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寧程衛東——馬三寶傳奇

古下峪的歷史淵源及隸屬沿革,人文故事,山水傳說永遠也說不盡。歷史上洛寧;夏,屬豫州,商為金門,周歸召伯,戰國屬韓,春秋為三川郡,西漢元鼎四年(前112年)建宜陽縣。東漢屬河南尹,三國屬魏,東晉屬司州。

西晉,弘農郡,澠池縣治蠡城。十六國,後趙公元(59--351年)石勒,豫州河南郡。前趙11年(328)後趙主石勒殺劉曜後,永寧歸後趙。永興元年(350年)後趙滅。永寧歸冉魏;永興三年(352年)冉魏滅,永寧屬前燕。建熙十年(369年)洛陽陷,永寧歸前秦。前秦弘農郡,澠池縣在蠡城。

北魏延昌二年(513年),在今洛寧西置南陝縣,下峪為南陝縣。沿長水城,屬司州恆農郡。洛河南置金門縣,屬宜陽郡。

西魏,義州金門郡設北陸縣(陳吳北)。崤縣大通六年治所陝縣南縣村。南澠池縣治所蠡城今舊縣。金門縣陳吳鄉北部。北宜陽縣今陽州。宜陽郡熊耳縣治所黃櫨城(大明到城村一帶。)義州弘農郡長淵縣在西長水村。下峪屬長淵縣。

河南洛寧程衛東——馬三寶傳奇

東魏置金門郡(534年),沿金門縣城屬陽州欽南澠池、金門、南陝縣、下峪屬南陝縣;盧氏四縣。興和年間崤縣屬義州恆農郡,南澠池、金門屬義州宜陽郡。下峪屬南陝縣;西魏大統三年(537年),文帝時置北宜陽縣,沿所黃櫨,屬義州宜陽郡。廢帝元年(552年)南陝縣更名長淵,屬義州弘農郡,次年收北宜陽縣為熊耳縣,仍屬義州宜陽郡。‘下峪屬長淵’,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置崤郡,領陝中、北陝、崤三縣,武帝保定五年(565年)在同軌縣城置同軌郡,屬東京,領熊耳,澠池兩縣,周改南澠池為昌洛,隨改昌洛為洛水。下峪屬洛水縣。

河南洛寧程衛東——馬三寶傳奇

隋開皇二年(582年),廢宜陽,同軌二郡,熊耳改屬河南郡,熊耳徒於同軌城。大業初(605年)廢崤,洛水二縣併入熊耳。‘下峪屬熊耳。’

唐武德元年(618年),更熊耳為永寧,沿所永固城,改長淵為長水,兩縣屬河南道河南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在大宋,刀環之間設函州,屬永寧。在盧氏設虢州,長水屬虢州。武德八年(625年)函州廢,永寧改屬熊州。貞觀元年(627年),廢熊州,長水、永寧屬谷州。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永寧、長水合縣,定名永寧,屬河南府路,隸河南行省。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永寧縣分4路、12裡、55保,下峪、崇陽歸屬底張裡。民國六年(1817年),路改區,區統裡,裡統村,下峪仍歸底張裡。1913年,永寧改稱洛寧。1947年,洛寧解放,洛寧分洛南、洛北二縣,下峪屬洛南縣興華區。1949年3月,洛南、洛北二縣合併,全縣共9區107鄉,下峪分為下峪、崇陽、磚峪、草溝、河東、西施6個小鄉,隸屬故縣區(即六區)。

河南洛寧程衛東——馬三寶傳奇

至於“古貲谷”何時改為“柳林鎮”,無籍可考。明初下峪連降大雨二十八天,古鎮被山洪大水沖毀,不可恢復,隨即古鎮移建於柳林之西,柳林鎮原址可能在馬墳溝出口與石橋溝以東地帶。

下峪街東一公里外的鞍子嶺西北側,發現一個龐大的漢代古墓群,埋土層很淺,深的二米;淺的只有幾十公分。從墓葬規模及出土器物來看,下峪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是人口密集、豪門望族眾多的繁華小鎮。是永寧西部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要塞,是兵家爭奪主要陣地。

