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二戰到冷戰,從PC時代到移動通訊時代,從中國換下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強國,每次戰爭的迸發都是間諜的高發期,每次技術與勢力的交替之時都會將“科技間諜”這個詞帶入大眾的視野,這其中本身的技術糾葛之外,還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原因。

令人錯愕的“釣魚執法”

2015年5月16日,天津大學教授張浩應邀赴美參加一次科技會議,剛到洛杉磯國際機場就被警方逮捕,罪名是“合謀從事經濟間諜活動”和“合謀盜竊商業機密”等32項罪名。

張浩,1979年生,曾在美國留學,在加州大學攻讀博士期間與另一位中國人龐慰一同主攻聲學技術,研究和開發薄膜體聲波諧振器(FBAR),並由美國國防部提供資助。在2006年取得博士學位後,龐慰被科羅拉多州的安華高科技公司(Avago Technologies)聘為工程師,張浩則去了馬薩諸塞州的思佳訊通信技術公司(Skyworks Solution),兩人都擔任FBAR工程師。

FBAR技術,可以讓手機和其他通信器材過濾無線電信號改善通話質量。主要用於手機、平板電腦和GPS等移動電子設備。除商業用途外,FBAR技術還用於多種軍事和國防通訊技術中,安華高和思佳訊一直深耕這一領域,安高華的FBAR濾波器更一直是該公司的提款機,始終供不應求。

"

從二戰到冷戰,從PC時代到移動通訊時代,從中國換下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強國,每次戰爭的迸發都是間諜的高發期,每次技術與勢力的交替之時都會將“科技間諜”這個詞帶入大眾的視野,這其中本身的技術糾葛之外,還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原因。

令人錯愕的“釣魚執法”

2015年5月16日,天津大學教授張浩應邀赴美參加一次科技會議,剛到洛杉磯國際機場就被警方逮捕,罪名是“合謀從事經濟間諜活動”和“合謀盜竊商業機密”等32項罪名。

張浩,1979年生,曾在美國留學,在加州大學攻讀博士期間與另一位中國人龐慰一同主攻聲學技術,研究和開發薄膜體聲波諧振器(FBAR),並由美國國防部提供資助。在2006年取得博士學位後,龐慰被科羅拉多州的安華高科技公司(Avago Technologies)聘為工程師,張浩則去了馬薩諸塞州的思佳訊通信技術公司(Skyworks Solution),兩人都擔任FBAR工程師。

FBAR技術,可以讓手機和其他通信器材過濾無線電信號改善通話質量。主要用於手機、平板電腦和GPS等移動電子設備。除商業用途外,FBAR技術還用於多種軍事和國防通訊技術中,安華高和思佳訊一直深耕這一領域,安高華的FBAR濾波器更一直是該公司的提款機,始終供不應求。

無中生有的半導體間諜案,中國科學家動了誰的奶酪?

2009年,張浩和龐慰辭去美國的工作,回國成為天津大學的教授,隨後幾年取得了200餘項專利,成立了一家名為諾思微系統的公司專注於國內的FBAR產業發展,並使得諾思微系統成為國內首家研發併產業化FBAR射頻濾波器的公司。

隨後的故事就如文章開頭,美國釣魚執法逮捕了張浩,指控張浩在美國工作時竊取了行業巨頭安華高科技公司的濾波芯片相關資料,把其帶回天津大學並以此為創建合資公司諾思微系統,將產品賣給中國軍方及一些企業與機構。與張浩共同被起訴的還包括其他五名中國人,他們共同的罪名都是竊取美國高科技商業機密以幫助“中國的大學以及受政府控制的企業”。

"

從二戰到冷戰,從PC時代到移動通訊時代,從中國換下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強國,每次戰爭的迸發都是間諜的高發期,每次技術與勢力的交替之時都會將“科技間諜”這個詞帶入大眾的視野,這其中本身的技術糾葛之外,還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原因。

令人錯愕的“釣魚執法”

