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鼻祖劉天華先生年譜 二胡人應該銘記在心的歷史。

劉天華年譜

秦啟明

1895年1歲

2月4日出生於江蘇省江陰縣澄江鎮西橫街49號取名天華,排行第二,兄半農是中國新文學運動中湧現的語言學者;弟北茂是英語學者和民族音樂教育家,後與國學大師劉天華並稱“劉氏三傑”。父親劉寶珊是位主張革新的讀書人,原是清末秀才,曾在縣城澄江鎮先後創辦私塾、小學,畢生致力於本縣教育事業,平素以“為人師表”自重,嚴格要求孩子,劉天華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1901年7歲

入劉寶珊在澄江鎮創辦之私塾開蒙,受到中國古文化薰陶。漸而又愛好唐詩,尤愛吟詩詠懷,一抒胸臆

入澄江鎮侖灣裡江陰翰墨林小學。是劉寶珊與人創辦之新學。(今江陰縣五一小學)就讀。劉天華在“清國留學生”鬱詠春老師班。鬱專文學、好書法、擅古琴、精西畫,學貫中西,多才多藝,發現劉天華“樸訥寡言,純乎得學子之正”,乃至課餘,常約劉天華去觀摩其撫琴、作畫、書寫《張猛龍碑》。劉天華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並受到藝術薰陶。稍長,又得鬱指點學拉二胡。

1909年15歲

高小畢業。離澄赴常州攻常州府中學,校長屠元博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教育家,為改革舊學,延聘中外教席協力治校,因而學校面貌煥然一新。音樂理論家童斐(《中樂尋源》一書作者)也是其中之一。時童正致力研究崑曲音律,每到週末假日,便邀約滬蘇一帶之崑曲家來校同臺獻藝交流,劉天華每次都躬逢其盛,由此接觸了傳統戲曲音樂,加上在唱歌課又受到西洋音樂的薰陶,當校方組建軍樂隊時,劉天華便以過人的秉賦和樂感獲准入選。經多年勤奮練習,幾乎“學會了隊裡的所有樂器”,尤擅小銅角。

1911年17歲

屠元博是參加同盟會的革命志士。主持常州府中學校政後,特聘同盟會員來校利用講課公開宣傳同盟會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建立地權”。學生思想因此銳變,每每以頭上之辮子作為滿清之象徵。雲:“這尾巴似的東西,我們非得把它剪掉。”劉天華也從中受到了反清革命思想教育。故至辛亥革命爆發學校停辦返回故里時,劉天華便以“軍樂隊員身份”參加了江陰反滿青年團。點我 送500g二胡學習資料

1913年18歲

春季隨兄半農赴滬,入滬西開明劇社參加樂隊工作,在劇社公演文明戲時擔任配樂,文明戲是辛亥革命前盛行的早期話劇,內容多為鼓吹反清革命,劇社置備的鋼琴、提琴、銅管等西洋樂器,又使劉天華耳目一新劉天華在伴樂演出中發現:國人之所以愛好國樂,原因是中國音樂比西洋音樂親切易懂,無奈,由於當局不重視不提倡,國樂已是奄奄一息,若不振興改良,行將自生自滅,劉天華就立志:日後要在“改進國樂”上“下一番功夫”,以求挽救垂危的國樂。從此,劉天華全力以赴,憑著自己的“恆”“毅”精神,努力鑽研劇社所有樂器。

1914年19歲

文明戲因不事改革,藝術低落,失去觀眾,開明劇社也宣告解散,劉天華自滬返回江陰,經多方奔走,謀得華澄小學教職,任教之餘,又多方接觸民間藝人,耳聞目睹藝人憑簡陋的樂器奏出如此“健康樸素而富有生命力的曲調”,表現出如此“深刻動人的感情”,劉天華從中認識到:中國民族音樂自有“學習的價值”和“發揚的必要”,無須妄自非薄。

1915年21歲

春季春節將至,債主頻頻登門索債,因分文無償,債主就在劉家門口高懸紅燈籠相辱。素以“讀書人”自尊的劉寶珊被折騰得無顏見人,難以忍受,就此一病不起,溘然長逝,料理喪事時,三兄弟翻遍箱櫃不見分文唯有先父簽名的借據一張,於是相互抱頭大哭。自此,償還家中積欠和扶養胞弟北茂成人的重責落到了半農

