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抹響遏行雲的菏澤紅

寫下這個題目心裡很激動,很自豪也很沉重,為了這個題目思考了很久,準備了很久。七年前,曾接待過省勞動廳一位領導,談話間,他直視我很久,談了這樣幾句話:“掏心窩子說,你們菏澤是咱們山東,也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魯西南的抗日根據地從1937年就形成了規模,千里躍進大別山發端於菏澤,全國大反攻的序幕是從菏澤拉開,淮海戰役的百萬支前民工來自菏澤,八千名南下贛南、貴州的幹部起源地也是菏澤晁八寨,菏澤人民為全國解放做出的貢獻大啊!可是,菏澤人不會宣傳啊,該得到的什麼也沒有得到啊……”這席話,深深刺痛了我,從那時開始,我就萌發了要研究一下菏澤這段歷史的念頭,凡是有這段歷史記載的書籍找了幾十本,反覆翻看,七縣兩區凡是書上有記載的地方基本跑了一遍,採訪了幾十位給這段歷史有密切關係的各行各業老人,心裡越來越有一種強烈的衝動:菏澤真是一塊了不起的紅色土壤,不把它寫下來真是愧對菏澤這片土地,愧對在菏澤這片土地上盡灑熱血的革命先烈。雖然知道自己才疏學淺,但內心深處這種衝動卻無法遏制,於是,結合這些年的點滴積累,以一種吶喊的心態,寫下這篇文章,渴望熟悉這段歷史的人們給予指導。

菏澤紅色人物知多少?

有如繁星,閃爍長空

民主革命先驅王鴻一


吳福華:歷史不應忘記——那抹響遏行雲的菏澤紅

民主革命先驅王鴻一,這是1874年出生於鄄城的傳奇式人物,他早年喪父,12歲讀完四書五經,18歲考中秀才,隨後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留學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並加入孫中山的“興中會”。回國後,先是討伐袁世凱復闢,繼而聲援北伐,蔣介石屠殺共產黨之後,他雖然不是中共黨員,但也勇敢地加入到反蔣隊伍,成為菏澤光榮的反蔣鬥士,正是因為他,才播下了菏澤革命的種子;

愛國民主人士何思源

吳福華:歷史不應忘記——那抹響遏行雲的菏澤紅

愛國民主人士何思源,菏澤城內當典街人,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後又留學英德法三國。1946年10月從山東省政府主席的位置調任北平市市長。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包圍北平,他是國民政府首席談判代表,因違背國民政府旨意,遭到軍統局兩枚定時炸彈的殘害,何思源夫婦及其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均受傷,幼女何魯美被炸身亡。面對國仇家恨,他毅然在第二天負傷出城接受了解放軍和平解放北平的提議,為保全歷史文化古都和全市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不朽貢獻,毛澤東主席在解放後接見他時高度讚揚,稱其“真正代表了民意”。

革命先烈田位東

吳福華:歷史不應忘記——那抹響遏行雲的菏澤紅

革命先烈田位東,1907年出生,菏澤城區南城三裡莊人,1922年考入山東省立六中,1925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在菏澤廣泛宣傳革命思想,1929年到濟南開展學生運動,後到青島、棗莊領導工人罷工運動,兩次被捕,後遭韓復榘殺害,犧牲時年僅25歲;

抗日名將趙登禹

吳福華:歷史不應忘記——那抹響遏行雲的菏澤紅

抗日名將趙登禹,出生於1898年,菏澤市牡丹區趙樓村人,全國人民心目中永遠不會忘記的抗日英雄,他在殺死無數日寇犧牲的前夕告訴身邊人:“軍人戰死沙場原是本分,沒有什麼值得悲傷的。北平城還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訴她老人家,忠孝不能兩全,她的兒子為國死了,也算對得起祖宗。”他死後,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上將,毛澤東主席讚揚他“無不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並於1952年6月11日,親筆簽發了為其家頒發的烈屬證書。

