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樓蘭勳業竟悠悠,聊作人間汗漫遊。——南宋·陸游《野興》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樓蘭勳業竟悠悠,聊作人間汗漫遊。——南宋·陸游《野興》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古樓蘭

在古代的詩詞中都會出現“破樓蘭”、“斬樓蘭”之類的,為什麼會跟樓蘭有如此深仇大恨呢?一個原因是地理位置獨特,是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地,也就控制力西域的商業主幹道。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漢朝時的樓蘭是一個首鼠兩端、朝秦暮楚的國家,成為漢王朝的一塊心病,最後被滅國。

一、樓蘭古國在哪裡?

史稱西域有三十六國,但是卻遠遠不止這麼多,實際是有五十多國。而三十六國中,較為強盛的有龜茲、樓蘭等。樓蘭位於羅布泊的西部,鼎盛時期王國的疆土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到阿爾金山,北至哈密。

有關樓蘭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記載道:“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裡。”這裡所說的“鹽澤”就是現在的羅布泊。而《漢書·匈奴列傳》裡這樣寫道:“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 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這裡的鄯善國已經是被漢朝使臣傅介子改造過的樓蘭了,再後來漢朝在樓蘭駐軍,這個古國慢慢走向了衰落。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樓蘭勳業竟悠悠,聊作人間汗漫遊。——南宋·陸游《野興》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古樓蘭

在古代的詩詞中都會出現“破樓蘭”、“斬樓蘭”之類的,為什麼會跟樓蘭有如此深仇大恨呢?一個原因是地理位置獨特,是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地,也就控制力西域的商業主幹道。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漢朝時的樓蘭是一個首鼠兩端、朝秦暮楚的國家,成為漢王朝的一塊心病,最後被滅國。

一、樓蘭古國在哪裡?

史稱西域有三十六國,但是卻遠遠不止這麼多,實際是有五十多國。而三十六國中,較為強盛的有龜茲、樓蘭等。樓蘭位於羅布泊的西部,鼎盛時期王國的疆土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到阿爾金山,北至哈密。

有關樓蘭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記載道:“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裡。”這裡所說的“鹽澤”就是現在的羅布泊。而《漢書·匈奴列傳》裡這樣寫道:“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 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這裡的鄯善國已經是被漢朝使臣傅介子改造過的樓蘭了,再後來漢朝在樓蘭駐軍,這個古國慢慢走向了衰落。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樓蘭遺址

昌盛一時的樓蘭古城突然消失,直到1900年3月才又一次重現於世人面前,卻依舊是一個難解的謎題。縱覽史書,沒有任何記載樓蘭消失的原因和經過,一時間樓蘭消失之謎成為了國內外學者們競相關注的焦點。而關於樓蘭消失原因的猜測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有人說是因為突如其來的戰爭,有人說是氣候變遷造成的,有人說是冰川覆蓋導致的,有人說是沙塵暴掩埋的,還有人說是因為河道改道造成的。

原來的樓蘭經過千百年來強勁漠風的侵蝕,已經成為了高高低低飽含滄桑的“雅爾丹”地形,風蝕的平均深度達到五米多。而古城的殘垣要不是專業人士,還真不好從眾多的“雅爾丹”地形中辨識出來。

經過專業的測定,樓蘭古城東邊城牆長為333.5米,南面城牆長329米,西面和北面城牆各長327米,是一個不太規則的正方形,古城總面積為10.824萬平方米。因為這裡的漠風多為東北風,所以南面和北面的城牆保存較多。

城中還有明確的分區:東北部為寺院區,中間偏西南部是官署區,西部和南部都是住宅區。而在住宅區中可以明顯的區分出南部為貧民居住區。

1901年斯文赫定和1907年的斯坦因在寺院區的一處佛塔發現了漢文、佉盧文木簡、紙文書、木雕佛像、佛像木座、“帶著蓮花通別種花紋的裝飾品”以及許多精美的絲毛織品等,在後期還發現了玉髓質琉璃質的各色飾珠和來自海岸的海貝、珊瑚等,這些原產地各不相同的東西出現在這裡,說明繁盛時期的樓蘭確實是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中繼都市。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樓蘭勳業竟悠悠,聊作人間汗漫遊。——南宋·陸游《野興》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古樓蘭

在古代的詩詞中都會出現“破樓蘭”、“斬樓蘭”之類的,為什麼會跟樓蘭有如此深仇大恨呢?一個原因是地理位置獨特,是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地,也就控制力西域的商業主幹道。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漢朝時的樓蘭是一個首鼠兩端、朝秦暮楚的國家,成為漢王朝的一塊心病,最後被滅國。

一、樓蘭古國在哪裡?

