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元中學,作為廣東教育的一面旗幟,今年迎來了建校85年華誕。回望崢嶸歲月,這座在烽火中創建、遷徙、堅守與成長的廣東名校在廣東的教育歷史、紅色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翻開歷屆校職工、校友名單,樑鏡堯、樑鐵、樑元博、張永濤、樑冠球、張國常、鄧煥燎、彭加木等耳熟能詳的名字,紙薄墨淺,卻依然熠熠生輝。

在烽火中堅守與成長的仲元

"

仲元中學,作為廣東教育的一面旗幟,今年迎來了建校85年華誕。回望崢嶸歲月,這座在烽火中創建、遷徙、堅守與成長的廣東名校在廣東的教育歷史、紅色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翻開歷屆校職工、校友名單,樑鏡堯、樑鐵、樑元博、張永濤、樑冠球、張國常、鄧煥燎、彭加木等耳熟能詳的名字,紙薄墨淺,卻依然熠熠生輝。

在烽火中堅守與成長的仲元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仲元中學從韶關遷回廣州時,曾借觀音山上的仲元圖書館辦學。(圖片來源自網絡)
"

仲元中學,作為廣東教育的一面旗幟,今年迎來了建校85年華誕。回望崢嶸歲月,這座在烽火中創建、遷徙、堅守與成長的廣東名校在廣東的教育歷史、紅色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翻開歷屆校職工、校友名單,樑鏡堯、樑鐵、樑元博、張永濤、樑冠球、張國常、鄧煥燎、彭加木等耳熟能詳的名字,紙薄墨淺,卻依然熠熠生輝。

在烽火中堅守與成長的仲元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仲元中學從韶關遷回廣州時,曾借觀音山上的仲元圖書館辦學。(圖片來源自網絡)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8月,仲元中學遷往廣州番禺市橋大沙地,如今校園中所存的鄧仲元將軍立像,複製自黃花崗仲元墓前的原作。(圖片來源自網絡)

1934年的早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民主革命家鄧仲元將軍,資產階級革命理論家和宣傳家胡漢民、劉蘆隱、任中敏等諸位先賢籌辦成立私立仲元中學。最初的校址在文德路省立圖書館舊址,也就是廣雅書局(今廣州中山圖書館附近),把前藏書樓粉飾一新改為教室與禮堂。

抗戰與解放戰爭期間,仲元中學幾度遷徙,在烽火中堅守廣東教育之“火種”: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遷往廣州北郊蚌湖。

1938年10月,學校遷至韶關曲江鶴衝崗辦學。

1942年,正式命名為“廣東省立仲元中學”。

1945年1月,校址遷至粵東興寧羅浮司鄉;同月24日,樑鏡堯校長率領仲元中學70多名師生與進犯日軍展開血戰,奮勇抵抗,七英烈衛國捐軀。

1946年2月,校址遷至越秀山仲元圖書館。

1946年8月,廣東仲元中學遷至番禺市橋鎮西郊大沙地繼續辦學。

在歷史抉擇中的樑鏡堯先生

"

仲元中學,作為廣東教育的一面旗幟,今年迎來了建校85年華誕。回望崢嶸歲月,這座在烽火中創建、遷徙、堅守與成長的廣東名校在廣東的教育歷史、紅色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翻開歷屆校職工、校友名單,樑鏡堯、樑鐵、樑元博、張永濤、樑冠球、張國常、鄧煥燎、彭加木等耳熟能詳的名字,紙薄墨淺,卻依然熠熠生輝。

在烽火中堅守與成長的仲元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仲元中學從韶關遷回廣州時,曾借觀音山上的仲元圖書館辦學。(圖片來源自網絡)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8月,仲元中學遷往廣州番禺市橋大沙地,如今校園中所存的鄧仲元將軍立像,複製自黃花崗仲元墓前的原作。(圖片來源自網絡)

1934年的早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民主革命家鄧仲元將軍,資產階級革命理論家和宣傳家胡漢民、劉蘆隱、任中敏等諸位先賢籌辦成立私立仲元中學。最初的校址在文德路省立圖書館舊址,也就是廣雅書局(今廣州中山圖書館附近),把前藏書樓粉飾一新改為教室與禮堂。

抗戰與解放戰爭期間,仲元中學幾度遷徙,在烽火中堅守廣東教育之“火種”: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遷往廣州北郊蚌湖。