殉國英雄袁復榮、朱程

吳福華:歷史不應忘記——那抹響遏行雲的菏澤紅

上圖為袁復榮烈士


吳福華:歷史不應忘記——那抹響遏行雲的菏澤紅

上圖為朱程烈士

壯烈殉國英雄袁復榮、朱程,袁復榮,1909年生,曹縣袁石村人,1939年春,袁復榮任曹縣縣委書記,1939年7月1日,任中共魯西南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與地委書記戴曉東一起,領導了著名的紅三村鬥爭。1943年9月21日,日偽軍1萬餘人分10路對湖西、魯西南地區進行大規模“掃蕩”。袁復榮和魯西南第五軍分區司令員朱程率部抗擊,在王廠村與日偽軍進行了殊死搏鬥,從上午到黃昏,竟日激戰,異常慘烈。子彈打光了,刺刀捲刃了,袁、朱二人同最後剩下的三十名戰士全部殉國。1945年9月,在曹縣東南青堌集設立新縣,取名復程縣,隆重紀念袁復榮和朱程烈士。

潛伏英雄謝慶雲

吳福華:歷史不應忘記——那抹響遏行雲的菏澤紅

潛伏英雄謝慶雲,1900年出生於菏澤鉅野縣的謝慶雲,1921年棄筆從戎開始,就成為我黨隱蔽戰線上的一名英雄。他在孫良誠部從事“策反”及情報工作,屢建奇功。1945年7月,第十八集團軍總部和八路軍中原軍區情報處派員帶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給孫良誠的親筆書信到達揚州,謝慶雲接待並祕密協助工作,最終使第四軍軍長趙雲祥接受規勸,在鹽城宣佈起義。1948年11月中旬,謝慶雲做通了孫良誠部下劉汝明的起義工作,由於孫良誠臨陣背信棄義,謝慶雲被祕密逮捕,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謝慶雲被沉江殺害。

抗日英雄姜玉貞、湖西根據地創始人李貞乾、被日寇碾死的朱世勤、民團英雄桑玉山、魏明倫、孤膽英雄宋勵華……一長串英雄的名字可以寫滿天空。

許多老一代革命家更是與菏澤有不解之緣。毛澤東主席多次表揚在魯西南戰役、沙土集戰役、六營集戰役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老區人民,劉少奇親自指導了冀魯豫戰區農民減租減息工作,劉伯承、鄧小平在菏澤幾個縣區都留下了活動身影,更有羅榮恆、陳光、楊得志、蘇振華、粟裕、陳毅、萬里、段君毅、趙健民、徐運北、張率先、秦和珍、李達、薄一波、韓哲一、陳再道、陳錫聯等長期在菏澤戰鬥,他們史詩般的英雄英績與日與同輝,長留菏澤大地!

菏澤紅色事件知多少?

千秋永在,彪炳史冊

紅三村保衛戰

紅三村保衛戰,這個大名鼎鼎的紅三村,不是我們共產黨人封的,是日寇封的,日本軍官在地圖上對這三個村狠狠地圈了一個“赤”字,因而才有了紅三村的名字。這三個村莊是劉崗、伊莊、曹樓,三村相距不過兩三里路,恰成個“品”字形,共有兩千多戶人家。抗日戰爭時期,三村和附近的安陵是魯西南根據地的首府。1940年9月初,八路軍主力部隊奉命撤離魯西南,開到黃河以北,於是日偽頑雜近萬人乘虛四面合圍,將紅三村死死圍住。地委書記戴曉東帶領150名少量地方武裝,緊緊依靠三村人民,誓死保衛紅色根據地,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在嚴冬最艱難的階段,糧食幾乎吃光,天寒地凍下戰士仍穿著單衣,每天只能喝上一碗玉米麵糊糊,靠著鋼鐵意志,堅持了將近四個月,直到趙基梅政委、謝富林主任率領主力七團和八團殺回魯西南,1941年元旦那天徹底消滅了王子魁的曹縣保安旅,全殲了定陶的頑匪軍,取得了最後勝利,魯西南根據地迅速擴大到三千五百多平方公里,三村鬥爭的勝利,為魯西南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受到黨中央、毛主席的表揚,紅三村的名字響徹中原大地。