河南洛寧程衛東——馬三寶傳奇

馬三寶(?——629年),唐初功臣。最初為李淵之女平陽公主的家僮。平陽公主在鄠縣起兵之後,曾派馬三寶去說服擁兵數萬的胡商何潘仁。馬三寶又說服群盜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各率眾數千人來投於平陽公主門下。

平陽公主,祖籍隴西成紀(今秦安縣北),李淵的第三個女兒。隋朝末年,太原留守李淵,帶兵起義。平陽公主得知消息後,便召集家人反覆商議,認為坐等長安或者隱藏在其他地方,均為下策,只有儘快組建一支隊伍,從軍事上支持父親和丈夫正在開創的大業,盡一點女兒和妻子微薄的力量,這才是上策。於是,她便風塵僕僕地趕到舊居鄂縣(今陝西戶縣)莊所,“散家資,招納山中亡命”,組建了數百人的隊伍,按照“將在謀,兵在勇,治軍在嚴”的帶兵道理,對部隊進行嚴格的訓練。同時,招降何潘仕帶領隋朝的數萬人部隊。又聯合自稱關中道行軍總管,擁有萬餘人部隊的神通。三支軍隊會合後,很快攻佔了鄂縣縣城。迫使周至、武功和興平三縣毅然順從。這裡,起義隊伍迅速擴大到7萬餘人。此時,李淵的部隊已渡過黃河,迅速向長安推進,平陽公主便派人去迎接李淵。隨便她帶領萬餘人在渭河以北和李世民會合,並一舉攻克西北要地,基本蕩平了長安周邊的隋王朝勢力,為唐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此後,平陽公主留在府內,繼續保衛著京師安全。她的隊伍紀律嚴明,鬥志不減,深得人們的稱讚。人們尊敬地稱她的軍隊為“娘子軍”。由馬三寶代為統領。

河南洛寧程衛東——馬三寶傳奇

武德元年(623)二月,平陽公主去世。·為悼念這位巾幗功臣,李淵下詔,突破了古代“婦女元鼓次”的葬禮,由軍樂開道,文武大臣護送靈柩,擎旗隊、舉劍隊和武士隊夾道而行進行隆重葬禮,並諡封為昭。

在古代出身家奴後來被拜為將軍的人,以西漢時期的大將軍衛青最為知名。然而在唐朝初創時期,唐朝立國前後,曾建立了不少戰功,後來受到了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禮遇。這個人就是平公主的家奴馬三寶。

河南洛寧程衛東——馬三寶傳奇

《舊唐書 平陽公主傳》記載:“義兵將起,公主與紹並在長安,遣使密召之。”原來李淵打算在太原起兵反隋,而當時他的女兒也就是後來的平陽公主和女婿柴紹在長安居住,所以在起兵之前李淵曾派人去祕密召回平陽公主和柴紹。而柴紹見到李淵的使者後卻擔心全家突然從長安搬回太原去會引起隋朝朝廷的懷疑,而他獨自前去和李淵會合而丟下家眷又擔心他們會被加害。平陽公主得知柴紹的顧慮之後力勸自己的丈夫前去太原和自己的父親會合,而她則自有打算。平陽公主盡散家財招募了數百勇士準備在長安響應李淵起兵。為了能和隋朝軍隊抗衡,通過兼併長安附近的盜賊組建了一支戰鬥力可觀的軍隊,這支軍隊人們也稱呼其為“娘子軍”,而“娘子軍”的籌建和平陽公主的家奴馬三寶是有密切的關係的。

當時為了擴大義軍規模,平陽公主便派馬三寶去說服佔據司竹園的盜賊首領何潘仁。在馬三寶的說服之下,何潘仁帶著自己的部下歸附了平陽公主,當時長安附近的盜賊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各擁兵數千佔據一方,這些人也都成功被馬三寶說服歸附了平陽公主。《新唐書-卷八十八》記載:“潘仁入謁,以百兵為主衛。三寶自稱總管,撫接群盜,兵至數萬。

