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陸軍 坦克 武器 二戰 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 2017-09-28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軍武次位面】作者:千夫長

不久前,俗稱“大八輪”的國產8×8輪式裝甲車族,首次以全戰鬥姿態在朱日和基地亮相。此番與藍軍旅過招的第80集團軍某合成旅,在全軍率先整體換裝08式輪式步戰車、11式裝甲突擊車等輪式裝甲裝備。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國產8×8輪式步戰車

在全軍按照最新模式完成信息系統建設的“暴風雨部隊”,作戰定位類似於美軍新世紀陸軍改革催生的斯特賴克旅。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輪式戰車組建的斯特賴克旅

“暴風雨部隊”的榮譽稱號十分貼合輪式裝甲車高機動性的特點,不過在一般認知裡,先天防護不足的輪式裝甲車輛,只能用來組建低配的裝甲部隊;在中東損失的斯特賴克裝甲車,被認為高不成低不就——打不了常規戰也“剿不了匪”。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輪式戰車機動性能優異

輪式裝甲車組成的斯特瑞克旅,更是跟著拉姆斯菲爾德改革被打上美國陸軍轉型失敗的標籤,被認為是美軍常規戰力下降的罪魁禍首。在這種形勢下,解放軍仍然選擇用輪式裝甲車組建新式作戰力量,難道是盲目對美軍邯鄲學步嗎?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陷入治安戰的斯特賴克裝甲車

答案自然是否定,首先我們先要釐清輪式裝甲車輛本身作戰定位的變化。不同於如今能成為中型機械化部隊的骨幹力量,輪式裝甲車起初並沒有什麼特殊用途,只是作為履帶式裝甲車的廉價低配替代品,在二戰中就已出現過多種打雜的輪式裝甲車。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輪式裝甲車起初都是低配的湊合貨

在閃擊戰時代,機械化部隊由負責突擊的坦克部隊和乘車跟進、在出發線下車協同戰鬥的摩托化步兵組成。這樣的模式下,運兵的輔助車輛只需要確保能跟上進攻步伐即可,各國基本採用半履帶式車輛,二戰時的輪式車輛在機械化部隊裡連運兵的活都搶不下來。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早期裝甲運兵車都是這樣的

二戰結束後,長期和德軍進行機械化大兵團作戰的蘇軍,逐步形成完善的大縱深突破戰術思想。不過此時機械化部隊的構建已和以往大不相同,核背景下連續快速突破的作戰需求,要求負責協同的步兵能持續伴隨坦克衝擊。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創世紀的BMP1步兵戰車

1967年,蘇聯首先裝備了BMP-1步兵戰車,開創了現代步坦協

同的先河。防護、機動、火力全面提升的步兵戰車(IFV),能滿足步兵乘車戰鬥的作戰需求,成為機械化步兵的核心力量。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新時期的步坦協同概念已發生變化

可見在充當陸軍作戰矛尖的裝甲兵團裡,輪式裝甲車從來就沒有站穩過腳跟,自然不能按照裝甲兵團的路子建設。也正因如此,冷戰時期的美軍機械化部隊,不管作戰還是裝人用的都是全履帶車。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財大氣粗的美軍表示要啥輪式車

然而,經歷過長年機械化大兵團作戰的蘇軍,對機械化地面突破有著痴迷的追求。既然乘車運輸,下車作戰已經不適合裝甲部隊,那就用來改造傳統的步兵好了。於是利用卡車底盤改造的BTR-40(4×4)和BTR-152(6×6)裝甲車相繼進入蘇軍服役.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簡單粗暴的BTR-40敞篷裝甲車

這種無炮塔的敞篷卡車式裝甲車在60年代後通過安裝頂甲板和中央輪胎壓力控制系統,逐漸成為今天常見的輪式裝甲車。此後,蘇軍相繼研發BTR-60\70\80,這些裝甲車武裝了龐大的摩托化部隊,極大提高了步兵單位的機動力。至此,輪式裝甲車終於憑藉裝甲運兵車(APC)站穩了腳跟,蘇聯更是在此領域獨領風騷。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BTR系列成為蘇系神作