樊壩戰役

樊壩戰役,1938年,鄆城縣委發動群眾,組織了抗日武裝魯西自衛團,準備抗擊盤踞在運城北部樊壩一帶的劉玉勝偽頑雜軍,這夥賣國強盜要糧、要錢,姦淫、搶掠,喪盡天良,無惡不作,群眾恨得咬牙切齒又苦不堪言。自衛團組建後,雙方力量對比過於懸殊,根本無法構成對這夥頑軍的威脅。正在危機中,黨中央、毛主席派八路軍115師羅榮桓政委、陳光代師長率領六八六團(團長楊勇),由晉西出發,經過長途行軍作戰,挺近山東,於1939年3月2日到達鄆城地區,老區人民喜出望外,奔走相告,自發組織代表團慰問八路軍將士,同仇敵愾準備與日偽頑軍血戰一場,3月4日,楊勇團長率六八六團戰士向樊壩進發,在茫茫夜色掩護下,迅速逼近敵軍,戰鬥在夜間打響,敵軍憑著機槍、碉堡、城池優勢死命抵抗,戰鬥持續到次日上午10時結束,全殲守敵,敵團長劉玉勝被活捉。此役是八路軍115師進駐山東後同日偽作戰的第一仗,極大地給狂妄的敵人以沉重打擊,極大地鼓舞了當地群眾的抗日情緒,從此,鄆北抗日根據地逐步開闢起來。

大楊湖戰役

大楊湖戰役(又稱定陶戰役),菏澤城西南六十里處,在菏(澤)蘭(考)公路的左側,有一個普普通通的村子——大楊湖。1946年8月,隴海戰役以後,國民黨反動派分兵數路向我解放區進犯,劉、鄧大軍根據黨中央指示,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於1946年9月2日,將國民黨整3師引至菏澤西南大楊湖、小楊湖一帶一舉全殲,共斃傷俘敵17400餘人,生擒師長趙錫田,繳獲坦克6輛,大小炮200餘門,輕重機槍210餘挺,長短槍4300餘枝,汽車14輛,電臺15部。毛主席曾把這次戰役作為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範例,載入《毛澤東選集》。

龍縫戰役

龍縫戰役,大楊湖戰役全殲敵整編三師,蔣介石急令他的東路大軍向魯西南進犯,1946年9月29日到10月7日,劉、鄧大軍在鉅野的龍堌、章縫一帶同蔣軍頭等精銳部隊交戰,粉碎了全副美械裝備的第五軍、十八軍的進犯,殲敵數千人,獲得輝煌戰果。劉伯承、鄧小平通令指出:“以五十八團團長吳忠同志為首的一百八十人,表現了超人的英勇和頑強,在極端困難與敵人包圍的情況下,以僅僅百餘人的力量,始終堅守章縫集村內陣地,達一天一夜之久,使我軍得有可能達到消滅進犯蔣軍三十二團大部的勝利,他們不愧為人民的英雄和模範!”隨後,劉、鄧大軍又揮師鄄城,發動鄄城戰役,斃敵8500名,成為解放戰爭中一次十分迅速徹底乾淨的著名戰役。

