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曾與錢學森齊名,卻因早逝而鮮為人知。他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最後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科研成果的烈士——郭永懷。

"

他曾與錢學森齊名,卻因早逝而鮮為人知。他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最後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科研成果的烈士——郭永懷。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一】家國情懷,中國人要有自己的骨氣

“這幾年來,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獲得的輝煌成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引自郭永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

01 為救國,他決心學習航空技術

1909年,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成市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攻讀物理專業。抗戰爆發後,郭永懷隨學校南遷至昆明的西南聯大,沿途看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中國空軍卻無力還擊。他深深感到,光是學好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真正救亡圖存。從此,他把航天技術當成了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1939年底,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舉辦留學考試,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力學專業,與錢偉長、林家翹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被順利錄取。

"

他曾與錢學森齊名,卻因早逝而鮮為人知。他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最後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科研成果的烈士——郭永懷。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一】家國情懷,中國人要有自己的骨氣

“這幾年來,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獲得的輝煌成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引自郭永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

01 為救國,他決心學習航空技術

1909年,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成市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攻讀物理專業。抗戰爆發後,郭永懷隨學校南遷至昆明的西南聯大,沿途看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中國空軍卻無力還擊。他深深感到,光是學好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真正救亡圖存。從此,他把航天技術當成了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1939年底,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舉辦留學考試,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力學專業,與錢偉長、林家翹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被順利錄取。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在西南聯大的學生登記卡

02 為氣節,他曾經放棄留學機會

1940年初,當郭永懷在上海港口登上俄國皇后號郵輪,躊躇滿志準備開始留學生涯時,發現護照竟然是日本領事館的簽證。當時正值日軍侵華國難當頭,這種屈辱怎麼能忍?留學生們提出嚴正抗議,要求立即更換護照。

但英方代辦強硬地拒絕了,反而以取消留學資格相威脅。郭永懷站出來說:“寧可不出國,中國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氣!”話音剛落,22名中國留學生集體下船,毅然返回了昆明。直到大半年後的8月,他們才再次出發,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深造。

"

他曾與錢學森齊名,卻因早逝而鮮為人知。他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最後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科研成果的烈士——郭永懷。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一】家國情懷,中國人要有自己的骨氣

“這幾年來,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獲得的輝煌成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引自郭永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

01 為救國,他決心學習航空技術

1909年,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成市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攻讀物理專業。抗戰爆發後,郭永懷隨學校南遷至昆明的西南聯大,沿途看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中國空軍卻無力還擊。他深深感到,光是學好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真正救亡圖存。從此,他把航天技術當成了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1939年底,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舉辦留學考試,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力學專業,與錢偉長、林家翹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被順利錄取。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在西南聯大的學生登記卡

02 為氣節,他曾經放棄留學機會

1940年初,當郭永懷在上海港口登上俄國皇后號郵輪,躊躇滿志準備開始留學生涯時,發現護照竟然是日本領事館的簽證。當時正值日軍侵華國難當頭,這種屈辱怎麼能忍?留學生們提出嚴正抗議,要求立即更換護照。

但英方代辦強硬地拒絕了,反而以取消留學資格相威脅。郭永懷站出來說:“寧可不出國,中國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氣!”話音剛落,22名中國留學生集體下船,毅然返回了昆明。直到大半年後的8月,他們才再次出發,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深造。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中國留學生合影,後排右三郭永懷,前排左一林家翹、左五錢偉長

03 為報國,他被美國政府拉進黑名單

進入多倫多大學後,郭永懷僅用半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師從世界級專家馮·卡門教授(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1946年,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成立,力邀郭永懷去領導研究工作。沒想到,他先向校方聲明:“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去。”為此,康奈爾大學本不想讓他從事機密工作,但又實在離不開他,於是就讓他填寫一份文書,承諾“如果發生戰爭,願意為美國服兵役”。郭永懷斷然拒絕了,從此,他被美國政府拉進了“黑名單”,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甚至連赴英國講學都不被允許,原因就是擔心他會繞道回中國。

"

他曾與錢學森齊名,卻因早逝而鮮為人知。他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最後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科研成果的烈士——郭永懷。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一】家國情懷,中國人要有自己的骨氣

“這幾年來,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獲得的輝煌成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引自郭永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

01 為救國,他決心學習航空技術

1909年,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成市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攻讀物理專業。抗戰爆發後,郭永懷隨學校南遷至昆明的西南聯大,沿途看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中國空軍卻無力還擊。他深深感到,光是學好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真正救亡圖存。從此,他把航天技術當成了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1939年底,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舉辦留學考試,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力學專業,與錢偉長、林家翹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被順利錄取。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在西南聯大的學生登記卡

02 為氣節,他曾經放棄留學機會

1940年初,當郭永懷在上海港口登上俄國皇后號郵輪,躊躇滿志準備開始留學生涯時,發現護照竟然是日本領事館的簽證。當時正值日軍侵華國難當頭,這種屈辱怎麼能忍?留學生們提出嚴正抗議,要求立即更換護照。

但英方代辦強硬地拒絕了,反而以取消留學資格相威脅。郭永懷站出來說:“寧可不出國,中國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氣!”話音剛落,22名中國留學生集體下船,毅然返回了昆明。直到大半年後的8月,他們才再次出發,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深造。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中國留學生合影,後排右三郭永懷,前排左一林家翹、左五錢偉長

03 為報國,他被美國政府拉進黑名單

進入多倫多大學後,郭永懷僅用半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師從世界級專家馮·卡門教授(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1946年,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成立,力邀郭永懷去領導研究工作。沒想到,他先向校方聲明:“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去。”為此,康奈爾大學本不想讓他從事機密工作,但又實在離不開他,於是就讓他填寫一份文書,承諾“如果發生戰爭,願意為美國服兵役”。郭永懷斷然拒絕了,從此,他被美國政府拉進了“黑名單”,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甚至連赴英國講學都不被允許,原因就是擔心他會繞道回中國。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現在的康奈爾大學

04 為回國,他親手焚燒了半生的研究成果

1955年,大師兄錢學森回國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擔心郭永懷也要走,於是想盡一切辦法挽留他,開出了相當豐厚的條件。臺灣當局也派人來趁火打劫,想挖走他。

郭永懷絲毫不為所動。為了斷掉他們的念頭,在一場聚會上,他當著學校師生的面,把厚厚一沓沒有公開發表的書稿,全部投進篝火中,燒成了灰燼。在場的人,無不為這些成果而惋惜,也無不為郭永懷的決心而震撼。

"

他曾與錢學森齊名,卻因早逝而鮮為人知。他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最後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科研成果的烈士——郭永懷。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一】家國情懷,中國人要有自己的骨氣

“這幾年來,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獲得的輝煌成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引自郭永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

01 為救國,他決心學習航空技術

1909年,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成市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攻讀物理專業。抗戰爆發後,郭永懷隨學校南遷至昆明的西南聯大,沿途看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中國空軍卻無力還擊。他深深感到,光是學好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真正救亡圖存。從此,他把航天技術當成了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1939年底,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舉辦留學考試,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力學專業,與錢偉長、林家翹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被順利錄取。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在西南聯大的學生登記卡

02 為氣節,他曾經放棄留學機會

1940年初,當郭永懷在上海港口登上俄國皇后號郵輪,躊躇滿志準備開始留學生涯時,發現護照竟然是日本領事館的簽證。當時正值日軍侵華國難當頭,這種屈辱怎麼能忍?留學生們提出嚴正抗議,要求立即更換護照。

但英方代辦強硬地拒絕了,反而以取消留學資格相威脅。郭永懷站出來說:“寧可不出國,中國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氣!”話音剛落,22名中國留學生集體下船,毅然返回了昆明。直到大半年後的8月,他們才再次出發,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深造。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中國留學生合影,後排右三郭永懷,前排左一林家翹、左五錢偉長