史稱西域有三十六國,但是卻遠遠不止這麼多,實際是有五十多國。而三十六國中,較為強盛的有龜茲、樓蘭等。樓蘭位於羅布泊的西部,鼎盛時期王國的疆土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到阿爾金山,北至哈密。

有關樓蘭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記載道:“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裡。”這裡所說的“鹽澤”就是現在的羅布泊。而《漢書·匈奴列傳》裡這樣寫道:“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 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這裡的鄯善國已經是被漢朝使臣傅介子改造過的樓蘭了,再後來漢朝在樓蘭駐軍,這個古國慢慢走向了衰落。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樓蘭遺址

昌盛一時的樓蘭古城突然消失,直到1900年3月才又一次重現於世人面前,卻依舊是一個難解的謎題。縱覽史書,沒有任何記載樓蘭消失的原因和經過,一時間樓蘭消失之謎成為了國內外學者們競相關注的焦點。而關於樓蘭消失原因的猜測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有人說是因為突如其來的戰爭,有人說是氣候變遷造成的,有人說是冰川覆蓋導致的,有人說是沙塵暴掩埋的,還有人說是因為河道改道造成的。

原來的樓蘭經過千百年來強勁漠風的侵蝕,已經成為了高高低低飽含滄桑的“雅爾丹”地形,風蝕的平均深度達到五米多。而古城的殘垣要不是專業人士,還真不好從眾多的“雅爾丹”地形中辨識出來。

經過專業的測定,樓蘭古城東邊城牆長為333.5米,南面城牆長329米,西面和北面城牆各長327米,是一個不太規則的正方形,古城總面積為10.824萬平方米。因為這裡的漠風多為東北風,所以南面和北面的城牆保存較多。

城中還有明確的分區:東北部為寺院區,中間偏西南部是官署區,西部和南部都是住宅區。而在住宅區中可以明顯的區分出南部為貧民居住區。

1901年斯文赫定和1907年的斯坦因在寺院區的一處佛塔發現了漢文、佉盧文木簡、紙文書、木雕佛像、佛像木座、“帶著蓮花通別種花紋的裝飾品”以及許多精美的絲毛織品等,在後期還發現了玉髓質琉璃質的各色飾珠和來自海岸的海貝、珊瑚等,這些原產地各不相同的東西出現在這裡,說明繁盛時期的樓蘭確實是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中繼都市。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樓蘭佛塔

同樣是在1901年斯文赫定在古城的官署區發現了紙文書36枚,1907年斯坦因也獲得了許多紙文書和木簡,再後來我國考古人員發掘過程中又得到了殘木簡六十枚、紙文書一枚,其中一枚木簡上明確的寫著西晉泰始的年號,說明當時的絲綢之路還是暢通的。

就是這麼一個環塔里木邊緣的綠洲都市,緣何會消失在茫茫戈壁中呢?隨著現代技術手段的發展,人們從漫漫黃沙中逐步探尋除了答案。運用空間遙感技術,通過對衛星圖像的判譯,在古孔雀河河道上游可以看出先後出現過兩次滑坡崩塌,堵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導致下游的樓蘭沒有了水源供給。但是,這隻能說明一方面的原因,不能說因為斷水就使樓蘭成為了廢墟。

二、綠洲廢棄三階段

故時的羅布泊還有我國第二大咸水湖,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在這裡彙集,孕育著曾經繁華的樓蘭。而在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乾涸,已經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融為了一體,成為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為“死亡之海”。

  • 荒漠化第一階段

樓蘭處於塔里木水系的最下游,水系水量的減少直接影響著這裡。古樓蘭的植物需要塔里木河水的滋潤,農業生產也依靠著塔里木河水的灌溉。在張騫初通西域時,古樓蘭人過著的還不是農業為主的生活,“少田,寄田仰谷旁國”,“民隨畜牧逐水草”,以畜牧為主。

但是,隨著樓蘭被漢王朝控制,絲綢之路暢通,這裡成為了漢朝在西域駐軍和經營西域的大本營,也成了供應駐軍的糧食生產供應基地。所以在前期塔里木河水較多的情況下,在這裡進行了大量的墾荒造田。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樓蘭勳業竟悠悠,聊作人間汗漫遊。——南宋·陸游《野興》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古樓蘭

在古代的詩詞中都會出現“破樓蘭”、“斬樓蘭”之類的,為什麼會跟樓蘭有如此深仇大恨呢?一個原因是地理位置獨特,是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地,也就控制力西域的商業主幹道。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漢朝時的樓蘭是一個首鼠兩端、朝秦暮楚的國家,成為漢王朝的一塊心病,最後被滅國。

一、樓蘭古國在哪裡?

史稱西域有三十六國,但是卻遠遠不止這麼多,實際是有五十多國。而三十六國中,較為強盛的有龜茲、樓蘭等。樓蘭位於羅布泊的西部,鼎盛時期王國的疆土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到阿爾金山,北至哈密。

有關樓蘭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記載道:“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裡。”這裡所說的“鹽澤”就是現在的羅布泊。而《漢書·匈奴列傳》裡這樣寫道:“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 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這裡的鄯善國已經是被漢朝使臣傅介子改造過的樓蘭了,再後來漢朝在樓蘭駐軍,這個古國慢慢走向了衰落。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樓蘭遺址

昌盛一時的樓蘭古城突然消失,直到1900年3月才又一次重現於世人面前,卻依舊是一個難解的謎題。縱覽史書,沒有任何記載樓蘭消失的原因和經過,一時間樓蘭消失之謎成為了國內外學者們競相關注的焦點。而關於樓蘭消失原因的猜測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有人說是因為突如其來的戰爭,有人說是氣候變遷造成的,有人說是冰川覆蓋導致的,有人說是沙塵暴掩埋的,還有人說是因為河道改道造成的。

原來的樓蘭經過千百年來強勁漠風的侵蝕,已經成為了高高低低飽含滄桑的“雅爾丹”地形,風蝕的平均深度達到五米多。而古城的殘垣要不是專業人士,還真不好從眾多的“雅爾丹”地形中辨識出來。

