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王小胖

改革開放 41 年,中國創造前所未有經濟奇蹟的同時,一批中國企業也就此走向世界舞臺。

在 2018 年的財富世界 500 強中,有 12 家中國企業進入前 50。隨著今年鴻海精密董事長郭臺銘正式榮休。這 12 家企業中,只有 1 家企業的創始人,從企業創立到現在依然掌舵。他就是中國平安掌門人馬明哲。

1988 年 5 月,平安保險公司在深圳蛇口招商路北六棟正式成立,到 2019 年,平安從最開始的「十幾杆槍」,成長為擁有 180 萬員工、1.84 億客戶、5.38 億互聯網用戶的金融 + 科技集團。一部平安史,就是深圳的發展縮影,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商業樣本。

"

文 | 王小胖

改革開放 41 年,中國創造前所未有經濟奇蹟的同時,一批中國企業也就此走向世界舞臺。

在 2018 年的財富世界 500 強中,有 12 家中國企業進入前 50。隨著今年鴻海精密董事長郭臺銘正式榮休。這 12 家企業中,只有 1 家企業的創始人,從企業創立到現在依然掌舵。他就是中國平安掌門人馬明哲。

1988 年 5 月,平安保險公司在深圳蛇口招商路北六棟正式成立,到 2019 年,平安從最開始的「十幾杆槍」,成長為擁有 180 萬員工、1.84 億客戶、5.38 億互聯網用戶的金融 + 科技集團。一部平安史,就是深圳的發展縮影,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商業樣本。

一文讀懂平安馬明哲的生態觀

2019 年 7 月 19 日,平安回到深圳蛇口,一切開始的地方,啟動了首屆智慧生態大會,這場會議以「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作為主題。首次全面系統的將平安的科技戰略和盤托出。

按照平安董事長馬明哲的說法,平安發展至今可以用十年為界,劃分出四個階段。第一個十年先是做保險,第二個十年是綜合金融,第三個十年,開始做金融 + 科技。而在剛剛未來十年,平安要做的是金融 + 生態。

科技比重不斷加碼,在第四個十年,平安駛向「智慧生態」。

01 平安科技進化史

回望更深的過去,往往能夠找到未來的密碼。

雖然看起來在平安的前二十年,技術並沒有被列為戰略高度。但實際上早在 90 年代,平安就開始進行 IT 部門的建設與整合。

彼時各個保險險種的 IT 支持部門還叫做「電腦部」,2001 年,平安將信息管理部、壽險電腦部、產險電腦部、團險電腦部、平安電子商務及 AAA 客戶資源管理部的相應職能進行合併,組建集團信息管理中心,在組織架構上進行統一管理。

在那個 BAT 都剛剛成立的年代,已經走過第一個十年的平安,就已經開始從平臺角度搭建技術中臺。

隨著平安集團的業務不斷髮展,出於優化公司治理的需要,2008 年,平安信息管理中心從集團業務中剝離,成為了自負盈虧的平安科技有限公司。接下來便是最近十年發生的故事。移動互聯網浪潮席捲而來,以人工智能、雲計算為代表的前沿技術也開始嶄露苗頭,平安自己的科技部門,也從原來的 IT 業務整合,拓進到科技研發領域裡來。

去年 11 月,平安聯席 CEO 陳心穎在 2018 中國平安科技開放日上表示,集團將每年收入的 1% 用於金融科技及醫療科技的研發。中國平安在過去十年共投入 1000 億人民幣用於科研,並且未來仍將持續投入。根據陳心穎透露的信息,目前平安「整個集團 32 家公司,其中 11 家是科技公司,這 11 家公司有 9.9 萬科技人員」。

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雲計算以及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上,平安通過過去十年的紮實積累,目前都已經開始逐步落地,革命性地提升運轉效率。比如說通過 AI 面試官技術,平安在去年面試了 900 萬人規模的保險代理人應聘者,候選人使用 App 就能夠和智能機器人進行對話,完成面試。AI 會根據面試者的特點給出因人而異的培養方案建議。而在平安壽險推出的「智慧客服」服務,可以讓 96% 的投保申請通過 AI 自動核保完成。無論對內對外,科技已經滲透平安。

