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佈,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境內流程86.2公里,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公里。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公里。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公里,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公里。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佈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佔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佈,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境內流程86.2公里,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公里。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公里。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公里,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公里。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佈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佔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城市簡介----隴南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江河眾多,水量充沛,僅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條,且落差集中,季節變化小,開發效率高,發展水利水電事業條件優越,前景廣闊。

隴南市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利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可開發量223萬千瓦,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34.4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的15.4%。

隴南又是甘肅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水資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國人均水量(約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佈,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境內流程86.2公里,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公里。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公里。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公里,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公里。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佈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佔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城市簡介----隴南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江河眾多,水量充沛,僅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條,且落差集中,季節變化小,開發效率高,發展水利水電事業條件優越,前景廣闊。

隴南市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利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可開發量223萬千瓦,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34.4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的15.4%。

隴南又是甘肅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水資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國人均水量(約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城市簡介----隴南

生物資源

隴南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是甘肅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區內地形複雜,光熱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隴南有中藥材1200多種,歷史上總產量佔甘肅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還有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種食用菌和山野菜。

隴南市內有各類野生動物350多種,佔甘肅省野生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甘肅省400多種鳥類,也大多集中在隴南山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異獸珍禽達20多種,包括世界稀少,中國獨有的“國寶”“活化石”大熊貓、有“美猴王”之稱的金絲猴,以及羚牛、褐馬雞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其中大熊貓數量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

截至2018年,隴南市有陸生森林動物約28目91科(亞科)430種。其中:有獸類動物7目28科80種,有鳥類動物16目43科280種,有兩棲類2目8科30種,爬行類動物3目(亞目)12科(亞科)40種。水生動物主要有魚類4目8科70種。森林昆蟲類有24目230科2150種,蜘蛛類31科(亞科)200種。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佈,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境內流程86.2公里,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公里。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公里。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公里,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公里。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佈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佔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城市簡介----隴南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江河眾多,水量充沛,僅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條,且落差集中,季節變化小,開發效率高,發展水利水電事業條件優越,前景廣闊。

隴南市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利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可開發量223萬千瓦,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34.4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的15.4%。

隴南又是甘肅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水資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國人均水量(約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城市簡介----隴南

生物資源

隴南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是甘肅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區內地形複雜,光熱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隴南有中藥材1200多種,歷史上總產量佔甘肅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還有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種食用菌和山野菜。

隴南市內有各類野生動物350多種,佔甘肅省野生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甘肅省400多種鳥類,也大多集中在隴南山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異獸珍禽達20多種,包括世界稀少,中國獨有的“國寶”“活化石”大熊貓、有“美猴王”之稱的金絲猴,以及羚牛、褐馬雞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其中大熊貓數量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

截至2018年,隴南市有陸生森林動物約28目91科(亞科)430種。其中:有獸類動物7目28科80種,有鳥類動物16目43科280種,有兩棲類2目8科30種,爬行類動物3目(亞目)12科(亞科)40種。水生動物主要有魚類4目8科70種。森林昆蟲類有24目230科2150種,蜘蛛類31科(亞科)200種。

城市簡介----隴南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隴南境內有鉛、鋅、銻、銅、錳、金、硅、重晶石等金屬、非金屬礦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公里,為中國第二大礦體。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0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二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在300噸以上。

截至2018年,隴南市現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資源清、儲量大、品位高、有開採價值的金屬礦有鉛、鋅、銻、汞、銅、金、錳、鐵等,非金屬礦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千米,累計探明鉛鋅儲量超過1300萬噸,預測遠景儲量可達2500萬噸,是中國鉛鋅礦超大型礦田之一。平均品位4.5—12%,為中國第二大礦體。現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9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三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為300噸以上,已探明儲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礦床20多處。

其中文縣陽山金礦探明儲量100噸,遠景儲量200噸以上;禮縣的巖金,探明儲量27.8噸,遠景儲量50噸;文縣的砂金,年產量佔甘肅省40%以上。

隴南市正在開發的有三大成礦帶:一是橫亙西和、成縣、徽縣等縣、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7-22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西成鉛鋅礦帶,鉛鋅金屬儲量達1200萬噸,遠景儲量2000萬噸,儲量居全國第二,屬超大型鉛鋅礦帶;二是西和崖灣銻礦帶,金屬儲量14.9萬噸,佔全國8%,儲量居全國第三;三是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黃金儲量70噸以上,是甘陝川“金三角”礦帶的核心地區,為甘肅省重要的採金基地。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佈,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境內流程86.2公里,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公里。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公里。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公里,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公里。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佈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佔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城市簡介----隴南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江河眾多,水量充沛,僅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條,且落差集中,季節變化小,開發效率高,發展水利水電事業條件優越,前景廣闊。

隴南市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利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可開發量223萬千瓦,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34.4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的15.4%。

隴南又是甘肅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水資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國人均水量(約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城市簡介----隴南

生物資源

隴南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是甘肅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區內地形複雜,光熱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隴南有中藥材1200多種,歷史上總產量佔甘肅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還有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種食用菌和山野菜。

隴南市內有各類野生動物350多種,佔甘肅省野生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甘肅省400多種鳥類,也大多集中在隴南山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異獸珍禽達20多種,包括世界稀少,中國獨有的“國寶”“活化石”大熊貓、有“美猴王”之稱的金絲猴,以及羚牛、褐馬雞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其中大熊貓數量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

截至2018年,隴南市有陸生森林動物約28目91科(亞科)430種。其中:有獸類動物7目28科80種,有鳥類動物16目43科280種,有兩棲類2目8科30種,爬行類動物3目(亞目)12科(亞科)40種。水生動物主要有魚類4目8科70種。森林昆蟲類有24目230科2150種,蜘蛛類31科(亞科)200種。

城市簡介----隴南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隴南境內有鉛、鋅、銻、銅、錳、金、硅、重晶石等金屬、非金屬礦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公里,為中國第二大礦體。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0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二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在300噸以上。

截至2018年,隴南市現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資源清、儲量大、品位高、有開採價值的金屬礦有鉛、鋅、銻、汞、銅、金、錳、鐵等,非金屬礦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千米,累計探明鉛鋅儲量超過1300萬噸,預測遠景儲量可達2500萬噸,是中國鉛鋅礦超大型礦田之一。平均品位4.5—12%,為中國第二大礦體。現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9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三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為300噸以上,已探明儲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礦床20多處。

其中文縣陽山金礦探明儲量100噸,遠景儲量200噸以上;禮縣的巖金,探明儲量27.8噸,遠景儲量50噸;文縣的砂金,年產量佔甘肅省40%以上。

隴南市正在開發的有三大成礦帶:一是橫亙西和、成縣、徽縣等縣、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7-22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西成鉛鋅礦帶,鉛鋅金屬儲量達1200萬噸,遠景儲量2000萬噸,儲量居全國第二,屬超大型鉛鋅礦帶;二是西和崖灣銻礦帶,金屬儲量14.9萬噸,佔全國8%,儲量居全國第三;三是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黃金儲量70噸以上,是甘陝川“金三角”礦帶的核心地區,為甘肅省重要的採金基地。

城市簡介----隴南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隴南市總人口288.16萬人,出生率13.18‰,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長率6.33‰。常住人口259.0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2.96萬人,城鎮化率為28.16%。

民族

2018年末,隴南市居住著漢族、回族、藏族、滿族、壯族、蒙古族、彝族、朝鮮族、土家族、納西族、羌族、撒拉族、東鄉族、維吾爾族、苗族、瑤族、布依族、佤族、塔吉克族、白族、侗族等23個民族。

經濟概況

概況

2018年隴南市實現生產總值355.25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位居甘肅省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0.31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2.93億元,同比增長9.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1.89億元,同比增長10.8%。產業結構為22.31 : 23.14 : 54.55。

第一產業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佈,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境內流程86.2公里,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公里。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公里。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公里,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公里。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佈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佔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城市簡介----隴南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江河眾多,水量充沛,僅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條,且落差集中,季節變化小,開發效率高,發展水利水電事業條件優越,前景廣闊。

隴南市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利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可開發量223萬千瓦,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34.4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的15.4%。

隴南又是甘肅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水資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國人均水量(約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城市簡介----隴南

生物資源

隴南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是甘肅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區內地形複雜,光熱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隴南有中藥材1200多種,歷史上總產量佔甘肅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還有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種食用菌和山野菜。

隴南市內有各類野生動物350多種,佔甘肅省野生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甘肅省400多種鳥類,也大多集中在隴南山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異獸珍禽達20多種,包括世界稀少,中國獨有的“國寶”“活化石”大熊貓、有“美猴王”之稱的金絲猴,以及羚牛、褐馬雞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其中大熊貓數量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

截至2018年,隴南市有陸生森林動物約28目91科(亞科)430種。其中:有獸類動物7目28科80種,有鳥類動物16目43科280種,有兩棲類2目8科30種,爬行類動物3目(亞目)12科(亞科)40種。水生動物主要有魚類4目8科70種。森林昆蟲類有24目230科2150種,蜘蛛類31科(亞科)200種。

城市簡介----隴南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隴南境內有鉛、鋅、銻、銅、錳、金、硅、重晶石等金屬、非金屬礦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公里,為中國第二大礦體。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0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二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在300噸以上。

截至2018年,隴南市現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資源清、儲量大、品位高、有開採價值的金屬礦有鉛、鋅、銻、汞、銅、金、錳、鐵等,非金屬礦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千米,累計探明鉛鋅儲量超過1300萬噸,預測遠景儲量可達2500萬噸,是中國鉛鋅礦超大型礦田之一。平均品位4.5—12%,為中國第二大礦體。現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9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三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為300噸以上,已探明儲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礦床20多處。

其中文縣陽山金礦探明儲量100噸,遠景儲量200噸以上;禮縣的巖金,探明儲量27.8噸,遠景儲量50噸;文縣的砂金,年產量佔甘肅省40%以上。

隴南市正在開發的有三大成礦帶:一是橫亙西和、成縣、徽縣等縣、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7-22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西成鉛鋅礦帶,鉛鋅金屬儲量達1200萬噸,遠景儲量2000萬噸,儲量居全國第二,屬超大型鉛鋅礦帶;二是西和崖灣銻礦帶,金屬儲量14.9萬噸,佔全國8%,儲量居全國第三;三是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黃金儲量70噸以上,是甘陝川“金三角”礦帶的核心地區,為甘肅省重要的採金基地。

城市簡介----隴南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隴南市總人口288.16萬人,出生率13.18‰,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長率6.33‰。常住人口259.0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2.96萬人,城鎮化率為28.16%。

民族

2018年末,隴南市居住著漢族、回族、藏族、滿族、壯族、蒙古族、彝族、朝鮮族、土家族、納西族、羌族、撒拉族、東鄉族、維吾爾族、苗族、瑤族、布依族、佤族、塔吉克族、白族、侗族等23個民族。

經濟概況

概況

2018年隴南市實現生產總值355.25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位居甘肅省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0.31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2.93億元,同比增長9.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1.89億元,同比增長10.8%。產業結構為22.31 : 23.14 : 54.55。

第一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中國主要中藥材產地之一,野生藥材種類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境內有各類中藥材1200多種,其中名貴藥材350多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譽。甘肅出產的五大拳頭藥材中,有四大藥材均以隴南為主產地,尤以“米倉紅芪”、“文縣紋黨”、“宕昌當歸”、“銓水大黃”因其量多質優而名列全國之冠。天麻、黃連、半夏、柴胡、杜仲、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譽,均為大宗生產。隴南市藥材年產1500多萬公斤,產量佔甘肅省70%以上,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當歸、紅芪、紋黨、大黃、防黨、野黨榮獲國家《出口商品榮譽證書》。

2018年,隴南市土地資源總面積4175.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838萬畝,園地110.9萬畝,林地2362.9萬畝,草地563.4萬畝。農作物總面積631.9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469.34萬畝,油料作物32.53萬畝,菸葉2.26萬畝,其他農作物6.88萬畝;糧食作物總產量104.32萬噸,油料作物產量3.76萬噸;農林特色產業基地總面積累計達到974萬畝。2012年,隴南市肉蛋奶產量達到9.58萬噸,其中肉類總產8.44萬噸、鮮蛋產量1.05噸、鮮奶產量0.95萬噸。建成規模養殖場898戶,發展規模養殖戶6133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79個,出欄畜禽296.1萬頭(只)。規模養牛(場)戶996個,存欄牛34.18萬頭,出欄牛9.33萬頭;規模養羊場戶11856個,存欄羊34.09萬隻,出欄16.59萬隻;規模養豬場戶2950戶,存欄豬90.33萬頭,出欄98.72萬頭;規模養雞場戶1900個,存欄雞349.08萬隻,出欄194.01萬隻。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665萬畝,其中池塘養殖0.275萬畝、水庫養殖3.222萬畝,網箱養殖15.435萬立方米。大鯢養殖面積226畝,養殖大鯢10.4萬尾。實現水產品產量781噸,其中鮮魚產量1751噸,大鯢產量30噸,實現漁業產值1.31億元。2012年,隴南市拖拉機擁有量22828臺,農機總動力164.32萬千瓦,實現農機經營總收入69446萬元,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15%。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佈,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境內流程86.2公里,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公里。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公里。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公里,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公里。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佈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佔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城市簡介----隴南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江河眾多,水量充沛,僅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條,且落差集中,季節變化小,開發效率高,發展水利水電事業條件優越,前景廣闊。

隴南市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利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可開發量223萬千瓦,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34.4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的15.4%。

隴南又是甘肅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水資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國人均水量(約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城市簡介----隴南

生物資源

隴南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是甘肅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區內地形複雜,光熱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隴南有中藥材1200多種,歷史上總產量佔甘肅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還有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種食用菌和山野菜。

隴南市內有各類野生動物350多種,佔甘肅省野生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甘肅省400多種鳥類,也大多集中在隴南山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異獸珍禽達20多種,包括世界稀少,中國獨有的“國寶”“活化石”大熊貓、有“美猴王”之稱的金絲猴,以及羚牛、褐馬雞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其中大熊貓數量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

