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
"
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我是2018年12月末開始在今日頭條寫作的,寫作8個月來,共發表文章55篇,微頭條、問答等合計467條,粉絲2784人,總收入44.56元。這樣的成績實在是不值一提,汗顏得我都不想用它來做開場白。

必須承認,我是淹沒在浩如煙海的頭條作者中,一朵掀不起波浪的小水花,更可怕的是,恐怕還會一直這樣下去。

前路漫漫,我漫無目的前行,像一隻駱駝在沙漠中無聲無息跋涉,而前方還不見綠洲。我不止一次問自己,無名無利,還要絞盡腦汁費心勞神,佔用自己大量的時間,我這樣寫作,到底是為什麼?

是為了實現自身價值嗎?我恐怕沒有那麼崇高的理想。我當初來今日頭條寫作,是抱著賺錢的想法來的。可問題是我沒賺到錢,都說時間就是金錢,這樣算來,我其實一直在賠錢。

那我堅持寫作是為什麼呢?我一直迷茫,也一直在追問自己,我必須求得個答案,好讓自己繼續,或者離開。

一直到看了劉瑜的這本書——《送你一顆子彈》,我才好似被打通了任督二脈,突然大徹大悟,原來這是我寫作的意義,原來我寫作的這些日子都沒有辜負,我找到了自己寫作,並且還要堅持寫下去的理由。

"
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我是2018年12月末開始在今日頭條寫作的,寫作8個月來,共發表文章55篇,微頭條、問答等合計467條,粉絲2784人,總收入44.56元。這樣的成績實在是不值一提,汗顏得我都不想用它來做開場白。

必須承認,我是淹沒在浩如煙海的頭條作者中,一朵掀不起波浪的小水花,更可怕的是,恐怕還會一直這樣下去。

前路漫漫,我漫無目的前行,像一隻駱駝在沙漠中無聲無息跋涉,而前方還不見綠洲。我不止一次問自己,無名無利,還要絞盡腦汁費心勞神,佔用自己大量的時間,我這樣寫作,到底是為什麼?

是為了實現自身價值嗎?我恐怕沒有那麼崇高的理想。我當初來今日頭條寫作,是抱著賺錢的想法來的。可問題是我沒賺到錢,都說時間就是金錢,這樣算來,我其實一直在賠錢。

那我堅持寫作是為什麼呢?我一直迷茫,也一直在追問自己,我必須求得個答案,好讓自己繼續,或者離開。

一直到看了劉瑜的這本書——《送你一顆子彈》,我才好似被打通了任督二脈,突然大徹大悟,原來這是我寫作的意義,原來我寫作的這些日子都沒有辜負,我找到了自己寫作,並且還要堅持寫下去的理由。

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一、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其實,《送你一顆子彈》是一本雜文集,它既不是思想指南,也不是什麼方法論,從書中讀出什麼,悟出什麼,都取決於個人。正如1000個讀者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你我也會從此書中讀出不同的理解。

本書作者劉瑜,政治學博士,著有時評集《民主的細節》,小說《餘歡》。

《送你一顆子彈》算不上新書,它出版於2010年,記錄了劉瑜在2005~2009年生活裡的點點滴滴。本書的許多文章寫於她在國外讀書期間,內容豐富而雜亂,套用作者原話,“簡直是把搖滾、民歌、歌劇編輯在一張CD。”

此書按照主題分成5部分,分別是“論他人即地獄”、“論自己作為他人”、“論人生意義之不可知”、“論愛情之不可能”、“論社會之既不可知又不可能”。

作者自己也說這5個主題聽上去像是惡搞,但焦慮卻是貫穿此書自始至終的主題。我不想販賣焦慮,更不想研究焦慮,尤其在我自己已經足夠焦慮的情況下,我想寫的是,讀完此書給我的一點啟示。

"
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我是2018年12月末開始在今日頭條寫作的,寫作8個月來,共發表文章55篇,微頭條、問答等合計467條,粉絲2784人,總收入44.56元。這樣的成績實在是不值一提,汗顏得我都不想用它來做開場白。

必須承認,我是淹沒在浩如煙海的頭條作者中,一朵掀不起波浪的小水花,更可怕的是,恐怕還會一直這樣下去。

前路漫漫,我漫無目的前行,像一隻駱駝在沙漠中無聲無息跋涉,而前方還不見綠洲。我不止一次問自己,無名無利,還要絞盡腦汁費心勞神,佔用自己大量的時間,我這樣寫作,到底是為什麼?

