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借債18萬到年交易量超40億,螞蜂窩是怎麼熬出來的?

螞蜂窩 UGC 創業 攜程 正和島智庫 2017-05-12

從借債18萬到年交易量超40億,螞蜂窩是怎麼熬出來的?

內容來源:第三方渠道

編輯:馬藝萌

11年前,螞蜂窩還只是一個花2000塊錢搭建起來的小論壇,旅行者們把自己在路上的所見所聞分享在平臺上。之後的三年裡,砸了幾十萬,卻過了3年“吃土”的日子, 以為09年的天使輪融資是根救命稻草,結果沒多久,投資人的公司就出了問題!兩位創始人只能開始”坑”親人,東拼西湊“融”來了18萬。

跟所有創業者一樣,背水一戰的悲壯和勇氣,永遠在回看那段歷史的時候才能笑著講出來。

現在看,螞蜂窩也算是耐得住寂寞、辛勤耕耘的實力派“老臘肉”了。長達9年的“蟄伏”期,螞蜂窩真正的爆發是在2015年以後。去年,在OTA(在線旅遊機構)三巨頭攜程、去哪兒和途牛靠補貼競價“拼出內傷“、紛紛虧損數億元之時,螞蜂窩一年的自由行業務總交易額就超過40億元人民幣,實現了自身轉型的成功。

這個能走出從內容到交易新出路的網站,能熬到今天,也就是靠下面3點來支撐!

1、二“gang”的創業 把愛好做成事業

電影《中國合夥人》裡有一句經典臺詞:千萬別跟好朋友合夥開公司!螞蜂窩的兩位創始人偏偏破了這個邪。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兒,是陳罡(gang)和呂剛創業多年堅持下來的動力。

“在一起的時間超過跟自己老婆”的陳罡和呂剛2002年相識於搜狐,兩人都屬於國內最早一批擁有冒險精神的自助旅遊愛好者。陳罡創業前一直從事和搜索引擎相關的產品研發,是個頂著大背頭、帶著斯文小眼鏡的技術男;呂剛高大帥氣、性格豪放、擅長銷售,是個留著長髮、開著哈雷上班的文藝青年。說起二人的故事,那可是過命的交情。

陳罡和呂剛都是自由行發燒友,生性好玩兒。兩人經常利用週末時間出遊探險,是很多現在的熱門景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兩人曾一起經歷過暴風雪、經歷過懸崖邊上的車禍,也曾一起品嚐美食、在僻靜的山谷裡修身養性。去年8月份,陳罡和呂剛還同一眾中國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去黑巖城(Black Rock City)參加了著名的“火人節”,在沙漠裡生活了8天。兩人還在活動中穿起道士服、充當起了算命“大師”,玩兒的不亦樂乎。

螞蜂窩的雛形,也是在玩兒的過程中誕生的。2005年年底,想要去肯尼亞探險的呂剛沒找到國內適合的旅行團,簽證也很難辦。他最後求助了MSN上十多個去過非洲的驢友,這次經歷讓他意識到,分享旅行經驗,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2006年,螞蜂窩上線。不同於其它論壇,螞蜂窩依靠簡單的算法,按照目的地的不同,把眾多遊記做標籤、做目錄、分門別類地存儲起來,以便於日後打撈。2009年,兩人創辦的社區有了10萬粉絲,這一成就讓他們有了將螞蜂窩公司化運作的想法。

把愛好變成事業,既需要勇氣,也需要運氣。對兩位創始人來說,運氣之一就是有對方的一路支持和陪伴。話說回來,陳罡和呂剛是螞蜂窩的開拓者,也是第一批用戶。兩兄弟的故事,就是螞蜂窩上精彩遊記的縮影!

從借債18萬到年交易量超40億,螞蜂窩是怎麼熬出來的?

2、“原生遊記”必須是第一競爭力

和傳統OTA靠機票+酒店+本地遊的代理模式變現不同的是,螞蜂窩具有較強的內容屬性。換句話說,螞蜂窩更希望用內容親近用戶,而不是價格。螞蜂窩的優勢在於海量的原創遊記內容,現在仍保持著每月新增3000篇遊記、19萬條目的地旅遊問答,累計超過3000萬條旅遊點評的紀錄。做內容並不能馬上賺錢,但是有利於形成競爭壁壘,因為用戶和信息是無法短時間內複製的資源,而且用戶習慣一旦養成,將比傳統旅遊電商更具粘性。

這一品牌區隔之所以逐漸成為優勢,和近幾年人們旅行習慣的改變分不開。對於明確旅行地的商務旅行來說,傳統OTA貨架式的售賣方式的確更具吸引力,因為價格和距離是出行者唯一的考量標準,哪家價格低自然選擇哪家。除去這部分人群,就單純的外出旅行而言,自由行的市場近年來被崇尚自由、個性的80後、90後推的呼聲越來越高。《全球自由行報告2016》中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國內旅遊人數超過40億人次,其中自由行人數達38.6億人次,佔比達96.5%;出境遊方面,2015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17億人次,其中出境自由行人數近7313萬,佔比62.5%。自由行市場的穩定發展讓遊記和攻略成了一部分年輕人的剛需。

靠多年來積累的UGC(用戶產生內容),螞蜂窩在OTA玩家們拿真金白銀買“裝備”、拼低價的戰場中,找到了自己的獨到之處,換了一種方式搶佔市場。未來,螞蜂窩要想持續保持競爭力,仍要打磨好內容,提升UGC的質量,為讀者營造感興趣的消費場景。原生遊記產生於用戶,本身不具有盈利性質,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也更容易被越來越注重旅行體驗的年輕人接受;另一方面,維護好已有的用戶也能為螞蜂窩帶來品牌溢價,形成天然的媒體價值,實現互利共贏。

從借債18萬到年交易量超40億,螞蜂窩是怎麼熬出來的?

3、用內容引導消費,讓流量自己賺錢

如果把螞蜂窩類旅遊網站的發展歷程比作一幢大樓,那麼內容便是從0到1的地基,是一切一切區隔比價消費用戶的基礎。然而,地基本身並不能被當作房子來賣。

把內容提純,幫用戶決策,螞蜂窩實現從1到100跨越式發展的第一步是將內容從技術角度進行二次深加工。技術人員通過人工打撈和算法等手段,把海量遊記中提到的餐廳、酒店、景點之類的信息全部提取出來,集合形成攻略。再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把親子游、窮遊、短期遊和長期遊等不同種類的攻略推薦給用戶,幫助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就算不瀏覽那麼多篇遊記,也能輕鬆制定一條科學合理的路線。

說來容易做來難,陳罡曾用“負重爬雪山”來形容螞蜂窩以積累為主時的運營狀態。

把數據結構化的同時,陳罡也在思考如何提升內容的商業價值。除了主流的廣告模式,螞蜂窩還與Booking、Agoda 等OTA合作,為他們倒流收取佣金。

螞蜂窩類的在線旅遊平臺以遊記攻略為內容入口,基於大數據和UGC的口碑效應,增加旅遊產品的推薦價值,進而為促成交易。“46%的遊客選擇了這家酒店”、“80%的遊客品嚐了這家餐廳的美食”、“這是我來過最文藝的咖啡廳”,這些數據和評論衝擊著讀者的判斷和理性,幫他們在其他人的故事裡“找到最合適自己的產品”,實現產品匹配和推薦後,把流量分發給OTA實現在線購買,價格的事,就讓他們去操心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