截至2018年,隴南市有陸生森林動物約28目91科(亞科)430種。其中:有獸類動物7目28科80種,有鳥類動物16目43科280種,有兩棲類2目8科30種,爬行類動物3目(亞目)12科(亞科)40種。水生動物主要有魚類4目8科70種。森林昆蟲類有24目230科2150種,蜘蛛類31科(亞科)200種。

城市簡介----隴南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隴南境內有鉛、鋅、銻、銅、錳、金、硅、重晶石等金屬、非金屬礦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公里,為中國第二大礦體。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0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二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在300噸以上。

截至2018年,隴南市現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資源清、儲量大、品位高、有開採價值的金屬礦有鉛、鋅、銻、汞、銅、金、錳、鐵等,非金屬礦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千米,累計探明鉛鋅儲量超過1300萬噸,預測遠景儲量可達2500萬噸,是中國鉛鋅礦超大型礦田之一。平均品位4.5—12%,為中國第二大礦體。現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9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三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為300噸以上,已探明儲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礦床20多處。

其中文縣陽山金礦探明儲量100噸,遠景儲量200噸以上;禮縣的巖金,探明儲量27.8噸,遠景儲量50噸;文縣的砂金,年產量佔甘肅省40%以上。

隴南市正在開發的有三大成礦帶:一是橫亙西和、成縣、徽縣等縣、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7-22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西成鉛鋅礦帶,鉛鋅金屬儲量達1200萬噸,遠景儲量2000萬噸,儲量居全國第二,屬超大型鉛鋅礦帶;二是西和崖灣銻礦帶,金屬儲量14.9萬噸,佔全國8%,儲量居全國第三;三是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黃金儲量70噸以上,是甘陝川“金三角”礦帶的核心地區,為甘肅省重要的採金基地。

城市簡介----隴南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隴南市總人口288.16萬人,出生率13.18‰,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長率6.33‰。常住人口259.0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2.96萬人,城鎮化率為28.16%。

民族

2018年末,隴南市居住著漢族、回族、藏族、滿族、壯族、蒙古族、彝族、朝鮮族、土家族、納西族、羌族、撒拉族、東鄉族、維吾爾族、苗族、瑤族、布依族、佤族、塔吉克族、白族、侗族等23個民族。

經濟概況

概況

2018年隴南市實現生產總值355.25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位居甘肅省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0.31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2.93億元,同比增長9.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1.89億元,同比增長10.8%。產業結構為22.31 : 23.14 : 54.55。

第一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中國主要中藥材產地之一,野生藥材種類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境內有各類中藥材1200多種,其中名貴藥材350多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譽。甘肅出產的五大拳頭藥材中,有四大藥材均以隴南為主產地,尤以“米倉紅芪”、“文縣紋黨”、“宕昌當歸”、“銓水大黃”因其量多質優而名列全國之冠。天麻、黃連、半夏、柴胡、杜仲、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譽,均為大宗生產。隴南市藥材年產1500多萬公斤,產量佔甘肅省70%以上,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當歸、紅芪、紋黨、大黃、防黨、野黨榮獲國家《出口商品榮譽證書》。

2018年,隴南市土地資源總面積4175.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838萬畝,園地110.9萬畝,林地2362.9萬畝,草地563.4萬畝。農作物總面積631.9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469.34萬畝,油料作物32.53萬畝,菸葉2.26萬畝,其他農作物6.88萬畝;糧食作物總產量104.32萬噸,油料作物產量3.76萬噸;農林特色產業基地總面積累計達到974萬畝。2012年,隴南市肉蛋奶產量達到9.58萬噸,其中肉類總產8.44萬噸、鮮蛋產量1.05噸、鮮奶產量0.95萬噸。建成規模養殖場898戶,發展規模養殖戶6133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79個,出欄畜禽296.1萬頭(只)。規模養牛(場)戶996個,存欄牛34.18萬頭,出欄牛9.33萬頭;規模養羊場戶11856個,存欄羊34.09萬隻,出欄16.59萬隻;規模養豬場戶2950戶,存欄豬90.33萬頭,出欄98.72萬頭;規模養雞場戶1900個,存欄雞349.08萬隻,出欄194.01萬隻。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665萬畝,其中池塘養殖0.275萬畝、水庫養殖3.222萬畝,網箱養殖15.435萬立方米。大鯢養殖面積226畝,養殖大鯢10.4萬尾。實現水產品產量781噸,其中鮮魚產量1751噸,大鯢產量30噸,實現漁業產值1.31億元。2012年,隴南市拖拉機擁有量22828臺,農機總動力164.32萬千瓦,實現農機經營總收入69446萬元,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15%。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隴南糧食種植面積為469.91萬畝,比上年增長0.24%;油料種植面積34.67萬畝,比上年增長1.39%;蔬菜種植面積56.97萬畝,比上年增長2.26%。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4.82萬噸,比上年增長2.97%,其中:夏糧40.47萬噸,比上年增長3.97%;秋糧74.36萬噸,比上年增長2.43%。全年肉類總產量達8.84萬噸,同比減少1.6%;藥材產量達到14.15萬噸、同比增長9.99%;水產品產量0.27萬噸,同比增長14.34%。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8萬畝;水平梯田總面積331.56萬畝,比上年增長0.89%;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97.2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65%。

第二產業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1.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0.16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6.57億元;集體企業完成1.03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29.1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7.3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8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100641.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13241.3萬元。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5.3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1.2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7.9億元;集體企業完成0.87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31.8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8.5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0.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6.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5.9億元。

工業園區:甘肅隴南市徽縣工業集中區、隴南西成經濟開發區、武都吉石壩工業集中區、武都漢王產業園區(規劃)、兩當縣工業集中區、西和縣石堡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第三產業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佈,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境內流程86.2公里,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公里。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公里。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公里,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公里。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佈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佔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城市簡介----隴南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江河眾多,水量充沛,僅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條,且落差集中,季節變化小,開發效率高,發展水利水電事業條件優越,前景廣闊。

隴南市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利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可開發量223萬千瓦,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34.4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的15.4%。

隴南又是甘肅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水資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國人均水量(約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城市簡介----隴南

生物資源

隴南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是甘肅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區內地形複雜,光熱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隴南有中藥材1200多種,歷史上總產量佔甘肅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還有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種食用菌和山野菜。

隴南市內有各類野生動物350多種,佔甘肅省野生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甘肅省400多種鳥類,也大多集中在隴南山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異獸珍禽達20多種,包括世界稀少,中國獨有的“國寶”“活化石”大熊貓、有“美猴王”之稱的金絲猴,以及羚牛、褐馬雞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其中大熊貓數量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

截至2018年,隴南市有陸生森林動物約28目91科(亞科)430種。其中:有獸類動物7目28科80種,有鳥類動物16目43科280種,有兩棲類2目8科30種,爬行類動物3目(亞目)12科(亞科)40種。水生動物主要有魚類4目8科70種。森林昆蟲類有24目230科2150種,蜘蛛類31科(亞科)200種。

城市簡介----隴南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隴南境內有鉛、鋅、銻、銅、錳、金、硅、重晶石等金屬、非金屬礦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公里,為中國第二大礦體。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0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二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在300噸以上。

截至2018年,隴南市現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資源清、儲量大、品位高、有開採價值的金屬礦有鉛、鋅、銻、汞、銅、金、錳、鐵等,非金屬礦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千米,累計探明鉛鋅儲量超過1300萬噸,預測遠景儲量可達2500萬噸,是中國鉛鋅礦超大型礦田之一。平均品位4.5—12%,為中國第二大礦體。現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9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三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為300噸以上,已探明儲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礦床20多處。

其中文縣陽山金礦探明儲量100噸,遠景儲量200噸以上;禮縣的巖金,探明儲量27.8噸,遠景儲量50噸;文縣的砂金,年產量佔甘肅省40%以上。

隴南市正在開發的有三大成礦帶:一是橫亙西和、成縣、徽縣等縣、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7-22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西成鉛鋅礦帶,鉛鋅金屬儲量達1200萬噸,遠景儲量2000萬噸,儲量居全國第二,屬超大型鉛鋅礦帶;二是西和崖灣銻礦帶,金屬儲量14.9萬噸,佔全國8%,儲量居全國第三;三是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黃金儲量70噸以上,是甘陝川“金三角”礦帶的核心地區,為甘肅省重要的採金基地。

城市簡介----隴南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隴南市總人口288.16萬人,出生率13.18‰,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長率6.33‰。常住人口259.0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2.96萬人,城鎮化率為28.16%。

民族

2018年末,隴南市居住著漢族、回族、藏族、滿族、壯族、蒙古族、彝族、朝鮮族、土家族、納西族、羌族、撒拉族、東鄉族、維吾爾族、苗族、瑤族、布依族、佤族、塔吉克族、白族、侗族等23個民族。

經濟概況

概況

2018年隴南市實現生產總值355.25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位居甘肅省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0.31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2.93億元,同比增長9.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1.89億元,同比增長10.8%。產業結構為22.31 : 23.14 : 54.55。

第一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中國主要中藥材產地之一,野生藥材種類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境內有各類中藥材1200多種,其中名貴藥材350多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譽。甘肅出產的五大拳頭藥材中,有四大藥材均以隴南為主產地,尤以“米倉紅芪”、“文縣紋黨”、“宕昌當歸”、“銓水大黃”因其量多質優而名列全國之冠。天麻、黃連、半夏、柴胡、杜仲、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譽,均為大宗生產。隴南市藥材年產1500多萬公斤,產量佔甘肅省70%以上,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當歸、紅芪、紋黨、大黃、防黨、野黨榮獲國家《出口商品榮譽證書》。

2018年,隴南市土地資源總面積4175.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838萬畝,園地110.9萬畝,林地2362.9萬畝,草地563.4萬畝。農作物總面積631.9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469.34萬畝,油料作物32.53萬畝,菸葉2.26萬畝,其他農作物6.88萬畝;糧食作物總產量104.32萬噸,油料作物產量3.76萬噸;農林特色產業基地總面積累計達到974萬畝。2012年,隴南市肉蛋奶產量達到9.58萬噸,其中肉類總產8.44萬噸、鮮蛋產量1.05噸、鮮奶產量0.95萬噸。建成規模養殖場898戶,發展規模養殖戶6133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79個,出欄畜禽296.1萬頭(只)。規模養牛(場)戶996個,存欄牛34.18萬頭,出欄牛9.33萬頭;規模養羊場戶11856個,存欄羊34.09萬隻,出欄16.59萬隻;規模養豬場戶2950戶,存欄豬90.33萬頭,出欄98.72萬頭;規模養雞場戶1900個,存欄雞349.08萬隻,出欄194.01萬隻。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665萬畝,其中池塘養殖0.275萬畝、水庫養殖3.222萬畝,網箱養殖15.435萬立方米。大鯢養殖面積226畝,養殖大鯢10.4萬尾。實現水產品產量781噸,其中鮮魚產量1751噸,大鯢產量30噸,實現漁業產值1.31億元。2012年,隴南市拖拉機擁有量22828臺,農機總動力164.32萬千瓦,實現農機經營總收入69446萬元,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15%。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隴南糧食種植面積為469.91萬畝,比上年增長0.24%;油料種植面積34.67萬畝,比上年增長1.39%;蔬菜種植面積56.97萬畝,比上年增長2.26%。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4.82萬噸,比上年增長2.97%,其中:夏糧40.47萬噸,比上年增長3.97%;秋糧74.36萬噸,比上年增長2.43%。全年肉類總產量達8.84萬噸,同比減少1.6%;藥材產量達到14.15萬噸、同比增長9.99%;水產品產量0.27萬噸,同比增長14.34%。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8萬畝;水平梯田總面積331.56萬畝,比上年增長0.89%;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97.2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65%。

第二產業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1.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0.16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6.57億元;集體企業完成1.03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29.1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7.3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8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100641.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13241.3萬元。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5.3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1.2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7.9億元;集體企業完成0.87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31.8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8.5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0.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6.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5.9億元。

工業園區:甘肅隴南市徽縣工業集中區、隴南西成經濟開發區、武都吉石壩工業集中區、武都漢王產業園區(規劃)、兩當縣工業集中區、西和縣石堡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第三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201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8.8億元,同比增長27.3%。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58億元,同比增長14.3%。全年進出口總額為98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3.6%。其中:直接出口總額為902.9萬美元,同比增長79.1%;進口總額83.1萬美元,同比增長30.3%。2013年旅遊總人數達614.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66%。旅遊綜合收入28.61億元,同比增長34.19%。

2018年,隴南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2.9億元,增長2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3億元,增長12.7%;外貿進出口總額2171萬美元,增長102%;開辦網店5923家,實現銷售總額7.71億元。國務院扶貧辦確定隴南市為全國電商扶貧試點市。2014年共接待遊客758萬人次,同比增長2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8億元,同比增長25%;旅遊綜合收入對全市GDP的貢獻率約12%,提高0.65個百分點以上;旅遊業直接就業人數達到32248人,新增就業人數6555人,增長15%。

2018年,隴南市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6716.48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54081.66萬元、移動業務總量161850.54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9081.91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1702.37萬元。全年旅遊總人數達9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5%。旅遊綜合收入48.8億元,同比增長36.4%。

社會事業

教育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佈,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境內流程86.2公里,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公里。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公里。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公里,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公里。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佈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佔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城市簡介----隴南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江河眾多,水量充沛,僅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條,且落差集中,季節變化小,開發效率高,發展水利水電事業條件優越,前景廣闊。

隴南市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利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可開發量223萬千瓦,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34.4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的15.4%。

隴南又是甘肅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水資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國人均水量(約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城市簡介----隴南

生物資源

隴南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是甘肅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區內地形複雜,光熱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隴南有中藥材1200多種,歷史上總產量佔甘肅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還有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種食用菌和山野菜。