是為了實現自身價值嗎?我恐怕沒有那麼崇高的理想。我當初來今日頭條寫作,是抱著賺錢的想法來的。可問題是我沒賺到錢,都說時間就是金錢,這樣算來,我其實一直在賠錢。

那我堅持寫作是為什麼呢?我一直迷茫,也一直在追問自己,我必須求得個答案,好讓自己繼續,或者離開。

一直到看了劉瑜的這本書——《送你一顆子彈》,我才好似被打通了任督二脈,突然大徹大悟,原來這是我寫作的意義,原來我寫作的這些日子都沒有辜負,我找到了自己寫作,並且還要堅持寫下去的理由。

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一、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其實,《送你一顆子彈》是一本雜文集,它既不是思想指南,也不是什麼方法論,從書中讀出什麼,悟出什麼,都取決於個人。正如1000個讀者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你我也會從此書中讀出不同的理解。

本書作者劉瑜,政治學博士,著有時評集《民主的細節》,小說《餘歡》。

《送你一顆子彈》算不上新書,它出版於2010年,記錄了劉瑜在2005~2009年生活裡的點點滴滴。本書的許多文章寫於她在國外讀書期間,內容豐富而雜亂,套用作者原話,“簡直是把搖滾、民歌、歌劇編輯在一張CD。”

此書按照主題分成5部分,分別是“論他人即地獄”、“論自己作為他人”、“論人生意義之不可知”、“論愛情之不可能”、“論社會之既不可知又不可能”。

作者自己也說這5個主題聽上去像是惡搞,但焦慮卻是貫穿此書自始至終的主題。我不想販賣焦慮,更不想研究焦慮,尤其在我自己已經足夠焦慮的情況下,我想寫的是,讀完此書給我的一點啟示。

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二、我為什麼而寫作

我為什麼寫作,我找到了3個原因。

1、用文字記錄生活

劉瑜在後記中寫了她寫作的初衷:

“對於記錄生活和世界,我有一種強迫症式的癖好,在一定程度上,文字不是我記錄生活的方式,而是我體驗生活的方式,因為是書寫的過程,拉近了我和被書寫對象的距離,使最微小的事物都呈現出五官和表情。”

讀完這句話,我茅塞頓開。我像只小螞蟻般,在今日頭條埋頭耕耘,不敢和劉瑜比肩,但我確實在用自己笨拙的筆忠實地記錄生活,也在記錄中學著體驗生活。

我寫文章,寫微頭條,寫問答,每一段文字都是我生活的積累,複製,再現,重塑。

在所寫的文章裡,我記錄了自己學習寫作的收穫心得,遇到的困難及解決的辦法;在微頭條裡,我把每日遇到的人和事,過去遇到的人和事,看到的新聞,電影電視,娛樂事件……統統寫下來;在悟空問答裡,我把自己的經驗體會彙編整合,整合成幾點幾條來回答各式各樣的問題,希望能給人以幫助。這所有的一切,看似毫無意義,其實是我生活的復刻、再版。

打開今日頭條,像翻開一本日記,8個月來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一目瞭然。翻到第1條微頭條,那是我摘錄的吳曉波的一段話,啊!原來當初我曾被這句話打動過,時光的鱗爪就這樣撲面而來,原來我曾這樣生活過,這樣讀過,這樣寫過,這不就是我寫作的意義嗎?

"
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我是2018年12月末開始在今日頭條寫作的,寫作8個月來,共發表文章55篇,微頭條、問答等合計467條,粉絲2784人,總收入44.56元。這樣的成績實在是不值一提,汗顏得我都不想用它來做開場白。

必須承認,我是淹沒在浩如煙海的頭條作者中,一朵掀不起波浪的小水花,更可怕的是,恐怕還會一直這樣下去。

前路漫漫,我漫無目的前行,像一隻駱駝在沙漠中無聲無息跋涉,而前方還不見綠洲。我不止一次問自己,無名無利,還要絞盡腦汁費心勞神,佔用自己大量的時間,我這樣寫作,到底是為什麼?

