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
"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英雄兒女》是一部經典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伴隨著一曲“英雄讚歌”,王成的英勇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英雄兒女》是一部經典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伴隨著一曲“英雄讚歌”,王成的英勇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及其小說《團圓》

《英雄兒女》改編自著名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這篇小說寫於1961年,在當年的《上海文學》8月號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立即責成長影廠將其改編成電影,接受導演任務的是剛剛拍完《七天七夜》的武兆堤。

"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英雄兒女》是一部經典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伴隨著一曲“英雄讚歌”,王成的英勇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及其小說《團圓》

《英雄兒女》改編自著名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這篇小說寫於1961年,在當年的《上海文學》8月號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立即責成長影廠將其改編成電影,接受導演任務的是剛剛拍完《七天七夜》的武兆堤。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英雄兒女》是一部經典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伴隨著一曲“英雄讚歌”,王成的英勇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及其小說《團圓》

《英雄兒女》改編自著名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這篇小說寫於1961年,在當年的《上海文學》8月號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立即責成長影廠將其改編成電影,接受導演任務的是剛剛拍完《七天七夜》的武兆堤。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英雄兒女》是一部經典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伴隨著一曲“英雄讚歌”,王成的英勇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及其小說《團圓》

《英雄兒女》改編自著名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這篇小說寫於1961年,在當年的《上海文學》8月號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立即責成長影廠將其改編成電影,接受導演任務的是剛剛拍完《七天七夜》的武兆堤。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的原著著重描寫的是王芳和生父王東(電影中改為王文清)以及養父王復標在戰場上的相認團圓,突顯的是濃厚的父女之情,提及王芳哥哥王成的就是簡單的幾句話:“這個團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友軍也終於趕到了。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

"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英雄兒女》是一部經典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伴隨著一曲“英雄讚歌”,王成的英勇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及其小說《團圓》

《英雄兒女》改編自著名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這篇小說寫於1961年,在當年的《上海文學》8月號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立即責成長影廠將其改編成電影,接受導演任務的是剛剛拍完《七天七夜》的武兆堤。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的原著著重描寫的是王芳和生父王東(電影中改為王文清)以及養父王復標在戰場上的相認團圓,突顯的是濃厚的父女之情,提及王芳哥哥王成的就是簡單的幾句話:“這個團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友軍也終於趕到了。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武兆堤找來有著豐富朝鮮戰場生活經驗的編劇毛烽,用了20多天的時間寫出了劇本,與原著相比,劇本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只有幾行文字的符號式人物王成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戰士形象,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地“站立”起來。他雖然在電影進行到17分鐘時就英勇犧牲,但其後所有情節發展都是圍繞他而展開的。

夏衍和巴金本人都認可這個劇本,長影領導也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改編,但在王成的演員人選問題上,廠領導和導演之間卻產生了分歧。

"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英雄兒女》是一部經典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伴隨著一曲“英雄讚歌”,王成的英勇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及其小說《團圓》

《英雄兒女》改編自著名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這篇小說寫於1961年,在當年的《上海文學》8月號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立即責成長影廠將其改編成電影,接受導演任務的是剛剛拍完《七天七夜》的武兆堤。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的原著著重描寫的是王芳和生父王東(電影中改為王文清)以及養父王復標在戰場上的相認團圓,突顯的是濃厚的父女之情,提及王芳哥哥王成的就是簡單的幾句話:“這個團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友軍也終於趕到了。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武兆堤找來有著豐富朝鮮戰場生活經驗的編劇毛烽,用了20多天的時間寫出了劇本,與原著相比,劇本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只有幾行文字的符號式人物王成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戰士形象,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地“站立”起來。他雖然在電影進行到17分鐘時就英勇犧牲,但其後所有情節發展都是圍繞他而展開的。

夏衍和巴金本人都認可這個劇本,長影領導也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改編,但在王成的演員人選問題上,廠領導和導演之間卻產生了分歧。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王春英