03 為報國,他被美國政府拉進黑名單

進入多倫多大學後,郭永懷僅用半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師從世界級專家馮·卡門教授(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1946年,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成立,力邀郭永懷去領導研究工作。沒想到,他先向校方聲明:“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去。”為此,康奈爾大學本不想讓他從事機密工作,但又實在離不開他,於是就讓他填寫一份文書,承諾“如果發生戰爭,願意為美國服兵役”。郭永懷斷然拒絕了,從此,他被美國政府拉進了“黑名單”,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甚至連赴英國講學都不被允許,原因就是擔心他會繞道回中國。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現在的康奈爾大學

04 為回國,他親手焚燒了半生的研究成果

1955年,大師兄錢學森回國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擔心郭永懷也要走,於是想盡一切辦法挽留他,開出了相當豐厚的條件。臺灣當局也派人來趁火打劫,想挖走他。

郭永懷絲毫不為所動。為了斷掉他們的念頭,在一場聚會上,他當著學校師生的面,把厚厚一沓沒有公開發表的書稿,全部投進篝火中,燒成了灰燼。在場的人,無不為這些成果而惋惜,也無不為郭永懷的決心而震撼。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和錢偉長在大學師生聚會上

【二】享譽世界,一個人頂得上十個師

我們都知道,錢學森號稱“頂得上五個師”,但卻不知道,錢學森評價郭永懷“頂得上十個師”。

“郭永懷同志歸國後,奮力工作,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主要學術領導人,他做的比我要多的多。但這還不是他的全部工作,1957年初,有關方面問我誰是承擔核武器爆炸力學工作最合適的人,我毫無遲疑地推薦了郭永懷同志。郭永懷同志對發展我國核武器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引自錢學森《寫在郭永懷文集的後面》

"

他曾與錢學森齊名,卻因早逝而鮮為人知。他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最後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科研成果的烈士——郭永懷。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一】家國情懷,中國人要有自己的骨氣

“這幾年來,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獲得的輝煌成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引自郭永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

01 為救國,他決心學習航空技術

1909年,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成市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攻讀物理專業。抗戰爆發後,郭永懷隨學校南遷至昆明的西南聯大,沿途看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中國空軍卻無力還擊。他深深感到,光是學好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真正救亡圖存。從此,他把航天技術當成了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1939年底,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舉辦留學考試,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力學專業,與錢偉長、林家翹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被順利錄取。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在西南聯大的學生登記卡

02 為氣節,他曾經放棄留學機會

1940年初,當郭永懷在上海港口登上俄國皇后號郵輪,躊躇滿志準備開始留學生涯時,發現護照竟然是日本領事館的簽證。當時正值日軍侵華國難當頭,這種屈辱怎麼能忍?留學生們提出嚴正抗議,要求立即更換護照。

但英方代辦強硬地拒絕了,反而以取消留學資格相威脅。郭永懷站出來說:“寧可不出國,中國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氣!”話音剛落,22名中國留學生集體下船,毅然返回了昆明。直到大半年後的8月,他們才再次出發,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深造。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中國留學生合影,後排右三郭永懷,前排左一林家翹、左五錢偉長

03 為報國,他被美國政府拉進黑名單

進入多倫多大學後,郭永懷僅用半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師從世界級專家馮·卡門教授(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1946年,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成立,力邀郭永懷去領導研究工作。沒想到,他先向校方聲明:“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去。”為此,康奈爾大學本不想讓他從事機密工作,但又實在離不開他,於是就讓他填寫一份文書,承諾“如果發生戰爭,願意為美國服兵役”。郭永懷斷然拒絕了,從此,他被美國政府拉進了“黑名單”,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甚至連赴英國講學都不被允許,原因就是擔心他會繞道回中國。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現在的康奈爾大學

04 為回國,他親手焚燒了半生的研究成果

1955年,大師兄錢學森回國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擔心郭永懷也要走,於是想盡一切辦法挽留他,開出了相當豐厚的條件。臺灣當局也派人來趁火打劫,想挖走他。

郭永懷絲毫不為所動。為了斷掉他們的念頭,在一場聚會上,他當著學校師生的面,把厚厚一沓沒有公開發表的書稿,全部投進篝火中,燒成了灰燼。在場的人,無不為這些成果而惋惜,也無不為郭永懷的決心而震撼。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和錢偉長在大學師生聚會上

【二】享譽世界,一個人頂得上十個師

我們都知道,錢學森號稱“頂得上五個師”,但卻不知道,錢學森評價郭永懷“頂得上十個師”。

“郭永懷同志歸國後,奮力工作,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主要學術領導人,他做的比我要多的多。但這還不是他的全部工作,1957年初,有關方面問我誰是承擔核武器爆炸力學工作最合適的人,我毫無遲疑地推薦了郭永懷同志。郭永懷同志對發展我國核武器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引自錢學森《寫在郭永懷文集的後面》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01 在美國,應用數學和流體力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當時在世界範圍內,航空領域出現一個頭號難題——“聲障”,即飛機速度超過聲速後,會出現阻力劇增、機身震顫的狀況,往往導致機毀人亡。郭永懷勇敢地向這個世界性難題發起衝擊,僅用4年時間就完成了“跨聲速流動不連續解”的研究成果。

"

他曾與錢學森齊名,卻因早逝而鮮為人知。他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最後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科研成果的烈士——郭永懷。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一】家國情懷,中國人要有自己的骨氣

“這幾年來,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獲得的輝煌成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引自郭永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

01 為救國,他決心學習航空技術

1909年,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成市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攻讀物理專業。抗戰爆發後,郭永懷隨學校南遷至昆明的西南聯大,沿途看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中國空軍卻無力還擊。他深深感到,光是學好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真正救亡圖存。從此,他把航天技術當成了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1939年底,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舉辦留學考試,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力學專業,與錢偉長、林家翹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被順利錄取。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在西南聯大的學生登記卡

02 為氣節,他曾經放棄留學機會

1940年初,當郭永懷在上海港口登上俄國皇后號郵輪,躊躇滿志準備開始留學生涯時,發現護照竟然是日本領事館的簽證。當時正值日軍侵華國難當頭,這種屈辱怎麼能忍?留學生們提出嚴正抗議,要求立即更換護照。

但英方代辦強硬地拒絕了,反而以取消留學資格相威脅。郭永懷站出來說:“寧可不出國,中國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氣!”話音剛落,22名中國留學生集體下船,毅然返回了昆明。直到大半年後的8月,他們才再次出發,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深造。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中國留學生合影,後排右三郭永懷,前排左一林家翹、左五錢偉長

03 為報國,他被美國政府拉進黑名單

進入多倫多大學後,郭永懷僅用半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師從世界級專家馮·卡門教授(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1946年,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成立,力邀郭永懷去領導研究工作。沒想到,他先向校方聲明:“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去。”為此,康奈爾大學本不想讓他從事機密工作,但又實在離不開他,於是就讓他填寫一份文書,承諾“如果發生戰爭,願意為美國服兵役”。郭永懷斷然拒絕了,從此,他被美國政府拉進了“黑名單”,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甚至連赴英國講學都不被允許,原因就是擔心他會繞道回中國。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現在的康奈爾大學

04 為回國,他親手焚燒了半生的研究成果

1955年,大師兄錢學森回國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擔心郭永懷也要走,於是想盡一切辦法挽留他,開出了相當豐厚的條件。臺灣當局也派人來趁火打劫,想挖走他。

郭永懷絲毫不為所動。為了斷掉他們的念頭,在一場聚會上,他當著學校師生的面,把厚厚一沓沒有公開發表的書稿,全部投進篝火中,燒成了灰燼。在場的人,無不為這些成果而惋惜,也無不為郭永懷的決心而震撼。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和錢偉長在大學師生聚會上

【二】享譽世界,一個人頂得上十個師

我們都知道,錢學森號稱“頂得上五個師”,但卻不知道,錢學森評價郭永懷“頂得上十個師”。

“郭永懷同志歸國後,奮力工作,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主要學術領導人,他做的比我要多的多。但這還不是他的全部工作,1957年初,有關方面問我誰是承擔核武器爆炸力學工作最合適的人,我毫無遲疑地推薦了郭永懷同志。郭永懷同志對發展我國核武器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引自錢學森《寫在郭永懷文集的後面》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01 在美國,應用數學和流體力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當時在世界範圍內,航空領域出現一個頭號難題——“聲障”,即飛機速度超過聲速後,會出現阻力劇增、機身震顫的狀況,往往導致機毀人亡。郭永懷勇敢地向這個世界性難題發起衝擊,僅用4年時間就完成了“跨聲速流動不連續解”的研究成果。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大黃蜂戰鬥機正在表演突破聲障的精彩瞬間

