臺計算機),其能夠精確掌握當前時空中一切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並且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推算,那麼這個妖怪(一臺超級計算機)就擁有了無限的推知過去、預言未來的能力。

"拉普拉斯妖"的科學假想,曾經一度統治了整個西方科學。可是到了 19 世紀中旬,隨著熱力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從熱力學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複雜的熱力學過程都具有宏觀上的不可逆性,這一假說轟然坍塌。

量子物理一代宗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就說過: Prediction is very difficult,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預測很難,尤其當你預測的是未來)這句話在股市中同樣適用,股市中也不存在一隻"拉普拉斯妖",我們對股市未來的預測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1) 出手快的難度

密歇根大學金融學教授 H. Nejat Seyhun在《Seyhun, Najat.Stock market extreme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中提到,在對 1926-1993 年對美國市場所有指數研究後發現,1.2%的交易日貢獻了 95%的市場收益。也就是說股市中的垃圾時間是多數,高速上漲的"交易時間"是少數。

我們回顧美國股市過去20年,一共有大約5032多個交易日。如果這20年全都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那麼投資者的回報是每年大約5.91%。但是如果可以預測到下跌最大的10天,並且避免掉這10天(假設在這五天中的每一天之前把股票賣掉,並在一天後買回),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可以提高到每年9.92%。但是,10天對於5,032個交易日來說,只是區區的0.19%。

然而,要想取得這4.01%的超額回報,投資者需要有非常高超的預測能力,且不說這個預測的難度,還要面對高額的機會成本。

(2)市場時機具有高昂的成本

擇時是一個成本高昂的事,"擇"錯了不僅收益表現會低於被動型指數基金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還會以其他方式為錯誤付出代價。

一方面,擇時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

擇時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換手率,Pioneer fund的創始人philip Carret 在將近100歲時曾說"換手往往意味著判斷失誤" ,也就是操作的越多,失誤的越多。(注意將pioneer fund和約翰•博格爾打造地聞名世界的vanguard Group先鋒集團區分)

如果投資(投機)者的預測發生錯誤,在不該賣出的日子中將其持有的股票賣掉,那麼他的投資回報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這期間,S&P500 指數的平均年收益率為 11.1%。如果去除掉收益最好的 20 天則年收益降至 6.9%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擇時"錯失這20天的快速上漲的日子,則會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而且市場的暴跌與暴漲往往相伴相生,暴跌有時候伴隨著報復性性反彈。比如,如果你在1987年10月19日止損出局,那你可能就會錯過20日與21日的報復性反彈,其中10月21日標普9.1%的漲幅為歷史第三。如下圖中,在市場漲跌全靠特朗普這一期間,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市場在暴跌之後報復性反彈。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這中間還要考慮擇時帶來的交易成本。以更高的間隔進入和退出市場也意味著更高的交易成本,頻繁的交易意味著長期收益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3)擇時勝率低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曾經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出,要想在擇時的遊戲中佔得便宜,預測者需要達到74%的準確率。

即使不考慮散戶由於資源與信息劣勢的散戶,在成熟的歐美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同樣佔不到擇時的便宜。歐美學術界眾多的研究表明現有絕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均表明基金都不具有顯著的擇時能力。

二、即使能夠預知春天就在前方,但寒冬難熬

對於沒有經受專業訓練普通投資者而言,即使能預測未來(股市的點位),可是漫長的過程中,投資者很難保證在股市動盪之中,堅定自己的判斷。。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大空頭》中,講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的故事

雖然結果是他們預測準了金融危機,還賺了一波錢。可是在經歷股市從繁榮走走向崩潰的漫長過程中,電影的男主角Burry是一名基金經理,這中間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在房地產市場奔潰前,每天都要遭受上司和投資人的連環奪命CALL,壓力大到吃抗抑鬱的藥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拼命打鼓釋放壓力,在泡沫還沒有破滅之前,Burry 甚至在客戶的壓力下不斷減持持有的CDS 頭寸。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大空頭》

普通投資者雖然不用面臨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但是即使你擁有預測能力,能確定股市一定會到達某個點位。但漫長的過程中,當你面臨這中間巨大回撤,你投到股市中的錢不斷縮水時,你能和Burry一樣堅持自己的判斷嘛?

開個腦洞,假設我們具有這種神奇的開上帝視角的"綠之視野",能夠提前預見股市未來,提前知道結果。這中間會發生什麼呢?是不是就無憂無慮的躺贏呢?

(1) 假設我們能夠預測未來

新全球資產配置的量化團隊曾經就做過一個這樣的測試,假設我們擁有"綠之視野"能夠看到未來,提前知道股市接下來表現最優秀的股票。我們選中(未來)收益率最高的股票,看看這中間會發生什麼?

規則:

1. 1927年1月1號,我們選出美股市場上市值最大的前500只股票,然後計算這500只股票在今後5年的總回報。

2. 我們將這些股票,按照今後5年的回報高低排序,排成10組。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高的那組,叫"神之助攻";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低的那組,叫"豬之隊友"。

3. 在每一組中,我們按照市值大小分配權重(市值越大,份額越大)買入持有。

4. 每隔5年,我們做一次組合的再平衡。例如,1927年1月1號的這10個組合,我們一直持有到1931年12月31日。

5. 然後在1932年1月1日,我們重複以上的步驟,產生新的10個組合。

以此類推,一直重複到數據的最後。

(2)能夠預測未來的結果如何呢?

果不其然,如果你能買入未來確定高回報的股票,你當然能『取得』高的回報了。如果你得到神之助攻,年化回報能達到近30%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80年間,平均每年30%什麼概念?就是100塊最後會成 116,268,892,185,893!當初是不是應該投10000塊?這樣你就能買下宇宙了。可以說這樣的綠之視野威力無窮了。

(2) 普通人在實操中的問題

但是,即使開了上帝視角,這個錢一般人也可能賺不到,why? 這個策略有非常高的回撤! 而普通人面臨巨大回撤時,心理上扛不住!

如下圖所示,這個策略在1929年的時候,跌幅超過75%(下圖左邊),在1973年的時候,跌幅曾經超過30%,在2001年和2008年的時候,也曾經跌超過40%。很多學術研究表明,一般的投資人在面臨40%左右的浮虧時,心理防線基本會被擊破,最後被迫割肉離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除了被攻破心理防線,還有Charles D. Ellis在《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寫道的:"最大的風險不在於市場的波動,而在於接近市場底部的時候,投資者可能在恐慌中清倉,錯失即將到來的復甦過程,使損失永久化。"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大多數普通人容易受行為金融學中的羊群效應所驅使。

所謂羊群效應說的是人在決策的過程中容易"跟風",大家可能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石油大亨死後想上天堂,但那裡人太多擠不進去,於是自己放了個假消息,說地獄裡面發現石油了,於是天堂裡的人紛紛跑向地獄,天堂頓時空出了很多位置。而那個石油大亨卻猶豫了,這麼多人都去了,莫不是被我烏鴉嘴言中了,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匆匆向地獄走去。很多人聽消息炒股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如下圖中,我們從標普500的走勢,以及美國的共同基金ETF的資金流入流出量也能看到這樣的"羊群效應",當標普500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資金的流入共同基金裡,而處在低位的時候,資金爭先恐後的流出,也就是高買低賣。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Guide to the Markets-Europe》,數據截止日期2019.6.30

A股中的上證綜指的走勢和證券交易活躍賬戶數也能體現這一點,(如下圖中)上證綜指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的交易賬戶湧入(追高),而當指數處於低位的時候,活躍賬戶數變的很低,也就是大家都已經割肉完畢,不願重回傷心地了。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統計年鑑

即使投資者能夠挺過股市回撤中的大型"割肉現場" ,再足夠理性的前提下對自己的策略和選中的票有足夠的"信仰",還要面臨另一個問題:這些巨大的回撤不光是跌幅大,而且跌幅的長度也是很長(如下圖)。比如1929年的這次,從最高點掉到最低點,花了1005天。總計3年,還有的跌幅雖然相對小,但是漲回去的時間花了一倍有多,比如這個2008年的大跌,從高到低花了395天,但是從低點漲回到原高點,耗了730天。

"

本文為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原創: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將金融資產的收益拆分成兩部分: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Beta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alpha收益。獲取Beta,通過持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就可以實現,而想取得alpha收益,則要有打敗市場的能力。

捕獲阿爾法收益,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而言,都是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獲取alpha主要依靠投資者的三種能力:選股、擇時以及管理能力。經典電影《Margin Call》對這三種能力此有很鞭辟入裡的表述:【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即要麼出手快,要麼腦子好,要麼會耍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Margin Call》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希望自己具有"Be first"能力的,於是就有了大家面臨"美股十年牛市,還能走多遠"這樣話題時候的焦慮不已,如果我們放棄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從"量化"和"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則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示。

一、 "擇時"的難度與不靠譜

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於1814年發明了物理界的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他假設的是如果存在一個妖怪(不限於智慧生命,甚至可以是一臺計算機),其能夠精確掌握當前時空中一切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並且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推算,那麼這個妖怪(一臺超級計算機)就擁有了無限的推知過去、預言未來的能力。

"拉普拉斯妖"的科學假想,曾經一度統治了整個西方科學。可是到了 19 世紀中旬,隨著熱力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從熱力學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複雜的熱力學過程都具有宏觀上的不可逆性,這一假說轟然坍塌。

量子物理一代宗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就說過: Prediction is very difficult,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預測很難,尤其當你預測的是未來)這句話在股市中同樣適用,股市中也不存在一隻"拉普拉斯妖",我們對股市未來的預測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1) 出手快的難度

密歇根大學金融學教授 H. Nejat Seyhun在《Seyhun, Najat.Stock market extreme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中提到,在對 1926-1993 年對美國市場所有指數研究後發現,1.2%的交易日貢獻了 95%的市場收益。也就是說股市中的垃圾時間是多數,高速上漲的"交易時間"是少數。

我們回顧美國股市過去20年,一共有大約5032多個交易日。如果這20年全都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那麼投資者的回報是每年大約5.91%。但是如果可以預測到下跌最大的10天,並且避免掉這10天(假設在這五天中的每一天之前把股票賣掉,並在一天後買回),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可以提高到每年9.92%。但是,10天對於5,032個交易日來說,只是區區的0.19%。

然而,要想取得這4.01%的超額回報,投資者需要有非常高超的預測能力,且不說這個預測的難度,還要面對高額的機會成本。

(2)市場時機具有高昂的成本

擇時是一個成本高昂的事,"擇"錯了不僅收益表現會低於被動型指數基金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還會以其他方式為錯誤付出代價。

