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不自律的孩子,背後都受到了這樣的錯誤干擾

盧梭 早期教育 情感 育兒 mom看世界 2019-02-11


每個不自律的孩子,背後都受到了這樣的錯誤干擾

春節假期過的好快,吃吃喝喝、玩玩鬧鬧,今天就上班了。

這還不算事,更讓人操心的是,熊孩子還沒開學,繼續在家裡“禍害”。

假期裡,電視、iPad、手機、零食,原來被嚴格限制的項目,一切放鬆要求。我們上班不在家,熊孩子還能控制自己,少看電視、多寫作業,收收心準備開學了?

這兩天,家族群裡的媽媽們集體抱怨:孩子的自律性太差。老是想看電視、玩手機,怎麼批評教訓,“你再不寫作業,我就要湊人了”,甚至威脅沒收壓歲錢,還是沒用......

每個不自律的孩子,背後都受到了這樣的錯誤干擾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沙法麗·薩巴瑞把這種管教方式稱為“囚徒—監獄長”模式,這樣只會拖延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

美國教育家簡·尼爾森在其著作《正面管教》中也說:“孩子感到威脅時,是不會去判斷自己行為的對與錯的。”

訓也訓了,罵也罵了,但大部分孩子絕對不會感激涕零地想:“我做錯了,爸爸媽媽是為我好,我以後再也不這樣做了。”

因為:

有時,孩子暫時不會做這件事了,因為害怕懲罰。但當“恐懼”消失後,他們依然不長記性。有時,過分嚴厲的態度,會讓孩子下次再想犯錯時,變得更小心翼翼,甚至學會撒謊,錯過自我反思的機會。有時,過分嚴厲的批評和懲罰,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無效。在惹爸媽生氣方面,孩子天賦異稟。如果他不顧一切,可能不惜傷害自己來報復大人。有時,自暴自棄的孩子不會試圖和你鬥智鬥勇,也不會報復你,他只是“疲”了,大人愛咋咋滴吧。


孩子的自律不是天生的,只有靠後天的培養。但我們也很難通過“懲罰”來培養孩子的自律性,懲罰可能帶來的幾種結果,反而會產生錯誤的干擾。

那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可以試試自然後果法,他們“自食惡果”後,自然就會學乖了。

每個不自律的孩子,背後都受到了這樣的錯誤干擾

什麼是自然後果法?我先拿一位旅居德國的媽媽帶娃日常舉個例子。

這位媽媽說,冬天,她好幾次去幼兒園接孩子時,都看到一些沒戴帽子、手套,甚至沒穿外套的孩子在外面瘋。

德國老師不會求著孩子,也不會以權威威脅孩子穿衣服,而是說:

“我們都會給孩子穿外套,戴帽子和圍巾,但如果孩子堅決拒絕,那也只能隨他,冷不冷是他自己的感受,覺得冷了自然會想戴的。3歲以下的孩子實在拒絕戴,就不能出去玩,只能呆在室內。是戴帽子還是呆在室內,孩子自己決定。”

如果孩子因為穿得少了而凍生病了呢?

“那也是TA自己選擇的自然後果,孩子要學會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這次病了,下次就知道出去玩要穿暖和了。我們會在孩子做出選擇時,明確告知每種選擇的相應後果。”

不吃飯,就會捱餓;衣服穿的少了,就可能感冒;走路玩手機,就容易摔倒;欺騙朋友,朋友會遠離TA……

這就是自然後果法。

其意義在於,孩子的行為本身產生了不愉快的體驗,孩子從事情發展的結果中體驗後果,總結因果關係,從而自發修正自己的不恰當行為。這個過程不需要大人過多的強調和干預,我們的作用更多在於幫助孩子認識行為將會帶來的後果。

每個不自律的孩子,背後都受到了這樣的錯誤干擾

自然後果法,起源於18世紀法國的盧梭,發展、豐富於19世紀英國的斯賓塞。

這兩位著名的教育學家認為,自然後果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可或缺的,缺少了自然後果的體驗,孩子的生活是空洞的,很多的說教也是沒有根基的。