是為了實現自身價值嗎?我恐怕沒有那麼崇高的理想。我當初來今日頭條寫作,是抱著賺錢的想法來的。可問題是我沒賺到錢,都說時間就是金錢,這樣算來,我其實一直在賠錢。

那我堅持寫作是為什麼呢?我一直迷茫,也一直在追問自己,我必須求得個答案,好讓自己繼續,或者離開。

一直到看了劉瑜的這本書——《送你一顆子彈》,我才好似被打通了任督二脈,突然大徹大悟,原來這是我寫作的意義,原來我寫作的這些日子都沒有辜負,我找到了自己寫作,並且還要堅持寫下去的理由。

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一、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其實,《送你一顆子彈》是一本雜文集,它既不是思想指南,也不是什麼方法論,從書中讀出什麼,悟出什麼,都取決於個人。正如1000個讀者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你我也會從此書中讀出不同的理解。

本書作者劉瑜,政治學博士,著有時評集《民主的細節》,小說《餘歡》。

《送你一顆子彈》算不上新書,它出版於2010年,記錄了劉瑜在2005~2009年生活裡的點點滴滴。本書的許多文章寫於她在國外讀書期間,內容豐富而雜亂,套用作者原話,“簡直是把搖滾、民歌、歌劇編輯在一張CD。”

此書按照主題分成5部分,分別是“論他人即地獄”、“論自己作為他人”、“論人生意義之不可知”、“論愛情之不可能”、“論社會之既不可知又不可能”。

作者自己也說這5個主題聽上去像是惡搞,但焦慮卻是貫穿此書自始至終的主題。我不想販賣焦慮,更不想研究焦慮,尤其在我自己已經足夠焦慮的情況下,我想寫的是,讀完此書給我的一點啟示。

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二、我為什麼而寫作

我為什麼寫作,我找到了3個原因。

1、用文字記錄生活

劉瑜在後記中寫了她寫作的初衷:

“對於記錄生活和世界,我有一種強迫症式的癖好,在一定程度上,文字不是我記錄生活的方式,而是我體驗生活的方式,因為是書寫的過程,拉近了我和被書寫對象的距離,使最微小的事物都呈現出五官和表情。”

讀完這句話,我茅塞頓開。我像只小螞蟻般,在今日頭條埋頭耕耘,不敢和劉瑜比肩,但我確實在用自己笨拙的筆忠實地記錄生活,也在記錄中學著體驗生活。

我寫文章,寫微頭條,寫問答,每一段文字都是我生活的積累,複製,再現,重塑。

在所寫的文章裡,我記錄了自己學習寫作的收穫心得,遇到的困難及解決的辦法;在微頭條裡,我把每日遇到的人和事,過去遇到的人和事,看到的新聞,電影電視,娛樂事件……統統寫下來;在悟空問答裡,我把自己的經驗體會彙編整合,整合成幾點幾條來回答各式各樣的問題,希望能給人以幫助。這所有的一切,看似毫無意義,其實是我生活的復刻、再版。

打開今日頭條,像翻開一本日記,8個月來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一目瞭然。翻到第1條微頭條,那是我摘錄的吳曉波的一段話,啊!原來當初我曾被這句話打動過,時光的鱗爪就這樣撲面而來,原來我曾這樣生活過,這樣讀過,這樣寫過,這不就是我寫作的意義嗎?

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2、用文字審視人生

審視是個比較嚴肅客觀的詞,說實話,用這樣莊嚴的詞彙來概括我的寫作,心中實在惴惴不安,好像偷戴了高貴的王冠。

劉瑜說,

“我希望,這本書能帶動讀者和我一起,響應蘇格拉底先生的號召,去實踐這樣的人生態度:不被審視的人生不值得度過。這句話的山寨版說法是:沒有無聊的人生,只有無聊的人生態度。”

如果劉瑜想在此書中表達什麼,那這應該是她想要傳遞給讀者的態度。

在此書中,劉瑜用筆去“審視”人生中經歷的一切。有街上的瘋老頭,有同宿舍的室友,有愛情、電影和書,大到制度,小到老鼠。她把所看到的、想到的,在放大鏡般的筆下娓娓道來,審視他們存在的價值,消亡的價值,這一切的一切,都從微小處見光亮,從單薄處見豐厚。

我也試著用我的筆書寫父親的教子之道,朋友的感情得失,陌生人的酸甜苦辣。他們都是一個個小人物,普通的不能再普通,若沒有人寫下他們,可能他們曾在這世界怎樣活過,愛過,掙扎過,永遠無人知曉。