一方面,擇時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

擇時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換手率,Pioneer fund的創始人philip Carret 在將近100歲時曾說"換手往往意味著判斷失誤" ,也就是操作的越多,失誤的越多。(注意將pioneer fund和約翰•博格爾打造地聞名世界的vanguard Group先鋒集團區分)

如果投資(投機)者的預測發生錯誤,在不該賣出的日子中將其持有的股票賣掉,那麼他的投資回報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這期間,S&P500 指數的平均年收益率為 11.1%。如果去除掉收益最好的 20 天則年收益降至 6.9%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擇時"錯失這20天的快速上漲的日子,則會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而且市場的暴跌與暴漲往往相伴相生,暴跌有時候伴隨著報復性性反彈。比如,如果你在1987年10月19日止損出局,那你可能就會錯過20日與21日的報復性反彈,其中10月21日標普9.1%的漲幅為歷史第三。如下圖中,在市場漲跌全靠特朗普這一期間,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市場在暴跌之後報復性反彈。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這中間還要考慮擇時帶來的交易成本。以更高的間隔進入和退出市場也意味著更高的交易成本,頻繁的交易意味著長期收益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3)擇時勝率低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曾經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出,要想在擇時的遊戲中佔得便宜,預測者需要達到74%的準確率。

即使不考慮散戶由於資源與信息劣勢的散戶,在成熟的歐美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同樣佔不到擇時的便宜。歐美學術界眾多的研究表明現有絕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均表明基金都不具有顯著的擇時能力。

二、即使能夠預知春天就在前方,但寒冬難熬

對於沒有經受專業訓練普通投資者而言,即使能預測未來(股市的點位),可是漫長的過程中,投資者很難保證在股市動盪之中,堅定自己的判斷。。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大空頭》中,講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的故事

雖然結果是他們預測準了金融危機,還賺了一波錢。可是在經歷股市從繁榮走走向崩潰的漫長過程中,電影的男主角Burry是一名基金經理,這中間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在房地產市場奔潰前,每天都要遭受上司和投資人的連環奪命CALL,壓力大到吃抗抑鬱的藥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拼命打鼓釋放壓力,在泡沫還沒有破滅之前,Burry 甚至在客戶的壓力下不斷減持持有的CDS 頭寸。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大空頭》

普通投資者雖然不用面臨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但是即使你擁有預測能力,能確定股市一定會到達某個點位。但漫長的過程中,當你面臨這中間巨大回撤,你投到股市中的錢不斷縮水時,你能和Burry一樣堅持自己的判斷嘛?

開個腦洞,假設我們具有這種神奇的開上帝視角的"綠之視野",能夠提前預見股市未來,提前知道結果。這中間會發生什麼呢?是不是就無憂無慮的躺贏呢?

(1) 假設我們能夠預測未來

新全球資產配置的量化團隊曾經就做過一個這樣的測試,假設我們擁有"綠之視野"能夠看到未來,提前知道股市接下來表現最優秀的股票。我們選中(未來)收益率最高的股票,看看這中間會發生什麼?

規則:

1. 1927年1月1號,我們選出美股市場上市值最大的前500只股票,然後計算這500只股票在今後5年的總回報。

2. 我們將這些股票,按照今後5年的回報高低排序,排成10組。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高的那組,叫"神之助攻";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低的那組,叫"豬之隊友"。

3. 在每一組中,我們按照市值大小分配權重(市值越大,份額越大)買入持有。

4. 每隔5年,我們做一次組合的再平衡。例如,1927年1月1號的這10個組合,我們一直持有到1931年12月31日。

5. 然後在1932年1月1日,我們重複以上的步驟,產生新的10個組合。

以此類推,一直重複到數據的最後。

(2)能夠預測未來的結果如何呢?

果不其然,如果你能買入未來確定高回報的股票,你當然能『取得』高的回報了。如果你得到神之助攻,年化回報能達到近30%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80年間,平均每年30%什麼概念?就是100塊最後會成 116,268,892,185,893!當初是不是應該投10000塊?這樣你就能買下宇宙了。可以說這樣的綠之視野威力無窮了。

(2) 普通人在實操中的問題

但是,即使開了上帝視角,這個錢一般人也可能賺不到,why? 這個策略有非常高的回撤! 而普通人面臨巨大回撤時,心理上扛不住!

如下圖所示,這個策略在1929年的時候,跌幅超過75%(下圖左邊),在1973年的時候,跌幅曾經超過30%,在2001年和2008年的時候,也曾經跌超過40%。很多學術研究表明,一般的投資人在面臨40%左右的浮虧時,心理防線基本會被擊破,最後被迫割肉離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除了被攻破心理防線,還有Charles D. Ellis在《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寫道的:"最大的風險不在於市場的波動,而在於接近市場底部的時候,投資者可能在恐慌中清倉,錯失即將到來的復甦過程,使損失永久化。"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大多數普通人容易受行為金融學中的羊群效應所驅使。

所謂羊群效應說的是人在決策的過程中容易"跟風",大家可能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石油大亨死後想上天堂,但那裡人太多擠不進去,於是自己放了個假消息,說地獄裡面發現石油了,於是天堂裡的人紛紛跑向地獄,天堂頓時空出了很多位置。而那個石油大亨卻猶豫了,這麼多人都去了,莫不是被我烏鴉嘴言中了,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匆匆向地獄走去。很多人聽消息炒股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如下圖中,我們從標普500的走勢,以及美國的共同基金ETF的資金流入流出量也能看到這樣的"羊群效應",當標普500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資金的流入共同基金裡,而處在低位的時候,資金爭先恐後的流出,也就是高買低賣。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Guide to the Markets-Europe》,數據截止日期2019.6.30

A股中的上證綜指的走勢和證券交易活躍賬戶數也能體現這一點,(如下圖中)上證綜指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的交易賬戶湧入(追高),而當指數處於低位的時候,活躍賬戶數變的很低,也就是大家都已經割肉完畢,不願重回傷心地了。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統計年鑑

即使投資者能夠挺過股市回撤中的大型"割肉現場" ,再足夠理性的前提下對自己的策略和選中的票有足夠的"信仰",還要面臨另一個問題:這些巨大的回撤不光是跌幅大,而且跌幅的長度也是很長(如下圖)。比如1929年的這次,從最高點掉到最低點,花了1005天。總計3年,還有的跌幅雖然相對小,但是漲回去的時間花了一倍有多,比如這個2008年的大跌,從高到低花了395天,但是從低點漲回到原高點,耗了730天。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對於將儲蓄投到股市中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在低點即使你有足夠強大的信念,但是如果這漫長的過程中,你沒有足夠的彈藥,但是有個什麼事急需用錢,還是等不到黎明的曙光。你雖然知道春天就在前方,可是依舊會死在冬的路上。

歷史上最優秀的股票FANNG,也面臨過絕大的回撤,這4只神一樣存在的股票,歷史上都經歷過非常大的跌幅。

亞馬遜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的時候,曾經跌超過90%,真的是一夜回到解放前。然後又花了2000多天的時間,才漲回來。剩下的3只股票,最大跌幅也超過了40%,至少花了300天才漲回原高點。

"

本文為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原創: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將金融資產的收益拆分成兩部分: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Beta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alpha收益。獲取Beta,通過持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就可以實現,而想取得alpha收益,則要有打敗市場的能力。

捕獲阿爾法收益,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而言,都是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獲取alpha主要依靠投資者的三種能力:選股、擇時以及管理能力。經典電影《Margin Call》對這三種能力此有很鞭辟入裡的表述:【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即要麼出手快,要麼腦子好,要麼會耍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Margin Call》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希望自己具有"Be first"能力的,於是就有了大家面臨"美股十年牛市,還能走多遠"這樣話題時候的焦慮不已,如果我們放棄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從"量化"和"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則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示。

一、 "擇時"的難度與不靠譜

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於1814年發明了物理界的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他假設的是如果存在一個妖怪(不限於智慧生命,甚至可以是一臺計算機),其能夠精確掌握當前時空中一切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並且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推算,那麼這個妖怪(一臺超級計算機)就擁有了無限的推知過去、預言未來的能力。

"拉普拉斯妖"的科學假想,曾經一度統治了整個西方科學。可是到了 19 世紀中旬,隨著熱力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從熱力學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複雜的熱力學過程都具有宏觀上的不可逆性,這一假說轟然坍塌。

量子物理一代宗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就說過: Prediction is very difficult,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預測很難,尤其當你預測的是未來)這句話在股市中同樣適用,股市中也不存在一隻"拉普拉斯妖",我們對股市未來的預測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1) 出手快的難度

密歇根大學金融學教授 H. Nejat Seyhun在《Seyhun, Najat.Stock market extreme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中提到,在對 1926-1993 年對美國市場所有指數研究後發現,1.2%的交易日貢獻了 95%的市場收益。也就是說股市中的垃圾時間是多數,高速上漲的"交易時間"是少數。

我們回顧美國股市過去20年,一共有大約5032多個交易日。如果這20年全都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那麼投資者的回報是每年大約5.91%。但是如果可以預測到下跌最大的10天,並且避免掉這10天(假設在這五天中的每一天之前把股票賣掉,並在一天後買回),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可以提高到每年9.92%。但是,10天對於5,032個交易日來說,只是區區的0.19%。

然而,要想取得這4.01%的超額回報,投資者需要有非常高超的預測能力,且不說這個預測的難度,還要面對高額的機會成本。

(2)市場時機具有高昂的成本

擇時是一個成本高昂的事,"擇"錯了不僅收益表現會低於被動型指數基金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還會以其他方式為錯誤付出代價。

一方面,擇時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

擇時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換手率,Pioneer fund的創始人philip Carret 在將近100歲時曾說"換手往往意味著判斷失誤" ,也就是操作的越多,失誤的越多。(注意將pioneer fund和約翰•博格爾打造地聞名世界的vanguard Group先鋒集團區分)

如果投資(投機)者的預測發生錯誤,在不該賣出的日子中將其持有的股票賣掉,那麼他的投資回報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這期間,S&P500 指數的平均年收益率為 11.1%。如果去除掉收益最好的 20 天則年收益降至 6.9%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擇時"錯失這20天的快速上漲的日子,則會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而且市場的暴跌與暴漲往往相伴相生,暴跌有時候伴隨著報復性性反彈。比如,如果你在1987年10月19日止損出局,那你可能就會錯過20日與21日的報復性反彈,其中10月21日標普9.1%的漲幅為歷史第三。如下圖中,在市場漲跌全靠特朗普這一期間,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市場在暴跌之後報復性反彈。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這中間還要考慮擇時帶來的交易成本。以更高的間隔進入和退出市場也意味著更高的交易成本,頻繁的交易意味著長期收益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3)擇時勝率低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曾經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出,要想在擇時的遊戲中佔得便宜,預測者需要達到74%的準確率。

即使不考慮散戶由於資源與信息劣勢的散戶,在成熟的歐美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同樣佔不到擇時的便宜。歐美學術界眾多的研究表明現有絕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均表明基金都不具有顯著的擇時能力。

二、即使能夠預知春天就在前方,但寒冬難熬

對於沒有經受專業訓練普通投資者而言,即使能預測未來(股市的點位),可是漫長的過程中,投資者很難保證在股市動盪之中,堅定自己的判斷。。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大空頭》中,講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的故事

雖然結果是他們預測準了金融危機,還賺了一波錢。可是在經歷股市從繁榮走走向崩潰的漫長過程中,電影的男主角Burry是一名基金經理,這中間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在房地產市場奔潰前,每天都要遭受上司和投資人的連環奪命CALL,壓力大到吃抗抑鬱的藥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拼命打鼓釋放壓力,在泡沫還沒有破滅之前,Burry 甚至在客戶的壓力下不斷減持持有的CDS 頭寸。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大空頭》

普通投資者雖然不用面臨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但是即使你擁有預測能力,能確定股市一定會到達某個點位。但漫長的過程中,當你面臨這中間巨大回撤,你投到股市中的錢不斷縮水時,你能和Burry一樣堅持自己的判斷嘛?

