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中國人撕裂的心靈世界'

"
"
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中國人撕裂的心靈世界

我們恨貪官,又拼命報考公務員;我們罵壟斷,又拼命往高薪單位鑽;我們譏諷不正之風,自己辦事卻忙著找關係……

總之,我們憤怒,不是因為覺得不公平,而是覺得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

我們比任何人都討厭世俗,想做出世的智者。卻又比任何人都渴望成功,高人一等。——《新週刊》

01 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

趕了這麼多年的路,中國人的生活進入了“新常態”

每個人都碰上了相當於前人活好幾輩子的鉅變時代,也都期望同時能活出幾種人生。

於是,看似撕裂的價值觀,對立統一於同一個人身上;看似不可調和的衝突,毫無違和感地並行不悖。

一邊以馬雲勵志希望快速成功,一邊學星雲之道希望保持心靈平和。

一邊希望陪孩子成長享受家庭生活,一邊爭上位爭業績當加班超人當商務狗。

一邊內心端正自視清流,一邊適應潛規則隨波逐流。

一邊想懸崖勒馬,一邊又欲罷不能。

一邊用成功證明自身價值,一邊又覺生命脆弱萬貫身家終虛無。

一面開導別人看開一些,一面告誡自己時不我待……

中國人的精神肖像呈現了諸多面向。

往好裡說,這體現了中國人平衡的智慧。

況且,貪心也是進取的表現,慾望也是理想的表現,冒失也是成長的表現,世故也是成熟的表現,焦慮也是在乎的表現,面面俱到也是自強不息的表現。

往壞裡說,這種魚和熊掌兼得的平衡術極易失衡,進而形成“什麼都不真信”的社會思維。

當這樣的撕扯與糾結成為一代人的集體困擾,所折射的,至少是這個社會大轉型的一個側影,就像沉重的列車在急轉彎處,發出巨大的摩擦聲。

"
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中國人撕裂的心靈世界

我們恨貪官,又拼命報考公務員;我們罵壟斷,又拼命往高薪單位鑽;我們譏諷不正之風,自己辦事卻忙著找關係……

總之,我們憤怒,不是因為覺得不公平,而是覺得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

我們比任何人都討厭世俗,想做出世的智者。卻又比任何人都渴望成功,高人一等。——《新週刊》

01 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

趕了這麼多年的路,中國人的生活進入了“新常態”

每個人都碰上了相當於前人活好幾輩子的鉅變時代,也都期望同時能活出幾種人生。

於是,看似撕裂的價值觀,對立統一於同一個人身上;看似不可調和的衝突,毫無違和感地並行不悖。

一邊以馬雲勵志希望快速成功,一邊學星雲之道希望保持心靈平和。

一邊希望陪孩子成長享受家庭生活,一邊爭上位爭業績當加班超人當商務狗。

一邊內心端正自視清流,一邊適應潛規則隨波逐流。

一邊想懸崖勒馬,一邊又欲罷不能。

一邊用成功證明自身價值,一邊又覺生命脆弱萬貫身家終虛無。

一面開導別人看開一些,一面告誡自己時不我待……

中國人的精神肖像呈現了諸多面向。

往好裡說,這體現了中國人平衡的智慧。

況且,貪心也是進取的表現,慾望也是理想的表現,冒失也是成長的表現,世故也是成熟的表現,焦慮也是在乎的表現,面面俱到也是自強不息的表現。

往壞裡說,這種魚和熊掌兼得的平衡術極易失衡,進而形成“什麼都不真信”的社會思維。

當這樣的撕扯與糾結成為一代人的集體困擾,所折射的,至少是這個社會大轉型的一個側影,就像沉重的列車在急轉彎處,發出巨大的摩擦聲。

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中國人撕裂的心靈世界

02 出世與入世間的撕扯掙扎

王靜,36歲,蘇州人。

十幾年的職場打拼,己經實現的財富足以令她 “美美容養養花,沒事去趟溫哥華”;她曾經早早立願35歲退休,雲遊四海,追逐詩和遠方。

可是,她幾乎從來沒有閒過,從一條戰壕跳進另一條戰壕,基本是零時差。

剛剛讀完EMBA,就再一次把自己扔進創業的煉爐,成為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創始人,她像個性別不明的女漢子那樣衝鋒陷陣,顧不上花容失色,忘記了我本嬌娥。

己經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是盯著屏幕度過,有多少次會議控制不住地對著下屬咆哮,又有多少次在享受喜悅的五分鐘之後就開始下一輪焦慮。

豐衣足食,情懷小資,又為什麼要這樣“自找苦吃”?

