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軍悍將劉銘傳得了一件戰利品,卻為子孫後代帶來了無盡的苦惱

劉銘傳是淮軍數一數二的悍將,很受李鴻章和朝廷的寵信,他的一生戰功赫赫,在鎮壓太平天國、剿滅捻軍以及中法戰爭中都有不俗的表現,因作戰勇猛人稱“劉麻子”。可鮮為人知的是,這個淮軍悍將還和一件傳世國寶結下了不解之緣,而劉家幾代人也因此書寫了一段護寶傳奇。

淮軍悍將劉銘傳得了一件戰利品,卻為子孫後代帶來了無盡的苦惱

​同治三年(1863年)四月,劉銘傳率銘字營經過數月的激戰終於攻下常州,城破之日護王陳坤書的數萬太平軍慘遭屠戮,淮軍士兵大肆搶劫。在護王府中,淮軍士兵發現了一個長約一米多的大白盤,因為不識貨便將這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當做馬槽用來餵馬。

後來,劉銘傳陰差陽錯地發現了這件青銅器,他雖然也是行伍出身,但自幼熟讀四書五經,但他看到馬槽上的銘文後,便大致瞭解到這是西周虢國國君季子白為紀念打敗了洛水一帶的獫狁(少數民族)而製作的銅盤。他趕緊讓人清洗乾淨,並派出心腹之人將它送回了合肥老家。

同治十一年(1871年),劉銘傳託病辭職閒居家中,藉著這個機會他讓當地的名儒黃從默考證這件已有2800年曆史的白盤,黃從默辨認出該盤的來歷,將其定名為“虢季子白盤”。這件器物長137.2釐米,寬82.7釐米,高41.3釐米,重215.5公斤,底部刻有8行銘文111字,是一件價值連城的藝術精品。

淮軍悍將劉銘傳得了一件戰利品,卻為子孫後代帶來了無盡的苦惱

​劉銘傳得了這麼一件重器,馬上引起了轟動,許多人都慕名來到府上希望一睹珍寶風采,但都被劉銘傳謝絕。就連光緒帝師翁同龢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專門託人說願意出重金夠買寶盤,劉銘傳理所當然地拒絕了。惱羞成怒的翁同龢還在慈禧面前告了劉銘傳一狀,說他將國家重器中飽私囊。慈禧卻說:“劉麻子不過是貪汙了一件戰利品,由他去吧!”而且慈禧還以劉銘傳有戰功,下旨御賜此寶,有了這道諭旨,從此劉銘傳也就名正言順,無人敢於覬覦了。

1896年,劉銘傳病故。劉家的輝煌不在,從這時起便有很多人盯上了虢季子白盤,有的逼迫劉家出讓,有的指使盜賊登門,劉家因此平添了不少的麻煩。自民國建立,再到抗戰爆發,期間想要佔有虢盤的大有人在,達官貴人和軍閥土匪輪番前來糾纏,劉家幾代人不得不一次次四處隱藏寶盤。

淮軍悍將劉銘傳得了一件戰利品,卻為子孫後代帶來了無盡的苦惱

​不光是國內,就連美、日、法等國的古董商也前來重金求購。20世紀30年代,寶盤傳至劉銘傳曾孫劉肅曾的手中。抗戰開始後,兩個美國古董商說願意出一筆可觀的金錢購買虢盤,並承諾只要答應此事,就立即幫劉氏全家遷居美國。

沒過多久,日本古董商登門拜訪,提出要收購虢季子白盤的請求,他們的出價更高,只要劉肅曾同意出手,他們願當面把虢季子白盤裝滿黃金,能裝多少就出價多少。但不管是軍閥、政要、外國商人,劉肅曾的說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虢盤自從他父親去世後,已經下落不明瞭。

淮軍悍將劉銘傳得了一件戰利品,卻為子孫後代帶來了無盡的苦惱

​合肥淪陷後,劉肅曾一家成了日軍重點監控對象,為了保護家人,劉肅曾舉家遷往外地,可虢季子白盤帶著不方便也絕對不能落入日本人之手。於是,劉肅曾想了一個辦法,他在宅院很遠的地方挖了一個3米深的大坑,將虢盤深埋地下,又在上面移植一棵有5年樹齡的槐樹作為掩護。

抗戰結束後,劉肅曾回到老家,但他沒有想到,趕走了日本人,護寶之路卻依然艱辛。時任安徽省政府主席的李品仙早對虢季子白盤垂涎三尺,他將劉肅曾請到省政府,說只要交出虢盤,便是國家功臣,可以在安徽境內任選一縣作縣長,但劉肅曾還是那句話,寶盤早已失傳。

新中國建立後,經過多方交涉,劉肅曾終於打消了顧慮,他帶領家人把多年前移植的槐樹砍掉,將埋在地下的虢季子白盤重新挖出,捐獻給了國家。

淮軍悍將劉銘傳得了一件戰利品,卻為子孫後代帶來了無盡的苦惱

​1950年2月28日,文化部為劉肅曾頒發了褒獎狀,對劉家幾代人護寶、獻寶的行為表示肯定和讚揚。直到這時,劉肅曾才體會到護寶人的榮譽,國家給了他崇高的敬意。當地政府還以劉家捐獻文物有功,獎勵劉家糧食5000斤,同時贈拓片留念。這件虢季子白盤出現在世人面前時,和毛公鼎、散氏盤並稱西周三大青銅重器。

相關推薦

推薦中...