開個腦洞,假設我們具有這種神奇的開上帝視角的"綠之視野",能夠提前預見股市未來,提前知道結果。這中間會發生什麼呢?是不是就無憂無慮的躺贏呢?

(1) 假設我們能夠預測未來

新全球資產配置的量化團隊曾經就做過一個這樣的測試,假設我們擁有"綠之視野"能夠看到未來,提前知道股市接下來表現最優秀的股票。我們選中(未來)收益率最高的股票,看看這中間會發生什麼?

規則:

1. 1927年1月1號,我們選出美股市場上市值最大的前500只股票,然後計算這500只股票在今後5年的總回報。

2. 我們將這些股票,按照今後5年的回報高低排序,排成10組。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高的那組,叫"神之助攻";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低的那組,叫"豬之隊友"。

3. 在每一組中,我們按照市值大小分配權重(市值越大,份額越大)買入持有。

4. 每隔5年,我們做一次組合的再平衡。例如,1927年1月1號的這10個組合,我們一直持有到1931年12月31日。

5. 然後在1932年1月1日,我們重複以上的步驟,產生新的10個組合。

以此類推,一直重複到數據的最後。

(2)能夠預測未來的結果如何呢?

果不其然,如果你能買入未來確定高回報的股票,你當然能『取得』高的回報了。如果你得到神之助攻,年化回報能達到近30%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80年間,平均每年30%什麼概念?就是100塊最後會成 116,268,892,185,893!當初是不是應該投10000塊?這樣你就能買下宇宙了。可以說這樣的綠之視野威力無窮了。

(2) 普通人在實操中的問題

但是,即使開了上帝視角,這個錢一般人也可能賺不到,why? 這個策略有非常高的回撤! 而普通人面臨巨大回撤時,心理上扛不住!

如下圖所示,這個策略在1929年的時候,跌幅超過75%(下圖左邊),在1973年的時候,跌幅曾經超過30%,在2001年和2008年的時候,也曾經跌超過40%。很多學術研究表明,一般的投資人在面臨40%左右的浮虧時,心理防線基本會被擊破,最後被迫割肉離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除了被攻破心理防線,還有Charles D. Ellis在《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寫道的:"最大的風險不在於市場的波動,而在於接近市場底部的時候,投資者可能在恐慌中清倉,錯失即將到來的復甦過程,使損失永久化。"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大多數普通人容易受行為金融學中的羊群效應所驅使。

所謂羊群效應說的是人在決策的過程中容易"跟風",大家可能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石油大亨死後想上天堂,但那裡人太多擠不進去,於是自己放了個假消息,說地獄裡面發現石油了,於是天堂裡的人紛紛跑向地獄,天堂頓時空出了很多位置。而那個石油大亨卻猶豫了,這麼多人都去了,莫不是被我烏鴉嘴言中了,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匆匆向地獄走去。很多人聽消息炒股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如下圖中,我們從標普500的走勢,以及美國的共同基金ETF的資金流入流出量也能看到這樣的"羊群效應",當標普500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資金的流入共同基金裡,而處在低位的時候,資金爭先恐後的流出,也就是高買低賣。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Guide to the Markets-Europe》,數據截止日期2019.6.30

A股中的上證綜指的走勢和證券交易活躍賬戶數也能體現這一點,(如下圖中)上證綜指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的交易賬戶湧入(追高),而當指數處於低位的時候,活躍賬戶數變的很低,也就是大家都已經割肉完畢,不願重回傷心地了。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統計年鑑

即使投資者能夠挺過股市回撤中的大型"割肉現場" ,再足夠理性的前提下對自己的策略和選中的票有足夠的"信仰",還要面臨另一個問題:這些巨大的回撤不光是跌幅大,而且跌幅的長度也是很長(如下圖)。比如1929年的這次,從最高點掉到最低點,花了1005天。總計3年,還有的跌幅雖然相對小,但是漲回去的時間花了一倍有多,比如這個2008年的大跌,從高到低花了395天,但是從低點漲回到原高點,耗了730天。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對於將儲蓄投到股市中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在低點即使你有足夠強大的信念,但是如果這漫長的過程中,你沒有足夠的彈藥,但是有個什麼事急需用錢,還是等不到黎明的曙光。你雖然知道春天就在前方,可是依舊會死在冬的路上。

歷史上最優秀的股票FANNG,也面臨過絕大的回撤,這4只神一樣存在的股票,歷史上都經歷過非常大的跌幅。

亞馬遜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的時候,曾經跌超過90%,真的是一夜回到解放前。然後又花了2000多天的時間,才漲回來。剩下的3只股票,最大跌幅也超過了40%,至少花了300天才漲回原高點。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成為大賣空中的Mike Burry也許很酷,但又有幾人能熬得過黎明前的黑暗。說了這麼多,我們想說明的一點是,即使你擁有能夠預知未來的"綠之視野",提前知道未來的結果。但由於人性中不理性因素 ,以及投資期限的原因,面臨股市出現恐慌性的大回撤時,大部分普通投資者人也拿不住這手上的票。

三、放棄擇時,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既然在在擇時的遊戲中普通投資者很難佔到便宜,那麼投資者還不如做個傻瓜,放棄擇時。無論是價值投資派的巴菲特,還是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都有過勸導普通投資者:"買個被動型指數基金並長期持有"。他們都是信奉通過buy and hold(拿長線來)熨平短期的波動;而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哈里-馬科維則信奉的是另一套理念,通過"資產配置",持有低相關性的分散化投資,橫向對衝資產間波動的風險,減少整體資產的波動率,獲取市場平均收益。

我們拿長線和資產配置對比一下,如下圖J.P Morgan 的數據所示,從時間維度來看,持有股票/債券/ 資產組合包的時間越長,收益率上下波動範圍越來越小,最大回撤也越來越小,收益率傾向於穩定在一個區間。從資產類別的維度來看,當持有的資產的時間超過5年後,資產組合包的收益波動率範圍、最大回撤都比起單獨的股票、債券資產的都要小。可見這兩種方式效果都不錯,搭配使用在降低迴撤上的效果更佳。

"

本文為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原創: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將金融資產的收益拆分成兩部分: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Beta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alpha收益。獲取Beta,通過持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就可以實現,而想取得alpha收益,則要有打敗市場的能力。

捕獲阿爾法收益,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而言,都是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獲取alpha主要依靠投資者的三種能力:選股、擇時以及管理能力。經典電影《Margin Call》對這三種能力此有很鞭辟入裡的表述:【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即要麼出手快,要麼腦子好,要麼會耍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Margin Call》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希望自己具有"Be first"能力的,於是就有了大家面臨"美股十年牛市,還能走多遠"這樣話題時候的焦慮不已,如果我們放棄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從"量化"和"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則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示。

一、 "擇時"的難度與不靠譜

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於1814年發明了物理界的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他假設的是如果存在一個妖怪(不限於智慧生命,甚至可以是一臺計算機),其能夠精確掌握當前時空中一切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並且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推算,那麼這個妖怪(一臺超級計算機)就擁有了無限的推知過去、預言未來的能力。

"拉普拉斯妖"的科學假想,曾經一度統治了整個西方科學。可是到了 19 世紀中旬,隨著熱力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從熱力學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複雜的熱力學過程都具有宏觀上的不可逆性,這一假說轟然坍塌。

量子物理一代宗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就說過: Prediction is very difficult,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預測很難,尤其當你預測的是未來)這句話在股市中同樣適用,股市中也不存在一隻"拉普拉斯妖",我們對股市未來的預測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1) 出手快的難度

密歇根大學金融學教授 H. Nejat Seyhun在《Seyhun, Najat.Stock market extreme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中提到,在對 1926-1993 年對美國市場所有指數研究後發現,1.2%的交易日貢獻了 95%的市場收益。也就是說股市中的垃圾時間是多數,高速上漲的"交易時間"是少數。

我們回顧美國股市過去20年,一共有大約5032多個交易日。如果這20年全都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那麼投資者的回報是每年大約5.91%。但是如果可以預測到下跌最大的10天,並且避免掉這10天(假設在這五天中的每一天之前把股票賣掉,並在一天後買回),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可以提高到每年9.92%。但是,10天對於5,032個交易日來說,只是區區的0.19%。

然而,要想取得這4.01%的超額回報,投資者需要有非常高超的預測能力,且不說這個預測的難度,還要面對高額的機會成本。

(2)市場時機具有高昂的成本

擇時是一個成本高昂的事,"擇"錯了不僅收益表現會低於被動型指數基金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還會以其他方式為錯誤付出代價。

一方面,擇時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

擇時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換手率,Pioneer fund的創始人philip Carret 在將近100歲時曾說"換手往往意味著判斷失誤" ,也就是操作的越多,失誤的越多。(注意將pioneer fund和約翰•博格爾打造地聞名世界的vanguard Group先鋒集團區分)