隴南市內有各類野生動物350多種,佔甘肅省野生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甘肅省400多種鳥類,也大多集中在隴南山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異獸珍禽達20多種,包括世界稀少,中國獨有的“國寶”“活化石”大熊貓、有“美猴王”之稱的金絲猴,以及羚牛、褐馬雞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其中大熊貓數量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

截至2018年,隴南市有陸生森林動物約28目91科(亞科)430種。其中:有獸類動物7目28科80種,有鳥類動物16目43科280種,有兩棲類2目8科30種,爬行類動物3目(亞目)12科(亞科)40種。水生動物主要有魚類4目8科70種。森林昆蟲類有24目230科2150種,蜘蛛類31科(亞科)200種。

城市簡介----隴南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隴南境內有鉛、鋅、銻、銅、錳、金、硅、重晶石等金屬、非金屬礦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公里,為中國第二大礦體。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0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二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在300噸以上。

截至2018年,隴南市現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資源清、儲量大、品位高、有開採價值的金屬礦有鉛、鋅、銻、汞、銅、金、錳、鐵等,非金屬礦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千米,累計探明鉛鋅儲量超過1300萬噸,預測遠景儲量可達2500萬噸,是中國鉛鋅礦超大型礦田之一。平均品位4.5—12%,為中國第二大礦體。現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9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三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為300噸以上,已探明儲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礦床20多處。

其中文縣陽山金礦探明儲量100噸,遠景儲量200噸以上;禮縣的巖金,探明儲量27.8噸,遠景儲量50噸;文縣的砂金,年產量佔甘肅省40%以上。

隴南市正在開發的有三大成礦帶:一是橫亙西和、成縣、徽縣等縣、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7-22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西成鉛鋅礦帶,鉛鋅金屬儲量達1200萬噸,遠景儲量2000萬噸,儲量居全國第二,屬超大型鉛鋅礦帶;二是西和崖灣銻礦帶,金屬儲量14.9萬噸,佔全國8%,儲量居全國第三;三是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黃金儲量70噸以上,是甘陝川“金三角”礦帶的核心地區,為甘肅省重要的採金基地。

城市簡介----隴南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隴南市總人口288.16萬人,出生率13.18‰,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長率6.33‰。常住人口259.0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2.96萬人,城鎮化率為28.16%。

民族

2018年末,隴南市居住著漢族、回族、藏族、滿族、壯族、蒙古族、彝族、朝鮮族、土家族、納西族、羌族、撒拉族、東鄉族、維吾爾族、苗族、瑤族、布依族、佤族、塔吉克族、白族、侗族等23個民族。

經濟概況

概況

2018年隴南市實現生產總值355.25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位居甘肅省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0.31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2.93億元,同比增長9.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1.89億元,同比增長10.8%。產業結構為22.31 : 23.14 : 54.55。

第一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中國主要中藥材產地之一,野生藥材種類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境內有各類中藥材1200多種,其中名貴藥材350多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譽。甘肅出產的五大拳頭藥材中,有四大藥材均以隴南為主產地,尤以“米倉紅芪”、“文縣紋黨”、“宕昌當歸”、“銓水大黃”因其量多質優而名列全國之冠。天麻、黃連、半夏、柴胡、杜仲、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譽,均為大宗生產。隴南市藥材年產1500多萬公斤,產量佔甘肅省70%以上,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當歸、紅芪、紋黨、大黃、防黨、野黨榮獲國家《出口商品榮譽證書》。

2018年,隴南市土地資源總面積4175.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838萬畝,園地110.9萬畝,林地2362.9萬畝,草地563.4萬畝。農作物總面積631.9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469.34萬畝,油料作物32.53萬畝,菸葉2.26萬畝,其他農作物6.88萬畝;糧食作物總產量104.32萬噸,油料作物產量3.76萬噸;農林特色產業基地總面積累計達到974萬畝。2012年,隴南市肉蛋奶產量達到9.58萬噸,其中肉類總產8.44萬噸、鮮蛋產量1.05噸、鮮奶產量0.95萬噸。建成規模養殖場898戶,發展規模養殖戶6133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79個,出欄畜禽296.1萬頭(只)。規模養牛(場)戶996個,存欄牛34.18萬頭,出欄牛9.33萬頭;規模養羊場戶11856個,存欄羊34.09萬隻,出欄16.59萬隻;規模養豬場戶2950戶,存欄豬90.33萬頭,出欄98.72萬頭;規模養雞場戶1900個,存欄雞349.08萬隻,出欄194.01萬隻。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665萬畝,其中池塘養殖0.275萬畝、水庫養殖3.222萬畝,網箱養殖15.435萬立方米。大鯢養殖面積226畝,養殖大鯢10.4萬尾。實現水產品產量781噸,其中鮮魚產量1751噸,大鯢產量30噸,實現漁業產值1.31億元。2012年,隴南市拖拉機擁有量22828臺,農機總動力164.32萬千瓦,實現農機經營總收入69446萬元,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15%。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隴南糧食種植面積為469.91萬畝,比上年增長0.24%;油料種植面積34.67萬畝,比上年增長1.39%;蔬菜種植面積56.97萬畝,比上年增長2.26%。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4.82萬噸,比上年增長2.97%,其中:夏糧40.47萬噸,比上年增長3.97%;秋糧74.36萬噸,比上年增長2.43%。全年肉類總產量達8.84萬噸,同比減少1.6%;藥材產量達到14.15萬噸、同比增長9.99%;水產品產量0.27萬噸,同比增長14.34%。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8萬畝;水平梯田總面積331.56萬畝,比上年增長0.89%;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97.2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65%。

第二產業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1.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0.16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6.57億元;集體企業完成1.03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29.1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7.3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8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100641.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13241.3萬元。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5.3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1.2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7.9億元;集體企業完成0.87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31.8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8.5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0.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6.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5.9億元。

工業園區:甘肅隴南市徽縣工業集中區、隴南西成經濟開發區、武都吉石壩工業集中區、武都漢王產業園區(規劃)、兩當縣工業集中區、西和縣石堡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第三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201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8.8億元,同比增長27.3%。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58億元,同比增長14.3%。全年進出口總額為98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3.6%。其中:直接出口總額為902.9萬美元,同比增長79.1%;進口總額83.1萬美元,同比增長30.3%。2013年旅遊總人數達614.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66%。旅遊綜合收入28.61億元,同比增長34.19%。

2018年,隴南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2.9億元,增長2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3億元,增長12.7%;外貿進出口總額2171萬美元,增長102%;開辦網店5923家,實現銷售總額7.71億元。國務院扶貧辦確定隴南市為全國電商扶貧試點市。2014年共接待遊客758萬人次,同比增長2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8億元,同比增長25%;旅遊綜合收入對全市GDP的貢獻率約12%,提高0.65個百分點以上;旅遊業直接就業人數達到32248人,新增就業人數6555人,增長15%。

2018年,隴南市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6716.48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54081.66萬元、移動業務總量161850.54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9081.91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1702.37萬元。全年旅遊總人數達9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5%。旅遊綜合收入48.8億元,同比增長36.4%。

社會事業

教育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末,學校總數2284所,教職工30706人。其中,專任教師29209人。在校學生數452610人,其中:小學在校生195886人,初中生96809人,高中生51165人,中等職業學校20564人,幼兒園78263人,大專院校1005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05%,初中入學率99.20%。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合格率分別為99.63%、99.22%、92.12%。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72萬人,下降0.05%;初中招生3.28萬人,下降2.55%;小學招生3.61萬人,增長22.70%。各類普通高校在隴南招生17846人,同比增長11.13%,各類普通中專在隴南招生2369人,同比下降26.95%。

文化

2018年,隴南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1個,全年演出1022場,觀眾達3866萬人次;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85萬餘冊;博物館10個;文化古蹟254處,其中:國家級8處、省級22處、市級28處;文物藏量8812件,其中:一級文物108件。

2018年,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4個,全年演出1001場,觀眾達89.2萬人次;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83.79萬餘冊;博物館9個;文化古蹟52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20處、市級17處;文物藏量9497件,其中:一級文物143件。

廣電通訊

2018年,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2.83%和94.26%,廣播綜合覆蓋率比上年提高0.59%,電視綜合覆蓋率與上年持平。數字有線電視用戶3.9萬戶,比上年下降4.41%。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31832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1350.9萬元、移動業務總量79940.7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2915.6萬元、郵政業務總量7624.6萬元。

2018年,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2.86%和95.68%;數字有線電視用戶94078戶。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佈,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境內流程86.2公里,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公里。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公里。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公里,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公里。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佈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佔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城市簡介----隴南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江河眾多,水量充沛,僅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條,且落差集中,季節變化小,開發效率高,發展水利水電事業條件優越,前景廣闊。

隴南市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利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可開發量223萬千瓦,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34.4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的15.4%。

隴南又是甘肅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水資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國人均水量(約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城市簡介----隴南

生物資源

隴南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是甘肅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區內地形複雜,光熱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隴南有中藥材1200多種,歷史上總產量佔甘肅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還有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種食用菌和山野菜。

隴南市內有各類野生動物350多種,佔甘肅省野生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甘肅省400多種鳥類,也大多集中在隴南山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異獸珍禽達20多種,包括世界稀少,中國獨有的“國寶”“活化石”大熊貓、有“美猴王”之稱的金絲猴,以及羚牛、褐馬雞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其中大熊貓數量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

截至2018年,隴南市有陸生森林動物約28目91科(亞科)430種。其中:有獸類動物7目28科80種,有鳥類動物16目43科280種,有兩棲類2目8科30種,爬行類動物3目(亞目)12科(亞科)40種。水生動物主要有魚類4目8科70種。森林昆蟲類有24目230科2150種,蜘蛛類31科(亞科)200種。

城市簡介----隴南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隴南境內有鉛、鋅、銻、銅、錳、金、硅、重晶石等金屬、非金屬礦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公里,為中國第二大礦體。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0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二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在300噸以上。

截至2018年,隴南市現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資源清、儲量大、品位高、有開採價值的金屬礦有鉛、鋅、銻、汞、銅、金、錳、鐵等,非金屬礦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千米,累計探明鉛鋅儲量超過1300萬噸,預測遠景儲量可達2500萬噸,是中國鉛鋅礦超大型礦田之一。平均品位4.5—12%,為中國第二大礦體。現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9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三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為300噸以上,已探明儲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礦床20多處。

其中文縣陽山金礦探明儲量100噸,遠景儲量200噸以上;禮縣的巖金,探明儲量27.8噸,遠景儲量50噸;文縣的砂金,年產量佔甘肅省40%以上。

隴南市正在開發的有三大成礦帶:一是橫亙西和、成縣、徽縣等縣、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7-22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西成鉛鋅礦帶,鉛鋅金屬儲量達1200萬噸,遠景儲量2000萬噸,儲量居全國第二,屬超大型鉛鋅礦帶;二是西和崖灣銻礦帶,金屬儲量14.9萬噸,佔全國8%,儲量居全國第三;三是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黃金儲量70噸以上,是甘陝川“金三角”礦帶的核心地區,為甘肅省重要的採金基地。

城市簡介----隴南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隴南市總人口288.16萬人,出生率13.18‰,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長率6.33‰。常住人口259.0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2.96萬人,城鎮化率為28.16%。

民族

2018年末,隴南市居住著漢族、回族、藏族、滿族、壯族、蒙古族、彝族、朝鮮族、土家族、納西族、羌族、撒拉族、東鄉族、維吾爾族、苗族、瑤族、布依族、佤族、塔吉克族、白族、侗族等23個民族。

經濟概況

概況

2018年隴南市實現生產總值355.25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位居甘肅省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0.31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2.93億元,同比增長9.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1.89億元,同比增長10.8%。產業結構為22.31 : 23.14 : 54.55。

第一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中國主要中藥材產地之一,野生藥材種類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境內有各類中藥材1200多種,其中名貴藥材350多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譽。甘肅出產的五大拳頭藥材中,有四大藥材均以隴南為主產地,尤以“米倉紅芪”、“文縣紋黨”、“宕昌當歸”、“銓水大黃”因其量多質優而名列全國之冠。天麻、黃連、半夏、柴胡、杜仲、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譽,均為大宗生產。隴南市藥材年產1500多萬公斤,產量佔甘肅省70%以上,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當歸、紅芪、紋黨、大黃、防黨、野黨榮獲國家《出口商品榮譽證書》。

2018年,隴南市土地資源總面積4175.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838萬畝,園地110.9萬畝,林地2362.9萬畝,草地563.4萬畝。農作物總面積631.9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469.34萬畝,油料作物32.53萬畝,菸葉2.26萬畝,其他農作物6.88萬畝;糧食作物總產量104.32萬噸,油料作物產量3.76萬噸;農林特色產業基地總面積累計達到974萬畝。2012年,隴南市肉蛋奶產量達到9.58萬噸,其中肉類總產8.44萬噸、鮮蛋產量1.05噸、鮮奶產量0.95萬噸。建成規模養殖場898戶,發展規模養殖戶6133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79個,出欄畜禽296.1萬頭(只)。規模養牛(場)戶996個,存欄牛34.18萬頭,出欄牛9.33萬頭;規模養羊場戶11856個,存欄羊34.09萬隻,出欄16.59萬隻;規模養豬場戶2950戶,存欄豬90.33萬頭,出欄98.72萬頭;規模養雞場戶1900個,存欄雞349.08萬隻,出欄194.01萬隻。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665萬畝,其中池塘養殖0.275萬畝、水庫養殖3.222萬畝,網箱養殖15.435萬立方米。大鯢養殖面積226畝,養殖大鯢10.4萬尾。實現水產品產量781噸,其中鮮魚產量1751噸,大鯢產量30噸,實現漁業產值1.31億元。2012年,隴南市拖拉機擁有量22828臺,農機總動力164.32萬千瓦,實現農機經營總收入69446萬元,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15%。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隴南糧食種植面積為469.91萬畝,比上年增長0.24%;油料種植面積34.67萬畝,比上年增長1.39%;蔬菜種植面積56.97萬畝,比上年增長2.26%。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4.82萬噸,比上年增長2.97%,其中:夏糧40.47萬噸,比上年增長3.97%;秋糧74.36萬噸,比上年增長2.43%。全年肉類總產量達8.84萬噸,同比減少1.6%;藥材產量達到14.15萬噸、同比增長9.99%;水產品產量0.27萬噸,同比增長14.34%。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8萬畝;水平梯田總面積331.56萬畝,比上年增長0.89%;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97.2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65%。