《英雄兒女》籌備之際正值《冰山上的來客》在全國熱映,片中的主要演員收到大批熱情觀眾的來信,其中包括了扮演偵察員塔拉的王春英和扮演三班長的白德彰。

"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英雄兒女》是一部經典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伴隨著一曲“英雄讚歌”,王成的英勇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及其小說《團圓》

《英雄兒女》改編自著名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這篇小說寫於1961年,在當年的《上海文學》8月號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立即責成長影廠將其改編成電影,接受導演任務的是剛剛拍完《七天七夜》的武兆堤。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的原著著重描寫的是王芳和生父王東(電影中改為王文清)以及養父王復標在戰場上的相認團圓,突顯的是濃厚的父女之情,提及王芳哥哥王成的就是簡單的幾句話:“這個團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友軍也終於趕到了。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武兆堤找來有著豐富朝鮮戰場生活經驗的編劇毛烽,用了20多天的時間寫出了劇本,與原著相比,劇本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只有幾行文字的符號式人物王成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戰士形象,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地“站立”起來。他雖然在電影進行到17分鐘時就英勇犧牲,但其後所有情節發展都是圍繞他而展開的。

夏衍和巴金本人都認可這個劇本,長影領導也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改編,但在王成的演員人選問題上,廠領導和導演之間卻產生了分歧。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王春英

《英雄兒女》籌備之際正值《冰山上的來客》在全國熱映,片中的主要演員收到大批熱情觀眾的來信,其中包括了扮演偵察員塔拉的王春英和扮演三班長的白德彰。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白德彰

黑龍江人王春英和來自錫伯族的白德彰都是長影廠的當家小生,前者英氣逼人,後者高大魁梧,長影演員劇團的領導力薦他們中的一人飾演王成,而演員本人也對這個角色充滿了渴望和志在必奪的決心。

"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英雄兒女》是一部經典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伴隨著一曲“英雄讚歌”,王成的英勇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及其小說《團圓》

《英雄兒女》改編自著名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這篇小說寫於1961年,在當年的《上海文學》8月號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立即責成長影廠將其改編成電影,接受導演任務的是剛剛拍完《七天七夜》的武兆堤。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的原著著重描寫的是王芳和生父王東(電影中改為王文清)以及養父王復標在戰場上的相認團圓,突顯的是濃厚的父女之情,提及王芳哥哥王成的就是簡單的幾句話:“這個團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友軍也終於趕到了。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武兆堤找來有著豐富朝鮮戰場生活經驗的編劇毛烽,用了20多天的時間寫出了劇本,與原著相比,劇本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只有幾行文字的符號式人物王成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戰士形象,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地“站立”起來。他雖然在電影進行到17分鐘時就英勇犧牲,但其後所有情節發展都是圍繞他而展開的。

夏衍和巴金本人都認可這個劇本,長影領導也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改編,但在王成的演員人選問題上,廠領導和導演之間卻產生了分歧。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王春英

《英雄兒女》籌備之際正值《冰山上的來客》在全國熱映,片中的主要演員收到大批熱情觀眾的來信,其中包括了扮演偵察員塔拉的王春英和扮演三班長的白德彰。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白德彰

黑龍江人王春英和來自錫伯族的白德彰都是長影廠的當家小生,前者英氣逼人,後者高大魁梧,長影演員劇團的領導力薦他們中的一人飾演王成,而演員本人也對這個角色充滿了渴望和志在必奪的決心。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

武兆堤對這兩位演員很熟悉,他剛拍完的《七天七夜》就是由白德彰主演的,之前在執導《尋愛記》時也邀請王春英在片中扮演過一個小角色,但是他心中早已有了飾演王成的人選,那就是《劉三姐》中的“阿牛哥”劉世龍。

"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英雄兒女》是一部經典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伴隨著一曲“英雄讚歌”,王成的英勇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及其小說《團圓》