2015年5月16日,天津大學教授張浩應邀赴美參加一次科技會議,剛到洛杉磯國際機場就被警方逮捕,罪名是“合謀從事經濟間諜活動”和“合謀盜竊商業機密”等32項罪名。

張浩,1979年生,曾在美國留學,在加州大學攻讀博士期間與另一位中國人龐慰一同主攻聲學技術,研究和開發薄膜體聲波諧振器(FBAR),並由美國國防部提供資助。在2006年取得博士學位後,龐慰被科羅拉多州的安華高科技公司(Avago Technologies)聘為工程師,張浩則去了馬薩諸塞州的思佳訊通信技術公司(Skyworks Solution),兩人都擔任FBAR工程師。

FBAR技術,可以讓手機和其他通信器材過濾無線電信號改善通話質量。主要用於手機、平板電腦和GPS等移動電子設備。除商業用途外,FBAR技術還用於多種軍事和國防通訊技術中,安華高和思佳訊一直深耕這一領域,安高華的FBAR濾波器更一直是該公司的提款機,始終供不應求。

無中生有的半導體間諜案,中國科學家動了誰的奶酪?

2009年,張浩和龐慰辭去美國的工作,回國成為天津大學的教授,隨後幾年取得了200餘項專利,成立了一家名為諾思微系統的公司專注於國內的FBAR產業發展,並使得諾思微系統成為國內首家研發併產業化FBAR射頻濾波器的公司。

隨後的故事就如文章開頭,美國釣魚執法逮捕了張浩,指控張浩在美國工作時竊取了行業巨頭安華高科技公司的濾波芯片相關資料,把其帶回天津大學並以此為創建合資公司諾思微系統,將產品賣給中國軍方及一些企業與機構。與張浩共同被起訴的還包括其他五名中國人,他們共同的罪名都是竊取美國高科技商業機密以幫助“中國的大學以及受政府控制的企業”。

無中生有的半導體間諜案,中國科學家動了誰的奶酪?

疑點重重的間諜案

在張浩看來,自己做的科研並將其成果產業化是一件很正當的事情,美國以間諜名義起訴自己和同事,是一件完全無法接受的事情,而美國所謂的證據也經不住考證。首先是安高華提供給法庭的關鍵證據——張浩與龐慰互通的數十封郵件,是美國通過非正常手段得到了的,而且這些郵件有明顯的編輯和修改的痕跡。再者,給張浩扣間諜帽子的一名叫詹姆斯·馬爾韋農的專家,是當年聲稱藍翔技校是對美國網絡黑客攻擊的基地這一論調的始作俑者,他的言論可信度值得商榷。除此之外,美國在一份報告中稱,天津大學和諾思微系統都是中國政府機構,理由是天津大學隸屬於中國教育部,而教育部掌握中國大學的經費和補貼發放,這一點是美國完全不瞭解中國的國情。

無中生有的各種間諜門

拋開張浩案不說,美國在各種間諜案中也沒少鬧烏龍。去年美國戲精上身,指責中國特殊部門利用美國技術供應鏈中的漏洞,將米粒大小的微型“間諜芯片”偷偷嵌入主板,滲透到近30家美國公司的計算機網絡中,包括亞馬遜,蘋果以及美國政府承包商深受影響,結果最後被各方光速打臉。

"

從二戰到冷戰,從PC時代到移動通訊時代,從中國換下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強國,每次戰爭的迸發都是間諜的高發期,每次技術與勢力的交替之時都會將“科技間諜”這個詞帶入大眾的視野,這其中本身的技術糾葛之外,還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原因。

令人錯愕的“釣魚執法”

2015年5月16日,天津大學教授張浩應邀赴美參加一次科技會議,剛到洛杉磯國際機場就被警方逮捕,罪名是“合謀從事經濟間諜活動”和“合謀盜竊商業機密”等32項罪名。