第二產業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1.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0.16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6.57億元;集體企業完成1.03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29.1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7.3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8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100641.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13241.3萬元。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5.3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1.2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7.9億元;集體企業完成0.87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31.8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8.5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0.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6.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5.9億元。

工業園區:甘肅隴南市徽縣工業集中區、隴南西成經濟開發區、武都吉石壩工業集中區、武都漢王產業園區(規劃)、兩當縣工業集中區、西和縣石堡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第三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201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8.8億元,同比增長27.3%。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58億元,同比增長14.3%。全年進出口總額為98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3.6%。其中:直接出口總額為902.9萬美元,同比增長79.1%;進口總額83.1萬美元,同比增長30.3%。2013年旅遊總人數達614.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66%。旅遊綜合收入28.61億元,同比增長34.19%。

2018年,隴南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2.9億元,增長2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3億元,增長12.7%;外貿進出口總額2171萬美元,增長102%;開辦網店5923家,實現銷售總額7.71億元。國務院扶貧辦確定隴南市為全國電商扶貧試點市。2014年共接待遊客758萬人次,同比增長2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8億元,同比增長25%;旅遊綜合收入對全市GDP的貢獻率約12%,提高0.65個百分點以上;旅遊業直接就業人數達到32248人,新增就業人數6555人,增長15%。

2018年,隴南市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6716.48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54081.66萬元、移動業務總量161850.54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9081.91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1702.37萬元。全年旅遊總人數達9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5%。旅遊綜合收入48.8億元,同比增長36.4%。

社會事業

教育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末,學校總數2284所,教職工30706人。其中,專任教師29209人。在校學生數452610人,其中:小學在校生195886人,初中生96809人,高中生51165人,中等職業學校20564人,幼兒園78263人,大專院校1005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05%,初中入學率99.20%。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合格率分別為99.63%、99.22%、92.12%。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72萬人,下降0.05%;初中招生3.28萬人,下降2.55%;小學招生3.61萬人,增長22.70%。各類普通高校在隴南招生17846人,同比增長11.13%,各類普通中專在隴南招生2369人,同比下降26.95%。

文化

2018年,隴南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1個,全年演出1022場,觀眾達3866萬人次;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85萬餘冊;博物館10個;文化古蹟254處,其中:國家級8處、省級22處、市級28處;文物藏量8812件,其中:一級文物108件。

2018年,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4個,全年演出1001場,觀眾達89.2萬人次;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83.79萬餘冊;博物館9個;文化古蹟52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20處、市級17處;文物藏量9497件,其中:一級文物143件。

廣電通訊

2018年,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2.83%和94.26%,廣播綜合覆蓋率比上年提高0.59%,電視綜合覆蓋率與上年持平。數字有線電視用戶3.9萬戶,比上年下降4.41%。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31832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1350.9萬元、移動業務總量79940.7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2915.6萬元、郵政業務總量7624.6萬元。

2018年,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2.86%和95.68%;數字有線電視用戶94078戶。

城市簡介----隴南

醫療衛生

隴南規模較大醫療機構是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隴南市中醫醫院,是隴南市為人民服務的大型醫療機構。

2018年末,隴南市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876個,其中縣級以上綜合醫院10個、中醫院8個、疾病防控中心9個,社區服務中心(站)10個,婦幼保健院(站)9個,衛生監督所9個,鄉鎮衛生院214個。擁有病床位8267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688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421人,註冊護士1961人,藥師(士)384人,技師(士)395人,其他1721人。

歷史文化

小吃

​洋芋攪團、玉米麵面魚、米皮、麵皮、酸菜面片、豆花子酸菜面、蕎粉、雞蛋麵茶、炕包(子)、蕎麵葉子、地軟耳包子、麥仁酒、蕎麵、苞谷麵餃團、洋芋絲餅餅、武都泡菜、韭菜扁食、鍋盔、豆花子、肉夾饃、烤羊肉串、烤雞肉串、燒烤香腸、燒烤嫩玉米、武都臭豆腐、麻辣洋芋粉、雞湯刀削麵、橄欖油拌洋芋、嫩玉米麵餅、煎餅卷青椒洋芋絲、面果丸子、武都酸菜湯、麵疙瘩等。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佈,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境內流程86.2公里,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公里。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公里。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公里,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公里。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佈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佔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城市簡介----隴南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江河眾多,水量充沛,僅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條,且落差集中,季節變化小,開發效率高,發展水利水電事業條件優越,前景廣闊。

隴南市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利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可開發量223萬千瓦,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34.4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的15.4%。

隴南又是甘肅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水資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國人均水量(約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城市簡介----隴南

生物資源

隴南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是甘肅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區內地形複雜,光熱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隴南有中藥材1200多種,歷史上總產量佔甘肅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還有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種食用菌和山野菜。

隴南市內有各類野生動物350多種,佔甘肅省野生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甘肅省400多種鳥類,也大多集中在隴南山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異獸珍禽達20多種,包括世界稀少,中國獨有的“國寶”“活化石”大熊貓、有“美猴王”之稱的金絲猴,以及羚牛、褐馬雞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其中大熊貓數量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

截至2018年,隴南市有陸生森林動物約28目91科(亞科)430種。其中:有獸類動物7目28科80種,有鳥類動物16目43科280種,有兩棲類2目8科30種,爬行類動物3目(亞目)12科(亞科)40種。水生動物主要有魚類4目8科70種。森林昆蟲類有24目230科2150種,蜘蛛類31科(亞科)200種。

城市簡介----隴南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隴南境內有鉛、鋅、銻、銅、錳、金、硅、重晶石等金屬、非金屬礦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公里,為中國第二大礦體。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0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二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在300噸以上。

截至2018年,隴南市現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資源清、儲量大、品位高、有開採價值的金屬礦有鉛、鋅、銻、汞、銅、金、錳、鐵等,非金屬礦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千米,累計探明鉛鋅儲量超過1300萬噸,預測遠景儲量可達2500萬噸,是中國鉛鋅礦超大型礦田之一。平均品位4.5—12%,為中國第二大礦體。現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9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三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為300噸以上,已探明儲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礦床20多處。

其中文縣陽山金礦探明儲量100噸,遠景儲量200噸以上;禮縣的巖金,探明儲量27.8噸,遠景儲量50噸;文縣的砂金,年產量佔甘肅省40%以上。

隴南市正在開發的有三大成礦帶:一是橫亙西和、成縣、徽縣等縣、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7-22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西成鉛鋅礦帶,鉛鋅金屬儲量達1200萬噸,遠景儲量2000萬噸,儲量居全國第二,屬超大型鉛鋅礦帶;二是西和崖灣銻礦帶,金屬儲量14.9萬噸,佔全國8%,儲量居全國第三;三是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黃金儲量70噸以上,是甘陝川“金三角”礦帶的核心地區,為甘肅省重要的採金基地。

城市簡介----隴南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隴南市總人口288.16萬人,出生率13.18‰,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長率6.33‰。常住人口259.0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2.96萬人,城鎮化率為28.16%。

民族

2018年末,隴南市居住著漢族、回族、藏族、滿族、壯族、蒙古族、彝族、朝鮮族、土家族、納西族、羌族、撒拉族、東鄉族、維吾爾族、苗族、瑤族、布依族、佤族、塔吉克族、白族、侗族等23個民族。

經濟概況

概況

2018年隴南市實現生產總值355.25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位居甘肅省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0.31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2.93億元,同比增長9.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1.89億元,同比增長10.8%。產業結構為22.31 : 23.14 : 54.55。

第一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中國主要中藥材產地之一,野生藥材種類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境內有各類中藥材1200多種,其中名貴藥材350多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譽。甘肅出產的五大拳頭藥材中,有四大藥材均以隴南為主產地,尤以“米倉紅芪”、“文縣紋黨”、“宕昌當歸”、“銓水大黃”因其量多質優而名列全國之冠。天麻、黃連、半夏、柴胡、杜仲、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譽,均為大宗生產。隴南市藥材年產1500多萬公斤,產量佔甘肅省70%以上,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當歸、紅芪、紋黨、大黃、防黨、野黨榮獲國家《出口商品榮譽證書》。

2018年,隴南市土地資源總面積4175.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838萬畝,園地110.9萬畝,林地2362.9萬畝,草地563.4萬畝。農作物總面積631.9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469.34萬畝,油料作物32.53萬畝,菸葉2.26萬畝,其他農作物6.88萬畝;糧食作物總產量104.32萬噸,油料作物產量3.76萬噸;農林特色產業基地總面積累計達到974萬畝。2012年,隴南市肉蛋奶產量達到9.58萬噸,其中肉類總產8.44萬噸、鮮蛋產量1.05噸、鮮奶產量0.95萬噸。建成規模養殖場898戶,發展規模養殖戶6133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79個,出欄畜禽296.1萬頭(只)。規模養牛(場)戶996個,存欄牛34.18萬頭,出欄牛9.33萬頭;規模養羊場戶11856個,存欄羊34.09萬隻,出欄16.59萬隻;規模養豬場戶2950戶,存欄豬90.33萬頭,出欄98.72萬頭;規模養雞場戶1900個,存欄雞349.08萬隻,出欄194.01萬隻。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665萬畝,其中池塘養殖0.275萬畝、水庫養殖3.222萬畝,網箱養殖15.435萬立方米。大鯢養殖面積226畝,養殖大鯢10.4萬尾。實現水產品產量781噸,其中鮮魚產量1751噸,大鯢產量30噸,實現漁業產值1.31億元。2012年,隴南市拖拉機擁有量22828臺,農機總動力164.32萬千瓦,實現農機經營總收入69446萬元,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15%。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隴南糧食種植面積為469.91萬畝,比上年增長0.24%;油料種植面積34.67萬畝,比上年增長1.39%;蔬菜種植面積56.97萬畝,比上年增長2.26%。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4.82萬噸,比上年增長2.97%,其中:夏糧40.47萬噸,比上年增長3.97%;秋糧74.36萬噸,比上年增長2.43%。全年肉類總產量達8.84萬噸,同比減少1.6%;藥材產量達到14.15萬噸、同比增長9.99%;水產品產量0.27萬噸,同比增長14.34%。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8萬畝;水平梯田總面積331.56萬畝,比上年增長0.89%;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97.2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65%。

第二產業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1.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0.16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6.57億元;集體企業完成1.03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29.1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7.3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8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100641.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13241.3萬元。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5.3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1.2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7.9億元;集體企業完成0.87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31.8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8.5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0.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6.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5.9億元。

工業園區:甘肅隴南市徽縣工業集中區、隴南西成經濟開發區、武都吉石壩工業集中區、武都漢王產業園區(規劃)、兩當縣工業集中區、西和縣石堡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第三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201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8.8億元,同比增長27.3%。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58億元,同比增長14.3%。全年進出口總額為98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3.6%。其中:直接出口總額為902.9萬美元,同比增長79.1%;進口總額83.1萬美元,同比增長30.3%。2013年旅遊總人數達614.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66%。旅遊綜合收入28.61億元,同比增長34.19%。

2018年,隴南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2.9億元,增長2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3億元,增長12.7%;外貿進出口總額2171萬美元,增長102%;開辦網店5923家,實現銷售總額7.71億元。國務院扶貧辦確定隴南市為全國電商扶貧試點市。2014年共接待遊客758萬人次,同比增長2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8億元,同比增長25%;旅遊綜合收入對全市GDP的貢獻率約12%,提高0.65個百分點以上;旅遊業直接就業人數達到32248人,新增就業人數6555人,增長15%。

2018年,隴南市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6716.48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54081.66萬元、移動業務總量161850.54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9081.91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1702.37萬元。全年旅遊總人數達9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5%。旅遊綜合收入48.8億元,同比增長36.4%。

社會事業

教育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末,學校總數2284所,教職工30706人。其中,專任教師29209人。在校學生數452610人,其中:小學在校生195886人,初中生96809人,高中生51165人,中等職業學校20564人,幼兒園78263人,大專院校1005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05%,初中入學率99.20%。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合格率分別為99.63%、99.22%、92.12%。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72萬人,下降0.05%;初中招生3.28萬人,下降2.55%;小學招生3.61萬人,增長22.70%。各類普通高校在隴南招生17846人,同比增長11.13%,各類普通中專在隴南招生2369人,同比下降26.95%。

文化

2018年,隴南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1個,全年演出1022場,觀眾達3866萬人次;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85萬餘冊;博物館10個;文化古蹟254處,其中:國家級8處、省級22處、市級28處;文物藏量8812件,其中:一級文物108件。

2018年,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4個,全年演出1001場,觀眾達89.2萬人次;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83.79萬餘冊;博物館9個;文化古蹟52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20處、市級17處;文物藏量9497件,其中:一級文物143件。

廣電通訊

2018年,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2.83%和94.26%,廣播綜合覆蓋率比上年提高0.59%,電視綜合覆蓋率與上年持平。數字有線電視用戶3.9萬戶,比上年下降4.41%。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31832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1350.9萬元、移動業務總量79940.7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2915.6萬元、郵政業務總量7624.6萬元。

2018年,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2.86%和95.68%;數字有線電視用戶94078戶。

城市簡介----隴南

醫療衛生

隴南規模較大醫療機構是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隴南市中醫醫院,是隴南市為人民服務的大型醫療機構。