我們對孩子再多的說教都是外化的,孩子可能是因為害怕、擔心受到懲罰而服從我們的命令,他們的內心可能並沒有真正理解“命令”的真正意義,沒有理清其中的因果關係。只有孩子將“行為-後果”的因果關係內化,自己真正理解和認同,說教也有了根基和意義。

比如,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不希望孩子吃東西被燙到。

有些孩子是通過被燙了一下,才學會不去碰燙的東西(當然需要保護孩子不要被燙傷)。有了被燙的體驗,父母說東西燙,孩子會自覺不去碰。

但如果孩子從未被燙過,父母說東西燙不可以碰,這種說教就缺少根基。

可以說,孩子沒有學會自律的最大原因就是,因果關係沒有達到足夠有效的配對,而這通常是父母長輩的干擾引起的。

父母因為擔心孩子承擔自然後果(被燙到),而選擇用懲罰(訓斥或打罵)代替,這無疑在告訴孩子:就算你沒有做好,只要承受一下懲罰,就會有爸爸媽媽幫你承擔後果。

那麼孩子長大以後,還有誰幫助他承擔呢?所以,餓一頓、燙一下、摔一跤,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自然後果法,不僅可以讓孩子從自己的犯錯行為中感受到不愉快、甚至痛苦的體驗,自然會長記性,主動調整自我行為,而不是基於“父母不讓我做”。還可以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每個不自律的孩子,背後都受到了這樣的錯誤干擾

不過,使用自然後果法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掌握基本的3R原則。

-自然後果法的3R原則-

美國教育家簡·尼爾森提出一個3R原則,即自然後果法的使用時一定要注意相關Related、合理Reasonable,親子之間彼此尊重Respectful。

1. 相關性

相關性對應的是隨機性,是指後果必須與孩子的行為相關,清楚地將行為和其教育功能相連接。

所以,如果當孩子把家裡搞得一團亂,他要接受的後果教育,就是把家裡收拾乾淨,而不是被懲罰再也不能玩玩具。

2. 合理性

給孩子一個針對他不當行為的合適處理,這個處理一定是在他的年齡、以他的認知可以明白和接受的。

比如,一個3歲的寶寶打翻了一盒牛奶,不要期待他靠自己的力量把地板上的牛奶擦乾淨,因為這是超出他能力的事情。

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做的是俯下身子幫孩子把地板擦乾。

但是,如果孩子沒有做他必須做的事,或者孩子並沒有因為自身不當行為的自然後果而受到任何影響,該怎麼辦呢?

有段時間,我想要小川收拾他的樂高,每次至少要嘮叨3遍以上。但是,我的嘮叨在他的世界裡並沒有留下太多痕跡,下一次他依然我行我素。

這個時候,肯定不能說“不收拾完樂高,你就不能看電視(之類)”。我把句式顛倒了一下,同樣是收拾玩具,就變成“收拾完樂高以後,你就可以看會電視了”。

這就是自然後果教育了,效果是天翻地覆的,小川乖乖地收拾玩具去了。

這樣的表達會傳遞給孩子一個重要的原則:做完必須做的事,才可以做想做的事。

剛開始,他可能會因為拒絕這樣的行事原則而錯失喜愛的節目。但是,一旦他接受了這樣的信息:收拾完玩具——可以看電視,就會享受到自然後果所帶來的喜悅。

每個不自律的孩子,背後都受到了這樣的錯誤干擾

3.尊重性

簡·尼爾森認為:“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他自己已經感覺很糟糕、甚至可能已經在懊悔了。”

想要孩子切實的體會自然後果,父母的態度很重要,任何的羞辱和埋怨都只會把事情搞糟。

有的父母經常會帶著情緒,借題發揮:“我早就告訴過你了,你非不聽,現在凍感冒了吧!”“讓你吃飯你不吃,現在餓了吧?”