張浩,1979年生,曾在美國留學,在加州大學攻讀博士期間與另一位中國人龐慰一同主攻聲學技術,研究和開發薄膜體聲波諧振器(FBAR),並由美國國防部提供資助。在2006年取得博士學位後,龐慰被科羅拉多州的安華高科技公司(Avago Technologies)聘為工程師,張浩則去了馬薩諸塞州的思佳訊通信技術公司(Skyworks Solution),兩人都擔任FBAR工程師。

FBAR技術,可以讓手機和其他通信器材過濾無線電信號改善通話質量。主要用於手機、平板電腦和GPS等移動電子設備。除商業用途外,FBAR技術還用於多種軍事和國防通訊技術中,安華高和思佳訊一直深耕這一領域,安高華的FBAR濾波器更一直是該公司的提款機,始終供不應求。

無中生有的半導體間諜案,中國科學家動了誰的奶酪?

2009年,張浩和龐慰辭去美國的工作,回國成為天津大學的教授,隨後幾年取得了200餘項專利,成立了一家名為諾思微系統的公司專注於國內的FBAR產業發展,並使得諾思微系統成為國內首家研發併產業化FBAR射頻濾波器的公司。

隨後的故事就如文章開頭,美國釣魚執法逮捕了張浩,指控張浩在美國工作時竊取了行業巨頭安華高科技公司的濾波芯片相關資料,把其帶回天津大學並以此為創建合資公司諾思微系統,將產品賣給中國軍方及一些企業與機構。與張浩共同被起訴的還包括其他五名中國人,他們共同的罪名都是竊取美國高科技商業機密以幫助“中國的大學以及受政府控制的企業”。

無中生有的半導體間諜案,中國科學家動了誰的奶酪?

疑點重重的間諜案

在張浩看來,自己做的科研並將其成果產業化是一件很正當的事情,美國以間諜名義起訴自己和同事,是一件完全無法接受的事情,而美國所謂的證據也經不住考證。首先是安高華提供給法庭的關鍵證據——張浩與龐慰互通的數十封郵件,是美國通過非正常手段得到了的,而且這些郵件有明顯的編輯和修改的痕跡。再者,給張浩扣間諜帽子的一名叫詹姆斯·馬爾韋農的專家,是當年聲稱藍翔技校是對美國網絡黑客攻擊的基地這一論調的始作俑者,他的言論可信度值得商榷。除此之外,美國在一份報告中稱,天津大學和諾思微系統都是中國政府機構,理由是天津大學隸屬於中國教育部,而教育部掌握中國大學的經費和補貼發放,這一點是美國完全不瞭解中國的國情。

無中生有的各種間諜門

拋開張浩案不說,美國在各種間諜案中也沒少鬧烏龍。去年美國戲精上身,指責中國特殊部門利用美國技術供應鏈中的漏洞,將米粒大小的微型“間諜芯片”偷偷嵌入主板,滲透到近30家美國公司的計算機網絡中,包括亞馬遜,蘋果以及美國政府承包商深受影響,結果最後被各方光速打臉。

無中生有的半導體間諜案,中國科學家動了誰的奶酪?

在和美國做朋友的這些年裡,美國沒少出這樣無中生有的么蛾子。以最著名的李文和案為例,李文和因被懷疑“向中國洩露核機密”,於1999年被捕,遭到嚴格審訊,還被單獨關押了9個月,但聯邦調查局沒有找到他從事“間諜”活動的任何證據,“間諜”案不得不草草收場,李文和被當庭釋放。主審法官都承認被美國政府誤導,並稱這個案子“讓美國蒙羞”。2006年6月,美國聯邦政府和5家新聞單位還向李文和支付164.5萬美元的補償金。

"

從二戰到冷戰,從PC時代到移動通訊時代,從中國換下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強國,每次戰爭的迸發都是間諜的高發期,每次技術與勢力的交替之時都會將“科技間諜”這個詞帶入大眾的視野,這其中本身的技術糾葛之外,還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原因。

令人錯愕的“釣魚執法”