2018年末,隴南市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876個,其中縣級以上綜合醫院10個、中醫院8個、疾病防控中心9個,社區服務中心(站)10個,婦幼保健院(站)9個,衛生監督所9個,鄉鎮衛生院214個。擁有病床位8267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688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421人,註冊護士1961人,藥師(士)384人,技師(士)395人,其他1721人。

歷史文化

小吃

​洋芋攪團、玉米麵面魚、米皮、麵皮、酸菜面片、豆花子酸菜面、蕎粉、雞蛋麵茶、炕包(子)、蕎麵葉子、地軟耳包子、麥仁酒、蕎麵、苞谷麵餃團、洋芋絲餅餅、武都泡菜、韭菜扁食、鍋盔、豆花子、肉夾饃、烤羊肉串、烤雞肉串、燒烤香腸、燒烤嫩玉米、武都臭豆腐、麻辣洋芋粉、雞湯刀削麵、橄欖油拌洋芋、嫩玉米麵餅、煎餅卷青椒洋芋絲、面果丸子、武都酸菜湯、麵疙瘩等。

城市簡介----隴南

特產

武都區武都油橄欖武都花椒武都紅芪

宕昌縣宕昌黨蔘哈達鋪當歸宕昌黃芪

徽縣徽縣銀杏徽縣紫皮大蒜金徽酒

康縣龍神茶康縣黑木耳

文縣文縣紋黨文縣綠茶

禮縣禮縣大黃禮縣蘋果

成縣成縣核桃紅川酒

西和縣西和半夏

兩當縣兩當狼牙蜜

地域文化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佈,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境內流程86.2公里,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公里。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公里。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公里,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公里。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佈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佔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城市簡介----隴南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江河眾多,水量充沛,僅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條,且落差集中,季節變化小,開發效率高,發展水利水電事業條件優越,前景廣闊。

隴南市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利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可開發量223萬千瓦,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34.4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的15.4%。

隴南又是甘肅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水資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國人均水量(約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城市簡介----隴南

生物資源

隴南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是甘肅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區內地形複雜,光熱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隴南有中藥材1200多種,歷史上總產量佔甘肅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還有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種食用菌和山野菜。

隴南市內有各類野生動物350多種,佔甘肅省野生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甘肅省400多種鳥類,也大多集中在隴南山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異獸珍禽達20多種,包括世界稀少,中國獨有的“國寶”“活化石”大熊貓、有“美猴王”之稱的金絲猴,以及羚牛、褐馬雞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其中大熊貓數量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

截至2018年,隴南市有陸生森林動物約28目91科(亞科)430種。其中:有獸類動物7目28科80種,有鳥類動物16目43科280種,有兩棲類2目8科30種,爬行類動物3目(亞目)12科(亞科)40種。水生動物主要有魚類4目8科70種。森林昆蟲類有24目230科2150種,蜘蛛類31科(亞科)200種。

城市簡介----隴南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隴南境內有鉛、鋅、銻、銅、錳、金、硅、重晶石等金屬、非金屬礦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公里,為中國第二大礦體。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0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二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在300噸以上。

截至2018年,隴南市現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資源清、儲量大、品位高、有開採價值的金屬礦有鉛、鋅、銻、汞、銅、金、錳、鐵等,非金屬礦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千米,累計探明鉛鋅儲量超過1300萬噸,預測遠景儲量可達2500萬噸,是中國鉛鋅礦超大型礦田之一。平均品位4.5—12%,為中國第二大礦體。現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9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三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為300噸以上,已探明儲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礦床20多處。

其中文縣陽山金礦探明儲量100噸,遠景儲量200噸以上;禮縣的巖金,探明儲量27.8噸,遠景儲量50噸;文縣的砂金,年產量佔甘肅省40%以上。

隴南市正在開發的有三大成礦帶:一是橫亙西和、成縣、徽縣等縣、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7-22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西成鉛鋅礦帶,鉛鋅金屬儲量達1200萬噸,遠景儲量2000萬噸,儲量居全國第二,屬超大型鉛鋅礦帶;二是西和崖灣銻礦帶,金屬儲量14.9萬噸,佔全國8%,儲量居全國第三;三是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黃金儲量70噸以上,是甘陝川“金三角”礦帶的核心地區,為甘肅省重要的採金基地。

城市簡介----隴南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隴南市總人口288.16萬人,出生率13.18‰,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長率6.33‰。常住人口259.0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2.96萬人,城鎮化率為28.16%。

民族

2018年末,隴南市居住著漢族、回族、藏族、滿族、壯族、蒙古族、彝族、朝鮮族、土家族、納西族、羌族、撒拉族、東鄉族、維吾爾族、苗族、瑤族、布依族、佤族、塔吉克族、白族、侗族等23個民族。

經濟概況

概況

2018年隴南市實現生產總值355.25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位居甘肅省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0.31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2.93億元,同比增長9.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1.89億元,同比增長10.8%。產業結構為22.31 : 23.14 : 54.55。

第一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中國主要中藥材產地之一,野生藥材種類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境內有各類中藥材1200多種,其中名貴藥材350多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譽。甘肅出產的五大拳頭藥材中,有四大藥材均以隴南為主產地,尤以“米倉紅芪”、“文縣紋黨”、“宕昌當歸”、“銓水大黃”因其量多質優而名列全國之冠。天麻、黃連、半夏、柴胡、杜仲、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譽,均為大宗生產。隴南市藥材年產1500多萬公斤,產量佔甘肅省70%以上,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當歸、紅芪、紋黨、大黃、防黨、野黨榮獲國家《出口商品榮譽證書》。

2018年,隴南市土地資源總面積4175.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838萬畝,園地110.9萬畝,林地2362.9萬畝,草地563.4萬畝。農作物總面積631.9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469.34萬畝,油料作物32.53萬畝,菸葉2.26萬畝,其他農作物6.88萬畝;糧食作物總產量104.32萬噸,油料作物產量3.76萬噸;農林特色產業基地總面積累計達到974萬畝。2012年,隴南市肉蛋奶產量達到9.58萬噸,其中肉類總產8.44萬噸、鮮蛋產量1.05噸、鮮奶產量0.95萬噸。建成規模養殖場898戶,發展規模養殖戶6133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79個,出欄畜禽296.1萬頭(只)。規模養牛(場)戶996個,存欄牛34.18萬頭,出欄牛9.33萬頭;規模養羊場戶11856個,存欄羊34.09萬隻,出欄16.59萬隻;規模養豬場戶2950戶,存欄豬90.33萬頭,出欄98.72萬頭;規模養雞場戶1900個,存欄雞349.08萬隻,出欄194.01萬隻。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665萬畝,其中池塘養殖0.275萬畝、水庫養殖3.222萬畝,網箱養殖15.435萬立方米。大鯢養殖面積226畝,養殖大鯢10.4萬尾。實現水產品產量781噸,其中鮮魚產量1751噸,大鯢產量30噸,實現漁業產值1.31億元。2012年,隴南市拖拉機擁有量22828臺,農機總動力164.32萬千瓦,實現農機經營總收入69446萬元,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15%。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隴南糧食種植面積為469.91萬畝,比上年增長0.24%;油料種植面積34.67萬畝,比上年增長1.39%;蔬菜種植面積56.97萬畝,比上年增長2.26%。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4.82萬噸,比上年增長2.97%,其中:夏糧40.47萬噸,比上年增長3.97%;秋糧74.36萬噸,比上年增長2.43%。全年肉類總產量達8.84萬噸,同比減少1.6%;藥材產量達到14.15萬噸、同比增長9.99%;水產品產量0.27萬噸,同比增長14.34%。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8萬畝;水平梯田總面積331.56萬畝,比上年增長0.89%;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97.2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65%。

第二產業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1.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0.16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6.57億元;集體企業完成1.03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29.1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7.3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8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100641.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13241.3萬元。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5.3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1.2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7.9億元;集體企業完成0.87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31.8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8.5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0.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6.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5.9億元。

工業園區:甘肅隴南市徽縣工業集中區、隴南西成經濟開發區、武都吉石壩工業集中區、武都漢王產業園區(規劃)、兩當縣工業集中區、西和縣石堡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第三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201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8.8億元,同比增長27.3%。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58億元,同比增長14.3%。全年進出口總額為98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3.6%。其中:直接出口總額為902.9萬美元,同比增長79.1%;進口總額83.1萬美元,同比增長30.3%。2013年旅遊總人數達614.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66%。旅遊綜合收入28.61億元,同比增長34.19%。

2018年,隴南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2.9億元,增長2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3億元,增長12.7%;外貿進出口總額2171萬美元,增長102%;開辦網店5923家,實現銷售總額7.71億元。國務院扶貧辦確定隴南市為全國電商扶貧試點市。2014年共接待遊客758萬人次,同比增長2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8億元,同比增長25%;旅遊綜合收入對全市GDP的貢獻率約12%,提高0.65個百分點以上;旅遊業直接就業人數達到32248人,新增就業人數6555人,增長15%。

2018年,隴南市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6716.48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54081.66萬元、移動業務總量161850.54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9081.91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1702.37萬元。全年旅遊總人數達9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5%。旅遊綜合收入48.8億元,同比增長36.4%。

社會事業

教育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末,學校總數2284所,教職工30706人。其中,專任教師29209人。在校學生數452610人,其中:小學在校生195886人,初中生96809人,高中生51165人,中等職業學校20564人,幼兒園78263人,大專院校1005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05%,初中入學率99.20%。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合格率分別為99.63%、99.22%、92.12%。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72萬人,下降0.05%;初中招生3.28萬人,下降2.55%;小學招生3.61萬人,增長22.70%。各類普通高校在隴南招生17846人,同比增長11.13%,各類普通中專在隴南招生2369人,同比下降26.95%。

文化

2018年,隴南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1個,全年演出1022場,觀眾達3866萬人次;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85萬餘冊;博物館10個;文化古蹟254處,其中:國家級8處、省級22處、市級28處;文物藏量8812件,其中:一級文物108件。

2018年,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4個,全年演出1001場,觀眾達89.2萬人次;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83.79萬餘冊;博物館9個;文化古蹟52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20處、市級17處;文物藏量9497件,其中:一級文物143件。

廣電通訊

2018年,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2.83%和94.26%,廣播綜合覆蓋率比上年提高0.59%,電視綜合覆蓋率與上年持平。數字有線電視用戶3.9萬戶,比上年下降4.41%。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31832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1350.9萬元、移動業務總量79940.7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2915.6萬元、郵政業務總量7624.6萬元。

2018年,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2.86%和95.68%;數字有線電視用戶94078戶。

城市簡介----隴南

醫療衛生

隴南規模較大醫療機構是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隴南市中醫醫院,是隴南市為人民服務的大型醫療機構。

2018年末,隴南市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876個,其中縣級以上綜合醫院10個、中醫院8個、疾病防控中心9個,社區服務中心(站)10個,婦幼保健院(站)9個,衛生監督所9個,鄉鎮衛生院214個。擁有病床位8267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688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421人,註冊護士1961人,藥師(士)384人,技師(士)395人,其他1721人。

歷史文化

小吃

​洋芋攪團、玉米麵面魚、米皮、麵皮、酸菜面片、豆花子酸菜面、蕎粉、雞蛋麵茶、炕包(子)、蕎麵葉子、地軟耳包子、麥仁酒、蕎麵、苞谷麵餃團、洋芋絲餅餅、武都泡菜、韭菜扁食、鍋盔、豆花子、肉夾饃、烤羊肉串、烤雞肉串、燒烤香腸、燒烤嫩玉米、武都臭豆腐、麻辣洋芋粉、雞湯刀削麵、橄欖油拌洋芋、嫩玉米麵餅、煎餅卷青椒洋芋絲、面果丸子、武都酸菜湯、麵疙瘩等。

城市簡介----隴南

特產

武都區武都油橄欖武都花椒武都紅芪

宕昌縣宕昌黨蔘哈達鋪當歸宕昌黃芪

徽縣徽縣銀杏徽縣紫皮大蒜金徽酒

康縣龍神茶康縣黑木耳

文縣文縣紋黨文縣綠茶

禮縣禮縣大黃禮縣蘋果

成縣成縣核桃紅川酒

西和縣西和半夏

兩當縣兩當狼牙蜜

地域文化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內寧家莊遺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傳說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就出生在隴南的仇池山。以牧馬立國的秦人先祖的都邑西犬丘,就在今天的禮縣、西和一帶。古老的氐、羌民族,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權,成為活動中心。漢、藏、回和古氐、羌等多民族長期聚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風俗民情。秦隴文化與巴蜀文化、漢族文化與藏、回等民族文化相互影響融合,使隴南地域文化呈現南北交融、古今並存的顯著特色。

隴南吸引了歷代無數文人學士心往神馳,吟詠稱頌,名篇佳作,千秋流傳。詩仙李白曾往返隴蜀,涉足隴南,留下了千古絕唱《蜀道難》。詩聖杜甫曾寓居同谷,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愛國詩人陸游曾從軍河池(徽縣),寫出了許多激動人心的篇章。大文豪蘇軾曾夢遊仇池,作詩詠歎:“一點空明何是處,老夫真欲往仇池”,表達了他嚮往隴南的強烈願望。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佈,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境內流程86.2公里,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公里。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公里。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公里,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公里。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佈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佔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城市簡介----隴南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江河眾多,水量充沛,僅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條,且落差集中,季節變化小,開發效率高,發展水利水電事業條件優越,前景廣闊。

隴南市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利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可開發量223萬千瓦,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34.4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的15.4%。

隴南又是甘肅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水資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國人均水量(約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城市簡介----隴南

生物資源

隴南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是甘肅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區內地形複雜,光熱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隴南有中藥材1200多種,歷史上總產量佔甘肅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還有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種食用菌和山野菜。

隴南市內有各類野生動物350多種,佔甘肅省野生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甘肅省400多種鳥類,也大多集中在隴南山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異獸珍禽達20多種,包括世界稀少,中國獨有的“國寶”“活化石”大熊貓、有“美猴王”之稱的金絲猴,以及羚牛、褐馬雞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其中大熊貓數量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