《英雄兒女》改編自著名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這篇小說寫於1961年,在當年的《上海文學》8月號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立即責成長影廠將其改編成電影,接受導演任務的是剛剛拍完《七天七夜》的武兆堤。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的原著著重描寫的是王芳和生父王東(電影中改為王文清)以及養父王復標在戰場上的相認團圓,突顯的是濃厚的父女之情,提及王芳哥哥王成的就是簡單的幾句話:“這個團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友軍也終於趕到了。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武兆堤找來有著豐富朝鮮戰場生活經驗的編劇毛烽,用了20多天的時間寫出了劇本,與原著相比,劇本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只有幾行文字的符號式人物王成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戰士形象,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地“站立”起來。他雖然在電影進行到17分鐘時就英勇犧牲,但其後所有情節發展都是圍繞他而展開的。

夏衍和巴金本人都認可這個劇本,長影領導也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改編,但在王成的演員人選問題上,廠領導和導演之間卻產生了分歧。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王春英

《英雄兒女》籌備之際正值《冰山上的來客》在全國熱映,片中的主要演員收到大批熱情觀眾的來信,其中包括了扮演偵察員塔拉的王春英和扮演三班長的白德彰。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白德彰

黑龍江人王春英和來自錫伯族的白德彰都是長影廠的當家小生,前者英氣逼人,後者高大魁梧,長影演員劇團的領導力薦他們中的一人飾演王成,而演員本人也對這個角色充滿了渴望和志在必奪的決心。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

武兆堤對這兩位演員很熟悉,他剛拍完的《七天七夜》就是由白德彰主演的,之前在執導《尋愛記》時也邀請王春英在片中扮演過一個小角色,但是他心中早已有了飾演王成的人選,那就是《劉三姐》中的“阿牛哥”劉世龍。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當時正在外景地拍攝《獨立大隊》的劉世龍接到武兆堤寄給他的劇本,他利用拍戲間隙看了劇本,很是興奮。王成在戲裡不到三分之一的情節就壯烈犧牲了,可是在整個戲中,在戰場上,一直響著他的名字。劉世龍很喜歡這個角色,當天就給武導演回信表明了態度。

"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英雄兒女》是一部經典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伴隨著一曲“英雄讚歌”,王成的英勇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及其小說《團圓》

《英雄兒女》改編自著名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這篇小說寫於1961年,在當年的《上海文學》8月號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立即責成長影廠將其改編成電影,接受導演任務的是剛剛拍完《七天七夜》的武兆堤。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的原著著重描寫的是王芳和生父王東(電影中改為王文清)以及養父王復標在戰場上的相認團圓,突顯的是濃厚的父女之情,提及王芳哥哥王成的就是簡單的幾句話:“這個團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友軍也終於趕到了。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武兆堤找來有著豐富朝鮮戰場生活經驗的編劇毛烽,用了20多天的時間寫出了劇本,與原著相比,劇本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只有幾行文字的符號式人物王成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戰士形象,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地“站立”起來。他雖然在電影進行到17分鐘時就英勇犧牲,但其後所有情節發展都是圍繞他而展開的。

夏衍和巴金本人都認可這個劇本,長影領導也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改編,但在王成的演員人選問題上,廠領導和導演之間卻產生了分歧。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王春英

《英雄兒女》籌備之際正值《冰山上的來客》在全國熱映,片中的主要演員收到大批熱情觀眾的來信,其中包括了扮演偵察員塔拉的王春英和扮演三班長的白德彰。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白德彰

黑龍江人王春英和來自錫伯族的白德彰都是長影廠的當家小生,前者英氣逼人,後者高大魁梧,長影演員劇團的領導力薦他們中的一人飾演王成,而演員本人也對這個角色充滿了渴望和志在必奪的決心。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