經過專業的測定,樓蘭古城東邊城牆長為333.5米,南面城牆長329米,西面和北面城牆各長327米,是一個不太規則的正方形,古城總面積為10.824萬平方米。因為這裡的漠風多為東北風,所以南面和北面的城牆保存較多。

城中還有明確的分區:東北部為寺院區,中間偏西南部是官署區,西部和南部都是住宅區。而在住宅區中可以明顯的區分出南部為貧民居住區。

1901年斯文赫定和1907年的斯坦因在寺院區的一處佛塔發現了漢文、佉盧文木簡、紙文書、木雕佛像、佛像木座、“帶著蓮花通別種花紋的裝飾品”以及許多精美的絲毛織品等,在後期還發現了玉髓質琉璃質的各色飾珠和來自海岸的海貝、珊瑚等,這些原產地各不相同的東西出現在這裡,說明繁盛時期的樓蘭確實是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中繼都市。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樓蘭佛塔

同樣是在1901年斯文赫定在古城的官署區發現了紙文書36枚,1907年斯坦因也獲得了許多紙文書和木簡,再後來我國考古人員發掘過程中又得到了殘木簡六十枚、紙文書一枚,其中一枚木簡上明確的寫著西晉泰始的年號,說明當時的絲綢之路還是暢通的。

就是這麼一個環塔里木邊緣的綠洲都市,緣何會消失在茫茫戈壁中呢?隨著現代技術手段的發展,人們從漫漫黃沙中逐步探尋除了答案。運用空間遙感技術,通過對衛星圖像的判譯,在古孔雀河河道上游可以看出先後出現過兩次滑坡崩塌,堵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導致下游的樓蘭沒有了水源供給。但是,這隻能說明一方面的原因,不能說因為斷水就使樓蘭成為了廢墟。

二、綠洲廢棄三階段

故時的羅布泊還有我國第二大咸水湖,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在這裡彙集,孕育著曾經繁華的樓蘭。而在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乾涸,已經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融為了一體,成為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為“死亡之海”。

  • 荒漠化第一階段

樓蘭處於塔里木水系的最下游,水系水量的減少直接影響著這裡。古樓蘭的植物需要塔里木河水的滋潤,農業生產也依靠著塔里木河水的灌溉。在張騫初通西域時,古樓蘭人過著的還不是農業為主的生活,“少田,寄田仰谷旁國”,“民隨畜牧逐水草”,以畜牧為主。

但是,隨著樓蘭被漢王朝控制,絲綢之路暢通,這裡成為了漢朝在西域駐軍和經營西域的大本營,也成了供應駐軍的糧食生產供應基地。所以在前期塔里木河水較多的情況下,在這裡進行了大量的墾荒造田。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羅布泊裡的魏晉古城

1930年、1935年,黃文弼在羅布泊地區考古時,在孔雀河下游就發現了溝渠、堤防和許多住宅,附近還有古烽燧、亭鋪的遺址,並發現木簡數十枚,上面書寫有“黃龍元年”、“永光五年”等西漢宣帝、元帝時期的年號。而且在一些出土的漢簡中也有關於粟的記載,說明這裡正是西漢時期的屯田基地。

在《水經注》的記載中,索勵曾經率領四千多個士兵在羅布泊周邊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達到了“大田三年,積粟百萬”的目的。由於樓蘭地區豐富的光熱資源,只要有水酒可以產出高質量的糧食,也就加劇了人們加倍向土地索取的力度。

據史書記載,西漢時期常駐在樓蘭的屯田軍有一萬多人,最多的時候達到一萬五千人,按照一名士卒耕種十五畝地來計算,最多的時候墾地達二十三萬畝,這只是理論上的數字,要知道,整個羅布泊地區才就近十萬畝的地盤。而且,從出土的農作物、農具、灌溉系統遺址以及史料記載的屯田情況來看,樓蘭城周圍的土地被全部開墾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在東漢時,中原王朝和西域“三通三絕”,屯田也“三停三辦”,東漢已經比不了西漢強大,屯田也從兵屯轉變為犯屯,數量就減少了很多,先前開墾的耕地就被撂荒。到了魏晉的時候西域的屯田就更加少了,而樓蘭人更是需要不了很多糧食,撂荒地就越來越多了,留下了許多沒有植物固著的土地。

  • 荒漠化第二階段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樓蘭勳業竟悠悠,聊作人間汗漫遊。——南宋·陸游《野興》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古樓蘭

在古代的詩詞中都會出現“破樓蘭”、“斬樓蘭”之類的,為什麼會跟樓蘭有如此深仇大恨呢?一個原因是地理位置獨特,是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地,也就控制力西域的商業主幹道。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漢朝時的樓蘭是一個首鼠兩端、朝秦暮楚的國家,成為漢王朝的一塊心病,最後被滅國。

一、樓蘭古國在哪裡?

