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讀丨吉林往事·那代人,那滋味(128)

連讀丨吉林往事·那代人,那滋味(128)

我們這一輩,和共和國一起成長。

艱苦奮鬥拼一生,生活素簡不卑微。

我們這一輩,

哎!品到人生真滋味……

——本文作者:李金珠

連讀丨吉林往事·那代人,那滋味(128)

第128章

連隊生活.千里野營大拉練

唯一鬧心的,是從拉練開始,就一直沒時間沒條件洗衣服。儘管我喜愛整潔和乾淨的裝束,在營房時每週至少要洗一次衣服。可現在沒有一點兒辦法,不過不洗也罷,黑乎乎油跡跡的行軍鍋一上身,再幹淨的衣服也沒個好,就和大染缸裡撈出來的差不多。咋邋遢,咋來吧,反正就可這一身衣服使勁兒造害唄!

那時候的部隊行軍分為常規行軍、急行軍、強行軍、奔襲、一天一夜長途奔襲。行軍就是成縱隊按指定路線來機動。常規行軍每小時五公里左右。急行軍每小時七到八公里左右。奔襲每小時八到十公里左右。急行軍是強調緊急情況下行軍速度。強行軍是強調行軍的強度,指在惡劣環境和緊急情況下高強度長時間的連續行軍。

奔襲同時強調行軍速度強度和目的,旨在迅速趕過去,以發起突然襲擊。至於一天一夜的長途奔襲,那就是不要命的一個勁兒地向前奔跑。我曾經聽申副師長講過,遼瀋戰役時,為了封堵住打算從營口乘船逃跑的國民黨軍隊的集結,我們師就進行過一次一天一夜的長途奔襲。申副師長說,不管是誰,不管你擊沒擊斃俘沒俘虜過敵人,只要最先跑到地方,堵在那就是勝利,就會被授予一等功臣……

千里野營大拉練以常規行軍拉開帷幕。我背的這口行軍鍋,那是拿下來就做飯,背起來就跑路,每天三次,穆桂英打仗-------陣陣拉不下,煙熏火燎,黑黢燎光。

剛行進到孤山,剛要快走入千山山脈,行軍鍋已經把我連人帶軍裝揉搓得破馬張飛,面目皆非了。黑乎乎的手,黑乎乎的臉,黑乎乎的衣服,簡直就一個黑非洲的土著人。行軍鍋像一個大大的烏龜殼,鼓鼓的,倒扣在後背的背架上。

隊伍沿著公路邊的壕溝旁繼續開進,走進一個很大的村莊。正放寒假的孩子們,看見我們,過年似的興奮。我們一進村,他們就圍著跑前跑後,一直到我們走出村子很遠了,仍然混在隊列裡繼續前後左右亂竄。

有的跟在屁股後面模仿著齊步走的姿勢,有的把自己當成驕傲的指揮官呼喊著一二一的口令,有的領頭唱起了“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抗美援朝歌曲,有的奔來跑去呼叫著小夥伴。

一個個眼睛發著燒放著光,興奮到了極點,彷彿是一場盛大的節日狂歡。閉塞的山村沸騰著,這裡平日哪能一下看見這麼多解放軍叔叔,排著長長的大隊行軍呀?也許長這麼大,就根本沒有看見過。

連讀丨吉林往事·那代人,那滋味(128)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李金珠,吉化退休幹部。1951年生人,漢族,大學本科文化程度。

1958年至1964年,吉林市昌邑二小讀書。1964年至1968年,吉林市第八中學讀書。1968年至1970年,舒蘭縣開原公社長遠一隊插隊知青。1970年至197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某部通信營通信一連戰士。1975年至1979年,吉林市玻璃廠工人。1979年至2000年,吉化煉油廠,工人,廠辦企管祕書,企管辦副主任,企管處處長。2000年預退。2011年正式退休。

實習編輯丨俞傑

連讀丨吉林往事·那代人,那滋味(128)連讀丨吉林往事·那代人,那滋味(128)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