截至2018年,隴南市有陸生森林動物約28目91科(亞科)430種。其中:有獸類動物7目28科80種,有鳥類動物16目43科280種,有兩棲類2目8科30種,爬行類動物3目(亞目)12科(亞科)40種。水生動物主要有魚類4目8科70種。森林昆蟲類有24目230科2150種,蜘蛛類31科(亞科)200種。

城市簡介----隴南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隴南境內有鉛、鋅、銻、銅、錳、金、硅、重晶石等金屬、非金屬礦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公里,為中國第二大礦體。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0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二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在300噸以上。

截至2018年,隴南市現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資源清、儲量大、品位高、有開採價值的金屬礦有鉛、鋅、銻、汞、銅、金、錳、鐵等,非金屬礦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千米,累計探明鉛鋅儲量超過1300萬噸,預測遠景儲量可達2500萬噸,是中國鉛鋅礦超大型礦田之一。平均品位4.5—12%,為中國第二大礦體。現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9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三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為300噸以上,已探明儲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礦床20多處。

其中文縣陽山金礦探明儲量100噸,遠景儲量200噸以上;禮縣的巖金,探明儲量27.8噸,遠景儲量50噸;文縣的砂金,年產量佔甘肅省40%以上。

隴南市正在開發的有三大成礦帶:一是橫亙西和、成縣、徽縣等縣、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7-22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西成鉛鋅礦帶,鉛鋅金屬儲量達1200萬噸,遠景儲量2000萬噸,儲量居全國第二,屬超大型鉛鋅礦帶;二是西和崖灣銻礦帶,金屬儲量14.9萬噸,佔全國8%,儲量居全國第三;三是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黃金儲量70噸以上,是甘陝川“金三角”礦帶的核心地區,為甘肅省重要的採金基地。

城市簡介----隴南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隴南市總人口288.16萬人,出生率13.18‰,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長率6.33‰。常住人口259.0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2.96萬人,城鎮化率為28.16%。

民族

2018年末,隴南市居住著漢族、回族、藏族、滿族、壯族、蒙古族、彝族、朝鮮族、土家族、納西族、羌族、撒拉族、東鄉族、維吾爾族、苗族、瑤族、布依族、佤族、塔吉克族、白族、侗族等23個民族。

經濟概況

概況

2018年隴南市實現生產總值355.25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位居甘肅省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0.31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2.93億元,同比增長9.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1.89億元,同比增長10.8%。產業結構為22.31 : 23.14 : 54.55。

第一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中國主要中藥材產地之一,野生藥材種類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境內有各類中藥材1200多種,其中名貴藥材350多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譽。甘肅出產的五大拳頭藥材中,有四大藥材均以隴南為主產地,尤以“米倉紅芪”、“文縣紋黨”、“宕昌當歸”、“銓水大黃”因其量多質優而名列全國之冠。天麻、黃連、半夏、柴胡、杜仲、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譽,均為大宗生產。隴南市藥材年產1500多萬公斤,產量佔甘肅省70%以上,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當歸、紅芪、紋黨、大黃、防黨、野黨榮獲國家《出口商品榮譽證書》。

2018年,隴南市土地資源總面積4175.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838萬畝,園地110.9萬畝,林地2362.9萬畝,草地563.4萬畝。農作物總面積631.9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469.34萬畝,油料作物32.53萬畝,菸葉2.26萬畝,其他農作物6.88萬畝;糧食作物總產量104.32萬噸,油料作物產量3.76萬噸;農林特色產業基地總面積累計達到974萬畝。2012年,隴南市肉蛋奶產量達到9.58萬噸,其中肉類總產8.44萬噸、鮮蛋產量1.05噸、鮮奶產量0.95萬噸。建成規模養殖場898戶,發展規模養殖戶6133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79個,出欄畜禽296.1萬頭(只)。規模養牛(場)戶996個,存欄牛34.18萬頭,出欄牛9.33萬頭;規模養羊場戶11856個,存欄羊34.09萬隻,出欄16.59萬隻;規模養豬場戶2950戶,存欄豬90.33萬頭,出欄98.72萬頭;規模養雞場戶1900個,存欄雞349.08萬隻,出欄194.01萬隻。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665萬畝,其中池塘養殖0.275萬畝、水庫養殖3.222萬畝,網箱養殖15.435萬立方米。大鯢養殖面積226畝,養殖大鯢10.4萬尾。實現水產品產量781噸,其中鮮魚產量1751噸,大鯢產量30噸,實現漁業產值1.31億元。2012年,隴南市拖拉機擁有量22828臺,農機總動力164.32萬千瓦,實現農機經營總收入69446萬元,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15%。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隴南糧食種植面積為469.91萬畝,比上年增長0.24%;油料種植面積34.67萬畝,比上年增長1.39%;蔬菜種植面積56.97萬畝,比上年增長2.26%。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4.82萬噸,比上年增長2.97%,其中:夏糧40.47萬噸,比上年增長3.97%;秋糧74.36萬噸,比上年增長2.43%。全年肉類總產量達8.84萬噸,同比減少1.6%;藥材產量達到14.15萬噸、同比增長9.99%;水產品產量0.27萬噸,同比增長14.34%。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8萬畝;水平梯田總面積331.56萬畝,比上年增長0.89%;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97.2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65%。

第二產業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1.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0.16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6.57億元;集體企業完成1.03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29.1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7.3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8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100641.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13241.3萬元。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5.3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1.2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7.9億元;集體企業完成0.87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31.8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8.5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0.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6.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5.9億元。

工業園區:甘肅隴南市徽縣工業集中區、隴南西成經濟開發區、武都吉石壩工業集中區、武都漢王產業園區(規劃)、兩當縣工業集中區、西和縣石堡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第三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201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8.8億元,同比增長27.3%。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58億元,同比增長14.3%。全年進出口總額為98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3.6%。其中:直接出口總額為902.9萬美元,同比增長79.1%;進口總額83.1萬美元,同比增長30.3%。2013年旅遊總人數達614.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66%。旅遊綜合收入28.61億元,同比增長34.19%。

2018年,隴南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2.9億元,增長2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3億元,增長12.7%;外貿進出口總額2171萬美元,增長102%;開辦網店5923家,實現銷售總額7.71億元。國務院扶貧辦確定隴南市為全國電商扶貧試點市。2014年共接待遊客758萬人次,同比增長2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8億元,同比增長25%;旅遊綜合收入對全市GDP的貢獻率約12%,提高0.65個百分點以上;旅遊業直接就業人數達到32248人,新增就業人數6555人,增長15%。

2018年,隴南市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6716.48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54081.66萬元、移動業務總量161850.54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9081.91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1702.37萬元。全年旅遊總人數達9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5%。旅遊綜合收入48.8億元,同比增長36.4%。

社會事業

教育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末,學校總數2284所,教職工30706人。其中,專任教師29209人。在校學生數452610人,其中:小學在校生195886人,初中生96809人,高中生51165人,中等職業學校20564人,幼兒園78263人,大專院校1005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05%,初中入學率99.20%。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合格率分別為99.63%、99.22%、92.12%。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72萬人,下降0.05%;初中招生3.28萬人,下降2.55%;小學招生3.61萬人,增長22.70%。各類普通高校在隴南招生17846人,同比增長11.13%,各類普通中專在隴南招生2369人,同比下降26.95%。

文化

2018年,隴南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1個,全年演出1022場,觀眾達3866萬人次;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85萬餘冊;博物館10個;文化古蹟254處,其中:國家級8處、省級22處、市級28處;文物藏量8812件,其中:一級文物108件。

2018年,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4個,全年演出1001場,觀眾達89.2萬人次;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83.79萬餘冊;博物館9個;文化古蹟52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20處、市級17處;文物藏量9497件,其中:一級文物143件。

廣電通訊

2018年,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2.83%和94.26%,廣播綜合覆蓋率比上年提高0.59%,電視綜合覆蓋率與上年持平。數字有線電視用戶3.9萬戶,比上年下降4.41%。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31832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1350.9萬元、移動業務總量79940.7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2915.6萬元、郵政業務總量7624.6萬元。

2018年,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2.86%和95.68%;數字有線電視用戶94078戶。

城市簡介----隴南

醫療衛生

隴南規模較大醫療機構是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隴南市中醫醫院,是隴南市為人民服務的大型醫療機構。

2018年末,隴南市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876個,其中縣級以上綜合醫院10個、中醫院8個、疾病防控中心9個,社區服務中心(站)10個,婦幼保健院(站)9個,衛生監督所9個,鄉鎮衛生院214個。擁有病床位8267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688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421人,註冊護士1961人,藥師(士)384人,技師(士)395人,其他1721人。

歷史文化

小吃

​洋芋攪團、玉米麵面魚、米皮、麵皮、酸菜面片、豆花子酸菜面、蕎粉、雞蛋麵茶、炕包(子)、蕎麵葉子、地軟耳包子、麥仁酒、蕎麵、苞谷麵餃團、洋芋絲餅餅、武都泡菜、韭菜扁食、鍋盔、豆花子、肉夾饃、烤羊肉串、烤雞肉串、燒烤香腸、燒烤嫩玉米、武都臭豆腐、麻辣洋芋粉、雞湯刀削麵、橄欖油拌洋芋、嫩玉米麵餅、煎餅卷青椒洋芋絲、面果丸子、武都酸菜湯、麵疙瘩等。

城市簡介----隴南

特產

武都區武都油橄欖武都花椒武都紅芪

宕昌縣宕昌黨蔘哈達鋪當歸宕昌黃芪

徽縣徽縣銀杏徽縣紫皮大蒜金徽酒

康縣龍神茶康縣黑木耳

文縣文縣紋黨文縣綠茶

禮縣禮縣大黃禮縣蘋果

成縣成縣核桃紅川酒

西和縣西和半夏

兩當縣兩當狼牙蜜

地域文化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內寧家莊遺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傳說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就出生在隴南的仇池山。以牧馬立國的秦人先祖的都邑西犬丘,就在今天的禮縣、西和一帶。古老的氐、羌民族,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權,成為活動中心。漢、藏、回和古氐、羌等多民族長期聚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風俗民情。秦隴文化與巴蜀文化、漢族文化與藏、回等民族文化相互影響融合,使隴南地域文化呈現南北交融、古今並存的顯著特色。

隴南吸引了歷代無數文人學士心往神馳,吟詠稱頌,名篇佳作,千秋流傳。詩仙李白曾往返隴蜀,涉足隴南,留下了千古絕唱《蜀道難》。詩聖杜甫曾寓居同谷,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愛國詩人陸游曾從軍河池(徽縣),寫出了許多激動人心的篇章。大文豪蘇軾曾夢遊仇池,作詩詠歎:“一點空明何是處,老夫真欲往仇池”,表達了他嚮往隴南的強烈願望。

城市簡介----隴南

文化遺產

隴南位於甘肅東南部,是中國歷史上農耕文化、畜牧文化和漁獵文化交匯積澱的地域。獨特的區位優勢、悠久的歷史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孕育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截至2013年,有3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2個項目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公佈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次69項,公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40項。截至目前,國務院已公佈了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隴南有3項(文縣儺舞———池哥晝、武都高山戲、西和乞巧節)被列入其中。甘肅省已公佈了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隴南入選的項目總計22項(隴南影子腔、文縣玉壘花燈戲、西和春官歌演唱、康縣木籠歌、兩當號子、康縣鑼鼓草、康南毛山歌、康縣嗩吶藝術、宕昌羌儺舞、隴南高山劇、禮縣春官歌演唱、徽縣河池小曲、武都木雕、禮縣井鹽製作工藝、成縣竹籃寨泥玩具製作技藝、康縣寺臺造紙術、武都三倉燈戲、武都慄玉硯製作技藝、武都角弓咂杆酒釀製技藝等)。

風景名勝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佈,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境內流程86.2公里,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公里。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公里。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公里,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公里。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佈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佔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城市簡介----隴南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江河眾多,水量充沛,僅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條,且落差集中,季節變化小,開發效率高,發展水利水電事業條件優越,前景廣闊。

隴南市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利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可開發量223萬千瓦,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34.4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的15.4%。

隴南又是甘肅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水資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國人均水量(約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城市簡介----隴南

生物資源

隴南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是甘肅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區內地形複雜,光熱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隴南有中藥材1200多種,歷史上總產量佔甘肅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還有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種食用菌和山野菜。

隴南市內有各類野生動物350多種,佔甘肅省野生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甘肅省400多種鳥類,也大多集中在隴南山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異獸珍禽達20多種,包括世界稀少,中國獨有的“國寶”“活化石”大熊貓、有“美猴王”之稱的金絲猴,以及羚牛、褐馬雞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其中大熊貓數量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

截至2018年,隴南市有陸生森林動物約28目91科(亞科)430種。其中:有獸類動物7目28科80種,有鳥類動物16目43科280種,有兩棲類2目8科30種,爬行類動物3目(亞目)12科(亞科)40種。水生動物主要有魚類4目8科70種。森林昆蟲類有24目230科2150種,蜘蛛類31科(亞科)200種。

城市簡介----隴南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隴南境內有鉛、鋅、銻、銅、錳、金、硅、重晶石等金屬、非金屬礦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公里,為中國第二大礦體。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0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二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在300噸以上。

截至2018年,隴南市現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資源清、儲量大、品位高、有開採價值的金屬礦有鉛、鋅、銻、汞、銅、金、錳、鐵等,非金屬礦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千米,累計探明鉛鋅儲量超過1300萬噸,預測遠景儲量可達2500萬噸,是中國鉛鋅礦超大型礦田之一。平均品位4.5—12%,為中國第二大礦體。現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9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三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為300噸以上,已探明儲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礦床20多處。