郭永懷和錢學森合作,首次提出“臨界馬赫數”的概念並得到實驗證實,在跨聲速研究領域達到了無人企及的高度,為日後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臨界馬赫數】飛機飛行時,上翼面壓力最低點的速度等於此點上的音速時的飛機飛行馬赫數。

名聲大噪的郭永懷加入了美國數學學會,不到一年,又在前人的基礎上,探索發展出一種簡便實用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法(PLK法),用來解決流體力學領域問題。從此,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了郭永華的身上。

【奇異攝動法】源於普朗特的邊界層理論,中國學者為其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郭永懷對變形座標法的推廣(錢學森稱為PLK法)、錢偉長的合成展開法 、林家翹的解析特徵線法等。奇異攝動法對弱非線性問題的分析甚為有效,廣泛應用於微分方程、非線性振動、流體力學、聲學、光學等領域。

"

他曾與錢學森齊名,卻因早逝而鮮為人知。他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最後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科研成果的烈士——郭永懷。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一】家國情懷,中國人要有自己的骨氣

“這幾年來,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獲得的輝煌成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引自郭永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

01 為救國,他決心學習航空技術

1909年,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成市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攻讀物理專業。抗戰爆發後,郭永懷隨學校南遷至昆明的西南聯大,沿途看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中國空軍卻無力還擊。他深深感到,光是學好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真正救亡圖存。從此,他把航天技術當成了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1939年底,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舉辦留學考試,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力學專業,與錢偉長、林家翹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被順利錄取。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在西南聯大的學生登記卡

02 為氣節,他曾經放棄留學機會

1940年初,當郭永懷在上海港口登上俄國皇后號郵輪,躊躇滿志準備開始留學生涯時,發現護照竟然是日本領事館的簽證。當時正值日軍侵華國難當頭,這種屈辱怎麼能忍?留學生們提出嚴正抗議,要求立即更換護照。

但英方代辦強硬地拒絕了,反而以取消留學資格相威脅。郭永懷站出來說:“寧可不出國,中國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氣!”話音剛落,22名中國留學生集體下船,毅然返回了昆明。直到大半年後的8月,他們才再次出發,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深造。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中國留學生合影,後排右三郭永懷,前排左一林家翹、左五錢偉長

03 為報國,他被美國政府拉進黑名單

進入多倫多大學後,郭永懷僅用半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師從世界級專家馮·卡門教授(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1946年,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成立,力邀郭永懷去領導研究工作。沒想到,他先向校方聲明:“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去。”為此,康奈爾大學本不想讓他從事機密工作,但又實在離不開他,於是就讓他填寫一份文書,承諾“如果發生戰爭,願意為美國服兵役”。郭永懷斷然拒絕了,從此,他被美國政府拉進了“黑名單”,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甚至連赴英國講學都不被允許,原因就是擔心他會繞道回中國。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現在的康奈爾大學

04 為回國,他親手焚燒了半生的研究成果

1955年,大師兄錢學森回國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擔心郭永懷也要走,於是想盡一切辦法挽留他,開出了相當豐厚的條件。臺灣當局也派人來趁火打劫,想挖走他。

郭永懷絲毫不為所動。為了斷掉他們的念頭,在一場聚會上,他當著學校師生的面,把厚厚一沓沒有公開發表的書稿,全部投進篝火中,燒成了灰燼。在場的人,無不為這些成果而惋惜,也無不為郭永懷的決心而震撼。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和錢偉長在大學師生聚會上

【二】享譽世界,一個人頂得上十個師

我們都知道,錢學森號稱“頂得上五個師”,但卻不知道,錢學森評價郭永懷“頂得上十個師”。

“郭永懷同志歸國後,奮力工作,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主要學術領導人,他做的比我要多的多。但這還不是他的全部工作,1957年初,有關方面問我誰是承擔核武器爆炸力學工作最合適的人,我毫無遲疑地推薦了郭永懷同志。郭永懷同志對發展我國核武器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引自錢學森《寫在郭永懷文集的後面》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01 在美國,應用數學和流體力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當時在世界範圍內,航空領域出現一個頭號難題——“聲障”,即飛機速度超過聲速後,會出現阻力劇增、機身震顫的狀況,往往導致機毀人亡。郭永懷勇敢地向這個世界性難題發起衝擊,僅用4年時間就完成了“跨聲速流動不連續解”的研究成果。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大黃蜂戰鬥機正在表演突破聲障的精彩瞬間

郭永懷和錢學森合作,首次提出“臨界馬赫數”的概念並得到實驗證實,在跨聲速研究領域達到了無人企及的高度,為日後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臨界馬赫數】飛機飛行時,上翼面壓力最低點的速度等於此點上的音速時的飛機飛行馬赫數。

名聲大噪的郭永懷加入了美國數學學會,不到一年,又在前人的基礎上,探索發展出一種簡便實用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法(PLK法),用來解決流體力學領域問題。從此,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了郭永華的身上。

【奇異攝動法】源於普朗特的邊界層理論,中國學者為其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郭永懷對變形座標法的推廣(錢學森稱為PLK法)、錢偉長的合成展開法 、林家翹的解析特徵線法等。奇異攝動法對弱非線性問題的分析甚為有效,廣泛應用於微分方程、非線性振動、流體力學、聲學、光學等領域。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創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的主要成員,二排左一為郭永懷

02 在中國,橫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的第一人

先一步回國的錢學森給郭永懷來信寫到:

“我們現在為力學忙,已經把你的大名向科學院管理處‘掛了名’,自然是到力學所來,快來!快來!請兄多帶幾個人來!”

1956年,郭永懷攜家人回到祖國的懷抱。毛澤東主席親自接見了他們,安排其住進中國科學院特技專家樓,和錢學森、錢三強成了鄰居。

1960年,蘇聯突然撤出全部專家,切斷所有技術支持。中國要想研製核武器,必須靠自己。郭永懷臨危受命,和王淦昌、彭恆武一道,組成中國核武器研究的初代專家團

他們在沒有技術圖紙、沒有參考資料的惡劣條件下,硬是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超凡的毅力,迅速掌握了原子彈的結構原理,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為國家安全豎起了一道銅牆鐵壁。

"

他曾與錢學森齊名,卻因早逝而鮮為人知。他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最後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科研成果的烈士——郭永懷。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一】家國情懷,中國人要有自己的骨氣

“這幾年來,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獲得的輝煌成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引自郭永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

01 為救國,他決心學習航空技術

1909年,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成市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攻讀物理專業。抗戰爆發後,郭永懷隨學校南遷至昆明的西南聯大,沿途看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中國空軍卻無力還擊。他深深感到,光是學好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真正救亡圖存。從此,他把航天技術當成了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1939年底,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舉辦留學考試,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力學專業,與錢偉長、林家翹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被順利錄取。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在西南聯大的學生登記卡

02 為氣節,他曾經放棄留學機會

1940年初,當郭永懷在上海港口登上俄國皇后號郵輪,躊躇滿志準備開始留學生涯時,發現護照竟然是日本領事館的簽證。當時正值日軍侵華國難當頭,這種屈辱怎麼能忍?留學生們提出嚴正抗議,要求立即更換護照。

但英方代辦強硬地拒絕了,反而以取消留學資格相威脅。郭永懷站出來說:“寧可不出國,中國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氣!”話音剛落,22名中國留學生集體下船,毅然返回了昆明。直到大半年後的8月,他們才再次出發,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深造。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中國留學生合影,後排右三郭永懷,前排左一林家翹、左五錢偉長

03 為報國,他被美國政府拉進黑名單

進入多倫多大學後,郭永懷僅用半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師從世界級專家馮·卡門教授(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1946年,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成立,力邀郭永懷去領導研究工作。沒想到,他先向校方聲明:“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去。”為此,康奈爾大學本不想讓他從事機密工作,但又實在離不開他,於是就讓他填寫一份文書,承諾“如果發生戰爭,願意為美國服兵役”。郭永懷斷然拒絕了,從此,他被美國政府拉進了“黑名單”,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甚至連赴英國講學都不被允許,原因就是擔心他會繞道回中國。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現在的康奈爾大學