2015年5月16日,天津大學教授張浩應邀赴美參加一次科技會議,剛到洛杉磯國際機場就被警方逮捕,罪名是“合謀從事經濟間諜活動”和“合謀盜竊商業機密”等32項罪名。

張浩,1979年生,曾在美國留學,在加州大學攻讀博士期間與另一位中國人龐慰一同主攻聲學技術,研究和開發薄膜體聲波諧振器(FBAR),並由美國國防部提供資助。在2006年取得博士學位後,龐慰被科羅拉多州的安華高科技公司(Avago Technologies)聘為工程師,張浩則去了馬薩諸塞州的思佳訊通信技術公司(Skyworks Solution),兩人都擔任FBAR工程師。

FBAR技術,可以讓手機和其他通信器材過濾無線電信號改善通話質量。主要用於手機、平板電腦和GPS等移動電子設備。除商業用途外,FBAR技術還用於多種軍事和國防通訊技術中,安華高和思佳訊一直深耕這一領域,安高華的FBAR濾波器更一直是該公司的提款機,始終供不應求。

無中生有的半導體間諜案,中國科學家動了誰的奶酪?

2009年,張浩和龐慰辭去美國的工作,回國成為天津大學的教授,隨後幾年取得了200餘項專利,成立了一家名為諾思微系統的公司專注於國內的FBAR產業發展,並使得諾思微系統成為國內首家研發併產業化FBAR射頻濾波器的公司。

隨後的故事就如文章開頭,美國釣魚執法逮捕了張浩,指控張浩在美國工作時竊取了行業巨頭安華高科技公司的濾波芯片相關資料,把其帶回天津大學並以此為創建合資公司諾思微系統,將產品賣給中國軍方及一些企業與機構。與張浩共同被起訴的還包括其他五名中國人,他們共同的罪名都是竊取美國高科技商業機密以幫助“中國的大學以及受政府控制的企業”。

無中生有的半導體間諜案,中國科學家動了誰的奶酪?

疑點重重的間諜案

在張浩看來,自己做的科研並將其成果產業化是一件很正當的事情,美國以間諜名義起訴自己和同事,是一件完全無法接受的事情,而美國所謂的證據也經不住考證。首先是安高華提供給法庭的關鍵證據——張浩與龐慰互通的數十封郵件,是美國通過非正常手段得到了的,而且這些郵件有明顯的編輯和修改的痕跡。再者,給張浩扣間諜帽子的一名叫詹姆斯·馬爾韋農的專家,是當年聲稱藍翔技校是對美國網絡黑客攻擊的基地這一論調的始作俑者,他的言論可信度值得商榷。除此之外,美國在一份報告中稱,天津大學和諾思微系統都是中國政府機構,理由是天津大學隸屬於中國教育部,而教育部掌握中國大學的經費和補貼發放,這一點是美國完全不瞭解中國的國情。

無中生有的各種間諜門

拋開張浩案不說,美國在各種間諜案中也沒少鬧烏龍。去年美國戲精上身,指責中國特殊部門利用美國技術供應鏈中的漏洞,將米粒大小的微型“間諜芯片”偷偷嵌入主板,滲透到近30家美國公司的計算機網絡中,包括亞馬遜,蘋果以及美國政府承包商深受影響,結果最後被各方光速打臉。

無中生有的半導體間諜案,中國科學家動了誰的奶酪?

在和美國做朋友的這些年裡,美國沒少出這樣無中生有的么蛾子。以最著名的李文和案為例,李文和因被懷疑“向中國洩露核機密”,於1999年被捕,遭到嚴格審訊,還被單獨關押了9個月,但聯邦調查局沒有找到他從事“間諜”活動的任何證據,“間諜”案不得不草草收場,李文和被當庭釋放。主審法官都承認被美國政府誤導,並稱這個案子“讓美國蒙羞”。2006年6月,美國聯邦政府和5家新聞單位還向李文和支付164.5萬美元的補償金。

無中生有的半導體間諜案,中國科學家動了誰的奶酪?