1999年科索沃危機中,200餘名俄空降兵搭乘20多輛BTR-80裝甲車,七個半小時內從波黑強行軍500千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佔了科索沃普裡什蒂納的斯利季奇機場。展示了摩托化步兵的強悍機動性能。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喜聞樂見的俄式車頂步兵

由此可見,結構簡單的輪式裝甲車性能儘管不足以擔當裝甲部隊助攻手,但其廉價高機動的優勢,自問世之初就成為傳統步兵部隊升級的核心力量。不過BTR系列源於大縱深戰術的需求,火力只有車頂機槍,擴展性幾乎沒有,純裝甲運兵的功能還是無法應對重型部隊。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BTR並沒有採用模塊化設計

不過,或許是受俄軍刺激,聯想到海灣戰爭長達六個月的重型師調集時間;新世紀之初的美國陸軍改革中開始側重於打造輕型陸軍以提升部署機動性。為了實現陸軍旅96小時全球到達目標,美國陸軍選擇了加拿大通用汽車防務公司和美國通用動力公司聯合生產的“斯特瑞克”8×8輪式裝甲車系統。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快速部署是美式大八輪誕生的初衷

該車20噸級的體重可以通過C130快速部署,同時具備良好的底盤通用性。共衍生出了10種車型:步兵輸送車、機 動火炮系統、反坦克導彈車、偵察車、火力支援車、工程班組車、迫擊炮運載車、指揮車、醫療後送車和三防偵察車。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國產大八輪也有超多變形種車

美式大八輪至此完全超出了BRT系列純裝甲運兵車的範疇,輪式裝甲車正式躋身步兵戰車的行列,依靠車族化打造出中型機械化部隊。在此基礎上美國陸軍抽出6個步兵旅改建為斯特瑞克旅,用以打造陸軍過渡戰鬥旅,戰鬥力絕非蘇軍摩步旅可比。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誰說輪式火力不足來著

看起來斯特賴克也要成為神作,不過卻有了新麻煩。拉姆斯菲爾德推動的美軍軍改,揚言打造77個輪式旅用來削減步兵單位省錢打造高科技武器,幻想讓步兵只負責點地圖。激進的拉式改革如今給美軍留下嚴重後遺症,直接壞了斯特賴克旅的名聲。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據我們所知,我們已經知道一些,我們知道我們已經知道一些,我們還知道,我們有些並不知道,也就是說,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我們還不知道,但是,還有一些,我們並不知道我們不知道,這些我們不知道的,我們不知道。”——段子手拉姆斯菲爾德

問題是斯特賴克旅本質上只是步兵單位的升級,在現有條件下無法取代重裝部隊;改革的困頓但並不能說明其本身沒有戰鬥力。過渡旅改革的背後其實是信息化時代數字陸軍的嘗試,斯特賴克裝甲車搭建起的陸軍C4I系統可以通過文字信息和網絡地圖來實現數字化通信,藉助支援火力實現先敵開火。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輪式合成旅的背後有強大的支援力量,並非裝甲車單打獨鬥

斯特賴克正是為常規戰而生,只不過美軍過渡旅一出場就陷入治安戰泥潭,這樣的體系作戰難以直接體現。而“跨越2017”,多種作戰力量合成的輪式機械化部隊,發揮快速機動優勢給重裝藍軍造成不少麻煩,就連城市巷戰也得心應手。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斯特賴克的本意正是常規作戰

不過防禦作戰中還是暴露出輪式裝甲車的先天弱勢,畢竟這種核心仍是步兵部隊中型部隊長於機動進攻,但快速反應能力並不能包打全場,這也正是拉式改革激進所在,也難怪駐歐部隊鬧著要給裝甲車換炮。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直面俄軍的斯特賴克吵著要換炮

中美中型陸軍旅改革表明,在信息化時代單一裝備並不是首要考慮,其背後的體系作戰能力才是關鍵,陸軍也是亦然。在信息化走在前端的美軍斯特賴克旅,無疑將是個難纏的對手,當然還有暴風雨部隊。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美軍用輪式裝甲車替代坦克,戰場遭遇慘敗,為何中國仍樂此不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