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後來在美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裔爵士音樂家秋吉敏子,童年在瀋陽由楊姓鋼琴教師啟蒙授業

不幸的是,這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娛樂,也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遇到了寒冬——就像手風琴自帶社會主義氣質,吉他這種散發著江浙舊大學生氣息的樂器,當然難免被算作資產階級腐朽文化之列,以至於當代中國吉他教育的開拓者陳志在文革期間差點因為彈琴被紅衛兵擊斃。

其他西洋樂器的遭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小提琴只能拉《梁祝》,鋼琴只能彈《黃河》,流行歌曲和貝多芬均不在准許之列。

中國年輕人重新開始認真娛樂,還要等到1978年以後。

電影裡的美國人

1980-90年代,錄像廳、盜版碟給壓抑許久的中國人民吹來一陣西風,好萊塢電影打破了之前外國水深火熱的印象。

除了視覺特效讓小黑屋裡的觀眾咋舌,西方電影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角色們百花齊放的業餘愛好,也撩撥著中國人民的好奇心。

摩托車、電吉他、極限運動、科技DIY、乃至電影本身,都隨著介質各異的影視劇進入了中國人的眼界,現代娛樂的種子再一次在人們心中發芽。

在不用搖號但也買不起車的年代,摩托車曾是一種非常奢華的交通工具。電影明星俯身趴在摩托上的身影過於瀟灑,讓挎著郵包騎著幸福250摩托的郵遞員、以及騎著長江挎鬥摩托的公安人員,都成為了難得的城市風景。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後來在美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裔爵士音樂家秋吉敏子,童年在瀋陽由楊姓鋼琴教師啟蒙授業

不幸的是,這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娛樂,也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遇到了寒冬——就像手風琴自帶社會主義氣質,吉他這種散發著江浙舊大學生氣息的樂器,當然難免被算作資產階級腐朽文化之列,以至於當代中國吉他教育的開拓者陳志在文革期間差點因為彈琴被紅衛兵擊斃。

其他西洋樂器的遭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小提琴只能拉《梁祝》,鋼琴只能彈《黃河》,流行歌曲和貝多芬均不在准許之列。

中國年輕人重新開始認真娛樂,還要等到1978年以後。

電影裡的美國人

1980-90年代,錄像廳、盜版碟給壓抑許久的中國人民吹來一陣西風,好萊塢電影打破了之前外國水深火熱的印象。

除了視覺特效讓小黑屋裡的觀眾咋舌,西方電影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角色們百花齊放的業餘愛好,也撩撥著中國人民的好奇心。

摩托車、電吉他、極限運動、科技DIY、乃至電影本身,都隨著介質各異的影視劇進入了中國人的眼界,現代娛樂的種子再一次在人們心中發芽。

在不用搖號但也買不起車的年代,摩托車曾是一種非常奢華的交通工具。電影明星俯身趴在摩托上的身影過於瀟灑,讓挎著郵包騎著幸福250摩托的郵遞員、以及騎著長江挎鬥摩托的公安人員,都成為了難得的城市風景。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90年電影《天若有情》讓騎著摩托的劉德華一炮走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後來在美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裔爵士音樂家秋吉敏子,童年在瀋陽由楊姓鋼琴教師啟蒙授業

不幸的是,這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娛樂,也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遇到了寒冬——就像手風琴自帶社會主義氣質,吉他這種散發著江浙舊大學生氣息的樂器,當然難免被算作資產階級腐朽文化之列,以至於當代中國吉他教育的開拓者陳志在文革期間差點因為彈琴被紅衛兵擊斃。

其他西洋樂器的遭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小提琴只能拉《梁祝》,鋼琴只能彈《黃河》,流行歌曲和貝多芬均不在准許之列。

中國年輕人重新開始認真娛樂,還要等到1978年以後。

電影裡的美國人

1980-90年代,錄像廳、盜版碟給壓抑許久的中國人民吹來一陣西風,好萊塢電影打破了之前外國水深火熱的印象。

除了視覺特效讓小黑屋裡的觀眾咋舌,西方電影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角色們百花齊放的業餘愛好,也撩撥著中國人民的好奇心。

摩托車、電吉他、極限運動、科技DIY、乃至電影本身,都隨著介質各異的影視劇進入了中國人的眼界,現代娛樂的種子再一次在人們心中發芽。

在不用搖號但也買不起車的年代,摩托車曾是一種非常奢華的交通工具。電影明星俯身趴在摩托上的身影過於瀟灑,讓挎著郵包騎著幸福250摩托的郵遞員、以及騎著長江挎鬥摩托的公安人員,都成為了難得的城市風景。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90年電影《天若有情》讓騎著摩托的劉德華一炮走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施瓦辛格的哈雷重型機車,在當時儼然是屬於科幻世界的天外來客坐騎,多數愛好者一度連普通摩托車都不敢企及,只能通過看電影、雜誌來實踐愛好——由於郵電系統是最熟悉摩托車的領域,《摩托車》雜誌也交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管理。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摩托車終於在1990年代開始普及,1996年中國已成為摩托車生產銷售第一大國,到1999年摩托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4600萬輛,成為了一般勞動人民的實用交通工具。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後來在美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裔爵士音樂家秋吉敏子,童年在瀋陽由楊姓鋼琴教師啟蒙授業

不幸的是,這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娛樂,也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遇到了寒冬——就像手風琴自帶社會主義氣質,吉他這種散發著江浙舊大學生氣息的樂器,當然難免被算作資產階級腐朽文化之列,以至於當代中國吉他教育的開拓者陳志在文革期間差點因為彈琴被紅衛兵擊斃。

其他西洋樂器的遭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小提琴只能拉《梁祝》,鋼琴只能彈《黃河》,流行歌曲和貝多芬均不在准許之列。

中國年輕人重新開始認真娛樂,還要等到1978年以後。

電影裡的美國人

1980-90年代,錄像廳、盜版碟給壓抑許久的中國人民吹來一陣西風,好萊塢電影打破了之前外國水深火熱的印象。

除了視覺特效讓小黑屋裡的觀眾咋舌,西方電影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角色們百花齊放的業餘愛好,也撩撥著中國人民的好奇心。

摩托車、電吉他、極限運動、科技DIY、乃至電影本身,都隨著介質各異的影視劇進入了中國人的眼界,現代娛樂的種子再一次在人們心中發芽。

在不用搖號但也買不起車的年代,摩托車曾是一種非常奢華的交通工具。電影明星俯身趴在摩托上的身影過於瀟灑,讓挎著郵包騎著幸福250摩托的郵遞員、以及騎著長江挎鬥摩托的公安人員,都成為了難得的城市風景。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90年電影《天若有情》讓騎著摩托的劉德華一炮走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施瓦辛格的哈雷重型機車,在當時儼然是屬於科幻世界的天外來客坐騎,多數愛好者一度連普通摩托車都不敢企及,只能通過看電影、雜誌來實踐愛好——由於郵電系統是最熟悉摩托車的領域,《摩托車》雜誌也交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管理。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摩托車終於在1990年代開始普及,1996年中國已成為摩托車生產銷售第一大國,到1999年摩托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4600萬輛,成為了一般勞動人民的實用交通工具。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蘇州河》裡的摩托車已經開始用來送快遞了。送快遞也要騎出施瓦辛格的樣子

曾經代表著資產階級和流氓阿飛的吉他,也在1980年代回到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後來在美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裔爵士音樂家秋吉敏子,童年在瀋陽由楊姓鋼琴教師啟蒙授業

不幸的是,這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娛樂,也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遇到了寒冬——就像手風琴自帶社會主義氣質,吉他這種散發著江浙舊大學生氣息的樂器,當然難免被算作資產階級腐朽文化之列,以至於當代中國吉他教育的開拓者陳志在文革期間差點因為彈琴被紅衛兵擊斃。

其他西洋樂器的遭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小提琴只能拉《梁祝》,鋼琴只能彈《黃河》,流行歌曲和貝多芬均不在准許之列。

中國年輕人重新開始認真娛樂,還要等到1978年以後。

電影裡的美國人

1980-90年代,錄像廳、盜版碟給壓抑許久的中國人民吹來一陣西風,好萊塢電影打破了之前外國水深火熱的印象。

除了視覺特效讓小黑屋裡的觀眾咋舌,西方電影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角色們百花齊放的業餘愛好,也撩撥著中國人民的好奇心。