2019 年元旦,平安集團更新了品牌 Logo,將沿用十年的底部「保險·銀行·投資」字樣更換為「金融·科技」,顯示出將金融和科技作為核心主業的決心。

不難發現,過去三十年,平安的科技版圖,是一個從幕後走到臺前,從支持型業務變成主營業務本身的過程。平安的發展壯大,來自於平安科技實力的不斷增強。那麼在未來十年平安的「金融 + 生態」戰略中,科技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02 駛向智慧生態

目前,平安共建立了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我此前也曾對平安的「金融 + 生態」戰略進行過系統分析。

對於平安的長期戰略,馬明哲曾概括為「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在「科技賦能生態」的業務階段,科技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我們認為,平安最終想要打造的,是藉助科技的力量,將所有生態圈業務聯合起來,形成互通互聯的「智慧生態」。

在進行下一步闡釋之前,我們首先有必要對智慧生態做一個明確的界定。智慧生態應該具備以下三個特點,前沿科技的大範圍整體應用、兼容開放的多元業務場景、可以滾動持續的商業模式。這一切的最終目的,是對用戶需求的一站式激發與閉環滿足。

之所以說平安想要打造的是互聯互通的「智慧生態」,主要是出於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是在平安的各大生態圈中,前沿科技的應用已經到了相當深入的程度。同時,平安在業務場景上的豐富,為智慧和創新的「湧現」創造了前提。

平安的智慧城市生態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觀察切口。

憑藉在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的深厚積累,平安為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在提供一攬子完整解決方案。涵蓋 3 大領域 21 版塊,包括財政、政務、經貿、金融、農業、交通等等。至今,平安智慧城市已與包括杭州、南寧等全國 115 個城市以及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展開合作。

而支撐這些智慧城市板塊的,正是以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核心技術共同組成的「智慧城市雲」。智慧城市生態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以技術為底座,粘合多個業務場景的落地實踐。

"

文 | 王小胖

改革開放 41 年,中國創造前所未有經濟奇蹟的同時,一批中國企業也就此走向世界舞臺。

在 2018 年的財富世界 500 強中,有 12 家中國企業進入前 50。隨著今年鴻海精密董事長郭臺銘正式榮休。這 12 家企業中,只有 1 家企業的創始人,從企業創立到現在依然掌舵。他就是中國平安掌門人馬明哲。

1988 年 5 月,平安保險公司在深圳蛇口招商路北六棟正式成立,到 2019 年,平安從最開始的「十幾杆槍」,成長為擁有 180 萬員工、1.84 億客戶、5.38 億互聯網用戶的金融 + 科技集團。一部平安史,就是深圳的發展縮影,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商業樣本。

一文讀懂平安馬明哲的生態觀

2019 年 7 月 19 日,平安回到深圳蛇口,一切開始的地方,啟動了首屆智慧生態大會,這場會議以「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作為主題。首次全面系統的將平安的科技戰略和盤托出。

按照平安董事長馬明哲的說法,平安發展至今可以用十年為界,劃分出四個階段。第一個十年先是做保險,第二個十年是綜合金融,第三個十年,開始做金融 + 科技。而在剛剛未來十年,平安要做的是金融 + 生態。

科技比重不斷加碼,在第四個十年,平安駛向「智慧生態」。

01 平安科技進化史

回望更深的過去,往往能夠找到未來的密碼。

雖然看起來在平安的前二十年,技術並沒有被列為戰略高度。但實際上早在 90 年代,平安就開始進行 IT 部門的建設與整合。

彼時各個保險險種的 IT 支持部門還叫做「電腦部」,2001 年,平安將信息管理部、壽險電腦部、產險電腦部、團險電腦部、平安電子商務及 AAA 客戶資源管理部的相應職能進行合併,組建集團信息管理中心,在組織架構上進行統一管理。

在那個 BAT 都剛剛成立的年代,已經走過第一個十年的平安,就已經開始從平臺角度搭建技術中臺。

隨著平安集團的業務不斷髮展,出於優化公司治理的需要,2008 年,平安信息管理中心從集團業務中剝離,成為了自負盈虧的平安科技有限公司。接下來便是最近十年發生的故事。移動互聯網浪潮席捲而來,以人工智能、雲計算為代表的前沿技術也開始嶄露苗頭,平安自己的科技部門,也從原來的 IT 業務整合,拓進到科技研發領域裡來。