1938年10月,學校遷至韶關曲江鶴衝崗辦學。

1942年,正式命名為“廣東省立仲元中學”。

1945年1月,校址遷至粵東興寧羅浮司鄉;同月24日,樑鏡堯校長率領仲元中學70多名師生與進犯日軍展開血戰,奮勇抵抗,七英烈衛國捐軀。

1946年2月,校址遷至越秀山仲元圖書館。

1946年8月,廣東仲元中學遷至番禺市橋鎮西郊大沙地繼續辦學。

在歷史抉擇中的樑鏡堯先生

那年那月的仲元


"

仲元中學,作為廣東教育的一面旗幟,今年迎來了建校85年華誕。回望崢嶸歲月,這座在烽火中創建、遷徙、堅守與成長的廣東名校在廣東的教育歷史、紅色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翻開歷屆校職工、校友名單,樑鏡堯、樑鐵、樑元博、張永濤、樑冠球、張國常、鄧煥燎、彭加木等耳熟能詳的名字,紙薄墨淺,卻依然熠熠生輝。

在烽火中堅守與成長的仲元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仲元中學從韶關遷回廣州時,曾借觀音山上的仲元圖書館辦學。(圖片來源自網絡)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8月,仲元中學遷往廣州番禺市橋大沙地,如今校園中所存的鄧仲元將軍立像,複製自黃花崗仲元墓前的原作。(圖片來源自網絡)

1934年的早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民主革命家鄧仲元將軍,資產階級革命理論家和宣傳家胡漢民、劉蘆隱、任中敏等諸位先賢籌辦成立私立仲元中學。最初的校址在文德路省立圖書館舊址,也就是廣雅書局(今廣州中山圖書館附近),把前藏書樓粉飾一新改為教室與禮堂。

抗戰與解放戰爭期間,仲元中學幾度遷徙,在烽火中堅守廣東教育之“火種”: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遷往廣州北郊蚌湖。

1938年10月,學校遷至韶關曲江鶴衝崗辦學。

1942年,正式命名為“廣東省立仲元中學”。

1945年1月,校址遷至粵東興寧羅浮司鄉;同月24日,樑鏡堯校長率領仲元中學70多名師生與進犯日軍展開血戰,奮勇抵抗,七英烈衛國捐軀。

1946年2月,校址遷至越秀山仲元圖書館。

1946年8月,廣東仲元中學遷至番禺市橋鎮西郊大沙地繼續辦學。

在歷史抉擇中的樑鏡堯先生

那年那月的仲元


那年那月的仲元

  • 2018年,由仲元中學師生主創的大型原創校史音樂劇《那年那月的仲元人》在廣州上演,兩天內連演四場,引人矚目。這是廣州首部由一所中學自編自導自演的大型音樂劇,演繹的是該校校史上振聾發聵的真實一幕:1945年1月24日,仲元中學第四任校長樑鏡堯率領師生與日寇打響正面遭遇戰,直至英勇殉國。(仲元中學供圖)

1945年1月,就在仲元中學遷址粵北時,日寇瘋狂進犯粵北,數十個日寇從蓮花山下逼進仲元校園。在曲江,澳門出生的仲元中學校長樑鏡堯,護校戰死至最後一刻。在這次戰鬥中,校長樑鏡堯,長子樑鐵(十六歲)等多名師生臨危不懼,壯烈犧牲,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中共地下黨員許克老師及校長次子元博(十三歲)身負重傷,樑元博終身殘疾。其妹妹教導主任樑秋河,忍受著一家兩死一傷的巨大悲痛,帶領仲元師生繼續艱難辦學,用仲元人尚犧牲、能奮鬥、敢於犯難冒險的愛國情懷,譜寫了一篇篇壯麗的篇章。

"

仲元中學,作為廣東教育的一面旗幟,今年迎來了建校85年華誕。回望崢嶸歲月,這座在烽火中創建、遷徙、堅守與成長的廣東名校在廣東的教育歷史、紅色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翻開歷屆校職工、校友名單,樑鏡堯、樑鐵、樑元博、張永濤、樑冠球、張國常、鄧煥燎、彭加木等耳熟能詳的名字,紙薄墨淺,卻依然熠熠生輝。

在烽火中堅守與成長的仲元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仲元中學從韶關遷回廣州時,曾借觀音山上的仲元圖書館辦學。(圖片來源自網絡)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8月,仲元中學遷往廣州番禺市橋大沙地,如今校園中所存的鄧仲元將軍立像,複製自黃花崗仲元墓前的原作。(圖片來源自網絡)