天華之肩。對此北茂感念至拯,曾雲:“大哥像慈父,二哥像慈母。”

同季因不善逢迎,又在音樂課上顯露鋒芒,遭到妒才同事反擊排擠,被校長宣佈解聘華澄小學教職同季父喪接連失業,鬱郁成疾,突然病倒,於是隨手操起在城郊雜坊庵集市兩角錢購得的竹筒二胡,借琴打懷,吐露心聲,就此構思醞酸起二胡處女作《病中吟》:曲名受唐代詩人孟郊古體詩《遊子吟》之啟發,意指“病中吟成”;又名《安適》,表示“餘將何往?”至1923年8月定稿。190年1月刊北京國樂改進社所編《音樂雜誌》.1979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輯入《劉天華創作曲集》點我 送500g二胡學習資料

1916年22歲

春季在常州江蘇省立第五中學繼任軍樂隊指導與唱歌教員

夏季暑假返回江陰,與先父生前至友股可久之女完婚,股氏比劉大一歲,文盲,天華對她相敬如賓,特為其取名“尚真”,意指秉性“高尚純真”,婚後共生三子兩女,長子育毅,次子育京。女育和,另有一子一女。

1917年23歲

春季在常州江蘇省立第五中學繼任軍樂隊指導與唱歌教員。待遇菲薄,但劉天華安之若素。任教之餘總是“日以繼夜,手不停揮”地練習中西樂器春夏間率領常州省五中軍樂隊一行赴無錫參加江蘇省教育廳舉辦的省立中學師範校際音樂演奏會,經

大會評比,榮獲各校之冠。音樂會上,時任無錫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國樂指導的江南國樂名家周少梅登臺表演了二胡獨奏《舜煎風曲)和琶琵獨奏(十面埋伏》,尤其是“三把頭胡琴”大大擴展了二胡的音域,使劉天華大開眼界,會後,投拜周少梅為師,夏季返回江陰度暑假,約請周少梅來家中傳投二胡、配琶的傳統演奏技術。使劉天華初步掌握了江南絲竹中《花六板)、《四合如意)等傳統民間樂曲,秋季劉半農留法回國,出任北京大學教授,劉天華投書乃兄,謂:“都中專家薈萃”因面彼“恩欲”北上,爭取“周旋擁讓”於音樂名家之間,早目實現理想。

1918年24歲

春季在常州省立第五中學繼任軍樂隊指導與唱歌教員

夏季返回江陰度暑假,不幾天,即赴南京東南大學上門向該校國樂老師,崇明派名家沈肇州先生學習崇明派琵琶演奏技法,沈重點教授了他本人整理的傳統琵琶名曲集《瀛洲古調》。為劉天華的琶琵演奏打下了基礎,併為日後的教學提供了曲日。8月返回江陰創作二胡獨奏曲《月夜》。六年後自北平返回江陰度暑假時定稿。1928年2月刊北京國樂改進社所編《音樂雜誌》一卷二期。1979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輯入《劉天華創作曲集》。

1919年25歲

春季在常州江蘇省立第五中學繼任軍樂隊指導與唱歌教員

夏季返回江陰度暑假。白天從鬱詠春先生學古琴。晚上,不顧酷暑與蚊蟲叮咬,堅持練習二胡、琶琵直至深夜方止。

1920年26歲

春季在常州江蘇省立第五中學繼任軍樂隊指導與唱歌教員

同季起,應無錫私立中學國樂指導周少梅推薦,每週定期去無錫中學兼教唱歌課。繼續向周少梅學習二胡、琶琵和“三把頭胡琴”演奏技法,夏季利用暑假,去古琴家薈萃之地河南實地尋師求教,染疥癬面返回江陰,仍每天背靠灶門就著餘火汗水淋淋,操彈不止。一天有人找來,見狀驚問何故?答:“唯如此雙手方可不用搔癢,照彈琵琶。”點我 送500g二胡學習資料

1921年27歲

春季在江蘇省第五中學繼任教職,發現學生儲師竹(振華)愛好國樂,課餘又悉力引導,授以二胡夏季返回江陰度暑假,領導當地國樂愛好者組織江陰國樂研究會,傳授所作二胡曲《病中吟》、《月夜》;特聘周少梅赴會擔任國樂指導,傳授二胡、琶琵演奏技術。同季儲師竹高中畢業。為揚其所長,劉天華委託周少梅代為推薦儲去其任教過的無錫盪口、鴻模兩所學校擔任國樂指導。