去年 11 月,平安聯席 CEO 陳心穎在 2018 中國平安科技開放日上表示,集團將每年收入的 1% 用於金融科技及醫療科技的研發。中國平安在過去十年共投入 1000 億人民幣用於科研,並且未來仍將持續投入。根據陳心穎透露的信息,目前平安「整個集團 32 家公司,其中 11 家是科技公司,這 11 家公司有 9.9 萬科技人員」。

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雲計算以及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上,平安通過過去十年的紮實積累,目前都已經開始逐步落地,革命性地提升運轉效率。比如說通過 AI 面試官技術,平安在去年面試了 900 萬人規模的保險代理人應聘者,候選人使用 App 就能夠和智能機器人進行對話,完成面試。AI 會根據面試者的特點給出因人而異的培養方案建議。而在平安壽險推出的「智慧客服」服務,可以讓 96% 的投保申請通過 AI 自動核保完成。無論對內對外,科技已經滲透平安。

2019 年元旦,平安集團更新了品牌 Logo,將沿用十年的底部「保險·銀行·投資」字樣更換為「金融·科技」,顯示出將金融和科技作為核心主業的決心。

不難發現,過去三十年,平安的科技版圖,是一個從幕後走到臺前,從支持型業務變成主營業務本身的過程。平安的發展壯大,來自於平安科技實力的不斷增強。那麼在未來十年平安的「金融 + 生態」戰略中,科技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02 駛向智慧生態

目前,平安共建立了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我此前也曾對平安的「金融 + 生態」戰略進行過系統分析。

對於平安的長期戰略,馬明哲曾概括為「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在「科技賦能生態」的業務階段,科技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我們認為,平安最終想要打造的,是藉助科技的力量,將所有生態圈業務聯合起來,形成互通互聯的「智慧生態」。

在進行下一步闡釋之前,我們首先有必要對智慧生態做一個明確的界定。智慧生態應該具備以下三個特點,前沿科技的大範圍整體應用、兼容開放的多元業務場景、可以滾動持續的商業模式。這一切的最終目的,是對用戶需求的一站式激發與閉環滿足。

之所以說平安想要打造的是互聯互通的「智慧生態」,主要是出於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是在平安的各大生態圈中,前沿科技的應用已經到了相當深入的程度。同時,平安在業務場景上的豐富,為智慧和創新的「湧現」創造了前提。

平安的智慧城市生態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觀察切口。

憑藉在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的深厚積累,平安為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在提供一攬子完整解決方案。涵蓋 3 大領域 21 版塊,包括財政、政務、經貿、金融、農業、交通等等。至今,平安智慧城市已與包括杭州、南寧等全國 115 個城市以及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展開合作。

而支撐這些智慧城市板塊的,正是以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核心技術共同組成的「智慧城市雲」。智慧城市生態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以技術為底座,粘合多個業務場景的落地實踐。

一文讀懂平安馬明哲的生態觀

平安智慧城市 1+N 全面解決方案

而前面提到的湧現性,是一個複雜系統學科中的概念,指的是當多個要素組成系統之後,就會出現系統組成前單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質。

「智慧」的底座當然是科技,但實現的途徑是在複雜的業務場景中,實現對用戶需求的激發和深度理解,提前一步想人之所想,為人之所為。

在目前國內的大型科技公司中,平安擁有的業務場景豐富程度可以排在第一梯隊,而且因為平安生態圈選取上本身就有較強的聯動屬性,對其後續發生更多樣的「湧現」反應創造了可能。

在 7 月 19 日的平安智慧生態大會上,平安劃定目前階段最具代表的十大科技應用場景,涵蓋車險理賠、小微企業信貸、輔助醫生診療、智慧扶貧、智慧交通等等,覆蓋目前平安旗下各大主要業務。

第二點是,和純線上的科技物種不同,平安作為一家從金融業務起家的公司,對商業模式的變現閉環有非常明確的規劃和判斷。

此前陳心穎就曾對科技投資回報的問題進行迴應,她認為科技公司的成長包括搭建場景平臺、聚集流量、提升收入以及盈利四個階段,要按階段成長。

「第一個階段,孵化確保它的價值主張是清晰的,業務模式是成立的。第二個階段要求它會有量,因為平安這麼大的一個載體,我剛才說七萬億資產,一萬億收入,沒有量的話,這個對我們來說意義不大。第三個階段,我們要求它能夠把流量可以轉化成收入。第四個階段才是利潤,利潤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文 | 王小胖