1934年的早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民主革命家鄧仲元將軍,資產階級革命理論家和宣傳家胡漢民、劉蘆隱、任中敏等諸位先賢籌辦成立私立仲元中學。最初的校址在文德路省立圖書館舊址,也就是廣雅書局(今廣州中山圖書館附近),把前藏書樓粉飾一新改為教室與禮堂。

抗戰與解放戰爭期間,仲元中學幾度遷徙,在烽火中堅守廣東教育之“火種”: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遷往廣州北郊蚌湖。

1938年10月,學校遷至韶關曲江鶴衝崗辦學。

1942年,正式命名為“廣東省立仲元中學”。

1945年1月,校址遷至粵東興寧羅浮司鄉;同月24日,樑鏡堯校長率領仲元中學70多名師生與進犯日軍展開血戰,奮勇抵抗,七英烈衛國捐軀。

1946年2月,校址遷至越秀山仲元圖書館。

1946年8月,廣東仲元中學遷至番禺市橋鎮西郊大沙地繼續辦學。

在歷史抉擇中的樑鏡堯先生

那年那月的仲元


那年那月的仲元

  • 2018年,由仲元中學師生主創的大型原創校史音樂劇《那年那月的仲元人》在廣州上演,兩天內連演四場,引人矚目。這是廣州首部由一所中學自編自導自演的大型音樂劇,演繹的是該校校史上振聾發聵的真實一幕:1945年1月24日,仲元中學第四任校長樑鏡堯率領師生與日寇打響正面遭遇戰,直至英勇殉國。(仲元中學供圖)

1945年1月,就在仲元中學遷址粵北時,日寇瘋狂進犯粵北,數十個日寇從蓮花山下逼進仲元校園。在曲江,澳門出生的仲元中學校長樑鏡堯,護校戰死至最後一刻。在這次戰鬥中,校長樑鏡堯,長子樑鐵(十六歲)等多名師生臨危不懼,壯烈犧牲,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中共地下黨員許克老師及校長次子元博(十三歲)身負重傷,樑元博終身殘疾。其妹妹教導主任樑秋河,忍受著一家兩死一傷的巨大悲痛,帶領仲元師生繼續艱難辦學,用仲元人尚犧牲、能奮鬥、敢於犯難冒險的愛國情懷,譜寫了一篇篇壯麗的篇章。

那年那月的仲元

樑鏡堯。(仲元中學供圖)


"

仲元中學,作為廣東教育的一面旗幟,今年迎來了建校85年華誕。回望崢嶸歲月,這座在烽火中創建、遷徙、堅守與成長的廣東名校在廣東的教育歷史、紅色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翻開歷屆校職工、校友名單,樑鏡堯、樑鐵、樑元博、張永濤、樑冠球、張國常、鄧煥燎、彭加木等耳熟能詳的名字,紙薄墨淺,卻依然熠熠生輝。

在烽火中堅守與成長的仲元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仲元中學從韶關遷回廣州時,曾借觀音山上的仲元圖書館辦學。(圖片來源自網絡)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8月,仲元中學遷往廣州番禺市橋大沙地,如今校園中所存的鄧仲元將軍立像,複製自黃花崗仲元墓前的原作。(圖片來源自網絡)

1934年的早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民主革命家鄧仲元將軍,資產階級革命理論家和宣傳家胡漢民、劉蘆隱、任中敏等諸位先賢籌辦成立私立仲元中學。最初的校址在文德路省立圖書館舊址,也就是廣雅書局(今廣州中山圖書館附近),把前藏書樓粉飾一新改為教室與禮堂。

抗戰與解放戰爭期間,仲元中學幾度遷徙,在烽火中堅守廣東教育之“火種”: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遷往廣州北郊蚌湖。

1938年10月,學校遷至韶關曲江鶴衝崗辦學。

1942年,正式命名為“廣東省立仲元中學”。

1945年1月,校址遷至粵東興寧羅浮司鄉;同月24日,樑鏡堯校長率領仲元中學70多名師生與進犯日軍展開血戰,奮勇抵抗,七英烈衛國捐軀。

1946年2月,校址遷至越秀山仲元圖書館。

1946年8月,廣東仲元中學遷至番禺市橋鎮西郊大沙地繼續辦學。

在歷史抉擇中的樑鏡堯先生

那年那月的仲元


那年那月的仲元

  • 2018年,由仲元中學師生主創的大型原創校史音樂劇《那年那月的仲元人》在廣州上演,兩天內連演四場,引人矚目。這是廣州首部由一所中學自編自導自演的大型音樂劇,演繹的是該校校史上振聾發聵的真實一幕:1945年1月24日,仲元中學第四任校長樑鏡堯率領師生與日寇打響正面遭遇戰,直至英勇殉國。(仲元中學供圖)