摩托車、電吉他、極限運動、科技DIY、乃至電影本身,都隨著介質各異的影視劇進入了中國人的眼界,現代娛樂的種子再一次在人們心中發芽。

在不用搖號但也買不起車的年代,摩托車曾是一種非常奢華的交通工具。電影明星俯身趴在摩托上的身影過於瀟灑,讓挎著郵包騎著幸福250摩托的郵遞員、以及騎著長江挎鬥摩托的公安人員,都成為了難得的城市風景。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90年電影《天若有情》讓騎著摩托的劉德華一炮走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施瓦辛格的哈雷重型機車,在當時儼然是屬於科幻世界的天外來客坐騎,多數愛好者一度連普通摩托車都不敢企及,只能通過看電影、雜誌來實踐愛好——由於郵電系統是最熟悉摩托車的領域,《摩托車》雜誌也交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管理。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摩托車終於在1990年代開始普及,1996年中國已成為摩托車生產銷售第一大國,到1999年摩托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4600萬輛,成為了一般勞動人民的實用交通工具。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蘇州河》裡的摩托車已經開始用來送快遞了。送快遞也要騎出施瓦辛格的樣子

曾經代表著資產階級和流氓阿飛的吉他,也在1980年代回到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69年在中國上映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我真沒想到,革命者也玩吉他」

改革春風初到之時,還只有極少數掌握演奏技術的奇人異士大顯身手。紅星打字機廠車工李質偉自幼學琴,1979年以自制的三合板吉他參加官方主辦的吉他音樂會而成名,後來在1983年參加全國吉他名手音樂會,演奏曲目是自行扒帶子記譜的維瓦爾第《D大調魯特琴協奏曲》。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後來在美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裔爵士音樂家秋吉敏子,童年在瀋陽由楊姓鋼琴教師啟蒙授業

不幸的是,這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娛樂,也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遇到了寒冬——就像手風琴自帶社會主義氣質,吉他這種散發著江浙舊大學生氣息的樂器,當然難免被算作資產階級腐朽文化之列,以至於當代中國吉他教育的開拓者陳志在文革期間差點因為彈琴被紅衛兵擊斃。

其他西洋樂器的遭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小提琴只能拉《梁祝》,鋼琴只能彈《黃河》,流行歌曲和貝多芬均不在准許之列。

中國年輕人重新開始認真娛樂,還要等到1978年以後。

電影裡的美國人

1980-90年代,錄像廳、盜版碟給壓抑許久的中國人民吹來一陣西風,好萊塢電影打破了之前外國水深火熱的印象。

除了視覺特效讓小黑屋裡的觀眾咋舌,西方電影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角色們百花齊放的業餘愛好,也撩撥著中國人民的好奇心。

摩托車、電吉他、極限運動、科技DIY、乃至電影本身,都隨著介質各異的影視劇進入了中國人的眼界,現代娛樂的種子再一次在人們心中發芽。

在不用搖號但也買不起車的年代,摩托車曾是一種非常奢華的交通工具。電影明星俯身趴在摩托上的身影過於瀟灑,讓挎著郵包騎著幸福250摩托的郵遞員、以及騎著長江挎鬥摩托的公安人員,都成為了難得的城市風景。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90年電影《天若有情》讓騎著摩托的劉德華一炮走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施瓦辛格的哈雷重型機車,在當時儼然是屬於科幻世界的天外來客坐騎,多數愛好者一度連普通摩托車都不敢企及,只能通過看電影、雜誌來實踐愛好——由於郵電系統是最熟悉摩托車的領域,《摩托車》雜誌也交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管理。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摩托車終於在1990年代開始普及,1996年中國已成為摩托車生產銷售第一大國,到1999年摩托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4600萬輛,成為了一般勞動人民的實用交通工具。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蘇州河》裡的摩托車已經開始用來送快遞了。送快遞也要騎出施瓦辛格的樣子

曾經代表著資產階級和流氓阿飛的吉他,也在1980年代回到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69年在中國上映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我真沒想到,革命者也玩吉他」

改革春風初到之時,還只有極少數掌握演奏技術的奇人異士大顯身手。紅星打字機廠車工李質偉自幼學琴,1979年以自制的三合板吉他參加官方主辦的吉他音樂會而成名,後來在1983年參加全國吉他名手音樂會,演奏曲目是自行扒帶子記譜的維瓦爾第《D大調魯特琴協奏曲》。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李質偉和吹長笛伴奏的曹其昌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後來在美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裔爵士音樂家秋吉敏子,童年在瀋陽由楊姓鋼琴教師啟蒙授業

不幸的是,這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娛樂,也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遇到了寒冬——就像手風琴自帶社會主義氣質,吉他這種散發著江浙舊大學生氣息的樂器,當然難免被算作資產階級腐朽文化之列,以至於當代中國吉他教育的開拓者陳志在文革期間差點因為彈琴被紅衛兵擊斃。

其他西洋樂器的遭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小提琴只能拉《梁祝》,鋼琴只能彈《黃河》,流行歌曲和貝多芬均不在准許之列。

中國年輕人重新開始認真娛樂,還要等到1978年以後。

電影裡的美國人

1980-90年代,錄像廳、盜版碟給壓抑許久的中國人民吹來一陣西風,好萊塢電影打破了之前外國水深火熱的印象。

除了視覺特效讓小黑屋裡的觀眾咋舌,西方電影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角色們百花齊放的業餘愛好,也撩撥著中國人民的好奇心。

摩托車、電吉他、極限運動、科技DIY、乃至電影本身,都隨著介質各異的影視劇進入了中國人的眼界,現代娛樂的種子再一次在人們心中發芽。

在不用搖號但也買不起車的年代,摩托車曾是一種非常奢華的交通工具。電影明星俯身趴在摩托上的身影過於瀟灑,讓挎著郵包騎著幸福250摩托的郵遞員、以及騎著長江挎鬥摩托的公安人員,都成為了難得的城市風景。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90年電影《天若有情》讓騎著摩托的劉德華一炮走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施瓦辛格的哈雷重型機車,在當時儼然是屬於科幻世界的天外來客坐騎,多數愛好者一度連普通摩托車都不敢企及,只能通過看電影、雜誌來實踐愛好——由於郵電系統是最熟悉摩托車的領域,《摩托車》雜誌也交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管理。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摩托車終於在1990年代開始普及,1996年中國已成為摩托車生產銷售第一大國,到1999年摩托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4600萬輛,成為了一般勞動人民的實用交通工具。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蘇州河》裡的摩托車已經開始用來送快遞了。送快遞也要騎出施瓦辛格的樣子

曾經代表著資產階級和流氓阿飛的吉他,也在1980年代回到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69年在中國上映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我真沒想到,革命者也玩吉他」

改革春風初到之時,還只有極少數掌握演奏技術的奇人異士大顯身手。紅星打字機廠車工李質偉自幼學琴,1979年以自制的三合板吉他參加官方主辦的吉他音樂會而成名,後來在1983年參加全國吉他名手音樂會,演奏曲目是自行扒帶子記譜的維瓦爾第《D大調魯特琴協奏曲》。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李質偉和吹長笛伴奏的曹其昌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長笛手曹其昌後來成為演員,以《楊光的快樂生活》中的罵街橋段最為觀眾熟知

在他們的感召下,大批中國人加入了玩琴的行列,25塊錢的紅棉吉他也給了人們勉強夠得著的參與機會。

據後來建立了中央音樂學院吉他系的陳志說,那個時代的中國有3000萬人彈吉他,除了學生,還有眾多工農兵、盲流和返城知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後來在美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裔爵士音樂家秋吉敏子,童年在瀋陽由楊姓鋼琴教師啟蒙授業

不幸的是,這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娛樂,也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遇到了寒冬——就像手風琴自帶社會主義氣質,吉他這種散發著江浙舊大學生氣息的樂器,當然難免被算作資產階級腐朽文化之列,以至於當代中國吉他教育的開拓者陳志在文革期間差點因為彈琴被紅衛兵擊斃。

其他西洋樂器的遭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小提琴只能拉《梁祝》,鋼琴只能彈《黃河》,流行歌曲和貝多芬均不在准許之列。

中國年輕人重新開始認真娛樂,還要等到1978年以後。

電影裡的美國人

1980-90年代,錄像廳、盜版碟給壓抑許久的中國人民吹來一陣西風,好萊塢電影打破了之前外國水深火熱的印象。

除了視覺特效讓小黑屋裡的觀眾咋舌,西方電影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角色們百花齊放的業餘愛好,也撩撥著中國人民的好奇心。