史稱西域有三十六國,但是卻遠遠不止這麼多,實際是有五十多國。而三十六國中,較為強盛的有龜茲、樓蘭等。樓蘭位於羅布泊的西部,鼎盛時期王國的疆土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到阿爾金山,北至哈密。

有關樓蘭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記載道:“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裡。”這裡所說的“鹽澤”就是現在的羅布泊。而《漢書·匈奴列傳》裡這樣寫道:“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 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這裡的鄯善國已經是被漢朝使臣傅介子改造過的樓蘭了,再後來漢朝在樓蘭駐軍,這個古國慢慢走向了衰落。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樓蘭遺址

昌盛一時的樓蘭古城突然消失,直到1900年3月才又一次重現於世人面前,卻依舊是一個難解的謎題。縱覽史書,沒有任何記載樓蘭消失的原因和經過,一時間樓蘭消失之謎成為了國內外學者們競相關注的焦點。而關於樓蘭消失原因的猜測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有人說是因為突如其來的戰爭,有人說是氣候變遷造成的,有人說是冰川覆蓋導致的,有人說是沙塵暴掩埋的,還有人說是因為河道改道造成的。

原來的樓蘭經過千百年來強勁漠風的侵蝕,已經成為了高高低低飽含滄桑的“雅爾丹”地形,風蝕的平均深度達到五米多。而古城的殘垣要不是專業人士,還真不好從眾多的“雅爾丹”地形中辨識出來。

經過專業的測定,樓蘭古城東邊城牆長為333.5米,南面城牆長329米,西面和北面城牆各長327米,是一個不太規則的正方形,古城總面積為10.824萬平方米。因為這裡的漠風多為東北風,所以南面和北面的城牆保存較多。

城中還有明確的分區:東北部為寺院區,中間偏西南部是官署區,西部和南部都是住宅區。而在住宅區中可以明顯的區分出南部為貧民居住區。

1901年斯文赫定和1907年的斯坦因在寺院區的一處佛塔發現了漢文、佉盧文木簡、紙文書、木雕佛像、佛像木座、“帶著蓮花通別種花紋的裝飾品”以及許多精美的絲毛織品等,在後期還發現了玉髓質琉璃質的各色飾珠和來自海岸的海貝、珊瑚等,這些原產地各不相同的東西出現在這裡,說明繁盛時期的樓蘭確實是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中繼都市。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樓蘭佛塔

同樣是在1901年斯文赫定在古城的官署區發現了紙文書36枚,1907年斯坦因也獲得了許多紙文書和木簡,再後來我國考古人員發掘過程中又得到了殘木簡六十枚、紙文書一枚,其中一枚木簡上明確的寫著西晉泰始的年號,說明當時的絲綢之路還是暢通的。

就是這麼一個環塔里木邊緣的綠洲都市,緣何會消失在茫茫戈壁中呢?隨著現代技術手段的發展,人們從漫漫黃沙中逐步探尋除了答案。運用空間遙感技術,通過對衛星圖像的判譯,在古孔雀河河道上游可以看出先後出現過兩次滑坡崩塌,堵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導致下游的樓蘭沒有了水源供給。但是,這隻能說明一方面的原因,不能說因為斷水就使樓蘭成為了廢墟。

二、綠洲廢棄三階段

故時的羅布泊還有我國第二大咸水湖,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在這裡彙集,孕育著曾經繁華的樓蘭。而在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乾涸,已經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融為了一體,成為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為“死亡之海”。

  • 荒漠化第一階段

樓蘭處於塔里木水系的最下游,水系水量的減少直接影響著這裡。古樓蘭的植物需要塔里木河水的滋潤,農業生產也依靠著塔里木河水的灌溉。在張騫初通西域時,古樓蘭人過著的還不是農業為主的生活,“少田,寄田仰谷旁國”,“民隨畜牧逐水草”,以畜牧為主。

但是,隨著樓蘭被漢王朝控制,絲綢之路暢通,這裡成為了漢朝在西域駐軍和經營西域的大本營,也成了供應駐軍的糧食生產供應基地。所以在前期塔里木河水較多的情況下,在這裡進行了大量的墾荒造田。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羅布泊裡的魏晉古城

1930年、1935年,黃文弼在羅布泊地區考古時,在孔雀河下游就發現了溝渠、堤防和許多住宅,附近還有古烽燧、亭鋪的遺址,並發現木簡數十枚,上面書寫有“黃龍元年”、“永光五年”等西漢宣帝、元帝時期的年號。而且在一些出土的漢簡中也有關於粟的記載,說明這裡正是西漢時期的屯田基地。

在《水經注》的記載中,索勵曾經率領四千多個士兵在羅布泊周邊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達到了“大田三年,積粟百萬”的目的。由於樓蘭地區豐富的光熱資源,只要有水酒可以產出高質量的糧食,也就加劇了人們加倍向土地索取的力度。

據史書記載,西漢時期常駐在樓蘭的屯田軍有一萬多人,最多的時候達到一萬五千人,按照一名士卒耕種十五畝地來計算,最多的時候墾地達二十三萬畝,這只是理論上的數字,要知道,整個羅布泊地區才就近十萬畝的地盤。而且,從出土的農作物、農具、灌溉系統遺址以及史料記載的屯田情況來看,樓蘭城周圍的土地被全部開墾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在東漢時,中原王朝和西域“三通三絕”,屯田也“三停三辦”,東漢已經比不了西漢強大,屯田也從兵屯轉變為犯屯,數量就減少了很多,先前開墾的耕地就被撂荒。到了魏晉的時候西域的屯田就更加少了,而樓蘭人更是需要不了很多糧食,撂荒地就越來越多了,留下了許多沒有植物固著的土地。

  • 荒漠化第二階段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喀什的莫爾佛塔

在西漢時,政府的主要集中力直指西北方向的匈奴,戰略前沿向著天山南麓塔里木河中游的輪臺、渠犁、伊循前移,建立屯田基地,加快了統一西域的步伐。隨著漢軍的威名在諸國中建立,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屯田也得到迅速發展,範圍擴大到塔里木中上游的焉耆、龜茲、姑墨和莎車等地。一直到唐朝的時候,直接發展到了塔里木河源頭的疏勒。