1945年1月,就在仲元中學遷址粵北時,日寇瘋狂進犯粵北,數十個日寇從蓮花山下逼進仲元校園。在曲江,澳門出生的仲元中學校長樑鏡堯,護校戰死至最後一刻。在這次戰鬥中,校長樑鏡堯,長子樑鐵(十六歲)等多名師生臨危不懼,壯烈犧牲,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中共地下黨員許克老師及校長次子元博(十三歲)身負重傷,樑元博終身殘疾。其妹妹教導主任樑秋河,忍受著一家兩死一傷的巨大悲痛,帶領仲元師生繼續艱難辦學,用仲元人尚犧牲、能奮鬥、敢於犯難冒險的愛國情懷,譜寫了一篇篇壯麗的篇章。

那年那月的仲元

樑鏡堯。(仲元中學供圖)


那年那月的仲元

樑家三兄妹:樑元博、樑鐵、樑小冰。(圖片來源自網絡)


"

仲元中學,作為廣東教育的一面旗幟,今年迎來了建校85年華誕。回望崢嶸歲月,這座在烽火中創建、遷徙、堅守與成長的廣東名校在廣東的教育歷史、紅色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翻開歷屆校職工、校友名單,樑鏡堯、樑鐵、樑元博、張永濤、樑冠球、張國常、鄧煥燎、彭加木等耳熟能詳的名字,紙薄墨淺,卻依然熠熠生輝。

在烽火中堅守與成長的仲元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仲元中學從韶關遷回廣州時,曾借觀音山上的仲元圖書館辦學。(圖片來源自網絡)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8月,仲元中學遷往廣州番禺市橋大沙地,如今校園中所存的鄧仲元將軍立像,複製自黃花崗仲元墓前的原作。(圖片來源自網絡)

1934年的早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民主革命家鄧仲元將軍,資產階級革命理論家和宣傳家胡漢民、劉蘆隱、任中敏等諸位先賢籌辦成立私立仲元中學。最初的校址在文德路省立圖書館舊址,也就是廣雅書局(今廣州中山圖書館附近),把前藏書樓粉飾一新改為教室與禮堂。

抗戰與解放戰爭期間,仲元中學幾度遷徙,在烽火中堅守廣東教育之“火種”: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遷往廣州北郊蚌湖。

1938年10月,學校遷至韶關曲江鶴衝崗辦學。

1942年,正式命名為“廣東省立仲元中學”。

1945年1月,校址遷至粵東興寧羅浮司鄉;同月24日,樑鏡堯校長率領仲元中學70多名師生與進犯日軍展開血戰,奮勇抵抗,七英烈衛國捐軀。

1946年2月,校址遷至越秀山仲元圖書館。

1946年8月,廣東仲元中學遷至番禺市橋鎮西郊大沙地繼續辦學。

在歷史抉擇中的樑鏡堯先生

那年那月的仲元


那年那月的仲元

  • 2018年,由仲元中學師生主創的大型原創校史音樂劇《那年那月的仲元人》在廣州上演,兩天內連演四場,引人矚目。這是廣州首部由一所中學自編自導自演的大型音樂劇,演繹的是該校校史上振聾發聵的真實一幕:1945年1月24日,仲元中學第四任校長樑鏡堯率領師生與日寇打響正面遭遇戰,直至英勇殉國。(仲元中學供圖)

1945年1月,就在仲元中學遷址粵北時,日寇瘋狂進犯粵北,數十個日寇從蓮花山下逼進仲元校園。在曲江,澳門出生的仲元中學校長樑鏡堯,護校戰死至最後一刻。在這次戰鬥中,校長樑鏡堯,長子樑鐵(十六歲)等多名師生臨危不懼,壯烈犧牲,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中共地下黨員許克老師及校長次子元博(十三歲)身負重傷,樑元博終身殘疾。其妹妹教導主任樑秋河,忍受著一家兩死一傷的巨大悲痛,帶領仲元師生繼續艱難辦學,用仲元人尚犧牲、能奮鬥、敢於犯難冒險的愛國情懷,譜寫了一篇篇壯麗的篇章。