武兆堤對這兩位演員很熟悉,他剛拍完的《七天七夜》就是由白德彰主演的,之前在執導《尋愛記》時也邀請王春英在片中扮演過一個小角色,但是他心中早已有了飾演王成的人選,那就是《劉三姐》中的“阿牛哥”劉世龍。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當時正在外景地拍攝《獨立大隊》的劉世龍接到武兆堤寄給他的劇本,他利用拍戲間隙看了劇本,很是興奮。王成在戲裡不到三分之一的情節就壯烈犧牲了,可是在整個戲中,在戰場上,一直響著他的名字。劉世龍很喜歡這個角色,當天就給武導演回信表明了態度。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等他回到廠裡才知道,劇團已經推薦了王春英和白德彰競爭王成這一角色。同他們二位比起來,劉世龍顯得個頭矮小,也有點土氣。聽說武導演要定劉世龍演王成,廠裡有人就笑了:劉世龍?開玩笑!讓他演一個戰士還差不多。

"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英雄兒女》是一部經典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伴隨著一曲“英雄讚歌”,王成的英勇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及其小說《團圓》

《英雄兒女》改編自著名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這篇小說寫於1961年,在當年的《上海文學》8月號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立即責成長影廠將其改編成電影,接受導演任務的是剛剛拍完《七天七夜》的武兆堤。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的原著著重描寫的是王芳和生父王東(電影中改為王文清)以及養父王復標在戰場上的相認團圓,突顯的是濃厚的父女之情,提及王芳哥哥王成的就是簡單的幾句話:“這個團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友軍也終於趕到了。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武兆堤找來有著豐富朝鮮戰場生活經驗的編劇毛烽,用了20多天的時間寫出了劇本,與原著相比,劇本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只有幾行文字的符號式人物王成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戰士形象,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地“站立”起來。他雖然在電影進行到17分鐘時就英勇犧牲,但其後所有情節發展都是圍繞他而展開的。

夏衍和巴金本人都認可這個劇本,長影領導也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改編,但在王成的演員人選問題上,廠領導和導演之間卻產生了分歧。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王春英

《英雄兒女》籌備之際正值《冰山上的來客》在全國熱映,片中的主要演員收到大批熱情觀眾的來信,其中包括了扮演偵察員塔拉的王春英和扮演三班長的白德彰。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白德彰

黑龍江人王春英和來自錫伯族的白德彰都是長影廠的當家小生,前者英氣逼人,後者高大魁梧,長影演員劇團的領導力薦他們中的一人飾演王成,而演員本人也對這個角色充滿了渴望和志在必奪的決心。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

武兆堤對這兩位演員很熟悉,他剛拍完的《七天七夜》就是由白德彰主演的,之前在執導《尋愛記》時也邀請王春英在片中扮演過一個小角色,但是他心中早已有了飾演王成的人選,那就是《劉三姐》中的“阿牛哥”劉世龍。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當時正在外景地拍攝《獨立大隊》的劉世龍接到武兆堤寄給他的劇本,他利用拍戲間隙看了劇本,很是興奮。王成在戲裡不到三分之一的情節就壯烈犧牲了,可是在整個戲中,在戰場上,一直響著他的名字。劉世龍很喜歡這個角色,當天就給武導演回信表明了態度。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等他回到廠裡才知道,劇團已經推薦了王春英和白德彰競爭王成這一角色。同他們二位比起來,劉世龍顯得個頭矮小,也有點土氣。聽說武導演要定劉世龍演王成,廠裡有人就笑了:劉世龍?開玩笑!讓他演一個戰士還差不多。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然而,武兆堤決心已下,堅持讓劇團做出了讓步。他告訴劉世龍說:我不想塑造一個英雄,我要塑造一個普通的戰士形象。你千萬注意,不要一出來就作英雄狀,要演出普通戰士給觀眾看。在朝鮮戰場上,小個子其貌不揚的戰士太多了。

"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英雄兒女》是一部經典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伴隨著一曲“英雄讚歌”,王成的英勇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及其小說《團圓》