其中文縣陽山金礦探明儲量100噸,遠景儲量200噸以上;禮縣的巖金,探明儲量27.8噸,遠景儲量50噸;文縣的砂金,年產量佔甘肅省40%以上。

隴南市正在開發的有三大成礦帶:一是橫亙西和、成縣、徽縣等縣、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7-22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西成鉛鋅礦帶,鉛鋅金屬儲量達1200萬噸,遠景儲量2000萬噸,儲量居全國第二,屬超大型鉛鋅礦帶;二是西和崖灣銻礦帶,金屬儲量14.9萬噸,佔全國8%,儲量居全國第三;三是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黃金儲量70噸以上,是甘陝川“金三角”礦帶的核心地區,為甘肅省重要的採金基地。

城市簡介----隴南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隴南市總人口288.16萬人,出生率13.18‰,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長率6.33‰。常住人口259.0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2.96萬人,城鎮化率為28.16%。

民族

2018年末,隴南市居住著漢族、回族、藏族、滿族、壯族、蒙古族、彝族、朝鮮族、土家族、納西族、羌族、撒拉族、東鄉族、維吾爾族、苗族、瑤族、布依族、佤族、塔吉克族、白族、侗族等23個民族。

經濟概況

概況

2018年隴南市實現生產總值355.25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位居甘肅省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0.31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2.93億元,同比增長9.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1.89億元,同比增長10.8%。產業結構為22.31 : 23.14 : 54.55。

第一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中國主要中藥材產地之一,野生藥材種類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境內有各類中藥材1200多種,其中名貴藥材350多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譽。甘肅出產的五大拳頭藥材中,有四大藥材均以隴南為主產地,尤以“米倉紅芪”、“文縣紋黨”、“宕昌當歸”、“銓水大黃”因其量多質優而名列全國之冠。天麻、黃連、半夏、柴胡、杜仲、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譽,均為大宗生產。隴南市藥材年產1500多萬公斤,產量佔甘肅省70%以上,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當歸、紅芪、紋黨、大黃、防黨、野黨榮獲國家《出口商品榮譽證書》。

2018年,隴南市土地資源總面積4175.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838萬畝,園地110.9萬畝,林地2362.9萬畝,草地563.4萬畝。農作物總面積631.9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469.34萬畝,油料作物32.53萬畝,菸葉2.26萬畝,其他農作物6.88萬畝;糧食作物總產量104.32萬噸,油料作物產量3.76萬噸;農林特色產業基地總面積累計達到974萬畝。2012年,隴南市肉蛋奶產量達到9.58萬噸,其中肉類總產8.44萬噸、鮮蛋產量1.05噸、鮮奶產量0.95萬噸。建成規模養殖場898戶,發展規模養殖戶6133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79個,出欄畜禽296.1萬頭(只)。規模養牛(場)戶996個,存欄牛34.18萬頭,出欄牛9.33萬頭;規模養羊場戶11856個,存欄羊34.09萬隻,出欄16.59萬隻;規模養豬場戶2950戶,存欄豬90.33萬頭,出欄98.72萬頭;規模養雞場戶1900個,存欄雞349.08萬隻,出欄194.01萬隻。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665萬畝,其中池塘養殖0.275萬畝、水庫養殖3.222萬畝,網箱養殖15.435萬立方米。大鯢養殖面積226畝,養殖大鯢10.4萬尾。實現水產品產量781噸,其中鮮魚產量1751噸,大鯢產量30噸,實現漁業產值1.31億元。2012年,隴南市拖拉機擁有量22828臺,農機總動力164.32萬千瓦,實現農機經營總收入69446萬元,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15%。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隴南糧食種植面積為469.91萬畝,比上年增長0.24%;油料種植面積34.67萬畝,比上年增長1.39%;蔬菜種植面積56.97萬畝,比上年增長2.26%。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4.82萬噸,比上年增長2.97%,其中:夏糧40.47萬噸,比上年增長3.97%;秋糧74.36萬噸,比上年增長2.43%。全年肉類總產量達8.84萬噸,同比減少1.6%;藥材產量達到14.15萬噸、同比增長9.99%;水產品產量0.27萬噸,同比增長14.34%。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8萬畝;水平梯田總面積331.56萬畝,比上年增長0.89%;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97.2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65%。

第二產業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1.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0.16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6.57億元;集體企業完成1.03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29.1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7.3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8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100641.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13241.3萬元。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5.3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1.2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7.9億元;集體企業完成0.87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31.8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8.5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0.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6.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5.9億元。

工業園區:甘肅隴南市徽縣工業集中區、隴南西成經濟開發區、武都吉石壩工業集中區、武都漢王產業園區(規劃)、兩當縣工業集中區、西和縣石堡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第三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201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8.8億元,同比增長27.3%。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58億元,同比增長14.3%。全年進出口總額為98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3.6%。其中:直接出口總額為902.9萬美元,同比增長79.1%;進口總額83.1萬美元,同比增長30.3%。2013年旅遊總人數達614.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66%。旅遊綜合收入28.61億元,同比增長34.19%。

2018年,隴南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2.9億元,增長2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3億元,增長12.7%;外貿進出口總額2171萬美元,增長102%;開辦網店5923家,實現銷售總額7.71億元。國務院扶貧辦確定隴南市為全國電商扶貧試點市。2014年共接待遊客758萬人次,同比增長2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8億元,同比增長25%;旅遊綜合收入對全市GDP的貢獻率約12%,提高0.65個百分點以上;旅遊業直接就業人數達到32248人,新增就業人數6555人,增長15%。

2018年,隴南市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6716.48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54081.66萬元、移動業務總量161850.54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9081.91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1702.37萬元。全年旅遊總人數達9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5%。旅遊綜合收入48.8億元,同比增長36.4%。

社會事業

教育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末,學校總數2284所,教職工30706人。其中,專任教師29209人。在校學生數452610人,其中:小學在校生195886人,初中生96809人,高中生51165人,中等職業學校20564人,幼兒園78263人,大專院校1005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05%,初中入學率99.20%。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合格率分別為99.63%、99.22%、92.12%。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72萬人,下降0.05%;初中招生3.28萬人,下降2.55%;小學招生3.61萬人,增長22.70%。各類普通高校在隴南招生17846人,同比增長11.13%,各類普通中專在隴南招生2369人,同比下降26.95%。

文化

2018年,隴南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1個,全年演出1022場,觀眾達3866萬人次;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85萬餘冊;博物館10個;文化古蹟254處,其中:國家級8處、省級22處、市級28處;文物藏量8812件,其中:一級文物108件。

2018年,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4個,全年演出1001場,觀眾達89.2萬人次;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83.79萬餘冊;博物館9個;文化古蹟52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20處、市級17處;文物藏量9497件,其中:一級文物143件。

廣電通訊

2018年,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2.83%和94.26%,廣播綜合覆蓋率比上年提高0.59%,電視綜合覆蓋率與上年持平。數字有線電視用戶3.9萬戶,比上年下降4.41%。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31832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1350.9萬元、移動業務總量79940.7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2915.6萬元、郵政業務總量7624.6萬元。

2018年,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2.86%和95.68%;數字有線電視用戶94078戶。

城市簡介----隴南

醫療衛生

隴南規模較大醫療機構是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隴南市中醫醫院,是隴南市為人民服務的大型醫療機構。

2018年末,隴南市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876個,其中縣級以上綜合醫院10個、中醫院8個、疾病防控中心9個,社區服務中心(站)10個,婦幼保健院(站)9個,衛生監督所9個,鄉鎮衛生院214個。擁有病床位8267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688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421人,註冊護士1961人,藥師(士)384人,技師(士)395人,其他1721人。

歷史文化

小吃

​洋芋攪團、玉米麵面魚、米皮、麵皮、酸菜面片、豆花子酸菜面、蕎粉、雞蛋麵茶、炕包(子)、蕎麵葉子、地軟耳包子、麥仁酒、蕎麵、苞谷麵餃團、洋芋絲餅餅、武都泡菜、韭菜扁食、鍋盔、豆花子、肉夾饃、烤羊肉串、烤雞肉串、燒烤香腸、燒烤嫩玉米、武都臭豆腐、麻辣洋芋粉、雞湯刀削麵、橄欖油拌洋芋、嫩玉米麵餅、煎餅卷青椒洋芋絲、面果丸子、武都酸菜湯、麵疙瘩等。

城市簡介----隴南

特產

武都區武都油橄欖武都花椒武都紅芪

宕昌縣宕昌黨蔘哈達鋪當歸宕昌黃芪

徽縣徽縣銀杏徽縣紫皮大蒜金徽酒

康縣龍神茶康縣黑木耳

文縣文縣紋黨文縣綠茶

禮縣禮縣大黃禮縣蘋果

成縣成縣核桃紅川酒

西和縣西和半夏

兩當縣兩當狼牙蜜

地域文化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內寧家莊遺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傳說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就出生在隴南的仇池山。以牧馬立國的秦人先祖的都邑西犬丘,就在今天的禮縣、西和一帶。古老的氐、羌民族,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權,成為活動中心。漢、藏、回和古氐、羌等多民族長期聚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風俗民情。秦隴文化與巴蜀文化、漢族文化與藏、回等民族文化相互影響融合,使隴南地域文化呈現南北交融、古今並存的顯著特色。

隴南吸引了歷代無數文人學士心往神馳,吟詠稱頌,名篇佳作,千秋流傳。詩仙李白曾往返隴蜀,涉足隴南,留下了千古絕唱《蜀道難》。詩聖杜甫曾寓居同谷,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愛國詩人陸游曾從軍河池(徽縣),寫出了許多激動人心的篇章。大文豪蘇軾曾夢遊仇池,作詩詠歎:“一點空明何是處,老夫真欲往仇池”,表達了他嚮往隴南的強烈願望。

城市簡介----隴南

文化遺產

隴南位於甘肅東南部,是中國歷史上農耕文化、畜牧文化和漁獵文化交匯積澱的地域。獨特的區位優勢、悠久的歷史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孕育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截至2013年,有3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2個項目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公佈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次69項,公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40項。截至目前,國務院已公佈了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隴南有3項(文縣儺舞———池哥晝、武都高山戲、西和乞巧節)被列入其中。甘肅省已公佈了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隴南入選的項目總計22項(隴南影子腔、文縣玉壘花燈戲、西和春官歌演唱、康縣木籠歌、兩當號子、康縣鑼鼓草、康南毛山歌、康縣嗩吶藝術、宕昌羌儺舞、隴南高山劇、禮縣春官歌演唱、徽縣河池小曲、武都木雕、禮縣井鹽製作工藝、成縣竹籃寨泥玩具製作技藝、康縣寺臺造紙術、武都三倉燈戲、武都慄玉硯製作技藝、武都角弓咂杆酒釀製技藝等)。

風景名勝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氣候溫和,風光秀美,有全國三大天池之一的陰平天池;西北最大的溶洞武都萬象洞;國家級重點保護、甘肅唯一具有北亞熱帶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觀的白水江自然保護區,被讚譽為“甘肅的西雙版納”;分佈於全市各縣的大河壩、三灘、紅土河、梅園溝、雲屏山等自然景點,被人們稱作“隴上小九寨溝”。

國家4A級景區

武都萬象洞、官鵝溝、成縣西狹頌風景名勝區、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西和晚霞湖、甘肅秦文化博物館、兩當兵變紀念館、兩當雲屏三峽、徽縣金徽酒文化生態旅遊景區

國家森林公園

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雞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溼地公園

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自然保護區

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共4個街道辦事處、104個鎮、91個鄉(含4個民族鄉),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8.16萬人(2018年)。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於長江水系並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佈,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秦第一陵園——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大堡子山。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攻伐消長與民族交往,構成隴南社會歷史的重要內容。氐族、羌族、漢族及先後進入隴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共同創造了隴南燦爛的古代文化。

周朝,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代,置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辯道4個縣級行政建制,均屬隴西郡。

漢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屬涼州刺史部。漢末,曹操分司州、涼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屬雍州。

城市簡介----隴南

三國時期,武都郡是魏、蜀漢兩國的邊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了曹操軍的漢中郡,阻斷了武都與雍州的聯繫,於是曹操棄武都郡,遷治至右扶風小槐裡。此後,魏、蜀兩國於武都展開多次大戰,最著名的是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並於229年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此武都郡為蜀所據,直至蜀漢滅亡。

東晉、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興、陰平5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296年,氐族首領楊茂搜建立仇池國,至371年為前秦苻堅所滅。族人楊定於歷城再建仇池國,至442年被南朝宋所滅。424年,北魏拓跋燾封羌人樑彌忽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縣城。566年,宕昌國被北周所滅。443年,仇池國滅亡後,氐人楊文德建立武都國。477年,武都國為北魏所滅。477年,武都王楊文度被北魏軍所殺後,南朝劉宋政權封楊文弘為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陝西略陽),後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建立武興國。552年,武興國為西魏所滅。477年,北魏滅武都國時,楊文度之叔楊廣香助魏軍殺楊文度,受封為陰平公,後南齊承認楊廣香為陰平國之主,都陰平(今文縣)。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

城市簡介----隴南

隋唐時期,隴南地區政治經濟相對穏定,唐代於隴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寶應元年(762年),吐蕃攻佔隴南。鹹通年間,唐收復武州,更名階州,鹹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唐後期收復文州。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打敗吐蕃,隴南被完全收復,吐蕃據有隴南前後共311年。宋末隴南為宋、金兩國邊境,戰爭頻繁。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破鳳州、大散關,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吳璘之子吳挺與西夏締盟,共同攻金。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吳曦叛宋,以階、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權,後宋軍將士殺吳曦,4州歸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隴南。

元代,於禮縣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更名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在河州設吐蕃宣慰司。

明清時期,隴南經歷明末李自成起義、白蓮教之亂、西北迴民起義、太平天國等事件。

城市簡介----隴南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縣,屬陝甘寧邊區甘肅行政區。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撤銷武都專區,轄縣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1963年10月,撤銷臨洮專區,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85年5月,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公里,南北寬約230.5公里,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公里,寬數十公里,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樑、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公里,寬不過1公里。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樑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屯寨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佈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城市簡介----隴南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佈,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樑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佈,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佈,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公里;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公里;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公里;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公里。百川爭流,河網縱橫,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5條。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境內流程86.2公里,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公里。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公里。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公里,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公里。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公里。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佈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佔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

