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在馬鞍山市和縣縣城小南門外

的橫江河北岸,

一座有些傾斜的寶塔

格外引人注目。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走進小路,

幾棟舊樓後面,

就能找到遠處看到的這座塔,

塔的周邊是魚塘和油菜地,

幾棵白楊遮住了塔的部分身姿。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圖片來源於網絡

近看塔身傷痕累累,

塔門也被封了起來,

歷史的滄桑顯露無疑,

當地人稱的寶塔,

實際上的名字是文昌塔。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文昌塔,

又稱文風塔、文峰塔、文筆塔。

它盛行於明代中葉至清代,

一般修得細長,似文筆插入雲霄。

文昌塔大都修在縣城郊外的山

或村鎮進出口的土丘上,

是用來興文運的一種建築形式,

標誌對教育的重視。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據《直隸和州志》和《歷陽典錄》記載,

此塔為明代萬曆庚子(公元1600年)

和州郭繼芳建。

建塔的初衷是因為時年和州文風不振,

便建塔以祈盼文風昌盛,

把一個旺文的良好祝願形象化,

促使人們重視求知遊學、崇尚文化。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清代乾隆庚子(公元1780年)

和州州同何飛鳳重修。

1922年,和縣知事劉東甫又重修,

並立有《重修文昌塔碑記》

(為張伯禧撰、阿慶華書)。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文昌塔塔高7層,磚木結構,塔門朝南。

塔體外呈正六方形,每方寬3.9米;

體內呈正四方形,每方寬3.6米。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每級外以磚本挑簷,

第一、二級簷下有磚雕人物像,

從第二級起每級每方砌有拱形門和壁龕。

塔內每級以木板鋪墊、木柱支撐。

從第二層簷開始,

每方角和三角間以磚砌有拱形小門,

小門以開閉相間和閉開相間

與對方小門相稱。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從文昌塔翼座的做法上來看,

既繼承元塔的建築風格,

又開創明、清塔的先河,

對研究元到清這一時期的

造型、工藝等變化,

提供了實物依據。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400餘年來,

文昌塔歷經風雨侵蝕戰火摧殘,

雖經過了多次重修和加固維修,

但仍然能從中體味到

歷史的滄桑,歲月的無情。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記者近觀此塔,

由第二層往上均有不同程度開裂,

塔身牆磚很多已風化,

露出木樁等。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在古塔的腳下也有落下的青磚碎片

塔簷多處脫落

門楣上方鑲嵌的梅、蘭、竹、人物

及鯉魚跳龍門等圖案的磚雕

風雨侵蝕嚴重

其中一塊磚雕陽文

一個字已經脫落不見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塔頂自然生長的幾株雜樹,如蓋覆頂

樹根已將塔尖多處撐得開裂

而塔身上也有不少雜草和小樹生長

對古塔或也有傷害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據瞭解,日軍侵犯和縣期間,

日艦曾在金河口水面炮擊文昌塔。

塔雖被擊中,但因塔身基堅實故未倒。

現在,塔的東北面尚留有一炮彈窟窿。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由於此塔位於沉積泥沙和礫石地層,

故年久塔身便向東北傾斜,

有人評說文昌塔是中國境內斜塔之一。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1985年4月,

因頑童作嬉釀成塔內木結構失火,

塔內鋪板和木拄幾乎不存。

1986年11月,

縣人民政府撥款對文昌塔加固維修,

使之依然雄立。

2007年7月26日,

當時的巢湖市人民政府公佈其為

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鞍山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溼地公園,因為有它!

如今,文昌塔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將更有利於此塔的維修和保護。

和縣相關的部門

欲對此塔進行有效維修保護的同時,

在其周邊修建一個溼地公園。

而馬鞍山市文物部門

也正在考慮對其制定專門的維修保護方案,

做到修舊如舊。

馬鞍山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儲燦林

責任編輯:陳敏娟

核校:傅中平

值班總監:王小明

審核:陳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