這其實是一個群體的生存寫照,一邊是入世的成功,一邊是出世的嚮往,人們在撕扯中掙扎著前行。

彷彿那個“人格分裂”的朋友圈:

要麼是以馬雲為人生標杆的勵志成功學:

“成功白領寫給剛畢業的大學生” / “寫給25+30+的男人女人們的生活真經” / ”如果你現在還在嘲笑別人做微商,5年後你會更後悔!就像當初沒有人看好馬雲一樣!” / “成功不是先有錢,而是先有膽!” / “有的人27歲買寶馬,有的人27歲打遊戲。有的人30歲存款80萬,有的人30歲工作都找不到”……

要麼是奉星雲為神明的生活哲學:

“不爭不搶,做個淡淡的人” / “心情平和才是最大的成功。最後屬於你的都會給你” / “人生本修行,萬般皆身外” / “不要兼濟天下,卻要獨善其身” / “只要看得開,只要不比較,人生到處是歡喜平和”……

我們一邊嫌棄雞湯難喝,一邊在雞湯裡尋找自我安慰。

我們需要這些雞湯來平復那些讓我們憤憤不平的生活瑣事,來阿Q我們有慾望卻無法實現慾望的本質。

那些可以倒背如流的佛學禪學理念拯救者我們,讓我們不至於被現實的車輪碾壓的頭破血流。

"
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中國人撕裂的心靈世界

我們恨貪官,又拼命報考公務員;我們罵壟斷,又拼命往高薪單位鑽;我們譏諷不正之風,自己辦事卻忙著找關係……

總之,我們憤怒,不是因為覺得不公平,而是覺得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

我們比任何人都討厭世俗,想做出世的智者。卻又比任何人都渴望成功,高人一等。——《新週刊》

01 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

趕了這麼多年的路,中國人的生活進入了“新常態”

每個人都碰上了相當於前人活好幾輩子的鉅變時代,也都期望同時能活出幾種人生。

於是,看似撕裂的價值觀,對立統一於同一個人身上;看似不可調和的衝突,毫無違和感地並行不悖。

一邊以馬雲勵志希望快速成功,一邊學星雲之道希望保持心靈平和。

一邊希望陪孩子成長享受家庭生活,一邊爭上位爭業績當加班超人當商務狗。

一邊內心端正自視清流,一邊適應潛規則隨波逐流。

一邊想懸崖勒馬,一邊又欲罷不能。

一邊用成功證明自身價值,一邊又覺生命脆弱萬貫身家終虛無。

一面開導別人看開一些,一面告誡自己時不我待……

中國人的精神肖像呈現了諸多面向。

往好裡說,這體現了中國人平衡的智慧。

況且,貪心也是進取的表現,慾望也是理想的表現,冒失也是成長的表現,世故也是成熟的表現,焦慮也是在乎的表現,面面俱到也是自強不息的表現。

往壞裡說,這種魚和熊掌兼得的平衡術極易失衡,進而形成“什麼都不真信”的社會思維。

當這樣的撕扯與糾結成為一代人的集體困擾,所折射的,至少是這個社會大轉型的一個側影,就像沉重的列車在急轉彎處,發出巨大的摩擦聲。

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中國人撕裂的心靈世界

02 出世與入世間的撕扯掙扎

王靜,36歲,蘇州人。

十幾年的職場打拼,己經實現的財富足以令她 “美美容養養花,沒事去趟溫哥華”;她曾經早早立願35歲退休,雲遊四海,追逐詩和遠方。

可是,她幾乎從來沒有閒過,從一條戰壕跳進另一條戰壕,基本是零時差。

剛剛讀完EMBA,就再一次把自己扔進創業的煉爐,成為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創始人,她像個性別不明的女漢子那樣衝鋒陷陣,顧不上花容失色,忘記了我本嬌娥。

己經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是盯著屏幕度過,有多少次會議控制不住地對著下屬咆哮,又有多少次在享受喜悅的五分鐘之後就開始下一輪焦慮。

豐衣足食,情懷小資,又為什麼要這樣“自找苦吃”?