二胡鼻祖劉天華先生年譜 二胡人應該銘記在心的歷史。


二胡鼻祖劉天華先生年譜 二胡人應該銘記在心的歷史。


1922年28歲

春季因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導師王露(心葵)病逝,經乃兄半農推薦,劉天華攜家屬股尚真一行北上,應聘擔任研究會琵琶導師,寓居北平亮果廠西門外東河沿,啟程前,推薦周少梅擔任常州省五中國樂指導。

同季假北平中山公園表演三絃拉戲。以此接觸當地民間藝人

同季力勸北大音樂研究會會員林之裳放棄古琴,專修琵琶,並當面表演名曲《十面埋伏》,一曲剛終,林被劉天華的琵琶造詣傾倒,當即投拜劉天華為師,成為劉天華在北京的第一個琵琶傳人

10月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改建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由蔡元培校長兼任所長,蕭友梅任教務主任。劉天華應聘任教昆琶、二胡。與楊仲子、趙麗蓮、鄭穎孫、嘉祉等中外導師同事。

同月致儲師竹信。囑其中止教職,即行赴平報考北大附設音樂傳習所。入學後,儲從劉天華專修12月所配《卿雲歌·古琴譜》(蕭友梅原曲)發表。刊北京大學《音樂雜誌》。

1923年29歲

1月26日-2月18日應中華職業教育社之邀,會同北大附設音樂傳習所樂友社一行,在蕭友梅的主持下,假北京中國公學三次舉行國民音樂會,目的是普及音樂。

春季編寫二胡練習曲與琵琶練習曲,又擇江南絲竹、廣東音樂、本人作品為授課教材,始為傳習所學生徐炳麟、吳伯超、儲師竹授教二胡、琵琶。

同季起,利用任教之餘,每週定期從俄籍小提琴教授託諾夫學習小提琴。

5月5日晚,北大附設音樂傳習所假景山東街北大三院大禮堂舉行第八次音樂會。劉天華登臺表演琵琶獨奏《漢宮秋月》(選自《瀛洲古調》)。並以小銅角演奏員身份參與樂友社十七人小型管絃樂隊,在蕭友梅的指揮下演奏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樂》部分樂章。

6月2日晚,北大附設音樂傳習所假景山東街北大二院大禮堂舉行第十次音樂會。劉天華獨奏琵琶曲《思春》、《昭君怨》、《泣顏回》、《傍妝臺)(均選自《瀛洲古調》)並以小銅角演奏員身份參與樂友社十七人小型管絃樂隊,在蕭友梅的指揮下演奏門德爾鬆的管絃樂《仲夏夜之夢·序曲》、韋伯的管絃樂《自由射手》。

夏季常去天橋觀摩民間藝人表演,用心發據民間音樂。發現可取之處,即將藝人奉為上賓,邀其來家演奏,隨手記錄整理樂譜鼓譜,作為研究資料。點我 送500g二胡學習資料

秋季委託工友在北大一院傳達室張貼廣告,代售沈肇州所編之《瀛洲古調》琶琵曲集。目的是推廣傳統琵琶曲譜,爭取更多的學生學習琵琶,讓琵琶在中國最高樂府站穩腳跟。

冬季北大附設音樂傳習所假北大三院禮堂舉行音樂會。二胡高足徐炳麟表演劉天華所作二胡曲《病中吟》。這是中國最高學府首次表演二胡,演奏獲得圓滿成功。音樂會後,北大校園爭相傳唱起《病中吟》的主題音調,二胡也由此一舉登上“大雅之堂”,二胡獨奏也從此成了北大音樂會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

1924年30歲

春季在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與北京女子大學音樂科繼續教授二胡、琵琶。

同季為北京文興齋樂器店新制琵琶義務鑑定音準、確定品位,並告知學生前往選購

6月5日北大附設音樂傳習所假北河沿北大三院禮堂舉行第二次學生演奏會。劉天華學生分別登臺表演節目,這是劉天華在北大兩年來的教學成果。

(一)王騁表演琵琶獨奏《美人思月》、《月兒高》

(二)吳伯超、儲師竹、張堉、王騁表演琵琶、二胡合奏《梅花三弄》

(三)儲師竹表演琵琶獨奏《快板九曲》

(四)吳伯超、儲師竹表演二胡合奏《病中吟》(劉天華曲)