04 為回國,他親手焚燒了半生的研究成果

1955年,大師兄錢學森回國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擔心郭永懷也要走,於是想盡一切辦法挽留他,開出了相當豐厚的條件。臺灣當局也派人來趁火打劫,想挖走他。

郭永懷絲毫不為所動。為了斷掉他們的念頭,在一場聚會上,他當著學校師生的面,把厚厚一沓沒有公開發表的書稿,全部投進篝火中,燒成了灰燼。在場的人,無不為這些成果而惋惜,也無不為郭永懷的決心而震撼。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和錢偉長在大學師生聚會上

【二】享譽世界,一個人頂得上十個師

我們都知道,錢學森號稱“頂得上五個師”,但卻不知道,錢學森評價郭永懷“頂得上十個師”。

“郭永懷同志歸國後,奮力工作,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主要學術領導人,他做的比我要多的多。但這還不是他的全部工作,1957年初,有關方面問我誰是承擔核武器爆炸力學工作最合適的人,我毫無遲疑地推薦了郭永懷同志。郭永懷同志對發展我國核武器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引自錢學森《寫在郭永懷文集的後面》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01 在美國,應用數學和流體力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當時在世界範圍內,航空領域出現一個頭號難題——“聲障”,即飛機速度超過聲速後,會出現阻力劇增、機身震顫的狀況,往往導致機毀人亡。郭永懷勇敢地向這個世界性難題發起衝擊,僅用4年時間就完成了“跨聲速流動不連續解”的研究成果。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大黃蜂戰鬥機正在表演突破聲障的精彩瞬間

郭永懷和錢學森合作,首次提出“臨界馬赫數”的概念並得到實驗證實,在跨聲速研究領域達到了無人企及的高度,為日後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臨界馬赫數】飛機飛行時,上翼面壓力最低點的速度等於此點上的音速時的飛機飛行馬赫數。

名聲大噪的郭永懷加入了美國數學學會,不到一年,又在前人的基礎上,探索發展出一種簡便實用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法(PLK法),用來解決流體力學領域問題。從此,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了郭永華的身上。

【奇異攝動法】源於普朗特的邊界層理論,中國學者為其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郭永懷對變形座標法的推廣(錢學森稱為PLK法)、錢偉長的合成展開法 、林家翹的解析特徵線法等。奇異攝動法對弱非線性問題的分析甚為有效,廣泛應用於微分方程、非線性振動、流體力學、聲學、光學等領域。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創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的主要成員,二排左一為郭永懷

02 在中國,橫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的第一人

先一步回國的錢學森給郭永懷來信寫到:

“我們現在為力學忙,已經把你的大名向科學院管理處‘掛了名’,自然是到力學所來,快來!快來!請兄多帶幾個人來!”

1956年,郭永懷攜家人回到祖國的懷抱。毛澤東主席親自接見了他們,安排其住進中國科學院特技專家樓,和錢學森、錢三強成了鄰居。

1960年,蘇聯突然撤出全部專家,切斷所有技術支持。中國要想研製核武器,必須靠自己。郭永懷臨危受命,和王淦昌、彭恆武一道,組成中國核武器研究的初代專家團

他們在沒有技術圖紙、沒有參考資料的惡劣條件下,硬是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超凡的毅力,迅速掌握了原子彈的結構原理,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為國家安全豎起了一道銅牆鐵壁。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查看爆炸成型實驗結果,右一為郭永懷,右二為錢學森

郭永懷同時負責指導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和水洞力學等研究工作。提出了“兩路並進,最後擇優”的辦法,不僅為原子彈的研製投爆所採用,而且為第一代核武器研製投爆延續採用。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樣迅猛的崛起速度,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望塵莫及!

"

他曾與錢學森齊名,卻因早逝而鮮為人知。他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最後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科研成果的烈士——郭永懷。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一】家國情懷,中國人要有自己的骨氣

“這幾年來,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獲得的輝煌成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引自郭永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

01 為救國,他決心學習航空技術

1909年,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成市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攻讀物理專業。抗戰爆發後,郭永懷隨學校南遷至昆明的西南聯大,沿途看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中國空軍卻無力還擊。他深深感到,光是學好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真正救亡圖存。從此,他把航天技術當成了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1939年底,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舉辦留學考試,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力學專業,與錢偉長、林家翹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被順利錄取。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在西南聯大的學生登記卡

02 為氣節,他曾經放棄留學機會

1940年初,當郭永懷在上海港口登上俄國皇后號郵輪,躊躇滿志準備開始留學生涯時,發現護照竟然是日本領事館的簽證。當時正值日軍侵華國難當頭,這種屈辱怎麼能忍?留學生們提出嚴正抗議,要求立即更換護照。

但英方代辦強硬地拒絕了,反而以取消留學資格相威脅。郭永懷站出來說:“寧可不出國,中國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氣!”話音剛落,22名中國留學生集體下船,毅然返回了昆明。直到大半年後的8月,他們才再次出發,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深造。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中國留學生合影,後排右三郭永懷,前排左一林家翹、左五錢偉長

03 為報國,他被美國政府拉進黑名單

進入多倫多大學後,郭永懷僅用半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師從世界級專家馮·卡門教授(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1946年,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成立,力邀郭永懷去領導研究工作。沒想到,他先向校方聲明:“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去。”為此,康奈爾大學本不想讓他從事機密工作,但又實在離不開他,於是就讓他填寫一份文書,承諾“如果發生戰爭,願意為美國服兵役”。郭永懷斷然拒絕了,從此,他被美國政府拉進了“黑名單”,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甚至連赴英國講學都不被允許,原因就是擔心他會繞道回中國。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現在的康奈爾大學

04 為回國,他親手焚燒了半生的研究成果

1955年,大師兄錢學森回國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擔心郭永懷也要走,於是想盡一切辦法挽留他,開出了相當豐厚的條件。臺灣當局也派人來趁火打劫,想挖走他。

郭永懷絲毫不為所動。為了斷掉他們的念頭,在一場聚會上,他當著學校師生的面,把厚厚一沓沒有公開發表的書稿,全部投進篝火中,燒成了灰燼。在場的人,無不為這些成果而惋惜,也無不為郭永懷的決心而震撼。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和錢偉長在大學師生聚會上

【二】享譽世界,一個人頂得上十個師

我們都知道,錢學森號稱“頂得上五個師”,但卻不知道,錢學森評價郭永懷“頂得上十個師”。

“郭永懷同志歸國後,奮力工作,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主要學術領導人,他做的比我要多的多。但這還不是他的全部工作,1957年初,有關方面問我誰是承擔核武器爆炸力學工作最合適的人,我毫無遲疑地推薦了郭永懷同志。郭永懷同志對發展我國核武器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引自錢學森《寫在郭永懷文集的後面》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01 在美國,應用數學和流體力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當時在世界範圍內,航空領域出現一個頭號難題——“聲障”,即飛機速度超過聲速後,會出現阻力劇增、機身震顫的狀況,往往導致機毀人亡。郭永懷勇敢地向這個世界性難題發起衝擊,僅用4年時間就完成了“跨聲速流動不連續解”的研究成果。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大黃蜂戰鬥機正在表演突破聲障的精彩瞬間

郭永懷和錢學森合作,首次提出“臨界馬赫數”的概念並得到實驗證實,在跨聲速研究領域達到了無人企及的高度,為日後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臨界馬赫數】飛機飛行時,上翼面壓力最低點的速度等於此點上的音速時的飛機飛行馬赫數。

名聲大噪的郭永懷加入了美國數學學會,不到一年,又在前人的基礎上,探索發展出一種簡便實用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法(PLK法),用來解決流體力學領域問題。從此,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了郭永華的身上。

【奇異攝動法】源於普朗特的邊界層理論,中國學者為其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郭永懷對變形座標法的推廣(錢學森稱為PLK法)、錢偉長的合成展開法 、林家翹的解析特徵線法等。奇異攝動法對弱非線性問題的分析甚為有效,廣泛應用於微分方程、非線性振動、流體力學、聲學、光學等領域。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創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的主要成員,二排左一為郭永懷

02 在中國,橫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的第一人

先一步回國的錢學森給郭永懷來信寫到:

“我們現在為力學忙,已經把你的大名向科學院管理處‘掛了名’,自然是到力學所來,快來!快來!請兄多帶幾個人來!”