《英雄兒女》改編自著名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這篇小說寫於1961年,在當年的《上海文學》8月號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立即責成長影廠將其改編成電影,接受導演任務的是剛剛拍完《七天七夜》的武兆堤。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的原著著重描寫的是王芳和生父王東(電影中改為王文清)以及養父王復標在戰場上的相認團圓,突顯的是濃厚的父女之情,提及王芳哥哥王成的就是簡單的幾句話:“這個團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友軍也終於趕到了。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武兆堤找來有著豐富朝鮮戰場生活經驗的編劇毛烽,用了20多天的時間寫出了劇本,與原著相比,劇本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只有幾行文字的符號式人物王成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戰士形象,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地“站立”起來。他雖然在電影進行到17分鐘時就英勇犧牲,但其後所有情節發展都是圍繞他而展開的。

夏衍和巴金本人都認可這個劇本,長影領導也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改編,但在王成的演員人選問題上,廠領導和導演之間卻產生了分歧。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王春英

《英雄兒女》籌備之際正值《冰山上的來客》在全國熱映,片中的主要演員收到大批熱情觀眾的來信,其中包括了扮演偵察員塔拉的王春英和扮演三班長的白德彰。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白德彰

黑龍江人王春英和來自錫伯族的白德彰都是長影廠的當家小生,前者英氣逼人,後者高大魁梧,長影演員劇團的領導力薦他們中的一人飾演王成,而演員本人也對這個角色充滿了渴望和志在必奪的決心。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

武兆堤對這兩位演員很熟悉,他剛拍完的《七天七夜》就是由白德彰主演的,之前在執導《尋愛記》時也邀請王春英在片中扮演過一個小角色,但是他心中早已有了飾演王成的人選,那就是《劉三姐》中的“阿牛哥”劉世龍。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當時正在外景地拍攝《獨立大隊》的劉世龍接到武兆堤寄給他的劇本,他利用拍戲間隙看了劇本,很是興奮。王成在戲裡不到三分之一的情節就壯烈犧牲了,可是在整個戲中,在戰場上,一直響著他的名字。劉世龍很喜歡這個角色,當天就給武導演回信表明了態度。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等他回到廠裡才知道,劇團已經推薦了王春英和白德彰競爭王成這一角色。同他們二位比起來,劉世龍顯得個頭矮小,也有點土氣。聽說武導演要定劉世龍演王成,廠裡有人就笑了:劉世龍?開玩笑!讓他演一個戰士還差不多。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然而,武兆堤決心已下,堅持讓劇團做出了讓步。他告訴劉世龍說:我不想塑造一個英雄,我要塑造一個普通的戰士形象。你千萬注意,不要一出來就作英雄狀,要演出普通戰士給觀眾看。在朝鮮戰場上,小個子其貌不揚的戰士太多了。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當然,劉世龍也有著先天獨厚的優勢,他9歲就入伍,當過11年的文藝兵,對部隊生活十分了解。儘管如此,接下這個角色後,他立刻動身前往長春附近的部隊體驗生活,與戰士們一起站崗、操練、射擊。等晒得黝黑的他進入劇組報到時,其滿身的老兵味道讓導演欣喜萬分。

"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英雄兒女》是一部經典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伴隨著一曲“英雄讚歌”,王成的英勇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及其小說《團圓》

《英雄兒女》改編自著名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這篇小說寫於1961年,在當年的《上海文學》8月號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立即責成長影廠將其改編成電影,接受導演任務的是剛剛拍完《七天七夜》的武兆堤。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的原著著重描寫的是王芳和生父王東(電影中改為王文清)以及養父王復標在戰場上的相認團圓,突顯的是濃厚的父女之情,提及王芳哥哥王成的就是簡單的幾句話:“這個團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友軍也終於趕到了。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武兆堤找來有著豐富朝鮮戰場生活經驗的編劇毛烽,用了20多天的時間寫出了劇本,與原著相比,劇本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只有幾行文字的符號式人物王成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戰士形象,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地“站立”起來。他雖然在電影進行到17分鐘時就英勇犧牲,但其後所有情節發展都是圍繞他而展開的。

夏衍和巴金本人都認可這個劇本,長影領導也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改編,但在王成的演員人選問題上,廠領導和導演之間卻產生了分歧。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王春英