如果投資(投機)者的預測發生錯誤,在不該賣出的日子中將其持有的股票賣掉,那麼他的投資回報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這期間,S&P500 指數的平均年收益率為 11.1%。如果去除掉收益最好的 20 天則年收益降至 6.9%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擇時"錯失這20天的快速上漲的日子,則會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而且市場的暴跌與暴漲往往相伴相生,暴跌有時候伴隨著報復性性反彈。比如,如果你在1987年10月19日止損出局,那你可能就會錯過20日與21日的報復性反彈,其中10月21日標普9.1%的漲幅為歷史第三。如下圖中,在市場漲跌全靠特朗普這一期間,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市場在暴跌之後報復性反彈。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這中間還要考慮擇時帶來的交易成本。以更高的間隔進入和退出市場也意味著更高的交易成本,頻繁的交易意味著長期收益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3)擇時勝率低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曾經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出,要想在擇時的遊戲中佔得便宜,預測者需要達到74%的準確率。

即使不考慮散戶由於資源與信息劣勢的散戶,在成熟的歐美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同樣佔不到擇時的便宜。歐美學術界眾多的研究表明現有絕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均表明基金都不具有顯著的擇時能力。

二、即使能夠預知春天就在前方,但寒冬難熬

對於沒有經受專業訓練普通投資者而言,即使能預測未來(股市的點位),可是漫長的過程中,投資者很難保證在股市動盪之中,堅定自己的判斷。。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大空頭》中,講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的故事

雖然結果是他們預測準了金融危機,還賺了一波錢。可是在經歷股市從繁榮走走向崩潰的漫長過程中,電影的男主角Burry是一名基金經理,這中間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在房地產市場奔潰前,每天都要遭受上司和投資人的連環奪命CALL,壓力大到吃抗抑鬱的藥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拼命打鼓釋放壓力,在泡沫還沒有破滅之前,Burry 甚至在客戶的壓力下不斷減持持有的CDS 頭寸。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大空頭》

普通投資者雖然不用面臨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但是即使你擁有預測能力,能確定股市一定會到達某個點位。但漫長的過程中,當你面臨這中間巨大回撤,你投到股市中的錢不斷縮水時,你能和Burry一樣堅持自己的判斷嘛?

開個腦洞,假設我們具有這種神奇的開上帝視角的"綠之視野",能夠提前預見股市未來,提前知道結果。這中間會發生什麼呢?是不是就無憂無慮的躺贏呢?

(1) 假設我們能夠預測未來

新全球資產配置的量化團隊曾經就做過一個這樣的測試,假設我們擁有"綠之視野"能夠看到未來,提前知道股市接下來表現最優秀的股票。我們選中(未來)收益率最高的股票,看看這中間會發生什麼?

規則:

1. 1927年1月1號,我們選出美股市場上市值最大的前500只股票,然後計算這500只股票在今後5年的總回報。

2. 我們將這些股票,按照今後5年的回報高低排序,排成10組。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高的那組,叫"神之助攻";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低的那組,叫"豬之隊友"。

3. 在每一組中,我們按照市值大小分配權重(市值越大,份額越大)買入持有。

4. 每隔5年,我們做一次組合的再平衡。例如,1927年1月1號的這10個組合,我們一直持有到1931年12月31日。

5. 然後在1932年1月1日,我們重複以上的步驟,產生新的10個組合。

以此類推,一直重複到數據的最後。

(2)能夠預測未來的結果如何呢?

果不其然,如果你能買入未來確定高回報的股票,你當然能『取得』高的回報了。如果你得到神之助攻,年化回報能達到近30%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80年間,平均每年30%什麼概念?就是100塊最後會成 116,268,892,185,893!當初是不是應該投10000塊?這樣你就能買下宇宙了。可以說這樣的綠之視野威力無窮了。

(2) 普通人在實操中的問題

但是,即使開了上帝視角,這個錢一般人也可能賺不到,why? 這個策略有非常高的回撤! 而普通人面臨巨大回撤時,心理上扛不住!

如下圖所示,這個策略在1929年的時候,跌幅超過75%(下圖左邊),在1973年的時候,跌幅曾經超過30%,在2001年和2008年的時候,也曾經跌超過40%。很多學術研究表明,一般的投資人在面臨40%左右的浮虧時,心理防線基本會被擊破,最後被迫割肉離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除了被攻破心理防線,還有Charles D. Ellis在《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寫道的:"最大的風險不在於市場的波動,而在於接近市場底部的時候,投資者可能在恐慌中清倉,錯失即將到來的復甦過程,使損失永久化。"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大多數普通人容易受行為金融學中的羊群效應所驅使。

所謂羊群效應說的是人在決策的過程中容易"跟風",大家可能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石油大亨死後想上天堂,但那裡人太多擠不進去,於是自己放了個假消息,說地獄裡面發現石油了,於是天堂裡的人紛紛跑向地獄,天堂頓時空出了很多位置。而那個石油大亨卻猶豫了,這麼多人都去了,莫不是被我烏鴉嘴言中了,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匆匆向地獄走去。很多人聽消息炒股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如下圖中,我們從標普500的走勢,以及美國的共同基金ETF的資金流入流出量也能看到這樣的"羊群效應",當標普500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資金的流入共同基金裡,而處在低位的時候,資金爭先恐後的流出,也就是高買低賣。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Guide to the Markets-Europe》,數據截止日期2019.6.30

A股中的上證綜指的走勢和證券交易活躍賬戶數也能體現這一點,(如下圖中)上證綜指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的交易賬戶湧入(追高),而當指數處於低位的時候,活躍賬戶數變的很低,也就是大家都已經割肉完畢,不願重回傷心地了。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統計年鑑

即使投資者能夠挺過股市回撤中的大型"割肉現場" ,再足夠理性的前提下對自己的策略和選中的票有足夠的"信仰",還要面臨另一個問題:這些巨大的回撤不光是跌幅大,而且跌幅的長度也是很長(如下圖)。比如1929年的這次,從最高點掉到最低點,花了1005天。總計3年,還有的跌幅雖然相對小,但是漲回去的時間花了一倍有多,比如這個2008年的大跌,從高到低花了395天,但是從低點漲回到原高點,耗了730天。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對於將儲蓄投到股市中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在低點即使你有足夠強大的信念,但是如果這漫長的過程中,你沒有足夠的彈藥,但是有個什麼事急需用錢,還是等不到黎明的曙光。你雖然知道春天就在前方,可是依舊會死在冬的路上。

歷史上最優秀的股票FANNG,也面臨過絕大的回撤,這4只神一樣存在的股票,歷史上都經歷過非常大的跌幅。

亞馬遜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的時候,曾經跌超過90%,真的是一夜回到解放前。然後又花了2000多天的時間,才漲回來。剩下的3只股票,最大跌幅也超過了40%,至少花了300天才漲回原高點。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成為大賣空中的Mike Burry也許很酷,但又有幾人能熬得過黎明前的黑暗。說了這麼多,我們想說明的一點是,即使你擁有能夠預知未來的"綠之視野",提前知道未來的結果。但由於人性中不理性因素 ,以及投資期限的原因,面臨股市出現恐慌性的大回撤時,大部分普通投資者人也拿不住這手上的票。

三、放棄擇時,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既然在在擇時的遊戲中普通投資者很難佔到便宜,那麼投資者還不如做個傻瓜,放棄擇時。無論是價值投資派的巴菲特,還是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都有過勸導普通投資者:"買個被動型指數基金並長期持有"。他們都是信奉通過buy and hold(拿長線來)熨平短期的波動;而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哈里-馬科維則信奉的是另一套理念,通過"資產配置",持有低相關性的分散化投資,橫向對衝資產間波動的風險,減少整體資產的波動率,獲取市場平均收益。

我們拿長線和資產配置對比一下,如下圖J.P Morgan 的數據所示,從時間維度來看,持有股票/債券/ 資產組合包的時間越長,收益率上下波動範圍越來越小,最大回撤也越來越小,收益率傾向於穩定在一個區間。從資產類別的維度來看,當持有的資產的時間超過5年後,資產組合包的收益波動率範圍、最大回撤都比起單獨的股票、債券資產的都要小。可見這兩種方式效果都不錯,搭配使用在降低迴撤上的效果更佳。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Guide to the Markets- Europe》數據截止日期2019.6.30

但是,如果你不滿足市場帶來"beta"收益,或者認為自己並不普通(能夠承受一定的短期波動),想要獲取更高的收益。那麼可以根據自己的客觀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做一定的收益增強。

比如說,如果你具有一定財務分析能力和選股能力,則可以選擇走基本面分析的路子,過深入分析行業股票獲得超額收益;或者你可以通過量化選股做一定的因子收益增強!再搭配大師們的指導理念—長期持有、充分分散、運用合適的投資工具,則會有不一樣的思路。

拿基本面投資來說,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之事是發現溼雪和長長的山坡。"巴菲特是用滾雪球比喻通過複利的長期作用實現巨大財富的積累。雪很溼,比喻年化收益率很高,坡很長,比喻複利增值的時間很長。

我們先找一下"溼雪",(如下圖所示)過去25年標普500各行業年化回報率,排名靠前是是科技,醫療服務,可選消費和必選消費。科技行業年化收益率甚至達到12.9%,標普500的過去的年化回報率為10%。這也符合從長期來看,科技是增長的內核驅動力這一規律。

"

本文為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原創: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將金融資產的收益拆分成兩部分: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Beta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alpha收益。獲取Beta,通過持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就可以實現,而想取得alpha收益,則要有打敗市場的能力。

捕獲阿爾法收益,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而言,都是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獲取alpha主要依靠投資者的三種能力:選股、擇時以及管理能力。經典電影《Margin Call》對這三種能力此有很鞭辟入裡的表述:【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即要麼出手快,要麼腦子好,要麼會耍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Margin Call》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希望自己具有"Be first"能力的,於是就有了大家面臨"美股十年牛市,還能走多遠"這樣話題時候的焦慮不已,如果我們放棄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從"量化"和"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則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示。

一、 "擇時"的難度與不靠譜

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於1814年發明了物理界的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他假設的是如果存在一個妖怪(不限於智慧生命,甚至可以是一臺計算機),其能夠精確掌握當前時空中一切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並且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推算,那麼這個妖怪(一臺超級計算機)就擁有了無限的推知過去、預言未來的能力。

"拉普拉斯妖"的科學假想,曾經一度統治了整個西方科學。可是到了 19 世紀中旬,隨著熱力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從熱力學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複雜的熱力學過程都具有宏觀上的不可逆性,這一假說轟然坍塌。

量子物理一代宗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就說過: Prediction is very difficult,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預測很難,尤其當你預測的是未來)這句話在股市中同樣適用,股市中也不存在一隻"拉普拉斯妖",我們對股市未來的預測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1) 出手快的難度

