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躍於美國華爾街的紐約天驕基金管理公司總裁郭亞夫,對國內科創板的開市交易倍感興奮。他認為,科創板是最可能孕育出“股王”的沃土,並提出那些符合科技時代發展需要、基本面優質和全球資產配置要求等要素的個股最可能成為“股王”。

科創板在2019年的7月酷暑中亮相,帶著盛夏的熱度,首秀之日,25家公司的平均漲幅高達140%。科創板的誕生是中國證券市場改革的重要一步,對企業而言,它為科技創業公司融資打開方便之門,對投資人來說,它為投資人尋找三到五年漲10倍的“股王”提供便捷之路。

成就“股王”的沃土

為什麼說科創板最可能孕育出“股王”?

縱觀美國200年股票史,90%的“股王”都是與科學技術進步、先進的管理密切相關的公司。蒸汽機的發明使蒸汽動力取代了人力和馬力,改變了交通運輸的格局,北太平洋鐵路公司在1900-1903年三年多的時間裡,股價大幅上漲40倍。1900年紐約舉辦了美國首次汽車展,擁有汽車成為人們的夢想,通用汽車在1913到1914年,一年的時間股價上漲13.5倍。20世紀80年代,最先進的半導體文字處理機生產商王安電腦,1978-1980年三年時間股價上漲13.5倍。20世紀90年代初,網絡信息高速發展,成就了美國股票史上的“王中之王”,思科四年時間股價上漲了750倍。中國網絡科技龍頭公司百度在2005年8月5日於納斯達克上市後,五年的時間股價上漲了42倍之多,也是當之無愧的“股王”。這些公司都曾各領風騷,如今有的已塵封於歷史,有的早已光環褪去。江山代有才人出,做投資就要不斷尋找新的王者,而科創板就有可能成為未來中國“股王”的搖籃。

根據科創板的定位,能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必須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多集中在半導體,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和生物醫療等行業。由此可見,科創板的公司大部分都順應科技進步等宏觀趨勢。

但是順應了宏觀趨勢,並不能說一定會成為“股王”。任何一次新技術的出現,都會引來大批逐利的公司,20世紀初,美國汽車製造商多達500多家,最後就只有福特、通用等幾家公司成了氣候。同樣,在2000年美國網絡技術興起時,湧現出千百家網絡公司,其中魚龍混雜,最後也只成就了亞馬遜、谷歌等少數公司。

所以說,僅有宏觀大趨勢還不夠,要成為“股王”還應具備其他潛質。筆者以為,要尋找“股王”就要堅持“宏觀趨勢下的最大合力投資法”。所謂最大合力,就是當某隻股票同時被當今金融市場上宏觀主題、基本面、技術面和資產配置四大投資流派所青睞,形成了難得的投資觀點的一致性,此時,就產生了最大的驅動合力,資金會源源不斷地流入,在最大合力的推動下,“股王”就可能脫穎而出。順應宏觀大趨勢的公司,具備了成為“股王”的宏觀主題驅動力,這也是“股王”產生的先決條件,基本面驅動力、技術面驅動力和資產配置驅動力則是“股王”衛冕的必要條件,四大合力缺一不可。

基本面、資產配置等動力成就“股王”

需警惕為套現而來的公司

基本面驅動力主要來自於公司盈利的高速成長和估值合理。據統計,要成為“股王”,未來三到五年的盈利複合成長率要在35%以上;市盈成長比(Price/Earnings to Growth Ratio,PEG)最好小於1.2。

根據Wind數據顯示,首批上市的25家科創公司都有兩位數的成長率,有近4成的公司未來三到五年的複合成長率在35%以上,智能製造相關公司高速成長,而中低端電子材料和半導體檢測等公司成長率相對較低。

就估值而論,25家在科創板成功上市的公司,市盈率基本上都在三位數上,看起來都不低。但是他們大多處於發展早期階段,市盈率估值法並不適用於這類早期高速成長的公司,因為市盈率僅僅反映股票當前的估值,沒有考慮到未來的成長,用市盈成長比估值法可能更合適。市盈成長比又稱“動態股價收益比”,是用市盈率除以預計未來3

到5年的平均盈利增長率。此方法最早由英國投資專家吉姆史萊特(Jim Slater)提出,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奇(Peter Lynch)將其發揮至極致,後人便將市盈率成長比的功績歸功於彼得林奇。一般來說,市盈率成長比為1時估值合理。百度上市時,也在發展初期,2006年每股盈利為$1.12美元,按當時股價$100美元左右計算,市盈率高達90倍,遠遠高出當時美國股市的平均市盈率(24倍左右)。當時華爾街預計百度未來3-5年的盈利複合成長率是100%-120%,市盈成長率在0.75-0.9之間,從市盈成長比的角度來說,並不貴。所以,投資科創板的公司不僅要看市盈率,還要看未來三到五年的成長。

技術面驅動力是指能成為“股王”的公司,其股價表現往往要優於大市,市場下跌時,要比其他股票跌得少,市場上漲時,要漲得更多。成為“股王”之路,其股價呈現的是一峰高過一峰,周級別、月級別大波段向上的上升大趨勢,說土一點,“股王”的股價走勢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而不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資產配置驅動力對產生“股王”的作用,在“股王”未加冕前,其市值不大,機構持股比例不高,知名度也較低,一般而言,市值大約在$50億美元左右,機構持倉低於25%。

首批25家科創板企業大多在生命週期的早期階段,市值相對較小,25個科創板公司市值約在45億到1160億人民幣不等,折美元約$6億到$170億之間,大部分的市值在幾十億美元。如果現在讓蘋果、亞馬遜等接近萬億市值的公司再長十倍,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盤太大,很難保持高速增長,只有中小盤的股票才有更廣闊的上漲和無限的想象空間。“股王”因具備順應宏觀大趨勢等的特質,一般會是行業的龍頭股,甚至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數一數二的,這類公司自然成為機構投資人資產配置的投資標的。而中國的科創板公司還有另一個優勢,就是中國股市與海外市場的相關度較低,最可能成為機構投資人全球資產配置的首選。

綜上所述,科創板企業順應宏觀趨勢,特別是順應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大趨勢,具備了宏觀主題驅動力,如果同時有基本面驅動力、技術面驅動力和資產配置驅動力的支持,在四大合力的共同驅動下,他就有成為“股王”的潛質。

當然,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雖然科創板上市有很多條件限制,但上市公司的質量依然會良莠不齊,所以投資人一定要多做功課。我們常說買股票其實投資的是人,是管理層,我們希望所投資公司的管理層不是為套現而來,而是“任正非”式的企業家,有信心、有能力把企業做大,做強,成為該行業在全球的領軍者,也成就其在股票市場的地位,最終獲得“股王”的美譽。■

來源: 證券市場紅週刊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