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

有人經常私信問我,日本為何看起來“衰落”了?其實日本並非是衰落了,而是這三十年沒有怎麼變化而已。三十年前,日本人打工收入一萬多人民幣;三十年後,日本人打工收入依舊是一萬多人民幣。日本的社會構造,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事情,因為能夠穩定三十年不變,實屬不易。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名為《日本社會のしくみ》(《日本社會的構造》)。裡面講了許多事情,讓我對日本社會有了一個新的認知。本篇文章,類似於這邊書的觀後感,主要講一下日本社會究竟是如何構成,這種社會構成對日本經濟政治又有哪些影響。

日本社會的構造:大企業型、地元型和殘餘型

日本社會的構造,可以分為三類:大企業型、地元型以及殘餘型。

  1. 大企業型:顧名思義,即從畢業就被大企業採用,一直工作到退休的人群;
  2. 地元型:在自營業以及各種農林水產等地方小企業工作的人群;
  3. 殘餘型:上述兩種以外的類型,比如小企業主等;

我對每一類進行簡要分析:

  • 大企業型
"

有人經常私信問我,日本為何看起來“衰落”了?其實日本並非是衰落了,而是這三十年沒有怎麼變化而已。三十年前,日本人打工收入一萬多人民幣;三十年後,日本人打工收入依舊是一萬多人民幣。日本的社會構造,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事情,因為能夠穩定三十年不變,實屬不易。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名為《日本社會のしくみ》(《日本社會的構造》)。裡面講了許多事情,讓我對日本社會有了一個新的認知。本篇文章,類似於這邊書的觀後感,主要講一下日本社會究竟是如何構成,這種社會構成對日本經濟政治又有哪些影響。

日本社會的構造:大企業型、地元型和殘餘型

日本社會的構造,可以分為三類:大企業型、地元型以及殘餘型。

  1. 大企業型:顧名思義,即從畢業就被大企業採用,一直工作到退休的人群;
  2. 地元型:在自營業以及各種農林水產等地方小企業工作的人群;
  3. 殘餘型:上述兩種以外的類型,比如小企業主等;

我對每一類進行簡要分析:

  • 大企業型
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屬於大企業型的日本人會有穩定的高收入和安穩的職業,大多數居住在城市當中,有一定的教育和住宅負擔。其中大多數人為日本的正社員,有厚生年金。之前日本有一個老後“2000年養老金”的事情,在這群人中引發了很大的討論。因為到退休,這些人負擔了大量的日本養老金額度,但是退休以後,日本政府不能夠給他們提供足夠的退休金。其實日本退休金的支付額度規定是1973年規定的,當時所設定的年齡為71歲~73歲,也就是說日本養老金按照最大73歲的額度進行設定。可是現在日本人年齡逐漸增加,很多人活到90歲也不是問題,因此出現了巨大的養老金空缺。大企業型人口,佔據日本人口大約25%左右。

  • 地元型
"

有人經常私信問我,日本為何看起來“衰落”了?其實日本並非是衰落了,而是這三十年沒有怎麼變化而已。三十年前,日本人打工收入一萬多人民幣;三十年後,日本人打工收入依舊是一萬多人民幣。日本的社會構造,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事情,因為能夠穩定三十年不變,實屬不易。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名為《日本社會のしくみ》(《日本社會的構造》)。裡面講了許多事情,讓我對日本社會有了一個新的認知。本篇文章,類似於這邊書的觀後感,主要講一下日本社會究竟是如何構成,這種社會構成對日本經濟政治又有哪些影響。

日本社會的構造:大企業型、地元型和殘餘型

日本社會的構造,可以分為三類:大企業型、地元型以及殘餘型。

  1. 大企業型:顧名思義,即從畢業就被大企業採用,一直工作到退休的人群;
  2. 地元型:在自營業以及各種農林水產等地方小企業工作的人群;
  3. 殘餘型:上述兩種以外的類型,比如小企業主等;

我對每一類進行簡要分析:

  • 大企業型
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屬於大企業型的日本人會有穩定的高收入和安穩的職業,大多數居住在城市當中,有一定的教育和住宅負擔。其中大多數人為日本的正社員,有厚生年金。之前日本有一個老後“2000年養老金”的事情,在這群人中引發了很大的討論。因為到退休,這些人負擔了大量的日本養老金額度,但是退休以後,日本政府不能夠給他們提供足夠的退休金。其實日本退休金的支付額度規定是1973年規定的,當時所設定的年齡為71歲~73歲,也就是說日本養老金按照最大73歲的額度進行設定。可是現在日本人年齡逐漸增加,很多人活到90歲也不是問題,因此出現了巨大的養老金空缺。大企業型人口,佔據日本人口大約25%左右。

  • 地元型
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地元,指的是非中心城市的地帶,也可以說成“家鄉型”。雖然收入不如大企業型的人口高,但是有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能夠在某一個地區安定的生活。日本的國民年金,實際上就是為這些人所設立的,屬於“輔助”類型的金額。因為有自己的土地和房產,即便是少量的國民年金(大約每人每月6萬日元,夫婦兩人約12萬日元,約7200RMB),同樣可以在維持老年生活,地元型人口大約佔據日本的35%。

  • 殘餘型

第三種就是所謂的殘餘型,不屬於第一類也不屬於第二類,殘餘型的日本人現在佔據了大約40%左右。平均所得收入較低,但是並非全員都低,一些初創公司和小型公司的老闆,雖然收入不太連續,但是整體也比較可觀。不過,現行大多日本貧困階級都來自於殘餘型。

未來日本社會將會迎來“老後破產”

"

有人經常私信問我,日本為何看起來“衰落”了?其實日本並非是衰落了,而是這三十年沒有怎麼變化而已。三十年前,日本人打工收入一萬多人民幣;三十年後,日本人打工收入依舊是一萬多人民幣。日本的社會構造,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事情,因為能夠穩定三十年不變,實屬不易。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名為《日本社會のしくみ》(《日本社會的構造》)。裡面講了許多事情,讓我對日本社會有了一個新的認知。本篇文章,類似於這邊書的觀後感,主要講一下日本社會究竟是如何構成,這種社會構成對日本經濟政治又有哪些影響。

日本社會的構造:大企業型、地元型和殘餘型

日本社會的構造,可以分為三類:大企業型、地元型以及殘餘型。

  1. 大企業型:顧名思義,即從畢業就被大企業採用,一直工作到退休的人群;
  2. 地元型:在自營業以及各種農林水產等地方小企業工作的人群;
  3. 殘餘型:上述兩種以外的類型,比如小企業主等;

我對每一類進行簡要分析:

  • 大企業型
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屬於大企業型的日本人會有穩定的高收入和安穩的職業,大多數居住在城市當中,有一定的教育和住宅負擔。其中大多數人為日本的正社員,有厚生年金。之前日本有一個老後“2000年養老金”的事情,在這群人中引發了很大的討論。因為到退休,這些人負擔了大量的日本養老金額度,但是退休以後,日本政府不能夠給他們提供足夠的退休金。其實日本退休金的支付額度規定是1973年規定的,當時所設定的年齡為71歲~73歲,也就是說日本養老金按照最大73歲的額度進行設定。可是現在日本人年齡逐漸增加,很多人活到90歲也不是問題,因此出現了巨大的養老金空缺。大企業型人口,佔據日本人口大約25%左右。

  • 地元型
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地元,指的是非中心城市的地帶,也可以說成“家鄉型”。雖然收入不如大企業型的人口高,但是有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能夠在某一個地區安定的生活。日本的國民年金,實際上就是為這些人所設立的,屬於“輔助”類型的金額。因為有自己的土地和房產,即便是少量的國民年金(大約每人每月6萬日元,夫婦兩人約12萬日元,約7200RMB),同樣可以在維持老年生活,地元型人口大約佔據日本的35%。

  • 殘餘型

第三種就是所謂的殘餘型,不屬於第一類也不屬於第二類,殘餘型的日本人現在佔據了大約40%左右。平均所得收入較低,但是並非全員都低,一些初創公司和小型公司的老闆,雖然收入不太連續,但是整體也比較可觀。不過,現行大多日本貧困階級都來自於殘餘型。

未來日本社會將會迎來“老後破產”