《英雄兒女》籌備之際正值《冰山上的來客》在全國熱映,片中的主要演員收到大批熱情觀眾的來信,其中包括了扮演偵察員塔拉的王春英和扮演三班長的白德彰。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白德彰

黑龍江人王春英和來自錫伯族的白德彰都是長影廠的當家小生,前者英氣逼人,後者高大魁梧,長影演員劇團的領導力薦他們中的一人飾演王成,而演員本人也對這個角色充滿了渴望和志在必奪的決心。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

武兆堤對這兩位演員很熟悉,他剛拍完的《七天七夜》就是由白德彰主演的,之前在執導《尋愛記》時也邀請王春英在片中扮演過一個小角色,但是他心中早已有了飾演王成的人選,那就是《劉三姐》中的“阿牛哥”劉世龍。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當時正在外景地拍攝《獨立大隊》的劉世龍接到武兆堤寄給他的劇本,他利用拍戲間隙看了劇本,很是興奮。王成在戲裡不到三分之一的情節就壯烈犧牲了,可是在整個戲中,在戰場上,一直響著他的名字。劉世龍很喜歡這個角色,當天就給武導演回信表明了態度。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等他回到廠裡才知道,劇團已經推薦了王春英和白德彰競爭王成這一角色。同他們二位比起來,劉世龍顯得個頭矮小,也有點土氣。聽說武導演要定劉世龍演王成,廠裡有人就笑了:劉世龍?開玩笑!讓他演一個戰士還差不多。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然而,武兆堤決心已下,堅持讓劇團做出了讓步。他告訴劉世龍說:我不想塑造一個英雄,我要塑造一個普通的戰士形象。你千萬注意,不要一出來就作英雄狀,要演出普通戰士給觀眾看。在朝鮮戰場上,小個子其貌不揚的戰士太多了。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當然,劉世龍也有著先天獨厚的優勢,他9歲就入伍,當過11年的文藝兵,對部隊生活十分了解。儘管如此,接下這個角色後,他立刻動身前往長春附近的部隊體驗生活,與戰士們一起站崗、操練、射擊。等晒得黝黑的他進入劇組報到時,其滿身的老兵味道讓導演欣喜萬分。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英雄兒女》的外景地選擇在遼寧省本溪市南芬區,這裡的地形地貌與當年的朝鮮戰場十分相似。在拍攝王成堅守陣地直至犧牲的那場戲時,“陣地”上不包括煙火,一共佈置了108個炸藥點。開拍後,劉世龍端著十幾斤重的蘇式機槍剛往陣地裡鑽,火一下子就燒了過去,灼得他皮膚髮燙,濃煙嗆得他眼淚直流。劉世龍可不敢喊“停”。“那時候的膠片很貴,一喊’停’就要受損失,我不能喊,要向英雄學習,反正也燒不死自己。”第一遍跑下來,劉世龍的眉毛、鬢髮都燒著了,胳膊也燒傷了,他有了切身感受,“當英雄真不容易”。這場後來成為幾代人記憶的經典片段,一共拍了4遍。讓劉世龍遺憾的是,犧牲那場戲是在外景地拍的,但“霞光萬道”的鏡頭卻是內部取景。“有點假了,人工沒有自然的好,將就用了,大家都有些後悔。”

"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英雄兒女》是一部經典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伴隨著一曲“英雄讚歌”,王成的英勇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及其小說《團圓》

《英雄兒女》改編自著名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這篇小說寫於1961年,在當年的《上海文學》8月號上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立即責成長影廠將其改編成電影,接受導演任務的是剛剛拍完《七天七夜》的武兆堤。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巴金的原著著重描寫的是王芳和生父王東(電影中改為王文清)以及養父王復標在戰場上的相認團圓,突顯的是濃厚的父女之情,提及王芳哥哥王成的就是簡單的幾句話:“這個團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友軍也終於趕到了。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武兆堤找來有著豐富朝鮮戰場生活經驗的編劇毛烽,用了20多天的時間寫出了劇本,與原著相比,劇本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只有幾行文字的符號式人物王成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戰士形象,讓這個人物有血有肉地“站立”起來。他雖然在電影進行到17分鐘時就英勇犧牲,但其後所有情節發展都是圍繞他而展開的。