除了渠犁、輪臺屯田較樓蘭早二十四年外,其餘地方的屯田都在樓蘭之後。而且根據文獻記載,焉耆、疏勒、龜茲等地還大量種植水稻,屬於需水量較大的作物。故隨著中上游屯田用水量的日益增大,流到下游的水越來越少,導致下游樓蘭的耕地就越來越少了。

在出土的魏晉文書中記載道:“史順留矣,■■為大涿池,深大。又來水少,計月末左右,已達樓蘭。”“大涿池”就是大澇壩,平時水多的時候需水在缺水的時候用來飲用和灌溉。文書中所說的意思史順留部修了一個又深又大的澇壩,在塔里木河來水的時候蓄滿,每一個月才來水一次。昔日的水鄉樓蘭已經成為靠蓄水度日的缺水之地了。

到了十六國時期,這樣缺水的情況日益嚴重。《流沙墜簡·雜事類》中寫道:“今權復減省,督將吏兵,所食條所減”,“宜漸節省,使相周接”。意思就是說今年的糧食 已經不夠吃了,兵將都要省吃儉用,以便和下一年的糧食相接。而屯兵的口糧從“一人日食一斗二升”減為“人日食八升”,又減為“人日食六升”。可見當時駐守西域的前涼官兵的條件是多麼的艱苦。

甚至在公元330年前後,由於樓蘭水源斷絕,不得不把西域都護府遷移到了羅布泊西南面的海頭,這裡有車爾臣河流過,樓蘭城的屯田也在缺水中終止。而撂荒的土地上在羅布泊乾旱的氣候下沒有水是不會生長植物的,這樣的土地在大自然面前極其脆弱,沙漠化的潛在因素被激活。

  • 荒漠化第三階段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樓蘭勳業竟悠悠,聊作人間汗漫遊。——南宋·陸游《野興》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古樓蘭

在古代的詩詞中都會出現“破樓蘭”、“斬樓蘭”之類的,為什麼會跟樓蘭有如此深仇大恨呢?一個原因是地理位置獨特,是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地,也就控制力西域的商業主幹道。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漢朝時的樓蘭是一個首鼠兩端、朝秦暮楚的國家,成為漢王朝的一塊心病,最後被滅國。

一、樓蘭古國在哪裡?

史稱西域有三十六國,但是卻遠遠不止這麼多,實際是有五十多國。而三十六國中,較為強盛的有龜茲、樓蘭等。樓蘭位於羅布泊的西部,鼎盛時期王國的疆土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到阿爾金山,北至哈密。

有關樓蘭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記載道:“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裡。”這裡所說的“鹽澤”就是現在的羅布泊。而《漢書·匈奴列傳》裡這樣寫道:“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 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這裡的鄯善國已經是被漢朝使臣傅介子改造過的樓蘭了,再後來漢朝在樓蘭駐軍,這個古國慢慢走向了衰落。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樓蘭遺址

昌盛一時的樓蘭古城突然消失,直到1900年3月才又一次重現於世人面前,卻依舊是一個難解的謎題。縱覽史書,沒有任何記載樓蘭消失的原因和經過,一時間樓蘭消失之謎成為了國內外學者們競相關注的焦點。而關於樓蘭消失原因的猜測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有人說是因為突如其來的戰爭,有人說是氣候變遷造成的,有人說是冰川覆蓋導致的,有人說是沙塵暴掩埋的,還有人說是因為河道改道造成的。

原來的樓蘭經過千百年來強勁漠風的侵蝕,已經成為了高高低低飽含滄桑的“雅爾丹”地形,風蝕的平均深度達到五米多。而古城的殘垣要不是專業人士,還真不好從眾多的“雅爾丹”地形中辨識出來。

經過專業的測定,樓蘭古城東邊城牆長為333.5米,南面城牆長329米,西面和北面城牆各長327米,是一個不太規則的正方形,古城總面積為10.824萬平方米。因為這裡的漠風多為東北風,所以南面和北面的城牆保存較多。

城中還有明確的分區:東北部為寺院區,中間偏西南部是官署區,西部和南部都是住宅區。而在住宅區中可以明顯的區分出南部為貧民居住區。

1901年斯文赫定和1907年的斯坦因在寺院區的一處佛塔發現了漢文、佉盧文木簡、紙文書、木雕佛像、佛像木座、“帶著蓮花通別種花紋的裝飾品”以及許多精美的絲毛織品等,在後期還發現了玉髓質琉璃質的各色飾珠和來自海岸的海貝、珊瑚等,這些原產地各不相同的東西出現在這裡,說明繁盛時期的樓蘭確實是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中繼都市。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樓蘭佛塔

同樣是在1901年斯文赫定在古城的官署區發現了紙文書36枚,1907年斯坦因也獲得了許多紙文書和木簡,再後來我國考古人員發掘過程中又得到了殘木簡六十枚、紙文書一枚,其中一枚木簡上明確的寫著西晉泰始的年號,說明當時的絲綢之路還是暢通的。