這其實是一個群體的生存寫照,一邊是入世的成功,一邊是出世的嚮往,人們在撕扯中掙扎著前行。

彷彿那個“人格分裂”的朋友圈:

要麼是以馬雲為人生標杆的勵志成功學:

“成功白領寫給剛畢業的大學生” / “寫給25+30+的男人女人們的生活真經” / ”如果你現在還在嘲笑別人做微商,5年後你會更後悔!就像當初沒有人看好馬雲一樣!” / “成功不是先有錢,而是先有膽!” / “有的人27歲買寶馬,有的人27歲打遊戲。有的人30歲存款80萬,有的人30歲工作都找不到”……

要麼是奉星雲為神明的生活哲學:

“不爭不搶,做個淡淡的人” / “心情平和才是最大的成功。最後屬於你的都會給你” / “人生本修行,萬般皆身外” / “不要兼濟天下,卻要獨善其身” / “只要看得開,只要不比較,人生到處是歡喜平和”……

我們一邊嫌棄雞湯難喝,一邊在雞湯裡尋找自我安慰。

我們需要這些雞湯來平復那些讓我們憤憤不平的生活瑣事,來阿Q我們有慾望卻無法實現慾望的本質。

那些可以倒背如流的佛學禪學理念拯救者我們,讓我們不至於被現實的車輪碾壓的頭破血流。

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中國人撕裂的心靈世界

我們恨貪官,又拼命報考公務員;我們罵壟斷,又拼命往高薪單位鑽;我們譏諷不正之風,自己辦事卻忙著找關係……

總之,我們憤怒,不是因為覺得不公平,而是覺得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

我們不是想消滅這種不公平,而是想讓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

我們比任何人都討厭世俗,想做出世的智者。卻又比任何人都渴望成功,高人一等。

左手是入世的成功,右手是出世的嚮往,我們總是在撕扯中掙扎著前行。

03 所謂“幸福”,就是比別人“更幸福”

有個朋友在北京做媒體10年了,老母親在老家的小城市裡,前一陣子總是聽他念叨老母親最近身體不好想回家去看看照顧一下。

前幾天我問他回去沒有,伯母身體如何。他說,他發現自己的工作越來越忙,實際上去年一年都沒有回過一次家了,甚至連春節都還是在忙著臺裡的直播。

我問他:“媽重要還是直播重要?”

他隔了半天回覆我:“在他的內心深處,媽重要,但是在此時此刻,直播更重要”。

常常在思考,不斷刺激我們奔跑的動力到底在哪裡?成功、財富?我們並不肯全盤認領;自我價值的實現?生命的意義?實在有些宏大飄渺。

最赤裸的解剖其實是:人在擺脫溫飽困擾之後,就開始尋找自我的證明,而證明的起點和終點是——比較

對於人這種群居動物來說,“比較”幾乎是所有的不幸和幸福的源泉。

從生到死,我們永遠活在比較中,比成績,比學歷,比升遷,比車房,比誰的關係更硬,比誰的對象更靚,比誰的孩子更出息。

俞敏洪就對他的同學說:如果什麼都比不過,我就爭取比你們活得久。

結果,是我們常常對未來產生莫名的恐懼,名義上是擔心資產貶值、孩子教育、年老醫療,而本質上,是恐懼未來活得不如別人。

結果,是我們不能接受掉隊,我們總覺得身邊的腳步隆隆,不斷有人超車而去,我們不敢停下,生怕成為吃灰的落伍者,生怕成為被嘲諷或者憐憫的弱者。

結果,是我們總在試圖讓別人尊重,不斷要用成就來刷屏,向周圍提示自己的存在。我們甚至己經想不起,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所謂理想,原來全是想像成為別的人。

結果,便是這數不清的撕扯。我們越來越發現事業、工作、成就之外那些事物的美好和重要,卻又忍受不住比較帶來的刺激,於是一邊奔跑,一邊回頭,總想著彌補些什麼,總以為下一站就是終點。

真的到了下一站,往往又變成新的起點。

"
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中國人撕裂的心靈世界

我們恨貪官,又拼命報考公務員;我們罵壟斷,又拼命往高薪單位鑽;我們譏諷不正之風,自己辦事卻忙著找關係……

總之,我們憤怒,不是因為覺得不公平,而是覺得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

我們比任何人都討厭世俗,想做出世的智者。卻又比任何人都渴望成功,高人一等。——《新週刊》

01 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

趕了這麼多年的路,中國人的生活進入了“新常態”