密歇根大學金融學教授 H. Nejat Seyhun在《Seyhun, Najat.Stock market extreme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中提到,在對 1926-1993 年對美國市場所有指數研究後發現,1.2%的交易日貢獻了 95%的市場收益。也就是說股市中的垃圾時間是多數,高速上漲的"交易時間"是少數。

我們回顧美國股市過去20年,一共有大約5032多個交易日。如果這20年全都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那麼投資者的回報是每年大約5.91%。但是如果可以預測到下跌最大的10天,並且避免掉這10天(假設在這五天中的每一天之前把股票賣掉,並在一天後買回),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可以提高到每年9.92%。但是,10天對於5,032個交易日來說,只是區區的0.19%。

然而,要想取得這4.01%的超額回報,投資者需要有非常高超的預測能力,且不說這個預測的難度,還要面對高額的機會成本。

(2)市場時機具有高昂的成本

擇時是一個成本高昂的事,"擇"錯了不僅收益表現會低於被動型指數基金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還會以其他方式為錯誤付出代價。

一方面,擇時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

擇時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換手率,Pioneer fund的創始人philip Carret 在將近100歲時曾說"換手往往意味著判斷失誤" ,也就是操作的越多,失誤的越多。(注意將pioneer fund和約翰•博格爾打造地聞名世界的vanguard Group先鋒集團區分)

如果投資(投機)者的預測發生錯誤,在不該賣出的日子中將其持有的股票賣掉,那麼他的投資回報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這期間,S&P500 指數的平均年收益率為 11.1%。如果去除掉收益最好的 20 天則年收益降至 6.9%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擇時"錯失這20天的快速上漲的日子,則會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而且市場的暴跌與暴漲往往相伴相生,暴跌有時候伴隨著報復性性反彈。比如,如果你在1987年10月19日止損出局,那你可能就會錯過20日與21日的報復性反彈,其中10月21日標普9.1%的漲幅為歷史第三。如下圖中,在市場漲跌全靠特朗普這一期間,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市場在暴跌之後報復性反彈。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這中間還要考慮擇時帶來的交易成本。以更高的間隔進入和退出市場也意味著更高的交易成本,頻繁的交易意味著長期收益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3)擇時勝率低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曾經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出,要想在擇時的遊戲中佔得便宜,預測者需要達到74%的準確率。

即使不考慮散戶由於資源與信息劣勢的散戶,在成熟的歐美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同樣佔不到擇時的便宜。歐美學術界眾多的研究表明現有絕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均表明基金都不具有顯著的擇時能力。

二、即使能夠預知春天就在前方,但寒冬難熬

對於沒有經受專業訓練普通投資者而言,即使能預測未來(股市的點位),可是漫長的過程中,投資者很難保證在股市動盪之中,堅定自己的判斷。。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大空頭》中,講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的故事

雖然結果是他們預測準了金融危機,還賺了一波錢。可是在經歷股市從繁榮走走向崩潰的漫長過程中,電影的男主角Burry是一名基金經理,這中間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在房地產市場奔潰前,每天都要遭受上司和投資人的連環奪命CALL,壓力大到吃抗抑鬱的藥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拼命打鼓釋放壓力,在泡沫還沒有破滅之前,Burry 甚至在客戶的壓力下不斷減持持有的CDS 頭寸。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大空頭》

普通投資者雖然不用面臨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但是即使你擁有預測能力,能確定股市一定會到達某個點位。但漫長的過程中,當你面臨這中間巨大回撤,你投到股市中的錢不斷縮水時,你能和Burry一樣堅持自己的判斷嘛?

開個腦洞,假設我們具有這種神奇的開上帝視角的"綠之視野",能夠提前預見股市未來,提前知道結果。這中間會發生什麼呢?是不是就無憂無慮的躺贏呢?

(1) 假設我們能夠預測未來

新全球資產配置的量化團隊曾經就做過一個這樣的測試,假設我們擁有"綠之視野"能夠看到未來,提前知道股市接下來表現最優秀的股票。我們選中(未來)收益率最高的股票,看看這中間會發生什麼?

規則:

1. 1927年1月1號,我們選出美股市場上市值最大的前500只股票,然後計算這500只股票在今後5年的總回報。

2. 我們將這些股票,按照今後5年的回報高低排序,排成10組。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高的那組,叫"神之助攻";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低的那組,叫"豬之隊友"。

3. 在每一組中,我們按照市值大小分配權重(市值越大,份額越大)買入持有。

4. 每隔5年,我們做一次組合的再平衡。例如,1927年1月1號的這10個組合,我們一直持有到1931年12月31日。

5. 然後在1932年1月1日,我們重複以上的步驟,產生新的10個組合。

以此類推,一直重複到數據的最後。

(2)能夠預測未來的結果如何呢?

果不其然,如果你能買入未來確定高回報的股票,你當然能『取得』高的回報了。如果你得到神之助攻,年化回報能達到近30%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80年間,平均每年30%什麼概念?就是100塊最後會成 116,268,892,185,893!當初是不是應該投10000塊?這樣你就能買下宇宙了。可以說這樣的綠之視野威力無窮了。

(2) 普通人在實操中的問題

但是,即使開了上帝視角,這個錢一般人也可能賺不到,why? 這個策略有非常高的回撤! 而普通人面臨巨大回撤時,心理上扛不住!

如下圖所示,這個策略在1929年的時候,跌幅超過75%(下圖左邊),在1973年的時候,跌幅曾經超過30%,在2001年和2008年的時候,也曾經跌超過40%。很多學術研究表明,一般的投資人在面臨40%左右的浮虧時,心理防線基本會被擊破,最後被迫割肉離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除了被攻破心理防線,還有Charles D. Ellis在《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寫道的:"最大的風險不在於市場的波動,而在於接近市場底部的時候,投資者可能在恐慌中清倉,錯失即將到來的復甦過程,使損失永久化。"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大多數普通人容易受行為金融學中的羊群效應所驅使。

所謂羊群效應說的是人在決策的過程中容易"跟風",大家可能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石油大亨死後想上天堂,但那裡人太多擠不進去,於是自己放了個假消息,說地獄裡面發現石油了,於是天堂裡的人紛紛跑向地獄,天堂頓時空出了很多位置。而那個石油大亨卻猶豫了,這麼多人都去了,莫不是被我烏鴉嘴言中了,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匆匆向地獄走去。很多人聽消息炒股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如下圖中,我們從標普500的走勢,以及美國的共同基金ETF的資金流入流出量也能看到這樣的"羊群效應",當標普500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資金的流入共同基金裡,而處在低位的時候,資金爭先恐後的流出,也就是高買低賣。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Guide to the Markets-Europe》,數據截止日期2019.6.30

A股中的上證綜指的走勢和證券交易活躍賬戶數也能體現這一點,(如下圖中)上證綜指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的交易賬戶湧入(追高),而當指數處於低位的時候,活躍賬戶數變的很低,也就是大家都已經割肉完畢,不願重回傷心地了。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統計年鑑

即使投資者能夠挺過股市回撤中的大型"割肉現場" ,再足夠理性的前提下對自己的策略和選中的票有足夠的"信仰",還要面臨另一個問題:這些巨大的回撤不光是跌幅大,而且跌幅的長度也是很長(如下圖)。比如1929年的這次,從最高點掉到最低點,花了1005天。總計3年,還有的跌幅雖然相對小,但是漲回去的時間花了一倍有多,比如這個2008年的大跌,從高到低花了395天,但是從低點漲回到原高點,耗了730天。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對於將儲蓄投到股市中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在低點即使你有足夠強大的信念,但是如果這漫長的過程中,你沒有足夠的彈藥,但是有個什麼事急需用錢,還是等不到黎明的曙光。你雖然知道春天就在前方,可是依舊會死在冬的路上。

歷史上最優秀的股票FANNG,也面臨過絕大的回撤,這4只神一樣存在的股票,歷史上都經歷過非常大的跌幅。

亞馬遜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的時候,曾經跌超過90%,真的是一夜回到解放前。然後又花了2000多天的時間,才漲回來。剩下的3只股票,最大跌幅也超過了40%,至少花了300天才漲回原高點。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成為大賣空中的Mike Burry也許很酷,但又有幾人能熬得過黎明前的黑暗。說了這麼多,我們想說明的一點是,即使你擁有能夠預知未來的"綠之視野",提前知道未來的結果。但由於人性中不理性因素 ,以及投資期限的原因,面臨股市出現恐慌性的大回撤時,大部分普通投資者人也拿不住這手上的票。

三、放棄擇時,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既然在在擇時的遊戲中普通投資者很難佔到便宜,那麼投資者還不如做個傻瓜,放棄擇時。無論是價值投資派的巴菲特,還是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都有過勸導普通投資者:"買個被動型指數基金並長期持有"。他們都是信奉通過buy and hold(拿長線來)熨平短期的波動;而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哈里-馬科維則信奉的是另一套理念,通過"資產配置",持有低相關性的分散化投資,橫向對衝資產間波動的風險,減少整體資產的波動率,獲取市場平均收益。

我們拿長線和資產配置對比一下,如下圖J.P Morgan 的數據所示,從時間維度來看,持有股票/債券/ 資產組合包的時間越長,收益率上下波動範圍越來越小,最大回撤也越來越小,收益率傾向於穩定在一個區間。從資產類別的維度來看,當持有的資產的時間超過5年後,資產組合包的收益波動率範圍、最大回撤都比起單獨的股票、債券資產的都要小。可見這兩種方式效果都不錯,搭配使用在降低迴撤上的效果更佳。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Guide to the Markets- Europe》數據截止日期2019.6.30

但是,如果你不滿足市場帶來"beta"收益,或者認為自己並不普通(能夠承受一定的短期波動),想要獲取更高的收益。那麼可以根據自己的客觀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做一定的收益增強。

比如說,如果你具有一定財務分析能力和選股能力,則可以選擇走基本面分析的路子,過深入分析行業股票獲得超額收益;或者你可以通過量化選股做一定的因子收益增強!再搭配大師們的指導理念—長期持有、充分分散、運用合適的投資工具,則會有不一樣的思路。

拿基本面投資來說,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之事是發現溼雪和長長的山坡。"巴菲特是用滾雪球比喻通過複利的長期作用實現巨大財富的積累。雪很溼,比喻年化收益率很高,坡很長,比喻複利增值的時間很長。

我們先找一下"溼雪",(如下圖所示)過去25年標普500各行業年化回報率,排名靠前是是科技,醫療服務,可選消費和必選消費。科技行業年化收益率甚至達到12.9%,標普500的過去的年化回報率為10%。這也符合從長期來看,科技是增長的內核驅動力這一規律。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Guide to the Markets-US》數據截止日期2019.6.30