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日本僱傭區分推移

分析完日本現在的社會構造以後,我們就可以從日本人口上來分析未來日本將會發生哪些事情,經濟指標有時候會騙人的,但是人口構造是忠實不變的。上圖是日本僱傭區分的推移,往前看35年間的數據,其實在大企業型的“正規僱傭”(前文也說了大企業型人口基本都是正社員,屬於正規僱傭)人口並未有太大的變化。但是“非正規僱傭”卻增加了4倍之多。

正社員基本上沒有變化,但是非正規僱傭的人口卻增加,那意味著肯定有一類人口會降低,那就是家族類以及自營業人口,也就是第二類的地元型人口的降低。剛才也已經說過,日本的國民年金是以“地元型”人口為基礎進行設計的,但是地元型人口降低,殘餘型人口增加。這就會導致日本社會逐漸的“不安定”化。正社員的數量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並未發生太大的變化,但是自營業減少,地域性社會逐漸減退,非正規僱傭人口增加,日本以國民年金+互幫互助的社會模式正在崩潰,所以現在日本有很多陷入“貧困”的人口。這就是30年間,日本社會最大的變化。

"

有人經常私信問我,日本為何看起來“衰落”了?其實日本並非是衰落了,而是這三十年沒有怎麼變化而已。三十年前,日本人打工收入一萬多人民幣;三十年後,日本人打工收入依舊是一萬多人民幣。日本的社會構造,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事情,因為能夠穩定三十年不變,實屬不易。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名為《日本社會のしくみ》(《日本社會的構造》)。裡面講了許多事情,讓我對日本社會有了一個新的認知。本篇文章,類似於這邊書的觀後感,主要講一下日本社會究竟是如何構成,這種社會構成對日本經濟政治又有哪些影響。

日本社會的構造:大企業型、地元型和殘餘型

日本社會的構造,可以分為三類:大企業型、地元型以及殘餘型。

  1. 大企業型:顧名思義,即從畢業就被大企業採用,一直工作到退休的人群;
  2. 地元型:在自營業以及各種農林水產等地方小企業工作的人群;
  3. 殘餘型:上述兩種以外的類型,比如小企業主等;

我對每一類進行簡要分析:

  • 大企業型
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屬於大企業型的日本人會有穩定的高收入和安穩的職業,大多數居住在城市當中,有一定的教育和住宅負擔。其中大多數人為日本的正社員,有厚生年金。之前日本有一個老後“2000年養老金”的事情,在這群人中引發了很大的討論。因為到退休,這些人負擔了大量的日本養老金額度,但是退休以後,日本政府不能夠給他們提供足夠的退休金。其實日本退休金的支付額度規定是1973年規定的,當時所設定的年齡為71歲~73歲,也就是說日本養老金按照最大73歲的額度進行設定。可是現在日本人年齡逐漸增加,很多人活到90歲也不是問題,因此出現了巨大的養老金空缺。大企業型人口,佔據日本人口大約25%左右。

  • 地元型
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地元,指的是非中心城市的地帶,也可以說成“家鄉型”。雖然收入不如大企業型的人口高,但是有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能夠在某一個地區安定的生活。日本的國民年金,實際上就是為這些人所設立的,屬於“輔助”類型的金額。因為有自己的土地和房產,即便是少量的國民年金(大約每人每月6萬日元,夫婦兩人約12萬日元,約7200RMB),同樣可以在維持老年生活,地元型人口大約佔據日本的35%。

  • 殘餘型

第三種就是所謂的殘餘型,不屬於第一類也不屬於第二類,殘餘型的日本人現在佔據了大約40%左右。平均所得收入較低,但是並非全員都低,一些初創公司和小型公司的老闆,雖然收入不太連續,但是整體也比較可觀。不過,現行大多日本貧困階級都來自於殘餘型。

未來日本社會將會迎來“老後破產”

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日本僱傭區分推移

分析完日本現在的社會構造以後,我們就可以從日本人口上來分析未來日本將會發生哪些事情,經濟指標有時候會騙人的,但是人口構造是忠實不變的。上圖是日本僱傭區分的推移,往前看35年間的數據,其實在大企業型的“正規僱傭”(前文也說了大企業型人口基本都是正社員,屬於正規僱傭)人口並未有太大的變化。但是“非正規僱傭”卻增加了4倍之多。

