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山,指的哪座山?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學生時代,能熟讀志誦的古文並不多,如果有,那麼,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絕對在列: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是一篇託物言志駢體銘文,全文只有短短的81個字,卻將作者借讚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表現得淋漓盡致。

2/敗走京城的“詩豪”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劉禹錫,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言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與蜀漢之主劉備為同宗。劉禹錫聰明好學,21歲就中了進士,最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只是,進京後的劉禹錫,仕途並不順利,因參加王叔文集團,積極鼓吹改革,失敗後,被貶出京,先後在朗州(今湖南常德)、播州(今貴州遵義)、連州(今廣東連州)、夔州(今四川奉節縣)、等地為官,在外地一呆就是20多年。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因為人生經歷曲折,讓他有機會思考人生與社會,並因之創作出大量的傳世佳作,除了《陋室銘》外,還有《竹枝詞》、《楊柳枝詞》等名篇,他的《烏衣巷》也是流傳千古的佳作: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史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躋身中唐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行列,有“詩豪”之稱。

3/被逼出來的《陋室銘》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陋室銘》是劉禹錫創作作於被販和州期間(公元824年~826年)。據《歷陽典錄》載:“陋室,在州治內,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書碑。”

說起這篇文章的創作過程,還有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劉禹錫被貶後,幾經波折,又輾轉貶任安徽和州通判。當劉禹錫被貶為安徽和州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州衙裡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州是勢利小人,見劉禹錫是個失意的貶官,就故意刁難他。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在分配員工宿舍時,故意把他安排他到遠離辦公地點的城南,在江邊給他找了三間民房。後來,他又被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看著劉禹錫仍然是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知州又冒壞水,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劉禹錫被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居斗室。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俗話說,不平則鳴。頻頻遭遇不公的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陋室銘》。所謂“陋室”,就是簡陋的屋子。而“銘”則古代的一種文體——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駢句,句式較為整齊,朗朗上口。劉禹錫寫完本文後,又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區區81個字的一篇銘文,卻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借代類比等手法,而且押韻,韻律感極強,讀來如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曲既終,猶餘音繞樑,讓人回味無窮。

4/“山不在高”的山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陋室銘》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起興,以比陋室之德。那麼,作者文中的“山”是哪座山呢?

貶謫的日子裡,劉禹錫的心情肯定是鬱悶的,但作為才華橫溢的詩人,他一路走來,肯定也不會錯過沿途的風景。當他途經古有天中之稱的蔡州(今河南省汝南縣)時,曾慕名登臨了城郊的天中山。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那麼,天中山又是座什麼樣的山?據《禹貢》記載:“禹分天下為九州,豫為九州之中,汝為豫州之中,故為天中。”由於此處地理位置特殊,周武王在此築天中山一座,上置土圭,測日影考分數以此為正。山雖不高,因其有如此豐滿的歷史人文內涵,所以吸引了歷代的文人墨客來此發思古幽情。

而“天中山”的名字自唐以後才正式載於史籍,原因是顏真卿親書“天中山”的碑文而得名。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史載,唐德宗建中三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唐。建中四年朝廷派忠勇剛直、名重海內的三朝重臣顏真卿到許昌宣慰李希烈部,剛要宣旨,李希烈的親兵養子千餘人,手握鋼刀,圍著顏真卿,殺氣騰騰,高聲謾罵。顏真卿面不改色,不退半步。李希烈遂喝退眾人,對顏以禮相待,許高官厚祿,共反朝廷,顏真卿至死不從。後又把他送到蔡州(今汝南城),現在天中山碑上的大字,就是顏真卿在汝南時所寫的。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淮西平定以後,人們為了紀念顏真卿,在汝南城內建立了“顏魯公廟”。天中山由於顏真卿親書“天中山”碑文而名享天下,成為歷代官吏和士大夫拜謁和遊覽的場所。

這樣的好去處,正好在劉禹錫前往被販地和州的途中,他當然不會錯過。天中山雖然低矮、家常,但卻難掩它的“威名遠揚”。劉禹錫正是懷著一絲飽覽名山後的興奮趕到新的工作地的。

5/來到天中山,一步可登天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因為劉禹錫的《陋室銘》,那個曾經只為文人墨客而存在卻又養在深閨人末識的天中山,才再一次走進大眾視野,成為世界上最小的名山。

一個小小的院落,一堆矮矮的土丘,孤零零的一塊石頭上,“天中山”三個大字清麗而又飄逸,而用柵欄圍起來的顏真卿題字碑,就正對著遊客往來的大門,歷史的煙雲,就氤氳在這奇妙的氛圍裡。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天中山,三尺三;來到天中山,一步可登天。”這是流傳於汝南民間的歌謠。原來,所謂的天中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山”,它只是一個標誌,一個象徵,或者說一種圖騰。

如今,看上去並不起眼的的天中山,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前來尋古覓幽的遊客,不經意間早已聲名大振。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