1956年,郭永懷攜家人回到祖國的懷抱。毛澤東主席親自接見了他們,安排其住進中國科學院特技專家樓,和錢學森、錢三強成了鄰居。

1960年,蘇聯突然撤出全部專家,切斷所有技術支持。中國要想研製核武器,必須靠自己。郭永懷臨危受命,和王淦昌、彭恆武一道,組成中國核武器研究的初代專家團

他們在沒有技術圖紙、沒有參考資料的惡劣條件下,硬是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超凡的毅力,迅速掌握了原子彈的結構原理,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為國家安全豎起了一道銅牆鐵壁。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查看爆炸成型實驗結果,右一為郭永懷,右二為錢學森

郭永懷同時負責指導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和水洞力學等研究工作。提出了“兩路並進,最後擇優”的辦法,不僅為原子彈的研製投爆所採用,而且為第一代核武器研製投爆延續採用。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樣迅猛的崛起速度,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望塵莫及!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青海基地艱苦的條件和超負荷的工作強度,沒有影響郭永懷的進度,他又投身到了“東方紅”衛星本體及返回式衛星迴地研究、熱核導彈研製的緊張工作中

1968年12月25日,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儘管郭永懷沒能親眼見證這兩個偉大的時刻,但他對中國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

他曾與錢學森齊名,卻因早逝而鮮為人知。他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最後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科研成果的烈士——郭永懷。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一】家國情懷,中國人要有自己的骨氣

“這幾年來,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獲得的輝煌成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引自郭永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

01 為救國,他決心學習航空技術

1909年,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成市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攻讀物理專業。抗戰爆發後,郭永懷隨學校南遷至昆明的西南聯大,沿途看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中國空軍卻無力還擊。他深深感到,光是學好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真正救亡圖存。從此,他把航天技術當成了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1939年底,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舉辦留學考試,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力學專業,與錢偉長、林家翹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被順利錄取。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在西南聯大的學生登記卡

02 為氣節,他曾經放棄留學機會

1940年初,當郭永懷在上海港口登上俄國皇后號郵輪,躊躇滿志準備開始留學生涯時,發現護照竟然是日本領事館的簽證。當時正值日軍侵華國難當頭,這種屈辱怎麼能忍?留學生們提出嚴正抗議,要求立即更換護照。

但英方代辦強硬地拒絕了,反而以取消留學資格相威脅。郭永懷站出來說:“寧可不出國,中國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氣!”話音剛落,22名中國留學生集體下船,毅然返回了昆明。直到大半年後的8月,他們才再次出發,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深造。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中國留學生合影,後排右三郭永懷,前排左一林家翹、左五錢偉長

03 為報國,他被美國政府拉進黑名單

進入多倫多大學後,郭永懷僅用半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師從世界級專家馮·卡門教授(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1946年,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成立,力邀郭永懷去領導研究工作。沒想到,他先向校方聲明:“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去。”為此,康奈爾大學本不想讓他從事機密工作,但又實在離不開他,於是就讓他填寫一份文書,承諾“如果發生戰爭,願意為美國服兵役”。郭永懷斷然拒絕了,從此,他被美國政府拉進了“黑名單”,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甚至連赴英國講學都不被允許,原因就是擔心他會繞道回中國。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現在的康奈爾大學

04 為回國,他親手焚燒了半生的研究成果

1955年,大師兄錢學森回國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擔心郭永懷也要走,於是想盡一切辦法挽留他,開出了相當豐厚的條件。臺灣當局也派人來趁火打劫,想挖走他。

郭永懷絲毫不為所動。為了斷掉他們的念頭,在一場聚會上,他當著學校師生的面,把厚厚一沓沒有公開發表的書稿,全部投進篝火中,燒成了灰燼。在場的人,無不為這些成果而惋惜,也無不為郭永懷的決心而震撼。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和錢偉長在大學師生聚會上

【二】享譽世界,一個人頂得上十個師

我們都知道,錢學森號稱“頂得上五個師”,但卻不知道,錢學森評價郭永懷“頂得上十個師”。

“郭永懷同志歸國後,奮力工作,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主要學術領導人,他做的比我要多的多。但這還不是他的全部工作,1957年初,有關方面問我誰是承擔核武器爆炸力學工作最合適的人,我毫無遲疑地推薦了郭永懷同志。郭永懷同志對發展我國核武器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引自錢學森《寫在郭永懷文集的後面》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01 在美國,應用數學和流體力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當時在世界範圍內,航空領域出現一個頭號難題——“聲障”,即飛機速度超過聲速後,會出現阻力劇增、機身震顫的狀況,往往導致機毀人亡。郭永懷勇敢地向這個世界性難題發起衝擊,僅用4年時間就完成了“跨聲速流動不連續解”的研究成果。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大黃蜂戰鬥機正在表演突破聲障的精彩瞬間

郭永懷和錢學森合作,首次提出“臨界馬赫數”的概念並得到實驗證實,在跨聲速研究領域達到了無人企及的高度,為日後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臨界馬赫數】飛機飛行時,上翼面壓力最低點的速度等於此點上的音速時的飛機飛行馬赫數。

名聲大噪的郭永懷加入了美國數學學會,不到一年,又在前人的基礎上,探索發展出一種簡便實用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法(PLK法),用來解決流體力學領域問題。從此,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了郭永華的身上。

【奇異攝動法】源於普朗特的邊界層理論,中國學者為其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郭永懷對變形座標法的推廣(錢學森稱為PLK法)、錢偉長的合成展開法 、林家翹的解析特徵線法等。奇異攝動法對弱非線性問題的分析甚為有效,廣泛應用於微分方程、非線性振動、流體力學、聲學、光學等領域。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創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的主要成員,二排左一為郭永懷

02 在中國,橫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的第一人

先一步回國的錢學森給郭永懷來信寫到:

“我們現在為力學忙,已經把你的大名向科學院管理處‘掛了名’,自然是到力學所來,快來!快來!請兄多帶幾個人來!”

1956年,郭永懷攜家人回到祖國的懷抱。毛澤東主席親自接見了他們,安排其住進中國科學院特技專家樓,和錢學森、錢三強成了鄰居。

1960年,蘇聯突然撤出全部專家,切斷所有技術支持。中國要想研製核武器,必須靠自己。郭永懷臨危受命,和王淦昌、彭恆武一道,組成中國核武器研究的初代專家團

他們在沒有技術圖紙、沒有參考資料的惡劣條件下,硬是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超凡的毅力,迅速掌握了原子彈的結構原理,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為國家安全豎起了一道銅牆鐵壁。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查看爆炸成型實驗結果,右一為郭永懷,右二為錢學森

郭永懷同時負責指導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和水洞力學等研究工作。提出了“兩路並進,最後擇優”的辦法,不僅為原子彈的研製投爆所採用,而且為第一代核武器研製投爆延續採用。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樣迅猛的崛起速度,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望塵莫及!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青海基地艱苦的條件和超負荷的工作強度,沒有影響郭永懷的進度,他又投身到了“東方紅”衛星本體及返回式衛星迴地研究、熱核導彈研製的緊張工作中

1968年12月25日,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儘管郭永懷沒能親眼見證這兩個偉大的時刻,但他對中國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左三)在實驗現場

【三】為國捐軀,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

1968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則簡短的訃告:

新華社十一日訊:中國共產黨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郭永懷同志,因不幸事故犧牲,終年五十九歲。郭永懷同志在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中,做出了貢獻。

錢學森知道消息後,難以抑制內心的悲痛,他說:

就那麼10秒鐘,一個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個全世界知名的優秀力學研究專家,離開了人世。生和死,就那麼10秒鐘啊!