每個人都碰上了相當於前人活好幾輩子的鉅變時代,也都期望同時能活出幾種人生。

於是,看似撕裂的價值觀,對立統一於同一個人身上;看似不可調和的衝突,毫無違和感地並行不悖。

一邊以馬雲勵志希望快速成功,一邊學星雲之道希望保持心靈平和。

一邊希望陪孩子成長享受家庭生活,一邊爭上位爭業績當加班超人當商務狗。

一邊內心端正自視清流,一邊適應潛規則隨波逐流。

一邊想懸崖勒馬,一邊又欲罷不能。

一邊用成功證明自身價值,一邊又覺生命脆弱萬貫身家終虛無。

一面開導別人看開一些,一面告誡自己時不我待……

中國人的精神肖像呈現了諸多面向。

往好裡說,這體現了中國人平衡的智慧。

況且,貪心也是進取的表現,慾望也是理想的表現,冒失也是成長的表現,世故也是成熟的表現,焦慮也是在乎的表現,面面俱到也是自強不息的表現。

往壞裡說,這種魚和熊掌兼得的平衡術極易失衡,進而形成“什麼都不真信”的社會思維。

當這樣的撕扯與糾結成為一代人的集體困擾,所折射的,至少是這個社會大轉型的一個側影,就像沉重的列車在急轉彎處,發出巨大的摩擦聲。

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中國人撕裂的心靈世界

02 出世與入世間的撕扯掙扎

王靜,36歲,蘇州人。

十幾年的職場打拼,己經實現的財富足以令她 “美美容養養花,沒事去趟溫哥華”;她曾經早早立願35歲退休,雲遊四海,追逐詩和遠方。

可是,她幾乎從來沒有閒過,從一條戰壕跳進另一條戰壕,基本是零時差。

剛剛讀完EMBA,就再一次把自己扔進創業的煉爐,成為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創始人,她像個性別不明的女漢子那樣衝鋒陷陣,顧不上花容失色,忘記了我本嬌娥。

己經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是盯著屏幕度過,有多少次會議控制不住地對著下屬咆哮,又有多少次在享受喜悅的五分鐘之後就開始下一輪焦慮。

豐衣足食,情懷小資,又為什麼要這樣“自找苦吃”?

這其實是一個群體的生存寫照,一邊是入世的成功,一邊是出世的嚮往,人們在撕扯中掙扎著前行。

彷彿那個“人格分裂”的朋友圈:

要麼是以馬雲為人生標杆的勵志成功學:

“成功白領寫給剛畢業的大學生” / “寫給25+30+的男人女人們的生活真經” / ”如果你現在還在嘲笑別人做微商,5年後你會更後悔!就像當初沒有人看好馬雲一樣!” / “成功不是先有錢,而是先有膽!” / “有的人27歲買寶馬,有的人27歲打遊戲。有的人30歲存款80萬,有的人30歲工作都找不到”……

要麼是奉星雲為神明的生活哲學:

“不爭不搶,做個淡淡的人” / “心情平和才是最大的成功。最後屬於你的都會給你” / “人生本修行,萬般皆身外” / “不要兼濟天下,卻要獨善其身” / “只要看得開,只要不比較,人生到處是歡喜平和”……

我們一邊嫌棄雞湯難喝,一邊在雞湯裡尋找自我安慰。

我們需要這些雞湯來平復那些讓我們憤憤不平的生活瑣事,來阿Q我們有慾望卻無法實現慾望的本質。

那些可以倒背如流的佛學禪學理念拯救者我們,讓我們不至於被現實的車輪碾壓的頭破血流。

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中國人撕裂的心靈世界

我們恨貪官,又拼命報考公務員;我們罵壟斷,又拼命往高薪單位鑽;我們譏諷不正之風,自己辦事卻忙著找關係……

總之,我們憤怒,不是因為覺得不公平,而是覺得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

我們不是想消滅這種不公平,而是想讓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

我們比任何人都討厭世俗,想做出世的智者。卻又比任何人都渴望成功,高人一等。

左手是入世的成功,右手是出世的嚮往,我們總是在撕扯中掙扎著前行。

03 所謂“幸福”,就是比別人“更幸福”

有個朋友在北京做媒體10年了,老母親在老家的小城市裡,前一陣子總是聽他念叨老母親最近身體不好想回家去看看照顧一下。

前幾天我問他回去沒有,伯母身體如何。他說,他發現自己的工作越來越忙,實際上去年一年都沒有回過一次家了,甚至連春節都還是在忙著臺裡的直播。

我問他:“媽重要還是直播重要?”

