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月薪6萬的公司你可能進不了,但股票你還是可以買的

美股 投資 物聯網 Facebook 證通財富 2017-05-22

員工月薪6萬的公司你可能進不了,但股票你還是可以買的

最近被一篇《1天掙2億,員工月薪平均6萬!還要派小弟“幹掉”百度和今日頭條,他為何這麼厲害?》的文章刷屏了。雖然標題又臭又長,但是出於對“員工月薪平均6萬”的敏感,我還是點進去看了。果然,鵝廠巨牛無比,數據幾乎閃瞎我眼:

就在幾天前,騰訊的股價超過了3000億美金,成為中國第一家突破30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3000億美金是什麼概念?

員工月薪6萬的公司你可能進不了,但股票你還是可以買的

騰訊的股價今年以來已經漲了36.95%,從騰訊2004年6月16日上市至今,3186個交易日一共暴漲了368倍。

難怪在鵝廠上班的,領工資是次要的,關鍵是用工資買自家股票!

鵝廠不是人人能進的,但是鵝廠的股票我們都有機會買。

而且,不只是鵝廠的股票,全球的科技股都在持續獲得超額收益,龍頭公司有望強者愈強。

科技股龍頭股價飆漲

美股:2017年初至今,道瓊斯指數+5.3%,納斯達克指數+12.9%,科技股六強(Apple、Alphabet、Amazon、Facebook、Microsoft、Intel)總市值+20.9%;2009年以來,科技股六強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的總市值佔比從2.9%飆升至8.8%。

中概股:阿里巴巴+35.4%,市值破3000億美元。

H股:騰訊+33.9%,市值超2.4萬億港元。

A股:電子行業領漲,電子+4.6%,通信-6.7%,傳媒-11.7%,計算機-13.2%。

未來,科技龍頭公司有望憑藉市場、資金、技術、人才優勢進一步整合資源、提升份額,實現強者愈強。

中長期看,科技股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這樣2個方向:

1.數據智能:海外科技巨頭將主導基礎層和技術層的發展,而國內企業在應用層將獲得更佳的變現機會;

2.汽車產業鏈創新:新能源為長期發展方向,智能將成汽車核心競爭力,中國車企和創業型公司受益於資本力量和工程師紅利,有望在智能化進程中承接更多全球分工。

數據智能

“數據”+“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5-10年的科技投資主線。移動互聯硬件紅利正在消退,但數據紅利才剛剛開始,基於海量數據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可能走的更遠。

1.數據影響方方面面:掌握了數據就掌握了“主動權”。

與工業化時代追求大規模生產、降成本、高性價比不同,後工業化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個性化、高效率、高品質。一種產品覆蓋所有消費者的時代已經過去,“精準推送”將成為品牌忠誠度和用戶粘性的關鍵支撐,而其背後則是“數據為王”。

2. 數據是21世紀的石油:掌握數據者將成最大贏家。

據統計,2001年全球市值最大的五家公司分別為通用電氣、微軟、埃克森美孚石油、花旗銀行、沃爾瑪。在隨後的十幾年中,上榜公司還有道達爾石油、中國石油、殼牌石油、中國工商銀行等,均集中於石油與金融行業。

進入2016年,數據成為最有價值的資源,全球市值最大的五家公司全部變成科技公司,分別為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亞馬遜、Facebook。

3.從“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到“大數據”,變數據為價值。

近年來,國內出現了一批語音識別初創公司,包括平臺類公司雲知聲、易手邦、普強科技、凌聲芯語音、智齒科技、思必馳等,應用類公司出門問問等,智能機器人類公司小i機器人、公子小白機器人等。

國內圖像識別創業熱度高漲,仍處於市場早期探索階段。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國內圖像識別創業公司包括意圖科技、格靈深瞳、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創業方向多集中於安防、金融、互聯網、無人駕駛等。

智能電動汽車

未來十年,“智能”將成汽車核心競爭力。電動車降低造車門檻,顛覆傳統車企在“動力總成”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智能將成未來汽車主戰場。

我們預計,到2030年智能電動車市場份額有望超50%,新興汽車公司佔其中半壁江山。全球科技投資重心之一將由“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轉向“智能電動汽車+車聯網”。

未來5年,ADAS及智能駕駛、車聯網、車用芯片、賬號及操作系統等技術值得關注。中國車企和創業型公司受益於資本力量和工程師紅利,有望在智能化進程中承接更多全球分工。

投資機會

科技是全球下一輪經濟增長主要驅動力,美股科技股在硬件、內容和軟件領域均佔有先機,值得長期關注;港股騰訊具備獨特優勢;A股關注中長期有望成為全球細分市場龍頭的硬件公司及內容和軟件類公司。我們認為,未來龍頭公司有望憑藉市場、資金、技術、人才優勢進一步整合資源、提升份額,實現強者愈強。

1、A股/港股

內容和軟件能力較強,關注2C端商業模式(如社交、遊戲、AI等)和2B端硬件及零組件。騰訊為港股科技龍頭,關注AI落地(社交/遊戲/金融)。

此外,可以關注比亞迪電子(智能手機設計組裝/3D玻璃蓋板)、丘鈦科技(攝像頭)、海康威視(物聯網/大數據運營)、舜宇光學(攝像頭)、科大訊飛(語音識別龍頭)、廣聯達(數字建築)、億聯網絡。

2、美股

硬件領域優勢顯著,盈利能力和在手現金雙強。一方面,投資者可以關注科技股六強公司,包括Apple(新一代智能手機)、Amazon(AWS雲服務)、Facebook(AR/VR)、Google(軟件王者,亦進軍硬件)等持續創新的公司。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和算力需求驅動下一代半導體技術發展,可以關注NVIDIA(GPU)、Xilinx(FPGA)、Intel(收購Mobileye)、Qualcomm等。

此外,Tesla是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領域的開拓者,積極拓展太陽能、隧道等技術,亦值得關注。

員工月薪6萬的公司你可能進不了,但股票你還是可以買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