摩托車、電吉他、極限運動、科技DIY、乃至電影本身,都隨著介質各異的影視劇進入了中國人的眼界,現代娛樂的種子再一次在人們心中發芽。

在不用搖號但也買不起車的年代,摩托車曾是一種非常奢華的交通工具。電影明星俯身趴在摩托上的身影過於瀟灑,讓挎著郵包騎著幸福250摩托的郵遞員、以及騎著長江挎鬥摩托的公安人員,都成為了難得的城市風景。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90年電影《天若有情》讓騎著摩托的劉德華一炮走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施瓦辛格的哈雷重型機車,在當時儼然是屬於科幻世界的天外來客坐騎,多數愛好者一度連普通摩托車都不敢企及,只能通過看電影、雜誌來實踐愛好——由於郵電系統是最熟悉摩托車的領域,《摩托車》雜誌也交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管理。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摩托車終於在1990年代開始普及,1996年中國已成為摩托車生產銷售第一大國,到1999年摩托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4600萬輛,成為了一般勞動人民的實用交通工具。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蘇州河》裡的摩托車已經開始用來送快遞了。送快遞也要騎出施瓦辛格的樣子

曾經代表著資產階級和流氓阿飛的吉他,也在1980年代回到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69年在中國上映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我真沒想到,革命者也玩吉他」

改革春風初到之時,還只有極少數掌握演奏技術的奇人異士大顯身手。紅星打字機廠車工李質偉自幼學琴,1979年以自制的三合板吉他參加官方主辦的吉他音樂會而成名,後來在1983年參加全國吉他名手音樂會,演奏曲目是自行扒帶子記譜的維瓦爾第《D大調魯特琴協奏曲》。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李質偉和吹長笛伴奏的曹其昌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長笛手曹其昌後來成為演員,以《楊光的快樂生活》中的罵街橋段最為觀眾熟知

在他們的感召下,大批中國人加入了玩琴的行列,25塊錢的紅棉吉他也給了人們勉強夠得著的參與機會。

據後來建立了中央音樂學院吉他系的陳志說,那個時代的中國有3000萬人彈吉他,除了學生,還有眾多工農兵、盲流和返城知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於謙,在1980年代初剛進曲藝團的時候愛上吉他

能超越普及型樂器、真正組起四大件現代樂隊,則仍然是隻屬於少數人的幸運。

中國第一代鼓手趙牧陽,本來是懷著學拳的夢想前往西安,卻迷上了哥哥學校文藝部裡一套公家的鼓,才從此「走上歧途」。

真正能夠像電影裡的美國小孩一樣彈Gibson電吉他唱搖滾的年輕人,在當時更是鳳毛麟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後來在美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裔爵士音樂家秋吉敏子,童年在瀋陽由楊姓鋼琴教師啟蒙授業

不幸的是,這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娛樂,也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遇到了寒冬——就像手風琴自帶社會主義氣質,吉他這種散發著江浙舊大學生氣息的樂器,當然難免被算作資產階級腐朽文化之列,以至於當代中國吉他教育的開拓者陳志在文革期間差點因為彈琴被紅衛兵擊斃。

其他西洋樂器的遭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小提琴只能拉《梁祝》,鋼琴只能彈《黃河》,流行歌曲和貝多芬均不在准許之列。

中國年輕人重新開始認真娛樂,還要等到1978年以後。

電影裡的美國人

1980-90年代,錄像廳、盜版碟給壓抑許久的中國人民吹來一陣西風,好萊塢電影打破了之前外國水深火熱的印象。

除了視覺特效讓小黑屋裡的觀眾咋舌,西方電影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角色們百花齊放的業餘愛好,也撩撥著中國人民的好奇心。

摩托車、電吉他、極限運動、科技DIY、乃至電影本身,都隨著介質各異的影視劇進入了中國人的眼界,現代娛樂的種子再一次在人們心中發芽。

在不用搖號但也買不起車的年代,摩托車曾是一種非常奢華的交通工具。電影明星俯身趴在摩托上的身影過於瀟灑,讓挎著郵包騎著幸福250摩托的郵遞員、以及騎著長江挎鬥摩托的公安人員,都成為了難得的城市風景。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90年電影《天若有情》讓騎著摩托的劉德華一炮走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施瓦辛格的哈雷重型機車,在當時儼然是屬於科幻世界的天外來客坐騎,多數愛好者一度連普通摩托車都不敢企及,只能通過看電影、雜誌來實踐愛好——由於郵電系統是最熟悉摩托車的領域,《摩托車》雜誌也交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管理。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摩托車終於在1990年代開始普及,1996年中國已成為摩托車生產銷售第一大國,到1999年摩托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4600萬輛,成為了一般勞動人民的實用交通工具。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蘇州河》裡的摩托車已經開始用來送快遞了。送快遞也要騎出施瓦辛格的樣子

曾經代表著資產階級和流氓阿飛的吉他,也在1980年代回到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69年在中國上映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我真沒想到,革命者也玩吉他」

改革春風初到之時,還只有極少數掌握演奏技術的奇人異士大顯身手。紅星打字機廠車工李質偉自幼學琴,1979年以自制的三合板吉他參加官方主辦的吉他音樂會而成名,後來在1983年參加全國吉他名手音樂會,演奏曲目是自行扒帶子記譜的維瓦爾第《D大調魯特琴協奏曲》。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李質偉和吹長笛伴奏的曹其昌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長笛手曹其昌後來成為演員,以《楊光的快樂生活》中的罵街橋段最為觀眾熟知

在他們的感召下,大批中國人加入了玩琴的行列,25塊錢的紅棉吉他也給了人們勉強夠得著的參與機會。

據後來建立了中央音樂學院吉他系的陳志說,那個時代的中國有3000萬人彈吉他,除了學生,還有眾多工農兵、盲流和返城知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於謙,在1980年代初剛進曲藝團的時候愛上吉他

能超越普及型樂器、真正組起四大件現代樂隊,則仍然是隻屬於少數人的幸運。

中國第一代鼓手趙牧陽,本來是懷著學拳的夢想前往西安,卻迷上了哥哥學校文藝部裡一套公家的鼓,才從此「走上歧途」。

真正能夠像電影裡的美國小孩一樣彈Gibson電吉他唱搖滾的年輕人,在當時更是鳳毛麟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中的美國中學生

同樣可望而不可即的,是1996年才進入中國的滑雪場、2006年才進入中國的重型機車等等電影裡司空見慣的西洋娛樂,它們曾經只屬於特別幸運的一小撮人。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後來在美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裔爵士音樂家秋吉敏子,童年在瀋陽由楊姓鋼琴教師啟蒙授業

不幸的是,這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娛樂,也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遇到了寒冬——就像手風琴自帶社會主義氣質,吉他這種散發著江浙舊大學生氣息的樂器,當然難免被算作資產階級腐朽文化之列,以至於當代中國吉他教育的開拓者陳志在文革期間差點因為彈琴被紅衛兵擊斃。

其他西洋樂器的遭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小提琴只能拉《梁祝》,鋼琴只能彈《黃河》,流行歌曲和貝多芬均不在准許之列。

中國年輕人重新開始認真娛樂,還要等到1978年以後。

電影裡的美國人

1980-90年代,錄像廳、盜版碟給壓抑許久的中國人民吹來一陣西風,好萊塢電影打破了之前外國水深火熱的印象。

除了視覺特效讓小黑屋裡的觀眾咋舌,西方電影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角色們百花齊放的業餘愛好,也撩撥著中國人民的好奇心。

摩托車、電吉他、極限運動、科技DIY、乃至電影本身,都隨著介質各異的影視劇進入了中國人的眼界,現代娛樂的種子再一次在人們心中發芽。

在不用搖號但也買不起車的年代,摩托車曾是一種非常奢華的交通工具。電影明星俯身趴在摩托上的身影過於瀟灑,讓挎著郵包騎著幸福250摩托的郵遞員、以及騎著長江挎鬥摩托的公安人員,都成為了難得的城市風景。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90年電影《天若有情》讓騎著摩托的劉德華一炮走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施瓦辛格的哈雷重型機車,在當時儼然是屬於科幻世界的天外來客坐騎,多數愛好者一度連普通摩托車都不敢企及,只能通過看電影、雜誌來實踐愛好——由於郵電系統是最熟悉摩托車的領域,《摩托車》雜誌也交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管理。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摩托車終於在1990年代開始普及,1996年中國已成為摩托車生產銷售第一大國,到1999年摩托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4600萬輛,成為了一般勞動人民的實用交通工具。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蘇州河》裡的摩托車已經開始用來送快遞了。送快遞也要騎出施瓦辛格的樣子

曾經代表著資產階級和流氓阿飛的吉他,也在1980年代回到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69年在中國上映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我真沒想到,革命者也玩吉他」

