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動不動以淡水漲價相威脅,新加坡是如何應對的?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上臺後,便與新加坡衝突不斷。最近,馬哈蒂爾在多個場合表示馬來西亞向新加坡供應柔佛河水的價格低得“離譜”,並有意廢除供水協議。

4月9日,馬哈蒂爾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舉行會議後發表聯合聲明稱,不排除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通過國際仲裁解決爭議。

為什麼馬來西亞需要向新加坡供水?為什麼馬來西亞想要廢除兩國間的供水協議,進而引發爭端?彈丸之地的新加坡,其日常用水又是從哪裡來的?

曾被淡水資源卡住脖子的新加坡,在實現“飲水自由”的過程中,給很多島嶼地區不少啟示。


(一)

作為一個主島面積僅有六百多平方公里卻生活著五百多萬人的島國,新加坡嚴重缺乏天然水源,島上也幾乎沒有河流。新加坡雖然四面被水包圍,但這些水都是有鹽分的海水或河口水,無法直接飲用。

馬來西亞動不動以淡水漲價相威脅,新加坡是如何應對的?

▲新加坡地圖,可以看到島上幾乎沒有天然徑流

1819年,英國殖民者正式佔據新加坡。由於控扼馬六甲海峽的戰略位置,新加坡成為了英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要塞和海軍基地,城市人口迅速擴張至百萬以上。

作為控扼馬六甲海峽最南端的門戶、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通要道,新加坡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大英帝國在東南亞的大本營。

馬來西亞動不動以淡水漲價相威脅,新加坡是如何應對的?

▲新加坡位置如圖

為了供給迅速擴張的城市人口,馬來西亞向新加坡供水勢在必行。早在1927年,為保障新加坡的用水,當時還都是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就已經簽訂了供水協議。

二戰後,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英國決定退出東南亞殖民地。1957年和1959年,馬來西亞聯合邦和新加坡先後被賦予自治權。

馬來西亞動不動以淡水漲價相威脅,新加坡是如何應對的?

▲1957年,經英國殖民當局同意,馬來西亞聯合邦正式獨立。這是1957年8月31日的獨立典禮。

1963年,位於婆羅洲的砂拉越、沙巴和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聯合邦四者共同成立“馬來西亞聯邦”,也就是今天的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動不動以淡水漲價相威脅,新加坡是如何應對的?

然而好景不長,當時的馬來西亞首相東姑主張“馬來人的馬來西亞”,而新加坡的華人比例在70%以上。實際上,馬來西亞聯合邦最初之所以拉攏遠在婆羅洲的砂拉越和沙巴加入聯邦,重要考慮之一就是要維持馬來人口的優勢。

即便如此,這樣一個超過一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後,華人佔聯邦人口的比例將上升至42%,幾乎與聯邦內馬來人的比例相同。

這一前景使馬來政治力量深為恐懼;此外,新加坡加入聯邦的條件中,新加坡對絕大部分事務保有自主權,這也令聯邦政府不滿。

新馬雙方在關稅、共同市場和政治競選等諸多問題上矛盾不斷。1964年,新加坡的馬來人和華人甚至發生了被稱為“黑色星期二”的血腥種族衝突。

1965年,在馬來勢力的操縱下,馬來西亞國會全票通過決議,將新加坡逐出馬來西亞聯邦。

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以126票贊同0票反對將新加坡全票驅逐後,次日的新加坡《海峽時報》頭版標題為“新加坡出局了”,下方的副標題為“東姑(時任馬來西亞首相):這是我的主意…”。

馬來西亞動不動以淡水漲價相威脅,新加坡是如何應對的?

▲1965年8月10日的新加坡《海峽時報》頭版

新加坡的這種悲觀情緒和水源的缺乏有很大關係,因為獨立時新加坡上百萬市民的用水幾乎完全依賴馬來西亞的供給。

好在加入聯邦前的1961年和1962年,新加坡已經與馬來西亞簽訂了兩份新馬供水協議。1961年條約在2011年就到期了,但1962年條約有效期99年,直到2061年才到期。

兩份條約的基本內容是新加坡可以從馬來西亞的柔佛河抽取一定數量的生水,價格十分便宜,每4.5噸生水還不到1美分。

不過,作為回報,新加坡也要提供一定數量經過處理的淨水給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動不動以淡水漲價相威脅,新加坡是如何應對的?

▲林幽蓄水庫的水注入柔佛河,能防止漲潮時海水倒灌進入柔佛河,進而引起的取水點水質鹽度上升。

兩國在1965年的獨立協議中也確保了新馬供水協議的有效性,而且新加坡獨立協議和新馬供水協議都作為國際條約在聯合國祕書處登記備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的發展,馬來西亞對於長期不變的供水價格愈發不滿。

馬來西亞動不動以淡水漲價相威脅,新加坡是如何應對的?

▲從柔佛河取水口向新加坡運輸淡水的三根大型管道

在這種不滿的驅使下,馬來西亞政府聲稱,供水協議簽訂的背景是新加坡正準備加入馬來西亞,基於同是一家人的原則,水價格外優惠。但現在新加坡已經從馬來西亞獨立,因此水價需要“重新協商”。

馬來西亞動不動以淡水漲價相威脅,新加坡是如何應對的?