我審視他們的人生,同時也在審視我自己,審視我曾怎樣和他們交集,又怎樣告別或重逢,審視我們曾在彼此生命中留下怎樣的痕跡。那一點點淡淡的刻痕,是彼此存在過的意義。

我們都多麼渺小,多麼卑微啊,可在人生之路上又多麼用力地走著啊。每個人都有過夢想,有的湮滅在茫茫的生活之舟裡,有的還羸弱的發著光。

當我在筆下審視他們,他們便在我筆下重新鮮活起來,那清脆的笑聲,那失戀的淚水,那成功的歡呼,那膽怯,那羞澀,那歡樂……又重新綻放,又重新在讀的人心中活了一遍。

審視別人,審視自我,我的寫作便有了存在的意義。原來人生就是這樣啊,有的人來,有的人去,有的人來了又去,有的人一去不回,彼此擁有,彼此陪伴,彼此記恨,彼此嫌棄,都是見證啊,而我們的人生,就在這糾結交錯中一日日向前,我們也一日日成熟,青春由絢爛歸於平淡,人生由掙扎不甘走向平靜淡然。

"
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我是2018年12月末開始在今日頭條寫作的,寫作8個月來,共發表文章55篇,微頭條、問答等合計467條,粉絲2784人,總收入44.56元。這樣的成績實在是不值一提,汗顏得我都不想用它來做開場白。

必須承認,我是淹沒在浩如煙海的頭條作者中,一朵掀不起波浪的小水花,更可怕的是,恐怕還會一直這樣下去。

前路漫漫,我漫無目的前行,像一隻駱駝在沙漠中無聲無息跋涉,而前方還不見綠洲。我不止一次問自己,無名無利,還要絞盡腦汁費心勞神,佔用自己大量的時間,我這樣寫作,到底是為什麼?

是為了實現自身價值嗎?我恐怕沒有那麼崇高的理想。我當初來今日頭條寫作,是抱著賺錢的想法來的。可問題是我沒賺到錢,都說時間就是金錢,這樣算來,我其實一直在賠錢。

那我堅持寫作是為什麼呢?我一直迷茫,也一直在追問自己,我必須求得個答案,好讓自己繼續,或者離開。

一直到看了劉瑜的這本書——《送你一顆子彈》,我才好似被打通了任督二脈,突然大徹大悟,原來這是我寫作的意義,原來我寫作的這些日子都沒有辜負,我找到了自己寫作,並且還要堅持寫下去的理由。

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一、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其實,《送你一顆子彈》是一本雜文集,它既不是思想指南,也不是什麼方法論,從書中讀出什麼,悟出什麼,都取決於個人。正如1000個讀者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你我也會從此書中讀出不同的理解。

本書作者劉瑜,政治學博士,著有時評集《民主的細節》,小說《餘歡》。

《送你一顆子彈》算不上新書,它出版於2010年,記錄了劉瑜在2005~2009年生活裡的點點滴滴。本書的許多文章寫於她在國外讀書期間,內容豐富而雜亂,套用作者原話,“簡直是把搖滾、民歌、歌劇編輯在一張CD。”

此書按照主題分成5部分,分別是“論他人即地獄”、“論自己作為他人”、“論人生意義之不可知”、“論愛情之不可能”、“論社會之既不可知又不可能”。

作者自己也說這5個主題聽上去像是惡搞,但焦慮卻是貫穿此書自始至終的主題。我不想販賣焦慮,更不想研究焦慮,尤其在我自己已經足夠焦慮的情況下,我想寫的是,讀完此書給我的一點啟示。

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二、我為什麼而寫作

我為什麼寫作,我找到了3個原因。

1、用文字記錄生活

劉瑜在後記中寫了她寫作的初衷:

“對於記錄生活和世界,我有一種強迫症式的癖好,在一定程度上,文字不是我記錄生活的方式,而是我體驗生活的方式,因為是書寫的過程,拉近了我和被書寫對象的距離,使最微小的事物都呈現出五官和表情。”

讀完這句話,我茅塞頓開。我像只小螞蟻般,在今日頭條埋頭耕耘,不敢和劉瑜比肩,但我確實在用自己笨拙的筆忠實地記錄生活,也在記錄中學著體驗生活。

我寫文章,寫微頭條,寫問答,每一段文字都是我生活的積累,複製,再現,重塑。

在所寫的文章裡,我記錄了自己學習寫作的收穫心得,遇到的困難及解決的辦法;在微頭條裡,我把每日遇到的人和事,過去遇到的人和事,看到的新聞,電影電視,娛樂事件……統統寫下來;在悟空問答裡,我把自己的經驗體會彙編整合,整合成幾點幾條來回答各式各樣的問題,希望能給人以幫助。這所有的一切,看似毫無意義,其實是我生活的復刻、再版。

打開今日頭條,像翻開一本日記,8個月來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一目瞭然。翻到第1條微頭條,那是我摘錄的吳曉波的一段話,啊!原來當初我曾被這句話打動過,時光的鱗爪就這樣撲面而來,原來我曾這樣生活過,這樣讀過,這樣寫過,這不就是我寫作的意義嗎?