城市簡介----隴南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江河眾多,水量充沛,僅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條,且落差集中,季節變化小,開發效率高,發展水利水電事業條件優越,前景廣闊。

隴南市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利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可開發量223萬千瓦,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34.4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的15.4%。

隴南又是甘肅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水資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國人均水量(約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城市簡介----隴南

生物資源

隴南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是甘肅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區內地形複雜,光熱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隴南有中藥材1200多種,歷史上總產量佔甘肅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還有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種食用菌和山野菜。

隴南市內有各類野生動物350多種,佔甘肅省野生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甘肅省400多種鳥類,也大多集中在隴南山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異獸珍禽達20多種,包括世界稀少,中國獨有的“國寶”“活化石”大熊貓、有“美猴王”之稱的金絲猴,以及羚牛、褐馬雞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其中大熊貓數量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

截至2018年,隴南市有陸生森林動物約28目91科(亞科)430種。其中:有獸類動物7目28科80種,有鳥類動物16目43科280種,有兩棲類2目8科30種,爬行類動物3目(亞目)12科(亞科)40種。水生動物主要有魚類4目8科70種。森林昆蟲類有24目230科2150種,蜘蛛類31科(亞科)200種。

城市簡介----隴南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隴南境內有鉛、鋅、銻、銅、錳、金、硅、重晶石等金屬、非金屬礦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公里,為中國第二大礦體。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0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二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在300噸以上。

截至2018年,隴南市現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資源清、儲量大、品位高、有開採價值的金屬礦有鉛、鋅、銻、汞、銅、金、錳、鐵等,非金屬礦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千米,累計探明鉛鋅儲量超過1300萬噸,預測遠景儲量可達2500萬噸,是中國鉛鋅礦超大型礦田之一。平均品位4.5—12%,為中國第二大礦體。現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9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三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為300噸以上,已探明儲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礦床20多處。

其中文縣陽山金礦探明儲量100噸,遠景儲量200噸以上;禮縣的巖金,探明儲量27.8噸,遠景儲量50噸;文縣的砂金,年產量佔甘肅省40%以上。

隴南市正在開發的有三大成礦帶:一是橫亙西和、成縣、徽縣等縣、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7-22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西成鉛鋅礦帶,鉛鋅金屬儲量達1200萬噸,遠景儲量2000萬噸,儲量居全國第二,屬超大型鉛鋅礦帶;二是西和崖灣銻礦帶,金屬儲量14.9萬噸,佔全國8%,儲量居全國第三;三是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黃金儲量70噸以上,是甘陝川“金三角”礦帶的核心地區,為甘肅省重要的採金基地。

城市簡介----隴南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隴南市總人口288.16萬人,出生率13.18‰,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長率6.33‰。常住人口259.0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2.96萬人,城鎮化率為28.16%。

民族

2018年末,隴南市居住著漢族、回族、藏族、滿族、壯族、蒙古族、彝族、朝鮮族、土家族、納西族、羌族、撒拉族、東鄉族、維吾爾族、苗族、瑤族、布依族、佤族、塔吉克族、白族、侗族等23個民族。

經濟概況

概況

2018年隴南市實現生產總值355.25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位居甘肅省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0.31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2.93億元,同比增長9.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1.89億元,同比增長10.8%。產業結構為22.31 : 23.14 : 54.55。

第一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中國主要中藥材產地之一,野生藥材種類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境內有各類中藥材1200多種,其中名貴藥材350多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譽。甘肅出產的五大拳頭藥材中,有四大藥材均以隴南為主產地,尤以“米倉紅芪”、“文縣紋黨”、“宕昌當歸”、“銓水大黃”因其量多質優而名列全國之冠。天麻、黃連、半夏、柴胡、杜仲、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譽,均為大宗生產。隴南市藥材年產1500多萬公斤,產量佔甘肅省70%以上,出口量佔甘肅省90%左右。當歸、紅芪、紋黨、大黃、防黨、野黨榮獲國家《出口商品榮譽證書》。

2018年,隴南市土地資源總面積4175.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838萬畝,園地110.9萬畝,林地2362.9萬畝,草地563.4萬畝。農作物總面積631.9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469.34萬畝,油料作物32.53萬畝,菸葉2.26萬畝,其他農作物6.88萬畝;糧食作物總產量104.32萬噸,油料作物產量3.76萬噸;農林特色產業基地總面積累計達到974萬畝。2012年,隴南市肉蛋奶產量達到9.58萬噸,其中肉類總產8.44萬噸、鮮蛋產量1.05噸、鮮奶產量0.95萬噸。建成規模養殖場898戶,發展規模養殖戶6133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79個,出欄畜禽296.1萬頭(只)。規模養牛(場)戶996個,存欄牛34.18萬頭,出欄牛9.33萬頭;規模養羊場戶11856個,存欄羊34.09萬隻,出欄16.59萬隻;規模養豬場戶2950戶,存欄豬90.33萬頭,出欄98.72萬頭;規模養雞場戶1900個,存欄雞349.08萬隻,出欄194.01萬隻。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665萬畝,其中池塘養殖0.275萬畝、水庫養殖3.222萬畝,網箱養殖15.435萬立方米。大鯢養殖面積226畝,養殖大鯢10.4萬尾。實現水產品產量781噸,其中鮮魚產量1751噸,大鯢產量30噸,實現漁業產值1.31億元。2012年,隴南市拖拉機擁有量22828臺,農機總動力164.32萬千瓦,實現農機經營總收入69446萬元,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15%。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隴南糧食種植面積為469.91萬畝,比上年增長0.24%;油料種植面積34.67萬畝,比上年增長1.39%;蔬菜種植面積56.97萬畝,比上年增長2.26%。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4.82萬噸,比上年增長2.97%,其中:夏糧40.47萬噸,比上年增長3.97%;秋糧74.36萬噸,比上年增長2.43%。全年肉類總產量達8.84萬噸,同比減少1.6%;藥材產量達到14.15萬噸、同比增長9.99%;水產品產量0.27萬噸,同比增長14.34%。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8萬畝;水平梯田總面積331.56萬畝,比上年增長0.89%;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97.2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65%。

第二產業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1.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0.16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6.57億元;集體企業完成1.03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29.1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7.3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8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100641.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13241.3萬元。

201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5.3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1.2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7.9億元;集體企業完成0.87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31.8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8.5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2.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0.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6.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5.9億元。

工業園區:甘肅隴南市徽縣工業集中區、隴南西成經濟開發區、武都吉石壩工業集中區、武都漢王產業園區(規劃)、兩當縣工業集中區、西和縣石堡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第三產業

城市簡介----隴南

201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8.8億元,同比增長27.3%。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58億元,同比增長14.3%。全年進出口總額為98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3.6%。其中:直接出口總額為902.9萬美元,同比增長79.1%;進口總額83.1萬美元,同比增長30.3%。2013年旅遊總人數達614.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66%。旅遊綜合收入28.61億元,同比增長34.19%。

2018年,隴南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2.9億元,增長2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3億元,增長12.7%;外貿進出口總額2171萬美元,增長102%;開辦網店5923家,實現銷售總額7.71億元。國務院扶貧辦確定隴南市為全國電商扶貧試點市。2014年共接待遊客758萬人次,同比增長2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8億元,同比增長25%;旅遊綜合收入對全市GDP的貢獻率約12%,提高0.65個百分點以上;旅遊業直接就業人數達到32248人,新增就業人數6555人,增長15%。

2018年,隴南市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6716.48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54081.66萬元、移動業務總量161850.54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9081.91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1702.37萬元。全年旅遊總人數達9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5%。旅遊綜合收入48.8億元,同比增長36.4%。

社會事業

教育

城市簡介----隴南

2018年末,學校總數2284所,教職工30706人。其中,專任教師29209人。在校學生數452610人,其中:小學在校生195886人,初中生96809人,高中生51165人,中等職業學校20564人,幼兒園78263人,大專院校1005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05%,初中入學率99.20%。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合格率分別為99.63%、99.22%、92.12%。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72萬人,下降0.05%;初中招生3.28萬人,下降2.55%;小學招生3.61萬人,增長22.70%。各類普通高校在隴南招生17846人,同比增長11.13%,各類普通中專在隴南招生2369人,同比下降26.95%。

文化

2018年,隴南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1個,全年演出1022場,觀眾達3866萬人次;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85萬餘冊;博物館10個;文化古蹟254處,其中:國家級8處、省級22處、市級28處;文物藏量8812件,其中:一級文物108件。

2018年,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4個,全年演出1001場,觀眾達89.2萬人次;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83.79萬餘冊;博物館9個;文化古蹟52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20處、市級17處;文物藏量9497件,其中:一級文物143件。

廣電通訊

2018年,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2.83%和94.26%,廣播綜合覆蓋率比上年提高0.59%,電視綜合覆蓋率與上年持平。數字有線電視用戶3.9萬戶,比上年下降4.41%。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31832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1350.9萬元、移動業務總量79940.7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2915.6萬元、郵政業務總量7624.6萬元。

2018年,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2.86%和95.68%;數字有線電視用戶94078戶。

城市簡介----隴南

醫療衛生

隴南規模較大醫療機構是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隴南市中醫醫院,是隴南市為人民服務的大型醫療機構。

2018年末,隴南市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876個,其中縣級以上綜合醫院10個、中醫院8個、疾病防控中心9個,社區服務中心(站)10個,婦幼保健院(站)9個,衛生監督所9個,鄉鎮衛生院214個。擁有病床位8267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688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421人,註冊護士1961人,藥師(士)384人,技師(士)395人,其他1721人。

歷史文化

小吃

​洋芋攪團、玉米麵面魚、米皮、麵皮、酸菜面片、豆花子酸菜面、蕎粉、雞蛋麵茶、炕包(子)、蕎麵葉子、地軟耳包子、麥仁酒、蕎麵、苞谷麵餃團、洋芋絲餅餅、武都泡菜、韭菜扁食、鍋盔、豆花子、肉夾饃、烤羊肉串、烤雞肉串、燒烤香腸、燒烤嫩玉米、武都臭豆腐、麻辣洋芋粉、雞湯刀削麵、橄欖油拌洋芋、嫩玉米麵餅、煎餅卷青椒洋芋絲、面果丸子、武都酸菜湯、麵疙瘩等。

城市簡介----隴南

特產

武都區武都油橄欖武都花椒武都紅芪

宕昌縣宕昌黨蔘哈達鋪當歸宕昌黃芪

徽縣徽縣銀杏徽縣紫皮大蒜金徽酒

康縣龍神茶康縣黑木耳

文縣文縣紋黨文縣綠茶

禮縣禮縣大黃禮縣蘋果

成縣成縣核桃紅川酒

西和縣西和半夏

兩當縣兩當狼牙蜜

地域文化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內寧家莊遺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傳說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就出生在隴南的仇池山。以牧馬立國的秦人先祖的都邑西犬丘,就在今天的禮縣、西和一帶。古老的氐、羌民族,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權,成為活動中心。漢、藏、回和古氐、羌等多民族長期聚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風俗民情。秦隴文化與巴蜀文化、漢族文化與藏、回等民族文化相互影響融合,使隴南地域文化呈現南北交融、古今並存的顯著特色。

隴南吸引了歷代無數文人學士心往神馳,吟詠稱頌,名篇佳作,千秋流傳。詩仙李白曾往返隴蜀,涉足隴南,留下了千古絕唱《蜀道難》。詩聖杜甫曾寓居同谷,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愛國詩人陸游曾從軍河池(徽縣),寫出了許多激動人心的篇章。大文豪蘇軾曾夢遊仇池,作詩詠歎:“一點空明何是處,老夫真欲往仇池”,表達了他嚮往隴南的強烈願望。

城市簡介----隴南

文化遺產

隴南位於甘肅東南部,是中國歷史上農耕文化、畜牧文化和漁獵文化交匯積澱的地域。獨特的區位優勢、悠久的歷史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孕育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截至2013年,有3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2個項目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公佈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次69項,公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40項。截至目前,國務院已公佈了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隴南有3項(文縣儺舞———池哥晝、武都高山戲、西和乞巧節)被列入其中。甘肅省已公佈了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隴南入選的項目總計22項(隴南影子腔、文縣玉壘花燈戲、西和春官歌演唱、康縣木籠歌、兩當號子、康縣鑼鼓草、康南毛山歌、康縣嗩吶藝術、宕昌羌儺舞、隴南高山劇、禮縣春官歌演唱、徽縣河池小曲、武都木雕、禮縣井鹽製作工藝、成縣竹籃寨泥玩具製作技藝、康縣寺臺造紙術、武都三倉燈戲、武都慄玉硯製作技藝、武都角弓咂杆酒釀製技藝等)。

風景名勝

城市簡介----隴南

隴南氣候溫和,風光秀美,有全國三大天池之一的陰平天池;西北最大的溶洞武都萬象洞;國家級重點保護、甘肅唯一具有北亞熱帶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觀的白水江自然保護區,被讚譽為“甘肅的西雙版納”;分佈於全市各縣的大河壩、三灘、紅土河、梅園溝、雲屏山等自然景點,被人們稱作“隴上小九寨溝”。

國家4A級景區

武都萬象洞、官鵝溝、成縣西狹頌風景名勝區、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西和晚霞湖、甘肅秦文化博物館、兩當兵變紀念館、兩當雲屏三峽、徽縣金徽酒文化生態旅遊景區

國家森林公園

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雞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溼地公園

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

自然保護區

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城市簡介----隴南

其他景區

武都區:五鳳山、水濂洞、朝陽洞

宕昌縣: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

康縣:託河溶洞、白雲山公園

禮縣:祁山武侯祠、大堡山、秦皇湖

西和:仇池山

兩當:靈官峽、張果老登真洞

徽縣:嘉陵江漂流、徽縣三灘、青泥嶺

成縣:杜少陵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