劉鄧大軍過黃河

揮大軍過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根據黨中央、毛主席指示,1947年6月30日夜,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部隊12萬大軍,採取聲東擊西戰術,在鄄城臨璞集至東阿張秋鎮150公里的河面上,從8個地段發起渡河作戰。當晚12時,渡河大軍萬炮齊發,驚雷般的巨響打破了寂靜的夜空,河南面立刻變成火海,千百隻帆船載著解放軍健兒殺向南岸。十餘萬戰士踏碎千頃黃河浪,裝滿復仇的怒火如烈鷹般殺向敵群,蔣介石所謂可以替代四十萬大軍防守的“黃河戰略”的神話,只一夜間就煙消雲散。不甘罷休的蔣介石又從豫北和豫皖蘇戰場調來重兵分東西兩路向定陶、鉅野方向推進,並電令五十五師堅守鄆城,這陣勢就是要給劉、鄧大軍一點顏色看看,殊不知蔣介石選錯了對手,選錯了地方,這個魯西南幾千年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想在這裡給手握正義的軍隊抗爭無疑是以卵擊石。劉、鄧大軍一不做二不休,打鉅野,擊曹縣,攻鄆城,克定陶,戰六營,收獨山,滅羊山,二十八天激烈連續作戰,勝利進行了魯西南戰役,殲敵九個半旅及四個師部,共計五萬六千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的黃河戰略,拉開了解放戰爭大反攻的序幕,隨後,我劉、鄧大軍兵分三路,揮師南下,千里躍進大別山,像一把鋒利的尖刀,直插蔣介石的心臟。毛澤東主席在《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文中指出:1947年7月至9月間,人民解放軍即已進入了全國規模的進攻,這是一個偉大的事變,這個事變一經發生,他就將必然地走向全國勝利。

吳福華:歷史不應忘記——那抹響遏行雲的菏澤紅


菏澤紅色遺址有哪些?

如同串珠,粒粒珍重

魯西南抗日烈士陵園


吳福華:歷史不應忘記——那抹響遏行雲的菏澤紅

魯西南抗日烈士陵園。坐落在曹縣西北部的“安陵堌堆”遺址上,始建於1949年底,後幾經修復,現總面積達110畝,由紀念堂、紀念塔、石碑、陵墓等雄偉壯觀的建築群。烈士紀念堂位於陵園中心,為殿堂式七間大廳,東、西、北環壁懸掛48為烈士遺像。紀念堂後,在“安陵堌堆”舊址上,聳立著烈士紀念碑,上刻“魯西南抗日烈士紀念碑”十個大字,碑陰刻有紀念碑文,兩側刻有冀魯豫邊區黨政軍和群眾團體、機關的題詞。另外,碑樓、六角區簷亭,題詞琳琅滿目。

湖西革命烈士陵園


吳福華:歷史不應忘記——那抹響遏行雲的菏澤紅

湖西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單縣城東南“琴臺”遺址上。1945年始建,1946年遭到國民黨軍隊的破壞,1951年復修,1985年由省政府撥款重建,1986年4月建成。陵園由紀念塔、紀念堂、紀念亭、公墓、單墓及南、西兩座大門組成,佔地面積達150餘畝。陵園南大門為民族風格的牌式樓式建築,西大門為雙底牌坊建築,這是因為單縣有聞名世界的百獅坊、百壽坊牌坊建築。東單墓上方鑲嵌著劉伯承元帥的親筆題詞:“人民解放軍陣亡將士吳大明同志之墓”,墓前輓聯是:“過草地走雪山披肝瀝膽救祖國”;下聯是“戰章縫挫強敵碧血丹心為人民”。西為李貞乾烈士的單墓,墓前輓聯是:“當年神州陸沉,義旗舉蘇北,喚起千萬健兒開闢抗日根據地;今朝山河解放,懿範垂湖西,激勵廣大群眾鞏固人民共和國。”再往東約300米是湖西革命烈士紀念堂。紀念堂中央塑有六人造型的英雄群塑,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群雕後面,相對高懸兩塊鉅額英名錄,鐫刻著1800多名烈士的英名。紀念堂裡陳列著大量的照片、圖畫和遺物,系統地介紹了湖西革命鬥爭史和王文彬、李貞乾、常俊婷、黃昌軒等13位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蹟。1988年1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將湖西革命烈士陵園列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吳福華:歷史不應忘記——那抹響遏行雲的菏澤紅