改革開放 41 年,中國創造前所未有經濟奇蹟的同時,一批中國企業也就此走向世界舞臺。

在 2018 年的財富世界 500 強中,有 12 家中國企業進入前 50。隨著今年鴻海精密董事長郭臺銘正式榮休。這 12 家企業中,只有 1 家企業的創始人,從企業創立到現在依然掌舵。他就是中國平安掌門人馬明哲。

1988 年 5 月,平安保險公司在深圳蛇口招商路北六棟正式成立,到 2019 年,平安從最開始的「十幾杆槍」,成長為擁有 180 萬員工、1.84 億客戶、5.38 億互聯網用戶的金融 + 科技集團。一部平安史,就是深圳的發展縮影,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商業樣本。

一文讀懂平安馬明哲的生態觀

2019 年 7 月 19 日,平安回到深圳蛇口,一切開始的地方,啟動了首屆智慧生態大會,這場會議以「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作為主題。首次全面系統的將平安的科技戰略和盤托出。

按照平安董事長馬明哲的說法,平安發展至今可以用十年為界,劃分出四個階段。第一個十年先是做保險,第二個十年是綜合金融,第三個十年,開始做金融 + 科技。而在剛剛未來十年,平安要做的是金融 + 生態。

科技比重不斷加碼,在第四個十年,平安駛向「智慧生態」。

01 平安科技進化史

回望更深的過去,往往能夠找到未來的密碼。

雖然看起來在平安的前二十年,技術並沒有被列為戰略高度。但實際上早在 90 年代,平安就開始進行 IT 部門的建設與整合。

彼時各個保險險種的 IT 支持部門還叫做「電腦部」,2001 年,平安將信息管理部、壽險電腦部、產險電腦部、團險電腦部、平安電子商務及 AAA 客戶資源管理部的相應職能進行合併,組建集團信息管理中心,在組織架構上進行統一管理。

在那個 BAT 都剛剛成立的年代,已經走過第一個十年的平安,就已經開始從平臺角度搭建技術中臺。

隨著平安集團的業務不斷髮展,出於優化公司治理的需要,2008 年,平安信息管理中心從集團業務中剝離,成為了自負盈虧的平安科技有限公司。接下來便是最近十年發生的故事。移動互聯網浪潮席捲而來,以人工智能、雲計算為代表的前沿技術也開始嶄露苗頭,平安自己的科技部門,也從原來的 IT 業務整合,拓進到科技研發領域裡來。

去年 11 月,平安聯席 CEO 陳心穎在 2018 中國平安科技開放日上表示,集團將每年收入的 1% 用於金融科技及醫療科技的研發。中國平安在過去十年共投入 1000 億人民幣用於科研,並且未來仍將持續投入。根據陳心穎透露的信息,目前平安「整個集團 32 家公司,其中 11 家是科技公司,這 11 家公司有 9.9 萬科技人員」。

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雲計算以及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上,平安通過過去十年的紮實積累,目前都已經開始逐步落地,革命性地提升運轉效率。比如說通過 AI 面試官技術,平安在去年面試了 900 萬人規模的保險代理人應聘者,候選人使用 App 就能夠和智能機器人進行對話,完成面試。AI 會根據面試者的特點給出因人而異的培養方案建議。而在平安壽險推出的「智慧客服」服務,可以讓 96% 的投保申請通過 AI 自動核保完成。無論對內對外,科技已經滲透平安。

2019 年元旦,平安集團更新了品牌 Logo,將沿用十年的底部「保險·銀行·投資」字樣更換為「金融·科技」,顯示出將金融和科技作為核心主業的決心。

不難發現,過去三十年,平安的科技版圖,是一個從幕後走到臺前,從支持型業務變成主營業務本身的過程。平安的發展壯大,來自於平安科技實力的不斷增強。那麼在未來十年平安的「金融 + 生態」戰略中,科技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02 駛向智慧生態

目前,平安共建立了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我此前也曾對平安的「金融 + 生態」戰略進行過系統分析。

對於平安的長期戰略,馬明哲曾概括為「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在「科技賦能生態」的業務階段,科技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我們認為,平安最終想要打造的,是藉助科技的力量,將所有生態圈業務聯合起來,形成互通互聯的「智慧生態」。