他隔了半天回覆我:“在他的內心深處,媽重要,但是在此時此刻,直播更重要”。

常常在思考,不斷刺激我們奔跑的動力到底在哪裡?成功、財富?我們並不肯全盤認領;自我價值的實現?生命的意義?實在有些宏大飄渺。

最赤裸的解剖其實是:人在擺脫溫飽困擾之後,就開始尋找自我的證明,而證明的起點和終點是——比較

對於人這種群居動物來說,“比較”幾乎是所有的不幸和幸福的源泉。

從生到死,我們永遠活在比較中,比成績,比學歷,比升遷,比車房,比誰的關係更硬,比誰的對象更靚,比誰的孩子更出息。

俞敏洪就對他的同學說:如果什麼都比不過,我就爭取比你們活得久。

結果,是我們常常對未來產生莫名的恐懼,名義上是擔心資產貶值、孩子教育、年老醫療,而本質上,是恐懼未來活得不如別人。

結果,是我們不能接受掉隊,我們總覺得身邊的腳步隆隆,不斷有人超車而去,我們不敢停下,生怕成為吃灰的落伍者,生怕成為被嘲諷或者憐憫的弱者。

結果,是我們總在試圖讓別人尊重,不斷要用成就來刷屏,向周圍提示自己的存在。我們甚至己經想不起,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所謂理想,原來全是想像成為別的人。

結果,便是這數不清的撕扯。我們越來越發現事業、工作、成就之外那些事物的美好和重要,卻又忍受不住比較帶來的刺激,於是一邊奔跑,一邊回頭,總想著彌補些什麼,總以為下一站就是終點。

真的到了下一站,往往又變成新的起點。

一邊是馬雲,一邊是星雲:中國人撕裂的心靈世界

04 結局如何,只有雲知道

作家胡赳赳說,馬雲和星雲能同處一室,為大多數中國人所同時談論、同時供奉,也有其中國特色:一個是物質主義的代言人,一個是心靈主義的代言人。

中國人的內心,尤其是在經濟地位上升、生活得到改善、而社會境況沒有“盼頭”的中產階層那裡,充滿著一種“迷思”。

這種“迷思”是一方面希望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儘量地讓社會身份和社會地位提高,儘量地讓自己和家庭的物質化一些;

但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當中,又屢屢遭受壓力、挫折和磨損,每每又覺得得不償失,感嘆時間到哪兒去了,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常常弄得身心俱疲。

中國的社會特徵,往往具有一個“綁定”的功能。

假如你是創業者,你被你的創業夥伴和員工綁定了;假如你是個打工者,你又被一紙合同和老闆“綁定”了;同時,“綁定”你的還有一堆檔案、戶口、人際關係。

中國人累,全累在心裡;身體的累,尚可以通過休息緩解。無形之累,讓中國人患心理性、精神性疾病的人越來越多。

這也導致憂鬱症蔓延,在一線城市,幾乎每個人身邊都能發現這樣的朋友。

學馬雲,是成功學;學星雲,是佛學。學馬雲,是做大;學星雲,是做空。學馬雲,是入世;學星雲,是出世。學馬雲,是飲雞血;學星雲,是飲雞湯。學馬雲,是求洪福;學星雲,是求清福。

中國人口口聲聲地聲稱熊掌和魚不可兼得,但中國人快馬加鞭地在挖掘左右逢源的祕訣。

在馬雲和星雲編織的這幅“雲圖”中,有中國人所有的遐想和抱負。

馬雲和星雲,是我們時代的兩個鐘擺;庸常的中國人,就在這兩個極端間擺盪。

從馬雲到星雲,看似是中國人的“跨度太大”,實則是中國人的一段處世“光譜”。

五光十色的中國人的多變性格,在這個光譜輝映下,變成了“雲圖照耀中國”。


作者:桂旭江、胡赳赳

來源:《新週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