紅三村抗日聯防遺址、大楊湖戰役故址、鄄南戰役故址、魯西南戰役故址、沙土集戰役故址、張寨小延安舊址、龍縫戰役舊故址、六營集戰役故址、冀魯豫革命紀念館、鄆城解放戰爭紀念館、鉅野烈士陵園、丁官屯劉鄧首長指揮部舊址、魯西銀行印鈔點舊址、菏澤革命烈士陵園……這些已經在和平年代被人們淡忘的地方,那些當年參戰卻長眠在這裡的將士或許瞬間在某個我們不知道的地方在審視我們!

菏澤的紅是怎樣的紅?

紅遍菏澤大地,輝映歷史長空

菏澤紅是鮮血和生命凝聚的紅。在八年抗日戰爭中,魯西南軍民堅決貫徹執行中共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與日偽軍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八年中,全菏澤被敵人殺死、敵特害死、戰場戰死者3.5萬人,被敵人造成的多種災害致病餓而死、因被抓壯丁等各種原因而流亡失蹤以及遭嚴刑拷打、婦女被汙辱致死者達4.1萬人,全菏澤被日偽軍燒燬民房24萬餘間,損失耕牛3.1萬餘頭,被搶走糧食35億多斤,損失農具43萬餘件。經歷了數百次大小戰鬥,創造了一支包括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在內的2萬餘人的人民軍隊和2.5萬餘名武裝民兵,部隊每次作戰,群眾破路挖溝、抬擔架、扎雲梯、運給養、送子彈,部隊打到哪裡,哪裡就有支前的民工,在大小千餘次的戰鬥中,出擔架3萬餘副,大小車5萬餘輛,做軍衣數十萬套。市政協副主席付守明曾多次向我深情地回憶起當年他母親做八路軍服裝廠廠長的經歷,回憶他三叔擔任魯西銀行付莊印鈔點放哨員的經歷。為此,我也跟他一起拜謁了他的魯西南已經極少保留下來的清代老宅,老床、老座椅、魯西銀行地下印鈔點和大門樓二層金庫故址,向他的三叔求證了魯西銀行的有關往事,彌補了我寫魯西銀行史話資料上的不足……八年抗戰中,魯西南地區創建和發展成為一個鞏固的平原抗日根據地。在這塊土地上建立了人民自己的政權,魯西南專員公署轄11個抗日民主縣政府,80個抗日民主區公所和5158個村政權,它同其他各抗日根據地一起成為獨立、自由、幸福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的雛形,成為日後全國解放戰爭的重要戰場。

吳福華:歷史不應忘記——那抹響遏行雲的菏澤紅


吳福華:歷史不應忘記——那抹響遏行雲的菏澤紅

在解放戰爭時期,魯西南黨政軍民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同心同德,頑強鬥爭,自始至終地堅持和保衛華北解放區南大門的這塊前哨陣地,三年間,先後發動了5次大的參軍運動,2萬名優秀兒女踴躍參軍,1萬多名地方武裝人員升編加入解放軍隊伍;三年間,除後方一般戰勤工作外,全區經常有近萬副擔架,5000輛大、小車輛,10多萬民兵隨軍出動,出入火線,搶救傷員,運送彈藥,5000多名共產黨員、地方各級黨政軍群的工作人員、指戰員和民兵戰士壯烈犧牲,3000多名革命家屬慘死在敵人的屠刀之下,慘死在敵人的活埋、分屍等多種慘絕人寰的酷刑之中……在魯西南戰役中,人民群眾捨生忘死,救護傷員的故事,更體現了軍民魚水情深。鄆城戰役中,野戰部隊把50多名傷員留下來,分散到幾個村莊隱蔽養傷。任樓村任夢斌家裡有個十分安全的地洞,他主動將19名傷員祕密安置在自己家,任夢斌全家從70多歲的老母親到弟媳、妹妹四口人輪流給地洞裡的傷員送飯送水,為了保證傷員的安全,一家人互相叮囑:“傷員是咱老百姓的恩人,寧可咱掉頭,也得保住傷員的性命!”在新興集村,有15名傷員安置在趙體奎家的地洞裡。趙體奎和52歲的妻子、15歲的女兒,承擔了細心照料傷員的任務。趙體奎原有一個兒子,前不久在戰鬥中犧牲,老兩口忍著悲痛,默默履行著護理子弟兵的義務。趙體奎這個唯一的女兒,姐妹團團長趙連閣,又在襲擊新興集時慘遭殺害,死時與劉胡蘭同歲,剛滿15週歲!

