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郵亭風,千家食鯽魚,天性愛吃魚的重慶人為何對它青睞有加?

麻辣美食 鯽魚 嘉陵江 綦江 重慶遊品 2018-11-28
一夜郵亭風,千家食鯽魚,天性愛吃魚的重慶人為何對它青睞有加?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而坐擁長江與嘉陵江,境內還有烏江、涪江、綦江、大寧河的重慶城自然是靠江吃魚了。

一夜郵亭風,千家食鯽魚,天性愛吃魚的重慶人為何對它青睞有加?

重慶人有多愛吃魚,民間有句話是這樣形容的:沒有一個辣椒能完整走出川渝,沒有一條魚擺擺能安全遊過嘉陵江。所有有關魚的菜說出來分分鐘就是一個重慶版的“報菜名”。例如璧山來鳳魚、萬州烤魚、江津酸菜魚、潼南太安魚、綦江北渡魚、重慶水煮魚、火鍋魚等,光是吃魚就夠你吃上十天半個月。

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重慶的郵亭鯽魚。

一夜郵亭風,千家食鯽魚,天性愛吃魚的重慶人為何對它青睞有加?

聽到“郵亭”二字,多數人都會立馬聯想到那種人來人往、物資交流的樞紐,其實我們這裡說的郵亭正是因為一個驛站而得名。

郵亭鯽魚的發源地是重慶市大足區的郵亭鎮高家店。

古語有:“古東川官道從巴嶽山之端入境,古驛站——郵亭鋪座落於高丘之上”。根據《大足縣誌》記載,“鋪”、“驛”為清代傳遞文書、郵政的交接或中轉站,在長時間中轉站功能影響下,這些驛站逐漸成為成渝兩地商賈往來、貨物流通的歇腳、食宿地。

南來北往的人們在此處聚集,一些精明的漁民索性就利用當地盛產鯽魚這一特有條件在這些郵亭鋪裡開起了飯館,走上了一條探索鯽魚百種吃法的光明大道,郵亭也成為了舌尖上的鯽魚小鎮。

一夜郵亭風,千家食鯽魚,天性愛吃魚的重慶人為何對它青睞有加?

在重慶一眾江湖菜當中,郵亭鯽魚並不能算是歷史悠久的,據說第一份郵亭鯽魚是在1992年由一位60多歲的老人做出來的。這道菜一經推出就迅速在川渝兩地颳起了一陣“鯽魚風”,漸漸形成了享譽巴蜀、名滿西南的特色菜品。在發源地更有郵亭鯽魚一條街。一時之間,一道郵亭鯽魚成為大足的一張特色名片,影響力甚至擴散到了江蘇等省外的一些城市。

一夜郵亭風,千家食鯽魚,天性愛吃魚的重慶人為何對它青睞有加?

鯽魚到底能做得多好吃才能有這樣熱火朝天的繁榮景象?

和重慶許多的江湖菜一樣,郵亭鯽魚的特點就是麻辣鮮香。從主食材的選擇開始就十分講究,正宗的郵亭鯽魚會選用江水中的野生鯽魚,這種魚和養殖場裡出來鯽魚最大的區別就是肉質的細嫩程度,魚肉入口的口感上的不同。

一夜郵亭風,千家食鯽魚,天性愛吃魚的重慶人為何對它青睞有加?

野生鯽魚的肉質更加細嫩,煮熟後魚肉的層次清晰可見,在同樣的烹飪時間下相比養殖鯽魚更加容易入味。產自郵亭鎮的鯽魚普遍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個子不大,每條也就3、4兩的樣子。

一夜郵亭風,千家食鯽魚,天性愛吃魚的重慶人為何對它青睞有加?

既然是香辣口味的菜品,製作時一定少不了的就是辣椒、郵亭鯽魚選用的是醃製時間夠長的泡椒,再配上另外的紅辣椒粉、郫縣豆瓣、姜米、花椒等,在鍋中炒製出色澤鮮亮的紅油。等到泡椒和花椒、豆瓣的香味充分地發揮出來後再加入豬骨熬製的高湯、料酒、泡蘿蔔,芹菜段等,再下入炸成金黃色的鯽魚。

一夜郵亭風,千家食鯽魚,天性愛吃魚的重慶人為何對它青睞有加?

看似很普通的製作過程,在上桌之前還特別加了一點“小心機”。

等到鍋中的食材都煮好後,將魚盛入盤子裡,在最後上桌前還要撒上碎花生米、碎榨菜,淋上一瓢濃濃的湯汁。郵亭鯽魚湯鮮肉嫩,麻辣的湯汁滲透全魚,滋味香濃。

一夜郵亭風,千家食鯽魚,天性愛吃魚的重慶人為何對它青睞有加?

魚肉細嫩、芹菜段新鮮脆爽,夾塊魚肉在濃香的湯汁裡一蘸,香辣浸淫下的魚肉味道鮮美非常,加入的碎花生米、碎榨菜更是香香脆脆,越吃越香,令人慾罷不能。


更多精彩,重慶遊品(CQGAC023)等你!

重慶遊品原創,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