(五)吳伯超表演琵琶獨奏《霸王卸甲》

秋季起,向燕京大學斯他勒兒小姐學習和聲學。

1925年31歲

春季北京美術學校增設音樂系、戲列系(科),改名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蕭友梅兼任音樂系主任。劉天華應聘兼任二胡、琵琶教授。點我 送500g二胡學習資料

同季經從託諾夫等外籍教授堅持苦學小提琴,不幾年,成績斐然,劉天華之小提琴同樣“登堂入室”,傳習所之西樂師驚雲:“不圖中國樂師竟肯俯首學西樂,且有如是成績也!”是年,歐遊返國之乃兄半農特贈法國所購之名提琴。自此,劉天華對小提琴越發鍥而不捨,苦練不止,每天“出則攜以相隨,入則操奏不離手。

冬季作琵琶獨奏曲《歌舞引》。刊1931年1月北平國樂改進社所編《音樂雜誌》。1979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輯入《劉天華創作曲集》。

1926年32歲

春季在北大附設音樂傳習所、北京藝專音樂系、北京女子大學音樂科授教二胡、琵琶。

夏季與蕭友梅、託諾夫、冼星海等北京藝專音樂系師生合影。

6月12日學生邵增昕、廖贊化在北京藝專音樂系第一次學生音樂會表演琵琶合奏《滿江紅》。

8月作二胡獨奏曲《苦悶之謳》(又名《苦中樂》)刊1933年劉復編《劉天華先生紀念冊》.1979年由人民樂出版社輯入《劉天華創作曲集》。

秋季北洋政府各派軍閥忙於混戰,教育經費改作軍費,致使北京各校教師停薪數月。劉天華幼女天亡也此無力安葬,楊仲子聞訊取出金鋇趕到劉天華家,囑劉快拿去兌換料理喪事,劉天華僵持不從,雲:“嫂夫人金何以因我而失!?”楊當場將金釧一折為二。雲:“內人有它,還有何用?!”劉天華這才領情收下。

1927年33歲

春季在北大附設音樂傳習所、北京藝專音樂系、北京女大音樂科授教二胡、琵琶。

同季起,以授教琵琶為交換,向燕京大學美籍教授範天祥學習理論作曲。

5月在北京出席俄箱鋼琴教授嘉社的留別音樂會。

6月6日作《在餞別鋼琴師嘉社先生席上的幾句話》感嘆“國家太不爭氣,弄得客人(嘉社)要絕食而走”抱憾本人“力量單薄,不能幫助朋友”。刊本月15日北京愛美樂社所編《新樂潮》

6月15日與吳卓生、柯政和、魏守君等十八人聯名發起成立北京愛美樂社。並創辦社刊《新樂潮》。目的是推動社會“音樂化”,使北京早日“美化”。同日與徐炳麟、吳伯超、柯政和、張友鶴等三十五人聯名發表北京《國樂改進社緣起》。表示“一方面採取本國固有之精粹,一方面容納外來的潮流,從東西方的調和與合作中打出一條新路來”,合力振興國樂,“以期與世界音樂並駕齊驅。”刊本日北京愛美樂社所編《新樂潮》。點我 送500g二胡學習資料

6月18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在北京組織軍政府,新任教育總長劉哲斥責“音樂有傷風化,無關社會下令停辦北大附設音樂傳習所、北京藝專音樂系。蕭友梅致力多年的北京音樂教育就此毀於一旦。被迫南下上海另謀他途。劉天華原任兩校教職也因此中止。後就此書題:“抱朴守真,陶然自樂。”

同月作二胡獨奏曲《悲歌》。刊1933年劉復所編《劉天華先生紀念冊》,1979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輯入劉天華創作曲集》。


7月15日起,發表譯著《和聲學》(普勞特著)部分。刊北京愛美樂社所編《新樂潮》。共連載四期。

8月1日作《我對於本社的計劃》。刊1928年2月北京國樂改進社所編《音樂雜誌》。

同日北京國樂改進社成立。劉天華當選總務主任。

同月發表《音樂雜誌發刊辭》,表示將恪守“藉助西樂,研究國樂”的原則,去努力改進與發展國樂。刊本月國樂改進社成立。

秋冬間會同社員籌設北京愛美樂社附設音樂學校。

12月18日作琵琶獨奏曲《改進操》,刊1928年1月國樂改進社所編《音樂雜誌》。1979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輯入《劉天華創作曲集》。