改革春風初到之時,還只有極少數掌握演奏技術的奇人異士大顯身手。紅星打字機廠車工李質偉自幼學琴,1979年以自制的三合板吉他參加官方主辦的吉他音樂會而成名,後來在1983年參加全國吉他名手音樂會,演奏曲目是自行扒帶子記譜的維瓦爾第《D大調魯特琴協奏曲》。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李質偉和吹長笛伴奏的曹其昌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長笛手曹其昌後來成為演員,以《楊光的快樂生活》中的罵街橋段最為觀眾熟知

在他們的感召下,大批中國人加入了玩琴的行列,25塊錢的紅棉吉他也給了人們勉強夠得著的參與機會。

據後來建立了中央音樂學院吉他系的陳志說,那個時代的中國有3000萬人彈吉他,除了學生,還有眾多工農兵、盲流和返城知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於謙,在1980年代初剛進曲藝團的時候愛上吉他

能超越普及型樂器、真正組起四大件現代樂隊,則仍然是隻屬於少數人的幸運。

中國第一代鼓手趙牧陽,本來是懷著學拳的夢想前往西安,卻迷上了哥哥學校文藝部裡一套公家的鼓,才從此「走上歧途」。

真正能夠像電影裡的美國小孩一樣彈Gibson電吉他唱搖滾的年輕人,在當時更是鳳毛麟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中的美國中學生

同樣可望而不可即的,是1996年才進入中國的滑雪場、2006年才進入中國的重型機車等等電影裡司空見慣的西洋娛樂,它們曾經只屬於特別幸運的一小撮人。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電影《藍宇》中1980年代就能從香港採購阪本龍一唱片的幸運青年

能夠躋身玩家小圈子的人也已足夠幸運,更多人往往處在接觸不到其他愛好者的封閉環境。當時各類文娛刊物的讀者來信版,最多見的莫過於對同好社交的渴望——互聯網時代以前,不但交流切磋難以奢望,很多人甚至連合格的炫耀對象都無處尋覓。

注意,玩家就在你身邊

今天,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讓有閒階級的覆蓋面全面擴大。十五年前月入五千已算相當不錯,餐飲居住水平多半不亞於今天月入兩萬,但後者能滿足的業餘愛好需求卻要廣闊得多。

這幾乎拉平了中國大部分城市地區的愛好分佈,也拉近了中國玩家與世界的距離。

城鎮化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收入,也讓人們有機會接觸更豐富的興趣愛好。今天司空見慣的騎行文化,僅在90年代都只在少數大城市能形成圈子——對很多地區來說,自行車只是低成本的代步工具,大城市商店裡標價數千元的進口自行車往往令初來遊玩的小鎮居民驚駭不已。

今天,電吉他的普及範圍早已超過曾經搖滾樂的普及範圍,滑板的流行地區也遠遠超越了曾經能在有線電視頻道看到極限運動會轉播的地區。因為強烈的個人愛好而淪為孤島,再也不像二三十年前那樣容易了。

八十年代,上海的何耀偉和吳永法,一個卡車司機和一個大學生靠著他們共同對音樂的愛好,組成彈唱二人組,在當時錄製了磁帶出道。這在當時看來十分難得。但到了今天,找到同好、組成樂隊、參加演出對於一個吉他的玩家起來說,要方便得許多。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後來在美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裔爵士音樂家秋吉敏子,童年在瀋陽由楊姓鋼琴教師啟蒙授業

不幸的是,這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娛樂,也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遇到了寒冬——就像手風琴自帶社會主義氣質,吉他這種散發著江浙舊大學生氣息的樂器,當然難免被算作資產階級腐朽文化之列,以至於當代中國吉他教育的開拓者陳志在文革期間差點因為彈琴被紅衛兵擊斃。

其他西洋樂器的遭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小提琴只能拉《梁祝》,鋼琴只能彈《黃河》,流行歌曲和貝多芬均不在准許之列。

中國年輕人重新開始認真娛樂,還要等到1978年以後。

電影裡的美國人

1980-90年代,錄像廳、盜版碟給壓抑許久的中國人民吹來一陣西風,好萊塢電影打破了之前外國水深火熱的印象。

除了視覺特效讓小黑屋裡的觀眾咋舌,西方電影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角色們百花齊放的業餘愛好,也撩撥著中國人民的好奇心。

摩托車、電吉他、極限運動、科技DIY、乃至電影本身,都隨著介質各異的影視劇進入了中國人的眼界,現代娛樂的種子再一次在人們心中發芽。

在不用搖號但也買不起車的年代,摩托車曾是一種非常奢華的交通工具。電影明星俯身趴在摩托上的身影過於瀟灑,讓挎著郵包騎著幸福250摩托的郵遞員、以及騎著長江挎鬥摩托的公安人員,都成為了難得的城市風景。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90年電影《天若有情》讓騎著摩托的劉德華一炮走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施瓦辛格的哈雷重型機車,在當時儼然是屬於科幻世界的天外來客坐騎,多數愛好者一度連普通摩托車都不敢企及,只能通過看電影、雜誌來實踐愛好——由於郵電系統是最熟悉摩托車的領域,《摩托車》雜誌也交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管理。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摩托車終於在1990年代開始普及,1996年中國已成為摩托車生產銷售第一大國,到1999年摩托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4600萬輛,成為了一般勞動人民的實用交通工具。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蘇州河》裡的摩托車已經開始用來送快遞了。送快遞也要騎出施瓦辛格的樣子

曾經代表著資產階級和流氓阿飛的吉他,也在1980年代回到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69年在中國上映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我真沒想到,革命者也玩吉他」

改革春風初到之時,還只有極少數掌握演奏技術的奇人異士大顯身手。紅星打字機廠車工李質偉自幼學琴,1979年以自制的三合板吉他參加官方主辦的吉他音樂會而成名,後來在1983年參加全國吉他名手音樂會,演奏曲目是自行扒帶子記譜的維瓦爾第《D大調魯特琴協奏曲》。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李質偉和吹長笛伴奏的曹其昌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長笛手曹其昌後來成為演員,以《楊光的快樂生活》中的罵街橋段最為觀眾熟知

在他們的感召下,大批中國人加入了玩琴的行列,25塊錢的紅棉吉他也給了人們勉強夠得著的參與機會。

據後來建立了中央音樂學院吉他系的陳志說,那個時代的中國有3000萬人彈吉他,除了學生,還有眾多工農兵、盲流和返城知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於謙,在1980年代初剛進曲藝團的時候愛上吉他

能超越普及型樂器、真正組起四大件現代樂隊,則仍然是隻屬於少數人的幸運。

中國第一代鼓手趙牧陽,本來是懷著學拳的夢想前往西安,卻迷上了哥哥學校文藝部裡一套公家的鼓,才從此「走上歧途」。

真正能夠像電影裡的美國小孩一樣彈Gibson電吉他唱搖滾的年輕人,在當時更是鳳毛麟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中的美國中學生

同樣可望而不可即的,是1996年才進入中國的滑雪場、2006年才進入中國的重型機車等等電影裡司空見慣的西洋娛樂,它們曾經只屬於特別幸運的一小撮人。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電影《藍宇》中1980年代就能從香港採購阪本龍一唱片的幸運青年

能夠躋身玩家小圈子的人也已足夠幸運,更多人往往處在接觸不到其他愛好者的封閉環境。當時各類文娛刊物的讀者來信版,最多見的莫過於對同好社交的渴望——互聯網時代以前,不但交流切磋難以奢望,很多人甚至連合格的炫耀對象都無處尋覓。

注意,玩家就在你身邊

今天,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讓有閒階級的覆蓋面全面擴大。十五年前月入五千已算相當不錯,餐飲居住水平多半不亞於今天月入兩萬,但後者能滿足的業餘愛好需求卻要廣闊得多。

這幾乎拉平了中國大部分城市地區的愛好分佈,也拉近了中國玩家與世界的距離。

城鎮化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收入,也讓人們有機會接觸更豐富的興趣愛好。今天司空見慣的騎行文化,僅在90年代都只在少數大城市能形成圈子——對很多地區來說,自行車只是低成本的代步工具,大城市商店裡標價數千元的進口自行車往往令初來遊玩的小鎮居民驚駭不已。

今天,電吉他的普及範圍早已超過曾經搖滾樂的普及範圍,滑板的流行地區也遠遠超越了曾經能在有線電視頻道看到極限運動會轉播的地區。因為強烈的個人愛好而淪為孤島,再也不像二三十年前那樣容易了。

八十年代,上海的何耀偉和吳永法,一個卡車司機和一個大學生靠著他們共同對音樂的愛好,組成彈唱二人組,在當時錄製了磁帶出道。這在當時看來十分難得。但到了今天,找到同好、組成樂隊、參加演出對於一個吉他的玩家起來說,要方便得許多。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於是,哪怕一週996,人們也不遺餘力地將剩下的時間投入到能鼓舞自己的愛好中去。人們因工作而聚集,因愛好而相遇。同一撥人,兩面完全不同的人生,共享同一座城。