正社員基本上沒有變化,但是非正規僱傭的人口卻增加,那意味著肯定有一類人口會降低,那就是家族類以及自營業人口,也就是第二類的地元型人口的降低。剛才也已經說過,日本的國民年金是以“地元型”人口為基礎進行設計的,但是地元型人口降低,殘餘型人口增加。這就會導致日本社會逐漸的“不安定”化。正社員的數量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並未發生太大的變化,但是自營業減少,地域性社會逐漸減退,非正規僱傭人口增加,日本以國民年金+互幫互助的社會模式正在崩潰,所以現在日本有很多陷入“貧困”的人口。這就是30年間,日本社會最大的變化。

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在第一部分我已經講過,日本大企業型人口將會面臨養老金空缺以及老後破產的問題,這些人想要繼續生活就必然“工作”。以前日本自營業的人口很多,其中不乏老人的身影,但是如今日本老人的工作和以前日本老人的工作,將會發生本質的變化。現在自營業減少,未來日本非正規僱傭的老人肯定會增加。有農地和自己家庭的日本人,靠著國民年金還能夠生活,但是現在以租房+非正規僱傭的老人,很容易就陷入“老後破產”。

日本地域性人口減少是“必然”

人口流動,存在著一定的必然性,無論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有財、物的地方,會聚集更多的人,相反該地域的人口會減少。根據日本的相關數據,1945年前後日本人口急速增加,在1955年前後達到第一次生育高潮,其中大多以農村為主。這是因為因為戰爭,日本城市地區大多已經被破壞,為了食物許多人移居到了農村地區。在1950年初,日本農村地區的食物要比城市地區充足。

"

有人經常私信問我,日本為何看起來“衰落”了?其實日本並非是衰落了,而是這三十年沒有怎麼變化而已。三十年前,日本人打工收入一萬多人民幣;三十年後,日本人打工收入依舊是一萬多人民幣。日本的社會構造,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事情,因為能夠穩定三十年不變,實屬不易。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名為《日本社會のしくみ》(《日本社會的構造》)。裡面講了許多事情,讓我對日本社會有了一個新的認知。本篇文章,類似於這邊書的觀後感,主要講一下日本社會究竟是如何構成,這種社會構成對日本經濟政治又有哪些影響。

日本社會的構造:大企業型、地元型和殘餘型

日本社會的構造,可以分為三類:大企業型、地元型以及殘餘型。

  1. 大企業型:顧名思義,即從畢業就被大企業採用,一直工作到退休的人群;
  2. 地元型:在自營業以及各種農林水產等地方小企業工作的人群;
  3. 殘餘型:上述兩種以外的類型,比如小企業主等;

我對每一類進行簡要分析:

  • 大企業型
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屬於大企業型的日本人會有穩定的高收入和安穩的職業,大多數居住在城市當中,有一定的教育和住宅負擔。其中大多數人為日本的正社員,有厚生年金。之前日本有一個老後“2000年養老金”的事情,在這群人中引發了很大的討論。因為到退休,這些人負擔了大量的日本養老金額度,但是退休以後,日本政府不能夠給他們提供足夠的退休金。其實日本退休金的支付額度規定是1973年規定的,當時所設定的年齡為71歲~73歲,也就是說日本養老金按照最大73歲的額度進行設定。可是現在日本人年齡逐漸增加,很多人活到90歲也不是問題,因此出現了巨大的養老金空缺。大企業型人口,佔據日本人口大約25%左右。

  • 地元型
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地元,指的是非中心城市的地帶,也可以說成“家鄉型”。雖然收入不如大企業型的人口高,但是有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能夠在某一個地區安定的生活。日本的國民年金,實際上就是為這些人所設立的,屬於“輔助”類型的金額。因為有自己的土地和房產,即便是少量的國民年金(大約每人每月6萬日元,夫婦兩人約12萬日元,約7200RMB),同樣可以在維持老年生活,地元型人口大約佔據日本的35%。

  • 殘餘型

第三種就是所謂的殘餘型,不屬於第一類也不屬於第二類,殘餘型的日本人現在佔據了大約40%左右。平均所得收入較低,但是並非全員都低,一些初創公司和小型公司的老闆,雖然收入不太連續,但是整體也比較可觀。不過,現行大多日本貧困階級都來自於殘餘型。