1928年34歲

1月10日發表《(改進操)說明》刊本日北京國樂改進社所編《音樂雜誌》。

1月12日領導國樂改進社全體同仁假北平協和學校禮堂舉行首次音樂會,劉天華登臺表演本人作品二胡獨奏《病中吟》:昆琶獨奏《改進操》。

1月22日作二胡獨奏曲《除夜小唱》(又名《良宵》)刊本年2月北京國樂改進社所編《音樂雜誌》。1979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輯入《劉天華創作曲集》。點我 送500g二胡學習資料

2月10日發表《向本社執行委員會提議舉辦夏令音樂學校的意見》。刊本日北京國樂改進社所編《音樂同日發表《(除夜小唱)、(月夜)說明》。刊本日北京國樂改進社所編《音樂雜誌》。

同日發表譯著《曲調配和聲法初步》部分。刊本日北京國樂改進社所編《音樂雜誌》共連載三期。

春季在北京女子大學音樂科任教二胡、琵琶。

6月12日為恢復被撤銷之北平高等音樂教育機構,劉天華代表國樂改進社,會同北大、藝專、女大三校音樂系(所)全體師生,假北大三院禮堂召開聯席會議。會議公推劉天華、趙麗蓮、楊仲子為代表,向國民政府大學院請願:要求當局每年增撥經費六萬元,再從北平的“官署及逆產”中指定。“永久院址,將原北平三校音樂系所歸併一起,改設國立北平音樂學院。

同月作二胡獨奏曲《空山鳥語》,刊193年劉復所編《劉天華先生紀念冊》。1979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輯人《劉天華創作曲集》。點我 送500g二胡學習資料



同日作二胡獨奏曲《閒居吟》。刊本年10月北平國樂改進社所編《音樂雜誌》。1979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輯入《劉天華創作曲集》。



7月1日代表北平國樂改進社,會同北大附設音樂傳習所、北京藝專音樂系、北京女大音樂科師生,在北平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

(一)電告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蔡元培,要求當局“速予答覆”籌設北平音樂學院事。

(二)委託楊仲子擬具《改設國立北平音樂學院計劃書)報呈大學院。

10月20日發表《(閒居吟)說明》。刊本日北平國樂改進社所編《音樂雜誌》。

1929年35歲

1月發表《代程君朱溪答胡君瓠蘆函》。刊本月北平國樂改進社所編《音樂雜誌》。

2月作琵琶獨奏曲《虛籟》,刊本年8月北平國樂改進社所編《音樂雜誌》,1979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輯入《劉天華創作曲集》。



春季在北平女大音樂科繼續任教二胡、琵琶。

同季北大學生覆校運動成功。校方准予學生成立“北京大學音樂學會”劉天華應聘赴會授教二胡、琵琶。

9月經北平三校音樂師生請願,又經北平國樂改進社派代表鄭穎孫去南京政府教育部請願。教育部決定將原北平三校音樂系(所)師生歸併成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劉天華赴校任教。併為轉入該校的學生蔣風之、陳振鐸始授二胡。

10月起,應約為梅蘭芳記錄整理《梅蘭芳歌曲譜》歷時三月

1930年36歲

1月1日完成《梅蘭芳歌曲譜》記譜整理。共錄梅氏演唱戲劇十八出九十四個唱段,內京劇五十三段曲四十一段,後出油印(工尺譜)與鉛印(工尺、線譜)兩種版本。

同日作《梅蘭芳歌曲譜、編者序》,後刊《梅蘭芳歌曲譜》。

同日作《梅蘭芳歌曲譜,出版說明》。後刊《梅蘭芳歌曲譜》

夏季為赴河南任教的北大學生蕭伯青手抄本《劉天華二胡曲集》題書:《病中吟集》。

冬季,北京飯店舉行“劉天華二胡、琵琶、古琴獨奏音樂會”為中外聽眾表演傳統樂曲與本人作品,全場以作品《病中吟》、《空山鳥語》與琵琶曲《十面埋伏》最受歡迎,終場,旅華德籍教授雷興特意登臺祝賀,後並舉薦劉天華去德商高亭唱片公司灌製唱片兩張:

(一)二胡獨奏作品《病中吟》、《空山鳥語》(232423號): (二)琵琶獨奏作品《歌舞引》、古曲《飛花點翠》(23453號

1931年37歲

春季在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繼續教授二胡,琵琶

同季作二胡獨奏曲《光明行》。刊1932年2月北平國樂改進社所編《音樂雜誌》。1979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輯入《劉天華創作曲集》。



12月應旅華德籍教授雷興之約,在北平觀摩海菲茲小提琴獨奏音樂會。途中,雷氏就海菲茲之聲望與小提琴技巧,雲:“以君之技巧,當可在他身旁一顯身手。”劉天華答:“否!否!我所能的只要堅持勤勉都能做到,可眼前這位音樂家卻是天才!

秋冬間作絲竹合奏曲《變體新水令》。刊1933年劉復所編《劉天華先生紀念冊》。1979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輯入《劉天華創作曲集》。點我 送500g二胡學習資料

1932年38歲

1月2日作二胡獨奏曲《獨弦操》(又名《憂心曲》),刊1933年劉復所編《劉天華先生紀念冊》,1979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輯入《劉天華創作集》。



春季在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繼續教授二胡,琵琶

4月就某外籍女鋼琴家邀約同赴美國舉辦旅行音樂會不從,答曹安和問:第一,本人演奏技術尚未達到頂點,作品內容還不豐富;第二,對方演奏技術並不出人頭地,此去恐會帶累國樂,故要去須作充分準備,務使國樂要在世界樂壇佔有一席。

5月11日作二胡獨奏曲《燭影搖紅》。刊193年劉復所編《劉天華先生紀念冊》.1979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輯人《劉天華創作曲集》。



同日應美國某音樂團體之邀,擬赴美國舉行旅行音樂會數月,劉天華為此整理修訂作品準備匯印。預定此行歸來,停學西樂,改事“專攻作曲,整理國樂”,並自喻探索西洋音樂一如蝸牛爬樹,今已“望到樹頂。

5月31日晚七時,因去北平天橋民間藝人表演處聽寫“吵子會鑼鼓譜”,不幸染病而歸,即由家屬延請名醫多人會診,見劉天華“體大熱,喉嚨痛,膚現紅斑”,醫者“斷為猩紅熱”,遂多次注射血清,殊不料病情反面。

6月8日晨5時20分,因病情劇變,醫者皆莫名因由,無以解危,只囑預備後事而去。一代國樂大師劉天華就因醫者誤診,壯年天亡,年僅38歲。點我 送500g二胡學習資料

逝世以後

1932年6月13日北平報載劉天華病逝服耗。北平各高等學校聯名發起成立劉天華追悼會籌備會。

1932年6月18日劉半農作悼文《書亡弟天華遺影后》,總結劉天華一生:使“地本低微”的二胡“乃登上品”。其成功之因,在於“恆”毅”兩字。

1932年6月黃自、汪顧年夫婦敬送輓聯:“樂府如今推泰斗,師門從此杳人琴。”

1932年6月蕭友梅作悼文《聞國樂導師劉天華先生去世有感》.指出劉天華之功績論,“已足為吾國國樂師的模範”。呼籲音樂工作者“以天華先生之精神為鵠的,一面研究西樂理一面改良教授法與記譜法。

1933年3月劉復編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資印刷的《劉天華先生紀念冊》(工尺、線譜)出版。

同月德籍教授雷興發表悼文《紀念劉天華先生》(楊震文譯),稱道劉天華之作品與演奏是當代中國民族音樂的傑出代表。謂:“微此君,將不知中國之有樂。”

1954年1月遺作《劉天華創作曲集》在上海出版。

1957年6月中國音協與首都音樂界在北京舉行劉天華逝世25週年紀念大會。李元慶作報告《劉天華—“五四”時代傑出的音樂家》。

1979年劉天華列為中國音樂家條目被載入《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2年6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音樂家協會、北京市文化局,假北京民族文化宮聯合舉行“紀念民族音樂家劉天華逝世50週年音樂會。”

1982年6月9-10日北京中國音樂學院舉行“紀念民族音樂家劉天華逝世50週年學術討論會”。會議由院長李凌主持。

1982年6月上句北京中國音樂學院假本校禮堂舉行“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音樂會。”

1985年劉天華列為中國音樂家條目,被載入《中國音樂家辭典》(人民音樂出版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