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2、用文字審視人生

審視是個比較嚴肅客觀的詞,說實話,用這樣莊嚴的詞彙來概括我的寫作,心中實在惴惴不安,好像偷戴了高貴的王冠。

劉瑜說,

“我希望,這本書能帶動讀者和我一起,響應蘇格拉底先生的號召,去實踐這樣的人生態度:不被審視的人生不值得度過。這句話的山寨版說法是:沒有無聊的人生,只有無聊的人生態度。”

如果劉瑜想在此書中表達什麼,那這應該是她想要傳遞給讀者的態度。

在此書中,劉瑜用筆去“審視”人生中經歷的一切。有街上的瘋老頭,有同宿舍的室友,有愛情、電影和書,大到制度,小到老鼠。她把所看到的、想到的,在放大鏡般的筆下娓娓道來,審視他們存在的價值,消亡的價值,這一切的一切,都從微小處見光亮,從單薄處見豐厚。

我也試著用我的筆書寫父親的教子之道,朋友的感情得失,陌生人的酸甜苦辣。他們都是一個個小人物,普通的不能再普通,若沒有人寫下他們,可能他們曾在這世界怎樣活過,愛過,掙扎過,永遠無人知曉。

我審視他們的人生,同時也在審視我自己,審視我曾怎樣和他們交集,又怎樣告別或重逢,審視我們曾在彼此生命中留下怎樣的痕跡。那一點點淡淡的刻痕,是彼此存在過的意義。

我們都多麼渺小,多麼卑微啊,可在人生之路上又多麼用力地走著啊。每個人都有過夢想,有的湮滅在茫茫的生活之舟裡,有的還羸弱的發著光。

當我在筆下審視他們,他們便在我筆下重新鮮活起來,那清脆的笑聲,那失戀的淚水,那成功的歡呼,那膽怯,那羞澀,那歡樂……又重新綻放,又重新在讀的人心中活了一遍。

審視別人,審視自我,我的寫作便有了存在的意義。原來人生就是這樣啊,有的人來,有的人去,有的人來了又去,有的人一去不回,彼此擁有,彼此陪伴,彼此記恨,彼此嫌棄,都是見證啊,而我們的人生,就在這糾結交錯中一日日向前,我們也一日日成熟,青春由絢爛歸於平淡,人生由掙扎不甘走向平靜淡然。

看完《送你一顆子彈》,我重新定義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3、用文字思考社會

“社會”是一個太大的範疇,它代表我所熟知的,我所不知的一切關係的總和。誰說過,“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我不知道我的思考有沒有惹上帝發笑,但我確實從寫作中學會了思考。有句話“我思故我在”,我想說,“我寫故我在”。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呢?它朝氣蓬勃充滿了生機,它像野生的蕨類植物在雨季中放肆生長,它也有腐敗、有貧富差距、有“港獨”“臺獨”,可它鮮活,真實,富有生命力。

正如劉瑜在文中說,

“歷史遠遠沒到達它的盡頭,未來還坐在紅蓋頭裡面激發他的想象力,他還可以那麼全力以赴地向它奔跑,並且從這全力以赴中感受到意義凜冽的吹拂”。

在這樣一個充滿未知和希望的社會,在這樣一個充滿變革和變化的時代,一切都在炙熱的跳動,在這脈搏的跳動中,你又怎甘心停止思考。

雖然我的思考如此單薄,單薄到自己常感汗顏,但從一篇篇文章裡,一條條的問答與微頭條裡,我知道我在思考著,思考著這個社會賦予我們的意義,思考著我們對這個社會的意義,我的思考就是我存在的證明,也許就是我對這個社會的意義。

如果說思考讓我收穫了什麼?那就是視野的開闊,人生格局的變大,對理想與拼搏的認同,對社會與未來的信心。

以上三點,就是我在讀完此書後,對寫作意義的重新思考與定位。渺小如螻蟻,這樣的目標對我來說,似乎太高大尚了些。

那我就把它當成自己寫作的追求吧,希望有一天我終能到達這樣光輝的彼岸,也希望我現在寫下的每一段文字,每一瞬間的思索,都是在向著這個彼岸前進。挪移一小步,有挪移一小步的歡喜,那就讓我永遠在這歡喜的路上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