城市這麼大,今天飛機火車地鐵上低頭看手機的陌生人,也許就是我們的同類。陪伴無數人旅程的滴滴司機也一樣,在這份工作以外,他們還是玩樂隊逐夢的電吉他手,是揮灑人生的越野摩托車手,是挑戰極限的騎行玩家。

雲南人高海明也是在八十年代的吉他熱潮中開始學琴,痴迷到跟隨一位日本吉他大師深造過兩年彈奏技術,後來組了兩支樂隊,小有名氣。起初,他工資三千多,要照顧家庭和養育女兒,有些吃力,後來靈機一動跑起了滴滴,收入提高了。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後來在美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裔爵士音樂家秋吉敏子,童年在瀋陽由楊姓鋼琴教師啟蒙授業

不幸的是,這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娛樂,也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遇到了寒冬——就像手風琴自帶社會主義氣質,吉他這種散發著江浙舊大學生氣息的樂器,當然難免被算作資產階級腐朽文化之列,以至於當代中國吉他教育的開拓者陳志在文革期間差點因為彈琴被紅衛兵擊斃。

其他西洋樂器的遭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小提琴只能拉《梁祝》,鋼琴只能彈《黃河》,流行歌曲和貝多芬均不在准許之列。

中國年輕人重新開始認真娛樂,還要等到1978年以後。

電影裡的美國人

1980-90年代,錄像廳、盜版碟給壓抑許久的中國人民吹來一陣西風,好萊塢電影打破了之前外國水深火熱的印象。

除了視覺特效讓小黑屋裡的觀眾咋舌,西方電影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角色們百花齊放的業餘愛好,也撩撥著中國人民的好奇心。

摩托車、電吉他、極限運動、科技DIY、乃至電影本身,都隨著介質各異的影視劇進入了中國人的眼界,現代娛樂的種子再一次在人們心中發芽。

在不用搖號但也買不起車的年代,摩托車曾是一種非常奢華的交通工具。電影明星俯身趴在摩托上的身影過於瀟灑,讓挎著郵包騎著幸福250摩托的郵遞員、以及騎著長江挎鬥摩托的公安人員,都成為了難得的城市風景。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90年電影《天若有情》讓騎著摩托的劉德華一炮走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施瓦辛格的哈雷重型機車,在當時儼然是屬於科幻世界的天外來客坐騎,多數愛好者一度連普通摩托車都不敢企及,只能通過看電影、雜誌來實踐愛好——由於郵電系統是最熟悉摩托車的領域,《摩托車》雜誌也交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管理。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摩托車終於在1990年代開始普及,1996年中國已成為摩托車生產銷售第一大國,到1999年摩托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4600萬輛,成為了一般勞動人民的實用交通工具。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蘇州河》裡的摩托車已經開始用來送快遞了。送快遞也要騎出施瓦辛格的樣子

曾經代表著資產階級和流氓阿飛的吉他,也在1980年代回到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69年在中國上映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我真沒想到,革命者也玩吉他」

改革春風初到之時,還只有極少數掌握演奏技術的奇人異士大顯身手。紅星打字機廠車工李質偉自幼學琴,1979年以自制的三合板吉他參加官方主辦的吉他音樂會而成名,後來在1983年參加全國吉他名手音樂會,演奏曲目是自行扒帶子記譜的維瓦爾第《D大調魯特琴協奏曲》。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李質偉和吹長笛伴奏的曹其昌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長笛手曹其昌後來成為演員,以《楊光的快樂生活》中的罵街橋段最為觀眾熟知

在他們的感召下,大批中國人加入了玩琴的行列,25塊錢的紅棉吉他也給了人們勉強夠得著的參與機會。

據後來建立了中央音樂學院吉他系的陳志說,那個時代的中國有3000萬人彈吉他,除了學生,還有眾多工農兵、盲流和返城知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於謙,在1980年代初剛進曲藝團的時候愛上吉他

能超越普及型樂器、真正組起四大件現代樂隊,則仍然是隻屬於少數人的幸運。

中國第一代鼓手趙牧陽,本來是懷著學拳的夢想前往西安,卻迷上了哥哥學校文藝部裡一套公家的鼓,才從此「走上歧途」。

真正能夠像電影裡的美國小孩一樣彈Gibson電吉他唱搖滾的年輕人,在當時更是鳳毛麟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中的美國中學生

同樣可望而不可即的,是1996年才進入中國的滑雪場、2006年才進入中國的重型機車等等電影裡司空見慣的西洋娛樂,它們曾經只屬於特別幸運的一小撮人。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電影《藍宇》中1980年代就能從香港採購阪本龍一唱片的幸運青年

能夠躋身玩家小圈子的人也已足夠幸運,更多人往往處在接觸不到其他愛好者的封閉環境。當時各類文娛刊物的讀者來信版,最多見的莫過於對同好社交的渴望——互聯網時代以前,不但交流切磋難以奢望,很多人甚至連合格的炫耀對象都無處尋覓。

注意,玩家就在你身邊

今天,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讓有閒階級的覆蓋面全面擴大。十五年前月入五千已算相當不錯,餐飲居住水平多半不亞於今天月入兩萬,但後者能滿足的業餘愛好需求卻要廣闊得多。

這幾乎拉平了中國大部分城市地區的愛好分佈,也拉近了中國玩家與世界的距離。

城鎮化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收入,也讓人們有機會接觸更豐富的興趣愛好。今天司空見慣的騎行文化,僅在90年代都只在少數大城市能形成圈子——對很多地區來說,自行車只是低成本的代步工具,大城市商店裡標價數千元的進口自行車往往令初來遊玩的小鎮居民驚駭不已。

今天,電吉他的普及範圍早已超過曾經搖滾樂的普及範圍,滑板的流行地區也遠遠超越了曾經能在有線電視頻道看到極限運動會轉播的地區。因為強烈的個人愛好而淪為孤島,再也不像二三十年前那樣容易了。

八十年代,上海的何耀偉和吳永法,一個卡車司機和一個大學生靠著他們共同對音樂的愛好,組成彈唱二人組,在當時錄製了磁帶出道。這在當時看來十分難得。但到了今天,找到同好、組成樂隊、參加演出對於一個吉他的玩家起來說,要方便得許多。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於是,哪怕一週996,人們也不遺餘力地將剩下的時間投入到能鼓舞自己的愛好中去。人們因工作而聚集,因愛好而相遇。同一撥人,兩面完全不同的人生,共享同一座城。

城市這麼大,今天飛機火車地鐵上低頭看手機的陌生人,也許就是我們的同類。陪伴無數人旅程的滴滴司機也一樣,在這份工作以外,他們還是玩樂隊逐夢的電吉他手,是揮灑人生的越野摩托車手,是挑戰極限的騎行玩家。

雲南人高海明也是在八十年代的吉他熱潮中開始學琴,痴迷到跟隨一位日本吉他大師深造過兩年彈奏技術,後來組了兩支樂隊,小有名氣。起初,他工資三千多,要照顧家庭和養育女兒,有些吃力,後來靈機一動跑起了滴滴,收入提高了。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作為滴滴司機,他在路上已經跑了三年,作為吉他手,他在愛好音樂的路上已經跑了快四十年。為乘客提供滿意服務帶來的收入,讓高海明可以一直在他的樂隊裡為音樂的愛好燃燒激情。

到了今天,他依舊保持每週末練習電吉他演奏,和朋友一起演出。手握方向盤他是普通的一名滴滴司機,拿起吉他就是愛好音樂的搖滾吉他手。兩面人生同樣精彩。

哈爾濱人韓璋為了養家,成為了一名滴滴司機。從武警戰士、國企工人到滴滴司機,他從沒忘記自己騎摩托車的愛好,現在依舊經常約出幾個兄弟,拉出幾臺車到郊外練練手。爬坡、甩尾、漂移,樣樣都行。心中忘不掉的,始終是曾經作為職業車手俯身趴在摩托後背馳騁時的那一份速度與激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後來在美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裔爵士音樂家秋吉敏子,童年在瀋陽由楊姓鋼琴教師啟蒙授業

不幸的是,這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娛樂,也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遇到了寒冬——就像手風琴自帶社會主義氣質,吉他這種散發著江浙舊大學生氣息的樂器,當然難免被算作資產階級腐朽文化之列,以至於當代中國吉他教育的開拓者陳志在文革期間差點因為彈琴被紅衛兵擊斃。