2008年3月24日,在無任何確鑿證據的情況下,美國加州聖安納聯邦法院以“圖謀向中國出口美國靜音潛艇等防衛技術”罪名宣判美籍華人麥大志入獄24年零5個月,並罰款5萬美元。麥大志的辯護律師卡耶直呼“太荒唐了!”:“說麥大志當間諜20年,可他們居然沒找出一名證人,也沒有一片紙來證明麥大志的行為。”後來被證明這些所謂的“機密”是網上公開的,美國政府只好惺惺的從網上刪除了“機密”信息。

與此相反的是,這些年美國向中國派遣間諜並被發現的不再少數。2007年,美籍華裔科學家薛峰因為參與向美國僱主出售中國石油行業商業數據庫被判刑8年;中國最高層核心智囊之一,社科院院士陸建華為美國情報部門工作,被發現後以“涉嫌洩露國家機密”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如果將視野放在全球範圍內,2013年美國竊聽事件讓美國陷入風口浪尖,號稱自由民主的燈塔國不遺餘力的想要抓捕斯諾登還有阿桑奇遮掩自己的醜聞。可見,在實際行動中,美國實際上才是全球最大的間諜國家。

"

從二戰到冷戰,從PC時代到移動通訊時代,從中國換下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強國,每次戰爭的迸發都是間諜的高發期,每次技術與勢力的交替之時都會將“科技間諜”這個詞帶入大眾的視野,這其中本身的技術糾葛之外,還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原因。

令人錯愕的“釣魚執法”

2015年5月16日,天津大學教授張浩應邀赴美參加一次科技會議,剛到洛杉磯國際機場就被警方逮捕,罪名是“合謀從事經濟間諜活動”和“合謀盜竊商業機密”等32項罪名。

張浩,1979年生,曾在美國留學,在加州大學攻讀博士期間與另一位中國人龐慰一同主攻聲學技術,研究和開發薄膜體聲波諧振器(FBAR),並由美國國防部提供資助。在2006年取得博士學位後,龐慰被科羅拉多州的安華高科技公司(Avago Technologies)聘為工程師,張浩則去了馬薩諸塞州的思佳訊通信技術公司(Skyworks Solution),兩人都擔任FBAR工程師。

FBAR技術,可以讓手機和其他通信器材過濾無線電信號改善通話質量。主要用於手機、平板電腦和GPS等移動電子設備。除商業用途外,FBAR技術還用於多種軍事和國防通訊技術中,安華高和思佳訊一直深耕這一領域,安高華的FBAR濾波器更一直是該公司的提款機,始終供不應求。

無中生有的半導體間諜案,中國科學家動了誰的奶酪?

2009年,張浩和龐慰辭去美國的工作,回國成為天津大學的教授,隨後幾年取得了200餘項專利,成立了一家名為諾思微系統的公司專注於國內的FBAR產業發展,並使得諾思微系統成為國內首家研發併產業化FBAR射頻濾波器的公司。

隨後的故事就如文章開頭,美國釣魚執法逮捕了張浩,指控張浩在美國工作時竊取了行業巨頭安華高科技公司的濾波芯片相關資料,把其帶回天津大學並以此為創建合資公司諾思微系統,將產品賣給中國軍方及一些企業與機構。與張浩共同被起訴的還包括其他五名中國人,他們共同的罪名都是竊取美國高科技商業機密以幫助“中國的大學以及受政府控制的企業”。

無中生有的半導體間諜案,中國科學家動了誰的奶酪?