羞辱,只對施加羞辱的人有好處,因為會感到“很爽”。對於孩子來說,承擔自然後果已經很難過了,承擔父母的羞辱是難上加難。

借題發揮實際上把責難、羞辱或痛苦的情緒,附加到孩子原本能夠自然而然地獲得的體驗上,讓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應對父母的情緒上,這就把主動認識自身錯誤的大門關上了。

除此之外,一旦執行了自然後果法,就不能中途放棄。

比如,孩子總是因為吃零食不好好吃飯,父母就和孩子約定:“如果中午不吃飯,中間沒有任何零食吃,必須要等到晚飯。”

但是,當孩子餓得大哭,很多人會因為受不了孩子鬧情緒,或者擔心孩子餓著,中途放棄約定,給孩子加餐。孩子當然無法養成按時吃飯的好習慣。

還拿上面3歲寶寶打翻牛奶的例子來說。如果孩子拒絕,我們也不可以輕易放棄原則,而要輕輕地握住他的手,跟他一起擦地板。

如果孩子撒潑哭鬧,就先把他抱在懷裡安撫情緒,但前提是他已經擦了一部分牛奶。

總之,父母放棄原則,讓孩子無法體驗到自然後果,自然也無法瞭解自己行為是否得當。相反,他會學到“每遇到事情無法解決就使勁磨大人”這樣的因果關係。

-自然後果法的特殊情況-

有些特殊情況下,是不能使用自然後果法的。

比如觸摸電門、玩開水壺、玩針、在馬路上亂跑、朝別人扔石頭等等。在孩子成長到能處理這些情況之前,收起危險物品是最有效的手段。

另外,我自己的體驗是,有很大一部分事情,很難短期的、直接的讓孩子體驗到自然後果,比如不刷牙要過很久才會導致齲齒,自然後果沒有那麼立竿見影,且這樣的後果是我們承擔不起的。

每個不自律的孩子,背後都受到了這樣的錯誤干擾

這時就需要父母主動創造即刻、可視、直接的後果,即將自然後果轉變為邏輯後果。

網上一位媽媽@Grace媽咪分享了這樣一件事。

她的女兒喜歡光腳在地磚上走路,但她沒辦法讓孩子立刻體驗到“光腳會著涼”這個事實。

她鄭重地跟女兒談了自己對光腳走路會生病的看法,告訴她為了避免這個情況,如果她還要繼續光腳,只能給家裡的地磚上都鋪上地毯,買地毯的支出需要從她的壓歲錢里扣。

母女倆愉快地達成協議,也讓孩子建立了一個聯繫:光腳走路—花錢買地毯。

沒有強迫,沒有過多的說教,尊重孩子的選擇,哪怕是錯誤的選擇,讓孩子從自己行為的後果中領悟教訓,這就是自然後果教育。

我們不用怕孩子犯錯,因為犯錯、承擔後果——總結經驗——改善行為,是孩子探索學習和不斷完善自我認知的必經之路。

缺少了這個過程,孩子就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成為不了獨立的自己。

川媽說說

在我的眼中,自然後果法就是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他親自去體驗行為造成的後果。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是合適的,什麼樣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小川小的時候,只要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在,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會驟然下降,下降到不會自己吃飯,不能自己穿衣服的程度。

但他們一走,他的能力又馬上提升,自己迅速吃飯、穿衣服。因為他知道,我不會因為擔心他吃不飽,穿的太慢,而給他餵飯,幫他穿衣服。餓個一次兩次,馬上就學乖了。

所以,有親戚問我,孩子寒假作業到現在還沒做,怎麼催都沒用,怎麼辦?我很堅定地告訴她:“如果是我,我盡到提醒的義務之後,就留他自己承擔責任了。他如果真的敢不寫,回校後老師會狠狠地批評他。大多數情況下,他不敢不寫,他會拖到最後一刻,拼命趕。我是不會幫忙的,讓他充分體驗著急、累到不行的感覺。估計,下次他就學乖了。”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他們會相信我們的判斷、聽我們的話,繼承我們的經驗。但有些時候,他拒絕聽話。在某種意義上,不失為一件好事,說明孩子有獨立的想法和判斷(話雖這樣說,小川不聽話的時候,還是氣的我夠嗆)。這時,我們就閉上嘴巴吧,讓孩子學著自己去經歷、去認識複雜的世界,學著成為自我。

其實想想,我們的老祖宗早就說過了,吃一塹,才能長一智

我是川媽,曾經的女博士,現在的大學老師,飄過 美國 、澳洲,目前座標北京,知名母嬰 自媒體“mom看世界”的 創始人。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來源:mom看世界(ID:xyzmo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