未來日本社會將會迎來“老後破產”

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日本僱傭區分推移

分析完日本現在的社會構造以後,我們就可以從日本人口上來分析未來日本將會發生哪些事情,經濟指標有時候會騙人的,但是人口構造是忠實不變的。上圖是日本僱傭區分的推移,往前看35年間的數據,其實在大企業型的“正規僱傭”(前文也說了大企業型人口基本都是正社員,屬於正規僱傭)人口並未有太大的變化。但是“非正規僱傭”卻增加了4倍之多。

正社員基本上沒有變化,但是非正規僱傭的人口卻增加,那意味著肯定有一類人口會降低,那就是家族類以及自營業人口,也就是第二類的地元型人口的降低。剛才也已經說過,日本的國民年金是以“地元型”人口為基礎進行設計的,但是地元型人口降低,殘餘型人口增加。這就會導致日本社會逐漸的“不安定”化。正社員的數量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並未發生太大的變化,但是自營業減少,地域性社會逐漸減退,非正規僱傭人口增加,日本以國民年金+互幫互助的社會模式正在崩潰,所以現在日本有很多陷入“貧困”的人口。這就是30年間,日本社會最大的變化。

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在第一部分我已經講過,日本大企業型人口將會面臨養老金空缺以及老後破產的問題,這些人想要繼續生活就必然“工作”。以前日本自營業的人口很多,其中不乏老人的身影,但是如今日本老人的工作和以前日本老人的工作,將會發生本質的變化。現在自營業減少,未來日本非正規僱傭的老人肯定會增加。有農地和自己家庭的日本人,靠著國民年金還能夠生活,但是現在以租房+非正規僱傭的老人,很容易就陷入“老後破產”。

日本地域性人口減少是“必然”

人口流動,存在著一定的必然性,無論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有財、物的地方,會聚集更多的人,相反該地域的人口會減少。根據日本的相關數據,1945年前後日本人口急速增加,在1955年前後達到第一次生育高潮,其中大多以農村為主。這是因為因為戰爭,日本城市地區大多已經被破壞,為了食物許多人移居到了農村地區。在1950年初,日本農村地區的食物要比城市地區充足。

一文讀懂日本:曾經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獄”

1955年以後,日本城市地區逐漸復興,解決了糧食難的問題,導致農村地區的人口急速減少。但是這種減少,也無非是回到戰前的狀態罷了。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日本的國內貿易實際上並不自由,而是由佔領的軍隊控制。當時木材的價格很高,因為無法進口木材,只能夠依賴日本國內的木材。同樣,日本為了重建,也大量的開發國內的礦山,50~60年代也是日本礦山高度發展的時代。因此,日本的礦山以及農村地區,積聚了大量的人口。

在第一次高速增長期,日本人口大規模向城市移動。1973年石油危機,導致城市地區經濟萎縮。在地方區域,出現了更多的工作機會,1979年日本出現了“地方の時代”這樣的詞語,可見當時日本人比起大城市更願意去地方發展。之後日本進入經濟泡沫時期,又出現了農村轉向城市的潮流。90年代末20世紀初,日本經濟泡沫破滅,都市和農村人口正常化。但是卻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自營業人口驟減,非正式僱傭增加。自營業減少,也就是說明日本人轉移到農村地區的生計成為了大問題,這是和以往日本由城市轉移到農村不同的地方,因此日本區域性人口減少,是必然的!現在許多日本自治區提出“地域振興”的口號,目的是為了增加地方人口的收入手段,擴大人口迴流。

結束語

日本增加消費稅,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填充養老金空缺;

日本大力發展旅遊經濟,把旅遊作為國策,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活躍農村等區域經濟;

日本擴大外國人准入政策,就是因為日本老人增加,想要更多的人前去納稅和充當勞動力;

......

很多時候,從人口背景來看,就能夠看到日本現有政策的緣由。曾經日本在發達國家中,自營業者很多,構築了穩定的下層社會的基礎。可是現在這種基礎正在土崩瓦解,日本就不得不採取其他措施來彌補。在考慮日本政黨政策的時候,或許這篇文章會給你豁然開朗的感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