"

他曾與錢學森齊名,卻因早逝而鮮為人知。他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最後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科研成果的烈士——郭永懷。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一】家國情懷,中國人要有自己的骨氣

“這幾年來,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獲得的輝煌成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引自郭永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

01 為救國,他決心學習航空技術

1909年,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成市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攻讀物理專業。抗戰爆發後,郭永懷隨學校南遷至昆明的西南聯大,沿途看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中國空軍卻無力還擊。他深深感到,光是學好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真正救亡圖存。從此,他把航天技術當成了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1939年底,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舉辦留學考試,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力學專業,與錢偉長、林家翹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被順利錄取。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在西南聯大的學生登記卡

02 為氣節,他曾經放棄留學機會

1940年初,當郭永懷在上海港口登上俄國皇后號郵輪,躊躇滿志準備開始留學生涯時,發現護照竟然是日本領事館的簽證。當時正值日軍侵華國難當頭,這種屈辱怎麼能忍?留學生們提出嚴正抗議,要求立即更換護照。

但英方代辦強硬地拒絕了,反而以取消留學資格相威脅。郭永懷站出來說:“寧可不出國,中國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氣!”話音剛落,22名中國留學生集體下船,毅然返回了昆明。直到大半年後的8月,他們才再次出發,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深造。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中國留學生合影,後排右三郭永懷,前排左一林家翹、左五錢偉長

03 為報國,他被美國政府拉進黑名單

進入多倫多大學後,郭永懷僅用半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師從世界級專家馮·卡門教授(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1946年,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成立,力邀郭永懷去領導研究工作。沒想到,他先向校方聲明:“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去。”為此,康奈爾大學本不想讓他從事機密工作,但又實在離不開他,於是就讓他填寫一份文書,承諾“如果發生戰爭,願意為美國服兵役”。郭永懷斷然拒絕了,從此,他被美國政府拉進了“黑名單”,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甚至連赴英國講學都不被允許,原因就是擔心他會繞道回中國。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現在的康奈爾大學

04 為回國,他親手焚燒了半生的研究成果

1955年,大師兄錢學森回國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擔心郭永懷也要走,於是想盡一切辦法挽留他,開出了相當豐厚的條件。臺灣當局也派人來趁火打劫,想挖走他。

郭永懷絲毫不為所動。為了斷掉他們的念頭,在一場聚會上,他當著學校師生的面,把厚厚一沓沒有公開發表的書稿,全部投進篝火中,燒成了灰燼。在場的人,無不為這些成果而惋惜,也無不為郭永懷的決心而震撼。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和錢偉長在大學師生聚會上

【二】享譽世界,一個人頂得上十個師

我們都知道,錢學森號稱“頂得上五個師”,但卻不知道,錢學森評價郭永懷“頂得上十個師”。

“郭永懷同志歸國後,奮力工作,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主要學術領導人,他做的比我要多的多。但這還不是他的全部工作,1957年初,有關方面問我誰是承擔核武器爆炸力學工作最合適的人,我毫無遲疑地推薦了郭永懷同志。郭永懷同志對發展我國核武器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引自錢學森《寫在郭永懷文集的後面》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01 在美國,應用數學和流體力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當時在世界範圍內,航空領域出現一個頭號難題——“聲障”,即飛機速度超過聲速後,會出現阻力劇增、機身震顫的狀況,往往導致機毀人亡。郭永懷勇敢地向這個世界性難題發起衝擊,僅用4年時間就完成了“跨聲速流動不連續解”的研究成果。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大黃蜂戰鬥機正在表演突破聲障的精彩瞬間

郭永懷和錢學森合作,首次提出“臨界馬赫數”的概念並得到實驗證實,在跨聲速研究領域達到了無人企及的高度,為日後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臨界馬赫數】飛機飛行時,上翼面壓力最低點的速度等於此點上的音速時的飛機飛行馬赫數。

名聲大噪的郭永懷加入了美國數學學會,不到一年,又在前人的基礎上,探索發展出一種簡便實用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法(PLK法),用來解決流體力學領域問題。從此,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了郭永華的身上。

【奇異攝動法】源於普朗特的邊界層理論,中國學者為其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郭永懷對變形座標法的推廣(錢學森稱為PLK法)、錢偉長的合成展開法 、林家翹的解析特徵線法等。奇異攝動法對弱非線性問題的分析甚為有效,廣泛應用於微分方程、非線性振動、流體力學、聲學、光學等領域。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創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的主要成員,二排左一為郭永懷

02 在中國,橫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的第一人

先一步回國的錢學森給郭永懷來信寫到:

“我們現在為力學忙,已經把你的大名向科學院管理處‘掛了名’,自然是到力學所來,快來!快來!請兄多帶幾個人來!”

1956年,郭永懷攜家人回到祖國的懷抱。毛澤東主席親自接見了他們,安排其住進中國科學院特技專家樓,和錢學森、錢三強成了鄰居。

1960年,蘇聯突然撤出全部專家,切斷所有技術支持。中國要想研製核武器,必須靠自己。郭永懷臨危受命,和王淦昌、彭恆武一道,組成中國核武器研究的初代專家團

他們在沒有技術圖紙、沒有參考資料的惡劣條件下,硬是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超凡的毅力,迅速掌握了原子彈的結構原理,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為國家安全豎起了一道銅牆鐵壁。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查看爆炸成型實驗結果,右一為郭永懷,右二為錢學森

郭永懷同時負責指導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和水洞力學等研究工作。提出了“兩路並進,最後擇優”的辦法,不僅為原子彈的研製投爆所採用,而且為第一代核武器研製投爆延續採用。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樣迅猛的崛起速度,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望塵莫及!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青海基地艱苦的條件和超負荷的工作強度,沒有影響郭永懷的進度,他又投身到了“東方紅”衛星本體及返回式衛星迴地研究、熱核導彈研製的緊張工作中

1968年12月25日,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儘管郭永懷沒能親眼見證這兩個偉大的時刻,但他對中國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左三)在實驗現場

【三】為國捐軀,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

1968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則簡短的訃告:

新華社十一日訊:中國共產黨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郭永懷同志,因不幸事故犧牲,終年五十九歲。郭永懷同志在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中,做出了貢獻。

錢學森知道消息後,難以抑制內心的悲痛,他說:

就那麼10秒鐘,一個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個全世界知名的優秀力學研究專家,離開了人世。生和死,就那麼10秒鐘啊!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烈士證書和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常年在3000米海拔的青海基地工作,郭永懷產生了強烈的高原反應,每一次往返北京彙報工作,都會加劇他身體的負擔。可郭永華全然不顧,他是一個天生和時間賽跑的人

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發現了重要的試驗數據,急於趕回北京彙報研究。5日凌晨,他搭乘的飛機在距北京機場僅僅400米的位置,突然失去平衡,一頭栽進了玉米地,瞬間騰起一團火球。

在機身的殘骸中,已經燒焦了的郭永懷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當人們將他們分開時,兩具屍體中間掉出一個完好無損的公文包,裡面裝的正是那組絕密的實驗數據……22天后,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成功。2年後,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

他曾與錢學森齊名,卻因早逝而鮮為人知。他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最後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科研成果的烈士——郭永懷。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一】家國情懷,中國人要有自己的骨氣

“這幾年來,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獲得的輝煌成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引自郭永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

01 為救國,他決心學習航空技術

1909年,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成市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攻讀物理專業。抗戰爆發後,郭永懷隨學校南遷至昆明的西南聯大,沿途看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中國空軍卻無力還擊。他深深感到,光是學好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真正救亡圖存。從此,他把航天技術當成了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1939年底,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舉辦留學考試,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力學專業,與錢偉長、林家翹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被順利錄取。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在西南聯大的學生登記卡

02 為氣節,他曾經放棄留學機會

1940年初,當郭永懷在上海港口登上俄國皇后號郵輪,躊躇滿志準備開始留學生涯時,發現護照竟然是日本領事館的簽證。當時正值日軍侵華國難當頭,這種屈辱怎麼能忍?留學生們提出嚴正抗議,要求立即更換護照。