在進行下一步闡釋之前,我們首先有必要對智慧生態做一個明確的界定。智慧生態應該具備以下三個特點,前沿科技的大範圍整體應用、兼容開放的多元業務場景、可以滾動持續的商業模式。這一切的最終目的,是對用戶需求的一站式激發與閉環滿足。

之所以說平安想要打造的是互聯互通的「智慧生態」,主要是出於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是在平安的各大生態圈中,前沿科技的應用已經到了相當深入的程度。同時,平安在業務場景上的豐富,為智慧和創新的「湧現」創造了前提。

平安的智慧城市生態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觀察切口。

憑藉在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的深厚積累,平安為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在提供一攬子完整解決方案。涵蓋 3 大領域 21 版塊,包括財政、政務、經貿、金融、農業、交通等等。至今,平安智慧城市已與包括杭州、南寧等全國 115 個城市以及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展開合作。

而支撐這些智慧城市板塊的,正是以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核心技術共同組成的「智慧城市雲」。智慧城市生態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以技術為底座,粘合多個業務場景的落地實踐。

一文讀懂平安馬明哲的生態觀

平安智慧城市 1+N 全面解決方案

而前面提到的湧現性,是一個複雜系統學科中的概念,指的是當多個要素組成系統之後,就會出現系統組成前單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質。

「智慧」的底座當然是科技,但實現的途徑是在複雜的業務場景中,實現對用戶需求的激發和深度理解,提前一步想人之所想,為人之所為。

在目前國內的大型科技公司中,平安擁有的業務場景豐富程度可以排在第一梯隊,而且因為平安生態圈選取上本身就有較強的聯動屬性,對其後續發生更多樣的「湧現」反應創造了可能。

在 7 月 19 日的平安智慧生態大會上,平安劃定目前階段最具代表的十大科技應用場景,涵蓋車險理賠、小微企業信貸、輔助醫生診療、智慧扶貧、智慧交通等等,覆蓋目前平安旗下各大主要業務。

第二點是,和純線上的科技物種不同,平安作為一家從金融業務起家的公司,對商業模式的變現閉環有非常明確的規劃和判斷。

此前陳心穎就曾對科技投資回報的問題進行迴應,她認為科技公司的成長包括搭建場景平臺、聚集流量、提升收入以及盈利四個階段,要按階段成長。

「第一個階段,孵化確保它的價值主張是清晰的,業務模式是成立的。第二個階段要求它會有量,因為平安這麼大的一個載體,我剛才說七萬億資產,一萬億收入,沒有量的話,這個對我們來說意義不大。第三個階段,我們要求它能夠把流量可以轉化成收入。第四個階段才是利潤,利潤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一文讀懂平安馬明哲的生態觀

目前,平安旗下陸金所及汽車之家已經實現盈利,陳心穎對此表示滿意,「整體應該是有 10 億美元的利潤了,佔了我們整個集團 6%。」

智慧生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平安對科技公司發展週期的把握和判斷,使得長期投入和當下的二級市場表現,能夠得到良好的平衡。

最後一點,是平安的各個生態圈業務從來都不是分而治之,從一開始馬明哲想要打造的就是一個完整的閉環生態。科技與金融正是貫穿其中的粘合劑。

以平安醫療生態圈為例,其核心是面向患者(Patient)、服務提供方(Provider)、支付方(Payment)三方構建了 PPP 開放平臺。

在最終的支付一端,平安的保險業務可以直接完成理賠閉環,同時,平安醫保科技也在 toB、toG 兩方面科技賦能,無論是中小保險公司的商業保險,還是政府的醫療保險體系,都能夠更有效地控費。

同樣的聯動也發生在平安汽車生態,在馬明哲的構想中,「客戶通過汽車之家引流購買一臺車,可以順道完成汽車租賃、購買汽車保險,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不是單純買不買汽車保險,辦不辦信用卡的問題」。

可以設想,當智慧生態發展到更深層次,平安各生態圈之間的連接將會更加稠密。汽車、醫療、住房、智慧城市和金融之間,將最終成為一個緊密結合的業務整體。

過去十年,全球商業發生的一個劇變是,2008 年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裡還只有 1 家科技公司,而到了 2018 年,科技公司已經佔據前 7 名席位,替換了通訊、能源和日化巨頭。

有句話說「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從 2016 年到現在股價上漲超過 180% 的平安,也將藉由科技驅動的智慧生態,成為歷史趨勢的重要一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