厚厚的坡,巴菲特指的是有護城河的行業或者公司,當下的互聯網經濟某種程度上具有這樣的特徵的。

由於互聯網經濟具有極強的馬太效應,大者恆大,這樣的趨勢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持續,這背後的邏輯或因為巨頭們依託巨大的流量, 享有網絡規模效應優勢,或者大型平臺企業通過擁有的海量用戶和提供多元化的產品、服務集聚了海量數據;再或是強大的現金流之下通過研發或是投資早早佈局。巨頭們在大數據,雲計算 、5G網絡、以及產業互聯網等新新領域更具優勢,所以大概率最終各細分賽道,都是寡頭壟斷式的。

而且我們也不難發現和感知,中美在互聯網科技代表的數字經濟中遙遙領先。世界前20大科技企業裡,清一色全是來自中美!中美兩大經濟實體,在這個發展最快的行業裡早已佔據了江山。而日本、歐美由於內需市場、融資能力、老齡化等問題,逐年下來較中美已落後了很多。

G20國家2016—2017年數字經濟規模排行榜

"

本文為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原創: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將金融資產的收益拆分成兩部分: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Beta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alpha收益。獲取Beta,通過持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就可以實現,而想取得alpha收益,則要有打敗市場的能力。

捕獲阿爾法收益,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而言,都是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獲取alpha主要依靠投資者的三種能力:選股、擇時以及管理能力。經典電影《Margin Call》對這三種能力此有很鞭辟入裡的表述:【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即要麼出手快,要麼腦子好,要麼會耍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Margin Call》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希望自己具有"Be first"能力的,於是就有了大家面臨"美股十年牛市,還能走多遠"這樣話題時候的焦慮不已,如果我們放棄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從"量化"和"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則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示。

一、 "擇時"的難度與不靠譜

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於1814年發明了物理界的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他假設的是如果存在一個妖怪(不限於智慧生命,甚至可以是一臺計算機),其能夠精確掌握當前時空中一切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並且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推算,那麼這個妖怪(一臺超級計算機)就擁有了無限的推知過去、預言未來的能力。

"拉普拉斯妖"的科學假想,曾經一度統治了整個西方科學。可是到了 19 世紀中旬,隨著熱力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從熱力學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複雜的熱力學過程都具有宏觀上的不可逆性,這一假說轟然坍塌。

量子物理一代宗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就說過: Prediction is very difficult,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預測很難,尤其當你預測的是未來)這句話在股市中同樣適用,股市中也不存在一隻"拉普拉斯妖",我們對股市未來的預測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1) 出手快的難度

密歇根大學金融學教授 H. Nejat Seyhun在《Seyhun, Najat.Stock market extreme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中提到,在對 1926-1993 年對美國市場所有指數研究後發現,1.2%的交易日貢獻了 95%的市場收益。也就是說股市中的垃圾時間是多數,高速上漲的"交易時間"是少數。

我們回顧美國股市過去20年,一共有大約5032多個交易日。如果這20年全都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那麼投資者的回報是每年大約5.91%。但是如果可以預測到下跌最大的10天,並且避免掉這10天(假設在這五天中的每一天之前把股票賣掉,並在一天後買回),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可以提高到每年9.92%。但是,10天對於5,032個交易日來說,只是區區的0.19%。

然而,要想取得這4.01%的超額回報,投資者需要有非常高超的預測能力,且不說這個預測的難度,還要面對高額的機會成本。

(2)市場時機具有高昂的成本

擇時是一個成本高昂的事,"擇"錯了不僅收益表現會低於被動型指數基金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還會以其他方式為錯誤付出代價。

一方面,擇時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

擇時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換手率,Pioneer fund的創始人philip Carret 在將近100歲時曾說"換手往往意味著判斷失誤" ,也就是操作的越多,失誤的越多。(注意將pioneer fund和約翰•博格爾打造地聞名世界的vanguard Group先鋒集團區分)

如果投資(投機)者的預測發生錯誤,在不該賣出的日子中將其持有的股票賣掉,那麼他的投資回報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這期間,S&P500 指數的平均年收益率為 11.1%。如果去除掉收益最好的 20 天則年收益降至 6.9%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擇時"錯失這20天的快速上漲的日子,則會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而且市場的暴跌與暴漲往往相伴相生,暴跌有時候伴隨著報復性性反彈。比如,如果你在1987年10月19日止損出局,那你可能就會錯過20日與21日的報復性反彈,其中10月21日標普9.1%的漲幅為歷史第三。如下圖中,在市場漲跌全靠特朗普這一期間,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市場在暴跌之後報復性反彈。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這中間還要考慮擇時帶來的交易成本。以更高的間隔進入和退出市場也意味著更高的交易成本,頻繁的交易意味著長期收益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3)擇時勝率低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曾經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出,要想在擇時的遊戲中佔得便宜,預測者需要達到74%的準確率。

即使不考慮散戶由於資源與信息劣勢的散戶,在成熟的歐美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同樣佔不到擇時的便宜。歐美學術界眾多的研究表明現有絕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均表明基金都不具有顯著的擇時能力。

二、即使能夠預知春天就在前方,但寒冬難熬

對於沒有經受專業訓練普通投資者而言,即使能預測未來(股市的點位),可是漫長的過程中,投資者很難保證在股市動盪之中,堅定自己的判斷。。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大空頭》中,講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的故事

雖然結果是他們預測準了金融危機,還賺了一波錢。可是在經歷股市從繁榮走走向崩潰的漫長過程中,電影的男主角Burry是一名基金經理,這中間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在房地產市場奔潰前,每天都要遭受上司和投資人的連環奪命CALL,壓力大到吃抗抑鬱的藥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拼命打鼓釋放壓力,在泡沫還沒有破滅之前,Burry 甚至在客戶的壓力下不斷減持持有的CDS 頭寸。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大空頭》

普通投資者雖然不用面臨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但是即使你擁有預測能力,能確定股市一定會到達某個點位。但漫長的過程中,當你面臨這中間巨大回撤,你投到股市中的錢不斷縮水時,你能和Burry一樣堅持自己的判斷嘛?

開個腦洞,假設我們具有這種神奇的開上帝視角的"綠之視野",能夠提前預見股市未來,提前知道結果。這中間會發生什麼呢?是不是就無憂無慮的躺贏呢?

(1) 假設我們能夠預測未來

新全球資產配置的量化團隊曾經就做過一個這樣的測試,假設我們擁有"綠之視野"能夠看到未來,提前知道股市接下來表現最優秀的股票。我們選中(未來)收益率最高的股票,看看這中間會發生什麼?

規則:

1. 1927年1月1號,我們選出美股市場上市值最大的前500只股票,然後計算這500只股票在今後5年的總回報。

2. 我們將這些股票,按照今後5年的回報高低排序,排成10組。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高的那組,叫"神之助攻";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低的那組,叫"豬之隊友"。

3. 在每一組中,我們按照市值大小分配權重(市值越大,份額越大)買入持有。

4. 每隔5年,我們做一次組合的再平衡。例如,1927年1月1號的這10個組合,我們一直持有到1931年12月31日。

5. 然後在1932年1月1日,我們重複以上的步驟,產生新的10個組合。

以此類推,一直重複到數據的最後。

(2)能夠預測未來的結果如何呢?

果不其然,如果你能買入未來確定高回報的股票,你當然能『取得』高的回報了。如果你得到神之助攻,年化回報能達到近30%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80年間,平均每年30%什麼概念?就是100塊最後會成 116,268,892,185,893!當初是不是應該投10000塊?這樣你就能買下宇宙了。可以說這樣的綠之視野威力無窮了。

(2) 普通人在實操中的問題

但是,即使開了上帝視角,這個錢一般人也可能賺不到,why? 這個策略有非常高的回撤! 而普通人面臨巨大回撤時,心理上扛不住!

如下圖所示,這個策略在1929年的時候,跌幅超過75%(下圖左邊),在1973年的時候,跌幅曾經超過30%,在2001年和2008年的時候,也曾經跌超過40%。很多學術研究表明,一般的投資人在面臨40%左右的浮虧時,心理防線基本會被擊破,最後被迫割肉離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除了被攻破心理防線,還有Charles D. Ellis在《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寫道的:"最大的風險不在於市場的波動,而在於接近市場底部的時候,投資者可能在恐慌中清倉,錯失即將到來的復甦過程,使損失永久化。"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大多數普通人容易受行為金融學中的羊群效應所驅使。

所謂羊群效應說的是人在決策的過程中容易"跟風",大家可能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石油大亨死後想上天堂,但那裡人太多擠不進去,於是自己放了個假消息,說地獄裡面發現石油了,於是天堂裡的人紛紛跑向地獄,天堂頓時空出了很多位置。而那個石油大亨卻猶豫了,這麼多人都去了,莫不是被我烏鴉嘴言中了,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匆匆向地獄走去。很多人聽消息炒股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如下圖中,我們從標普500的走勢,以及美國的共同基金ETF的資金流入流出量也能看到這樣的"羊群效應",當標普500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資金的流入共同基金裡,而處在低位的時候,資金爭先恐後的流出,也就是高買低賣。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Guide to the Markets-Europe》,數據截止日期2019.6.30

A股中的上證綜指的走勢和證券交易活躍賬戶數也能體現這一點,(如下圖中)上證綜指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的交易賬戶湧入(追高),而當指數處於低位的時候,活躍賬戶數變的很低,也就是大家都已經割肉完畢,不願重回傷心地了。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統計年鑑

即使投資者能夠挺過股市回撤中的大型"割肉現場" ,再足夠理性的前提下對自己的策略和選中的票有足夠的"信仰",還要面臨另一個問題:這些巨大的回撤不光是跌幅大,而且跌幅的長度也是很長(如下圖)。比如1929年的這次,從最高點掉到最低點,花了1005天。總計3年,還有的跌幅雖然相對小,但是漲回去的時間花了一倍有多,比如這個2008年的大跌,從高到低花了395天,但是從低點漲回到原高點,耗了730天。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對於將儲蓄投到股市中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在低點即使你有足夠強大的信念,但是如果這漫長的過程中,你沒有足夠的彈藥,但是有個什麼事急需用錢,還是等不到黎明的曙光。你雖然知道春天就在前方,可是依舊會死在冬的路上。