就是這麼一個環塔里木邊緣的綠洲都市,緣何會消失在茫茫戈壁中呢?隨著現代技術手段的發展,人們從漫漫黃沙中逐步探尋除了答案。運用空間遙感技術,通過對衛星圖像的判譯,在古孔雀河河道上游可以看出先後出現過兩次滑坡崩塌,堵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導致下游的樓蘭沒有了水源供給。但是,這隻能說明一方面的原因,不能說因為斷水就使樓蘭成為了廢墟。

二、綠洲廢棄三階段

故時的羅布泊還有我國第二大咸水湖,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在這裡彙集,孕育著曾經繁華的樓蘭。而在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乾涸,已經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融為了一體,成為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為“死亡之海”。

  • 荒漠化第一階段

樓蘭處於塔里木水系的最下游,水系水量的減少直接影響著這裡。古樓蘭的植物需要塔里木河水的滋潤,農業生產也依靠著塔里木河水的灌溉。在張騫初通西域時,古樓蘭人過著的還不是農業為主的生活,“少田,寄田仰谷旁國”,“民隨畜牧逐水草”,以畜牧為主。

但是,隨著樓蘭被漢王朝控制,絲綢之路暢通,這裡成為了漢朝在西域駐軍和經營西域的大本營,也成了供應駐軍的糧食生產供應基地。所以在前期塔里木河水較多的情況下,在這裡進行了大量的墾荒造田。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羅布泊裡的魏晉古城

1930年、1935年,黃文弼在羅布泊地區考古時,在孔雀河下游就發現了溝渠、堤防和許多住宅,附近還有古烽燧、亭鋪的遺址,並發現木簡數十枚,上面書寫有“黃龍元年”、“永光五年”等西漢宣帝、元帝時期的年號。而且在一些出土的漢簡中也有關於粟的記載,說明這裡正是西漢時期的屯田基地。

在《水經注》的記載中,索勵曾經率領四千多個士兵在羅布泊周邊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達到了“大田三年,積粟百萬”的目的。由於樓蘭地區豐富的光熱資源,只要有水酒可以產出高質量的糧食,也就加劇了人們加倍向土地索取的力度。

據史書記載,西漢時期常駐在樓蘭的屯田軍有一萬多人,最多的時候達到一萬五千人,按照一名士卒耕種十五畝地來計算,最多的時候墾地達二十三萬畝,這只是理論上的數字,要知道,整個羅布泊地區才就近十萬畝的地盤。而且,從出土的農作物、農具、灌溉系統遺址以及史料記載的屯田情況來看,樓蘭城周圍的土地被全部開墾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在東漢時,中原王朝和西域“三通三絕”,屯田也“三停三辦”,東漢已經比不了西漢強大,屯田也從兵屯轉變為犯屯,數量就減少了很多,先前開墾的耕地就被撂荒。到了魏晉的時候西域的屯田就更加少了,而樓蘭人更是需要不了很多糧食,撂荒地就越來越多了,留下了許多沒有植物固著的土地。

  • 荒漠化第二階段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喀什的莫爾佛塔

在西漢時,政府的主要集中力直指西北方向的匈奴,戰略前沿向著天山南麓塔里木河中游的輪臺、渠犁、伊循前移,建立屯田基地,加快了統一西域的步伐。隨著漢軍的威名在諸國中建立,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屯田也得到迅速發展,範圍擴大到塔里木中上游的焉耆、龜茲、姑墨和莎車等地。一直到唐朝的時候,直接發展到了塔里木河源頭的疏勒。

除了渠犁、輪臺屯田較樓蘭早二十四年外,其餘地方的屯田都在樓蘭之後。而且根據文獻記載,焉耆、疏勒、龜茲等地還大量種植水稻,屬於需水量較大的作物。故隨著中上游屯田用水量的日益增大,流到下游的水越來越少,導致下游樓蘭的耕地就越來越少了。

在出土的魏晉文書中記載道:“史順留矣,■■為大涿池,深大。又來水少,計月末左右,已達樓蘭。”“大涿池”就是大澇壩,平時水多的時候需水在缺水的時候用來飲用和灌溉。文書中所說的意思史順留部修了一個又深又大的澇壩,在塔里木河來水的時候蓄滿,每一個月才來水一次。昔日的水鄉樓蘭已經成為靠蓄水度日的缺水之地了。

到了十六國時期,這樣缺水的情況日益嚴重。《流沙墜簡·雜事類》中寫道:“今權復減省,督將吏兵,所食條所減”,“宜漸節省,使相周接”。意思就是說今年的糧食 已經不夠吃了,兵將都要省吃儉用,以便和下一年的糧食相接。而屯兵的口糧從“一人日食一斗二升”減為“人日食八升”,又減為“人日食六升”。可見當時駐守西域的前涼官兵的條件是多麼的艱苦。

甚至在公元330年前後,由於樓蘭水源斷絕,不得不把西域都護府遷移到了羅布泊西南面的海頭,這裡有車爾臣河流過,樓蘭城的屯田也在缺水中終止。而撂荒的土地上在羅布泊乾旱的氣候下沒有水是不會生長植物的,這樣的土地在大自然面前極其脆弱,沙漠化的潛在因素被激活。

  • 荒漠化第三階段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塔克拉瑪干沙漠

植被的破壞已經開啟了荒漠化的潘多拉魔盒,流沙侵入、風蝕發展,曾經的綠洲被一點點吞噬。正是第一階段漢王朝對原始綠洲的遍墾,造成了已經經過億萬年進化演替留存下來的野生植被系統被破壞,而開荒之後的農作物又被人類收割,一直到後來的撂荒,缺水之後的徹底放棄。