但英方代辦強硬地拒絕了,反而以取消留學資格相威脅。郭永懷站出來說:“寧可不出國,中國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氣!”話音剛落,22名中國留學生集體下船,毅然返回了昆明。直到大半年後的8月,他們才再次出發,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深造。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中國留學生合影,後排右三郭永懷,前排左一林家翹、左五錢偉長

03 為報國,他被美國政府拉進黑名單

進入多倫多大學後,郭永懷僅用半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師從世界級專家馮·卡門教授(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1946年,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成立,力邀郭永懷去領導研究工作。沒想到,他先向校方聲明:“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去。”為此,康奈爾大學本不想讓他從事機密工作,但又實在離不開他,於是就讓他填寫一份文書,承諾“如果發生戰爭,願意為美國服兵役”。郭永懷斷然拒絕了,從此,他被美國政府拉進了“黑名單”,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甚至連赴英國講學都不被允許,原因就是擔心他會繞道回中國。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現在的康奈爾大學

04 為回國,他親手焚燒了半生的研究成果

1955年,大師兄錢學森回國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擔心郭永懷也要走,於是想盡一切辦法挽留他,開出了相當豐厚的條件。臺灣當局也派人來趁火打劫,想挖走他。

郭永懷絲毫不為所動。為了斷掉他們的念頭,在一場聚會上,他當著學校師生的面,把厚厚一沓沒有公開發表的書稿,全部投進篝火中,燒成了灰燼。在場的人,無不為這些成果而惋惜,也無不為郭永懷的決心而震撼。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和錢偉長在大學師生聚會上

【二】享譽世界,一個人頂得上十個師

我們都知道,錢學森號稱“頂得上五個師”,但卻不知道,錢學森評價郭永懷“頂得上十個師”。

“郭永懷同志歸國後,奮力工作,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主要學術領導人,他做的比我要多的多。但這還不是他的全部工作,1957年初,有關方面問我誰是承擔核武器爆炸力學工作最合適的人,我毫無遲疑地推薦了郭永懷同志。郭永懷同志對發展我國核武器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引自錢學森《寫在郭永懷文集的後面》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01 在美國,應用數學和流體力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當時在世界範圍內,航空領域出現一個頭號難題——“聲障”,即飛機速度超過聲速後,會出現阻力劇增、機身震顫的狀況,往往導致機毀人亡。郭永懷勇敢地向這個世界性難題發起衝擊,僅用4年時間就完成了“跨聲速流動不連續解”的研究成果。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大黃蜂戰鬥機正在表演突破聲障的精彩瞬間

郭永懷和錢學森合作,首次提出“臨界馬赫數”的概念並得到實驗證實,在跨聲速研究領域達到了無人企及的高度,為日後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臨界馬赫數】飛機飛行時,上翼面壓力最低點的速度等於此點上的音速時的飛機飛行馬赫數。

名聲大噪的郭永懷加入了美國數學學會,不到一年,又在前人的基礎上,探索發展出一種簡便實用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法(PLK法),用來解決流體力學領域問題。從此,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了郭永華的身上。

【奇異攝動法】源於普朗特的邊界層理論,中國學者為其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郭永懷對變形座標法的推廣(錢學森稱為PLK法)、錢偉長的合成展開法 、林家翹的解析特徵線法等。奇異攝動法對弱非線性問題的分析甚為有效,廣泛應用於微分方程、非線性振動、流體力學、聲學、光學等領域。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創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的主要成員,二排左一為郭永懷

02 在中國,橫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的第一人

先一步回國的錢學森給郭永懷來信寫到:

“我們現在為力學忙,已經把你的大名向科學院管理處‘掛了名’,自然是到力學所來,快來!快來!請兄多帶幾個人來!”

1956年,郭永懷攜家人回到祖國的懷抱。毛澤東主席親自接見了他們,安排其住進中國科學院特技專家樓,和錢學森、錢三強成了鄰居。

1960年,蘇聯突然撤出全部專家,切斷所有技術支持。中國要想研製核武器,必須靠自己。郭永懷臨危受命,和王淦昌、彭恆武一道,組成中國核武器研究的初代專家團

他們在沒有技術圖紙、沒有參考資料的惡劣條件下,硬是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超凡的毅力,迅速掌握了原子彈的結構原理,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為國家安全豎起了一道銅牆鐵壁。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查看爆炸成型實驗結果,右一為郭永懷,右二為錢學森

郭永懷同時負責指導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和水洞力學等研究工作。提出了“兩路並進,最後擇優”的辦法,不僅為原子彈的研製投爆所採用,而且為第一代核武器研製投爆延續採用。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樣迅猛的崛起速度,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望塵莫及!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青海基地艱苦的條件和超負荷的工作強度,沒有影響郭永懷的進度,他又投身到了“東方紅”衛星本體及返回式衛星迴地研究、熱核導彈研製的緊張工作中

1968年12月25日,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儘管郭永懷沒能親眼見證這兩個偉大的時刻,但他對中國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左三)在實驗現場

【三】為國捐軀,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

1968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則簡短的訃告:

新華社十一日訊:中國共產黨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郭永懷同志,因不幸事故犧牲,終年五十九歲。郭永懷同志在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中,做出了貢獻。

錢學森知道消息後,難以抑制內心的悲痛,他說:

就那麼10秒鐘,一個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個全世界知名的優秀力學研究專家,離開了人世。生和死,就那麼10秒鐘啊!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烈士證書和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常年在3000米海拔的青海基地工作,郭永懷產生了強烈的高原反應,每一次往返北京彙報工作,都會加劇他身體的負擔。可郭永華全然不顧,他是一個天生和時間賽跑的人

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發現了重要的試驗數據,急於趕回北京彙報研究。5日凌晨,他搭乘的飛機在距北京機場僅僅400米的位置,突然失去平衡,一頭栽進了玉米地,瞬間騰起一團火球。

在機身的殘骸中,已經燒焦了的郭永懷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當人們將他們分開時,兩具屍體中間掉出一個完好無損的公文包,裡面裝的正是那組絕密的實驗數據……22天后,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成功。2年後,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中國第一顆氫彈與原子彈模型

郭永懷,在生命的最後10秒鐘裡,做出了一生最偉大的選擇——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了中國航天航空領域自主科研的重大成果。

郭永懷犧牲那天,周恩來總理正在開會,當祕書告訴他“飛機失事,郭在上面”的時候,周總理忍不住失聲痛哭。但此時的祖國不能悼念、緬懷這位科學家烈士,因為他所從事的工作屬於國家最高機密,再大的悲痛也只能化作報紙上一則簡短的訃告。

【四】結語

郭永懷渴望學習世界先進的航空技術,卻一度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為什麼?因為他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他的終極目標清晰高遠,他的堅持和放棄,都是為了報效祖國。

他在國外的科研條件和生活條件十分優越,卻甘願駐守在中國青海艱苦的科研一線。為什麼?因為他有強烈的家國情懷,他知道祖國的需要就是使命的召喚,“舍小家為大家”是他最樸素的、也是最崇高的莊嚴承諾。

他曾親手燒燬半輩子的研究成果,卻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為保護實驗數據而燃燒了自己。為什麼?因為他有赤誠的奉獻精神,中國人骨子裡那種自立自強的韌勁,以及捨身成仁的英雄基因,早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中。

"

他曾與錢學森齊名,卻因早逝而鮮為人知。他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最後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科研成果的烈士——郭永懷。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一】家國情懷,中國人要有自己的骨氣

“這幾年來,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獲得的輝煌成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引自郭永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

01 為救國,他決心學習航空技術

1909年,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成市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攻讀物理專業。抗戰爆發後,郭永懷隨學校南遷至昆明的西南聯大,沿途看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中國空軍卻無力還擊。他深深感到,光是學好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真正救亡圖存。從此,他把航天技術當成了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1939年底,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舉辦留學考試,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力學專業,與錢偉長、林家翹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被順利錄取。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在西南聯大的學生登記卡

02 為氣節,他曾經放棄留學機會

1940年初,當郭永懷在上海港口登上俄國皇后號郵輪,躊躇滿志準備開始留學生涯時,發現護照竟然是日本領事館的簽證。當時正值日軍侵華國難當頭,這種屈辱怎麼能忍?留學生們提出嚴正抗議,要求立即更換護照。