歷史上最優秀的股票FANNG,也面臨過絕大的回撤,這4只神一樣存在的股票,歷史上都經歷過非常大的跌幅。

亞馬遜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的時候,曾經跌超過90%,真的是一夜回到解放前。然後又花了2000多天的時間,才漲回來。剩下的3只股票,最大跌幅也超過了40%,至少花了300天才漲回原高點。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成為大賣空中的Mike Burry也許很酷,但又有幾人能熬得過黎明前的黑暗。說了這麼多,我們想說明的一點是,即使你擁有能夠預知未來的"綠之視野",提前知道未來的結果。但由於人性中不理性因素 ,以及投資期限的原因,面臨股市出現恐慌性的大回撤時,大部分普通投資者人也拿不住這手上的票。

三、放棄擇時,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既然在在擇時的遊戲中普通投資者很難佔到便宜,那麼投資者還不如做個傻瓜,放棄擇時。無論是價值投資派的巴菲特,還是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都有過勸導普通投資者:"買個被動型指數基金並長期持有"。他們都是信奉通過buy and hold(拿長線來)熨平短期的波動;而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哈里-馬科維則信奉的是另一套理念,通過"資產配置",持有低相關性的分散化投資,橫向對衝資產間波動的風險,減少整體資產的波動率,獲取市場平均收益。

我們拿長線和資產配置對比一下,如下圖J.P Morgan 的數據所示,從時間維度來看,持有股票/債券/ 資產組合包的時間越長,收益率上下波動範圍越來越小,最大回撤也越來越小,收益率傾向於穩定在一個區間。從資產類別的維度來看,當持有的資產的時間超過5年後,資產組合包的收益波動率範圍、最大回撤都比起單獨的股票、債券資產的都要小。可見這兩種方式效果都不錯,搭配使用在降低迴撤上的效果更佳。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Guide to the Markets- Europe》數據截止日期2019.6.30

但是,如果你不滿足市場帶來"beta"收益,或者認為自己並不普通(能夠承受一定的短期波動),想要獲取更高的收益。那麼可以根據自己的客觀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做一定的收益增強。

比如說,如果你具有一定財務分析能力和選股能力,則可以選擇走基本面分析的路子,過深入分析行業股票獲得超額收益;或者你可以通過量化選股做一定的因子收益增強!再搭配大師們的指導理念—長期持有、充分分散、運用合適的投資工具,則會有不一樣的思路。

拿基本面投資來說,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之事是發現溼雪和長長的山坡。"巴菲特是用滾雪球比喻通過複利的長期作用實現巨大財富的積累。雪很溼,比喻年化收益率很高,坡很長,比喻複利增值的時間很長。

我們先找一下"溼雪",(如下圖所示)過去25年標普500各行業年化回報率,排名靠前是是科技,醫療服務,可選消費和必選消費。科技行業年化收益率甚至達到12.9%,標普500的過去的年化回報率為10%。這也符合從長期來看,科技是增長的內核驅動力這一規律。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Guide to the Markets-US》數據截止日期2019.6.30

厚厚的坡,巴菲特指的是有護城河的行業或者公司,當下的互聯網經濟某種程度上具有這樣的特徵的。

由於互聯網經濟具有極強的馬太效應,大者恆大,這樣的趨勢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持續,這背後的邏輯或因為巨頭們依託巨大的流量, 享有網絡規模效應優勢,或者大型平臺企業通過擁有的海量用戶和提供多元化的產品、服務集聚了海量數據;再或是強大的現金流之下通過研發或是投資早早佈局。巨頭們在大數據,雲計算 、5G網絡、以及產業互聯網等新新領域更具優勢,所以大概率最終各細分賽道,都是寡頭壟斷式的。

而且我們也不難發現和感知,中美在互聯網科技代表的數字經濟中遙遙領先。世界前20大科技企業裡,清一色全是來自中美!中美兩大經濟實體,在這個發展最快的行業裡早已佔據了江山。而日本、歐美由於內需市場、融資能力、老齡化等問題,逐年下來較中美已落後了很多。

G20國家2016—2017年數字經濟規模排行榜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G20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18年)

儘管短期的市場是隨機漫步是不可預測的,長期的變化往往是無法逆轉的趨勢,我們可以跟隨"趨勢"的步伐。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如果你長期看好中美的數字經濟,有足夠財力和精力,可以構建一箇中美互聯網科技公司「漂亮20」投資組合,如果沒有這樣的財力和精力,且也不想花時間和精力選股,則可以選擇一定的投資工具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選擇跟蹤中美科技互聯網指數的被動型ETF, 通過指數型ETF達到分散持有、被動跟蹤,減少挑選個股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個股遭遇黑天鵝帶來的回撤。

比如說UP Fintech發行的全球第一支純跟蹤中美互聯網巨頭股票的指數基金,代碼:TTTN,投資於海外上市規模最大的前20家中美互聯網公司,中美各佔10家。我們熟悉的美國科技巨頭"FANG"等,以及國內的科技"BATJ"都是它的成份股。另外,TTTN一年調樣4次,好公司在市值增長過程中逐步被納入指數,與之對應,處於衰退期公司在市值萎縮過程中逐步被剔出指數。這樣"被動地"吐故納新,也避免了換倉的麻煩。

2019年7月TTTN的成份股

"

本文為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原創: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將金融資產的收益拆分成兩部分: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Beta收益,不和市場一起波動的部分叫alpha收益。獲取Beta,通過持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就可以實現,而想取得alpha收益,則要有打敗市場的能力。

捕獲阿爾法收益,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而言,都是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獲取alpha主要依靠投資者的三種能力:選股、擇時以及管理能力。經典電影《Margin Call》對這三種能力此有很鞭辟入裡的表述:【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即要麼出手快,要麼腦子好,要麼會耍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Margin Call》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希望自己具有"Be first"能力的,於是就有了大家面臨"美股十年牛市,還能走多遠"這樣話題時候的焦慮不已,如果我們放棄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從"量化"和"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則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示。

一、 "擇時"的難度與不靠譜

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於1814年發明了物理界的四大神獸之一拉普拉斯妖。他假設的是如果存在一個妖怪(不限於智慧生命,甚至可以是一臺計算機),其能夠精確掌握當前時空中一切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並且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推算,那麼這個妖怪(一臺超級計算機)就擁有了無限的推知過去、預言未來的能力。

"拉普拉斯妖"的科學假想,曾經一度統治了整個西方科學。可是到了 19 世紀中旬,隨著熱力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從熱力學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複雜的熱力學過程都具有宏觀上的不可逆性,這一假說轟然坍塌。

量子物理一代宗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就說過: Prediction is very difficult,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預測很難,尤其當你預測的是未來)這句話在股市中同樣適用,股市中也不存在一隻"拉普拉斯妖",我們對股市未來的預測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1) 出手快的難度

密歇根大學金融學教授 H. Nejat Seyhun在《Seyhun, Najat.Stock market extreme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中提到,在對 1926-1993 年對美國市場所有指數研究後發現,1.2%的交易日貢獻了 95%的市場收益。也就是說股市中的垃圾時間是多數,高速上漲的"交易時間"是少數。

我們回顧美國股市過去20年,一共有大約5032多個交易日。如果這20年全都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那麼投資者的回報是每年大約5.91%。但是如果可以預測到下跌最大的10天,並且避免掉這10天(假設在這五天中的每一天之前把股票賣掉,並在一天後買回),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可以提高到每年9.92%。但是,10天對於5,032個交易日來說,只是區區的0.19%。

然而,要想取得這4.01%的超額回報,投資者需要有非常高超的預測能力,且不說這個預測的難度,還要面對高額的機會成本。

(2)市場時機具有高昂的成本

擇時是一個成本高昂的事,"擇"錯了不僅收益表現會低於被動型指數基金的長期平均水平,而且還會以其他方式為錯誤付出代價。

一方面,擇時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

擇時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換手率,Pioneer fund的創始人philip Carret 在將近100歲時曾說"換手往往意味著判斷失誤" ,也就是操作的越多,失誤的越多。(注意將pioneer fund和約翰•博格爾打造地聞名世界的vanguard Group先鋒集團區分)

如果投資(投機)者的預測發生錯誤,在不該賣出的日子中將其持有的股票賣掉,那麼他的投資回報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這期間,S&P500 指數的平均年收益率為 11.1%。如果去除掉收益最好的 20 天則年收益降至 6.9%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擇時"錯失這20天的快速上漲的日子,則會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而且市場的暴跌與暴漲往往相伴相生,暴跌有時候伴隨著報復性性反彈。比如,如果你在1987年10月19日止損出局,那你可能就會錯過20日與21日的報復性反彈,其中10月21日標普9.1%的漲幅為歷史第三。如下圖中,在市場漲跌全靠特朗普這一期間,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市場在暴跌之後報復性反彈。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這中間還要考慮擇時帶來的交易成本。以更高的間隔進入和退出市場也意味著更高的交易成本,頻繁的交易意味著長期收益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3)擇時勝率低

美國著名的金融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曾經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出,要想在擇時的遊戲中佔得便宜,預測者需要達到74%的準確率。

即使不考慮散戶由於資源與信息劣勢的散戶,在成熟的歐美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同樣佔不到擇時的便宜。歐美學術界眾多的研究表明現有絕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均表明基金都不具有顯著的擇時能力。

二、即使能夠預知春天就在前方,但寒冬難熬

對於沒有經受專業訓練普通投資者而言,即使能預測未來(股市的點位),可是漫長的過程中,投資者很難保證在股市動盪之中,堅定自己的判斷。。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大空頭》中,講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的故事

雖然結果是他們預測準了金融危機,還賺了一波錢。可是在經歷股市從繁榮走走向崩潰的漫長過程中,電影的男主角Burry是一名基金經理,這中間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在房地產市場奔潰前,每天都要遭受上司和投資人的連環奪命CALL,壓力大到吃抗抑鬱的藥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拼命打鼓釋放壓力,在泡沫還沒有破滅之前,Burry 甚至在客戶的壓力下不斷減持持有的CDS 頭寸。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大空頭》

普通投資者雖然不用面臨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但是即使你擁有預測能力,能確定股市一定會到達某個點位。但漫長的過程中,當你面臨這中間巨大回撤,你投到股市中的錢不斷縮水時,你能和Burry一樣堅持自己的判斷嘛?

開個腦洞,假設我們具有這種神奇的開上帝視角的"綠之視野",能夠提前預見股市未來,提前知道結果。這中間會發生什麼呢?是不是就無憂無慮的躺贏呢?

(1) 假設我們能夠預測未來

新全球資產配置的量化團隊曾經就做過一個這樣的測試,假設我們擁有"綠之視野"能夠看到未來,提前知道股市接下來表現最優秀的股票。我們選中(未來)收益率最高的股票,看看這中間會發生什麼?