整個樓蘭已經沒有了植被的保護,給風蝕或風沙侵入提供了無阻力長驅直入的方便條件,脆弱的生態不堪一擊,徹底使樓蘭故地沙漠化。

而在水源缺乏之後,屯田不在,絲綢之路也相應改道,留在樓蘭的人也隨之越來越少,直至公元5世紀末人民散盡。在曠日持久的風沙中樓蘭的城池被漸漸的深埋在了“雅丹”地貌的沙堆中,等待著後人有緣來了解她的故事。


大自然的力量固然難以撼動,但是造成荒漠化最初的原因還是在於人類,況且古代也沒有水資源合理配置及管理的意識,為求發展瘋狂掠奪大自然,最後受到了懲罰。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樓蘭勳業竟悠悠,聊作人間汗漫遊。——南宋·陸游《野興》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古樓蘭

在古代的詩詞中都會出現“破樓蘭”、“斬樓蘭”之類的,為什麼會跟樓蘭有如此深仇大恨呢?一個原因是地理位置獨特,是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地,也就控制力西域的商業主幹道。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漢朝時的樓蘭是一個首鼠兩端、朝秦暮楚的國家,成為漢王朝的一塊心病,最後被滅國。

一、樓蘭古國在哪裡?

史稱西域有三十六國,但是卻遠遠不止這麼多,實際是有五十多國。而三十六國中,較為強盛的有龜茲、樓蘭等。樓蘭位於羅布泊的西部,鼎盛時期王國的疆土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到阿爾金山,北至哈密。

有關樓蘭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記載道:“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裡。”這裡所說的“鹽澤”就是現在的羅布泊。而《漢書·匈奴列傳》裡這樣寫道:“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 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這裡的鄯善國已經是被漢朝使臣傅介子改造過的樓蘭了,再後來漢朝在樓蘭駐軍,這個古國慢慢走向了衰落。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樓蘭遺址

昌盛一時的樓蘭古城突然消失,直到1900年3月才又一次重現於世人面前,卻依舊是一個難解的謎題。縱覽史書,沒有任何記載樓蘭消失的原因和經過,一時間樓蘭消失之謎成為了國內外學者們競相關注的焦點。而關於樓蘭消失原因的猜測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有人說是因為突如其來的戰爭,有人說是氣候變遷造成的,有人說是冰川覆蓋導致的,有人說是沙塵暴掩埋的,還有人說是因為河道改道造成的。

原來的樓蘭經過千百年來強勁漠風的侵蝕,已經成為了高高低低飽含滄桑的“雅爾丹”地形,風蝕的平均深度達到五米多。而古城的殘垣要不是專業人士,還真不好從眾多的“雅爾丹”地形中辨識出來。

經過專業的測定,樓蘭古城東邊城牆長為333.5米,南面城牆長329米,西面和北面城牆各長327米,是一個不太規則的正方形,古城總面積為10.824萬平方米。因為這裡的漠風多為東北風,所以南面和北面的城牆保存較多。

城中還有明確的分區:東北部為寺院區,中間偏西南部是官署區,西部和南部都是住宅區。而在住宅區中可以明顯的區分出南部為貧民居住區。

1901年斯文赫定和1907年的斯坦因在寺院區的一處佛塔發現了漢文、佉盧文木簡、紙文書、木雕佛像、佛像木座、“帶著蓮花通別種花紋的裝飾品”以及許多精美的絲毛織品等,在後期還發現了玉髓質琉璃質的各色飾珠和來自海岸的海貝、珊瑚等,這些原產地各不相同的東西出現在這裡,說明繁盛時期的樓蘭確實是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中繼都市。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樓蘭佛塔

同樣是在1901年斯文赫定在古城的官署區發現了紙文書36枚,1907年斯坦因也獲得了許多紙文書和木簡,再後來我國考古人員發掘過程中又得到了殘木簡六十枚、紙文書一枚,其中一枚木簡上明確的寫著西晉泰始的年號,說明當時的絲綢之路還是暢通的。

就是這麼一個環塔里木邊緣的綠洲都市,緣何會消失在茫茫戈壁中呢?隨著現代技術手段的發展,人們從漫漫黃沙中逐步探尋除了答案。運用空間遙感技術,通過對衛星圖像的判譯,在古孔雀河河道上游可以看出先後出現過兩次滑坡崩塌,堵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導致下游的樓蘭沒有了水源供給。但是,這隻能說明一方面的原因,不能說因為斷水就使樓蘭成為了廢墟。

二、綠洲廢棄三階段

故時的羅布泊還有我國第二大咸水湖,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在這裡彙集,孕育著曾經繁華的樓蘭。而在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乾涸,已經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融為了一體,成為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為“死亡之海”。

  • 荒漠化第一階段

樓蘭處於塔里木水系的最下游,水系水量的減少直接影響著這裡。古樓蘭的植物需要塔里木河水的滋潤,農業生產也依靠著塔里木河水的灌溉。在張騫初通西域時,古樓蘭人過著的還不是農業為主的生活,“少田,寄田仰谷旁國”,“民隨畜牧逐水草”,以畜牧為主。

但是,隨著樓蘭被漢王朝控制,絲綢之路暢通,這裡成為了漢朝在西域駐軍和經營西域的大本營,也成了供應駐軍的糧食生產供應基地。所以在前期塔里木河水較多的情況下,在這裡進行了大量的墾荒造田。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羅布泊裡的魏晉古城