那年那月的仲元

樑鏡堯。(仲元中學供圖)


那年那月的仲元

樑家三兄妹:樑元博、樑鐵、樑小冰。(圖片來源自網絡)


那年那月的仲元

樑鏡堯妹妹樑秋河。(圖片來源自網絡)


"

仲元中學,作為廣東教育的一面旗幟,今年迎來了建校85年華誕。回望崢嶸歲月,這座在烽火中創建、遷徙、堅守與成長的廣東名校在廣東的教育歷史、紅色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翻開歷屆校職工、校友名單,樑鏡堯、樑鐵、樑元博、張永濤、樑冠球、張國常、鄧煥燎、彭加木等耳熟能詳的名字,紙薄墨淺,卻依然熠熠生輝。

在烽火中堅守與成長的仲元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仲元中學從韶關遷回廣州時,曾借觀音山上的仲元圖書館辦學。(圖片來源自網絡)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8月,仲元中學遷往廣州番禺市橋大沙地,如今校園中所存的鄧仲元將軍立像,複製自黃花崗仲元墓前的原作。(圖片來源自網絡)

1934年的早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民主革命家鄧仲元將軍,資產階級革命理論家和宣傳家胡漢民、劉蘆隱、任中敏等諸位先賢籌辦成立私立仲元中學。最初的校址在文德路省立圖書館舊址,也就是廣雅書局(今廣州中山圖書館附近),把前藏書樓粉飾一新改為教室與禮堂。

抗戰與解放戰爭期間,仲元中學幾度遷徙,在烽火中堅守廣東教育之“火種”: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遷往廣州北郊蚌湖。

1938年10月,學校遷至韶關曲江鶴衝崗辦學。

1942年,正式命名為“廣東省立仲元中學”。

1945年1月,校址遷至粵東興寧羅浮司鄉;同月24日,樑鏡堯校長率領仲元中學70多名師生與進犯日軍展開血戰,奮勇抵抗,七英烈衛國捐軀。

1946年2月,校址遷至越秀山仲元圖書館。

1946年8月,廣東仲元中學遷至番禺市橋鎮西郊大沙地繼續辦學。

在歷史抉擇中的樑鏡堯先生

那年那月的仲元


那年那月的仲元

  • 2018年,由仲元中學師生主創的大型原創校史音樂劇《那年那月的仲元人》在廣州上演,兩天內連演四場,引人矚目。這是廣州首部由一所中學自編自導自演的大型音樂劇,演繹的是該校校史上振聾發聵的真實一幕:1945年1月24日,仲元中學第四任校長樑鏡堯率領師生與日寇打響正面遭遇戰,直至英勇殉國。(仲元中學供圖)

1945年1月,就在仲元中學遷址粵北時,日寇瘋狂進犯粵北,數十個日寇從蓮花山下逼進仲元校園。在曲江,澳門出生的仲元中學校長樑鏡堯,護校戰死至最後一刻。在這次戰鬥中,校長樑鏡堯,長子樑鐵(十六歲)等多名師生臨危不懼,壯烈犧牲,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中共地下黨員許克老師及校長次子元博(十三歲)身負重傷,樑元博終身殘疾。其妹妹教導主任樑秋河,忍受著一家兩死一傷的巨大悲痛,帶領仲元師生繼續艱難辦學,用仲元人尚犧牲、能奮鬥、敢於犯難冒險的愛國情懷,譜寫了一篇篇壯麗的篇章。

那年那月的仲元

樑鏡堯。(仲元中學供圖)


那年那月的仲元

樑家三兄妹:樑元博、樑鐵、樑小冰。(圖片來源自網絡)


那年那月的仲元

樑鏡堯妹妹樑秋河。(圖片來源自網絡)


那年那月的仲元

樑鏡堯、樑鐵父子的烈士證。(圖片來源自網絡)

樑鏡堯,字景唐,順德高村人,1899年生於澳門。1919年就讀於北京大學英文系,至1925年畢業。在山西太原中學短暫任教之後,他於1926年返廣東成婚,開始一段清廉的“公務員”生涯,先後在廣州市公安局、電報局以及福建財廳任祕書、課長等職。1937年,樑鏡堯轉任廣州紡織廠總務課長,時日軍已逼近廣州,他甘冒生命危險日夜指揮工人疏散。1938年10月廣州淪陷之時,日寇已到市郊,他為防紡織廠設備資敵,親去埋下炸藥方肯撤退。