▲幾個月前,曾經聲稱供水價格“低得離譜”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


(二)

水是生命之源。缺少工業或外匯儲備,新加坡還可以勉力支撐;沒有食物,人還可以生活幾個月;但只要斷水一天以上,人就面臨著生命危險。

因此,從獨立建國第一天起,水就是懸在新加坡頭上的達摩利斯克之劍,是關乎新加坡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

在李光耀執政期間,供水事務和政策都由新加坡總理辦公室直接協調,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柔佛河的取水口和輸送管道都位於馬來西亞境內,新加坡只是根據協議運營。只要馬來西亞願意,隨時都可以中斷供水,在短時間內摧垮新加坡。於是在新馬關係中,寬闊的柔佛河就成為了馬來西亞手中的核武器與王牌。

1990年,在馬來西亞的要求下,新加坡一次性向馬來西亞支付了3.2億林吉特(約5.21億人民幣)的土地損失補償費,並支付了土地租金等。

2002年,馬來西亞年進一步要求提高供水價格,新加坡政府發出照會嚴詞拒絕。

不過,這並不是故事的結束。獨立後,新加坡為了擺脫對柔佛河水的依賴,大力開展了“四個水龍頭”計劃,試圖實現供水的自給自足。

這四種水的來源包括:本地蓄水池積蓄的水;馬來西亞進口水;經過高度淨化而得的新生水;以及海水淨化。

被迫獨立的新加坡建國之初,只有3個面積不大的蓄水池(水庫)。如今,大小17個蓄水庫遍佈新加坡,有力地保障了新加坡的供水。

此外,新加坡的整潔環境也與水資源的短缺有關。路邊的下水道有收集雨水的作用,因此菸頭等垃圾丟入下水道的罰款比隨地亂扔還要高。

馬來西亞動不動以淡水漲價相威脅,新加坡是如何應對的?

▲新加坡主要蓄水庫分佈

新加坡也十分重視海水淡化技術,目前每噸淡化水成本只需要0.78新加坡元(3.86元人民幣),僅為香港海水淡化成本的三分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成熟、經濟性最好的海水淡化技術。

馬來西亞動不動以淡水漲價相威脅,新加坡是如何應對的?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及政府官員出席新加坡第二座海水淡化廠揭幕儀式

此外,新加坡還大力發展“新生水”技術,將各種生產生活汙水通過高分子膜和紫外線技術淨化為飲用水,甚至包括雨水、下水道水和廁所水。目前新加坡已經建立了五個新生水廠。

馬來西亞動不動以淡水漲價相威脅,新加坡是如何應對的?

▲mgd為水廠供水量單位,1mgd意味著每天產水量3785立方米。

在熱門景點之一的新加坡新生水展覽館,每位參觀者在展覽結束後都能領取一瓶新生水,可以直接飲用。實際上,新加坡不提倡直接飲用新生水,不是由於安全問題,恰恰是由於新生水“太過純淨”。

馬來西亞動不動以淡水漲價相威脅,新加坡是如何應對的?

▲新加坡北控水務新生水廠

新加坡的自來水中已經有一定比例的新生水混入其中,完全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標準。

馬來西亞動不動以淡水漲價相威脅,新加坡是如何應對的?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視察烏魯班丹新生水水廠


(三)

採用瞭如此多的高科技手段,新加坡的水價如何呢?以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提供的公屋為例,一套60-65平方米的兩臥兩衛公屋,最新的月均水價為31新加坡元(約人民幣153元),絕對價格不低。

不過,考慮到新加坡的人均收入較高(2018年國民平均收入超6萬美元),我們會發現新加坡家庭水費佔年收入的比重和其他主要國家基本相當,並沒有高的離譜。這也是新加坡政府提供補貼降低生活用水價格的結果。

馬來西亞動不動以淡水漲價相威脅,新加坡是如何應對的?

▲新加坡水價示意圖(表中價格為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5元)

如今,新加坡每天要消耗超過147萬噸水,來自馬來西亞的柔佛河水仍然佔一半以上。

但是,新加坡水務局計劃在2060年新馬供水協議到期之際,使新生水和淡化海水提供總用水量的55%和30%,從而真正實現自力更生。

總的來講,新加坡目前仍然依賴馬來西亞供水,水資源也是馬來西亞制約新加坡的最重要武器,這也是新加坡在1990年同意提高水價的原因。

短期內,新加坡在供水問題上可能仍然需要向馬來西亞讓步。但隨著新加坡水處理技術的進步,這種制約程度將會逐步減弱。

2016年以來,在熱帶氣候的旱季,臨近新加坡的馬來西亞柔佛州政府由於生水處理能力不足,空有柔佛河卻無法利用,甚至需要向新加坡購買飲用水。

在實現“飲水自由”的過程中,新加坡真可謂是“莫欺少年窮”,“今天對我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