其他西洋樂器的遭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小提琴只能拉《梁祝》,鋼琴只能彈《黃河》,流行歌曲和貝多芬均不在准許之列。

中國年輕人重新開始認真娛樂,還要等到1978年以後。

電影裡的美國人

1980-90年代,錄像廳、盜版碟給壓抑許久的中國人民吹來一陣西風,好萊塢電影打破了之前外國水深火熱的印象。

除了視覺特效讓小黑屋裡的觀眾咋舌,西方電影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角色們百花齊放的業餘愛好,也撩撥著中國人民的好奇心。

摩托車、電吉他、極限運動、科技DIY、乃至電影本身,都隨著介質各異的影視劇進入了中國人的眼界,現代娛樂的種子再一次在人們心中發芽。

在不用搖號但也買不起車的年代,摩托車曾是一種非常奢華的交通工具。電影明星俯身趴在摩托上的身影過於瀟灑,讓挎著郵包騎著幸福250摩托的郵遞員、以及騎著長江挎鬥摩托的公安人員,都成為了難得的城市風景。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90年電影《天若有情》讓騎著摩托的劉德華一炮走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施瓦辛格的哈雷重型機車,在當時儼然是屬於科幻世界的天外來客坐騎,多數愛好者一度連普通摩托車都不敢企及,只能通過看電影、雜誌來實踐愛好——由於郵電系統是最熟悉摩托車的領域,《摩托車》雜誌也交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管理。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摩托車終於在1990年代開始普及,1996年中國已成為摩托車生產銷售第一大國,到1999年摩托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4600萬輛,成為了一般勞動人民的實用交通工具。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蘇州河》裡的摩托車已經開始用來送快遞了。送快遞也要騎出施瓦辛格的樣子

曾經代表著資產階級和流氓阿飛的吉他,也在1980年代回到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69年在中國上映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我真沒想到,革命者也玩吉他」

改革春風初到之時,還只有極少數掌握演奏技術的奇人異士大顯身手。紅星打字機廠車工李質偉自幼學琴,1979年以自制的三合板吉他參加官方主辦的吉他音樂會而成名,後來在1983年參加全國吉他名手音樂會,演奏曲目是自行扒帶子記譜的維瓦爾第《D大調魯特琴協奏曲》。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李質偉和吹長笛伴奏的曹其昌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長笛手曹其昌後來成為演員,以《楊光的快樂生活》中的罵街橋段最為觀眾熟知

在他們的感召下,大批中國人加入了玩琴的行列,25塊錢的紅棉吉他也給了人們勉強夠得著的參與機會。

據後來建立了中央音樂學院吉他系的陳志說,那個時代的中國有3000萬人彈吉他,除了學生,還有眾多工農兵、盲流和返城知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於謙,在1980年代初剛進曲藝團的時候愛上吉他

能超越普及型樂器、真正組起四大件現代樂隊,則仍然是隻屬於少數人的幸運。

中國第一代鼓手趙牧陽,本來是懷著學拳的夢想前往西安,卻迷上了哥哥學校文藝部裡一套公家的鼓,才從此「走上歧途」。

真正能夠像電影裡的美國小孩一樣彈Gibson電吉他唱搖滾的年輕人,在當時更是鳳毛麟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中的美國中學生

同樣可望而不可即的,是1996年才進入中國的滑雪場、2006年才進入中國的重型機車等等電影裡司空見慣的西洋娛樂,它們曾經只屬於特別幸運的一小撮人。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電影《藍宇》中1980年代就能從香港採購阪本龍一唱片的幸運青年

能夠躋身玩家小圈子的人也已足夠幸運,更多人往往處在接觸不到其他愛好者的封閉環境。當時各類文娛刊物的讀者來信版,最多見的莫過於對同好社交的渴望——互聯網時代以前,不但交流切磋難以奢望,很多人甚至連合格的炫耀對象都無處尋覓。

注意,玩家就在你身邊

今天,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讓有閒階級的覆蓋面全面擴大。十五年前月入五千已算相當不錯,餐飲居住水平多半不亞於今天月入兩萬,但後者能滿足的業餘愛好需求卻要廣闊得多。

這幾乎拉平了中國大部分城市地區的愛好分佈,也拉近了中國玩家與世界的距離。

城鎮化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收入,也讓人們有機會接觸更豐富的興趣愛好。今天司空見慣的騎行文化,僅在90年代都只在少數大城市能形成圈子——對很多地區來說,自行車只是低成本的代步工具,大城市商店裡標價數千元的進口自行車往往令初來遊玩的小鎮居民驚駭不已。

今天,電吉他的普及範圍早已超過曾經搖滾樂的普及範圍,滑板的流行地區也遠遠超越了曾經能在有線電視頻道看到極限運動會轉播的地區。因為強烈的個人愛好而淪為孤島,再也不像二三十年前那樣容易了。

八十年代,上海的何耀偉和吳永法,一個卡車司機和一個大學生靠著他們共同對音樂的愛好,組成彈唱二人組,在當時錄製了磁帶出道。這在當時看來十分難得。但到了今天,找到同好、組成樂隊、參加演出對於一個吉他的玩家起來說,要方便得許多。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於是,哪怕一週996,人們也不遺餘力地將剩下的時間投入到能鼓舞自己的愛好中去。人們因工作而聚集,因愛好而相遇。同一撥人,兩面完全不同的人生,共享同一座城。

城市這麼大,今天飛機火車地鐵上低頭看手機的陌生人,也許就是我們的同類。陪伴無數人旅程的滴滴司機也一樣,在這份工作以外,他們還是玩樂隊逐夢的電吉他手,是揮灑人生的越野摩托車手,是挑戰極限的騎行玩家。

雲南人高海明也是在八十年代的吉他熱潮中開始學琴,痴迷到跟隨一位日本吉他大師深造過兩年彈奏技術,後來組了兩支樂隊,小有名氣。起初,他工資三千多,要照顧家庭和養育女兒,有些吃力,後來靈機一動跑起了滴滴,收入提高了。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作為滴滴司機,他在路上已經跑了三年,作為吉他手,他在愛好音樂的路上已經跑了快四十年。為乘客提供滿意服務帶來的收入,讓高海明可以一直在他的樂隊裡為音樂的愛好燃燒激情。

到了今天,他依舊保持每週末練習電吉他演奏,和朋友一起演出。手握方向盤他是普通的一名滴滴司機,拿起吉他就是愛好音樂的搖滾吉他手。兩面人生同樣精彩。

哈爾濱人韓璋為了養家,成為了一名滴滴司機。從武警戰士、國企工人到滴滴司機,他從沒忘記自己騎摩托車的愛好,現在依舊經常約出幾個兄弟,拉出幾臺車到郊外練練手。爬坡、甩尾、漂移,樣樣都行。心中忘不掉的,始終是曾經作為職業車手俯身趴在摩托後背馳騁時的那一份速度與激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無論你是擠在公交上還是坐在滴滴車裡,看看窗外的公交站臺吧,你會發現網約車司機不一樣的故事。

滴滴已經把整座城市打造成一個流動的展廳。去發現這些現代玩家的身影,不同的個人愛好把他們的生活填得滿滿當當。在車上,滴滴司機腳踩油門,讓城市流動了起來;離開駕駛座,他們也有著自己流動的城事。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後來在美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裔爵士音樂家秋吉敏子,童年在瀋陽由楊姓鋼琴教師啟蒙授業

不幸的是,這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娛樂,也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遇到了寒冬——就像手風琴自帶社會主義氣質,吉他這種散發著江浙舊大學生氣息的樂器,當然難免被算作資產階級腐朽文化之列,以至於當代中國吉他教育的開拓者陳志在文革期間差點因為彈琴被紅衛兵擊斃。

其他西洋樂器的遭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小提琴只能拉《梁祝》,鋼琴只能彈《黃河》,流行歌曲和貝多芬均不在准許之列。

中國年輕人重新開始認真娛樂,還要等到1978年以後。

電影裡的美國人

1980-90年代,錄像廳、盜版碟給壓抑許久的中國人民吹來一陣西風,好萊塢電影打破了之前外國水深火熱的印象。

除了視覺特效讓小黑屋裡的觀眾咋舌,西方電影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角色們百花齊放的業餘愛好,也撩撥著中國人民的好奇心。