1930年、1935年,黃文弼在羅布泊地區考古時,在孔雀河下游就發現了溝渠、堤防和許多住宅,附近還有古烽燧、亭鋪的遺址,並發現木簡數十枚,上面書寫有“黃龍元年”、“永光五年”等西漢宣帝、元帝時期的年號。而且在一些出土的漢簡中也有關於粟的記載,說明這裡正是西漢時期的屯田基地。

在《水經注》的記載中,索勵曾經率領四千多個士兵在羅布泊周邊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達到了“大田三年,積粟百萬”的目的。由於樓蘭地區豐富的光熱資源,只要有水酒可以產出高質量的糧食,也就加劇了人們加倍向土地索取的力度。

據史書記載,西漢時期常駐在樓蘭的屯田軍有一萬多人,最多的時候達到一萬五千人,按照一名士卒耕種十五畝地來計算,最多的時候墾地達二十三萬畝,這只是理論上的數字,要知道,整個羅布泊地區才就近十萬畝的地盤。而且,從出土的農作物、農具、灌溉系統遺址以及史料記載的屯田情況來看,樓蘭城周圍的土地被全部開墾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在東漢時,中原王朝和西域“三通三絕”,屯田也“三停三辦”,東漢已經比不了西漢強大,屯田也從兵屯轉變為犯屯,數量就減少了很多,先前開墾的耕地就被撂荒。到了魏晉的時候西域的屯田就更加少了,而樓蘭人更是需要不了很多糧食,撂荒地就越來越多了,留下了許多沒有植物固著的土地。

  • 荒漠化第二階段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喀什的莫爾佛塔

在西漢時,政府的主要集中力直指西北方向的匈奴,戰略前沿向著天山南麓塔里木河中游的輪臺、渠犁、伊循前移,建立屯田基地,加快了統一西域的步伐。隨著漢軍的威名在諸國中建立,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屯田也得到迅速發展,範圍擴大到塔里木中上游的焉耆、龜茲、姑墨和莎車等地。一直到唐朝的時候,直接發展到了塔里木河源頭的疏勒。

除了渠犁、輪臺屯田較樓蘭早二十四年外,其餘地方的屯田都在樓蘭之後。而且根據文獻記載,焉耆、疏勒、龜茲等地還大量種植水稻,屬於需水量較大的作物。故隨著中上游屯田用水量的日益增大,流到下游的水越來越少,導致下游樓蘭的耕地就越來越少了。

在出土的魏晉文書中記載道:“史順留矣,■■為大涿池,深大。又來水少,計月末左右,已達樓蘭。”“大涿池”就是大澇壩,平時水多的時候需水在缺水的時候用來飲用和灌溉。文書中所說的意思史順留部修了一個又深又大的澇壩,在塔里木河來水的時候蓄滿,每一個月才來水一次。昔日的水鄉樓蘭已經成為靠蓄水度日的缺水之地了。

到了十六國時期,這樣缺水的情況日益嚴重。《流沙墜簡·雜事類》中寫道:“今權復減省,督將吏兵,所食條所減”,“宜漸節省,使相周接”。意思就是說今年的糧食 已經不夠吃了,兵將都要省吃儉用,以便和下一年的糧食相接。而屯兵的口糧從“一人日食一斗二升”減為“人日食八升”,又減為“人日食六升”。可見當時駐守西域的前涼官兵的條件是多麼的艱苦。

甚至在公元330年前後,由於樓蘭水源斷絕,不得不把西域都護府遷移到了羅布泊西南面的海頭,這裡有車爾臣河流過,樓蘭城的屯田也在缺水中終止。而撂荒的土地上在羅布泊乾旱的氣候下沒有水是不會生長植物的,這樣的土地在大自然面前極其脆弱,沙漠化的潛在因素被激活。

  • 荒漠化第三階段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塔克拉瑪干沙漠

植被的破壞已經開啟了荒漠化的潘多拉魔盒,流沙侵入、風蝕發展,曾經的綠洲被一點點吞噬。正是第一階段漢王朝對原始綠洲的遍墾,造成了已經經過億萬年進化演替留存下來的野生植被系統被破壞,而開荒之後的農作物又被人類收割,一直到後來的撂荒,缺水之後的徹底放棄。

整個樓蘭已經沒有了植被的保護,給風蝕或風沙侵入提供了無阻力長驅直入的方便條件,脆弱的生態不堪一擊,徹底使樓蘭故地沙漠化。

而在水源缺乏之後,屯田不在,絲綢之路也相應改道,留在樓蘭的人也隨之越來越少,直至公元5世紀末人民散盡。在曠日持久的風沙中樓蘭的城池被漸漸的深埋在了“雅丹”地貌的沙堆中,等待著後人有緣來了解她的故事。


大自然的力量固然難以撼動,但是造成荒漠化最初的原因還是在於人類,況且古代也沒有水資源合理配置及管理的意識,為求發展瘋狂掠奪大自然,最後受到了懲罰。

黃沙下的樓蘭是因為什麼消失的?戰爭?沙塵暴?冰川?生態惡化?

如今的塔里木水系尾閭臺特瑪湖

如今,隨著塔里木河流域胡楊林重點保護區應急補水的方案實施,已經過19次生態輸水,水頭14次到達尾閭臺特瑪湖,雖然還沒有到達的昔日的樓蘭,但是繼續荒漠化的悲劇不會再重演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