但英方代辦強硬地拒絕了,反而以取消留學資格相威脅。郭永懷站出來說:“寧可不出國,中國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氣!”話音剛落,22名中國留學生集體下船,毅然返回了昆明。直到大半年後的8月,他們才再次出發,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深造。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中國留學生合影,後排右三郭永懷,前排左一林家翹、左五錢偉長

03 為報國,他被美國政府拉進黑名單

進入多倫多大學後,郭永懷僅用半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師從世界級專家馮·卡門教授(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1946年,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成立,力邀郭永懷去領導研究工作。沒想到,他先向校方聲明:“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去。”為此,康奈爾大學本不想讓他從事機密工作,但又實在離不開他,於是就讓他填寫一份文書,承諾“如果發生戰爭,願意為美國服兵役”。郭永懷斷然拒絕了,從此,他被美國政府拉進了“黑名單”,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甚至連赴英國講學都不被允許,原因就是擔心他會繞道回中國。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現在的康奈爾大學

04 為回國,他親手焚燒了半生的研究成果

1955年,大師兄錢學森回國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擔心郭永懷也要走,於是想盡一切辦法挽留他,開出了相當豐厚的條件。臺灣當局也派人來趁火打劫,想挖走他。

郭永懷絲毫不為所動。為了斷掉他們的念頭,在一場聚會上,他當著學校師生的面,把厚厚一沓沒有公開發表的書稿,全部投進篝火中,燒成了灰燼。在場的人,無不為這些成果而惋惜,也無不為郭永懷的決心而震撼。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和錢偉長在大學師生聚會上

【二】享譽世界,一個人頂得上十個師

我們都知道,錢學森號稱“頂得上五個師”,但卻不知道,錢學森評價郭永懷“頂得上十個師”。

“郭永懷同志歸國後,奮力工作,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主要學術領導人,他做的比我要多的多。但這還不是他的全部工作,1957年初,有關方面問我誰是承擔核武器爆炸力學工作最合適的人,我毫無遲疑地推薦了郭永懷同志。郭永懷同志對發展我國核武器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引自錢學森《寫在郭永懷文集的後面》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01 在美國,應用數學和流體力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當時在世界範圍內,航空領域出現一個頭號難題——“聲障”,即飛機速度超過聲速後,會出現阻力劇增、機身震顫的狀況,往往導致機毀人亡。郭永懷勇敢地向這個世界性難題發起衝擊,僅用4年時間就完成了“跨聲速流動不連續解”的研究成果。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大黃蜂戰鬥機正在表演突破聲障的精彩瞬間

郭永懷和錢學森合作,首次提出“臨界馬赫數”的概念並得到實驗證實,在跨聲速研究領域達到了無人企及的高度,為日後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臨界馬赫數】飛機飛行時,上翼面壓力最低點的速度等於此點上的音速時的飛機飛行馬赫數。

名聲大噪的郭永懷加入了美國數學學會,不到一年,又在前人的基礎上,探索發展出一種簡便實用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法(PLK法),用來解決流體力學領域問題。從此,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了郭永華的身上。

【奇異攝動法】源於普朗特的邊界層理論,中國學者為其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郭永懷對變形座標法的推廣(錢學森稱為PLK法)、錢偉長的合成展開法 、林家翹的解析特徵線法等。奇異攝動法對弱非線性問題的分析甚為有效,廣泛應用於微分方程、非線性振動、流體力學、聲學、光學等領域。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創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的主要成員,二排左一為郭永懷

02 在中國,橫跨導彈、核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的第一人

先一步回國的錢學森給郭永懷來信寫到:

“我們現在為力學忙,已經把你的大名向科學院管理處‘掛了名’,自然是到力學所來,快來!快來!請兄多帶幾個人來!”

1956年,郭永懷攜家人回到祖國的懷抱。毛澤東主席親自接見了他們,安排其住進中國科學院特技專家樓,和錢學森、錢三強成了鄰居。

1960年,蘇聯突然撤出全部專家,切斷所有技術支持。中國要想研製核武器,必須靠自己。郭永懷臨危受命,和王淦昌、彭恆武一道,組成中國核武器研究的初代專家團

他們在沒有技術圖紙、沒有參考資料的惡劣條件下,硬是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超凡的毅力,迅速掌握了原子彈的結構原理,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為國家安全豎起了一道銅牆鐵壁。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查看爆炸成型實驗結果,右一為郭永懷,右二為錢學森

郭永懷同時負責指導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和水洞力學等研究工作。提出了“兩路並進,最後擇優”的辦法,不僅為原子彈的研製投爆所採用,而且為第一代核武器研製投爆延續採用。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樣迅猛的崛起速度,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望塵莫及!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青海基地艱苦的條件和超負荷的工作強度,沒有影響郭永懷的進度,他又投身到了“東方紅”衛星本體及返回式衛星迴地研究、熱核導彈研製的緊張工作中

1968年12月25日,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儘管郭永懷沒能親眼見證這兩個偉大的時刻,但他對中國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郭永懷(左三)在實驗現場

【三】為國捐軀,用生命捍衛中國核彈

1968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則簡短的訃告:

新華社十一日訊:中國共產黨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郭永懷同志,因不幸事故犧牲,終年五十九歲。郭永懷同志在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中,做出了貢獻。

錢學森知道消息後,難以抑制內心的悲痛,他說:

就那麼10秒鐘,一個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個全世界知名的優秀力學研究專家,離開了人世。生和死,就那麼10秒鐘啊!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烈士證書和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常年在3000米海拔的青海基地工作,郭永懷產生了強烈的高原反應,每一次往返北京彙報工作,都會加劇他身體的負擔。可郭永華全然不顧,他是一個天生和時間賽跑的人

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發現了重要的試驗數據,急於趕回北京彙報研究。5日凌晨,他搭乘的飛機在距北京機場僅僅400米的位置,突然失去平衡,一頭栽進了玉米地,瞬間騰起一團火球。

在機身的殘骸中,已經燒焦了的郭永懷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當人們將他們分開時,兩具屍體中間掉出一個完好無損的公文包,裡面裝的正是那組絕密的實驗數據……22天后,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成功。2年後,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圖:中國第一顆氫彈與原子彈模型

郭永懷,在生命的最後10秒鐘裡,做出了一生最偉大的選擇——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了中國航天航空領域自主科研的重大成果。

郭永懷犧牲那天,周恩來總理正在開會,當祕書告訴他“飛機失事,郭在上面”的時候,周總理忍不住失聲痛哭。但此時的祖國不能悼念、緬懷這位科學家烈士,因為他所從事的工作屬於國家最高機密,再大的悲痛也只能化作報紙上一則簡短的訃告。

【四】結語

郭永懷渴望學習世界先進的航空技術,卻一度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為什麼?因為他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他的終極目標清晰高遠,他的堅持和放棄,都是為了報效祖國。

他在國外的科研條件和生活條件十分優越,卻甘願駐守在中國青海艱苦的科研一線。為什麼?因為他有強烈的家國情懷,他知道祖國的需要就是使命的召喚,“舍小家為大家”是他最樸素的、也是最崇高的莊嚴承諾。

他曾親手燒燬半輩子的研究成果,卻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為保護實驗數據而燃燒了自己。為什麼?因為他有赤誠的奉獻精神,中國人骨子裡那種自立自強的韌勁,以及捨身成仁的英雄基因,早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中。

科學家之死|生命最後的10秒鐘,他把中國核彈緊緊抱在了懷裡

今天,請讓我們記住這位具有真才實學和獻身精神的科學家。他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地迴歸。在短短12年的時間裡,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奉獻了畢生的精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的成就,絕不會因為生命的短暫而顯得黯淡。相反,他活著的全部意義和不懈奮鬥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祖國繁榮富強和人民安居樂業。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祖國和人民記得他、感謝他,弘揚並傳承他的科學家精神,就是對他這一生最高的評價!

-END-

參考資料:

[1] 寫在《郭永懷文集》的後面,錢學森,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11

[2] 中科院力學所緬懷科學大師郭永懷,李大慶,科技日報,2009

[3] 兩彈元勳郭永懷(紀錄片),央視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