摩托車、電吉他、極限運動、科技DIY、乃至電影本身,都隨著介質各異的影視劇進入了中國人的眼界,現代娛樂的種子再一次在人們心中發芽。

在不用搖號但也買不起車的年代,摩托車曾是一種非常奢華的交通工具。電影明星俯身趴在摩托上的身影過於瀟灑,讓挎著郵包騎著幸福250摩托的郵遞員、以及騎著長江挎鬥摩托的公安人員,都成為了難得的城市風景。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90年電影《天若有情》讓騎著摩托的劉德華一炮走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施瓦辛格的哈雷重型機車,在當時儼然是屬於科幻世界的天外來客坐騎,多數愛好者一度連普通摩托車都不敢企及,只能通過看電影、雜誌來實踐愛好——由於郵電系統是最熟悉摩托車的領域,《摩托車》雜誌也交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管理。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摩托車終於在1990年代開始普及,1996年中國已成為摩托車生產銷售第一大國,到1999年摩托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4600萬輛,成為了一般勞動人民的實用交通工具。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蘇州河》裡的摩托車已經開始用來送快遞了。送快遞也要騎出施瓦辛格的樣子

曾經代表著資產階級和流氓阿飛的吉他,也在1980年代回到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69年在中國上映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我真沒想到,革命者也玩吉他」

改革春風初到之時,還只有極少數掌握演奏技術的奇人異士大顯身手。紅星打字機廠車工李質偉自幼學琴,1979年以自制的三合板吉他參加官方主辦的吉他音樂會而成名,後來在1983年參加全國吉他名手音樂會,演奏曲目是自行扒帶子記譜的維瓦爾第《D大調魯特琴協奏曲》。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李質偉和吹長笛伴奏的曹其昌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長笛手曹其昌後來成為演員,以《楊光的快樂生活》中的罵街橋段最為觀眾熟知

在他們的感召下,大批中國人加入了玩琴的行列,25塊錢的紅棉吉他也給了人們勉強夠得著的參與機會。

據後來建立了中央音樂學院吉他系的陳志說,那個時代的中國有3000萬人彈吉他,除了學生,還有眾多工農兵、盲流和返城知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於謙,在1980年代初剛進曲藝團的時候愛上吉他

能超越普及型樂器、真正組起四大件現代樂隊,則仍然是隻屬於少數人的幸運。

中國第一代鼓手趙牧陽,本來是懷著學拳的夢想前往西安,卻迷上了哥哥學校文藝部裡一套公家的鼓,才從此「走上歧途」。

真正能夠像電影裡的美國小孩一樣彈Gibson電吉他唱搖滾的年輕人,在當時更是鳳毛麟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中的美國中學生

同樣可望而不可即的,是1996年才進入中國的滑雪場、2006年才進入中國的重型機車等等電影裡司空見慣的西洋娛樂,它們曾經只屬於特別幸運的一小撮人。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電影《藍宇》中1980年代就能從香港採購阪本龍一唱片的幸運青年

能夠躋身玩家小圈子的人也已足夠幸運,更多人往往處在接觸不到其他愛好者的封閉環境。當時各類文娛刊物的讀者來信版,最多見的莫過於對同好社交的渴望——互聯網時代以前,不但交流切磋難以奢望,很多人甚至連合格的炫耀對象都無處尋覓。

注意,玩家就在你身邊

今天,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讓有閒階級的覆蓋面全面擴大。十五年前月入五千已算相當不錯,餐飲居住水平多半不亞於今天月入兩萬,但後者能滿足的業餘愛好需求卻要廣闊得多。

這幾乎拉平了中國大部分城市地區的愛好分佈,也拉近了中國玩家與世界的距離。

城鎮化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收入,也讓人們有機會接觸更豐富的興趣愛好。今天司空見慣的騎行文化,僅在90年代都只在少數大城市能形成圈子——對很多地區來說,自行車只是低成本的代步工具,大城市商店裡標價數千元的進口自行車往往令初來遊玩的小鎮居民驚駭不已。

今天,電吉他的普及範圍早已超過曾經搖滾樂的普及範圍,滑板的流行地區也遠遠超越了曾經能在有線電視頻道看到極限運動會轉播的地區。因為強烈的個人愛好而淪為孤島,再也不像二三十年前那樣容易了。

八十年代,上海的何耀偉和吳永法,一個卡車司機和一個大學生靠著他們共同對音樂的愛好,組成彈唱二人組,在當時錄製了磁帶出道。這在當時看來十分難得。但到了今天,找到同好、組成樂隊、參加演出對於一個吉他的玩家起來說,要方便得許多。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於是,哪怕一週996,人們也不遺餘力地將剩下的時間投入到能鼓舞自己的愛好中去。人們因工作而聚集,因愛好而相遇。同一撥人,兩面完全不同的人生,共享同一座城。

城市這麼大,今天飛機火車地鐵上低頭看手機的陌生人,也許就是我們的同類。陪伴無數人旅程的滴滴司機也一樣,在這份工作以外,他們還是玩樂隊逐夢的電吉他手,是揮灑人生的越野摩托車手,是挑戰極限的騎行玩家。

雲南人高海明也是在八十年代的吉他熱潮中開始學琴,痴迷到跟隨一位日本吉他大師深造過兩年彈奏技術,後來組了兩支樂隊,小有名氣。起初,他工資三千多,要照顧家庭和養育女兒,有些吃力,後來靈機一動跑起了滴滴,收入提高了。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作為滴滴司機,他在路上已經跑了三年,作為吉他手,他在愛好音樂的路上已經跑了快四十年。為乘客提供滿意服務帶來的收入,讓高海明可以一直在他的樂隊裡為音樂的愛好燃燒激情。

到了今天,他依舊保持每週末練習電吉他演奏,和朋友一起演出。手握方向盤他是普通的一名滴滴司機,拿起吉他就是愛好音樂的搖滾吉他手。兩面人生同樣精彩。

哈爾濱人韓璋為了養家,成為了一名滴滴司機。從武警戰士、國企工人到滴滴司機,他從沒忘記自己騎摩托車的愛好,現在依舊經常約出幾個兄弟,拉出幾臺車到郊外練練手。爬坡、甩尾、漂移,樣樣都行。心中忘不掉的,始終是曾經作為職業車手俯身趴在摩托後背馳騁時的那一份速度與激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無論你是擠在公交上還是坐在滴滴車裡,看看窗外的公交站臺吧,你會發現網約車司機不一樣的故事。

滴滴已經把整座城市打造成一個流動的展廳。去發現這些現代玩家的身影,不同的個人愛好把他們的生活填得滿滿當當。在車上,滴滴司機腳踩油門,讓城市流動了起來;離開駕駛座,他們也有著自己流動的城事。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一個愛好,曾是中國人多麼奢侈的追求。

文|葉部首

1927年10月,鄒韜奮主持的著名雜誌《生活》週刊發佈推出「娛樂」專號,提出「娛樂是人生一件要事」,呼籲青年人投身其中,「大家共來快樂快樂」。

具體該玩什麼?《生活》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音樂、閱讀、影劇、遊歷、健身五大愛好,「衷心期望每位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能根據各人的能力與環境,酌選幾樣,著力去作。」

不幸的是,此後幾十年裡,「各人的環境」差距實在太遠,閱讀、健身之類愛好經過成本控制尚可普及,真能親自上手享受音樂影劇之類現代樂趣的,一直都只有一小撮人。

沿海地區、京廣線與東北

1949年以前,中國音樂家幾乎只產自沿海到京廣線之間的地區,聶耳這樣的雲南人是少有的異數。

音樂、影視之類的現代文藝教育是城市的產物,早期更是開放地區少數富裕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聲樂、樂器演奏和電影表演之類,不但必須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機會親身接觸。

當時最能提供這類資源的,莫過於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後者極為發達的市民文化,早在1930年代便造就了業餘愛好者結社玩音樂的熱潮,當時能在電臺演出的本地樂團就有超過五十家之多,使粵曲成為近代中國難得的市民音樂文化。

上海更是憑藉著上千家歌舞廳和電臺,為市民生產了水準直逼世界水平的流行音樂。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雖然不用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刷榜,當時樂迷為此愛好增加開銷依舊不可避免:聽現場、買唱片都不是小數字,即使在上海也有一定的階級門檻。

真正能親自玩上樂器的更是小圈子,包括全世界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也最便於入門的街頭樂器——吉他。

如著名作曲家聶耳,1931年在上海觀看火奴魯魯歌舞班時第一次見識了吉他的魅力,一年後終於在4月24日的日記中宣佈自己已學會了這門樂器。隨後,他和朋友們組成了中國最早使用吉他的演出團體「海威伊樂隊」,也就是夏威夷樂隊的意思。

· 聶耳1933年擔任吉他伴奏的《漁光曲》錄音,由王人美演唱,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聽到的聶耳彈吉他的聲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聶耳溺水離世,紀念集的封面特意選擇了他抱著吉他的畫像