4000多年的黃河滾滾浪濤日夜不息,孕育了魯西南大地光榮的歷史,也記錄了魯西南人在民族解放戰爭中所表現出的錚錚鐵骨和無私奉獻!

響遏行雲的菏澤紅為什麼

沒有紅遍天?天地嗚咽!

作為1937年就建立起來的抗日根據地,作為解放戰爭時期就非常鞏固的人民根據地,作為為全中國解放事業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巨大貢獻的這片紅色沃土,空氣中四處瀰漫著紅色氣息的革命老區,作為本文開篇中提到的那一系列史詩般的業績,為什麼就鮮有人知道呢?是當年的將軍忘了嗎?是當年的戰士忘了嗎?是菏澤人自己忘了嗎?是共和國忘了嗎?是將軍的後代們忘了嗎?如果沒忘,為什麼全國那麼多的紅色教育基地憑弔者不絕如縷,菏澤卻苦苦盼不來當年的將軍呢?當年的戰士呢?那些將軍的後人呢?如果菏澤這個革命老區對民族解放事業貢獻不大,為什麼毛主席、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這片土地、對這裡的人民評價這麼高呢?如果這片土地不是真正的革命根據地,為什麼2015年中央電視臺《根據地》攝製組會流著淚,用4個月的時間跑遍菏澤所有的紅色景點精心拍攝呢?為什麼很多老一輩革命家的後代多次聯繫菏澤要成立魯西南八路軍後人聯誼會呢?為什麼許多江西、貴州那些南下幹部的後人常常結伴來菏澤晁八寨深切緬懷他們父輩當年的出發地呢?

菏澤人是不是真的像那位勞動廳的領導所說的不會宣傳嗎?如果我們說在延安、西柏坡之間,菏澤就是重要過渡帶,就是成就革命最後勝利的加速器,如果我們說菏澤是三大戰役重要的轉折點,沒有隴海戰役、魯西南戰役就沒有強渡黃河,就沒有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就沒有淮海戰役,就沒有全國全面大反攻的開始!如果趙體奎的女兒被某個著名導演拍成第二個劉胡蘭呢?如果曹縣第五區後張莊村73歲的張秋英老人為了淮海戰役支前,把剛進門的兒媳婦的新被子全部剪開縫成布袋盛糧食送前線也拍成《紅嫂》呢?如果幾十萬輛單車推出革命勝利不加粉飾、真實還原給菏澤呢?如果東明縣的支前民兵在傷員遭到敵機轟炸時四個人同時趴到傷員身上寧可自己受傷、犧牲也要保住戰士性命的事蹟拍成《小花》式的電影呢?如果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的珍貴歷史拍成紀錄片或者電影呢?如果紅三村的事蹟編入教材向一代代青少年教育傳播呢?如果菏澤的紅色景點經過打造都成為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呢?

菏澤人不善爭名,心紅,紅似火,性靜,靜若水;菏澤這片沃土,可以孕育紅色革命,但不會主動邀功,革命成功後便功成身退,平靜地繼續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只有東去的黃河浪濤,一遍遍地複述著那遠去的歲月……

吳福華 菏澤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