1940年,樑鏡堯到仲元擔任第四任校長,兼任第七戰區上校參議,平時他均身穿草綠色軍服,佩戴上校領章。擔任校長期間,他事無鉅細皆親力親為,嚴格治校。當時仲元中學學風為曲江之冠,初中即實行童軍管理,高中則實行軍事管理。旁人皆稱歎他是“真正的教育家”。

《韶關市教育志》和《仲元校史》均記載,1944年秋後,日軍兵臨粵北,局勢危急,上級有令停課疏散,樑鏡堯曾送公物及教職員家屬疏散到仁化縣南頭鄉。他本可先行撤離,但最終仍率妻兒以及多名不願離校或因家在淪陷區而不得歸的師生一同留守。1945年1月22日,樑鏡堯還向韶關城防司令部請求,願率師生入城參加曲江城防隊伍。第二天,日軍逼近,情勢危急中,樑校長一度進城請示學校應變事宜,但上級機關早已人去樓空。1月24日,樑鏡堯等七人衛國捐軀。樑校長中彈倒地後,敵人逼他下令全體師生放下武器。他憤而不語,怒目圓睜。遂遭敵槍殺。

冼玉清在《紀烈士樑鏡堯事》一文中,追記了樑鏡堯在那場戰鬥前對學生說的一段話:“倘果有變,我當作總指揮官,領諸君至蓮花山作殊死戰。蓋我輩為讀書明大義之人,何可作無意義之逃遁,必抵抗乃有意義!抗而不敵,其逃,乃為有意義之逃。若棄甲曳兵,望風先遁,此豈大丈夫之所為哉。”凜然大義,令人動容。

新時期,仲元的新生與成長

1980年1月,學校恢復被取消的“廣東仲元中學”校名,恢復學校辦學體制,定為番禺縣全日制完全中學。1998年,私立仲元中學改為全日制高中。1994年,廣東仲元中學被評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2006年,通過首批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督導驗收。新時期的仲元中學,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

仲元中學,作為廣東教育的一面旗幟,今年迎來了建校85年華誕。回望崢嶸歲月,這座在烽火中創建、遷徙、堅守與成長的廣東名校在廣東的教育歷史、紅色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翻開歷屆校職工、校友名單,樑鏡堯、樑鐵、樑元博、張永濤、樑冠球、張國常、鄧煥燎、彭加木等耳熟能詳的名字,紙薄墨淺,卻依然熠熠生輝。

在烽火中堅守與成長的仲元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仲元中學從韶關遷回廣州時,曾借觀音山上的仲元圖書館辦學。(圖片來源自網絡)
那年那月的仲元

  • 1946年8月,仲元中學遷往廣州番禺市橋大沙地,如今校園中所存的鄧仲元將軍立像,複製自黃花崗仲元墓前的原作。(圖片來源自網絡)

1934年的早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民主革命家鄧仲元將軍,資產階級革命理論家和宣傳家胡漢民、劉蘆隱、任中敏等諸位先賢籌辦成立私立仲元中學。最初的校址在文德路省立圖書館舊址,也就是廣雅書局(今廣州中山圖書館附近),把前藏書樓粉飾一新改為教室與禮堂。

抗戰與解放戰爭期間,仲元中學幾度遷徙,在烽火中堅守廣東教育之“火種”: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遷往廣州北郊蚌湖。

1938年10月,學校遷至韶關曲江鶴衝崗辦學。

1942年,正式命名為“廣東省立仲元中學”。

1945年1月,校址遷至粵東興寧羅浮司鄉;同月24日,樑鏡堯校長率領仲元中學70多名師生與進犯日軍展開血戰,奮勇抵抗,七英烈衛國捐軀。

1946年2月,校址遷至越秀山仲元圖書館。

1946年8月,廣東仲元中學遷至番禺市橋鎮西郊大沙地繼續辦學。

在歷史抉擇中的樑鏡堯先生

那年那月的仲元


那年那月的仲元

  • 2018年,由仲元中學師生主創的大型原創校史音樂劇《那年那月的仲元人》在廣州上演,兩天內連演四場,引人矚目。這是廣州首部由一所中學自編自導自演的大型音樂劇,演繹的是該校校史上振聾發聵的真實一幕:1945年1月24日,仲元中學第四任校長樑鏡堯率領師生與日寇打響正面遭遇戰,直至英勇殉國。(仲元中學供圖)