規則:

1. 1927年1月1號,我們選出美股市場上市值最大的前500只股票,然後計算這500只股票在今後5年的總回報。

2. 我們將這些股票,按照今後5年的回報高低排序,排成10組。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高的那組,叫"神之助攻";今後5年年化收益率最低的那組,叫"豬之隊友"。

3. 在每一組中,我們按照市值大小分配權重(市值越大,份額越大)買入持有。

4. 每隔5年,我們做一次組合的再平衡。例如,1927年1月1號的這10個組合,我們一直持有到1931年12月31日。

5. 然後在1932年1月1日,我們重複以上的步驟,產生新的10個組合。

以此類推,一直重複到數據的最後。

(2)能夠預測未來的結果如何呢?

果不其然,如果你能買入未來確定高回報的股票,你當然能『取得』高的回報了。如果你得到神之助攻,年化回報能達到近30%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80年間,平均每年30%什麼概念?就是100塊最後會成 116,268,892,185,893!當初是不是應該投10000塊?這樣你就能買下宇宙了。可以說這樣的綠之視野威力無窮了。

(2) 普通人在實操中的問題

但是,即使開了上帝視角,這個錢一般人也可能賺不到,why? 這個策略有非常高的回撤! 而普通人面臨巨大回撤時,心理上扛不住!

如下圖所示,這個策略在1929年的時候,跌幅超過75%(下圖左邊),在1973年的時候,跌幅曾經超過30%,在2001年和2008年的時候,也曾經跌超過40%。很多學術研究表明,一般的投資人在面臨40%左右的浮虧時,心理防線基本會被擊破,最後被迫割肉離場。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除了被攻破心理防線,還有Charles D. Ellis在《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寫道的:"最大的風險不在於市場的波動,而在於接近市場底部的時候,投資者可能在恐慌中清倉,錯失即將到來的復甦過程,使損失永久化。"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大多數普通人容易受行為金融學中的羊群效應所驅使。

所謂羊群效應說的是人在決策的過程中容易"跟風",大家可能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石油大亨死後想上天堂,但那裡人太多擠不進去,於是自己放了個假消息,說地獄裡面發現石油了,於是天堂裡的人紛紛跑向地獄,天堂頓時空出了很多位置。而那個石油大亨卻猶豫了,這麼多人都去了,莫不是被我烏鴉嘴言中了,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匆匆向地獄走去。很多人聽消息炒股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如下圖中,我們從標普500的走勢,以及美國的共同基金ETF的資金流入流出量也能看到這樣的"羊群效應",當標普500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資金的流入共同基金裡,而處在低位的時候,資金爭先恐後的流出,也就是高買低賣。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Guide to the Markets-Europe》,數據截止日期2019.6.30

A股中的上證綜指的走勢和證券交易活躍賬戶數也能體現這一點,(如下圖中)上證綜指處於高位的時候,有更多的交易賬戶湧入(追高),而當指數處於低位的時候,活躍賬戶數變的很低,也就是大家都已經割肉完畢,不願重回傷心地了。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wind &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統計年鑑

即使投資者能夠挺過股市回撤中的大型"割肉現場" ,再足夠理性的前提下對自己的策略和選中的票有足夠的"信仰",還要面臨另一個問題:這些巨大的回撤不光是跌幅大,而且跌幅的長度也是很長(如下圖)。比如1929年的這次,從最高點掉到最低點,花了1005天。總計3年,還有的跌幅雖然相對小,但是漲回去的時間花了一倍有多,比如這個2008年的大跌,從高到低花了395天,但是從低點漲回到原高點,耗了730天。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對於將儲蓄投到股市中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在低點即使你有足夠強大的信念,但是如果這漫長的過程中,你沒有足夠的彈藥,但是有個什麼事急需用錢,還是等不到黎明的曙光。你雖然知道春天就在前方,可是依舊會死在冬的路上。

歷史上最優秀的股票FANNG,也面臨過絕大的回撤,這4只神一樣存在的股票,歷史上都經歷過非常大的跌幅。

亞馬遜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的時候,曾經跌超過90%,真的是一夜回到解放前。然後又花了2000多天的時間,才漲回來。剩下的3只股票,最大跌幅也超過了40%,至少花了300天才漲回原高點。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新全球資產配置

成為大賣空中的Mike Burry也許很酷,但又有幾人能熬得過黎明前的黑暗。說了這麼多,我們想說明的一點是,即使你擁有能夠預知未來的"綠之視野",提前知道未來的結果。但由於人性中不理性因素 ,以及投資期限的原因,面臨股市出現恐慌性的大回撤時,大部分普通投資者人也拿不住這手上的票。

三、放棄擇時,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既然在在擇時的遊戲中普通投資者很難佔到便宜,那麼投資者還不如做個傻瓜,放棄擇時。無論是價值投資派的巴菲特,還是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都有過勸導普通投資者:"買個被動型指數基金並長期持有"。他們都是信奉通過buy and hold(拿長線來)熨平短期的波動;而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哈里-馬科維則信奉的是另一套理念,通過"資產配置",持有低相關性的分散化投資,橫向對衝資產間波動的風險,減少整體資產的波動率,獲取市場平均收益。

我們拿長線和資產配置對比一下,如下圖J.P Morgan 的數據所示,從時間維度來看,持有股票/債券/ 資產組合包的時間越長,收益率上下波動範圍越來越小,最大回撤也越來越小,收益率傾向於穩定在一個區間。從資產類別的維度來看,當持有的資產的時間超過5年後,資產組合包的收益波動率範圍、最大回撤都比起單獨的股票、債券資產的都要小。可見這兩種方式效果都不錯,搭配使用在降低迴撤上的效果更佳。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Guide to the Markets- Europe》數據截止日期2019.6.30

但是,如果你不滿足市場帶來"beta"收益,或者認為自己並不普通(能夠承受一定的短期波動),想要獲取更高的收益。那麼可以根據自己的客觀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做一定的收益增強。

比如說,如果你具有一定財務分析能力和選股能力,則可以選擇走基本面分析的路子,過深入分析行業股票獲得超額收益;或者你可以通過量化選股做一定的因子收益增強!再搭配大師們的指導理念—長期持有、充分分散、運用合適的投資工具,則會有不一樣的思路。

拿基本面投資來說,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之事是發現溼雪和長長的山坡。"巴菲特是用滾雪球比喻通過複利的長期作用實現巨大財富的積累。雪很溼,比喻年化收益率很高,坡很長,比喻複利增值的時間很長。

我們先找一下"溼雪",(如下圖所示)過去25年標普500各行業年化回報率,排名靠前是是科技,醫療服務,可選消費和必選消費。科技行業年化收益率甚至達到12.9%,標普500的過去的年化回報率為10%。這也符合從長期來看,科技是增長的內核驅動力這一規律。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Guide to the Markets-US》數據截止日期2019.6.30

厚厚的坡,巴菲特指的是有護城河的行業或者公司,當下的互聯網經濟某種程度上具有這樣的特徵的。

由於互聯網經濟具有極強的馬太效應,大者恆大,這樣的趨勢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持續,這背後的邏輯或因為巨頭們依託巨大的流量, 享有網絡規模效應優勢,或者大型平臺企業通過擁有的海量用戶和提供多元化的產品、服務集聚了海量數據;再或是強大的現金流之下通過研發或是投資早早佈局。巨頭們在大數據,雲計算 、5G網絡、以及產業互聯網等新新領域更具優勢,所以大概率最終各細分賽道,都是寡頭壟斷式的。

而且我們也不難發現和感知,中美在互聯網科技代表的數字經濟中遙遙領先。世界前20大科技企業裡,清一色全是來自中美!中美兩大經濟實體,在這個發展最快的行業裡早已佔據了江山。而日本、歐美由於內需市場、融資能力、老齡化等問題,逐年下來較中美已落後了很多。

G20國家2016—2017年數字經濟規模排行榜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數據來源:G20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18年)

儘管短期的市場是隨機漫步是不可預測的,長期的變化往往是無法逆轉的趨勢,我們可以跟隨"趨勢"的步伐。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如果你長期看好中美的數字經濟,有足夠財力和精力,可以構建一箇中美互聯網科技公司「漂亮20」投資組合,如果沒有這樣的財力和精力,且也不想花時間和精力選股,則可以選擇一定的投資工具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選擇跟蹤中美科技互聯網指數的被動型ETF, 通過指數型ETF達到分散持有、被動跟蹤,減少挑選個股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個股遭遇黑天鵝帶來的回撤。

比如說UP Fintech發行的全球第一支純跟蹤中美互聯網巨頭股票的指數基金,代碼:TTTN,投資於海外上市規模最大的前20家中美互聯網公司,中美各佔10家。我們熟悉的美國科技巨頭"FANG"等,以及國內的科技"BATJ"都是它的成份股。另外,TTTN一年調樣4次,好公司在市值增長過程中逐步被納入指數,與之對應,處於衰退期公司在市值萎縮過程中逐步被剔出指數。這樣"被動地"吐故納新,也避免了換倉的麻煩。

2019年7月TTTN的成份股

為什麼'預測美股的牛市能走多遠'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TTTN的2019.07月報

同樣,如果你看好一些新興技術主題,比如說雲計算、大數據、5G等,在對這些新興技術有一定研究的基礎上,大家可以順著我們上面這樣的思路去查找相關的ETF進行配置。但是配置的關鍵是 "長期持有,放棄擇時"這樣的理念。

小結: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里奧分享了他在市場崩盤中學到一個原則,無論我知道多少東西,無論我多麼勤奮,我都不應該自信地做出絕對的斷言。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面對市場,我們也應該和達里奧一樣做好與"不確定性"為伍的準備。如果不具備擇時的能力,且沒有一定的心理素質抗過股市中的巨大回撤,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好足夠的分散,長期持有被動性指數基金。

對於想獲取alpha 的投資者而言,則永遠記住,投資中不管你跟隨什麼樣的流派,採用什麼樣的工具和方法。最重要的事是關注並理解產品/股票背後的策略和邏輯,並長期堅持。

參考資料

【1】擇時交易的小概率困境 –劉陽、劉強

【2】Seyhun, Najat.Stock market extremes and portfolio performa nce, working paper

【3】如果你能預知未來,你會怎麼炒股? By 新全球資產配置

【4】《Winning the Loser's Game》By Charles D. Ellis

TIPS: 文章內容不可視為投資意見。資本市場有風險,入市投資需謹慎。堅持原創不容易,其它媒體轉載,請事先取得授權,並請註明來自新全球資產配置團隊”。謝謝支持和分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