1937年,上海開始自產吉他,又過了近十年才在大學流行起來,蔣緯國就讀東吳大學,一度自組樂隊演奏夏威夷吉他——不過,這在當時仍然是地域、階層極受侷限的高端小圈子愛好,以至於那一代人中有吉他演奏能力者,今天已經稀罕到能夠令年輕人驚歎贊服。

其他能夠培養現代玩家的文藝教育,同樣侷限於類似的高城市化地區,1949年中國電影明星的籍貫,高度集中於江浙、廣東及北京山東等地區。香港中小學生如數家珍的美國漫畫和奧斯卡明星,在內地不少地方聞所未聞。

同樣有類似娛樂資源的,是城市化較早、且有俄僑和日本因素的東北地區。早在1931年以前,哈爾濱就有能招收中國學生的俄僑私立音樂學校,中學音樂教育也有相當水平。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後來在美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日本裔爵士音樂家秋吉敏子,童年在瀋陽由楊姓鋼琴教師啟蒙授業

不幸的是,這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娛樂,也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遇到了寒冬——就像手風琴自帶社會主義氣質,吉他這種散發著江浙舊大學生氣息的樂器,當然難免被算作資產階級腐朽文化之列,以至於當代中國吉他教育的開拓者陳志在文革期間差點因為彈琴被紅衛兵擊斃。

其他西洋樂器的遭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小提琴只能拉《梁祝》,鋼琴只能彈《黃河》,流行歌曲和貝多芬均不在准許之列。

中國年輕人重新開始認真娛樂,還要等到1978年以後。

電影裡的美國人

1980-90年代,錄像廳、盜版碟給壓抑許久的中國人民吹來一陣西風,好萊塢電影打破了之前外國水深火熱的印象。

除了視覺特效讓小黑屋裡的觀眾咋舌,西方電影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角色們百花齊放的業餘愛好,也撩撥著中國人民的好奇心。

摩托車、電吉他、極限運動、科技DIY、乃至電影本身,都隨著介質各異的影視劇進入了中國人的眼界,現代娛樂的種子再一次在人們心中發芽。

在不用搖號但也買不起車的年代,摩托車曾是一種非常奢華的交通工具。電影明星俯身趴在摩托上的身影過於瀟灑,讓挎著郵包騎著幸福250摩托的郵遞員、以及騎著長江挎鬥摩托的公安人員,都成為了難得的城市風景。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90年電影《天若有情》讓騎著摩托的劉德華一炮走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施瓦辛格的哈雷重型機車,在當時儼然是屬於科幻世界的天外來客坐騎,多數愛好者一度連普通摩托車都不敢企及,只能通過看電影、雜誌來實踐愛好——由於郵電系統是最熟悉摩托車的領域,《摩托車》雜誌也交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管理。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摩托車終於在1990年代開始普及,1996年中國已成為摩托車生產銷售第一大國,到1999年摩托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4600萬輛,成為了一般勞動人民的實用交通工具。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蘇州河》裡的摩托車已經開始用來送快遞了。送快遞也要騎出施瓦辛格的樣子

曾經代表著資產階級和流氓阿飛的吉他,也在1980年代回到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69年在中國上映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我真沒想到,革命者也玩吉他」

改革春風初到之時,還只有極少數掌握演奏技術的奇人異士大顯身手。紅星打字機廠車工李質偉自幼學琴,1979年以自制的三合板吉他參加官方主辦的吉他音樂會而成名,後來在1983年參加全國吉他名手音樂會,演奏曲目是自行扒帶子記譜的維瓦爾第《D大調魯特琴協奏曲》。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李質偉和吹長笛伴奏的曹其昌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長笛手曹其昌後來成為演員,以《楊光的快樂生活》中的罵街橋段最為觀眾熟知

在他們的感召下,大批中國人加入了玩琴的行列,25塊錢的紅棉吉他也給了人們勉強夠得著的參與機會。

據後來建立了中央音樂學院吉他系的陳志說,那個時代的中國有3000萬人彈吉他,除了學生,還有眾多工農兵、盲流和返城知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於謙,在1980年代初剛進曲藝團的時候愛上吉他

能超越普及型樂器、真正組起四大件現代樂隊,則仍然是隻屬於少數人的幸運。

中國第一代鼓手趙牧陽,本來是懷著學拳的夢想前往西安,卻迷上了哥哥學校文藝部裡一套公家的鼓,才從此「走上歧途」。

真正能夠像電影裡的美國小孩一樣彈Gibson電吉他唱搖滾的年輕人,在當時更是鳳毛麟角。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中的美國中學生

同樣可望而不可即的,是1996年才進入中國的滑雪場、2006年才進入中國的重型機車等等電影裡司空見慣的西洋娛樂,它們曾經只屬於特別幸運的一小撮人。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 電影《藍宇》中1980年代就能從香港採購阪本龍一唱片的幸運青年

能夠躋身玩家小圈子的人也已足夠幸運,更多人往往處在接觸不到其他愛好者的封閉環境。當時各類文娛刊物的讀者來信版,最多見的莫過於對同好社交的渴望——互聯網時代以前,不但交流切磋難以奢望,很多人甚至連合格的炫耀對象都無處尋覓。

注意,玩家就在你身邊

今天,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讓有閒階級的覆蓋面全面擴大。十五年前月入五千已算相當不錯,餐飲居住水平多半不亞於今天月入兩萬,但後者能滿足的業餘愛好需求卻要廣闊得多。

這幾乎拉平了中國大部分城市地區的愛好分佈,也拉近了中國玩家與世界的距離。

城鎮化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收入,也讓人們有機會接觸更豐富的興趣愛好。今天司空見慣的騎行文化,僅在90年代都只在少數大城市能形成圈子——對很多地區來說,自行車只是低成本的代步工具,大城市商店裡標價數千元的進口自行車往往令初來遊玩的小鎮居民驚駭不已。

今天,電吉他的普及範圍早已超過曾經搖滾樂的普及範圍,滑板的流行地區也遠遠超越了曾經能在有線電視頻道看到極限運動會轉播的地區。因為強烈的個人愛好而淪為孤島,再也不像二三十年前那樣容易了。

八十年代,上海的何耀偉和吳永法,一個卡車司機和一個大學生靠著他們共同對音樂的愛好,組成彈唱二人組,在當時錄製了磁帶出道。這在當時看來十分難得。但到了今天,找到同好、組成樂隊、參加演出對於一個吉他的玩家起來說,要方便得許多。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於是,哪怕一週996,人們也不遺餘力地將剩下的時間投入到能鼓舞自己的愛好中去。人們因工作而聚集,因愛好而相遇。同一撥人,兩面完全不同的人生,共享同一座城。

城市這麼大,今天飛機火車地鐵上低頭看手機的陌生人,也許就是我們的同類。陪伴無數人旅程的滴滴司機也一樣,在這份工作以外,他們還是玩樂隊逐夢的電吉他手,是揮灑人生的越野摩托車手,是挑戰極限的騎行玩家。

雲南人高海明也是在八十年代的吉他熱潮中開始學琴,痴迷到跟隨一位日本吉他大師深造過兩年彈奏技術,後來組了兩支樂隊,小有名氣。起初,他工資三千多,要照顧家庭和養育女兒,有些吃力,後來靈機一動跑起了滴滴,收入提高了。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作為滴滴司機,他在路上已經跑了三年,作為吉他手,他在愛好音樂的路上已經跑了快四十年。為乘客提供滿意服務帶來的收入,讓高海明可以一直在他的樂隊裡為音樂的愛好燃燒激情。

到了今天,他依舊保持每週末練習電吉他演奏,和朋友一起演出。手握方向盤他是普通的一名滴滴司機,拿起吉他就是愛好音樂的搖滾吉他手。兩面人生同樣精彩。

哈爾濱人韓璋為了養家,成為了一名滴滴司機。從武警戰士、國企工人到滴滴司機,他從沒忘記自己騎摩托車的愛好,現在依舊經常約出幾個兄弟,拉出幾臺車到郊外練練手。爬坡、甩尾、漂移,樣樣都行。心中忘不掉的,始終是曾經作為職業車手俯身趴在摩托後背馳騁時的那一份速度與激情。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無論你是擠在公交上還是坐在滴滴車裡,看看窗外的公交站臺吧,你會發現網約車司機不一樣的故事。

滴滴已經把整座城市打造成一個流動的展廳。去發現這些現代玩家的身影,不同的個人愛好把他們的生活填得滿滿當當。在車上,滴滴司機腳踩油門,讓城市流動了起來;離開駕駛座,他們也有著自己流動的城事。

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中國人憑什麼有愛好|大象公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