疑點重重的間諜案

在張浩看來,自己做的科研並將其成果產業化是一件很正當的事情,美國以間諜名義起訴自己和同事,是一件完全無法接受的事情,而美國所謂的證據也經不住考證。首先是安高華提供給法庭的關鍵證據——張浩與龐慰互通的數十封郵件,是美國通過非正常手段得到了的,而且這些郵件有明顯的編輯和修改的痕跡。再者,給張浩扣間諜帽子的一名叫詹姆斯·馬爾韋農的專家,是當年聲稱藍翔技校是對美國網絡黑客攻擊的基地這一論調的始作俑者,他的言論可信度值得商榷。除此之外,美國在一份報告中稱,天津大學和諾思微系統都是中國政府機構,理由是天津大學隸屬於中國教育部,而教育部掌握中國大學的經費和補貼發放,這一點是美國完全不瞭解中國的國情。

無中生有的各種間諜門

拋開張浩案不說,美國在各種間諜案中也沒少鬧烏龍。去年美國戲精上身,指責中國特殊部門利用美國技術供應鏈中的漏洞,將米粒大小的微型“間諜芯片”偷偷嵌入主板,滲透到近30家美國公司的計算機網絡中,包括亞馬遜,蘋果以及美國政府承包商深受影響,結果最後被各方光速打臉。

無中生有的半導體間諜案,中國科學家動了誰的奶酪?

在和美國做朋友的這些年裡,美國沒少出這樣無中生有的么蛾子。以最著名的李文和案為例,李文和因被懷疑“向中國洩露核機密”,於1999年被捕,遭到嚴格審訊,還被單獨關押了9個月,但聯邦調查局沒有找到他從事“間諜”活動的任何證據,“間諜”案不得不草草收場,李文和被當庭釋放。主審法官都承認被美國政府誤導,並稱這個案子“讓美國蒙羞”。2006年6月,美國聯邦政府和5家新聞單位還向李文和支付164.5萬美元的補償金。

無中生有的半導體間諜案,中國科學家動了誰的奶酪?

2008年3月24日,在無任何確鑿證據的情況下,美國加州聖安納聯邦法院以“圖謀向中國出口美國靜音潛艇等防衛技術”罪名宣判美籍華人麥大志入獄24年零5個月,並罰款5萬美元。麥大志的辯護律師卡耶直呼“太荒唐了!”:“說麥大志當間諜20年,可他們居然沒找出一名證人,也沒有一片紙來證明麥大志的行為。”後來被證明這些所謂的“機密”是網上公開的,美國政府只好惺惺的從網上刪除了“機密”信息。

與此相反的是,這些年美國向中國派遣間諜並被發現的不再少數。2007年,美籍華裔科學家薛峰因為參與向美國僱主出售中國石油行業商業數據庫被判刑8年;中國最高層核心智囊之一,社科院院士陸建華為美國情報部門工作,被發現後以“涉嫌洩露國家機密”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如果將視野放在全球範圍內,2013年美國竊聽事件讓美國陷入風口浪尖,號稱自由民主的燈塔國不遺餘力的想要抓捕斯諾登還有阿桑奇遮掩自己的醜聞。可見,在實際行動中,美國實際上才是全球最大的間諜國家。

無中生有的半導體間諜案,中國科學家動了誰的奶酪?

間諜案背後的科技博弈

根據科技部最新發布的《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9677.9億元,比上年增加2071.8億元,增長11.8%;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19%,比上年提高0.04個百分點,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2.19%,連續5年超過2%,並再創歷史新高。

中國的科技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步一步的上臺階,在這一系列間諜案的背後,除了技術與專利之間的紛爭之外,更是國與國之間的科技博野,隨著中國崛起,科研實力的不斷增強,美國對中國的戒心也在增加,運用各種手段阻擊中國科技已經成了常態。像張浩這樣的半導體領域專家更是關照對象,目前來看確實也取得了部分效果,隨著張浩的被捕,天津大學在此前專攻的微機電方向的研究已幾乎完全暫停,而張浩的公司也深受影響,當然與之對應的是美國在FBAR技術可以暫時高枕無憂。

不過通過扣押人質的方式能阻擋的了一時,能否阻擋的了一世?一個國家的進步如果因為個別人的旦夕禍福而陷入困境,未免有些太過於脆弱,更多的是來自整體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科技的發展就如同奔騰的江水,不應該用堵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用疏通的方式採血室正道,美國要保證自己的領先地位是否應該學會參與而不是打擊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