夏衍和巴金本人都認可這個劇本,長影領導也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改編,但在王成的演員人選問題上,廠領導和導演之間卻產生了分歧。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王春英

《英雄兒女》籌備之際正值《冰山上的來客》在全國熱映,片中的主要演員收到大批熱情觀眾的來信,其中包括了扮演偵察員塔拉的王春英和扮演三班長的白德彰。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白德彰

黑龍江人王春英和來自錫伯族的白德彰都是長影廠的當家小生,前者英氣逼人,後者高大魁梧,長影演員劇團的領導力薦他們中的一人飾演王成,而演員本人也對這個角色充滿了渴望和志在必奪的決心。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劉世龍

武兆堤對這兩位演員很熟悉,他剛拍完的《七天七夜》就是由白德彰主演的,之前在執導《尋愛記》時也邀請王春英在片中扮演過一個小角色,但是他心中早已有了飾演王成的人選,那就是《劉三姐》中的“阿牛哥”劉世龍。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當時正在外景地拍攝《獨立大隊》的劉世龍接到武兆堤寄給他的劇本,他利用拍戲間隙看了劇本,很是興奮。王成在戲裡不到三分之一的情節就壯烈犧牲了,可是在整個戲中,在戰場上,一直響著他的名字。劉世龍很喜歡這個角色,當天就給武導演回信表明了態度。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等他回到廠裡才知道,劇團已經推薦了王春英和白德彰競爭王成這一角色。同他們二位比起來,劉世龍顯得個頭矮小,也有點土氣。聽說武導演要定劉世龍演王成,廠裡有人就笑了:劉世龍?開玩笑!讓他演一個戰士還差不多。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然而,武兆堤決心已下,堅持讓劇團做出了讓步。他告訴劉世龍說:我不想塑造一個英雄,我要塑造一個普通的戰士形象。你千萬注意,不要一出來就作英雄狀,要演出普通戰士給觀眾看。在朝鮮戰場上,小個子其貌不揚的戰士太多了。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當然,劉世龍也有著先天獨厚的優勢,他9歲就入伍,當過11年的文藝兵,對部隊生活十分了解。儘管如此,接下這個角色後,他立刻動身前往長春附近的部隊體驗生活,與戰士們一起站崗、操練、射擊。等晒得黝黑的他進入劇組報到時,其滿身的老兵味道讓導演欣喜萬分。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英雄兒女》的外景地選擇在遼寧省本溪市南芬區,這裡的地形地貌與當年的朝鮮戰場十分相似。在拍攝王成堅守陣地直至犧牲的那場戲時,“陣地”上不包括煙火,一共佈置了108個炸藥點。開拍後,劉世龍端著十幾斤重的蘇式機槍剛往陣地裡鑽,火一下子就燒了過去,灼得他皮膚髮燙,濃煙嗆得他眼淚直流。劉世龍可不敢喊“停”。“那時候的膠片很貴,一喊’停’就要受損失,我不能喊,要向英雄學習,反正也燒不死自己。”第一遍跑下來,劉世龍的眉毛、鬢髮都燒著了,胳膊也燒傷了,他有了切身感受,“當英雄真不容易”。這場後來成為幾代人記憶的經典片段,一共拍了4遍。讓劉世龍遺憾的是,犧牲那場戲是在外景地拍的,但“霞光萬道”的鏡頭卻是內部取景。“有點假了,人工沒有自然的好,將就用了,大家都有些後悔。”

劉世龍因扮演王成成為銀幕偶像,當年他並非第一演員人選

晚年的劉世龍

劉世龍扮演的王成熱情質樸,堅毅果敢,充滿活力,他在片中喊出的那句“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經典臺詞很快成為了一代人的英雄記憶,劉世龍也因為這個角色成為千萬人的偶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