1945年1月,就在仲元中學遷址粵北時,日寇瘋狂進犯粵北,數十個日寇從蓮花山下逼進仲元校園。在曲江,澳門出生的仲元中學校長樑鏡堯,護校戰死至最後一刻。在這次戰鬥中,校長樑鏡堯,長子樑鐵(十六歲)等多名師生臨危不懼,壯烈犧牲,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中共地下黨員許克老師及校長次子元博(十三歲)身負重傷,樑元博終身殘疾。其妹妹教導主任樑秋河,忍受著一家兩死一傷的巨大悲痛,帶領仲元師生繼續艱難辦學,用仲元人尚犧牲、能奮鬥、敢於犯難冒險的愛國情懷,譜寫了一篇篇壯麗的篇章。

那年那月的仲元

樑鏡堯。(仲元中學供圖)


那年那月的仲元

樑家三兄妹:樑元博、樑鐵、樑小冰。(圖片來源自網絡)


那年那月的仲元

樑鏡堯妹妹樑秋河。(圖片來源自網絡)


那年那月的仲元

樑鏡堯、樑鐵父子的烈士證。(圖片來源自網絡)

樑鏡堯,字景唐,順德高村人,1899年生於澳門。1919年就讀於北京大學英文系,至1925年畢業。在山西太原中學短暫任教之後,他於1926年返廣東成婚,開始一段清廉的“公務員”生涯,先後在廣州市公安局、電報局以及福建財廳任祕書、課長等職。1937年,樑鏡堯轉任廣州紡織廠總務課長,時日軍已逼近廣州,他甘冒生命危險日夜指揮工人疏散。1938年10月廣州淪陷之時,日寇已到市郊,他為防紡織廠設備資敵,親去埋下炸藥方肯撤退。

1940年,樑鏡堯到仲元擔任第四任校長,兼任第七戰區上校參議,平時他均身穿草綠色軍服,佩戴上校領章。擔任校長期間,他事無鉅細皆親力親為,嚴格治校。當時仲元中學學風為曲江之冠,初中即實行童軍管理,高中則實行軍事管理。旁人皆稱歎他是“真正的教育家”。

《韶關市教育志》和《仲元校史》均記載,1944年秋後,日軍兵臨粵北,局勢危急,上級有令停課疏散,樑鏡堯曾送公物及教職員家屬疏散到仁化縣南頭鄉。他本可先行撤離,但最終仍率妻兒以及多名不願離校或因家在淪陷區而不得歸的師生一同留守。1945年1月22日,樑鏡堯還向韶關城防司令部請求,願率師生入城參加曲江城防隊伍。第二天,日軍逼近,情勢危急中,樑校長一度進城請示學校應變事宜,但上級機關早已人去樓空。1月24日,樑鏡堯等七人衛國捐軀。樑校長中彈倒地後,敵人逼他下令全體師生放下武器。他憤而不語,怒目圓睜。遂遭敵槍殺。

冼玉清在《紀烈士樑鏡堯事》一文中,追記了樑鏡堯在那場戰鬥前對學生說的一段話:“倘果有變,我當作總指揮官,領諸君至蓮花山作殊死戰。蓋我輩為讀書明大義之人,何可作無意義之逃遁,必抵抗乃有意義!抗而不敵,其逃,乃為有意義之逃。若棄甲曳兵,望風先遁,此豈大丈夫之所為哉。”凜然大義,令人動容。

新時期,仲元的新生與成長

1980年1月,學校恢復被取消的“廣東仲元中學”校名,恢復學校辦學體制,定為番禺縣全日制完全中學。1998年,私立仲元中學改為全日制高中。1994年,廣東仲元中學被評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2006年,通過首批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督導驗收。新時期的仲元中學,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那年那月的仲元

新時期的仲元中學。(圖片來源自仲元中學官網)

視頻鏈接:

由仲元中學師生主創的大型原創校史音樂劇《那年那月的仲元人》https://v.qq.com/x/page/p09106ibzxk.html

參考文獻:

1. 仲元中學官網,http://www.gdzyzx.cn/index.html

2. 廣東仲元中學抗戰往事及樑鏡堯校長生平,http://www.sohu.com/a/243107742_667742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本站所刊文章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