河南洛寧程衛東——馬三寶傳奇

在馬三寶的協助之下,平陽公主一下成了擁兵數萬的軍閥,其實力膨脹之迅速引起了隋朝朝廷的注意。《舊唐書》記載:“時京師留守頻遣軍討公主,三寶、潘仁屢挫其鋒。後來馬三寶又協助平陽公主攻克了盩厔、武功、始平三郡,此時平陽公主的部隊發展到了七萬人。後來馬三寶追隨平陽公主參與了唐軍圍困長安的戰役,長安攻破後唐高祖李淵加封馬三寶為太子監門率。

長安平定之後,馬三寶因為參加了平定西秦薛仁杲的戰役立下戰功,被加封為左驍衛將軍。之後他在自己的故主柴紹帳下效力與吐谷渾大戰於岷州,兩軍交戰時馬三寶衝鋒陷陣不避強敵斬殺了吐谷渾名王,並且抓獲了數千戰俘。後來唐高祖李淵巡視竹林園的時候對馬三寶說道:“這裡就是你們曾起兵的地方嗎?唐朝朝廷累計馬三寶的戰功,又將其提升為了左驍衛大將軍。公元619年,唐朝已基本平定各方隋代勢力。這時左驍衛大將軍率兵駐防盧氏老虎頭、故縣蓮花寨、下峪七裡坡、下峪西窯、下峪柳林鎮東磚峪。將軍府設西窯,指揮三軍。馬三寶又進爵為公,貞觀三年(629年),馬三寶去世後諡號忠。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三年後的629年馬三寶病逝,李世民特意為他廢朝一日。上至李世民下至各郡縣,停止辦公,為馬三寶殯葬致哀。

下峪原名曰“貲谷”,據《洛寧縣誌》記載:“宋元嘉七年(430年),雍州刺史王誕後軍外兵參軍龐季明入長安招和夷、夏,自貲谷(今下峪)入盧氏,過高門木城西去。”後改為“柳林鎮”,此名由來已久,但原址何處說法不一,緣起於哪朝哪代已無籍可考。

河南洛寧程衛東——馬三寶傳奇

馬三寶墓地選在全寶山下西北,象君山下東北的柳林鎮東南400米的大圈椅內,又稱小葫蘆凹。馬三寶墳墓為東南西北向,頭枕全寶山,腳蹬洛河水。佔地24畝,墓地有李世民題(馬三寶將軍之墓),碑陰歌頌馬三寶為大唐創下的豐功偉績。墓地有文官、武將石像八個,石象、石馬、石羊、石獅各一對。傳說唐代大將馬三保曾屯兵鎮守下峪,馬將軍死後葬於東南角的山溝裡,即現在的馬墳。五十年代初墓碑尚在,馬三寶墓園佔地四十畝。後因暴雨數十日引發山洪,墳前地陷,墓石掉入溝底被埋。因各種原因,此地一直末引起重視,被保護起來。

宋代名將楊再興亦曾鎮守過下峪,屯兵西窯。下峪鄉麻院村有走馬坪、倉房溝、跑馬嶺、栓馬樁、飲馬坑等地名,這些地名均因宋代大將軍金榮在此操練兵馬而流傳。有河南大學寫生基地王家大院、歷史名寨虎頭寨、三嶺圪塔、松陽關內的崇陽溝、鐵爐坪、楊樓村牛太師、東山村的金洞......

歷史上下峪雖然是個深山小鎮,但他的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是扼守通往東西兩京的咽喉,是兵家必爭戰略要地。下峪更是藏龍臥虎的地方,除了人才輩出,還有山川秀美。我們要挖掘它、總結它、為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和未來更美好的下峪發展而努力奮鬥。

河南洛寧程衛東——馬三寶傳奇

作者簡介:程衛東,男,1947年生,洛寧縣大原村人,縣政府煙辦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學研究會會員,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顧問洛陽市姓氏研究會理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